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现状及问题

大学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现状及问题

[摘要]目前国内对大学生是否缺乏思辨能力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但是这一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思辨能力的缺失在当今大学生身上依旧很常见。通过对江苏省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了解到大学本科生的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总体较弱,本文着重探讨大学本科生的思辨能力,分析并阐述了大学本科生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缺失的原因,以期推动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演讲能力;思辨能力;现状;存在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英语演讲和思辨能力的发展。提升大学本科生的英语演讲能力和思辨能力,对国内外语的发展和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大学本科生的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的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但是,学生的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的培养并未得到学校有效的重视,教师们指定的训练计划也是局限于与等级考试相关的语言技能的训练,以等级考试作为衡量语言的指标。导致学生们只专注语言技能的训练,甚至只注重加强词汇的记忆,一切为通过等级考试而服务。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缺乏逻辑性和创新性。并且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在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缺少上台演讲的机会,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也并未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调查目前人文社科类本科生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

1国际视阈下培养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的意义

在国际化视野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日益渗透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国际化社会越来越重视个人英语综合能力,由此加强了对英语行业人才水平的要求,尤其体现在对人文社科类本科生的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英语演讲能力的高低能体现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灵活的应对能力以及高超的表达能力。而有无思辨能力则能体现一个人是否具备抽象思维、辩证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这两者均是大学本科生英语综合素质的重要考核标准。演讲能力与思辨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也有利于大学生更积极更有利地参与到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中去,了解西方多元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生活等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中国要想提升国际地位,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就必须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顺应国际化的潮流和响应时代的要求,国家对于培养具有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主要体现在社会需求以及职业需求上。中国教育在语言作为载体的帮助下,日益国际化,大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的提升能够改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促进他们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的积极性,激发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热情,从而更为熟练地参与到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中去。同时,在职业竞争中,良好的英语演讲能力与思辨能力是重要的技能,颇受专业领域雇主的青睐。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演讲能力与思辨能力可以在未来职业中拥有更多的选择和提升的机会。思辨能力是评估现代优秀人才的素质标准,在生活学习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大学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温室和摇篮,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目标,科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第一,思辨能力辅助学习和生活;第二,思辨能力可以推动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帮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倘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辨别事物的对错、不能分析事物的本质、不能提出质疑,那么所接收的知识也只是肤浅的,不利于更深入的学习;第三,思辨能力与智力水平相互联系。智力与人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有关。从智力的构成要素中可以看出,思辨能力正是智力水平的核心要素,思辨能力的发展推动着智力水平的提高,同时思辨能力对口语能力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国际视阈下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的现状

英语演讲能力与思辨能力是大学英语教育重点培养的素质,前者对于个人心理素质与沟通表达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建设作用,后者则可作为一种“可迁移能力”,在拓展其他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得到了高度的关注度。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更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学生如果缺乏思辨能力,将无法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反馈情况,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许多环节中都存在着相当明显的问题。早期就有外语专业领域的学者指出,我国英语教学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强调模仿记忆,弱化了对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这种模式导致了以下问题:学生在需要说理、论述、发表提问的时候,常常感到毫无头绪或思绪混乱,这种现象被黄源深教授定义为“思辨缺席”。“思辨缺席”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学外语的学习中,有碍于学生提升创新、分析、研究和解决能力。这种能力的缺失具体体现在逻辑思维混乱,不善于说理和辩驳,在学习中遇到科研问题时无法分析判断,做出创新性的见解。经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导致“思辨缺席”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

(一)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影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都是从大量的背诵与记忆开始,这固然能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但影响了自身的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只能输入,不能输出;

(二)教学方法不当、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往往重语言轻内容,重模仿轻创造。无论是课堂的口语练习,还是课后的书面作业,教学老师一般注重于词汇与语法,而忽视了对语言逻辑的培养和对创新意识的重视。教学形式大多以重复性、替代性、浅层次的对话居多,激发学生思维逻辑的辩论式对话较少,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思辨能力处于理解但极少应用的程度;

(三)缺乏有关思维训练的教材。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有关思辨的教材数量不多,选择性较少。教材中针对学生演讲与思辨的内容缺乏创新,仍然处于一个浅层次的水平。教材练习不够具有可行性与多样性;

(四)学生知识面狭窄。学生只注重教师课堂上的教学与课本上的内容,重视记忆训练,轻视思维训练,缺乏创新思维,往往对于新的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新的知识和内容不够积极,导致了大学生的知识面狭窄,能力水平停留在课本所要求的层面,不利于各项思维能力的发展。

3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起步晚、范围单一、深度不足。西方国家一直对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十分重视,西方国家一流大学都把培养思辨能力放在对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现在西方大学里甚至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并且以及拥有了一套成熟的测评体系。从古至今,西方国家都十分注重对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而我国对思辨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之前一直没受到重视,直到近几年才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范围仅限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非英语专业学生存在思辨能力缺失的情况,但是却较少被深入研究。正如有研究者认为,若要深入研究华裔文学中诸如东方主义这样的学术话题,就需要“华裔作家勇于承担历史的责任”,对思辨能力的研究同样需要学界给予高度重视。

(二)大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形式的不合理。在课堂上教学活动较为单一,大多时候只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即使有以学生为主的小组讨论环节,大多数学生也对课堂的讨论环节缺乏热情,并且会在课堂上讨论与话题无关的事情,这样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能力也难以提升。我国英语教学在知识结构的构建上严重失衡,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其他人文知识却没有得到重视。

(三)学生自身的认识不足,缺乏提高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的意识。根据我们的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各高校大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普遍不高,思辨能力普遍较弱。学生基本上都认为思辨能力在学习英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实际学习中都倾向于锻炼记忆能力而不是思维能力。

(四)应试教育的副作用。根据调查发现,江苏省各高校大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思维僵化,只注重在各项能力考试中取得高分,不注重思辨能力的提高。通过实地走访我们了解到一个普遍现象,在大学期中、期末等各项测试中,主要还是针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测试,并且大学期间学生都以通过各类语言水平考试为目标,这在无形中进一步强化了以语言技巧为中心的评价标准,从而使得学生们的素质难以全面培养和进一步提高。而在西方国家,教育工作者们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也是我国语言教育与国外的区别之一。另外,通过一些学生了解到,对于学生而言大学英语学习的最大目标就是要通过四六级以及考研英语考试,至于对这门语言的进一步思考及运用则是没有那么重要。

4结语

英语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工具,培养具备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的人文社科类本科生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教育对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程度还不能满足其需要。通过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以及学习中,学生的英语演讲和思辨能力普遍较弱,在日常学习中,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不受学生重视,且教学模式没有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进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求与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之间不相适应,推动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由此显得格外重要。思辨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与演讲能力,培养人文社科类本科生的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对于目前的对人文社科类本科生的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的培养现状来说,任重而道远,需要学界继续跟进相关研究。

作者:谢莉莉 陈顺军 单斯琴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