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训总结范例

化学实训总结

化学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药学;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

一、前言

以我校药学专业为例,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目前已经建成了药学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主要包括四个功能区,即一个多功能化学实验实训中心、一个中央财政支持的仿真GMP制药实训工厂、一个药物分析测试中心和一个中药技能实训中心。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种类繁多的大型生产设备、易燃易爆材料、危险化学品等,这都对药学实验实训室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通过分析我校药学实验实训室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经验,以供交流。

二、药学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实验室安全意识淡薄,师生认知程度参差不齐。目前,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招生多数仍是文、理兼招,根据近五年我校药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招生情况统计,平均每届学生文科生比例达到56.7%,其中绝大部分同学在高中阶段没有进过化学类实验室。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发现,在所有接受问卷的学生中有61.9%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仅有10.5%的学生知道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除学生之外,部分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自身的实验室安全知识也并不健全。在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和日常教学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年轻的专任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自身对实验室水电管理、危化品安全管理、废弃液处理等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常识一知半解,这就给实验室管理和实践教学过程带来了极大的隐患。2.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种类多,大型设备使用安全隐患大。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药学类专业化学类实践课程较多,需要用到很多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的化学试剂[2],比如乙醇、乙醚、浓硫酸、浓硝酸、氢氧化钠等。首先,试剂的购买使用难以做到量的绝对一致,因此难以实现零库存;其次,实践教学过程中每个实验室一般只有一名带教教师,难以对每个学生的操作进行点对点的管理。除危险化学品外,仿真GMP车间由于空间有限,车间内存在高压电、高温烘箱等设备,机器运转时噪音较大,学生人数相对较多等也是影响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3.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应急处理设施不完善。目前多数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验实训室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即学校、学院(系)二级负责制,由学校统一负责各学院(系)实验实训室的安全监管、督导以及物质保障;学院(系)负责各自实验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和自查、自纠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深入分析发现,这一管理体制经常会出现校级管理制度过于笼统,系部管理难以将责任细化,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导致扯皮、推诿的情况发生。除制度层面的问题外,多数药学实验实训室还存在面积和学生人数比不达标、缺乏相应的安全和逃生标识、没有应急处理设施等现象,在实验实训室标准化建设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改革举措与经验分享

1.开展多层面、常态化实验实训室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实验室建设中最紧迫的和最必要的工作之一[2]。在学生实验室实训室安全教育方法方面,我们摒弃了单一的讲座式教育法,设计了“多层次、贯穿式”安全教育法。所谓“多层次、贯穿式”,即学校统一开展的新生入学教育、系部组织开展的安全知识讲堂、专业带头人组织开展的专业介绍和警示教育以及授课教师开展的课堂教育,每个层次安全教育的覆盖面和侧重点各有不同。学校开展的新生入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侧重点主要在实验室防火及水电安全等方面;系部通过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堂,主要针对药学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试剂、用品特点开展专题讲座;各专业带头人结合各专业课程和实验实训内容特点,着重进行本专业实验实训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各类安全问题;授课教师的实验实训室安全教育则贯穿在学生在校期间的每一堂实验实训课,在每一次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全程的安全教育和纪律管理。2.细化院系管理制度,加强内涵建设。健全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保证,是管理工作的核心之一[3]。为做到精细化管理,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我们尝试实行了“三级管理、包保到人”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三级管理”是在原有的校级管理和系部二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整个药学类实验实训室按专业划分为实验中心,选拔实验室管理经验丰富的实验技术人员担任中心主任,每个中心主任分管一块,并签署包保责任书。每个中心根据所管理的实验实训室和仪器设备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与系部和学校的管理制度相衔接。系部分管领导对各实验中心进行监督管理,并承担主体责任。通过这种责任到人的制度建设,加强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涵,使具体工作落到了实处,做到了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完善安全保障设施,强化细节管理。针对药学实验实训项目化学试剂和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且难以做到零库存的问题,设立了普通化学试剂库和危险化学品仓库。普通化学试剂库装备有防盗、通风、除湿设备,试剂实现分类摆放,严格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和试剂领用登记制度;危险化学品仓库远离教学区和生活区,除做好通风、防潮、双人双锁和使用登记外,试剂根据需要均存放在防腐柜、防火柜或防爆柜中,危险化学品还必须由系部分管领导签字方可出库,领用人需提供详细的使用清单,做到领用量与使用量和剩余量相符。在实验区和仓库建立门禁系统、监控系统,防止外人接触和进入实验室,避免化学试剂和危险物品流出实验室或仓库;在实验实训区设置烟雾报警系统和喷淋系统,预防火灾的发生;在相关区域张贴功能指示和安全警示标识,比如通过标识将一般实验室分为试验区、公共用品区、通风区、劳动用品区等,便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安全有效地完成实验操作。化学类实验室的人身防护应急处理设施是必要的[4]。为了预防学生可能将化学试剂溅到皮肤,甚至眼睛里而导致身体伤害,在各功能区分别配备了洗眼设备、洗液、急救包,并定期检查更换,并且就如何选择和使用这些物品对实验室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使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和救治。

四、结语

实验实训室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药学人才的重要载体,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安全的实验环境是确保这一载体有序、高效运行的保障。只有制度建设、师资建设、安全教育、硬件建设和细节管理有效融合,才能使我们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实现良性循环,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医药领域战略。

参考文献:

[1]谢莲.高校药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6):272-275.

[2]熊茉君,赖春霞,钱广生,等.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建设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6):220-222.

[3]陈仲巍,洪璇,林小华,等.高职院校药学系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探索[J].海峡药学,2014,2(2):155-157.

化学实训总结范文2

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对中药提取岗位和检验岗位的职业能力、知识、技能进行深入分析,明确课程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是熟悉中药各类成分的基本性质,理解中药各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识的基本理论及原理,了解中药提取、分离领域新进展,具备高级职业技能考核的应知要求。能力目标是掌握中药各类成分提取、分离、检验的方法和操作技能,使用工具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知识更新和创新能力、良好的社会沟通能力等。素质目标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具备团结协作能力。

2、课程内容

在实验课程内容选取上,与行业企业合作,围绕中药制药前处理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以完成企业的生产项目为主线,以中药生产中的真实工作任务和过程为依据,围绕岗位工作必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兼顾执业药师及职业能力等级考试的要求,将课程内容构建为:中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药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综合实训3个教学模块。在中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模块中,根据中药的提取分离与质量检验岗位所涉及的基本技能设置为提取技术、浓缩技术、分离与鉴别技术3个学习情境;中药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模块中,根据中药中常见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型设置为8个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选择1~2味代表药材作为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综合实训模块中,在学生初步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安排一次“工学交替”性质的综合实训,具体设置为中药的质量检验和中药制剂的生产与检验两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总体按照如下设计内容进行:任务导入,布置实训药材提取分离任务;信息查询;制订完成药材提取分离任务的相关计划、流程;师生评估,对流程进行优化;对设计进行审查并组织实施;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在遵循基本教学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针对实验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以情境教学为主线,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1情境教学

实验教学中,注重职业角色理念的渗透,要求学生在各个项目训练过程中将自己看成是企业员工,在情境中能够以岗位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

3.2项目教学

教师拟定项目,以中药提取分离检验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首先针对项目引入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再让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了解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用途等,设计出实验方案,具体实施时按照提取→分离→鉴别的过程依次完成各项工作,既使学生熟悉了职业工作过程的顺序,又练就了学生中药提取分离与鉴别的扎实基本功,更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任务驱动教学

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设定合适的工作任务,给同学发放任务书,让同学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工作任务,制订适合方案,然后汇报自己的工作方案,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对方案进一步分析、修正、优化,再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同学之间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成相应能力的培养。

3.4案例教学

将失败实验以及查询所得的经典工作情境作为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并从中找到原因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5问题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实训。在制订计划、方案实施、总结评价阶段采用小组讨论法,使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6多媒体教学

教学中配以常见技能操作的视频资料和照片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形象具体地了解实际工作岗位的环境及设备,并能熟练掌握常用的操作技能。

3.7网络教学

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主动检索并学习相关资料,并在任课教师和同学之间建立自由互动关系,也为本课程的综合实训提供一个很好的资源平台。

4、考核评价

化学实训总结范文3

1.1实践教学模式陈旧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一直沿袭“基础实验→专业技能训练→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以校内实验、实训为主,缺少与行(企)业的联系与互动。

1.2实验教学内容滞后

当代医学检验已远不是一杆枪(刻度吸管)、一门炮(显微镜)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操作自动化、技术现代化和方法标准化的时代。然而,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临床检验新设备和新的检验技术在临床应用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被纳入教学内容。

1.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直按照课程为基础设计教学实训室,通常为生化检验实训室、免疫学检验实训室、微生物学检验实训室、临床基础检验实训室和血液学检验实训室等。实训室功能单一,缺乏医学检验职场氛围,教学仪器设备更新速度慢,明显落后于医院检验科。这些都导致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时对自动化仪器的使用及维护不能熟练掌握、融入角色慢等问题。

2检验仪器实训的改革与实践

2.1开展岗位调研

2010年我们就浙江省各级各类医院检验科大型仪器配置情况以及对检验仪器使用与维护重要性的评价开展了调研。调研单位共165家,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63份。其中三级医院55家,二级医院16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家,乡镇卫生院42家,独立实验室5家。

2.1.1大型检验仪器配置情况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尿干式化学分析仪、尿沉渣自动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酶标仪、免疫发光分析仪以及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在二级及以上医院配置情况达80%以上。

2.1.2对检验仪器使用与维护重要性的评价

调研结果表明:90%及以上被调查者认为检验仪器使用和维护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很重要或重要,应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

2.2实施过程

根据上述调研结果,结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中心现状,在充分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将专业核心课程中有关大型检验仪器实训内容进行整合,确定检验仪器实训内容。将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尿干式化学分析仪、尿沉渣自动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酶标仪、免疫发光分析仪以及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作为实训重点。2011年与杭州5家医院按照“院中校”的理念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共同制订校外检验仪器实训教学大纲,统一教学方法,通过联合命卷统一实训考核评价标准。

2.2.1实训安排

在第四学期的第15周安排为期一周的校外检验仪器实训。通过一周的校外检验仪器实训,要求学生初步熟悉和了解检验常用仪器如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尿液沉渣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等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试剂参数、质量控制、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上述教学过程,全部由临床一线骨干教师通过集中讲授、分组示教以及实战演练等形式完成。校外检验仪器实训总学时为30学时,其中集中讲授11学时,分组(6人/组)示教19学时。

2.2.2总结及考核

每次实训结束后,临床一线教师对检验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试剂参数、质量控制、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总结。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检验仪器实训内容的掌握情况,以试卷形式完成考核。试卷由5家校外实训基地联合命题,其中客观性试题占75%,主观性试题占25%。考核内容主要为常用检验仪器有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如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尿沉渣分析仪标记参数和定量参数分别有哪些?目前医院使用的主流血培养仪型号是什么?其检测原理主要是什么?等等。

3效果

为了解在校学生校外检验仪器实训效果,我们对2012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74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67份。绝大部分学生肯定了我们的改革,认为校外检验仪器实训内容安排合理,与专业理论非常衔接,对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很有帮助;而且通过这次实训,知道了医院检验科整个检验流程,熟悉了一些大型检验仪器的操作流程,了解了大型检验仪器的维护对检验结果的重要性。实训过程中带教老师随时向学生渗透质量控制对检验医学工作的重要意义,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等专业必备的职业素质都有很大帮助。从2011年开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已经连续4届(2009级-2012级)22个班级637人参加了校外检验实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一进入实习岗位就能很快进入角色,深受实习单位好评。通过近2年毕业生访谈得知,校内所学的专业技能和岗位实际应用比较衔接,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因此,这项改革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4小结

化学实训总结范文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高职院校逐步发展为我国工业化与现代化的重要支柱,高职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同时来实现技能操作,“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便是如此的教学模式。尤其在高职化学教学过程中,更是需要学生具有抽象的思维能力和高度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本文首先对“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进而对其必要性进行阐述,分析在高职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实施过程,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并加以总结。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高职教育;化学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学作为一种特定的高等教育,既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共性,同时又有自己的个性,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是对于实践能力高层次的需求,高职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复合型高等技术型人才为主要任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要将两者高度融合与统一,既要做到内容一体化,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内容一体化,同时又要做到方法一体化,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演示教学法等,在此基础上,还要确保资源一体化和师资一体化,就是教师在进行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在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事实上,“教学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师的教的活动与学生做的活动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师与学生之间边教、边学、边做,共同来对教学任务进行完成与实现。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高职化学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能力培养,应当根据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将传统教学模式的“板书——讲解”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使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演示——理论——应用——提问——训练”的“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时,既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又要对考试模式进行改革,以考促学,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高职化学这门课,是特别适合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这种教学模式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存在着重要的意义。在高职教育伴随教育改革大潮的蓬勃发展,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的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实际的过程中受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就足够的,但是理论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相应的指导实践,为了服务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求,并且作为基础学科为后续的课程奠定学习的基础,高职学生则普遍存在着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因而,在高职教育的化学教学课程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对于提高高职教学效率尤为重要。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对于高职化学教学的“教学中”一体化过程要更加注重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完美整合,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使高职化学教学不断得到创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应主要包括下面步骤:

(1)任务的设置

在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过程第一步,就是要先进行任务的设置,任务设置的过程要保证其合理性,使学生懂得此次课程所要掌握的项目和实训内容,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任务确立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此次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验项目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制定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流程,比如通过课程的不同,来设定不同的教学情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游戏等,最终实现此次化学课程的教学。

(2)任务的具体实施

当设定好任务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任务的分配,从任务布置到任务完成,这个过程就可以被称为是任务的实施,根据当前高职院校进行化学教学的具体情况来看,教师对学生进行任务布置的时候,通常会采用多种的模式,比如进行多媒体的展示,学生的分组讨论,教学之后的实验,实验结果的相互比对等形式,这样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与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较大的提升。

(3)评价与总结

当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与总结,由于化学教学是个阶段性的过程,在每一步骤,教师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既可以是小组互评,也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相应的鼓励和激励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对于每项实验任务的完成,通过教师的评价进行总结,结合实际的操作进行合理的分析,最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高职化学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环境氛围

要想将高职化学教学过程真正的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就必须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构建,只有真实的存在与这种教学环境之中,才能够有效的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传统的高职化学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是相脱节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进行化学知识的讲授之后,不能进行相应的化学实验,学校缺乏配套的实训实验环境,学生只能去想象,因而,学校必须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教学环境进行构建,对学校软硬件设备进行改善,学校也应当添加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比如实验用的仪器等,传统的教学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要对其进行改造,成为多功能的实训室,另外,学生在实训室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的进行相关化学实验的操作,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实际的操作过程向学生进行演示,在理论与实践中有效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认识和知识技能的掌握。

(2)培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团队

高职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培养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师团队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要能够在生产与管理的不同岗位中具有一定的技能,要有工作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对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师团队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更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开展不容忽视的需求。

(3)创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评价系统

除此要想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实施,必须要创建相关的评价体系,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之中,除了相应的理论知识的考核之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否则单一的考核方式是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的,必须要对考核方式不断的创新,创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考试是对学生的客观的考核方式,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应,考试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会影响实际操作能力的判断和培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应知识技能评价的时候,应当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比如,在进行化学知识学习的时候,可以将实验纳入其中,教师可以结合日产生活中的化学案例进行设置,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的评价系统才能真正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积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高职化学的教学过程要有效的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还要积极的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运用其中,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目标,教师就要在化学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将化学课程的特色与实际的情况联系起来,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筛选,最终来确定最适合化学课程教学的模式,从而,得到教学多元化的方式。比如,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首先将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程的开展,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展开和讨论,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掌握相应的技能,积极的将化学的实际生活的案例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开展,最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五结束语

化学实训总结范文5

(一)对检验岗位能力需求和检验项目的调查。

2013年在浙江省范围内对163家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检验工作岗位进行调研,包括55家三级医院、16家二级医院、45家社区医院、42家乡镇卫生院和5家检验公司独立实验室。对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应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需求的重要性进行调查。除寄生虫检验的重要性需求在78.5%之外,其他各课程均在91%以上。同时,被调查单位对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需求均在93%以上,说明各单位对工作人员具备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这163家单位开展的主要检验项目进行调研(见表2)。除骨髓象检查外的各主要检验项目开展率均在60%以上,三大常规达到100%。其中二级以上医院和独立实验室的项目开展率跟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因定位不同有所区别,各主要检验项目的开展率接近于100%,最低的骨髓象检查也在86%以上。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根据调研结果,即检验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和各单位主要检验项目的开展情况,组织课程专家、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召开课程分析会议,从检验专业核心课程分析出常规检验项目形成教学内容,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包括:三大常规、骨髓象检查、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结合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室的建立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得到中央财政专业建设项目和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支持建立了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室。招标购置和医院、公司馈赠,配置了一批检验仪器设备:Sysmex-xs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FUS-2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和H-800尿干化学分析仪、ESR-30全自动动态血沉仪、迈瑞BS-3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NM-9602自动酶标分析仪、奥林帕斯显微成像系统、荧光显微系统等。并安装了LIS系统,把所有的仪器设备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检验实验室系统,从标本接收、项目检验、结果审核到检验报告单的输出打印实现一体化,实现医院检验科的功能。

三、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的确定和实施

(一)教学方法的确定。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进入毕业实习前进行。课程30学时,集中一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训练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通过临床病例引导,提出医院检验项目,要求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以医院检验顺序(提供检验项目和标本)为线索进行设计,按照工作过程整合(复习实验原理步骤)、安排项目准备(准备实验器材试剂)、项目实施(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项目结果(实验结果和报告)、分析讨论(实验过程的总结及碰到的问题进行讨论)等学习项目。

(二)课前准备。

综合实训前一周,准备好若干个病例,经筛选的病例要求是能整合包含各专业课程三个以上检验项目,以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将学生5人一组分组,每小组为一个团队分配以不同的病例并提出数个检验项目,各小组学生一同设计每个检验项目。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对每一个检验项目做好以下知识理论准备:选取正确的检验方法、确定检验项目的标本类型和标本前处理、检验方法的原理、需用到的仪器与试剂、检验方法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结果的判断、检验方法的质量控制、正确的结果报告形式、废物处理、临床意义,最后形成纸质报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

在开展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时,医学检验实践中心所有实验室和检验综合实训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并有专任指导教师在各自课程的实训室进行指导。每个检验项目的实施将模拟临床检验工作的流程展开,由组长安排,各小组成员主要负责某一项工作任务共同完成:标本的采集和接收,标本的检测,结果的分析与审核等工作。整个技能操作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如遇到结果异常,检验人员还需对结果进行分析,如需手工复查的进行手工复查。完成该项目的检验工作后,各小组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完成实验报告。实训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检验项目的目的和原理、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检验结果的分析进行阐述,对遇到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行回答,最后总结整个综合实训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四)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

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以检验过程的形成性考核为主,由教师评分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评分根据实训的实施由三部分组成:课前准备的纸质报告、检验项目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和处理、检验项目完成后的分析和讨论。根据各检验项目不同特点,针对检验项目操作制定一套检验项目评分标准,在训练检验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不放松对检验技能的强化训练。

(五)综合实训课程的成效。

检验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对照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1、2012级两届学生在课程开展前后检验技能操作得分,有了显著提升。并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素质,在实习生、毕业生中问卷调查显示,检验综合实训课程得到了学生和实习、用人单位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四、小结

化学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翻转课堂;综合实训;实践教学;创新

一般来说,翻转课堂亦称颠倒课堂,是由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制作教学微视频,学生先在课前自主学习视频内容,课中师生面对面交流,完成作业或实训操作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1]。基于翻转课堂的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综合实训(实验)类课程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弊端,为培养创新型网络工程人才提供了保障。

一、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实训(实验)教学模式的区别

传统的实训(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先讲解,再演示操作,然后学生按照实训(实验)指导书的实训(实验)任务开展实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般采用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等方式进行教学。基于翻转课堂的实训(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制订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个性化实训任务,真正实现岗位需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分层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课前,学生依据自己的专业基础,自主地选择学习时间和挑选微视频学习,课中,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可以采用探究式、任务式、体验式、归纳式等多种形式展开实训,课后实训(实验)总结。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更具探索精神,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实训教学模式的区别主要有:(1)传统的教师实训演示加学生实验为主的方式转变成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实训(实验)教学模式[2]。(2)教学方法以讲授演示混合法为主的方式,变为以探究式、任务式、体验式、归纳式等其他教学方法为主。(3)传统的以面授为主的教学形式,转变成以网络微视频方式随时随地学习,然后教师通过课堂辅导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3]。(4)从单纯的实训室教学,转变为应用现代化技术,融入“互联网+”实训和微视频等新的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体系

基于翻转课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是由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学微视频完成知识、技术和方法的传授,课中通过师生、学生间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式学习,课后进行总结来完成知识、技术和方法的内化[4]。学生学习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前,已具备一定的前导课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故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可拓展性的。综合实训(实验)教学过程,采用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段式”训练模式,使学生适应对知识的理解、吸收、思考、创造的内化吸收过程。教学中,教师、学生、教学资源与活动相互联系,形成教学生态体系,基于翻转课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体系由课前服务体系、课中服务体系、课后服务体系和课程测评体系构成。其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一)课程教学相关资源的构建

建立课程教学资源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平台,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全过程提供相对智慧的学习资源管理和服务。资源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标准、电子教材、实训(实验)指导书、微视频、多媒体素材、实训题库和考试题库、教学管理系统、教学动态数据等资源。

(二)课前实训(实验)学习资料和实训任务

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训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网络工程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实践能力,使其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及维护等技术。实训课前,教师先将这些原理和技能制成微视频,并提出学习任务和1~2个思考题,一起到网络平台。学生课前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和方式,学习所的学习资料。学生在课前遇到的问题及思考题,可以在小组内交流或向教师请教,同时,通过查找相关学习资料,提出创新性的网络工程设计解决方案。

(三)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实训课内,学生独立完成基本实训内容,针对实训(实验)结果和课前思考题,进行相互交流。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不断深化知识,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实训操作、实训(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并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教师以思考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性学习的能力。

(四)课后讨论总结

学生总结实训(实验)结果和课上讨论,完成实训报告,加深对实训原理、实训操作的理解。通过学术报告会、实训(实验)成果展示会和实训竞赛等方式,学生可以交流在实训(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及心得体会。教师依据学生课上的表现,进行教学反思,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5]。

(五)综合实训课程测评体系

通过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多元学习测试系统、动态评价分析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基于全过程实时数据采集、汇聚,利用智能评测、学习分析、数据挖掘等新技术进行处理分析,提供对教与学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服务,重构教学评价体系[6]。

(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借助智慧教学软件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现对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沟通交流和信息服务支持。课前环节包括学情分析、预习测评、教学设计;课中环节包括课题导入、探究学习、实时检测、总结提升;课后环节包括课后作业、微课辅导、反思评价等。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综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理念是以明确的实训(实验)项目主题为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和探究,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过程是以实际网络工程项目为任务驱动实施教学,创设任务情境,融教、学、做为一体,设计“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教学项目,使其“小、中、大”型综合实训(实验)项目无缝衔接,以便达到训练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同时,本课程与企业对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转变身份角色,达到准职业人标准,以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训(实验)分为七大模块:大型园区网络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无线网络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交换式企业网的设计与实施、路由式城域网的设计与实施、全光网工程项目设计与实施、智能建筑弱电工程项目设计与实施、网络系统故障分析及排除。其中,大型园区网络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大型网络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的综合应用能力;无线网络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大型无线网络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的综合应用能力;交换式企业网的设计与实施模块主要培养学生企业级网络接入互联网的应用技术,并能实际规划大型交换式网络工程项目的综合应用能力;路由式城域网的设计与实施模块主要培养学生互联网的应用技术,并能实际规划设计大型路由式网络工程项目的综合应用能力;全光网工程项目设计与实施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大型园区级全光纤网络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的综合能力应用;智能建筑弱电工程项目设计与实施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智能建筑系统(安防系统、门禁系统、一卡通系统、闭路监控系统等)的弱电工程项目设计、实施及运维的综合应用能力;网络系统故障分析及排除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熟练解决网络故障及排除等综合应用能力。下面以该课程的路由式城域网的设计与实施项目为例,来实施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教师在该综合实训课前,将相关学习资料和实训(实验)任务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自主下载学习。学生通过观看教学微视频、阅读实训(实验)指导书等相关学习资料,掌握网络工程的路由式城域网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熟悉实训操作过程。针对思考题,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组内交流,制定可行性的实训方案。课堂中,学生独立完成路由式城域网的设计实训内容,讨论实训结果,分析实训(实验)过程注意事项。教师纠正实训操作,点评实训结果,并结合实训(实验)结果讲解城域网构建的关键因素。课后学生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实验)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课程测评体系测试评价学生水平,通过教学反思进一步完善实训课程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基于翻转课堂的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训课程的优势

(一)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综合实训教学形式,更有利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基于翻转课堂的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训(实验)教学实施中,教师是指导者,是问题的解决者,是组织提升学生网络工程综合实践能力的引导者,学生通过课前观看课程微视频、网络平台交流探讨、实践体验分享、课中探究式实践、课后总结实训(实验)等学习活动,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和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用教学微视频替代讲课,学生易于根据各自的学习状况和特点,自主控制学习内容、时间和进度,满足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具有差异化的学生的需求,从而提升学习效果[7]。翻转课堂应用于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训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了自主化学习。

(三)教学过程的“三段式”教学法应用

课前,教师将已录制的教学微视频和历年学生的优秀实训视频到网络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时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在线与同学或者老师进行交流。课中,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实训内容,相互交流,纠正实训错误。教师点评实训结果,引导学生探讨实训的基本原理。课后,学生总结实训结果和分享经验,完成实训报告。

(四)加强师生交流,促进了教学相长

化学实训总结范文7

探讨目标案例教学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名护生。研究组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目标案例教学,参照组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最后对比2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及其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相比较也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案例教学,其效果理想,同时可以使高职护生的考核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目标案例教学;急救护理实训教学;应用效果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急救实训教学中要给予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本研究为探讨目标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与常规教学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共选择高职护生100名,纳入时间为2015年4月~2016年4月。其后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名高职护生分为参照组(n=50)和研究组(n=50)。研究组中,最大年龄为22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20.1±2.1)岁,全部为大专学历。参照组中,最大年龄为22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21.3±2.3)岁,全部为大专学历。2组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选取急救护理实训教学项目中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作为实验内容,共包含课堂教学2学时,实训教学4学时。课堂教学同一教师统一教学,实训课参照组高职护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示教、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回示与教师总结、课后练习、考核。研究组实施目标按例教学。具体如下:

1.2.1教学准备

研究者向带教老师及研究组护生介绍目标案例教学的相关知识和要求,取得师生配合。带教老师于实训课前一周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设计、组织和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教学任务与情景。在理论课后,分发教学案例,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相关情景剧本编写。

1.2.2课堂实训

以1例心脏病患者突发心跳骤停导入实训,结合PPT图片和操作视频,分步骤详解操作要点后,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角色扮演,老师指导纠正。

1.2.3教师小结

研究者将分组模拟练习中的问题汇总,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评,对操作中的难点、疑问启发学生思考及讨论,并予以解决。

1.2.4练习、考核

以学习组为单位开放试验室自主练习,第2次实训课,对每名学生进行操作考核。考核前给每名学生不同的案例,对复苏模型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急救。实训课程结束后教师对实训课的总结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组织学生填写本实训项目意见的调查问卷。

1.3观察指标

对2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同时记录2组对护理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分为三个标准,即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

研究组接受目标案例教学后,考核成绩为(92.15±6.73)分;参照组接受目标案例教学后,考核成绩为(84.82±8.43)分;t=12.35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教学满意度

研究组采用目标案例教学,对该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的护生37名,满意度为98%;参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对该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的护生50分,满意度为86%;组间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教学满意度对比,见表1。

3讨论

3.1调动高职护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组在实训期间期间接受目标案例教学,首先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中,并让护生认识到护理岗位的真正需求。其后,可以将临床案例与真实情景相结合,这样既可以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又提高护生的学习欲望。此外,护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案例进行教学,可以使护生的学习目标得以完成。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案例教学,护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爱好和性格,在学习中扮演不同角色,一起参与。团队合作会使护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护生和临床实践进一步接触,与日常生活和工作更加贴近,从而为护生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

3.2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操作技能

结果显示,研究组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参照组。研究组在练习过程中,对各种情景案例中心脏骤停患者的处理准确有效;参照组只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在面对具体临床病例的处理方面表现应对能力差,不够灵活。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加以重视高职护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与理论相结合,不仅提高了高职护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智商得到明显提高;锻炼了护生的逻辑思维和预判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为高职护生的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3]。

3.4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素质

目标案例教学教学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强调护生运用护理程序来分析和设计案例,角色扮演中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老师可以适时进入情景扮演一角色,训练护生的应变能力,同时提高了护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的能力[5]。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分工协作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查阅书籍、文献资料,护生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护理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高了护生的专业和自我发展。同时还提高了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角色扮演,使护生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性化关怀。护生通过对角色的掌握,进行换位思考,更切身地了解病人的需求,理解病人,在临床护理中会用更多的爱心、关心、责任心对待患者。

4小结

在高职护生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提高护生急救护理技能考核成绩的同时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丽欣.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求实,2014,10:280~281.

[2]刘燕.法学教学方法的问题与完善途径———以案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7):62~64.

[3]陈雄林,傅文学,曹小明,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3,22(6):569~571.

[4]柳琴,张银玲,徐巧玲,等.“护理与法”案例教学中伦理问题的反思[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111.

化学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中药制剂检验技术;微课;翻转课堂

中药制剂检验技术作为研究中药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在中药饮片生产与加工、中药制剂生产以及中药质量控制等领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专业技术,也是全面控制中药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1]。“中药制剂检验”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相应的药品质量标准,运用现代分析手段和方法,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原料、中间体及成品)进行的质量检测,全面保证中药制剂质量的课程,具备了学科综合性显著及实操技能强的特点[2]。该课程在学生掌握“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等学科基本理论和实训技能的基础上,重点讲授中药分析的特点、分析方法、应用以及质量标准的制定。中药制剂检验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中药及制剂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等。中药制剂检验实训课是“中药制剂检验”课程非常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熟悉掌握药典的基本组成与正确使用,中药质量分析的基本工作程序和实训技能,能够熟悉掌握常用中药的定性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该课程教学内容结合我国中药质量分析的现状,理论联系实际,并反映新方法、新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中药质量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中药制剂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造条件,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掌握这门课程,引入中药质量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能够巩固学生的中药学专业思想和对医药事业的热爱。能够充分展现学生在药企行业中的技能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和高等医药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为药企、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医院药剂科、医药研究所等输送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岗位的高端型、技能型、专业型人才。

1中药制剂检验实训课存在的问题

目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传统中药制剂检验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1.1实训条件本身有限

高职院校一般受实训场地、仪器设备、经费等条件限制,给实训教学方式带来了局限性。特别是定性、定量分析的大型精密仪器价格昂贵,数量匮乏,体积庞大,更新换代速度快,对场地要求较高,学生一对一的操作机会少,难以满足教学实际需要。中药制剂检验课程难度大、实训项目多、涵盖范围广,本身对学生操作技能要求高,课时少、时间短,学生要在有限时间利用实训课来全面掌握实操技能难度较大、效果不佳。

1.2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传统实训教学一般采取“填鸭式”“灌输式”“按方抓药”的教学方式,总是停留在PPT、Flash等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感到这样的课堂方式枯燥乏味,上课容易走神,积极性受挫,导致对基本仪器的感性认识不够,面对单一空洞的理论,理解和掌握要点比较困难,操作技能十分欠缺,这样的教学模式僵化,实践教学单一,如果继续按部就班地进行实训,将会大大影响着教学质量并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既不能达到中药制剂检验教学的初衷,也远远不能适应本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偏差。

1.3实训项目比较陈旧

传统的实训项目内容安排不合理、开设不全面,仅能做最基本的基础性实训和验证性实训,容易走进重知识、轻能力的误区,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结合不紧密,学生只注重结果忽视实训过程以及结果分析,有的学生到毕业论文或者应聘面试时不懂、甚至不会中药定性鉴别的基本操作步骤和设计方案,专业技能欠缺,无法适应就业需要。如学生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某中药材成分进行定性鉴别,仍然出现步骤不全,实训失败的现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不能很好去适应药品检验岗位的需要。

1.4考核指标难以量化

在传统中药制剂检验实训教学考核中,平时成绩包括操作和实训报告两个部分。由于实操成绩评判标准不全面、可控性弱,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实训报告来体现,很多时候学生往往也只是将实训步骤和原理照着书本抄写,然后部分老师将所谓的标准答案告知学生,学生对最后的实验结果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不会有太多深入的思考。这样的考核成绩无法有效体现学生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学生缺少主观能动性和思考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很难适应今后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

1.5现行的教材过于陈旧

我系从2017年开始开设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专业课程,先后选用《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第2版)(主编卓菊、宋金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中药制剂检测技术》(夏苗芬,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两版教材,有将近500名学生使用。两版教材均为传统教材,侧重于理论知识,忽视技能操作,无校企合作基础,针对性不强,达不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现使用的《中药制剂检测技术》教材为“十二五”高职高专中药专业项目化规划教材,也存在几方面问题:教材内容与现阶段药品生产企业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脱节,内容较陈旧、更新不及时,教材思政内容不足,教材配套化资源可操作性差,教材联系工作实际不足。

2如何看待翻转课堂中药制剂检验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近年来,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特别之处是在于利用学生课前的闲暇时间进行微课等资源的自主学习,而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性地对课前学生提出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现场研讨和答疑[3,4]。“微课”是翻转课堂载体,针对于某个课程当中的重难点或技能点而设计的的短视频教学资源[5]。微课为翻转课堂提供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将其应用于中药制剂检验课程的教学中,与传统模式相比,有四个方面优势:

2.1丰富教学方式,形成一种“翻转式”教学模式

目前传统的教学采取“灌注式”“保姆式”实训教学模式,更侧重课堂上的教学。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不仅在课堂、课前、课后师生都有参与互动,根据这种全方位的跟踪培养教学,拉近师生关系,能够让师生共同获得更加真实有效的实训实践学习。同时打破时空距离,学生无论在任何时间、空间都可以模拟实训,无形中延长了实操时间,从根本上扭转理论重于实操的局面。

2.2打破传统常规,构建一种“伙伴型”师生关系

打破先教后学的传统模式,师生在课前、课堂、课后都积极参与。通过质疑、答疑、合作探究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充当着学生的引导者,还充当合作者、培养者,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教学活动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2.3突出教学设计,建立一种“多元化”评价指标

考核评价体系应该不仅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促使以教师主讲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自主学的模式逐步转变;实训评价内容则从学生掌握知识数量多少的单一指标转变为以评价学生自主学习、应用知识的能力,自主实训和课后合作学习的精神等综合性指标。新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课前项目学习考核,包括微视频学习(5%)、实训内容设计[实训总体方案、技术路线等(15%)],主要考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课中项目过程考核,包括出勤率(10%)、实训药品及设备的自主准备(10%)、实训操作过程(25%)、实训结束后的总结及讨论(5%),主要考察学生的实训设计及动手能力;(3)课后项目考核,包括实训报告(15%)和实训考试笔试成绩(15%)。

2.4坚持教学相长,创造一种“个性化”辅导体系

通过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采用(项目任务+互动讨论+团队合作+项目汇报+项目总结)的方式使学生投入精力用于课前的预习,在整个的预习准备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知识归纳能力及团队的合作能力,同时可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同时对教师来说,促使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情,深入解读和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增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3讨论

开展基于翻转模式下微课在“中药制剂检验”实训课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打破时空距离。通过模拟微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理论多于实践教学的弊端,倡导从生产实际的需要出发,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操作技能和岗位素质为核心,将结合实训项目将实操的内容制作成微课,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利用微课短小精悍、时间短的特点,课前到智慧职教或者学习通当中,让学生在课前提前学习,熟悉仪器操作的大概步骤,至少可以有个直观的感性认识,过后把观看过后的难点、疑点记录下来,到上课的时候,反馈给老师,这样会符合高职生人才培养要求和学习特点。

(2)在中药制剂检验实训课程中引入社会生活的实际案例和相关课程思政案例。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可以使枯燥的样品分析变得充满启发性,富有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将理论或者实训课中学习到的内容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用药安全意识,致力于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特别是为了有效防止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必须更加注重药品检验环节。通过实验,学生从中体验到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的国粹,让学生了解中药材的药性、药效以及中药鉴别的手段和方法;具备中医药思维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具备热爱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情怀,锻炼学生的互相帮助的团队意识和治学严谨的学术作风;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情怀,锻炼学生的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

(3)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考核模式,推出集个性化、多元化、开放化和综合化为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学生课前提前观看微课、课件,参与话题讨论,课后完成相应的题库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反思为考核指标,增强教学效果检测手段。

(4)根据中药制剂检验相关行业的工作岗位(如中药制剂QC和QA)要求以及中药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对基础知识、工作技能、工作任务的要求,找出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按照取样—前处理—理化鉴别—常规检查—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的工作过程,构建实训项目化典型工作任务,再根据项目中易出错、难理解的问题,设计微课知识点以中药制剂检验技术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融入思政课程,通过教、学、做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步,将理论学习与实训单元、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