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创新论文范例

化学创新论文

化学创新论文范文1

随着高中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教材中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创新探究性实验,可使学生在情景中进行科学探索,让学生处在一种主动分析知识,解决问题的状态。教师咋实验教学中应积极的利用这种变化,创新性演示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求知欲,还可以使学生自觉的成为课堂的主体。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中《糖类》的“科学探究”栏目有一个这样的探究性实验“:葡萄糖是醛糖,具有还原性。果糖是酮糖,是否也像葡萄糖一样具有还原性?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果糖是否具有还原性”。而根据之前所学过的知识,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因为它的分子结构中具有的醛基,而具有醛基的化合物都有较强的还原性。教材中也演示了两个证明葡萄糖有还原性的实验:一是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发生反应,有银镜现象;二是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砖红色现象。但是用果糖溶液代替葡萄糖溶液做同样的两个试验,却可以得到同样的试验结果。这是否与酮没有还原性相违背呢,在演示这样的试验时,应利用这种非正常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积极的去查找资料,激发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的根据教学试验中涉及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促使学生去查阅资料、去分析思考,这样可以避免让学生沉浸在“看热闹”的状态,让学生在问题的激发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来判断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化学探究能力。

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提高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听到、看到,不如做到”,实践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教师不必事事亲躬,多给学生一些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验创新能力。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现在有一种混合气体,其成分可能是SO2和C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是H2S和CO2的混合气体。现在实验时有这样一些试剂和实验仪器供同学们使用,浓、稀2种品红溶液,浓、稀2种溴水,澄清石灰水,浓、稀2种盐酸溶液、试管气体发生装置,洗气瓶、试管洗气装置。请同学们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分析混合气的组成。问题提出后,笔者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探讨、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方案的设计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性、施展学生个性的平台,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化学创新论文范文2

课题组对河北省几所高校化学试剂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管理工作,尤其是化学试剂的管理。虽然化学药品库管制度相对较完善,拥有了规范的药品出入库记录,但是药品的采购、使用和处置过程仍存在诸多问题。

1.1试剂采购的管理方式粗放

一是各实验室各自购买所需试剂,相互之间缺乏沟通,没有进行必要的信息共享,没有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统一申购,尤其科研上用到的有些试剂实验室已有,仍重复购买,而且采购渠道复杂,导致实验室同类药品质量良莠不齐,给试剂管理和实验室安全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潜在的隐患。二是没有对单位教学周期内教学、科研所需的试剂量进行详细而合理的预算,一般只是根据眼前的需要信手捏来一些看似“差不多”的数据直接购买药品。而实际上,统计、测算学生常规实验中单位学生数所消耗的试剂量,能够快速地预算合理的试剂采购量。试剂采购管理方式的粗放,采购数量的“自由”,采购渠道的纷繁复杂,使得实验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1.2试剂使用全程监控制度不健全

化学试剂从库房被领出开始,直至化学试剂被使用、处置或销毁各个阶段,缺乏有效的监控和制度规范。化学试剂一经出库,便无人理会,化学试剂何时出库,出库量是多少,实用量是多少,余缺量是多少,剩余试剂去向何方,如何进行的处置等等,缺乏有效的监控,而每一个环节都应在制度的监控之下严密实施,否则,会对高校乃至社会产生极大的安全威胁。

1.3化学试剂遗留现象严重

目前各高校为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积极推行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人员流动的增加也加剧了化学试剂管理的难度。其中,化学试剂遗留现象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有: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时造成的药品遗留;实验室管理人员更换过程中因交接程序不细致造成的药品遗留;任课教师和实验室管理员沟通不及时造成的药品遗留;科研实验结束后,部分化学试剂暂不能用于其他实验项目而产生的遗留;实验教学中产生的暂时性药品遗留等等。上述诸多因素造成的化学试剂遗留日积月累,逐渐增多,而实验人员对遗留化学品的种类、性质、时间有效性等掌握不清而不能及时利用,往往选择新购药品,导致实验室药品管理问题越来越突显。

1.4危险废物管理不到位

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各高校虽然制定了相关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但其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多数没有对危险废物的存放和总量进行规范化管理,具体的管理和处置权被分散到各专业实验室,而且对化学试剂总量的掌握程度不够细致,再者,各高校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经费不到位甚至没有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经费,或由学校分摊给各院系和科研项目,从而导致随意倾倒化学废液的现象时有出现,给后期的废液排放管理及处置带来很大隐患。

2实验室化学试剂管理模块的改进

2.1完善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做好化学试剂的管理工作,必须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使管理有章可循。根据各专业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建立实验室化学试剂采购、验收入库、分类摆放、实验准备、使用和处置系统化的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实现“用最少的人去做最多的事”,以最优的成本实现最高的价值。比如建立《化学试剂领用制度》《化学试剂安全管理办法》《化学试剂分类管理条例》《化学试剂安全事故处置预案》等。

2.2化学试剂信息化管理

随着实验室建设的规范化、复杂化,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变得越加繁重和复杂,这就迫切需要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管理,以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效率。目前,各高校已建成覆盖整个校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实验室管理成为了必然。因此,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建立一套化学试剂信息系统,实现化学试剂的全方位监管。提供各类试剂的详细资料,通过网络共享,相关人员即可简便快速地找到试剂的存放位置、数量、规格等信息,从而减轻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而且保证教学科研所需试剂的供给量和质量,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

2.3强化管理人员责任,加强储藏条件建设

化学试剂的管理责任重大,不容忽视。熟知所有化学试剂的理化性质及分类规律是做好化学试剂管理的前提条件,合适的储藏条件是化学试剂管理的基础。首先,储藏室应具备通风、防潮、防火、防晒等基本条件,位置应设置在易于处理意外事故的地方,室内装有温度计、湿度计和灭火装置,危险药品按照国家公安部门的规定来存放和管理。另外,在墙上张贴实验室安全守则、药品使用规定以及意外事故处理办法,同时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实验室管理员素质水平的高低,关乎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教学科研的成败。管理者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经常给大脑“充电”,而且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细心。平时要做好定期检查工作,如检查包装是否完好,试剂有无变质,标签有无脱落,有无过期药品,教学试剂的处置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而且做好不同课程的教学实验所用试剂的整理工作,对剩余试剂种类和数量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后期尽快再利用,防止药品的重复配制。

2.4全过程监控

2.4.1控制采购量,降低库存

药品的采购是教学科研的首要环节,为了避免粗放申购试剂数量过多、规格过高的浪费,或者数量不够、规格过低对实验的影响,通过表2计算的方法,可有效地控制试剂的数量和质量。在每学期末,各教研室下达实验教学任务,结合开展相应实验项目的学生人数,按照项目分析方法,统计计算所需试剂种类和实际用量,对每组学生消耗量进行精确计算(以ml、mg、g、滴为单位),再加上试剂的转移、润洗等少量消耗,进行合理估算并汇总。另外,汇总实验室目前剩余试剂,在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上,能重复使用的重复使用,将所需量减去目前暂存量,最终核算出本学期所需药品的数量和规格。

2.4.2分类管理,降低风险

一方面是将验收合格的药品分类存放,例如按照其各自的化学性质,分为有机物类、无机物类和危险化学品等。每个区域再根据各自特点及性质进行排放,方便查找取用。如无机物可按周期表、试剂的字头排列、阴离子排列来排放,有机物按官能团分类排放,指示剂可按功能、颜色排放等。另一方面,将配制好的溶液按实验项目分类存放,并将试剂名称标记于柜门,以便学生之间的穿插使用,防止试剂的残存量过大。

2.4.3规范使用,降低成本

在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基础上,遵循安全、节约、保护环境的原则。贯彻环保理念,通过改进实验项目推进绿色化实验室建设,降低化学试剂的使用量和废液的排放量。比如,通过实验项目的改型不断改进,尽量用无毒试剂代替有毒试剂,尽量将实验试剂微量化,将实验项目串联,即将上一实验的“产品”作为下一个实验的“原料”。此外,能重复使用的试剂尽量重复使用,比如实验室有3mol/L的硫酸,当另外一实验恰好需要1mol/L的硫酸时即可将其稀释,而非放着3mol/L的另取浓硫酸再稀释。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用多少取多少,避免直接从试剂瓶取用,防止交叉污染导致整瓶试剂失效,使用时注意保护瓶签,避免试剂无签而无法使用,瓶塞用后立即盖上,以免灰尘及赃物落入试剂中。

3结语

化学创新论文范文3

一般而言,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的制定太过笼统。基于此,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并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老师要把化学学习的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到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总是以老师为主,老师津津有味的讲解化学知识,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过分的依赖,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影响教学质量。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调整好自己的位置,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做学生求知路上指路明灯;老师要针对化学特点,采取可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进行互动式学习;化学老师要尽量缩短讲课的时间,把时间交给学生支配,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让学生通过探讨去寻找答案,并让学生解答,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拨,有利于学生明白解答思路的正确和不足之处;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老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之间的讨论加以引导,不允许他谈论一些和探讨问题无关的话题;老师要为学生营造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加深学生对问题解法的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恰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高中生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对周围的事物易产生好奇心,更愿意了解这个大千世界。因此,老师要从这一特点出发,设计一些符合学生特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化学这个学科与世间万物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老师要设计出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力的题,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进而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高中化学本身具有复杂性和严谨性,所以,教师要将化学题与生活紧密相连,并举一些大家熟悉的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讲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化学实验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因此,要特别注重实验的学习。实验教学就是探究式的学习,化学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探究性问题比较多,实验的机会更多,容易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老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突破化学教材的条条框框,老师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先讲述理论,然后亲自示范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动手去做,动脑筋对实验进行设计、分析、推理,激发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建设开放性实验室,让学生随时可以做实验,有助于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掌握实验流程,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增设探究性的实验内容,鼓励学生开展一些课后小实验,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5.学会反思

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老师批改课后作业的对错毫不关心,对于存在错误的问题不进行反思,不从自身找原因,针对这样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反思,并主动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对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并加以改正;老师要适时鼓励学生,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每获得一个小小进步,都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加努力学习化学知识,取得好成绩。

6.尊重差异,分层次教学

老师要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要多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予学生以鼓励和帮助;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老师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在化学课堂上,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将学生以学习能力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规划,每个小目标的实现,都会使学生充满喜悦,增加自信心,进而有利于学生主动努力学习化学,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7.观察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老师要交给学生正确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通过仔细的观察,善于发现不同的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抓住典型现象,例如:善于发现发光发热及气体沉淀的现象,通过观察,有利于激发想象力;老师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观察,敢于对化学问题产生质疑,质疑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有了疑问,才会去观察,去思考,去积极探索,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常规;要经常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对比、类比、反向思考等等,要设计一题多解的习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寻找不同的答案,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性,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8.结语

化学创新论文范文4

(一)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好奇心是人类探索的首要条件,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是推动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先决条件。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中,好奇心的驱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学生创新行为形成的内在动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他并没有比别人更多的天赋,只是对一切事物有着比别人更多的好奇心而已。学生只有对一种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的时候,才会有创新思维。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就是因为某些人对一些事物或者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才去探索、研究、实验,最终才有了很多对我们现代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的发明和创造。正因为牛顿对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产生了兴趣,才有了后来的万有引力;莱特兄弟对于鸟的飞行产生了好奇,才有了可以在天空自由翱翔的飞机。如果没有这些人对于新生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就不会有创造性的思维意识,更不会有这些改变世界的发明创造。因此,我们要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索问题原因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设计合理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渗透创新教育

为学生创设疑问是培养他们探索精神的向导,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源头。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疑问,然后学生通过开发自己的思维来解决这些疑问,从而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做才能够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适时合理地提出疑问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呢?首先,我们要充分分析教材大纲和教学内容,全面考虑每个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程度和层次,然后设计好每个疑问的梯度。这些问题既不能有太高的难度,又不能太直截了当。我们要让学生在问题中找到准备的切入点,然后顺藤摸瓜,通过开发创新思维,积极思考,最终解决疑问。这样的质疑解惑既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形成的。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在学习创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主动、勤奋钻研、实事求是、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敢于冒险的探索精神。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于陌生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成为一种日常的行为习惯。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他们都能够具有敢于挑战和冒险的创新人格。

(一)创新的先决条件是对于事物的好奇心

一位美国哈佛大学的校长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学习和探索的动力,那么就不可能有那些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发明创造的存在。”由此可见,人们对于事物永不停止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重要性。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允许他们在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中犯错,不要一味地批评,要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和适时的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体会到收获的喜悦感。

(二)严谨的学习态度是创新行为的基本作风

许多发明创造是在不断的坚持下,在偶尔的机会当中出现的,有时一个不小心的疏忽就可能导致与成功擦肩而过。法国著名的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这让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后悔不已。这是因为在巴拉尔发现溴之前,化工厂就曾将一瓶液体送给了李比希,可是李比希没有重视起来,他并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就说这瓶液体是氯化碘,而实际上这瓶液体正是巴拉尔发现的溴,李比希就是这样失去发现溴的机会的。所以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尤其是做科学研究这样的事情,我们必须要有严谨的作风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三)创新精神需要顽强的意志

任何发明创造都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的,人们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很多的发明创造都是经过成百上千次的试验才取得成功的。著名的化学家诺贝尔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从小就跟着父亲进行军工产品的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发生了无数次的爆炸事故,他的亲人和助手因此而失去了生命,他自己也被炸伤,可是这些困难并没有击垮他,他一直坚持试验,最终在远离人群的船上取得了成功,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发明家。因此,要想成功,要想取得创新成果必须要有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意志。

三、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一切发明创造中,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开展创新教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展开联想。对于学生提出的想法和问题,教师要给予肯定,对于有问题的地方,教师要正确引导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是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认真细致的观察是所有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是把学生的创新意识转换为真正的创新能力的过程。这两个环节要求学生从认真观察开始,通过实验把想法变为行动,最终发现共同现象或不同现象,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

四、结语

化学创新论文范文5

创新意识的产生,并不是空洞的想象、无凭无据的猜想,而是一种思维、灵魂的闪跃.这种状态的形成,必须有一个宽松的和谐的氛围.因为轻松自然平等的环境,创新意识最容易被激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这种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环境的创设,必须要求教师真正和学生相处融洽,师生感情浓厚,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相处.长此下去,学生习惯了师生的感情架设的轻松氛围,在宽松的教学空间里,思维自然会开放,发散,学生就会大胆提问,质疑,积极参与探究,主动探究,创新意识自然而然会产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容易产生.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创设容易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的情境,好奇心是产生创新的内驱力,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如教学《最简单有机物—甲烷》时,提供学生有关信息:甲烷分子中的四条C-H键完全相同,H和C之间的距离和各个夹角也完全一样,学生会产生一定的疑惑,出现好奇.把甲烷中的两个氢原子换成两个氯原子后,只有一种结构,让学生自主构建甲烷的结构,最后教师用电脑制作正四面体的立体结构,为学生提供直观认识.同时为学生提供材料让他们动手制作,自己搭建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加深印象,产生创新意识.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质疑.通过自身积极探究,自主解决疑问,能够提高创新意识.教学《甲烷的取代反应》时,可以准备两支试管,在试管中分别按比例收集好甲烷和氯气,一支用纸包好避光,另外一支用点燃的镁条照射进行对比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提出质疑:实验中得到哪些信息?你能获得哪些启示?持之以恒,学生就能够在质疑中产生创新意识.

2.在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中,训练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两天的事,必须通过经常的训练才能产生.这种训练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设计,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提高.学生想象力包括联想和猜想.联想是将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进行对比,由已有知识来想象新知识可能具有的特性.如教学《硝酸》时,让学生思考:为何硝酸必须保存在棕色瓶子里呢?以前学过什么物质是保存在棕色瓶里的?能否根据其保存预测硝酸有什么样的性质?这样不仅让学生运用同化的方法,建构新知识,将新知纳入原有认知结构,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联想能力.有很多的新发明最初都是猜想,然后进行实验.如果能够得出结论,再经过反复的实验,验证,就可以成为新知识,新理论.创新思维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思维的多样性、独特性、灵活性.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关键要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进行多方向、变换角度去思考,解题时注重一题多解的训练.如教学《硫酸》时,提问:如何稀释浓硫酸?让学生进行讨论,在大家形成一致意见后,进行实际的操作,可以借助视频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了错误实验后,产生了伤害性的结果时,学生往往印象更加深刻.最终提供学生相应的材料,让学生彻底理解:浓硫酸浓度大,约是百分之九十八,密度比水大,稀释时能产生大量的热.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放出的大量的热量水滴沸腾飞溅出来,故在进行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记住把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而不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不停的用玻璃棒搅拌.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故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实验机会,除了要完成课本中的学生实验,还要补充一定的实验,让学生在不断的动手实验中,获得新的发现,形成良性的思维习惯.化学有许多内容都是生成性的,如果仅仅由教师将实验现象或结果,告诉学生,抄写到黑板上,让学生听、读、背,那效果是最差的,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记住结果,而且事倍功半,甚至出现记错结论的现象,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反,如果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探究,积极实验,在实验中不仅观察到实验结果,归纳小结出结论,而且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如教学《硝酸》时,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动手实验,在实验中获得新知识,同时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观察力等,像科学家那样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结语

化学创新论文范文6

二氧化碳是一种常用的灭火物质,学生对它并不陌生。但是在过氧化钠的“作用”下,二氧化碳可以反应生成助燃物质氧气。这种“灭火剂→助燃剂”的变化过程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认知冲突情境构建素材。利用这样“奇妙”的性质变化设计具有认知冲突情境的教学实验,无疑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都有显著的帮助。

2实验装置和试剂

试剂:过氧化钠粉末、玻璃棉、大理石、稀盐酸、圆形蜡烛(直径1.5cm,高度2.8cm)、火柴仪器:球型干燥管、200mL烧杯、玻璃导管、橡皮导管、止水夹、气球(或沙滩球)

3实验步骤与现象

(1)利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提前制作一个二氧化碳气球(气体未干燥,环境相对湿度75%~95%),扎紧出气口备用。

(2)取一支干燥洁净的球型干燥管,用镊子将适量玻璃棉填充入球型干燥管中,以玻璃棉自然蓬松状填满干燥管球型区域1/2为宜。

(3)向填有适量玻璃棉的干燥管中装入过氧化钠粉末,以90%以上玻璃棉均匀蘸有淡黄色过氧化钠粉末为宜。

(4)组装“双烛异象”教学实验装置,此时两处止水夹均夹紧。

(5)点燃两根蜡烛,打开未连接球型干燥管一侧的止水夹,挤压气球缓慢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蜡烛随即熄灭;夹紧该侧止水夹,打开另一止水夹,同样挤压气球缓慢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可见球型干燥管中的过氧化钠粉末开始剧烈反应,同时该侧蜡烛的火光显著变亮。

4实验注意事项

4.1玻璃棉的使用

实验中若将过氧化钠粉末直接填充于干燥管中,会造成填料过实或过疏的情况,前者会使气流通道堵塞导致实验失败,后者则会造成二氧化碳未及时与过氧化钠粉末反应就通入烧杯使蜡烛意外熄灭的情况发生。笔者经过多次尝试发现使用玻璃棉填充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些意外情况的发生。玻璃棉是将熔融玻璃纤维化,形成棉状的材料,耐腐蚀且化学性能稳定。由于玻璃棉呈细丝状且较锋利,因此填充过程应使用镊子操作,以免手指划伤。利用玻璃棉填充干燥管球型区域1/2后,再将过氧化钠粉末附着于上,玻璃棉本身呈丝团状且较硬,因此可以有效地增大过氧化钠粉末与二氧化碳气体的接触面积,且能够保持适当的气通量使实验顺利进行。

4.2过氧化钠的填充

向填充玻璃棉的球型干燥管(15cm)中装入过氧化钠粉末时,应注意填充的数量及分布位置,这与实验能否成功有密切关系。只有在玻璃棉的分散和定型作用下,使过氧化钠粉末呈现实验编号1的分布情况时,实验可以成功。实验编号2、3和4由于填料不均匀或者填料过少,使干燥管中通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偏高,氧气含量偏低,熄灭蜡烛,导致实验失败。

4.3二氧化碳气球的制作

实验中的二氧化碳气源也可用实验室(简易)制取装置现场制取并通入,但是从实验时间和教学效果等角度综合考虑,使用二氧化碳气球提供气源是更好的选择。在气球的选择上,笔者尝试使用了普通气球(乳胶气球)和沙滩球(PVC塑胶气球)两种。结果发现,普通气球的优点是充气较易,利用实验室简易二氧化碳制取装置能够很快将其充起,缺点是实验过程中容易漏气,实验操作难度较大;沙滩球由于是用PVC塑胶制成,具备一定的硬度和定型能力,且充气口一般有防跑气设计,所以实验操作简便,在教学过程中几乎不会发生实验失败的意外情况,缺点是实验前期准备需要花费相对更长的时间进行充气。

5实验的教学意义

化学创新论文范文7

一、个性从创新中来,有效扩展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学生想象力的推进者,而不是想象力的束缚者。常常能看见这样的做法:教师为学生规定写作格式和写作要求,甚至对于写作语言都要集中训练。这样就导致全班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生机和新意。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个体为教学中心,而不是以考试成绩为教学重心。想象力是孩子们的天赋,是生命的体现。在他们眼中一片云就是一片天、一朵花里可以容纳一个世界。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为自己的写作语言插上一个自由的翅膀。比如,在教师的带领下带学生们到博物馆进行参观,小学生一定对博物馆内的许多东西感到新奇。

我们让学生做随身笔记,将看到的和即时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之后写成一篇游记。我们规定学生从“以景写感”和“以感写景”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创作,以确定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我们在学生的作品中看见了不少新意。一位学生写道:“今天我和我的小伙伴去参观了博物馆,在梦里他们竟然都活过来了,我骑着远古的恐龙在天空自由滑翔,一直飞到彩虹的尽头。”由此,让学生凭兴趣去写作,并在写作中加入自己的想象力,并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在写作中建立自己独特的写作视角和表述语言。

二、个性从情感中来,增加学生情感感悟

情感是学生灵感的来源,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基础,同样也是学生个性化语言的来源。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之所以能够识别出名家的作品,就是因为透过他们的文字能读出鲜明的情感特征。对于小学生作文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引导学生认知、感悟、表达情感,从而以自身的情感观为出发点建立极具特色的个性化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能提升情感的敏感度和捕捉能力。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之一,也是小学生最熟悉的情感,在教学中我们就以“母爱”为题让学生写一小段文字。因为每个小学生对母爱的理解不同,在一些学生眼中,母爱是妈妈给自己做了一些好吃的、买了几件漂亮的衣服;在一些学生眼中,母爱是母亲因为自己考试成绩提升了而感到高兴、夜里为自己盖被子、每天早起为自己做早餐;在一些学生眼中,母爱则是只要母亲每天陪在自己身边就是会让自己高兴、快乐。在他们眼中的母爱是自己可以为母亲做些什么。其中一名学生写道:“当我看见妈妈为我做了一顿丰盛的大餐,这时母爱的味道是甜的,像蜂蜜落在舌尖上;当我看见妈妈在雨中等我放学,这时母爱的味道是酸的,像柠檬涂在心里。”学生并不是不懂得如何表达情感,只是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字表达之路。

三、总结

总之,个性化语言教学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它将学生的情感与文字相连,使学生了解作文的意义,掌握情感的方式。而且个性化语言让学生在写作中融入情感、融入思考,也增加了写作乐趣,激发了创新灵感。

作者:赵莹莹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寅阳小学

第二篇

一、打破传统,挖掘文章深层内涵

命题作文是中职教学中常见的作文类型之一。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自行分析,如案例可以提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提倡的绿色生活不再,蓝天白云不再”的选题方向进行分析。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往往局限在对绿色环境的治理,写身边的环境污染。这个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政治环境,从周边“绿色政治”入手,引用当前主席进行的一系列反腐反贪措施来暗喻对“环境”的治理。这样鼓励学生走出传统思维束缚,从而挖掘文章当中的更深层内涵。

二、尊重情感,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很多时候,学生写作都是为了应付老师。许多教师反映学生害怕写作,刚看到题目就不知从何下笔。有的学生就套用一个模式,一成不变地套用案例。例如:从张海迪、贝多芬、桑兰等人物在挫折中成长,从艰苦走向成功的老生常谈的例子,让教师感到阅读“疲劳”,形成了一种概念性思维。因此,中职教师在“个性化”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不要为了老师的要求而写作,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来抒发自己的见解。教师如果一味地指导学生按照范文去写作,只会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缺乏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反之,如果能让学生各抒己见,那么整个课堂一定十分有趣,活力十足。

三、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尝试以全新的教育模式与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快速地让学生记住较为复杂的写作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抽象的学习环境和内容当中迅速地掌握相关内容,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组团,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学生通过获得成功,提高自信,完善人格。比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以《孔乙己》为例,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这一段,教师可以根据孔乙己的人物特征对学生进行分队合作模仿,让学生认真琢磨孔乙己的心态等,而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学生不但兴趣浓厚,还能对人物刻画有着深刻体会。此外,教师可以尝试把传统的作文教学进行改良,把一些实用性、自主性和生活化的理念渗透到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具备真善美的能力,可以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文化知识,加深文化底蕴,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教师需要针对作文教学这一个环节,找出简洁有力的解决办法。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在授课的过程中,穿插作文教学,努力让学生能够在文本的精读细品中学会写作的技巧。此外,激发学生“个性化”写作是教师教学当中的重点,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将语文课本和典型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学会构思和立意,尝试自己去看待问题,培养其自主创新精神。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写作,只有这样,才能碰撞出更多具有新意的思维和想法。

作者:朱广萍 单位:江苏省盐南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篇

一、组织形式多样的作文训练

一是鼓励学生多写日记。日记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天地,只要学生能敞开心扉,就能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诚地融入日记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勤动手,勤练笔,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学生的个性会逐步在写作过程中凸显。如笔者鼓励学生写“循环日记”,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分组轮流写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实践证明,“循环日记”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

二是鼓励学生多写情境作文。创设情境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张扬习作个性的重要途径。如创设谈话情境,让学生在写作时感觉像说话一样轻松自如;创设音乐情境,利用音乐唤起学生对写作的强烈情感;创设游戏情境,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寓教于乐;创设活动情境,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写作;创设表演情境,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材料用故事、小品、朗诵、讲演等形式表现出来。

三是鼓励学生多写想象作文。语文新课标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个性作文离不开大胆的想象、求异的思维。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写童话故事、科幻故事等,让他们大胆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展示自由的个性。

二、展开多元化的作文评价

学生的习作语言不管是幼稚的、质朴的,还是幽默的,教师都要学会宽容对待,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有差异、有个性的。作文评价要多元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成果,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丈量不同个性的学生,或用教师的主观想法去代替学生的习作实践。

一是互动式评价。学生应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的合作中学会交流、欣赏、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去评改作文,习得写作方法,培养创新思维。班级写循环日记,不仅是一个个体习作的过程,更是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过程。学生互换批改作文,修改错字病句标点,写眉批,写评语,在互相批改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种互动式的评价方式极大地张扬了学生的写作个性。

二是展示式评价,主要有真情朗读、班内展示、推荐发表,让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都有展示的机会,被展示作文的学生会有一种自豪感,同时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实现个性差异的互补,从而获得成就感。笔者所在学校的校刊《繁星》、班刊《未名》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习作的机会。

三、总结

化学创新论文范文8

中学化学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紧抓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当前的认识结构将化学知识富有的逻辑性相互组合串联起来,选择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科学、正确的运用化学教材,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组织设计,使学生接受了解更为有趣、更为有序的知识内容.中学化学老师在对化学知识难点进行分化时,一定要使用科学的教学办法,使知识深入浅出发展,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比如说很多学生在掌握、记忆元素周期表时,往往会感到非常困难.老师可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周期表中的族对所有常见的以及常用的元素符号进行分散识记,也可以根据周期表格形式将常用的前三十六号元素、0族元素以及别的主族元素画成一个表格,然后将表格统一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每天都带给身上,有空就翻看,这样通过长时间的记忆、阅读,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就会牢牢记住所有的常用元素.对于容易混淆以及不容易掌握记忆的化学知识内容,老师可以将其编程顺口溜或者是韵语口诀,帮助学生掌握记忆,比如说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化合价以及药品取用知识,编制成朗朗上口的歌曲或者是顺口溜,像《化学之歌》等等,通过歌曲以及口诀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内容,同时由于教学过程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2.引导学生发问,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中学化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创新思维活动的开始首先需要问题的提出,然后根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进而通过回答过程挖掘出新的问题,再解答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发现问题,同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提出问题,就会导致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以及发展能力受阻,长时间下来学生的思想就会变得迟钝、僵持,对于学生今后各方面的学习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中学化学老师应当充分利用创新教学活动,在使学生明白了解质疑、提问的重要性之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通过问题的创设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教育.

3.利用讨论方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化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使用讨论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使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参与到讨论中,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充分发挥出所有学生的主体性.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放下架子,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管理.老师不仅要学会接受学生的所有意见,也应当激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特别是独特的见解,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如学生的见解错误老师应当先夸奖学生,再用和蔼的语气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这样学生与老师之间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与老师才能够为了更好的解决某一问题而共同努力、相互合作,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应用,进而在应用中得到提升.比如说老师在利用pH试纸进行实验时,可以发放给学生pH试纸以及浓度适当的酸碱性物质,像肥皂粉、洗衣粉、小苏打、醋、盐酸等等,让学生在实验之前分别猜想一下这些实验物品是酸性、还是碱性,并在实验之后用讨论的方式探究这些物品为什么是酸性、碱性,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pH试纸以及酸性、碱性.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