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制图能力培养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制图能力培养

摘要:为了提高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文章首先概述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制图能力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制图能力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制图能力;就业需要

专业能力以社会就业岗位具体需求为依托,它是指专业人士从事专业活动所需要的专口技能、专业知识及所形成的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制图能力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制图能力的高低能够体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通过制图能力的培养,能够拉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距离,提高毕业生直接上岗就业的概率。梅腾斯首次提出了“职业能力”的概念,职业能力被国外学者认为是劳动者进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是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是大学生通过专业培养而具有的在劳动市场所展示的技能总和[1]。学者普遍认为专业能力是指在专业领域内,人们从事生产、管理等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2-4]。对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的核心能力,学者认为制图能力是其专业基础能力。制图能力的培养对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5],学者认为“课群是一个由几门相邻、互相紧密联系的课程组成的一个课程群体,主要着眼于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内容优化”,因此,在课程群建设中,学校应从剖析知识、能力和素质入手,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优化[6]。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关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滞后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没有体现学科发展的与时俱进,没有体现应对社会需求的人才发展目标定位,缺乏系统的培养学生基础制图技能的实践课程体系,缺乏科学合理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本文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型规划专业人才制图能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制图能力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

(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制图能力的内涵

笔者认为制图能力是指基于当前城乡规划的要求,能够在具体规划中辅助展现主体规划内容的制图基本能力。具体主要包含两大方面:一是图纸的规划能力;二是图纸的绘制能力。其中,图纸的规划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通过具体的实地调研后,对规划区域的现状综合分析能力,包括对规划区域的空间区位、周边地域关系等的地域解析;其次,对规划内容的解读能力,对规划主题内容的“条条规划”及“块块规划”的详细解读,深刻领会规划的核心及方向;最后,对规划方案的设计能力,能够有形成多方案、评价方案及优化方案的能力。图纸的绘制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对国家及地方职能部门最新的规范、规程的掌握能力;其次,对主要制图的软件熟练的应用能力,特别是对接当前市场需求的软件应用能力;最后,对规划图纸的底图要素、专题要素及图则要素的表达能力,力求规划图纸的科学、准确、直观、美观。

(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制图能力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各类规划制图的规范、规程掌握不到位。目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制图课主要分布在“村庄规划”“小城镇规划”“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等课程中,国家及地方职能部门均有官方公布的规范、规程,在具体制图过程中,由于各类规范不同且部分制图规范有地域性差异,以及规范、规程内容体系的庞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受课时限制,较少对规范、规程进行较深入的解读,加之学生课下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不少学生没有认真阅读并识记规范、规程的主要内容,导致在图纸绘制过程中存在凭自己想象,而与规范、规程不符的现象。2.学生对制图软件使用不够熟练。制图软件是制图的主要工具。当前,制图软件种类繁多,主要有Autocad、Photo-shop、3DMAX、Skechup、Scanin、Coredraw、Mapgis、Arcgis等软件,其中在本科阶段需要熟练掌握的是Photoshop、Auto-cad、Arcgis三种软件,这三种软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均有具体的课程安排教学,但制图软件应用的熟练程度除了与课堂的基础练习有关之外,还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操作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目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对制图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明显较低,针对城乡规划的CAD二次开发软件如湘源控规、飞时达总规控规等辅助制图软件在学生中普及程度不够,其对城乡规划编制的辅助调研、空间分析、方案定量评价类软件如Arcgis、Depthmap等很少触及,甚至有些学生对主要软件的快捷键都没有掌握,在制图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3.学生普遍对规划内容的解读能力不强。对规划内容的解读能力是保证科学准确制图的关键能力。目前,学生对规划的内容主要流于表面,对规划内容的理解还比较机械,很多学生认为规划内容是固定的“章则条文式”,在接触规划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武断地认为规划制图是第一位的,没有深刻领会制图对规划的辅助作用,没有理解各项规划内容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对规划的总体解读不够,导致规划制图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图纸的制作比较刻板,与规划内容的衔接不够,没有起到对规划核心内容的辅助展示作用。4.学生制图的图纸表达能力有待提升。规划图纸是“更为生动的规划语言”,是以视觉、文字信息等表达规划内容的主要工具。学生在制图过程中普遍缺乏规划“审美”,主要体现在:规划图纸的空间要素丰富性不足;传达内容的精确性不够;图纸表达的直观度和美观度不高;学生的规划效果图制作能力普遍不足;一套图纸的图则要素不统一,底图要素、专题要素缺失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体规划成果的呈现。

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制图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强化对各类规划制图规范、规程的学习,提升规划要点的掌握能力

教师应系统梳理主要实践课程所对应的各类规划制图的规范、规程,每门课程在学习之初,首先强化对规范、规程的学习,将汇总的规范、规程进行汇总,要求学生在课下认真阅读,强化对各类规划的规范、规程的识记,以便在制图过程中使用规范、规程时更加准确。同时,教师需要更新学科知识,注意不同时期国家及地方政府对规划的要求变化、对规划内容的侧重点,以及对规范、规程的修改。

(二)强化对主要制图软件的训练,提升软件应用能力

城乡规划主要应用的软件(CAD、3DMAX、Photoshop)应该与专业课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实践课程中,学校应增加软件课程的实践课时,提升技能训练强度,同时吸收建筑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强化师资力量,优化教师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安排对各个软件的实践训练内容,构建合理的学生软件制图能力培养体系。鼓励学生按照实际情况课下参加软件学习班,以学生城乡规划工作室为主体,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强化对主要制图软件的训练。同时,定期举办专业技能大赛,检验学生的软件训练水平,以达到提升学生制图软件使用能力的目的。此外,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在规划市场中日益显现,空间信息数据在城乡规划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教师应针对社会需求对这些课程进行重点强化,除正规的理论课时外,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量。

(三)强化对规划案例的讲解,提升学生的规划解读能力

针对学生普遍对规划内容解读能力不强的问题,教师应加大对各类规划案例的解读,从规划的背景、规划的地域条件、规划的问题及目标导向等方面深入分析,使学生充分了解规划的基本流程、规划方案的形成过程,同时在实践课程中真正采用实际区域,使学生对规划区域有一个直接的认知。同时,在课程中成立多个规划兴趣小组,以小组讨论、小组实践等形式,尝试对小区域(以村庄或传统村落为主)、小地块(以居住区或城市公园为主)进行规划设计,提升学生的规划理解能力。

(四)强化实践教学的评图环节,提升制图的表达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制图的评图环节,使学生对自己所绘制图纸的优缺点有一个及时的认识,强化学生对规划图纸图则要素、底图要素、专题要素等的综合表达能力,从图纸的图框、布局、底色等基础方面着手,基于对规划内容表达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逐渐形成合理的自身独有的图纸表达方式。比如,在规划图纸的制作之初,教师应建立规划标准图,使学生在整套规划图纸的制作中形式统一。在规划图纸底色的设置中可以借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等的图纸,以防产生“大红大绿”的底色设置,影响图纸美观。

三、结语

规划制图能力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制图能力的高低能够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地理学背景下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应当有其差异化发展,要能人之所能,更要能人所不能。在城乡规划体制变革的背景下,强化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制图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机构应该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将学生规划制图能力作为重点,将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科研训练和竞赛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将实践贯穿各个教学环节。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规划制图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规划要点掌握能力、软件应用能力、规划解读能力及制图表达能力的综合培养,提升学生的制图能力,从而提高该专业毕业生直接上岗就业的能力。

作者:李强 贺伟 杨立国 袁佳利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