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大学语文》教学要结合教育转型的客观要求,着眼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提升,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文章试从教育转型的概念内涵出发,阐述《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全面落实高专院校学科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

关键词:教育转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从战略的高度明确了高专院校教育转型的必要性和实施原则,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高专院校学科教学目标,给高专院校的学科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大学语文》是教育部规定的高专院校公共课程,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升具有不可或缺的助推作用。《大学语文》教师要深刻理解教育转型的概念内涵,完整地认识本学科在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升中的基础性地位,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一、教育转型的概念内涵

教育是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决定了教育必将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教育转型则标志着教育形态为适应社会需要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预期、有成效的历史自然变化。教育转型作为一个术语,其概念内涵建立于教育与社会各要素的对应关系上,这其中既有量的积累,也有质的突变。首先,教育转型是外因影响内因并激发内因进而促进教育形态的转变,外因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内因是教育应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内部能动调节。其次,教育转型是教育形态的整体性、根本性转变。尽管这种转变需要较长的周期,但转变的方向和转变的趋势不可逆转。从宏观上讲,教育转型着眼于教育目标的优化;从微观上讲,教育转型着眼于教育实施要素的变革。再次,教育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创新有着内在的联系。教育转型的“转”、教育改革的“改”和教育创新的“新”作为三个概念的关键词,构成了彼此的依存和递推关系,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是教育转型的促动因素,教育转型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带来的结构性异动。最后,教育转型呈现给社会的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教育新业态,带给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只有把握住教育要素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矛盾冲突,才能完成由教育目的转型带动的教育要素结构转型。对于高专院校而言,教育转型的集中体现是以社会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学生的实用技能培养为核心,突出职业属性和就业取向,促进教育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1.教学理念的改革。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阐述了意识与行为的应对关系,提出了认识决定行动、思想决定实践的科学论断。教学理念是教学认识和教学思想的集合,对于教学活动具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教师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主导者,要完美地适应社会职业岗位和学生职业发展对语言素质、语言能力的多元化要求,高专《大学语文》教师应着眼教育转型的内在需要,明确自身的教学理念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模式、方法和手段,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成效,从而客观地认识自身教学理念与现代高专教育发展和学生学科认知心理的差距。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和领会现代教育理论,全面掌握、正确理解现代教育理念的精髓,深化教学理念的改革,用与教育转型相对应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大学语文》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符合新时期高专教学理念和要求,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质,符合高专《大学语文》教学规律,从根本上展示教学的先进性。

2.教学内容的改革。《大学语文》是高专各专业的公共课程,教材所编选的内容要兼顾不同专业的语文素质与技能要求,不可避免地弱化了与不同专业需要的完整吻合度。要切实优化高专《大学语文》对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的促进作用,教师应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职业需要,对统编教材内容进行有删有增的针对性改革,突出教学内容的专业对应特征,提升《大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中的应用价值。如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中国的传统节日》时,教师就应该从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增加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绘本阅读,既让学生从多种绘本阅读中全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又帮助学生掌握了绘本阅读的科学方法和引领幼儿绘本阅读的技巧。而在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哈姆雷特(节选)》时,教师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哈姆雷特》的全文,让学生完整地了解剧目故事,在莎士比亚呈献给读者的细微情节中感悟英语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更深刻地研读剧目,获得与英语专业学习目标相一致的文化学习成效。

3.教学方法的改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认定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此,《大学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学方法上的目标导向,结合学生生活经历和认知特点,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采取包括探究式教学、参与式教学、问题驱动教学、实践性教学在内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教法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如在教学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就应该摒弃传统的讲授方法,课前给学生开列导学提纲,引领学生进行课前预读,让学生通过自主预读掌握文章的内容、脉络、思想和情感,提出发现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就“‘我’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我’要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个梦想?”等问题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在不断地讨论和分析中建立起“自由平等是人类永远的梦想,也是人类永不停息的追求”的深刻认识。以学生课前预读、课上问题驱动下的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展开教学,合理地展现了教学方法的改革,顺应了教育转型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要求。

4.教学手段的改革。从微观层面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成了教师教学形态的外在表现,也蕴含着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只有使教师的教学手段适应课程教学内容表达和学生心理认知需要,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才能尽如人意。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音视频播放器等网络客户端在学生中基本普及,使得PPT课件、微课、慕课、短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成为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手段改革的新趋势。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针对语录体散文《论语》(五则)的教学,教师可利用“雨课堂”推送微课,给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资料,让学生在课前就对孔子生平及文化影响力有深刻的了解,以此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通过PPT课件直观展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弹幕推送研讨任务,引领学生合作探究,最后以配音动画直观表述五则语录所阐述的人生道理,使学生在兴致盎然中体味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5.教学评价的改革。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总结性环节,适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评价对于总结学生学习效果、巩固学生学习信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育转型的视域下,人才的审视标准呈现为多元化,这就要求对高专《大学语文》的教学评价进行相应的改革。首先,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质量观落实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特别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上的差异,不以“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其次,要以积极和肯定的情感评价不同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学习过程为重要考量、以纵向比较为观察视角,着重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积极性、认知进步程度,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以对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对应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最后,做好教学的反思评价,发现既往教学中的缺憾与不足,在扬长避短中打造高效教学新形态。教育转型视域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课题。高专《大学语文》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取向,积极应对教育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改革意识与《大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促进教学改革进程的良性发展,实现《大学语文》教学效率和效果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雷霖.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职业化转型与教学创新改革探究[J].卷宗,2016,(06).

[2]冯涛.教育转型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7,(01).

[3]薛晓霞.教育转型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0).

[4]冯文娟.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5).

作者:王云 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