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人文地理杂志 部级期刊

National Geographic

基础信息
  • 主办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 主管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673-6974
  • 国内刊号:53-1204/K
  • 主编:李永适
  • 出刊周期:月刊
  • 邮发代号:80-465
  • 出版地区:云南
  • 开本尺寸:B5
  • 创刊时间:1980
  • 语言种类:中文 

期刊简介

《华夏人文地理》杂志是一本极具学术价值与文化内涵的刊物。它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诸多方面,为读者开启了一扇探索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神秘大门。在内容上,该杂志涉猎广泛,涵盖了地理、生物、科技、考古等诸多领域,每一篇稿件都像是精心雕琢的宝石,闪耀着知识的光芒。从地理学的角度,它深入剖析各地独特的地貌景观,如雄伟的山脉、广袤的沙漠、蜿蜒的河流,不仅介绍了它们的形态特征,还探究了其形成演变过程以及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在生物领域,杂志聚焦于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现状,通过对它们栖息地的细致描绘和生存挑战的深刻剖析,唤起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科技元素的融入更是为杂志增添了现代感,它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等前沿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展现了科技如何助力我们更精准地认知地球。

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视角,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了解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重要窗口,是地理、生物、科技、考古等领域研究者不可或缺的重要交流平台,更是普通大众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精神家园。考古内容则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通过对古代遗址、文物的解读,重现历史场景,解读古代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之道。这种跨学科的内容编排,使得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都能在其中找到交流的契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对于地理学家而言,他们可以分享最新的地理发现和理论成果;生物学家能够探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科技工作者则能展示如何运用新技术解决地理与生物领域的难题;考古学家也能借助这个平台,让历史与现代地理环境相互印证,共同勾勒出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

主要栏目

大地微观;人文宣言;环境与人类;历史回眸;自然与人类调查;特别企划;民俗实录;特别推介

部分目录

1、虫草只应青藏有姚一建;

2、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吴欧;

3、中国航天的历程与辉煌彭继超;

4、为什么又是中国人?叶海林;

5、大熊猫有个“小祖先”万放;

6、成吉思汗的守陵人林薇;高铭;

7、拯救“独苗”物种汤姆•奥尼尔;

8、全球产假大比拼尼尔•谢伊;

9、转基因小鼠 看见红色以后孙文智;

10、清官档案中的皇家园林 中南海乔梁;

11、躺在地球上的神秘大耳朵夏训诚;孙志军;

12、在干山与荒原间寻找罗布人崔延虎;宋君;

13、冬虫夏草 毁灭前的疯狂?蔡如鹏;梁永光;

14、彷徨于十字路口的巴基斯坦唐•贝尔特;礼萨;

15、重返太空迎接下一个黄金时代盖伊•古廖塔;

文章要求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4、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

5、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6、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

7、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

8、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

9、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

10、若不能被录用,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处理方式的作者请转投他刊

11、本站并非华夏人文地理杂志社和华夏人文地理编辑部官方网站

联系方式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气象路133号社科院207-209

邮政编码:650034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气象路133号社科院207-209,邮编:65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