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专业教育与德育协同育人

化学化工专业教育与德育协同育人

[摘要]立德树人是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各学科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德育功能。根据化学化工类专业的特点,探讨专业教育与德育协同育人的措施,包括明确专业目标、树立专业思想;注重教师的引领;提高学生的主导作用;加强德育考核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实现协同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化学化工人才,为国家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化学化工专业;专业教育;德育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学生的大学生活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学科课程教育中度过,因而,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学科课程教学与德育的融合,进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才能真正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化学是门重要的基础自然学科,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数学相互结合,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化学与德育契合度非常紧密,并不矛盾的,而是辨证统一的,德育离不开智育,智育更离不开德育,两者皆不可偏废。因此,应因地制宜,将德育融合到化学化工专业教育中,实现协同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化学化工人才,为国家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根据化学化工专业的特点,专业教育和德育的融合宜从明确专业目标、树立专业思想;注重教师的引领;提高学生的主导作用;加强德育考核等方面进行。

1明确专业目标、树立专业思想

通过调查发现,在化工类专业的大一新生当中,除部分对化工专业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且作为第一志愿报考外,有一部分学生是盲目地选择了化工类专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被调剂或者作为备选志愿顺后录取的。所以很多化工类学生存在不喜欢甚至抵触情绪,势必影响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加之,大部分学生在高中的学习强调努力学习,希望通过高考考上心仪的大学,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因此,学校和学院要为初入大学的新生上好大学的第一堂课,使其明初心、担使命,对大学四年的生活和人生做出合理的规划。《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化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提出了化学类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较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教学等工作的人才”[3-4]。本校化学化工学院在每年新生开学时,针对性地给新生阐述了所学专业的特点及培养目标,了解到本专业的神圣和重要性,为专业知识和德育教育奠定基础。专业思想是指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抱着什么样的观念及态度。大一新生对专业思想还没有明确的认识,学校和教师可多加强教育和引导,介绍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及化学化工在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还可以请一些企业专业人士及优秀的毕业生来进行相关讲座,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对化工专业的好感,以积极的态度来学习,愿意把自身的理想与化工行业的发展联系起来,为化学化工专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专业目标和专业思想是学生学习的初心,还需持续性地进行专业和德育协同教育,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学,以确保好的教育效果。

2注重教师的引领

学生的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活是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度过,与专业教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专业和德育的协同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引领。

2.1注重沟通和人文关怀

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教学当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育的公平公正,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需要教师更有耐心,多花精力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的沟通,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以《结构化学》为例,由于课程难度非常大,每个知识点都比较抽象难懂,部分同学由于基础薄弱,且课前没有预习,在听课的时候比较吃力,失去了兴趣而不愿听课;而整本书的大部分内容的连贯性非常强,一旦前面的知识没有掌握,则后面的知识就更加学不懂,导致恶性循环。在发现了这种苗头后,教师及时采取措施,要求同学们课前预习,课后把课件资料发给每一位同学,添加微信或QQ好友,随时回答任何疑问。久而久之,同学们的提问除了结构化学课程知识外,还包括其他课程的提问,同时还有很多同学就是否应该考研、考研的学校及专业的选取,以及生活上的各种问题来咨询。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的幸福感和健全的人格的形成。

2.2注重课堂教学

2.2.1传承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

化学作为重要的自然科学门类,其发展的轨迹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作用。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有关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化学史及名人轶事等,将其融合在化学课堂当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还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众多科学家身上折射出的高贵精神和做人的品质。以《结构化学》课程为例,该课程极具理论深度,被称为“老师最难讲、学生最难学的化学课程”,如果在课堂上只一味地讲解专业知识,则会因为知识生涩难懂、课堂气氛枯燥无味而逐渐失去听课的兴趣,变得昏昏欲睡。这时,需要充分发掘《结构化学》的另一个特点:结构化学始于1900年,其发展历程正好与诺贝尔奖(1895年)的发展紧密联系,大多数的理论、知识和应用都离不开一个个科学家所做出的贡献,而且很多成果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如普朗克、爱因斯坦、波尔、德布罗意、海森堡、薛定谔等等。以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为例,他是德国的犹太人,希特勒上台后,他不满纳粹统治,拒绝在“维护德国文化”声明上签字,震惊世界,他的家产被抄没,著作被焚毁,并被缺席判处死刑。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伟大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为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大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化学家鲍林于1954年因在化学键研究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62年又因在推动核大国缔结禁止核试验条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是科学家的科学贡献和社会贡献兼顾的典范。又如我国的化学家卢嘉锡满怀“科学救国”的热忱,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从美国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科研工作,对结构化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2.2传承化学文化和化学美

化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还是一种科学文化,富含化学美,将专业知识与化学文化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化学课堂质量,还有助于学生感悟化学文化内涵、提升素养。比如在讲《材料化学》时,人类文明可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以及复合材料时代。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材料,而材料离不开化学,化学对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等具有重要影响。近几十年来,锂离子电池逐渐走入并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三位科学家也因此荣获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在讲解相关章节内容时,扩展介绍锂离子电池的前世今生,让同学们感受到化学造福人类的魅力,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化学的态度和兴趣。又如在讲授《结构化学》分子的对称性内容时,可以进行化学美的熏陶。《庄子•天下》告诉人们要“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对称也是一种美,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动植物和建筑物的形状。在微观世界中,电子结构和分子的空间结构同样也存在着对称美,这也正是结构化学的学习范畴。学生通过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进行分子的对称性学习,也正是专业教育和德育协同育人的体现。

2.2.3传承辩证唯物主义与逻辑思维教育

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承科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获取创造科学新知识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注重辩证唯物主义与逻辑思维教育,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被现有知识所束缚,做“怀疑派的化学家”。以《结构化学》课程为例,其重要的基础是量子力学,而量子力学则是对经典物理学的重大颠覆性革命。在十九世纪末,经典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发展的相当完善,可解释当时常见的物理现象;但是对黑体辐射却做不出较好的解释。正是普朗克敏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大胆提出了能量量子化假设,从而开辟了量子理论的新领域。随后,爱因斯坦、德布罗意、薛定谔等科学家在普朗克的基础上,进一步大胆提出诸多与经典物理学相违背的理论,推动了量子力学乃至结构化学的发展。即使在科学知识已经相当发达的今天,化学学科“大厦”的建造仍然任重道远,目前已有的化学知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甚至加以颠覆,形成新的理论。

3提高学生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体现教师引领作用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主导作用。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可通过合理引导,加以利用,促进专业教育和德育的协同育人。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翻转课堂,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加强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从而提高综合能力。比如在《材料化学》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一组的同学分工合作围绕某一种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开展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制作课件,在课堂进行展示,全部同学参与讨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增强了团结合作能力及获得感。又如《结构化学》的教学中,针对物质的微观电子结构和空间结构抽象难懂、要求较高的立体感,可增加实物模型和软件模拟实习[5]。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利用原子和化学键等模块,以搭积木的形式自由组装构建分子;同时利用ChemWindow、SymApps、ViewerLite及Cortona3d等软件,进行模拟,在直观形象地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及知识掌握,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创新能力。

4加强德育考核

合理的考核一方面可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激励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化学化工专业的课程考核中,可从过程考核及期末考试两方面来进行。在过程考核中,增加平时学生在课堂互动及课程论文展示等的分值占比,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期末考试试卷中,可增加德育相关的题目。比如在《材料化学》的考试论述题中,材料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基础,如201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在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请结合科技的发展及本专业的特点,论述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意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不仅重新梳理了专业知识,还进一步升华了思想,有同学在感叹材料化学神奇魅力的同时,表达了将考材料化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希望以后从事相关研究工作,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5结束语

化学化工类专业教育与德育协同育人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参与。专业目标的明确和专业思想的确立,使学生明初心,为专业知识和德育教育奠定基础;教师的引领,将进一步保驾护航;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从而提高综合能力;加强德育相关的过程考核及期末考试,在客观评价学习状况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通过各方面的举措,将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化学化工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薛斌.大学化学课程德育的设计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8,33(12):28-32.

[5]宋杨杨,王士炜,王晓丹,等.结构化学课程的探索与改革[J].山东化工,2020,49(3):117,119.

作者:杨海华 阎建辉 李华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