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0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探究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都比较喜欢和参与游戏活动,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和教学的内容,创设一些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和学习数学知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探索知识的奥妙,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合并同类项”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清点储钱罐”的游戏,课堂上,笔者让同学们把事先准备好的储钱罐拿出来,倒出里面所有的钱,清点一下一共有多少.学生很快清点完,笔者让几个同学起来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清点的,结果大家都是同样的办法:一元,五角,一角,分别进行累计,最后将结果累加起来.通过游戏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明白了这样一个数学规则:在多项式中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可以归为一类.

二、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悬念如同一只魔力棒,能够激发起学生探究答案的强烈欲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悬念情境,以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增强对知识的记忆.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悬念情境:“同学们,老师知道一个神算秘笈,把你的年龄乘以2减5的数告诉我,我就能算出你几岁.谁来试试?老师马上给你算出来!”学生十分好奇,纷纷举手,笔者连续给五个同学算出了年龄,学生都感到很震惊,笔者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呢?”他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想!”……在这个悬念情境下,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通过细心的听讲终于明白了老师的“秘笈”,感受到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快乐.

三、运用故事情境,增强教学趣味

数学源自生活,因此也赋予了数学知识生动的趣味性,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结合数学史料,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实用性,加深对数学学习的意义解读,提升学习质量.比如,在教学“负数”概念时,笔者给学生讲,在古远时代人们往仓库里储存和运出物品时,为了方便记忆,就考虑将进入和运出的物品用相反的符号来记录,于是,最早的正负数概念就产生了.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对于正负数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他指出,在计算时如果有相反意义的量时,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他还提出了正负数的标记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这些数学故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负数的含义和运用.

四、创设现实情境,感受数学应用

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在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情景,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以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去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学生很快找到了奥运五环、澳门区旗、飞机、蝴蝶、风车等,通过寻找,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为世界增填了美丽.接下来,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轴对称图形,学生在笔者的指导下掌握了画轴对称图形的要点:先画出关键的点,这个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再描出各点并连接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另一半图形了.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真正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的原因,同时,也实现了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去发现,去创造的教学目标.

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发散思维

数学教学就是一个对问题的发现、探究、解决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还应关注到问题的多元性、开放性,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掌握一个数学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基于此,我们可以运用一题多变式的形式,通过对题中的一系列条件的合理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了的条件下,从多种角度理清问题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层层变化深入,既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同时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了综合性的练习,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正方形ABCD中,M是AB边上任意一点,MN垂直MD,MN=MD.(1)求证:BN平分∠CBE.(2)如果MN=MD变成结论,而BN平分∠CBE变为条件可以成立吗?(3)如果MN垂直MD变成结论,而BN平分∠CBE变为条件还能成立吗?通过这种练习方式,既充分揭示数学问题的层次性,另一方面又充分表现学生自身的思维水平,使学生从中尽情汲取数学知识的养料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本文从游戏情境、悬念情境、故事情境、现实情境、问题情境几方面对此作了浅要探究,如何提升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究和总结实践,希望情境教学真正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道靓丽风景.

作者:李加欢 单位: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春江校区

第二篇:初中数学学困生辅导教学模式探析

一、辅导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辅导教学模式

学校采用的辅导教学模式包括三种:分班辅导、抽离辅导、课外辅导,也可以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课室,以全纳模式进行教学及辅导。

(二)全纳式教学及辅导

全纳式教学及辅导主要是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适合所有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单一教材,这与其它三种辅导不同,它能减低对学困生的标签效应,也能帮助他们融入主流学校。出色的全纳辅导教学是先要分析学生的个别差异,经过周详的策略,设计教学计划,再配合足够的教具支持进行教学。

(三)巩固———练习或延展问题

在辅导教学中,巩固的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巩固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学会的数学知识和技巧的掌握及领会,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巩固的方法很多,包括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进行半独立或独立的堂课练习或延展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完成工作纸、作业或课本内的课业。除了练习或延展问题外,老师也可以问答形式,让学生自由陈述、列举事例。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困境来源

(一)语文能力缺陷

语文能力缺陷每每导致学困生在了解或表达数学常用词汇、关键词及概念方面都出现很大问题。例如,他们部能够理解文字题的题意,判断题目涉及什么数学概念。此外,再加上粗心大意,因此大多学困生都部能够正确地列出与问题相关的数式。

(二)视知觉能力缺陷

视知觉能力缺陷每每导致学生们在辨识或阅读数字与数学符号、分类等能力都出现困难。一般来说,视知觉的缺陷会直接影响学困生能否判断距离、空间的准确性;部份学困生更因这缺陷不能了解物件放在任何角度、距离,都是不变的;这反映出他们未能完全掌握“守恒”概念。视知觉能力也影响学困生能否作出形状配对、形状命名和图形区辨的能力。

(三)注意力缺陷

注意力缺陷也就是一般俗称的过动活跃症,简称ADHD(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患有这注意力障碍的学困生大多会在学习上常犯下列问题:粗心大意运算,常导致不必要的犯错;在不适当的时间四处乱跑,很多时导致无法完成指定的课堂活动;过度爱说话,不依指示进行学习活动;容易分心,不专心上课。此外,由于他们过度活跃及冲动,他们会很容易与同学发生争执。上列问题,每每导致他们不单在理解数学概念、甚致在抄写数式、运算步骤、检视运算结果和进行小组学习时都出现问题。因此教导这些患有注意力障碍的学困生,老师们需更有耐性和爱心。对他们的不小心犯错,要多包容;对他们的不守秩序,要悉心有序的加以纠正;对他们的不专心学习,要多运用教具、通过具趣味的活动启发及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数学能力缺陷

有数学能力缺陷的学困生大多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时会出现问题。此外在处理一些类比、归纳、推理、演绎等问题时,他们遇到的困难更加严重。

三、初中数学学困生辅导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抽象推理困难、语言和阅读能力困难

建议教师利用教具,配合情境作角色扮演,借此帮助学困生理解题目的内容及其涉及的相关数学概念。老师其后依这模式进行辅导教学。建议教师提供常规问题回顾教学,巩固学生新学会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中,老师可利用延展问题作独立的堂课练习,加深学生对逆思的领会,从而提升了他们的解题及运算能力。

(二)注意力缺陷、记忆能力缺陷

教学活动应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应可以通过实际经验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多玩几次,并请他们说出如何计算不同区域的得分。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让学生计算不同的分数组合,这样有助增强他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毕竟游戏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教学活动之一,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又可以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在不知不觉间达到愉快学习的效果。所以喻学习于游戏,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模式。

(三)学习态度低落、注意力缺陷

建议教师编写评估练习时应由浅入深,让他们通过完成较浅易的题目来建立成功感,继而挑战较深的题目。此外,在编写列式计算的文字题时,由于文字题的评估目的是判断学生能否掌握运用相关的数学概念,这与习题的评估目的不一样,习题目的是评估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的运算技巧,因此教师应尽量少用繁复的公式来拟题,从而减少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出错的机会。教师不妨对他们的要求降低一点,评估他们的表现时也尽量不和其它同学作比较,应就他们是否有进步为出发点,当他们有改进时,便给予正面的鼓励。

(四)数学能力缺陷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是需要经过思考、分析才能理解领会得到的。但一般有数学能力缺陷的学困生大多在理解、分析抽象的数学概念时会出现困难,作为老师,应多花心思,多运用教具及情境,设计适合他们的教材。这对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是很有帮助的。

作者:聂斌 单位:安庆市第五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一、为学生合理设计数学探究任务

在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数学探究任务,教师在设计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应该重点把握如下几点。

1.在探究任务的难度方面需要重点把握。

由于初中数学这门学科难度较大,加之很多学生在小学没有打好数学基础,导致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较低。针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如果教师布置的探究学习任务过难,将会影响到这类学生学习的信心,也会导致学生的数学探究任务无法完成。因此,教师应该确保设计的探究任务难度适当,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探究学习需求,这样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探究学习效果。

2.在探究任务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的宽度上应重点把握。

教师应将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设计到探究任务中,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还应该将一些课外知识融入到探究任务中,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为了提高探究教学的效果,在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创设相应的探究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完成探究任务。首先,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可以打破常规,鼓励学生自主组建小组,在课堂上可随意走动,随意与小组同学对探究问题进行讨论,以营造一个轻松的探究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效果。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教学辅助工具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较为真实的情境中完成探究任务,实现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一点,在创设探究情境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特点科学的进行探究情境的创设,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实现良好的探究效果。例如,在进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利用直尺、圆规等学习工具探究不在同一个直线的三个点能够确定几个圆?教师要求学生可以进行独自探究,也可以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共同探究,无论是采取怎样的探究方式,重在探究的过程,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只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探索问题即可,以便实现良好的探究效果,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三、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相关问题

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影响到学生的探究质量。因此,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向教师提问,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的方式解决探究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而确保学生探究学习的质量。教师还应该注意,在与学生探讨相关的问题时候,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启发,同时教师应避免一次性将问题的答案告知学生,通过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思考出问题的答案,并且继续进行探究,确保数学探究任务高质量的完成。此外,由于部分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较低,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重重的阻碍,教师应该对这类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如果发现学生存在着学习困难,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确保这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快速提高,以确保整体学习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进而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教学和高效教学,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于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

四、总结

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策略,将学生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显著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更大进步。

作者:刘晓玲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分析

一、注入生活元素,让课堂更加生动

有趣,更有吸引力,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语文、英语相比,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课堂活力,学生上课才能更有兴趣。如果教师只是单纯一味地为了教学而教学,把教学当成是完成任务,不关注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那无疑,这种教学是失败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注入生活元素,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当中,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实物形态像椭圆、圆锥、圆柱,同学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鸡蛋是椭圆、小丑的帽子是圆锥、大树的枝干是圆柱等等。这些会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将日常生活的场景进行拍摄,当成课件内容放到课堂PPT当中,吸引学生眼球,以生活实例和最新时事热点作为引子,相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提高很多。

二、分组学习、互帮互助,以团队精神、团队学习带动个人学习,实施“合作化”教学

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需要自己督促自己,给自己一个学习的动力,主动完成作业。但是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同学就会忽略学习,会被其他事情分心。而合作教学会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督促这些积极性比较差的同学主动自觉学习的作用。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同学们分成数学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安排1名学习成绩好的小组长,负责督促组内同学平时课后作业的检查与辅导,平时上课有问题,也可以进行组内讨论,让每个人参与其中,踊跃发言,最终小组长进行汇总。教师可以在学期末对小组进行奖励,平时表现优秀的小组以及组内进步特别明显的同学进行表扬与奖励,相信这种“合作化教学”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成绩的。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能力,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教学当中,创设良好的课堂

氛围让同学学得更好作为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教师的品质、情感、修养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与学习热情,进而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保持高昂的教学激情,对课堂教学倾注全部的心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学得更好。不论教师在课堂外经历了什么,都不应该把情绪带到课上,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诙谐幽默,带点个人特色,也可以加点小游戏带动同学们的课堂学习乐趣。教师还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一个教师的“师德”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只有教师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也”。四、数学教学还要增强直观教学,运用数学教学模具,并以实物形态立体教学,让同学们真真切切感受数学数学教学中会用到一些数学模具,比如三角板、直尺、圆规、半圆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用这些模具进行课堂讲解,让同学们真真切切感受数学的存在,对数学更加有兴趣。在学习到立体几何这一模块时,教师也可以拿正方体、圆锥、棱台等具体实物进行讲解,比如有道题是看看图中有多少正方体,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制小正方体进行拼图、摆设,具体模拟题中摆法,然后就很容易地知道这道题的答案了。相信加入实物教学后同学们会觉得数学更有趣也更想学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自身能力,丰富课堂内容,还要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注入生活元素,增强生活趣味,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化学习、实物模具具体教学等等,一切以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与成绩为前提,让学生们爱上数学、想学数学,相信在每位教师的努力下,学生在数学方面会学得更好。

作者:马丽娜 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建模思想

一、根据数学建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此引入课程正题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一般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当前,新课改进程持续加快,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它以充实知识技能为行动指南,为教学正题做好铺垫,对帮助学生轻松自然地汲取知识很有裨益,但对学生的思维拓展力度不够,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空间狭窄。在教学中把数学建模问题应用于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的探索空间被无限扩大,让学生系统地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帮助学生获取真实而深刻的探究体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分式乘除”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道题目:在购买西瓜时,人们通常认为西瓜的质量越大,付款就会越多。试想一下,在西瓜皮同等厚度的情况下,买大西瓜合算还是买小西瓜合算呢?学生看到这个题目时,仿佛答案就在心中,但却无法表述清楚。这时,我大胆地运用数学建模进行过程性引导:(1)西瓜的形状符合哪类几何体的特征?(凸显建模过程,呈现球体体积公式)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球体。”(2)突出核心问题:买大的合算还是买小的合算?(思考模型的操作细则)将学生的思路引向西瓜瓤的体积测算,明确西瓜瓤体积占比越大越好。(3)如何测算出西瓜瓤的体积在整个西瓜体积中所占比重?学生在头脑中会立刻呈现出体积占比测算方式,即西瓜瓤体积除以西瓜的总体积。(自然引入分式除法的内容)在以上情境创设中,具体的计算过程几乎没有涉及,而对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和建模能力的锻炼关注较多。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明确解答问题的思考方向和路径,增加了问题释疑的挑战性。

二、数学建模在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数学教学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强调数学学习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数学教材中不难发现,一般在知识点的讲解之后都会举例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常以应用题的形式表现。常规练习的应用题大都经过了专项处理,使数据和信息更符合练习的需要。目前练习题目的目标指向性较强,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题目条件,解题答案具有高度的唯一性。可见,这与数学建模题目大相径庭,有着本质区别。例如,我们经常遇到的题型:一个圆柱形物体的体积是V立方米,用一根水管向内注水,当达到容器高度的一半水位后,开始更换水管,以原水管直径的2倍为宜,继续向内注水,而注满水的全部时间为T分钟。请分别计算出两根水管的注水速度。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解题思维定式考虑,利用分式方程解决这道问题是必然的选择。反观题目内容,很多文字是经过“规范化”处理过的,是在不考虑“外部摩擦”的理想状态下进行的。而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考虑的外部制约因素较多,如水管的粗细、流水速度、水量情况、压强大小等都会对注水速度造成一定影响。数学应用题是带有数学建模“情景”的实际应用的特定表达形式,在设置建模问题时,一般都可以满足需要。然而,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建模的目的不仅仅是得出问题结果,更是对实际问题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把握,实际情况下的基本条件要比应用题高很多。

三、运用数学建模,发展符合学生当前需要的思维拓展空间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常被提及,这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而提炼出来的务实内容,这也说明我们教学关注点的重心在转移。当学生对题目的初步感觉为“不难不易”时,即进入了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时刻。对此,利用数学建模活动,创设不同层次的“最近发展区”题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放射状拓展。例如,A、B两位农资采购员先后去同一家农资站为村民采购化肥。两次化肥的价格稍有变化,购货方式也略有不同:A每次购买800千克,B每次花销600元,不考虑购买多少化肥,请问A和B哪个购货方式更合算?在传统教学环境影响下,学生的思维方式较为固化面对问题时往往凭已有的知识或思维定式去解决问题学生在遇到类似的建模问题时也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头脑一片空白。以上述问题为例,教师可以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将题目适度分解:(1)强调核心问题:如何确定A和B哪个购货方式更合算?可用平均价格做对比,侧重让差生去解答。(2)怎样表示平均价格?可以引导中等生解答,设第一次平均价格为x元/千克,第二次平均价格为y元千克。(3)怎么确定谁的平均价格低?这个问题建议让优等生去解决,可以提示学生用分式减法得出结果。通过对问题的分解和对学生的分层,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每名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总结

尽管数学建模思想在学生兴趣激发、创新思维能力提升方面效果显著,但要想达到理想状态,还必须注意日常教学中的不断渗透,加强例题的投放力度,以点带面整体联动,逐步夯实数学建模思想,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建模思想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作者:张冬艳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悦来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数学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一)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得到提升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当中,老师通过在黑板上写写画画来进行讲课,常常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从而出现老师在讲台上唾沫满天飞,学生却在下面瞌睡连片的现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伴随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这种现象则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它能够通过动态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集中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能使数学教学课堂得到优化

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让学生体会到多媒体技术给他们带来的轻松气氛,从而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跃性.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科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质量.比方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设计比较有趣的数学知识比赛,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样不但优化了数学教学课堂,还让学生能够轻轻松松地学到数学知识.

(三)能使数学知识具体化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讲到平面几何这一章节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纯粹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老师也就只能把图形画到黑板上,才能对提升学生的理解力起到一点点的帮助.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都是关于图形运用的知识,假如还是运用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不但浪费时间,还不能形象地将图形展示出来.而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通过多媒体技术就能够很明显又很立体地把图形展示出来,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知识点,这不但使知识点的难度降低,而且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更生动有趣.

(四)能使课堂容量得以扩大

就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因为教学的设备设施十分有限,也就只有黑板,这种情况下教师也就只能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来把图形画到黑板上,画图需要用大量的时间,这样教师的工作量不仅加大了,而且也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多媒体技术就很好地避免了这个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前准备好图形、数据等相关的材料,不但使教师的工作量得以减少,还充分地利用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样就扩大了课堂容量,提升了课堂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加强数学教学的教学情景创设

由于初中数学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其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一方面其整体思维结构具有明显的严密性,所以单纯运用多媒体来辅助初中数学教学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必须将多媒体教学与数学情景教学创设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形象化,比如运用多媒体的声音、动画和音视频等内容创造出新颖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在进一步营造轻松愉快数学课堂气氛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另外,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加强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实现数学教学科学合理化,并且还可以有效突出初中数学教学主题,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突出数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针对初中数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针对数学教学课堂条件的影响,合理运行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地增加数学教学的形象化,进而突出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所要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突出数学教学难点和重点,也可以通过不断丰富教学素材,增加学生的学习知识面,从而有效降低数学重点内容的理解难度,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如果按照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不仅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而且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也不好掌握教学进程,但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善这一情况,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和难点知识,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的内容,促进学校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还可以有效节约数学教学时间,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促进数学动态几何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动态几何内容往往会涉及一些运动变化的知识点,对于这些涉及运动的问题,简单地进行平面静态教学往往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并且一些学生对于动态几何问题往往会存在理解的难度,但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技术可以营造出真实的动态变化模型,通过让学生观察多媒体演示实验,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动态几何知识的理解,进而了解动态变化的具体情况.故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动态几何知识点的教学,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数学教学中,是现代化教学的需求,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与此同时,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能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形象、直观,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学习更容易,让抽象的数学内容变成具体的画面,深层次地挖掘教材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一套完整的数学体系,以及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

作者:金小庆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初中

第七篇:初中数学教学错误资源开发实践研究

一、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意义

“错误”具有刺激、警醒、借鉴的功能。发掘并有效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为学生提供探究钻研的机会,帮助他们去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才是新课程要求的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不善于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缺乏批评性的思考,不能进行有效的检查,以致出现错误。借助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对思维和知识进行反思,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它能指出学生习得知识的错误和不足,将没有消化透彻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更充分的咀嚼消化,完善学生的知识链,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错误资源的利用对教师的自我成长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引导学生识错、纠错并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获得了更多有效的教学经验,对课堂的把握和控制也更加自如,对学生问题的处理也更加科学。这种相互的成长和进步可谓是课堂师生的“双赢”。

二、错误资源发掘中常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错误资源十分丰富,但常存在的问题却是教师往往急于求成,要求学生避免任何错误。这种想法是幼稚也是不可取的。错误伴随于学生学习的始终,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深入学习,才能尽量地避免出现错误,而一味地要求学生不出差错,实际则推脱了教师自身的责任———没有把学生的问题当成一种资源,没有借助这些资源更好地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难以从本质上认识数学知识和思想,学习还仅是停留在了学的层次,而无法上升到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教师对待课堂“错误资源”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氛围和学生对待错误的态度。一味要求学生“不能出错”“对答如流”的教师,是难以营造出自在和谐、包容错误的课堂氛围的,同理也使学生无法建立正确的“错误观”。缺乏科学的错误观,缺乏宽容的课堂氛围,直接决定了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受到了根本的遏制,这实在是当代课堂教学的悲哀。

三、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研究

1.营造宽松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错误观”。

“杜绝错误”是不现实的,错误也不是一无是处的。秉着宽容的态度,正视学生的错误,通过有效引导,帮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这是教育者教育成败的一项关键因素。创设宽容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展现自己的学习历程,勇于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并指出自己的见解,进而再组织同学们一同探讨。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错误观”,使学生认识到出错是很正常的事,这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要从错误中进行反思和再学习,从而推进知识的升华。

2.精心预设“错误”,引发认知冲突。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错误是能预见的,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做足这种准备。通过钻研教材,借鉴教学经验,设置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问题,主动地诱发错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自觉地展开再认知。可以说,暴露和呈现学生的错误往往能够成为教学真正的起点。当然,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转瞬即逝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一起研究,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质疑、比较,找出错误形成的原因,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识错、纠错的过程,是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错误的过程,更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念与数学思想的历练。

3.采用变式练习,反复推敲错误。

中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思路往往也不是很清晰。这就需要教师发掘有效的错误资源,采取变式练习,发散解题思维,为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和解题思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这也要求教师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有一定的预见性,能够做足课下准备,在“错误”出现时能够有意识地指出并根据资源加强练习,反复推敲其中的错误缘由,从而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防止学生再次出错的可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4.记录“错误病历”,及时“对症下药”。

我们注意到,历年的考试状元在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时都经常提到他们的学习“秘籍”———“错题本”。这是解决学生反复犯同一种错误的最好方法,也是学生成长进步的见证。这里的“错误病历”不同于普通的改错本,而是一种优秀的改错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平时作业及练习中出现的典型性错误找出来,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不仅要及时“对症下药”———对错题进行改正,还要详细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重新认识问题,对知识进行再梳理,对解题思路把握得更清晰,也从细微处把握了数学思想。这比单纯地大量练习、大量改正错误有效得多。通过建立错题本,可以使学生正视自己的失误和缺点,有效利用起错误资源,对知识查漏补缺,对自己加以警戒,培养其严谨学习的态度。

5.通过评价手段,发挥激励功能。

要使错误资源能得到有效利用,发挥其自身的价值,可以说少不了运用评价的激励功能。随着课堂上错误资源的发掘、解疑,教师通过即时、诚恳、鼓励性的评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也使教学活动得到了很好的调控。

四、总结

综上,错误资源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效挖掘并充分利用,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种积极的锻炼,教师要通过培养自身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意识,科学引导学生来咀嚼、消化、重吸收,使其达到对知识的真正把握。

作者:王劭敏 单位:福建省武夷山二中

第八篇: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最佳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如果学生能够主动提问,代表学生认真听讲,并且经过详细分析。学生只有上课认真听讲,跟住教师思路,才能发现问题并且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提高主动提问能力不仅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构建强大的知识体系,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培养学生主动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敢问”

学生在正常的数学课堂上,总是存在一些顾虑。因为,数学本身就比较难理解、复杂,数学需要学生缜密的思维,需要良好的反应能力与理解能力。但是在课堂上,有些学生总是害怕提问问题,他们担心提问的问题不正确,他们担心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甚至还害怕同学们笑话,教师也不愿意讲解他们提问的问题。正是由于这种担心、顾虑,所以,学生就不敢在课堂上提问问题。所以,教师就应该针对学生这方面的心理状况,积极采取一些措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课堂上勇敢地站出来,勇敢地提问。首先,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很亲切、不拘束。例如:教师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采用这样的开场:同学们,今天天气这么好,咱们出去放风筝怎么样?学生们一听肯定特别的兴奋,这时课堂的氛围就特别的活跃。随后,教师说,但是咱们都要先做一个风筝啊。这时,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提问,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时教师就引入正题,我们需要用10米长的木条制作一个长方形风筝架ABCD,为了使风筝不变形,我们就需要在中间订一根平行于长方形长AB的木条,当宽AD长为多少时,长方形面积为4平方米?看完题目,学生不自觉地会想到,AD的宽应该为多长才能满足面积为4平方米。甚至有的同学站出来提问:用一根10米长的木条制作长方形风筝架有几种方法?什么时候面积最大?甚至还有同学提问:风筝架面积能达到5平方米吗?正是对放风筝的喜爱,也是因为课堂氛围的活跃,激发了学生喜欢提问的兴致。

(二)对学生的提问做出积极评价,让学生喜欢提问

如果当学生提问过一个问题之后,教师的反应是冷淡的,甚至还不在意该学生所提问的问题,这就会导致学生在提问问题的时候受到挫折,以后再也不想提问。但是,相反的,如果当该同学提问问题后,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那么学生提问问题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极大提高,学生就会更加喜欢提问。例如,教师在讲解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时候,有的学生就会提出问题,直角三角形中可以应用勾股定理,那么其他的三角形中存不存在勾股定理呢?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首先积极地赞扬其勇敢地站出来提问,随后强调该学生提问的问题的重要性,最后,号召其他同学向该同学学习,勇敢地提问问题,遇到不懂得、不会的就应该大胆提问出来。试想,该同学听到教师这样表扬夸赞自己,心里肯定特别的高兴,相信他以后会更喜欢学习这门课程,也更喜欢在该课堂上提问问题。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其他同学也想得到教师的夸赞以满足其虚荣心,在以后的课程中也会积极地提问问题来引起教师的重视。

(三)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让学生“想问”

当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如果不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思考,只是自己一味地讲解、一味地灌输,那么学生哪里还有时间去思考要提问的问题,哪里有时间去问问题?所以,当教师在讲解某一重要知识点时或是讲解完某一知识点时,都要停顿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理解所讲的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思考自己还不明白的地方,最后学生实在不能理解的知识点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教师给与充分的解答。有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学生自然不会思考,不会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分析消化,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没有问题要让教师提问。或是由于教师不给提问时间,学生可能就自动忽略了,课后也更容易忘记。这就导致学生的不解之处依旧弥留,不能有效地学习数学,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总结

到底教师应该在课堂停顿多长时间才比较合适呢?这要根据所学知识点难度、学生思维敏捷程度以及学生课堂反应而定。研究表明,教师停顿的时间应该在1到3分钟钟之间。这1至3分钟的时间可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课堂实践表明,教师使用等待技巧,学生的提问能力会发生一些重大变化:学生能提问出更精彩的提问、会有更多学生愿意提出问题、学生问题更具分析性、创造性、学生问不出问题的现象有所减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就感明显增强。只有教师创造良好的机会,给学生充足的等待、思考问题的时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技能。

作者:王振迎 单位:河北省新河县新河镇中学

第九篇: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有效途径探讨

一、关于“121”课堂教学模式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倡导下,本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运用“121”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121”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就是把一堂课40分钟分作三份,第一份10分钟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初步的吸收。第二份20分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个时间里,学生可以大胆地提出问题,等待老师悉心的讲解。第三份10分钟是最后的总结与扩展。最后的总结时间可以使学生对之前吸收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121”课堂教育模式主要是立志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提问的能力。如果很好地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能提高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还能使学习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本内容大多都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需要保持思维的积极与活跃。所以,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在以往传统的初中教学当中,很多学生都是作为一个很忠实的听众,一般都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而新课程标准确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很好地引导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可以自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教师可充分利用高科技产品,也就是互联网平台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以此来收集教学资源。教师应该运用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来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的教学情境,做到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运用情境来对学生自主思考进行引导。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统计调查》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情境模式,首先为统计调查这个课题构思一个情境,可以利用“菜场不同摊位的顾客人数”来作为调查的主体,以此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来播放某菜市场单位时间中顾客进出的视频,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视频,最后完成不同摊位人数的统计调查。学生在创设的形象情境之下,更能融入其中,而且在进行统计调查时,学生还会因此提出很多的问题,比如“哪种表现的方式能使数据统计最清晰与科学?”“哪种方法能使统计工作更容易开展?”这些问题对学生深入理解统计调查的知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创设形象的情境,对于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以及课堂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三、创造轻松的课堂环境

初中生有非常强的好奇心,对知识的吸取有着强烈的欲望。所以,在这时候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效果会事半功倍。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少会给学生自主提问的机会。虽然有时候教师会让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提问,但是往往提出的问题十分浅显,没有太多的含义。这个现象很大程度是因为教学氛围不合理以及师生的关系不平等。很多教师会将自己作为在教学活动中绝对的控制者,生硬地传授知识,从而也导致课堂的氛围十分严肃。如果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提问的能力,就一定要改变教师授课时传统的观念,创造出相对比较轻松的课堂环境给学生,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与学生建立一个和谐、平等的关系,要以平等的身份来组织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的时候,可以首先让学生一一举例,仔细思考在生活中所见过的一切与三角形有关的物品,而这些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征,尽量使课堂的气氛能够非常和谐、轻松。最后,老师再对各类三角形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基本特征、区别以及计算方法等,再给学生自主提问的时间,自己还不太明白的问题一定要大胆地提出来,教师再进行认真的讲解,学生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自然能最大限度地吸收知识,学习能力也相对提高许多。

四、有效地利用教学评价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时很容易受到原有学习水平的影响,一部分在数学学习中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能提出比较有教学价值的问题,而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就没有太多的教学意义。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以此使学生主动提问的行为得以规范,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得以提高。教师要学会多利用一些积极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的提问,并且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出来。在初中数学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多进行正面评价,使学习氛围能够积极向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想法,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一点时间对内容做了解与思考。有很多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有理数是什么”“有理数一般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哪些数是有理数,哪些数容易被误当作有理数”等。当老师听到这些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其后再多多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最后一起来探讨问题的答案,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的意义不是很大,比如“3是不是有理数”“9是不是有理数”,即使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也不要觉得很不耐烦,一定要用积极的语言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提问题的积极性,而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到的知识一定非常深刻,这也收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提问的能力加以培养,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初中数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对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也有助于学生正确学习观念的形成,还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学习数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单单只是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对学生主动提问的行为多鼓励,使学生可以充分感受提问过程与解决问题当中的乐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黄雪莲 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地质中学

第十篇: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一、对学生的观察进行培养.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数学知识为生活提供服务,但是又来源于生活,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发现并解决.例如,在进行速度问题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实际生活中的火车、汽车,配合相应的路程与距离的概念,让学生感知速度的变化,掌握时间、速度与距离之间的关系.通过列举适当的例子,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强化,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关键举措.

二、对学生的分析与想象能力进行培养.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和想象,并且对问题的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良好的推理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而推理能力的成长,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与想象的习惯.数学中有很多知识点的论证需要猜想和分析,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实例,引入分类思想、转化思想、归纳思想等不同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分析和猜想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方面的成长.

三、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创新实践能力是当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这一门学科具有明显的工具性特点,通过数学知识可以完成对数据的计算、处理与证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得到良好的提高.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念,结合所学的教材知识让学生利用既有知识对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并且通过主动的探索,完成问题的解答,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品质是衡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很多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但是其缺乏良好的思考习惯,并且思维能力的发展存在较多的限制.教师要对不同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清晰的认识,并且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专长,针对性的对学生的不同方面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自身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能力,对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进行不断地研究,结合数学本专业的特点,对于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师生共同以高水平的交互来完成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来参与学习.现代教学工作的开展,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并且教师以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水平,生动、活泼、高效地开展数学思维教学工作.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要重点关注师生的沟通,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充分地信任教师,并且认可教师的教学过程,打造新时期的新数学课堂.

五、设计恰当的开放性题,培养学生广阔的想象力和独创性.

在脑筋急转弯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树上有十只鸟,打掉一只.问:树上还有几只鸟?”很多同学异口同声地答道:“树上一只鸟也没有了.”有名同学却回答道:“还有一只,因为其他九只都飞走了,打掉的这一只还挂在树杈上.”另一名同学又答道:“树上还有九只,因为该猎手用的是无声枪.”如果此时我只注意答案的确定性和唯一性而加以否定,那将扼杀这些同学广阔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一个开放型的教学体系,体现着宏观上的非平衡状态,可以使学生在这个体系中纵横活动,自由愉快地进行学习,充分扩大学生的认知空间和选择范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优良的个性特长.结束语

六、总结

总而言之,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革新自身教学理念,通过不同手段,对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进行良好的培养,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当代素质教育工作的真正目标.

作者:葛凌云 单位:溧阳市燕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