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毕业论文范例

化学毕业论文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有机化学;特殊时期;网络平台;毕业论文

1有机化学专业简介

有机化学专业是四大化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基础专业学科,而很多高校的本科教育未设置有机化学专业,而大部分设置了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科技等专业,这些专业都需要学习《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掌握官能团的性质进而设计合成新的官能团,完成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换,设计合成新的化合物。进入21世纪,有机化学已经贯穿到了其它各个学科和行业,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学科。[1-3]

2特殊时期的中国教育

纵观中国历史,近百年来可以称为特殊时期的就属抗日战争时期和近期的时期,而2003年的非典时期,没有真正的影响到中国的教育,没有影响到教育的言传身教,没有影响到毕业生顺利毕业。那时的我们依旧没有离开课堂,商铺依旧,灯火通明,所以我们只谈论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和时期的教育,尤其是时期的高校毕业生教育。八年抗战,前辈们的浴血奋战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无数的学生走出课堂,进入战场,用他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我们的国家依旧没有放弃教育。西南联大集中了北大、清华和南开最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在炮火中完成近现代的教育,为现代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虽然物质匮乏,西南联大仍取得了远超民国前二十多年的学术和教育成就。今天,时期可以称为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我们面对的不再是列强,而是。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已基本将局面控制,敌人在被我们一点点消灭,全国已几乎没有新增病例,这离不开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全力配合。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全国停工,全国学校延迟开学,全国人民有秩序的在家中抗击病毒。如此规模庞大的战役,可见我国人民的素质,可见领导班子的能力和决心。医疗团对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顶尖的科研团队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的研制疫苗。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中国的教育,这充分的说明教育的重要性,是中国的文化哺育了我们这一代人,让我们不顾一切的为了整个国家。目前,中国疫情已经全面控制,而海外疫情不断扩散,累计确诊已经超过20万人,人数还在持续增长,在这特殊时期,才能彰显大国实力,我们的国家在最困难的时期仍为其它国家提供物质和医疗人员的援助,帮助他们一起共渡难关。我相信,世界疫情过后,世界将会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的世界地位将会提高,在世界上将会有更多的话语权,这一切都离不开综合国力的提升,离不开人才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教育。所以,特殊时期特殊对待,放弃什么都不能放弃教育,虽然老师和学生都在家中,但中国的教育依旧前行,在以另一种方式改变历史,创造未来。

3浅谈特殊时期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

对于中国教育,对于中国高校毕业生毕业论文,2020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预计2020年的本科毕业人数将在800万以上,而在疫情期间,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如何设计和如何完成将是一个目前需要面临并解决的问题,因为本科毕业时间被延迟的可能性不大。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而言,如何在疫情期间指导并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这是目前高校和指导老师需要面对的难题,尤其对于理工科的毕业生而言更为困难,因为理工科的毕业论文大部分是离不开实验数据的。对于选择有机化学方向的毕业生而言,需要完成有机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表征,需要较完整的实验数据,而这些都需要在实验室完成,那么在疫情期间如何设计并完成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是我们每个教学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对于绝大部分的高校来说,2020年毕业生已经完成选题和开题工作,有机化学方向的毕业生选择的课题绝大部分都是必须在实验室完成。那么在疫情面前,课题的选择和设计需要从新进行考量,选择和设计什么样的课题将是有机化学专业首先需要面临的问题;如何在疫情期间更好的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也是需要面临的问题。首先,对于有机化学方向的毕业生,选题必须综合多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毕业生是选择考研还是选择直接就业,考研的专业是什么,选择的就业岗位是什么;需要考虑毕业生的专业情况;需要考虑本科生是否有能力疫情结束后进入实验室完成实验的能力。所以,指导老师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可根据每个本科生的情况实际情况,选择和设计最适合他们的课题,但必须与有机化学专业相关,切忌乱定毕业课题。对于选择考研的同学,考研的方向都与化学化工相关,将来读研究生需要面临独立完成课题和论文,对于他们的选题,可结合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展开选题,让他们深入了解科研。对于选择就业的同学,有的选择化学化工相关行业,有的选择与自己目前所学专业无关的行业,可适当结合目前疫情,选择与有机化学相关的课题。举例说明,目前我的研究领域是新型双笼烃的设计与合成研究[4],我是三位毕业生的指导老师,对于他们的毕业论文选题,根据疫情需从新考量。三位毕业生中有两位选择有机化学方向考研,且在本课题组完成多次创新实验,对本课题组课题比较了解,有丰富的实验技能,对于他们,可结合他们已经做过的创新实验,选择与笼烃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相关的课题,疫情过后,立即完成实验数据的采集和总结,进而完成毕业论文;如果来不及采集实验数据,可结合创新实验采集数据撰写并完成毕业论文。另一位同学比较特殊,没在本课题组做过创新实验,实验操作技能较弱,而且一直对化学兴趣不大,工作就业打算从事其它行业,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选择目前对可能有作用的药物合成路线进行研究,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合成路线,完成一篇关于治疗药物的综述性毕业论文。确定完毕业论文课题后,接下来就是要完成毕业论文。有机化学专业的毕业论文主要包括绪论和实验总结部分,如果疫情影响到无法采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总结部分,那指导老师也必须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尽可能的去完善和充实毕业论文。对于有机化学专业而言,可以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后设计新的合成路线,合成路线必须理论可行。也可对现有的合成路线及方法提出设想,解决现在存在的科学难题。只要设计合理,均能作为毕业论文的一部分。作为指导老师,特殊时期如何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保证他们完成的毕业论文。首先要提高他们阅读文献进行总结的能力,定期发送与毕业论文相关文献,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组会讨论,学生讲解论文和PPT,老师进行指导。其次通过阅读大量论文,独自设计合成路线,分析其可行性。通过线上平台,对学生进行专题讲解,集中讲解如何使用与化学化工的软件,如ChemOffice、Endnote和Origin等软件,集中讲解书写毕业论文的注意事项。定期与学生分享实验方法及窍门,以便开学立马进入实验状态。

4结论

特殊时期,对于高校有机化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如何才能更好的设计与完成,是每一位指导老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首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选题。其次做好来不及进行收集实验数据的准备,更好的去完成和充实毕业论文。老师可通过线上平台全面提升毕业生的整体能力,如阅读文献并进行总结的能力和使用化学化工相关软件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汪小兰,蒋腊生.有机化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等.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李艳梅,赵圣印,王兰英,有机化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论文质量;提升措施

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优质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国家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本科毕业论文是检验大学生学习质量、反映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大学生四年专业课程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然而,在最近几年来,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如:科研训练不足、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投入时间精力不够、缺乏有效激励和监督等)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整体不高,存在选题不当、缺乏科学严谨性、抄袭或造假严重等质量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即为化学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化学专业毕业论文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因此对于内容的要求更加严谨科学。如实验研究所检验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学生同时具备逻辑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以及撰写能力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提升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建议。

一、优化论文选题,培养创新能力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同样也是决定论文质量的重要根基。论文导师需要从学生出发,结合自身的学术背景来引导学生完成选题,同时需要给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以及学识来确认题目。基于化学专业,论文题目的选择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尽可能的缩小选题范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锁定选题目标,例如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同时要提醒学生实验研究步骤的重要性,要考虑到实验条件是否满足;其次,选题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充分体现出化学专业的科研动态,需要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最后,选题要保证实用性,切记不要哗众取宠,为了迎合导师喜好来盲目选题。

二、巩固专业知识,树立科研意识

首先,论文导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资料查阅能力。化学专业的论文写作需要有大量科研资料的支持,科研资料的获取渠道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有期刊数据库、书籍以及网络资源等。在实验研究步骤开始之前,学生就要根据论文选题来准备充足的文献资料,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需要分别教给学生中英文文献的查找方法,同时向他们介绍一些已经完成的优秀课题。其次,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教师要分别从实验操作与理论学习这两个方面来着手,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为后续的论文撰写打好基础。由于化学专业会涉及到大量的实验操作,因此教师要从细节着手,让学生反复完成各个实验步骤的训练,例如制备反应、数据处理以及测试分析等。在必要时,教师要亲自为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同时向学生逐一介绍实验原理,让他们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将大学四年来所学习到的重难点知识串起来并加以综合运用。

三、建设教师队伍,提升业务水平

首先,高校需要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全面提高其业务水平。应当从青年教师开始,为其提供深入社会岗位的锻炼机会,让他们全程参与工程项目设计,在实践操作中积累经验,从而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角度的论文指导。其次,高校需要为教师创造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将更多重要的科研任务交给化学专业教师来完成,同时进一步完善优秀教师的激励机制,尤其要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让他们对教育工作产生更多的使命感,将更多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中。最后,对于学生而言,毕业论文的完成情况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顺利毕业与日后深造,因此,论文导师需要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做到亦师亦友,不厌其烦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他们为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一直以来,高校化学专业教育者的工作量就比较繁重,尤其是到每年的毕业季,化学教育者需要完成大量的论文指导工作,在很多时候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为此,高校应当为化学教师团队增加新鲜血液,多多为青年教师创造机会,由老教师言传身教,在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中完成论文指导的重要使命,与学生达成“双赢”目标。

四、保证经费充足,顺利完成实验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都在进行扩招任务,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这就导致毕业论文的经费大大缩减,很多化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实验研究无法顺利完成,严重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为了能够打破经济条件对化学专业学生所带来的束缚,高校需要从如下两个方面来予以改进:首先,要适当调整毕业论文经费的所占比例,鼓励论文导师将科学研究与论文指导结合到一起,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其次,高校应当与地方企业建立合作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实验任务,同时为毕业论文的写作积累更多素材。

五、改革评价方式

在过去,高校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标准大多由论文导师一人决定,鉴于部分导师的专业能力不达标、道德水平也不够,在论文指导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不耐烦,要么让学生无休无止地修改,导致整篇论文面目全非;要么就是做足表面功夫,在没有仔细审阅学生论文的情况下直接判定成绩优秀。不难看出,这种“一言堂”式的论文评价方式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弊端,具体的改革方法如下:首先,对于论文成绩的判定需要分为多个时期,包括论文选题、任务书填写、开题报告填写、初稿审核、中期考核、终稿审核以及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都占有不同比例;其次,高校需要根据化学专业特点来制定明确的论文评分制度,如果发现有蒙混过关、抄袭等情况,需推迟学生的毕业时间,直至论文完成达标为止。总之,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教学与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考核,还是教师与学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的综合检验。近年来,高校各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参差不齐,出现了论文质量严重下滑的现象,这已经引起了高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笔者认为,针对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问题,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优化论文选题,又要巩固专业知识、强化科研意识;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化学专业的知识水平,又要保证充足的实验经费,确保化学实验室正常运转,此外还要改革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合格化学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刘卫兵,陈翠,张庆.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毕业设计教学;化工;本科

1引言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指引,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于培养地方性应用型本科人才[1]。黄山学院地处安徽南部著名旅游城市黄山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其办学定位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化学化工学院按照学校定位,努力培养与地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化工人才。为确保化工人才培养质量,自2010年来,化工专业论文(设计)都是在实践或者实验中完成,从反馈情况来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更好地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笔者对近年来化工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黄山学院化工专业的师资、生源、办学定位和其他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对黄山学院的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可以为同类院校的毕业论文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毕业论文(设计)认识不足。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认识不足。相当部分学生不能明白毕业论文(设计)的意义,只是把毕业论文(设计)当成一门普通的课程。学生没有意识到毕业论文(设计)对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浑浑噩噩地对待毕业论文。

2.2部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分配不尽合理。尤其是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地方性普通院校的各专业有相当多的学生打算继续深造[2]。例如,我校20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生共有69人,其中有47人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参考率为68.12%。研究生的笔试和面试都要耗费学生极大的精力,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在上课、考研复习、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之间分配时间,导致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紧张,论文质量下降。

2.3论文(设计)工作流程不够合理。总体而言,目前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基本合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小瑕疵。例如,近几年的毕业论文中有些论文题目比较空、比较大。出现这种情况有相当部分原因是论文(设计)工作流程仍然存在瑕疵。按照学校的规定,当年的11月份确定毕业论文题目,上报学校经专门学术机构审核通过后,由教务处批准执行,确定后不予更改。专业审核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命题的水平,很好地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化工专业毕业论文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当的论文具备一定的探索性。受实验室条件和学生能力的限制,探索性的实验结果可能不令人满意,这就可能需要对论文题目进行修正。例如,论文题目“石墨烯/铁氧体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3]自由度很高,题目过于宽泛。如果将题目改成“石墨烯/铁氧体复合物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在光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更合适,但是这样命题就把制备方法和应用限定死了,增加了学生完成论文的难度。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毕业论文(设计)命题应该可以随着实验进展的需要进行修改。

2.4部分毕业设计题目陈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工学知识和化学知识来完成一部分工艺或者工段的设计,能全面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化工专业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选择毕业设计。笔者统计了近几年的毕业设计题目,发现部分题目较为陈旧,很多都是甲醇、合成氨、硫酸、苯乙烯等传统工艺设计,设计过程和图形处理也只采用传统手工方式,这与国际上流行的采用Aspen软件设计工艺、AutoCAD软件作图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毕业设计命题急需改革,要推进现代化软件在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应用,促使化工专业毕业生能够更快的适应市场的需求。

3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对策

3.1宣传毕业论文(设计)的意义和作用。毕业论文(设计)能够培养应用型人才,具备极其重要的作用,师生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的意义。在学生选题阶段,教师应集中向学生讲解毕业论文对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具体阐述毕业论文各阶段所使用的工具及所锻炼的能力,如表1所示。首先要求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指导教师给出的题目,能够理解题目的关键点,寻找到突破口。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文献查找、阅读能力,能够利用互联网工具和学校电子资源进行资料收集。再次要求学生具备运用软件的能力,能够合理的利用Origin、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As⁃pen、AutoCAD软件进行工艺设计和画图的能力,利用Word、WPS软件对科技论文进行论文撰写和格式整理。最后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通过PowerPoint展示其主题凝练能力、汇报交流能力。实践表明学生明确毕业论文(设计)的意义和作用以后,对毕业论文和设计的教学环节更为重视,态度明显改善。

3.2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合理分配时间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根据近几年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统计,多数学生可以按时完成毕业论文。但是部分考研学生不知道如何在复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三者之间合理分配时间。考研学生在完成12周毕业实习之后,已经没有时间来完成为期8周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因此要引导考研学生合理分配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根据本专业教学安排,可以采取了以下措施:1.考研学生学有余力,利用第六学期的暑假提前做好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例如完成文献调研和实验方案设计(约2周);2.高效利用笔试结束后的时间(约4周),集中精力完成实验主体;3.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休息时间和实习结束后的时间完成论文的撰写(约2-3周)。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例如20化工69名学生均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同时有22人考取了研究生,升硕率为31.88%。

3.3改进毕业论文工作流程。化工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具有一定设计性、综合性、探索性,学生存在实验失败的可能。为了使毕业论文内容都落在审批表的框架内,教师自然会选择扩大题目内涵。论文题目偏大能保留很大的弹性,使得教师可以在不修改论文题目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实验进展来确定论文的具体内容。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增加流程,如图1所示。一是在“论文选题宣讲”开展宣传,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认识;二是在“论文命题修改”流程给学生修改命题审批表的机会,减少论文题目偏大现象的出现,提高命题质量。

3.4推进毕业设计命题现代化。现代化工设计已经进入现代化,设计单位普遍使用Aspen软件进行工艺设计[4],使用AutoCAD进行画图[5,6],国内一流高校也普遍使用Aspen、AutoCAD等软件进行教学和毕业设计。因此为了增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地方高校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必须加强现代化软件在毕业设计中的作用。与之对应的是首先要修订专业培养计划,在课程中增加现代化软件教学课时。其次要加强教师培训,派出青年教师外出学习Aspen、AutoCAD等现代化软件,跟上时展的步伐。最后在毕业设计命题中,要推行现代化设计理念、减少传统设计的比例,提高学生利用现代化工具进行设计的能力。

4结论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4

1应化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的问题

1.1本科毕业论文所需要的教育资源不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7]:(1)经费不足。应化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经费有限,仅依赖学校下拨的毕业论文经费是难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2)实验条件欠缺。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场所无法满足毕业生每人有一套独立实验装置和一小块专用实验平台;(3)教师资源不足。学生人数猛增使本科毕业指导教师明显不足,平均每个指导教师要指导10个以上的学生,根本应付不过来,自然也无法保证其指导质量。

1.2毕业论文选题不科学、不严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题目脱离生产、科研实践,没有反映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某些选题只是教学实验的简单延伸和甚至重复,一题多年、一题多人现象并不罕见;二是简单地把科研任务分解为毕业设计题目,任务难度和工作量都不合理,造成最后毕业论文难以完成或者文不对题。

1.3指导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指导思想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成功与否[3]。指导教师水平和责任心不足、对毕业论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是造成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决定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就是走过场,做与不做都能够正常毕业,参与毕业论文的自觉性较差,甚至有少数学生采取实验数据造假、拼凑、抄袭等手段蒙混过关。

2毕业论文“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我校在具有油气特色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完成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毕业学生、指导教师和参与的企业都从中获益。经过几年来对“产学研”合作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摸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该模式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以下四个环节。

2.1提前启动和准备毕业论文工作我校应化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双选”工作主要在第七学期后半段完成,因此,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毕业论文教学所需要的启动和准备工作也必须在这个时间段完成。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1)来自用人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通过沟通确定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完成方式;(2)指导教师与毕业生充分沟通,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兴趣,结合其签约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要求,因材施教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及校外指导教师;(3)学生根据毕业论文任务开展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文献调研、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确定基本技术路线等。

2.2“产学研”紧密配合做好选题工作采用“产学研”模式进行毕业论文教学应建立由校内指导教师牵头、校外指导教师参加的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该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参加。由于校内指导教师更熟悉学生的专业基础、专业特点及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要求,因此处于主导地位;通过与校外指导教师沟通,结合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和毕业论文的专业要求确定合适的题目。选题必须兼顾本科毕业论文的专业性和工作量、技术难度的适宜性。应该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简单地将企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作为题目;二是把企业中较大或者较难的生产、科研课题直接作为题目。选题过程中还应该兼顾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特点,使毕业论文对于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有较大的帮助。比如在与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的“产学研”合作中,根据公司对学生未来工作性质的定位来确定题目,对于定位于研发岗位的学生安排合成及机理研究方面的题目,如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微乳液聚合研究、一种磺酸盐型缔合单体的合成等;对于定位于生产岗位的学生则安排与工艺相关的基础研究课题,如丙烯酰胺聚合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对于定位于现场服务和销售岗位的学生安排应用研究题目,如大港高温高盐油藏缔合聚合物驱油体系应用性能评价。这种兼顾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的选题安排对于调动企业和学生参与“产学研”合作教学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利的。

2.3采用双向管理机制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选题确定后,毕业论文指导小组以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为原则合理安排实验的地点和时间,相当部分与生产、科研实际相结合的实验工作需要在企业的具体岗位完成。这种模式虽然对用人单位和学生都有利,但是也带来了管理工作的难度。我们采用的是双向管理机制,由校内、校外指导教师既分工负责又联合指导,由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负责教学过程管理,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正常毕业论文管理程序,还需要参加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所组织的开题预答辩、中期预汇报和毕业论文预答辩等环节,从而使管理工作贯穿学生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也使校内、校外指导教师能够及时相互沟通,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2.4延伸毕业论文的合作成果,促进“产学研”模式的进一步深化由于学生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限制,尤其是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特定的时效性特征,想要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合作时间内为企业解决很多重大技术问题是不切实际的。但是,高校教师与企业双方紧密合作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毕业论文所涉及的研究课题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甚至进行成果的转化,这也正是双方进一步进行科研合作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学模式是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深化的有效桥梁和纽带。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5

1.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

由于在职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笔者发现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认识不足和主观态度不认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投入的时间极其有限,花费的精力少之又少。在部分学生看来,论文成绩不会影响其毕业,在这种功利之心的支配下,产生一种应付的心态;另外,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是成年人,指导老师不会太严格,老师一定会让过关的,只要应付一下就行了,这就导致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消极的情绪,毕业论文问题较多。

2.学生盲目选题

选题缺乏科学性,缺乏现实指导意义。学生在选题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一时兴趣来定题,而且学生选题时对课题的了解不够充分,也没有一定的资料积累,只是很表面地根据题目来判断是否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因此这样盲目选题,导致论文写到一半后发现写不下去了,想要更改课题,或者只能勉为其难,硬着头皮往下写。还有个别学生选题时特别被动,没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选题时举棋不定,最后甚至要求指导教师直接给他命题。

3.学生缺乏撰写论文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由于不少学生对如何撰写毕业论文知之甚少,平时又不注重对相关专业课题的思考、钻研,直到要毕业时才匆匆上阵。既不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也不知晓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和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更谈不上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盲目地选题、定题,这必然会影响论文的质量。

4.学生论文的书写格式不规范

学生对论文写作环节了解不到位,导致论文的格式不够规范。不少学生把论文的大写、缩写、斜体、字体、标题、序号、列举、著录等都当作枝节小事,无关紧要,完全忽略了这些方面的要求。因此,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论文的标题空泛,旨意不明,拟写的提纲、摘要、关键词不具备应有的功能;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够规范,其结果是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5.学生语言基本功差

较突出的问题是言语的表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论修养与思辨能力,不会借助相应的理论知识对其论点予以逻辑分析,也不善于以清晰的思路、严密的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使得论文思路不清晰,论证层次欠分明。(2)英语语言功底差,用词、语法错误百出,有的学生不会用英语表达,只好借助电子工具,结果机器翻译的东西,内容可想而知。可见,语言基本功成了影响论文质量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6.与指导教师配合不力

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清楚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对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不清楚,甚至是毫无计划。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学生能够及时和指导老师沟通并请教老师,很大部分因素是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就是随便写写,于是我行我素,东拼西凑将就了事。结果是指导老师经常抱怨老是联系不到他们的学生,因为学生总是以工作太忙为借口。

二、导致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1.学生的学习动机

很多学生表明自己读书就是为了增加就业砝码,说白了就是“混文凭”。这样不纯的入学动机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研究意识。安心学习、静心做学问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事。他们的主要注意力不在学习和科研上,而在于其结果;其努力的目标不在于如何去完成任务,而在于完成任务的回报。为了文凭而学习成了部分学生的真实写照。因此,此类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会寻求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学业,以最小的努力获得足够的学分和完成粗制滥造的毕业论文。

2.学校的课程设置

目前我校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专业课相对较多,综合实践课少;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因人设课”现象较普遍。这就导致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够宽厚,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十分肤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缺少问题意识,不会发现问题。另外,学生学习的很多知识要通过实践才更有意义和价值,而理论课多,实践课少会影响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仅停留在课本上,不能通过相应的科研实践使其变成自己的知识,同时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开展创新活动。同时,我国大部分成人教育培养缺少论文写作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阶段很少参与科学研究,没有科研论文写作的经验。进入写作阶段也是从模仿论文写作起步的,由于缺少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到了写论文的时候就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三、解决对策

为了加强本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实现培养目标,针对本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学生对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无论是学校还是指导教师,都应向学生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把毕业论文写作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是完成本科教学内容的重要步骤,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强化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内在需求。从以往的经验和现实的情况看,即便将来毕业生不是主要从事研究工作,专业写作能力的强弱同样会影响到其择业和未来的职业生涯。

2.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式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意义;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各高校十分重视基础化学实验课的教学。 实践证明,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很必要。但是,人们在教学中也发现,仅仅加强基础训练是不够的。 这一点反映在学生准备毕业论文时,不能较快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之中,尤其在实验方案设计、仪器设备安装配套、文献消化、论文撰写及答辩等方面不尽如人意。本文根据应用化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吸取了兄弟院校的经验,从2007年起,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完成了各基础化学实验课后,进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了这门必修课——《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这对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开设《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意义

    1. 1 学科发展的需要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科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综合化、整体化的今天,化学也不例外,它在继续分支的同时,更重要的趋势是走向综合化。19世纪形成的无机、分析、有机、物化四大学科的内部,在分支和综合、交叉和渗透中逐渐填平模糊界线。因此为了培养“未来化学人才应具有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高等化学教育也必须改变专业间的“各自为战”的传统,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在分析—综合的杠杆上着重向综合一头寻找新平衡点[ 1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开设,正是在四大基础化学实验课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怎样将各门课程的知识综合起来,解决做毕业论文面临的并非运用某一门学科可以解决的科研实际问题。

    1. 2 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开设《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之前,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时,由于缺乏综合实验能力,常常不能很快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 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质量也受到影响。《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的开设,能使学生在完成各门基础化学实验课学习后和进行毕业论文之前,正规、全面地接受无机、分析、有机、物化等综合化学实验的训练。这门课程所开设的实验不同以往做过的基础化学实验课,以往的实验只是单纯地涉及到本专业的内容。而《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涉及到的知识很广,包括了四大基础化学实验的多门知识。学生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巩固这些知识,而且有助于对基础化学知识的深化、知识结构的改变和各种能力的提高。《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的开设,不仅完全符合“把化学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成合格的、知识和技能全面发展的、能从事多方面实验工作的研究人才”的教育思想,而且对增强学生的现代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要在四大基础化学实验课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怎样将各门课程的知识综合起来,又要根据本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及实际需要,融进一些有新意、能真正体现“综合”两字的内容。为此,大胆采用“实验内容的科研性”[ 2 ] ,使本课程内容与课题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把科学工作的基本方法引入实验教学中。 例如:“玉米淀粉醋酸酯的合成及物性研究” 参考了我院教师的研究成果, 将无机、分析、有机实验的内容自然地综合:样品的前处理需无机化学实验技能;合成反应需有机化学实验技能;取代度的分析和分光光度法测透明度等需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因此,本实验结果达到了融合前述课内容的目的。

    此外还拟增设选做方面的内容,这就是本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学生自选实验题目,具体内容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来挑选,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需要。另外,拟设立“实验讨论”课,它能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毕业答辩及择业做准备性训练。

    三、教学过程

    3.1 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

    综合化学实验内容给予了学生更大的展现自身能力的机会,取消了一些基础化学实验中的强制性规定,给予了学生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要求:(1) 认真预习和查阅有关资料,预习效果及查阅资料的充分程度反映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预习得好,不仅能较准确分析解释实验现象,而且对实验步骤熟悉,操作准确,完成实验速度快;(2) 准确做好原始记录,记录结果是否准确细致体现在实验报告的结果与讨论中; (3) 评价方式不以结果论实验成功或失败,实验不成功可以重做,但必须分析失败原因,弄清楚错在哪里;(4) 不限制实验时间,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进展情况自由地延长或缩短时间,但每个学生必须对自己所做实验负责到底,直到实验成功。 这些举措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科研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明显提高,能科学地运用原始文献的数据来解释实验现象并进行结果讨论,有的甚至能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来改进实验装置,特别是学生排除实验故障能力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旨在锻炼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即独立完成查阅文献—列出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完成实验总结报告,提高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实验采用“全开放”的实验措施,教师首先定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去查阅文献,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其具体的实施方案交教师审查。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法进行选择,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这样做明显地使实验质量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独立完成课题和科研任务的能力。

    3. 2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和能力只有内化为学生自身素质,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学生的这种“内化”并不是自动完成的,必须有教师适时的点拨。课程的开设虽然从各个方面为学生的“综合升华”提供了外部条件,学生也能主动地投入到研究和探索中去并顺利地完成实验,但此时学生作为知识“升华”的主体,尚不能站在主体高度去纵观全局。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掘课程中各个实验中的知识交叉点,分析知识的相关点,进而解决相关点中联系紧密的问题。学生通过具体实验内容的训练,能将过去学到的理论知识用来解决具体课题,并通过查阅文献,提出具体方案,并使实验技巧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这对训练学生掌握科研方法很有帮助。 #p#分页标题#e#

    3. 3 教学方法

    由于《应用化学综合实验》在课程结构和内容上有重大转变,而且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因而必须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故采用了“教师宏观控制”的教学方法[ 4 ] ,但是,要达到学生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还应注重“细微教学”: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如严格检查学生的原始实验记录,强调其规范化、完整性,并把它作为实验报告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开设《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效果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的开设,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种探索,作为实验教学课程刚刚起步,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共同商讨并不断完善。课程开设后所取得的效果可从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反映看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综合实验的内容包含了化学专业各学科(如无机、分析、物化、有机) 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克服了由于专业划分过细、知识分割过窄导致的学生知识面过窄的弊端。同时,实验内容上增加了反映学科前沿领域(如药物合成设计) 的实验,实验技术上应用了近代先进的技术(如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这样可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到学科前沿领域的新知识和先进的现代实验技术。

    (2)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综合化学实验的形式是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开展实验,这样学生本人成为实验的主人,改变了以前教师要学生做实验的被动局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综合化学实验不是单一的验证式实验,更不是简单的拼凑,不能按传统的“按方抓药”方式完成,而需要通过多种实验方法、技能以及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才能完成。这样就克服了传统实验中各实验方法和技能互不相关的脱节现象,培养和训练了综合应用的能力。

    (4) 对毕业论文工作做了良好的铺垫。据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反映,自从开设《综合化学实验》后,学生的科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体现在学生拿到指导教师的论文课题后,马上可以着手查阅论文所需要的文献资料,从中选择出完成该课题的最佳方案,进而给自己的毕业论文实验制定一个方案,如:需要些什么资料,做多少化学实验,以及测试手段等。但是在开设《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程之前,指导教师发现学生较难进入状态,比较依赖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论文。这样,一方面使在大学里最重要的一次科研活动成为一种任务,学生带着压力去完成;另一方面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影响了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应用化学综合实验》开设后,它能将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知识循序渐进地联系起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验技能完整化、系统化,这样不仅使学生能顺利地进入论文阶段,毕业论文的质量显著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知识和技能全面发展、能从事多方面实际工作的人才。

    总之,《应用化学综合实验》的开设,改变了过去各基础实验自成体系,相互脱节的传统模式,同时也克服了过去各专门化实验内容过细过窄的不良弊端。对增强学生现代实验意识,培养创新和科学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均起到积极的作用。这门课程的开设也符合把化学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成合格的、知识和技能全面发展的、能从事多方面实验技能的化学研究人才的教育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王炎,尤宏,刘新荣.建立有工科特色的综合化学实验课[J].大学化学,2002,17(2):27- 34.

[2]HOU Dongyan,HUI Ruihua,L I Tiechun,et al.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old of Research Lesson[C].17TH I2UPA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emical Education ,Beijing ,2002.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7

关键词:材料专业;毕业设计;大学生;教学改革

目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地位已经确立,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重要目标[1-2]。应用型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培养该类型人才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具有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和实践创新能力,并引导更好地践行所学知识。毕业设计是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在高校面向应用技术性大学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借鉴国外应用技术大学的已有成功经验,结合国内院校的改革实践,深入分析和探索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措施,对做好材料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提高本科阶段毕业设计的实践质量、提升材料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作能力等具有实际意义[3-8]。毕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进而培养使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9]。本科阶段通过完成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利用文献检索和数据整理,对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整合,学会利用化学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培养科学严谨性[10-12]。然而,目前毕业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做毕业论文的时间比较集中,与学生考研和实习时间相冲突、学生认识不足进而不重视、毕业设计的题目仍然局限在过去十年的标准等问题[13-16]。基于此,我们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提出以下改革思路和方法,为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和专业综合改革提供参考。

1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提高做事效率。每个导师下有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大一阶段,让学生打好基础,学好无机化学和实验等基础课程,同时对学生介绍导师的研究方向,让学生对各个学科有一定的了解,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导师。在每个导师名下同个年级的学生可组成1~2个学习小组进行研究和讨论。学生从大二即开始学习课题的整个流程,即从选题、文献调研、课题展开、数据处理、到论文写作和排版,在这个过程中导师起引导作用,课题的推进由学习小组完成。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利用学到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建立本科阶段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继续深造打基础。

2研究型课题一人一题,真题真做

目前,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有以下情况,一是在第六学期就确定了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是继续深造,经过第六和第七学期的努力复习,通过研究生考试,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这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可正常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可选科学研究性课题,毕业论文所做的课题是导师的科研型课题。进入导师制后,导师公布名下所做的项目、所进行的课题,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课题研究一人一题,真题真做,即学生本人负责研究课题,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文献查阅和整理的能力,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研究型课题的毕业论文在完成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1)学生是毕业设计的实施者和推进者。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学生去查阅和整理文献资料,然后撰写开题报告。通过查阅文献去拟定、检验、最后确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所需装置仪器和药品,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学生实验每日进行,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及时修正实验方案,深入分析实验结果,应主动与指导老师汇报和交流实验进度。在实验进行中遇到问题,学生首先应去自行查阅资料和文献,自己动脑去思考和分析,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整个实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亦可增强自觉性,提高承担能力和加强责任感,使学生毕业后更容易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2)指导教师是毕业论文的辅助者和指导者。指导教师要端正指导思想,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要善于因材施教,启发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施实验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与学生直接见面与指导,定期检查学生进度,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应在关键问题上指导、把关,防止其由于走弯路而造成资金和时间浪费,并在具体细节上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作用和团队作用。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应积极交流,并定期(如每周)召开小组会,每名学生汇报实验进度和心得体会,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法,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小组讨论阶段,指导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力争在毕业论文过程中达到“既出人才,又出成果”的双重目的。

3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另一去向是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针对这部分学生,其毕业论文可安排于第七和第八学期放在实习和就业单位进行。学生在化工企业实习,顶岗实践,有助于提高动手能力和增加社会实践经验,而加强校企合作正是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与生产工作实践相结合,因此这种毕业设计模式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学校在选择学生实习基地时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具有行业先进性,二是便于对实习学生管理。在学生管理方面,校方以材料教研室为主参与管理和指导,由一名专职教师驻守实习单位具体负责,教研室定期(每周一次)去管理和指导,学院领导不定期到实习单位进行检查和评估。毕业论文的内容来源于学生在就业单位的生产实践。毕业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出具实习证明和鉴定。学生的论文形式为实习报告,字数要达到学校对毕业论文的规定。这种方案需要学校制定包括职责分工、师资结构、课题来源、过程监督控制、实践效果评估、论文答辩等完整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使这种毕业设计模式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1)根据企业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由学院教研室和实习单位协商,说明企业需要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范围和具体内容,确定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实习单位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比较广泛,题目难度不一,有些可能会超出本科阶段学科范围,学院应首先考量实习单位的课题与学生专业是否对口,学生是否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进行解决,其次确定选派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选题。对选派的学生,学校安排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2)重视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协调,学生发挥主动性。在单位进行毕业论文的学生,实行双导师制,一名学校教师和一名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学校教师偏重于毕业论文的成稿,对毕业论文进度要进行定期沟通和交流,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偏重于生产实践的实施。学校指导教师保证毕业设计的深度、广度达到学校的要求。教师要与实习单位协调、让实习单位技术人员了解本校毕业设计的特点和基本情况,以便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学校老师要求学生主动去考察、勤动手、多了解、多思考、多总结,积极参与生产工作,当好企业技术人员的助手,真正成为课题的主导者,完成毕业设计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在毕业设计期间,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定期见面,了解学生做设计的内容和进度情况,给予指导。

4严格执行高标准答辩,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8

压缩四大化学基础课学时,合理配置先修后继顺序河南大学原有的应用化学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模块和化学专业基本相同。四大化学及其实验课时充足,基础非常扎实。但是,由于课时太多及先修顺序问题使得后续专业方向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压力较大。造成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学生课业繁重,影响其考研、找工作及实践课程的学习;另外,专业课程完全地偏于理科,达不到理工结合,也缺乏特色。四大化学课程中存在的重复交叉内容,也很有必要进行删减、理顺。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发行了相关指导草案,使得在保障四大化学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压缩学时成为可能。压缩四大化学学时,依照无机、分析、有机、物化的合理顺序依次排课,并在前四学期内完成全部教学,给后续以四大化学为基础的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提供时间和空间。如无机化学及实验的学时压缩为54+36,在第一学期完成全部教学。分析化学及实验压缩为36+36学时,第二学期开课。同时,增设《仪器分析及实验》课程,共72学时,其中讲授36学时,实验36学时。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仪器分析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广泛应用,要求必须加强此课程。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都为108学时,分为(一)和(二)分别提前到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开课,相应实验和课程同学期开设,并在第五学期前完成全部四大化学基础课程。

增设必要工科基础课程,夯实工科基础应用化学专业兼具理科和工科的特点,需要有坚实的化学基础理论还需要兼具必要的化工基础理论。原有的《化工基础及实验》是为非工科化学类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已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采用化工基础理论课程———《化工原理及实验》取代原有的化工基础及实验课程。《化工原理》是以四大化学为前修课程的一门化工基础理论课程。开设学时设定为72+36学时,分别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开课。《化工原理实验》课程设置36学时,第五学期开课。此外,工科学生的培养,尤其是化工方向,离不开相应的电子电工学基础以及工程制图或化工制图等方向的课程。在保证数学、物理等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的基础上,必须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中增设《电子电工学及实验》和《工程制图》课程及金工实习环节。《电子电工学及实验》设置共72学时,其中36学时讲授,36学时实验,第三学期开课。《工程制图》设置为54学时,第三学期完成课程教学。金工实习2周,第五学期进行。

开设“宽口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应用化学还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学科。从全国重点高校的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来看,各个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特色模块差异较大,但是都体现自己的科研特色。例如北大,具有核药物化学、辐射化学和辐射高分子、超分子化学与材料、新能源与材料和核环境化学5个特色研究方向,并开设应用辐射化学、应用放射化学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必须和学科科研特色结合起来,开设相关课程。根据自身学科科研特色以及师资力量,我们设置3类可供选择的专业选修课程:偏向理学的应用化学方向模块课程、偏向工科的专业方向模块以及高分子材料方向模块。此外,根据目前我院教师们的学术专长、特色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开设了应用化学前沿讲座、日用化学品、阻燃技术,农药化学、高分子助剂及应用、染料化工与助剂、催化原理、精细化学品开发与设计等选修课程,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分享老师们研发产品的经验、教训以及研发思路。

以“大论文”为抓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型综合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强化“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实验—金工实习,工厂见习和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多层次课内实践教学体系[2]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以毕业论文环节为抓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是本科生人才培养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保证人才质量、与人才市场对接是至关重要的。针对目前毕业论文环节设置不合理,时间短,任务重,监管不严的问题,我们采取“大论文”措施改革毕业论文环节,通过延长时间,注重过程,加强监管,使其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大论文”之“大”主要体现在:思想意识上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的提高;毕业论文要求的拔高;毕业论文时间的增加;毕业环节和专业课程的关联与衔接更加密切;学生能力培养也更加综合、立体等方面。首先,毕业论文开始时间提前到第五学期,在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完之后,即对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要求的教育,同时结合学院教师科研特色开展专业研究方向介绍,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双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和指导老师。然后根据课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有目的地选修必要的专业选修课程,为进入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结合第五学期设置的文献检索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在相关课程教师和课题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围绕自选课题进行相关文献信息的检索,和专业文献的阅读与翻译,相应考核成绩分别记录为文献检索及专业英语的课程成绩。第六到第八学期,学生进入实验室,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的初步探索。并在课题老师的指导下继续选择必要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这个过程中,实施论文中期检查回报和毕业答辩的监管。严格管理程序,设置必要的奖励机制和淘汰机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热情。

增加学生选课自由度,逐步实现自我规划,自我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的源动力。并且传统的理学“精英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大众化教育”的现念相悖,也不符合社会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使得一些不擅长逻辑思维的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培养了众多远大于社会需求的研究型人才,而社会和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得不到满足。进入大学第五学期以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必要的应用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必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修专业课程,实现个性化教育[3]。因此,必须增加选修课比例,扩大选修课程范围,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留有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得到充分地、健康地发展。表1是河南大学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我们在专业选修课程模块设置了大量可供选择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分为三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增大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也使得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培养成为可能。选修课程的学分从原来的12学分提高到36.5学分,选修课程总比例达30.1%。当然,为避免个别学生的盲目性,选修过程是和前述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相结合的,在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的选择。此外,我们还采用积极支持低年级学生自由选择参与的开放实验、创新实验以及高年级大学生的课程设计大赛等课外科研创新活动。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实践教学活动形成有机的整体,以全方位“立体”的教育模式实现教育目的。#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