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策略

[摘要]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需求分析的研究,以需求分析理论中的学生需求为研究重点,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手段,结合数据分析,探讨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课程设置、课堂设计、课下引导几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生需求;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策略

本文通过对河北某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和英语学习需求及预期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实证分析大学英语教学满意程度,并依据问卷反馈提出符合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一、理论支撑

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是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主要议题之一,语言学习者需求分析是准备语言课程的第一步。国外学者最早将需求分析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之后依据不同背景、不同程度的对象,对需求做出了不同的定义和划分。Widdowson(1981)认为,需求意味着学生在语言课程结束后能做到什么,也就是以目标为导向对需求做出定义。需求也可以被理解为学生学习一门语言需要做什么,也就是以过程为导向定义需求[1]。Brindley认为需求包括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另外他认为需求课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2]。Hutchinson&Waters(1987)也认同将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并将目标需求进一步细化为必备的知识、欠缺的知识和想掌握的知识[3]。随着对学生学习需求的不断关注,需求分析理论开始在通用英语教学领域中使用[4]。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需求分析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需求分析类型,主要包括:目标情境分析、当前情况分析、教学需求分析、语域、篇章和体裁分析等。国内针对外语需求模型分析的主要有夏纪梅、孔宪(1999)、王海啸(2004)等,束定芳(2006)也提出过极具参考价值的外语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参考陈冰冰(2010)构建的理论模型中的学生个人需求分析模型[5],从不同维度对学生的个体愿望、过程需求、环境需求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分析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需求,从而提出基于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问卷数据及分析

(一)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以河北某大学部分学院班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目前的英语学习动机、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调查访谈,并要求调查对象就英语课堂上的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问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学生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学院等;第二部分调查学生当前的英语学习现状,通过五级量表对自身学习效果打分;第三部分询问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需求和理想学习条件。

(二)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以河北某高校2014-201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在春季学期最后两个教学周内,随机发放电子问卷,共回收问卷471份,问卷全部有效,有效率为100%。调查对象随机分布于材料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化学工程、经济管理、人文与法律、建筑艺术设计等不同学科专业,基本上涵盖学校中大部分学科专业,兼有理科、工科、文科及艺术类专业。被调查者中,以即将结束两年大学英语学习的大二学生占绝大多数(85.61%)。

(三)问卷结果

1.英语学习动机影响因素。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就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因素、推动英语学习的因素进行5分制打分。结果显示,十二个影响因素平均得分2.27,其中班级容量(3.02)和同学英语水平(2.68)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因素,英语课堂环境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显著;九个推动因素平均得分3.48,得分相对平均,其中通过考试(3.7)、考研(3.65)、找工作(3.59)得分相对较高,随后是对英语有兴趣(3.53)和提高自身素质(3.52),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现实性需要很明显。此外,学生希望通过英语学习提高的能力依次为听力(91.23%)、口语(86.67%)、阅读(64.21%)、写作(62.11%)、翻译(60%)。2.英语学习自主性。调查中,66.32%的学生表示会在课外进行自主英语学习。进一步要求学生对列举的各种自主学习形式使用频率进行5分制打分后发现,利用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形式,如英语学习APP(4.09)和观看英语视频(3.69),在学生中最受欢迎,传统英语自主学习形式,如阅读纸质英语材料(3.44)和参加学校英语协会组织的各类活动(3.11),英语学习的线上课程(3.22)比线下课程(2.84)更受学生青睐。在对没有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学生(33.68%)进行进一步询问后发现,其中近一半学生(40.63%)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其余学生没有进行英语自主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自主学习形式(28.13%),而在列举的自主学习形式中,这些学生表示比较愿意进行尝试的形式同样是观看英语视频(91.67%)和使用英语学习APP(87.5%)。3.英语课堂环境。(1)专业关联度。鉴于问卷发放院校中理工类学生居多,在反馈结果中,只有62人(10.88%)的专业与英语需求关联度高,大部分学生(67.37%)认为所学专业对英语的需求或关联程度一般。(2)教学班划分因素。目前,该大学的英语课堂主要以专业班级进行划分,对于这一班级划分形式,大部分学生(47.37%)表示影响不大或无所谓(18.25%),少部分学生认为有积极影响(19.65%),14.74%的学生认为有消极影响。进一步询问学生认为对学习效果能够产生最为积极影响的英语教学班划分因素后发现,绝大部分学生(61.05%)赞同按照不同兴趣进行划分,其次认同的因素是按照各项能力水平(如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进行划分(43.51%),传统的教学班划分形式,也就是按照专业划分,只得到了28.42%的学生的认同。(3)班级容量。目前该大学中,英语课堂有单班、两班合班、三班合班几种分班形式,班级容量从30人左右到90人左右不等,而大部分学生(50.88%)心目中理想的班级容量是30人左右,也就是单班授课,另有27.72%的学生希望班容量能在15人或以下。(4)课堂教学模式。目前的英语课堂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模式(53.68%),其次是老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形式(28.77%)。而学生反馈结果显示,在需求的课堂教学形式方面,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偏好,老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20.35%)、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模式(25.61%)、学生小组活动为主的课堂(24.21%)和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21.75%)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认同,也有少部分学生倾向学生个人活动为主的课堂(7.72%)。(5)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该大学目前采用的课程设置是:大一大二两学年由外国语学院统一安排课程,大一学年两学期为综合英语,大二秋季学期为英语必修选修课,大二春季学期为学术英语阅读,大三开始由各学院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大四没有英语课程。在问卷反馈结果中,大一秋季学期最希望开设的英语课程是英语必修选修课(40.35%),其次是综合英语(38.95%),大二春季学期则正好相反,综合英语(38.25%)之后是英语必修选修课(37.89%),大二秋季学期综合英语(24.6%)、学术英语(24.21%)、英语必修选修课(25.26%)需求相对平均,大二春季学期呼声最高的是学术英语(29.12%),较多学生(秋季44.56%、春季43.51%)希望大三学年开设专业英语,到大四学年希望开设专业英语的学生人数有所下降(秋季29.82%、春季28.07%),但仍然是需求最大的课程,另有为数不少的同学(秋季25.96%、春季27.37%)希望大四专注毕业设计和找工作,不希望开设英语课程。(4)教学评价及效果。对于目前的英语教学模式,学生的评价较为平淡,四个维度的5分制打分结果都只是仅仅及格:教学活动丰富(3.39)、教学手段多样(3.41)、讲解生动活泼(3.47)、能够联系实际(3.57)。在对学习效果的反馈中,半数学生(50.88%)表示收获一般,学到了一些单词和句型,仅27.02%的学生认为收获很大,英语水平得到了提高,值得关注的是,14.7%的学生觉得自己英语水平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出现倒退。

三、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课程设置

当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社会需求能够熟练掌握语言进行交际的人才,单纯把英语当作一个语言系统进行学习,忽略语言的交际功能必然不能学以致用。学生对毕业后自身的发展规划各不相同,也决定了学生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需求不尽相同,统一设置的综合英语课程无法充分满足学生需求,不合理的分班规则也让基础较差和追求更高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进行高效学习。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的进行英语学习。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掌握程度要求不尽相同,想要提高的英语技能,欠缺的英语相关知识也各有不同,因此,更为细化、侧重不同知识面的模块选修课程更适合当下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6]。课程设置应考虑设置相应课程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如提高英语基础技能(如听、说、读、写、译、语音、语法等方面)、增加英语相关其他类型知识(如英语国家、英语影视作品、英语文学作品等)、学习不同类型英语(如学术英语、科技英语、专业英语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如社会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等)。同时应注意,由于地域、学校、个人因素等影响,学生在大一入学时英语水平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适当对学生进行分级测试,依照不同能力水平推荐学生先修基础课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加准确的定位自我水平、更快适应班级学习水平。课程设置也应考虑语言学习规律,充足的英语周课时数和合理的班级容量也是英语课程质量和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保证。

(二)教学设计

主流的大学英语改革中,大学英语课程课时普遍减少,而语言学习规律需要学习者有充足的与语言接触的时间,这使得很多学生觉得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效果不甚理想。传统的英语课堂侧重讲授、练习和输出的流程,虽然简明、易操作,但是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在想要表达自己的原创观点时,仍会觉得捉襟见肘。有限的课时要求教师更加有效的利用课上时间。发达的网络手段允许教师将很多学生需要更多时间自行消化吸收的内容从课堂上略去。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新兴教学模式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课堂活动设计要在遵循语言学习原则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观点的空间,活动要具有竞争性、挑战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的对课堂活动进行安排统筹[7],并及时对学生的活动效果进行反馈,对学生的优点进步进行实时肯定,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足以维持学习兴趣的成就感。

(三)课外引导

过大的班级容量和减少的课时都决定了仅仅依靠英语课的课上时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是30人左右的单班授课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在一节课上都能有发表观点的机会,不充裕的课时也要让步给规划好的课堂活动,这都意味着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在课堂上很可能得不到满足。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的使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8],方便师生和学生间的课下交流。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和推送优质的网络资源和学习APP,使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英语学习,保持学生与英语语言的接触,生动有趣、简明实用的资源也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网络通信工具的使用可以便利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问题答疑不再局限时间地点。

四、结语

大学英语改革仍处在试验阶段,要设计出符合学校特点、适应社会与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和实施方案,必须要充分了解各方需求。本文基于学生需求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希望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完善,在大学英语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文璐 薛璟 王玮婧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