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改革实践

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改革实践

摘要:

大学语文一纸试卷或一篇文章定成绩的传统评价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考核方式对课程学习的引导作用。基于提高课程实效性的目的,安康学院大学语文课改团队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以及语文学习的特点,建立了以个体与团体相结合的多元、开放、过程化的评价体系,并以此为抓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表明,以考核方式改革为杠杆的课内课外教学及实践活动,对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效果,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大学语文;考核模式;改革;实践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检测学生知识水平及能力程度的重要手段。根据笔者对陕西省4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和4所老牌普通二本高校大学语文考核方式及内容的调查结果显示,试卷型或作文型的传统评价模式所检测的范围、效果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回应课程教学目标、真实地检测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发展,难以发挥课程学习的引导作用。近年来,安康学院大学语文课改团队依托陕西省重点教改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应用实效研究”,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以及语文学习的特点,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考核方式为杠杆、加强实践训练为方式的课改思路,面向教科、数统、经管三个院系的授课班级,正式进行以考核方式革新为手段的教改工作,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大学语文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及其特点

(一)大学语文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在项目组和大学语文教师共同讨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及细则,经开课院系讨论通过和教务处同意,在教改班正式实施。1.作业:深化课堂学习内容,训练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2.课堂交流互动:提供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机会,评测学生课堂参与活跃度,同时鼓励和督促学生养成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习惯。3.语文阅读周记:拓展经典阅读范围,接受经典智慧洗礼,感知语言艺术魅力,训练写作能力。4.调查报告: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及写作规范,训练学生合作共赢的团队意识。5.课外实践训练:深化教学主渠道,完善智能结构,通过社团实践活动,化语用知识为语用能力,训练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勇于推介自己、珍惜能力锻炼机会的意识。同时评测学生第二课堂的参与活跃度。6.即兴演讲:综合检测学生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及其所隐含的其他诸如创新、逻辑等能力。7.学结:引导学生反思、校偏自己的大学语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情况,进行价值评价,训练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规范。

(二)大学语文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特点

上述评价体系除了大大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之外,还具有如下三个特点:1.开放性、过程化。除了制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还根据各考核项目建立了相应的学生成绩登记表及评分依据,充分利用QQ便捷、即时、互动性强的特点,及时在教学群里公布各考核评价观测项目成绩。其中作业、课堂交流互动、课外实践训练、语文阅读周记等四个过程化考核项目的成绩每四周公布一次,其他三个考核项目的成绩待项目完成后公布在群里。这样每个学生根据评价体系随时核算自己、查看他人已获成绩,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投入。2.个体考核与团体考核相结合。团体考核主要体现在调查报告和阅读周记、班级活动以及部分课外拓展训练项目的成绩上。第一次上课即建立4人为一组、由学生自由组合的学习小组,根据不同的训练项目采取相应方式共同完成任务,组内成员共享小组相应的平时成绩,以此引导学生淡化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纯个体式学习模式以及“为教师而学习”的思维定式,逐步建立“我能怎样,团队成员希望我怎么样”的反思自省式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3.较为公平全面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常言“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活动只有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方能实现“学”和“用”的有机整合。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打通了大学语文考核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的通道,延展了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方式和学生的学习空间,并且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引导和训练学生多方面能力,比如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探索研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过程

第一,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方法上,采取问题引领式教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堂交流互动”考核项目。所有精讲课文的教学任务目标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并利用QQ群以及网络课程平台在课前2—3天公布给学生,督促其提前准备。教学模式上,采用模块化教学,根据授课教师专业研究方向,将教材中精讲课文分为古诗文部分和现代诗文及翻译文两个部分,由两名教师共同完成一个教学班的课程教学任务,既让每个教师向学生呈现出最优最好的一面,也保证问题引领教学法的顺利实施。第二,完成作业,延续思考。课后作业是巩固和消化课堂学习内容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注重文本时代性主题和现实指导意义的挖掘的教学思想,在问题引领教学法下难免会因某个问题或话题引起绝大多数学生的讨论热情。但上课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就一个问题持续下去,这时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憾,还能将思考深入下去。第三,推行经典阅读和周记写作,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并涵养性情。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建议以教材中非精讲课文为主),撰写不少于200字的阅读笔记,并为作品总结出“关键词”。形式为每组每周至少两篇,鼓励多写,期末取最优成绩。第四,撰写调查报告,训练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制定了一批适合大一学生进行的调查报告选题,指导学生制作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开展调查活动,以此训练学生运用语文能力进行策划、组织、参与、执行、沟通;通过撰写调查报告,训练学生分析、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规范行文的习惯;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训练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第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搭建大学语文能力训练实践平台,以训练其语言交际能力和参与意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了“文言诵读比赛”“古诗词擂台赛”“诗之魅诗歌诵唱比赛”“班级辩论赛”“即兴演讲”等活动。活动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织、学生参赛、学生做评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学语文的积极性,尤其是通过学生做评委、评价同学朗诵、演讲的实践,在促进学生知识理解和运用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项目组成员还积极支持、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学海纵横主题演讲”“感恩教育演讲赛”“大一学生征文比赛”“大学生辩论赛”等活动,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国学社、大学生演讲所、戏剧社等大学生社团,以及鼓励学生向校内媒体投稿等。上述所有活动均列入“课外拓展训练”项目中来,每月登记一次,期末汇总。第六,写总结做反思,帮助成长。学期末完全结课之后,布置学生反思一学期的大学语文学习、实践情况和自己的知识能力增长情况,除继续训练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行文规范外,还以此让学生通过内省,清楚地明了自己语文能力上的成长进步情况,以及不足之处、遗憾之处,从而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实践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效果

(一)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为检验教学模式、实践训练项目、课程考评体系对学生大学语文学习的影响效果,课程结束后,我们制作了《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学生调查》问卷,分别对教改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进行了两次随机抽样调查。2015年5—6月,在两类班级中各发放问卷80份,问卷回收率100%;2016年1月,在教改实验班发放问卷46份,普通班发放问卷70份,问卷回收率100%。在教改实验班涉及5个专业,普通班涉及11个专业。调查结果如下:

1.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得到了训练提升。两类班级学生在阅读笔记写作、向学校宣传媒体投稿、撰写调查报告及格式规范意识等方面的训练情况判然有别。可见,在不同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考核方式引导下,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广度及投入度差异明显,教改班的大学语文教学效果更优。

2.教改班学生对课程认可值相对较高,优于普通班学生,这主要体现在课程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效果等方面。(1)综合评价:教改班78%的学生觉得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的差距较大,普通班60%的学生认为与中学语文差不多,表明课改实践下的大学语文较为有效地远离了“高四语文”,正在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2)课程目标评价:教改班89%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课启发了自己的思维,并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和应对校园文化生活,仅有11%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普通班仅47%的学生认可大学语文的课程价值,同时另有高达40%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在启发思维、进行更好的专业学习和应对校园文化生活方面没有帮助。可见走出象牙塔式的文学、文化类理论教学模式的大学语文教改实践,更为学生们认可、接受。(3)课程能力培训评价:教改班多数学生认为大学语文课重视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训练语文能力的机会,认可实践活动的价值意义。(4)学习效果自我评价:

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力远高于教师们三尺讲台上的侃侃而谈,教改班学生通过大学语文课,获得了更多锻炼语文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机会,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学习是为了应用,学习的过程就是应用的过程。调查结果表明,我们的课改思路和实践活动更贴近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校园学习和生活要求,实现了以考核方式为杠杆、调动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预期目标,符合学校“实基础、重应用、强能力”的办学思想,值得肯定,也鼓励着我们进一步实践和完善、推广。

3.大型校园文化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成绩。在联合校团委开展的“感恩教育•大一学生征文”比赛活动中,教改班学生数占全校同级学生数的12%,而其参赛学生数占总参赛学生数的35%,获奖学生数占总获奖学生数的31%。在2014年12月安康学院举办的两年一届的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中,初进大学校园、不到一学期的教改班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得到提升

为保证上述考评体系的顺利实施,教师转变了以文学、审美教育为主的教学观念,立足服务于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的课改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从而突破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与之相应,老师要不断凝练和创新教学内容,不断思考和钻研教学艺术和引导方式,从而促使教师不仅加强专业学习,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实践,涉猎补充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还不断拓展自己的实践活动和范围,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师生关系从陌生到熟稔到亲厚,并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一批新的教学资源。

四、对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反思

教改班与普通班的教学效果对比表明,以考核方式改革为杠杆的课内课外教学及实践活动,对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及提高教学效果是行之有效的。例如杭州师范大学何二元教授积极评价我们的“考核评价体系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实践环节的考核体系,有助于扭转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应试型评价模式,对同类院校的大语教学有很好的指导借鉴作用。”在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除了进一步完善课程考评体系并予宣传推广之外,还需特别注意如下事项: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体,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首先应建立一支稳固的师资队伍并有一定的政策保障,使教师能够安心地去关注和研究大学语文的教学课程建设。其次,大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苦练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还必须树立改革与创新意识,通过不断思考“对那些非中文专业的大一学生,我的大学语文课对他们有什么帮助?”促使自己更新教育理念,拓宽教育视野,加强对课程性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研究,真正做到大学语文为社会、时代所需,为专业学习服务,以优质的教学效果,彰显大学语文的魅力。第二,形成制度保障。多元、过程化的考评体系,既影响着教学内容,也影响着教学方式,并与学生的课外活动相联系;既与中学语文考试不同,也与同类高校大学语文考核方式迥异。这种陌生化的考核形式,难免引起部分学生的不适应。基于对语文课“反胃”、高校语文课地位下降,少部分学生拒绝参与或消极进行实践活动,甚至鼓吹“法不责众”,在同学间产生了恶劣影响。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性活动,课外学习甚为重要。因此,要真正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作用,学校教学口、学工口和教师应为课程改革形成合力,教学管理部门应形成明确的考核改革制度,鼓励多元、开放、过程化的考核方式,学管部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学业管理制度和就业能力需求,授课老师帮助学生熟悉评价体系并具体执行。这样师生双方才能心无旁骛地接受考核方式的改革,课程改革与实践才可能在意识形态里扎根。第三,必须将学生的课外学习、实践活动纳入大学语文课程考评体系中来。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有着“指挥棒”的功效。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如果不能在考核评价上予以体现,必然影响学生的参与心态,改革成效也将大打折扣。要真正推进大学语文课内课外一体化工作,必须改变以知识性、终结性为主的评价传统,加强对学生课外学习、课外实践活动、创新能力的考核,并增加其考核权重值。与此相应,可进一步降低传统的知识性封闭式期末考试的权重,甚至可取消期末考试变为平时测验。这样才能真正推进大学语文课内课外一体化工作,才能有效调动起学生母语学习与运用的内驱力。第四,考评体系应遵循针对性、指导性的基本原则。如同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一样,各考评项目的组成与落实、课文问题的设置与讨论、课后作业布置、调查报告选题及活动开展等,都应该加强与学科、专业的联系,体现大学语文服务学生专业学习、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的作用,体现大学语文课程学习的针对性、指导性,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考评方式产生抵触情绪,以致形同虚设而黯然收场。第五,建立长效保障和激励机制。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模式,必然要以教师大量的课外付出为支撑。比如,多次反复地批阅学生作业、阅读周记;指导学生设计调查方案、制作调查问卷;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包括亲自设计活动方案、组织活动开展等等。除了要与学生进行大量的交流,还要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的人员多番交流。这些工作数倍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付出。如果只是靠教师无私奉献、项目支撑,无法形成长效、良性工作机制。因此,教学管理部门以及教师自己都应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将多元、开放、过程化的考核方式的鼓励政策落到实处,形成良性激励机制。

作者:史丰 单位:安康学院教务处

参考文献:

[1]赵越英.对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81-82.

[2]吴朝辉.高职院校中语文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5(20):98.

[3]刘丹柏.高校语文教学的实践检视与改进思路[J].语文建设,2015(20):8-9.

[4]潘美明.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79-81.

[5]尹凤芝.基于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1):5-8.

[6]王卫波.试论大学语文考核体系的优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6):49-51.

[7]黄霞.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07-110.

[8]张妍.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