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中的学导式教学

大学语文中的学导式教学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殊性

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属于普及性的素质教育课程,科班出身的中文系学生一般不开设大学语文课。中文系以外的专业,需要在保证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着力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既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也是学生未来岗位的实际需求和个人得到充分发展所必需。大学生身心发展与中学生相比,呈现出巨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展,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他们越来越清楚地明确了道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规划能力。他们对课堂的要求不再是教师运用技巧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希望利用课堂来充分地锻炼自己,以为未来的职业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注定了职业院校的大学生期待着被教师当做一个个平等的社会个体,而不是对老师言听计从的小学生。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育务必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与宽容性,既要注重学生各正专业实践技能的教育与训练,更需注重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素质教育如何更具针对性、可行性。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高考在考试内容上仍然实行的是文理区别对待。为应对高考,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就不得不在“文”与“理”之间做出选择,这必然导致理科学生在高中时代对文科有了一定的疏远,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大学语文对他们来讲是次要的、不受重视的。这就必然使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为解决这种种难题,一方面,高职院校在该课程的定位上要有一中极具开放性的视野和战略性发展眼光,不能从短期的功利角度去要求大学语文教育;另一方面,作为具体教育实践活动执行者的老师,更要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特殊性,要明确意识到该课程对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所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在此基础上去认真探索教学方法。学导式教学法正是在这一教育背景下探索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二、大学语文教师在学导式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学导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把学生认知活动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发展自自己的智能。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教师适时加以引导。教、学双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这种教学法的本质是教师掌握掌握学习的导向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自学、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使得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要有积极性,更要求教师主动运用有效的方式,去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在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中,学导式教学的具体作用不是知识性的,而是方法性的”。因而,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和组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掌握分寸学,充分做好教学设计,积极设计教学技巧。运用什么方式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并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去深入思考、探索是学导式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比如,在讲先秦文学时,《论语》、《庄子》和《道德经》等是该部分的基本教学任务,简单地疏通字句、分析内涵恐怕不能达到教学目的。但是,教师如果能够结合一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人生问题来设计、组织教学,一定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欲望。如此,就有效引起了学生的关注点,教师再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专门性参考书,让他们带着诸如“古代的哲人现实人生问题、怎样面对世俗功利的”等问题去阅读,这样,大部分学生必定会主动阅读、认真思考,教师再利用课堂组织开展讨论,同学之间不同观点相互激发,教师适时引导总结。如此,不仅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三、学导式教学在大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学导式教学法重在教师有效地引导,因而,其最关键的环节依然在于课堂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下是否会积极主动查阅相关典籍及研究资料、是否会就相关问题积极探寻、思考,在于教师在讲授新课前的引导;授课过程中组织学生讨论是否有成效,在于教师能否对来自学生的不同观点恰当地分析、引导。因为就一个班级来讲,学生人数相对较多,每个人思考的角度、方法都因各种因素影响而不同,这就使得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信息多元化,缺乏明确的方向。“当公众热情介绍某个事件时,也就意味着这个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议题。这时,公众往往需要有人出面对复杂的信息加以整理。”教师就要利用“整理”这些“复杂的信息”的机会,恰当地加以引导方能实现相应的教学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运用学导式教学法:

(一)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几乎没有可能去耐心地听一些抽象理论的堆叠,课堂结构的新颖性、教师语言的趣味性与知识传授过程的创造性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准备和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然而然地将课本与生活结合起来,抓住学生兴趣点进行一些教学设计。

(二)注重学生自己的实践

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妨就某一个问题引发不同意见,有意造成分歧,然后,教师根据不同意见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证明自己的论点。各小组同学在收集、分析和整理好本小组的资料之后,教师鼓励各小组以主题演讲的形式阐明本组观点,其余小组作为专家评定。如此以来,一堂生动的大学语文课既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也会使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热情高涨。

(三)注重成果验收

教师不仅要把引导、指导都做好,更要注重最后成果的检验。这样级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形成与总结,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梳理。理科学生大都不喜欢写作、不喜欢总结,但是总结确实对学习、对生活都很有益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每堂课上都进行阶段性教学总结,提炼出核心教学内容和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写出自己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或者是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无论学生以什么的方式写,写出一些什么,教师都要尽可能的加以评议和再引导,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教学效果反馈的一种具体表现,对随后的教学探索与改革都具有极大的导向性。总之,学导式教学是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的身心实际以及社会现实进行课程设计。既要注意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结合,更要充分培养学生实践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用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作者:何明清 单位:河南开封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