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浅谈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浅谈

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这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立足服务地方建设,进行教学改革,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实际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作为本科院校的基础课和公共必修课,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无法适用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教学需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为主,与专业相结合,创新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具备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型人才。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分别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教学团队等四个方面探究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培养专业与英语相结合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1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1.1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多数教师已接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尹若双,2017),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仍然把课本作为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中心,过于注重词汇和语法教学,忽视听说教学。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讲授型模式是课堂教学的主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多模态教学模式等新型的教学模式没有真正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陈旧的教学理念和单调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固有教学理念的不足,创新教学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转换教师角色,做课堂教学的管理者、指导者和参与者,重视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1.2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长久以来,大学英语课程一直被定义为基础课,教学目标定位在掌握基础英语知识和技能,这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目标不符。此外,在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大学英语与四、六级考试相结合,课堂教学应试化;英语课程设置单一,注重语言知识类课程,忽视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课程;部分院校只开设综合英语类课程,课程设置极为不合理,无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1.3教学手段和方法

21世纪以来,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现知识,而且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促进主动式学习的形成。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多媒体教学的不足逐渐显露出来。教师课前做好课件,上课时会全部按照课件内容讲授,学生更多地关注课件而不是教师授课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积极性降低,课堂氛围不活跃,课堂教学效果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多数院校大学英语教学采取大班教学,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传统的讲授法更有利于管控整个课堂,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化,教学效果不理想,注重学知识而非用知识。

1.4师资力量和教学团队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是民办本科院校,普遍存在教师学历和职称层次偏低、年龄结构失衡、科研能力薄弱、知识结构偏窄等问题。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多数为外聘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滞后。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工作,阻碍了多数青年教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同时,外出学习交流进修机会较少,青年教师接触现代化的英语教学思想渠道偏窄,缺乏对现代教学模式的理解,导致青年教师利用数字化网络技术的能力不强,个人科研能力提高缓慢。

2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改革

2.1创新课程体系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学生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王守仁,2016)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南》为指导,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据“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开设语言知识类、语言技能类、语言文化类、语言应用类和专业英语类课程,建立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应以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核心,巩固基础课程,强化技能课程,扩大选修课程,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1)巩固基础课程

语言基础知识是语言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提高语言技能的前提。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是为英语在实践中的应用做准备,没有语言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的英语交际。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应用性强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这就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要整合基础课程,突出语言教学的应用性,夯实学生英语通用基础知识,提升日常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2)强化技能课程

提高语言技能是学习语言知识的目标。(姚志英,2012)应用型院校强调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交流。创新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突破传统的知识讲授型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技能的训练,提高听、说、读、写、译等单项技能,尤其是在本专业领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要加强听力、口语、写作、翻译、视听说、英语公共演说、批判性思维与辩论等语言技能类课程,促进学生把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实际交际中,锻炼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扩大选修课程

为了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教育资源条件和学生情况建立英语类选修课体系,提高学生英语应用技能和综合文化素质。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进一步提高单项语言技能为目标,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选修课程可分为英语语言单项技能提高模块和英语语言文化文学两大模块,具体可包括适用英汉互译、英文报刊选读、英语影视视听说、英文歌曲文化、英语演讲与辩论、批判性思维与写作、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学赏析、中西文化对比、英语词汇与西方文化等,满足不同兴趣的同学对英语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也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各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需要开设体现学校特色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姚志英,2012)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以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旨在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具体包括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两类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学内容着重强调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英语语言的学习,以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为教学重点,凸显大学英语作为工具更好地促进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特征,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趋势。

2.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要打破传统的单一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将讲授型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多模态教学模式等不同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各模块中,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重视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社会急需能以英语为工具顺利进行国际交流的人才,传统的“词汇—课文—练习”的教学方法重学知识而非用知识(刘智慧,2014),忽视学生内在的需求,阻碍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已无法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能有效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创设灵活多样的英语学习环境,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和学生主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发现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使用者和探索者,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整合教学内容,大胆尝试,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者小组辩论、英语短剧表演、配音比赛等活动,创设各种英语情景,指导学生口语练习,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培养职业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3建立校本特色的教学评估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重点评估其在实际情景中用英语进行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简单的以通过期末考试和四、六级为单一标准,应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估体系。大学英语课程应采用体验项目随堂评估、单元产出任务评估、诊断性测试等评估方式。考核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沟通技能、语言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在统一设置总体评价标准的原则下,不同专业可以细化具有专业特色的评价标准。在每学期开学之初,教师要告知学生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本学期的学习要求并按照标准参与并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口头和书面汇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前演讲、PPT汇报、小组辩论、场景模拟形式做口语汇报,为参加汇报的同学对汇报者的表现给出评价,教师给出补充建议,实现良好的生生互评和师生共评;书面形式包括话题写作、文学作品读后感、英语手抄报、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等。教师将学生所完成的学习任务及其评价整理成档,作为形成性评估的直接依据。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完成并上传其课外作业,实现师生、生生共评,此外,可以设置加分机制,鼓励学生参加各级英语竞赛和校内英语活动,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4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教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和创新实施的主体,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决定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刘智慧,2011)大学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中间力量,为了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学校应该为其提供尽可能多的国内外培训、学习和参加研讨会的机会,激励和引导教师发展自身专业。此外,大英教师自身也应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研读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最新教学理论进行教学尝试,主动探索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

3结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英语改革促使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大学英语教学要适应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和实施要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社会交往和工作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具有一定英语交际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学生自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教师应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学技术,整合教学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此外,教学评估体系应体现应用型特色,重过程、强能力、促发展、融专业。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结合自身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才能实现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满足社会各个行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智慧.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5):94-96.

[2]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3]姚志英.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J].滁州学院学报,2011(8):111-114.

[4]姚志英.关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思考[J].外语研究,2012(4):309-340.

[5]尹若双.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海外英语,2017(1):88-89.

作者:卢晓方 单位:四川工业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