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摘要: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着重视不够、边缘化特征明显、教学目标与内容不当、缺乏应用型大学语文教材、没有融入地方语文文化以及考核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对此,应强化大学语文基础课地位,重视大学语文的人文价值与工具属性的双重价值,组织精干力量精编符合本校实际的大学语文教材,并在教材中有效融入地方语文文化。此外,应当创新大学语文考核方式,提升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0引言

当前,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单一的大学语文教学无法适应多维的教学目标,甚至大学语文存在地位弱化、课程边缘化的窘状[1]。对于大学语文教学,学术界多有探讨,马会会等认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双重目标[2]。史玉丰探讨当前大学语文教学面临授课内容缺陷、评价考核体系存在缺陷等现实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3]。连超锋探讨地域文化渗入对大学语文教学的作用[4]。这些研究对于更好地认识与开展大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有些顽疾依然亟待解决。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形势,高校应当及时进行改革,推动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1新时代要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面临着众多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新时代我国需要加强自身的国际形象建设,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当代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对外传播。同时,为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强宣传中国文化、中国方案,扩大我国的影响力。这离不开文化交流传播,更不离开汉语的普及与对外推广。只有世界都熟悉中国,熟悉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理解中国人对和平的热爱,理解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殷切期待,才能真正推进彼此合作。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人才,应当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提高自己的汉语母语知识、会话能力、写作能力,熟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文化。大学语文作为大学生提高母语知识、熟悉中国文化的重要课程,其教学应当得到应有的强化。从现实来看,部分高校对大学语文教学并不够重视,有些高校甚至没有开设大学语文必修课。即使开设大学语文教学的高校,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真正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中国文化知识,造成大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退化。部分大学生写作基础较差,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这与新时代大学人才的基础能力要求相距甚远。

2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对大学语文课不够重视,课程边缘化特征明显

大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与扎实的语文应用能力。然而,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处境尴尬,很多高校并不重视大学语文教学,课程边缘化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高校根本没有开展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意识与应用语文能力无从谈起。二是虽然部分高校开展了大学语文教学,但重视程度低。有些学校大学语文教学课时非常少,这就造成了授课教师根本不能讲授完主要的大学语文内容,大学语文教学很难达到系统化。另一方面,大学语文教师获取的教学资源有限,申请课题难度大,获取的教学经费有限。这些都限制大学语文教学进行开拓与创新。

2.2大学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当

有学者认为大学语文教学应当重视人文属性,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有的学者认为,应当强化大学语文工具性,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受限于大学语文教学的课时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往往不能兼顾,讲授人文内容的往往不能讲授应用语文,讲授应用语文的则有意忽视人文教学。教师只能挑选部分自己认为更重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讲解。这使得大学语文实际教学目标反而变得不明确、不清晰,教学内容不够完整,并没有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大学语文素养。

2.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缺乏

应用型本科院校着重发展应用能力,大学语文教学在重视人文价值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语文能力,如写作能力等,这就要求大学语文要有合适的精编教材。教材内容应分为三块:大学应用语文、中国人文语文、地方特色语文。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地方性院校推动地方发展,理应加强地方特色语文教学。如福建省开展的“一带一路”建设要加强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的传播,那么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对这些文化与语文方面的知识就要重点讲解,在教材上有所反映。而目前高校大学语文教材主要采用高教社或外校编制的,不一定符合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

2.4大学语文教学没有融入地域文化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地方性高校,应当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在大学语文教学当中要加强地域文化教学。地域文化是指本地在历史长河中逐渐积累的特色文化。地域文化反映本地的风土人情、人文素养、精神风貌与品格等。如商丘的火文化、三商文化、儒道文化、姓氏文化、根亲文化、授时文化、汉梁文化,井冈山的红色文化,福建的妈祖文化、客家文化、戏剧文化以及古田会议地址文化等。将这些地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本地文化自豪感,通过本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与担当。在对外交流中更好地宣传本地,展现地域文化名片。而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缺少地域文化教学意识,很少开展地域文化教学。有些开展地域文化教学的院校也缺乏详细的地域文化资料整理与研究,导致地域文化教学质量不高。

2.5大学语文教学考核方式不科学

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按照“平时分+期末考试分”的综合的考核方式考核。这类考核方式存在较大的弊端,一方面,学生不重视大学语文的学习,只期望期末时授课教师能划重点,然后通过背重点应付考试。有些高校的大学语文采用开卷考试,学生只要资料充分,也能获得较高分数,但实际上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言素养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导致大学语文的边缘化,由公共基础课变为可有可无的课程,认为“大学语文”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大学语文课程被取消是大势所趋。

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路径

3.1强化大学语文教学基础课地位,加大支持力度

结合新时代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以及当前大学生语言素养低的现状,高校应当加强大学语文教学,强化大学语文基础课的地位。首先,高校应当将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必修课,要求全学校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增加大学语文教学课时,可增加到64课时,在大一分为上、下两学期开展。上学期可开展大学语文人文素养教学,下学期开展应用语文教学,根据学校特色、专业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应用语文教学。为避免大学语文教学边缘化,高校可成立大学语文教学部,并列为二级学院。其次,要加强大学语文教学师资引进,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能力。再次,要加大投入力度,对教师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促进其潜心大学语文科研,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

3.2兼顾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价值

应用型高校大学语文教学要人文价值与工具价值同等兼顾。大学语文的人文价值是指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大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优雅的谈吐与待人接物、有责任感和担当。这可以通过文学、诗歌等来陶冶大学生的人文情操。工具价值是指学生应具有语文应用能力,尤其是应用型高校更要着重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如条据、信函、计划、总结、调查报告、通知、请柬、致辞、启事、海报、简报、实验报告等的撰写能力。应用语文包括通用应用语文,如通知、请柬等,还包括专业应用语文,如实验报告、经济合同、市场策划书等。大学语文授课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分类地进行专题化教学。

3.3精编应用型大学语文教材

提高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离不开精编教材。应用型本科应该集中本校师资力量,按照本校需要编制大学语文教材。大学语文教材至少可分为两本:上本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可以采用专题教学的方式,如中国诗歌史与诗歌欣赏、中国小说史与小说节选、中国文学史等。福建的高校可增加福建文学史、文化史等。下本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语文素养,要选择本校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可能用到的应用文。这类应用语文教材的编写可以按照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分别编制应用语文教材(一)和应用语文教材(二),供不同的学生选择。也可以编制统一的教材,利用翻转课堂、电子资源进行教材内容的补充。

3.4利用网络进行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教学

大学语文教学要积极融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地域优秀文化,提高学生中国文化、地域文化的理解力。只有学生熟悉与接受优秀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才能有效实现文化的对外传播。因此,在进行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合理地、一分为二地看待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既不能全盘照搬,也不能全部拒绝,要对优秀文化扬弃地继承。融入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教师的授课教学要多种方法并用,讲座教学、专题教学、示范教学综合运用,并积极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如进行地域文化教学时,可以播放地域文化视频,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地域文化。同时,也可利用翻转课程、慕课教学、微课教学等对文化教学进行延伸,让学生在课后主动学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教师要整理好视频教学的内容,教学要体系化、系统化。

3.5优化大学语文教学考核方式

大学语文分为人文语文与应用语文,在对语文教学进行考核时,要分类考核。人文语文考核要突出学生的理解、思辨能力,侧重于课外考核。如中国诗歌教学、文学史教学等。这类考核可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撰写研究性报告,突出自身的理解。研究报告的选题要经过授课教师甄别,选取有研究价值的选题。规定最低字数,如6000字、8000字,甚至10000字。这类考核采用开放式考核形式,但要求学生不得抄袭。为避免学生抄袭,教师可指定在网络上很少找到同类题材的选题范围。另可对学生撰写的研究报告进行,发现抄袭严重的给予否定性评价,并要求学生重新撰写。对于应用语文则可采用随堂考试的方式,要求学生完成规范的语文应用写作内容。

参考文献:

[1]白金杰,林红.“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化与特色化的教改尝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12):163-165.

[2]马会会,石建炜,郭艳红.大学语文二维目标的实现和改革[J].大众文艺,2017(24):185-186.

[3]史玉丰.当前“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12):166-168.

[4]连超锋.自媒体时代地域文化的渗入对大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探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7,27(1):82-85.

作者:张木花 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