高中地理教学论文(5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5篇)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一、运用教学反思完善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调查

借担任江苏省高中地理网络培训辅导员之机,对全省2014年457名学员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高中地理一线教师。从教学反思角度对教学目标做了一些调查,主要调查问题可以归纳为:设计教学目标是教研工作者的事,教师应设计每节课的小目标,教学设计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需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经常反思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从调查结果显示的数据来看,有36.1%的教师没有主动研究教学目标,他们只是参考课程标准和各种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仅有43.1%的教师主动研究;在问及每节课是否有具体的子目标时,35%的教师认为没有,39.3%的教师才具体设计子目标;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还有22.9%的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教学设计的目标是三维目标,这当然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但还有23.2%的教师忽视这个问题,仅有37.1%的教师关注;当问及是否经常反思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时,只有40.8%的教师反思,还有23.5%的教师不反思。

二、运用教学反思发现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教学反思在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笔者针对这一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在教学反思中发现教学目标仍过于概括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至于为什么要写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对它的反思不够,他们认为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在写这部分内容时很多人直接就抄教学参考书或课程标准上的内容,以“他思”取代“我思”。如果教师认真反思一下就会发现:参考书或课程标准上很多目标是整个一节或一个章节的总体目标,要完成这一节内容或一个章节的内容可能需要很多课时,所以教师应该对这个总体目标加以分解,具体到每节课上都应该有课时教学目标,并且课时目标要从三个维度有层次性和选择性的设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有的老师直接写“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这个不宜直接作为教学目标,因为它在一节课的教学中难以体现,也不好具体操作实施,通过反思后我们就知道,教学目标必须具体化,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抓手,也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提供尺度和依据。

2.在教学反思中发现教学目标仍流于形式

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教学主体深入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在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完整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真反思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忽视后面两个,尤其是淡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这主要是因为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外显的,很容易量化,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则是内隐的,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和内化,很难衡量,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如何让学生和教师更多的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将这种隐性目标表述的外显化、表现化、可观测化,使其不再成为摆设。

3.在教学反思中发现教学目标设计依据单一

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等。反思我们实际的教学,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主要是依据教师自身情况,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然而在这些依据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最重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片面的从教材出发和从自己教学经验出发,没有根据学生已知的情况出发,教学情景的设置偏离学生实际生活、不重视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不能甄别学生的个体差异等,这样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的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都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运用教学反思完善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1.从目标编制角度反思,实现教学目标的细化

课时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有关教材内容,针对学生实际拟定的,在一课时内预期达到的具体学习结果,应具备可操作性、可测性的特点。地理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不能仅仅把考试说明上或者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直接抄下来,而是先要剖析一课时地理教学内容所涉及地理事实、现象、表象性概念等是要学生识记的还是理解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目标要求是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描述和阐述、还是论证和探讨;明确核心“知识与技能”承载的能力价值、地理学科观念、思想方法。其次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地理教师应该认真反思一下:“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否渗透在具体的“知识与技能”行为目标之中;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是否解决以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知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有助于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反思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对这些要素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才能把具体的目标细化分解,这样学生对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所要达到的程度就了如指掌,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案例1“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教学目标细化进行“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教学目标设计时,地理课程标准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目标建议,考试说明上的要求就一句话:“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通过对目标的反思就会发现:设计教学目标时直接抄上考试说明的内容,就显得太笼统。“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这一地理教学内容,可以对其教学目标进行以下具体细化分解。知识与技能:1.熟记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的特点;2.能从不同角度图形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3.理解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和实际运用;4.掌握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于实际。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和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掌握地球自转方向的特点;2.通过身体演示和实际举例掌握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3.通过问题设置和身体演示理解1个太阳日和1个恒星日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绘图、动手演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探究、猜想、寻求证据培养学生科学求真的态度。“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这一地理教学内容从三维角度进行细化和分解,可操作性较强,也容易进行效果的检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讲地球自转速度时,让学生伸直胳膊以肩周为中心划动,感知指尖、手腕、肘部和肩周在单位时间里划过距离是不同的,那么线速度不同,除肩周之外,单位时间里划过的角度是一样的,学生通过这样简单的活动理解了线速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0外,任何地点都是15度/时。掌握基础知识后再抛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加深理解,如“坐地日行八万里”用来形容哪个纬度地球自转的速度最合适?与地球同步的卫星,同步是指和地球自转的速度一样吗?我国酒泉和西昌两个卫星发射基地,仅从自转速度考虑哪个更有利于卫星发射?等等。讲地球自转的周期时先抛出问题为什么一个恒星日比太阳日短3分56秒?学生带着疑问看老师的身体演示,老师先以自己身体示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学生识记是23时56分4秒,这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是地球自转真正的周期,称为恒星日。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的同时还绕太阳向东大约转59′,相当于自转一周又围绕着太阳跨一小步,这样每天还要多出3分56秒,这样自转的周期叫做太阳日,即昼夜交替的周期24时,也可以请学生上讲台演示这一过程。通过以上过程和方法,学生能够真正达成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2.从学生个体差异角度反思,完善教学目标的层次

新课标理念之一就是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目前班级人数较多,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最近发展区、优势智能、性格习惯等都不同,如果教学目标的制定没有层次性,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那势必会“冷落”一些学生,造成对这部分学生的不公平。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有区分度,要根据学生的差异,符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设计初步“学会……”“尝试从学习……对策”“运用适当……成果”等层次性、渐进性的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尊重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尝试的机会,最终使每个人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得”。案例2探索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式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一直是教学难点,很多老师在讲这部分知识时,先是回顾下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再根据这部分知识把世界洋流的形成过程画一下,最后对照洋流分布示意图再次强化洋流分布规律是不成立的分式0/8。如果学生对以前所学的气压带和风带知识掌握很好的话,这样做效果确实不错,但认真反思一下就会发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很多学生可能还存在问题,如果老师直接讲的话,可能导致这部分学生听不懂;有的学生掌握很好了,老师再回顾就相当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如果讲这部分内容时,老师转变教学方式,直接让学生根据气压带风带的知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出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图。在生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基础知识掌握不理想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好的学生帮助下建构本节知识,理解洋流成因,提高认知水平,获得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掌握好的学生获得了描述和阐释更高级别的地理技能,并且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也会有种成就感和责任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自身学习和帮助组员进步,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式中,每位学生都能释放自己的潜能,达到最大的发展水平。

3.从教学对象角度反思,校准教学目标的主体

现代学习理论研究表明听讲、阅读、视听和演示等被动学习,学习内容平均保存率为5%-30%,讨论、实践和教授给他人等主动学习,平均留存率达到50%-90%。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完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价值,教学目标设计时明确学生是行为主体,秉持“以学定教、能学不教”的观念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中仅考虑学生获得的结果性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关注学生通过感悟、观察、阅读、交流、探究、体验、实践、教授、练习等暴露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与方法,考虑过程,要思考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否能提升学生参与的投入度,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度,是否能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思维量,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案例3“热力环流”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设计设计1.教师通过讲述和板图让学生掌握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应用。设计2.通过热力环流实验,获得热力环流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设计1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目标设计,教师通过自己的讲述和板图要求学生记住“二力”或“三力”作用下风的运动状态,缺乏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设计2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为学生发展而教”的理念。在此目标活动设计中,以地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多感官活动获得“热力环流”的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推理运动过程,进行理性思考,归纳概括运动规律,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并且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处处用地理,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总结

本文主要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提出教学反思对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处理策略。然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学生的特点、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学习风格等方面,来构建反思性教学设计的体系,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相信通过地理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对反思性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会更上一个台阶。

作者:惠志娟 单位:连云港高级中学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高中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注意力维持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这成为高中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要想有效强化高中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效果必须能够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促进高中生的自主参与。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实现高中生的自主参与,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想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中生自主参与,提高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多媒体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原因是多媒体技术以其声、光、电、技术的融合,极大丰富了教育教学表现形式。通过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全方位多角度地给高中生以不同方面刺激,能够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高中生的自主参与,对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维持高中生的注意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通过把所学的内容和高中生的学习实际及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在一起,创设出高中生感兴趣的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高中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思考问题,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好奇心,好奇心驱使高中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实现了高中生的自主学习。

二、通过多媒体技术帮助高中生构建地理学习模型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高中生的地理学习模型的构建。地理学习模型是建立在地理一般基础知识与应用地理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桥梁,建立地理学习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地理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再综合运用已有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这类问题。有效构建地理学习模型是高中生进行地理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我们要帮助和引导高中生开展地理学习模型的构建。在引导和帮助高中生构建地理学习模型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在帮助高中生构建地理模型方面具有优秀表现。地理模型往往比较抽象,很难用语言进行有效描述,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通过电脑屏幕推演、定格等形式把地理模型有效展现在高中生面前,实现了高中生对地理模型的有效感知。化抽象为形象,降低了高中生学习的难度。

三、联系高中生生活开展教学活动,让高中生理解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地理知识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样的观念一定要深入高中生的内心。这就需要我们要把知识教学和高中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地理知识和高中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的地理案例进行有效组织和编排,创设符合高中生生活背景的地理问题,不仅能够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让高中生充分认识到社会生活与地理知识的联系,从而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能够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热情和维持高中生的学习动力。

四、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理之美,在地理课堂中开展审美教育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的心理体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审美化教学,充分揭示地理美,能使高中生对蕴涵于地理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提高高中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和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理图片和视频资料,让高中生对地理的美产生直观感受,高中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高中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地理与自然的联系,培养高中生用地理的眼光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启迪和推动高中生地理思维活动,触发智慧美感,使高中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五、总结

总之,强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不懈努力。高中地理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高中生的生活实际,发现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地理知识和高中生的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中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参与。多媒体技术逐步变革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适时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对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李雪莲 单位: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提问策略探究

一、要把握提问的深度和广度

(1)提问要难度适中,层次鲜明。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难度略高于学生水平且梯度分明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且能让学生逐级而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可以对照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日的光照图(侧视图和俯视图)提出以下三个问题:晨昏线圈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的空间关系、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的关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以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趋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关系。这三个问题层次鲜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提问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

高中地理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注意所提问题的价值性,提升问题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设计的问题不可偏离重点,偏题离题,应注意简洁明快,重点突出,同时又具有艺术性,吸引学生而又紧扣知识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体系。如学习“资源跨区域调配”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这一节时,可设计为什么要调配,如何调配,调配了会有怎样的影响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线索鲜明,条理清晰,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特征,符合思维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紧扣教学重点,突破了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提问要注意创新,适当延伸。

在高中地理课堂提问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保护学生创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多角度多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要注意让学生在查找、比较、探究、发现中寻找更准确合理的答案。此外,提问还应随时注意捕捉来自于学生的信息,适当追问;还应注意提鼓励性的问题,为学生营造出一个人文的、宽松的、有趣的、高效的地理课堂。比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时,在讲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后,紧接着追问苏州周边的农业发展应该如何调整才能促进该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学生可以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探究出多种结论。

二、提问需要注意技巧

所提问题要激起学生的探究,可以在问题设计时采用以下方式。

(1)线索式提问。

问题设计时,根据教材的思路、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知识的关键。即通过问题,理出教材中的知识线索,突出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设计时要精练,能很快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上,抓住教学的核心内容,开展探究学习。

(2)揭疑式提问。

有疑生问,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学习中不能主动提出疑问时,教师可以采用揭疑式提问,通过层层设疑的提问来促使学生思考,去发掘深层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例如,在讲完大气的热力作用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我国的青藏高原是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却是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3)悬疑式提问。

通过一定的情景创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学习。例如,在讲《受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节时,首先给学生讲述一个诸葛亮火烧司马懿的故事,在大火将要把司马懿及其部队烧死的时候,突然一场大雨从天而降,使司马懿及其随从幸免于难,于是诸葛亮发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慨,然后设问“为何会突然天降大雨呢”。

(4)情景式提问。

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设计出生活化的新颖实用的问题,变抽象为具体真实的生活情景,丰富和活化地理课堂,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等高线的知识时,内容抽象,学生不感兴趣。如果能够以现在的“驴友”出发登山前要做好准备,要了解目的地的地形地貌,确定好出行线路,夜晚需要露宿野外,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寻找理想的露宿点,在山区如果遇到泥石流应该朝哪个方向逃生等问题切入分析,学生积极性会高涨,教学效果会显著提升。

三、总结

总之,地理课堂提问可以是多角度、多方式的。教师可以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兴趣,层层深入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也可以在意外之处,突然质疑,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探索,在提问方式上,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对象,我们更鼓励学生问和学生答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什么样的提问策略,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设计,灵活应用。

作者:衡海燕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新草桥中学

第四篇: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

1引言

新课程把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定位在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于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在情感的表现、学习的态度以及学生的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新课程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把教育和实践以及情感等问题都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改变了传统教育中以说教为主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在对高中地理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求老师要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和创新,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下面本文就针对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以及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重要意义,还有具体的措施进行分析。

2我国高中地理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地理的教育在我国的大多数高中得不到正确的认识,导致在地理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地理教育,导致地理的教学中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因素。高中老师应该认识到地理教育是很重要的。下面本文就对我国地理教育的现状做一个分析。第一,对于高中地理教育的认识不足。现在大多数高中都把地理作为一门副科来对待,无论在课程安排还是在教师的授课中都可以看出来,而且高考对地理的分值安排也有一定的体现。我国大多数高中对于地理的课程都没有进行很好的安排,对于地理的授课内容来说是非常的不合理的。部分地理老师也不是本专业的老师,很多都是其他专业老师兼任的,对地理没有很好的理解,这就导致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有一个好的讲解过程,进而使学生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第二,没有很好地将地理与生活相结合。地理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学科,地理教学与生活的相结合,才能让地理教学更好更有效地进行。而现在的地理教育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对地理的教育一直都局限于书本上知识的解读,从来都没有将知识和生活进行结合,其实这样对地理的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地理是一门比较不好理解的学科,所以把它融入生活可以使地理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更好的被理解。

3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地理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内容,因为,地理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地理教学效率。除此之外,地理知识较多且复杂,学生负担较大,掌握规定知识的精力有限,无暇进行知识的开拓和创新,这就使得学生发散思维、实践能力受到限制,不能很好地发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必须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创新,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所以说,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地理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本文就对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和概括说明。第一,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学生对于地理知识不理解,不能进行更好的学习,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被学生接受,而且学生在传统的课堂中并不能对知识有一个好的掌握,而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恰恰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地理课堂创新是非常必要的。第二,可以使老师的授课进度和质量得到提高。老师应用传统模式教学,不仅授课的进度较为迟缓,而且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不够理想。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地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授课进度,教学质量的提升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创新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

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的对策

高中生因为地理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所以,对地理学习无法提起兴趣。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理解和探求的精神,这种现象使得地理课堂氛围低沉,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地理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渐渐的就不愿去学习地理知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师紧跟改革的步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运用学生喜欢且愿意接受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下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的对策进行简单的分析。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以前陈旧的教育理念中,老师就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进行接受。老师只是拿着教材和讲义对学生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教育,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对于内容的要求是老师对于书本上知识的授课加上老师对于知识的补充以及说明,最后再加上学生的创新以及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对于授课的要求,所以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理念,进行创新,与新的授课理念进行一个融合和转变。对学生的授课不能只局限于书本,要对课外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补充以及解读,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更好理解,从而达到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目的。

5结束语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要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教育的一个机遇。为了更好地对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要求地理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改善、创新,与时俱进地研究出各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栋梁之材。

作者:费茂兵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地理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1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现代化教育通过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并保证学生有着较好的知识技能提升。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首先,信息技术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同样也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基本方式,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适当地融入,结合现代化教育体制的基本要求,将更广阔的空间加以开辟,并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一种全面创新。其次,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往往有着一定的抽象性,而一些学生有着相对较差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尤其是课堂内容的教学中,学生难以准确地回应教师讲授的一些问题,以至于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刻。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借助于相关的图像和影像资料,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着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在地表形态力量营造教学中,通过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祖国的美景进行播放,进而联系实际的生活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地理知识。最后,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有着较广的涉及范围,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往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于地里较为复杂和繁琐的计算,学生往往缺乏一定的兴趣。而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图文并茂的色彩教学,保证课堂教学保持一定的活力,并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有着较好的课堂互动氛围。总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激发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相关知识,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虽然为地理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但也有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全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关于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对于多媒体技术有着过分依赖的现象现如今,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虽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但是在当前现代化教育体制改革发展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往往有着过分依赖的现象,以至于教师和学生总是认为多媒体技术是万能的,忽略教学的客观规律,逐渐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缺乏对多媒体技术的充分应用伴随着我国教育部门对多媒体技术的越来越重视,当前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虽然对多媒体技术有着较好的认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从根本上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以至于教学水平始终处于一种不变的状态,多媒体教学技术有着单一的应用方式,以至于难以从根本上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而造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局限性,不仅仅使得地理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同时使得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更加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图片的展示,并没有从根本上用心学习地理知识。因此,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保证学生的全身心健康发展。

3关于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并有效避免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局限性,从根本上不断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策,可以从以下几点具体做起。实现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近些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进程。对于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而言,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就要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加以保留。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正确合理地做好教学计划的实施,正确理清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保证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中培养自身地理学习的兴趣,并充分体现出教学的优势,进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正确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把握尺度,教师也要加深自己对多媒体技术的认识,并将教学理念和相关宗旨的认识全面提升,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优势充分掌握。通过对教学方式不断地进行革新处理,顺应时展的步伐,结合学生素质发展的实际需求,保证多媒体技术有着灵活的运用,对教学手段的广度和教学手段的深度进行拓展,并最大限度提升教学质量。当一种地理现象可以以图形或者视频的形式来诠释的时候,有助于学生完整地认识,理解起来就变得没有那么困难。比如,在农业地域类型一节的授课中,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图形和动画的知识链接:南亚农民插秧表现出的是季风水田农业,美国的机械化操作却在旱地进行;结合实际为商品谷物农业,若是农作物种植的同时饲养牲畜,为混合农业;等等。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并加强学生地理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用图能力。教师要对区域轮廓定位的方法进行强调,教会学生对图形进行辨认,并借助于轮廓的记忆,进而对区域进行定位。如在中国政区图像的教学中,形容黄河的轮廓像“几”字。在我国长江水系图展示过程中,通过借助于闪烁的方式,展示洪水的来源——展示洞庭湖、鄱阳湖和汉江,更要分析相关的轮廓和图形,并在流域内对不同的洪水进行分析,进而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4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要合理创设情境,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思考能力全面激发出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读图能力,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教师自身知识系统结构逐步提升。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优质、高效,丰富学生的地理系统知识。

作者:张少华 单位:寿光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