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人本主义理念应用

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人本主义理念应用

摘要:在当下新时代教育建设工作中推行“人本主义”是一大必要的理念和法则。只有真正的做到人本主义,才能够更好的将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者之间进行密切的联系,才能够更好的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是对人本主义理念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本主义;大学教育;管理工作

一人本主义理念及其在教育中的概述

(一)人本主义理念

首先在开始这一话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人本主义理念。所谓人本主义理论实际上就是人本学唯物主义,就是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最初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但是到现在还是没有一个准确的人们都认可的人本主义理论定义。

(二)教育观念人本化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强调的是要把学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出发点、教育的归宿、教育的根本、教育的基础。简而言之就是在教育中一定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育和学生紧密联系。但是就目前我国大学教育管理现状而言,很明显许多大学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不能够正确的把握学生发展的方向,没有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管理的目的和基础。所以在大学教育管理中必须要转变教育管理思想,加强人本主义观念的应用,并在此观念下选择合适的教育管理内容,并及时的调整方法和措施力争保证学校教育管理的发展[1]。

(三)教育管理人性化

人本主义提倡的是人性化管理,在传统的教育管理中多是以恐吓、威胁、斥责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但是实际上这种方法并不能够起到很好的成效,难以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作用,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反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首先人性化教育管理时刻明确服务于人的教育理念,倡导在管理过程中管理和教育并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积极的引导,预防学生的片面甚至是曲向发展,从而达到最终的管理效果。其次是人本主义的人性化管理应该尊重学生,提倡平等,允许学生交流中的不同声音,减少管理中的冷漠和机械化,尽可能的从人性化这一方面看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管理的温暖。同时还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关爱,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与自信,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当然人性化的管理还是不够的,在人性化教育管理中也需要注意法律、机制,站在法律的立场和角度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温和的制度来规范学生管理,约束学生行为,促进学生理性化发展。

(四)教育管理的主体化

教育的主体永远都是学生,在大学教育中更应该将学生放到管理的主体地位。在大学教育管理中在实际教育管理中应该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能动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也就是说学生是一个生动的人,有着自己的思想、认识,在实际教育管理中大学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大学的教育管理中学校要积极的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我,并树立一定的自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想和道德的实践。保证学生在大学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更多的围绕学生展开教育管理。

二大学教育管理中人本主义观念应用的问题

在实际了解过程中发现在大学教育管理中有人本主义观念的一定应用,但是同时也发现有许多的问题应运而生,在此对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一)缺乏实践

在当下我国大学的教育管理面临多种形势变化,所以当下我国的大学教育管理方式实际上也呈现多种形式,有一定的改进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大学教育管理效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大学教育管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需要一定的实践环节。但是我们也了解到当下大学教育管理中缺乏一定的实践环节,大多数都是理论性的教育管理,这些对于大学生而言都是十分乏味、空洞、无趣的了。缺乏实践环节很难使学生真正的亲身感受,难以对课堂所教授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另外,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理论性的说教难免会使得学生产生反感,然后对自己不认可的理论进行抵触,甚至是反感。但是反之如果让他们能够在实践环节真实的感受到,真实的体会到其中的道理和含义也就能够很好的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了[2]。

(二)教育管理主体性不足

大学教育管理中主体性是人本主义的一大体现,也是大学教育管理的根本任务之一。教育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对于个体主体性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质的教育。说教式的教育不能够对主体给予足够的关注,反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当下大学教育管理中的确存在教育管理主体性的不足这一现象,难以真正的把学生放置到主体的地位,不能够及时的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展开教育管理。

(三)手段单一化

在大学教育管理中,有许多的教师,这些教师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但是同样的是这种教学方式和手段都过于单一,不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在实际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已经有部分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管理方式的单一化,也尝试了多种新的方式,企图改进教育管理质量。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抓住教育管理手段的重点,不能够立足于实际情况,直接对原有手段内容照搬照抄,不能够灵活的对其运用。基于此自然不能够有效的发挥这些教育管理方式的作用,进而也就无法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成效。除此之外,我们也了解到一些教育管理工作者已经从事大学教育管理工作多年,都习惯采用自己原本的方式来进行教育管理,几十年如一日,一直都没有改变过。也就是说当下一部分旧的管理者管理方式过于单一,不愿意更新,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自然也就降低了大学教育管理手段的更新速度和质量。尝试人本主义教学方式的教育管理者更多的则是过于注重“人本”这一外壳,并没有对其内涵和本质进行更深刻的分析,所以在实际应用环节中不能够发挥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的作用。

(四)内容缺乏针对性

大学教育管理当下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内容体系,一些新的理论和教学思想也在不断的提高和更新。但是大学教育管理中的内容更多的则是停留在传统教学理念,偏离现实问题,很容易使学生失去继续下去的兴趣,难以使学生信服。在实际调查中也了解到一些教育工作者对时代性理解产生了偏差很容易将教育管理内容扯远,使得教育管理逐渐进入一个误区。教育管理内容缺乏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人本主义理念的缺失,在此环境下很难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各种正确的观念。

三加强人本主义理念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措施

(一)给予大学生足够重视,体现学生主体性

大学生是一个能动性的人,在大学教育管理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大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意识的人,不是一种教育手段、工具,所以要给予大学生足够的重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是要保持一个平等的态度对待大学生,在实践中,教育管理者一定要保持一个平等谦逊的态度来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不由自主的产生亲切感,从内心上真正接受教育管理。其次是要相信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想觉悟,在实际教育管理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包容,让大学生能够在一个不断改正、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成长。

(二)改变大学教育管理模式

在大学教育管理中强调的是要以大学生作为主体,贯彻人本主义观念,加强实践性的管理。所以在此背景下,必须要改变大学教育管理模式,首先一定要斩断单向灌输式模式,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一个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其次是要知行统一,必须要改变理论优于实际、理论高于实际的教学管理模式,做到知行统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在实践中形成教育管理观念,将内化转变为固有的素质[3]。

(三)加强人文关怀,发挥激励作用

大学教育管理更多的是一种人文关怀,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在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注重人文关怀,注重激励作用。人文关怀需要教育管理者摒弃以往旧的管理理念,不要一味的批评,要采取人文关怀,给予学生正面的、积极的鼓励,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除了口头上的鼓励和表扬以外,还需要借助有形的激励,比如:证书、奖金等,对此,大学教育管理需要构建一套科学的、完整的激励机制,给学生适当的鼓励,让大学生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向上的氛围。

四结语

大学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发展和地位。人本主义理念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相关教育管理工作者能够积极地推进该项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不断地发挥该项理念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礼成.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人本主义”理念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87-88.

[2]石立博.人本教育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3]党冬丽,陈立鹏.论人本主义理念下高校教师管理机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8):34-36.

作者:王娟 单位: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