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4篇)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4篇)

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探析

一、创业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性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长期存在着重视教育主体、忽略教育客体实际情况的问题。对于一些教育者来说,往往也只扮演着传道、授业和解惑这三种角色,使教育活动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而在课堂外则缺乏和学生的心灵沟通,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得单向和枯燥。同时,在教育内容上,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机械式灌输,缺乏必要的情感基础,没有把整个教育过程当作是一种含有生命情感和生活实践的过程,把思想政治教育从社会实践中独立出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硬、空洞和抽象。在教育方法上,只注重疾风暴雨的“瀑布式”灌输方式,而忽略润物细无声的“喷泉式”交互探讨;只强调外在规范的灌输与被动认同,而忽视启发个体的理性自觉,不能很好引导学生重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创业教育应树立学生主体意识,革新教育方法,进而使学生实现自觉地提升自己。一是要在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实现多样化发展,不仅要有教师系统化的讲解,更要在这个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二是教学形式上多样化,配合课堂教学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三是教学手段上现代化,借助信息化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打造立体化的声影课堂,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知识,从而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性

受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办学的影响,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不是学生自身,而是以服务社会需要为目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于理想化、圣人化,不注意一般性思想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错视大学生的正当利益需要,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认同,过分热衷于政治层面的教育,忽视教育活动真正蕴涵的人文价值、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教育的政治功能被突出和放大,会逐步限制学生的言论、思想和行动,使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慢慢处于弱势地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把长远目标与现实目标统一起来,重视教育目标的可实现性,而不是学生空学了一大堆思想政治理论的名词概念,却不知道怎么样面对社会现实中的道德生活,致使他们很难从实践层面上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创业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三方面。经济上,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的转型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创业型经济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社会上,创业中大学生将自己的技能、特长同社会需求相结合,坚持为社会奉献的远大理想,由知识的拥有者转变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政治上,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基。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乎国家的发展大计。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

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育者绝对权威性和受教育者完全服从性”,忽视现代社会对人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呼唤,背离人的实践本质相关规定。它只是单一地把人培养成为国家、社会、阶级需要的工具,人的需求不能够满足,主体性不给予肯定,创造性不得到施展,个性不充分发扬,受教育者被简单地看作理论知识的接受容器、可以训练甚至驯服的工具。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缺陷性在于过于追求学生的统一发展而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并进而产生了对学生教育方法的固化和僵化,难以将晦涩难懂的教育理念真正地带进学生心理。由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走出固化思维,摒弃工具化的倾向,抛弃以往用单一的绝对标准来“裁剪”和“抹杀”学生个性,打造个性差异的培养模式。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朴实化、平民化、具体化,呈现出强大的时代特征,从而更好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如果只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考虑恐怕是不甚恰当,但就业却是学子展现才华、实现理想抱负、成就辉煌事业的重要途径。它涉及相关者的多方利益,事关民生根本,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进程,意义之大,不言而喻。大学生个体性的实现是自我实现的前提,把创业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引导学生把握就业规律,提前准备,长远打算,在创业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实现自身目标,突破个体极限,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共同点

(一)二者在教育目标上,方向一致,互为渗透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人的全面发展”定为目标,这使得培养学生的目标愈加宽泛和深远。而创业教育着力于面向未来,关注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着力培育学生的思想、精神等,反映了国家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构成提出的种种要求。“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就是对创业教育本质与目标的最好诠释,其中它所重点强调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等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它们都是以创新、创造、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教育对象进行创新精神、创业思维的开发,善于把握独立性和合作性,具有敢为性和坚忍性,具有克制性和适应性等个性品质,二者在目标上相互融合。

(二)二者在教育内容上,融会贯通,相互包容

“创业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和健全的人格教育,”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通性。例如,创业教育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团队互助意识以及助人意识等,同时,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他们的使命感和事业心以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畏艰难的信念。这些方面的内容都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找到共同点。此外,创业教育不仅仅是讲授创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在更深层次去激发大学生内心对于创新创业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并努力促进其各方面创业素质的形成和提升,使大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做人和做事,让国家创业人才特别是高水平高素质创业人才不断涌现,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目标。因此,二者在内容上相互贯通。

(三)二者在教育方法上,知行合一,重在实践

在任何一项教育活动的教育方法方面,都是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更应如此。创业教育的首要工作环节即是各高校通过建立创业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开办创业实训试验班,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将创业计划书的内容付诸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让实践来检验所学知识是否正确。大学生要发挥聪明才智,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智力成果,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提高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率,创造出新的需求,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因此,二者在方法上相互依托。

三、创业教育视域下如何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转变思政教育理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

对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的就业制度从以往“统分统配”向“自主择业”方式转变。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民创业的时代。然而,相比于已经形成的创业社会大环境来说,高校的内部环境却仍缺乏丰厚的土壤,一些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还没有形成创业教育的意识,更难以对这种大环境的变化做出积极反应。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只有先进、正确的理论才能有效地促进实践、指导行动,所以要明确创业教育观念,“高等教育必须实现‘四个转变’:即由注重专业对口教育向注重创业素质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转变;由单一培养模式向因材施教、注重厚基础之上个性发展转变;由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转变,进行创业教育为正确解决教育方针并找到合理的育人途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高校创业教育要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创业教育观念的传播和发展,必然有助于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二)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在创业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即是通过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这包括触发他们对于创新的动机、信念和信心等。在培育创业意识过程中,贯穿着正确的三观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这些内容本身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要发挥创业意识的先导性作用,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就业、择业和创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就业择业观以及创业观;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大学生的奉献意识,将其聪明才智在创业的过程中发挥出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其次,促进创业意识的养成。冲破传统是树立创业意识的前提,当今在校的大学生面对就业困难,在创业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思想观念:一是等、靠的思想;二是固步自封、骄娇习气。创业意识的实质是创新精神,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一大批创新人才,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理念,易于使得教育内容落于实处。再次,开展创业心理品质教育。创业活动对创业者最基本的要求应该就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承受能力,良好过硬的心理品质是重要的内在条件。从根本上来说,大学生创业能否取得成功,并不是取决于创业者的智力差异,而是在于创业者内心是否拥有坚忍不拔的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决心。由此,我们要通过创业技能实践培训、锻炼顽强的意志品质、乐观积极的情绪情感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为健全大学生健康心理,切实展开教育奠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基础。

(三)营造思政教育环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

国外创业教育活动之所以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业文化氛围的熏陶。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人才培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精神,它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激励和同化作用,而创业文化氛围则存在着大学生接受慢、教育氛围难形成等劣势。因此,应当在校园中积极地营造创业的文化氛围,并将其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在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学生,使他们树立勇于创业、敢于创业、乐于创业的心态。此外,还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广泛讨论和平等交流的氛围;要广泛宣传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社会要形成合力,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以大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提供制度支持、机会给予、资源共享、资金扶持等全方位的帮助。通过开展多样形式的实践活动,营造良好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突出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使创业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顺应时展大势。

四、总结

综上所述,把创业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之中,充分运用好创业教育的新阵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新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作者:张玉 孙雅静 单位: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渤海大学

第二篇: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教育探析

一、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素质”一词被人广泛讨论。所谓的素质一般指的是具有先天遗传因素的特质,在后天培养方面,这种先天素质随着环境的影响以及知识的丰富逐渐形成一个人的主要特征。创业素质也具有这种特征,首先要具有创业方面的基本素质,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形成创业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结构,包括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素质。创业素质的构成要素中,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意志。因为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的过程,什么事情都得自己摸索,是一条充满艰险的道路。所以只有那些不怕失败,勇于探索的人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还有创业的道路上还需要和各种人打交道,必须要有仁厚、谦虚、诚信的品德才能和人友好相处。其次,创业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确定自己的创业目标,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具备和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像法律、营销、财会、金融和贸易以及人文知识等,这样遇到困难自己能迅速相出解决的方式。第三,要具备敏锐的眼光,能够发现机遇并能迅速抓住机遇。第四,要具有创新思维,敢于打破陈旧观念,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了解社会的变化,掌握科技发展的新动向。除了这些,还要具备自警自省意识,在创业中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能为了成功就不顾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走上歧路。最重要的是要有敢于担当,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当然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也是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即使创业成功,也不能放松追求和进步。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备创业思想和创业素质的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了几次质的变化,开始的高等教育是作为“就业教育”而存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凭借专业知识找到对口的工作;随着市场的变化,尤其是自主择业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又成为“择业教育”,学生选择那些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然后找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因此高等教育也要顺应时代潮流,以培养创业人才为主。

二、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创业是国家和民族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资源。当前,全社会的人都在对马云、马化腾这样的创业人才津津乐道,但很少有人具备他们那种创业素质和创新精神,这样一方面和大学生缺少创业素质有关,另一方面和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也有关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创业素质其实和家庭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有些家庭比较贫困的,孩子在幼年时期就有长大后要改变家庭的愿望,这就是创业素质。但很多家长并不支持孩子的创业素质的形成,害怕失败,不能正确地去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失败的思想,总是希望孩子平安度过一生,哪怕生活不富裕,只要不是太穷就行。像目前很多大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并不是他们自己的想法,而是家长的强烈要求。在这些家长眼里,“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还顽固地存在,总以为成为国家干部才体面,至于工作是否和孩子的志愿相符都可以不管,工资不高也没关系。这种求稳、要体面的思想严重妨碍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很多高等学校还存在教学误区,主要是教师尚不具备创业教育的能力和思维,在教学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在思想上、观念上将创业和专业相结合。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教学体系不完善,创业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体系工程,要有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但目前我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都相对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国外的创业教育都受到国家扶持,但目前我国在创业教育方面缺少国家支持,国家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这些都使得我国的创业教育严重滞后。

三、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有效途径,要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来开展。家庭教育大多数是受到社会观念影响造成的,只要社会上不再有那些所谓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家庭教育中也不会盲目跟风。因此,在社会上要多宣传创业的重要性,帮助人们树立创业观念,这样才能使创业素质植入到家长心中,才可能在家庭教育中将这种观念向孩子传输,培养孩子不怕失败的坚强意志才是创业素质的首要目标。在学校教育方面,首先要培养一批高品质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不仅要有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经验,最好鼓励教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关于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学校培养和对外聘请两种方式获得,将社会上那些创业成功者请到课堂来现身说法,效果比理论知识强得多。在教育理念上,我国的高等教育要向国外的创业教育吸取经验,目前美国的高等教育中,哈佛大学以培养实际管理经验为主,百森商学院以培养创业意识为主,而斯坦福大学以培养系统的创业知识为主,这些成功的教学经验值得借鉴。最主要的还是高校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将传统的传授知识改为培养创新意。

四、总结

除了学校和家庭的影响之外,国家应该在创业教育方面也要加大投入,出台一些适合创业教育的政策,在贷款、创业培训和项目资助等方面给予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政策,这样才能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

作者:廖华 王晓燕 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第三篇: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大学生创业的有机契合

目前学术界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尚未达成共识,本文比较赞同的观点是“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的国民经济新兴领域。”现代服务业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其中最具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是符合现代服务业特征的人才。将现代服务业与高校创业教育相结合起来,实施创业教育,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创业能力,对我国人才培养有重要战略意义。”由于现代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等特点,因此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从业人员应该是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并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具有专业基本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创新型应用技术专门人才。创业教育通过创业素质的培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知识、技能和经验在内的综合性创业素质,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创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这对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及创业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大幅度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严峻,一些大学生也想通过自主创业自谋出路,大学生创业意识、意愿不断增强,但事实上,大学生真正自主创业人数较少。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大学毕业生考虑过自主创业,但最终选择实际创业的却只有6.19%。即使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但创业平均只有3%,这一数字与美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0%有近7倍的差距。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并不尽如人意。目前学术界对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调查,数据也较为客观的反映了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的现状和问题。

1、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

(1)大学生自主创业意向明确但创业态度不积极

从学者的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对创业概念的理解是明确的,认为创业是开创业一份事业,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实体。大学生对待创业是有明确的动力和动机的。也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与创业意向显著正相关,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创业意向显著不同。虽然大学生对创业具有较强的意愿,但创业的态度却并不积极。受传统就业观念、资金、经验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大学生并不急于实现创业愿望。

(2)大学生创业知识相对匮乏,创业技能无法满足创业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有较强烈的学习愿望,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意识和学习能力,但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却较为薄弱,大学生对企业运作知识和市场知识欠缺并缺乏信心。而大多数的大学生希望提高创业心理品质和其创业知识。

(3)大学生参与创业竞赛的热情不高

有学者研究发现,大学生对“挑战杯”之类的创业竞赛热情并不高。各高校为鼓励学生参加比赛,都把保研和学分等与之相关联。大部分学生认为创业竞赛对创业能力有影响,但仅仅重在参与,锻炼个人的综合能力。这一研究也体现了我国目前的创业竞赛存在诸多问题。

(4)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度高

绝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有较高的需求,并认为学校实施创业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在创业教育实施形式与内容上的需求也是多样的。目前创业教育实施形式主要包括:开设创业类课程;参加创业竞赛、模拟实践及参与企事业社会实践。而在各种方式中,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参与企事业实践是获取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以上分析表明,大学生创业教育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2、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1)创业教育未融入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中

第一,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健全。总体上说,创业教育还只限于第二课堂,没有系统的创业学课程。创业教育知识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讲座,就业政策的支持等方面来实施,缺乏系统性。大多采用创业成功人士的创业讲座,没有形成独立、公认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尤其是专业性的创业学科体系。第二,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第三,缺乏有效的实施机构。除了试点院校,我国大多数高校还没有一个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机构,导致了学校创业教育不能系统、持续、全面的组织实施。没有机构对实施创业教育的各机构与主体进行组织、协调与沟通。

(2)创业教育模式固化

目前,国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具备了较为开放的外部支持环境和逐步改善的内部支持环境,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创业教育实践。鉴于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经验,国内高校进行了创业教育的探索,形成了三种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第一种,“课堂式创业教育”,主要特点是第一课堂增设创业相关课程,第二课堂开展创业教育讲座。第二种,“实践式创业教育”,主要特点是设立创业教育教研机构,提供创业实践场地及条件,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第三种,“综合式创业教育”,主要特点是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培养综合创业素质为目的,提供创业实践资金和条件。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具有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如基于行动学习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但仍处于理论探索期,未能真正得以实践。

(3)创业教育的资源整合程度低

第一,创业教育研究缺乏。我国的创业教育理论系统论述薄弱,大多数院校创业教育仍处于经验的探索,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第二,师资力量不足。一方面高校教师缺乏创业经历,学院派的师资多,企业家型的师资少;另一方面,成功的创业者普遍缺乏学术背景和授课经历。

(4)缺乏可行的创业教育评价机制

由于创业教育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同时影响创业教育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创业教育进行评估较为复杂。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控制环节比较薄弱,尚未形成科学合理、规范的创业教育质量控制体系,没能有效跟踪评价创业教育结果的机制。有学者引用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的柯氏四级评估法评价体系提出创业教育评价的四个层面: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但是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所构建的体系还有待于今后评估实践的检验和完善。

三、基于现代服务业背景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

现代服务业是大学生切实可行的创业方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探讨性思考和建议。

1、确立合理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

目前,政府和教育部门出台的创业教育政策更多的体现为功利性,主要是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而提出的。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遵循了商业经营的思路。创业是一个创造和创新的过程,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个性教育、知识教育、创造教育密切相关。高校应统一认识,确立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宗旨,以人为本和以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创业能力为根本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而不是以岗位职业培训为内涵,或以企业家速成为目标,减少功利性。

2、清晰创业教育分层、分类实施的发展定位

我国的创业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而学生背景、专业等的不同,要求创业教育应分层次、分类型的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创业意识教育、创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创业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应体现不同层次的差异性,明确不同类型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和重点。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虽然认识到创业教育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却更对倾向于实务教育而轻素质教育。创业意识教育阶段主要是培育创业文化、形成尊重创业的文化环境。创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是创业教育的中期,重点是创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制定创业计划或商业策划方案,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创业职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在实践中,学生开展高层次的创业活动,创办企业、积累创业经验,为其成为真正的创业者做好准备。目前,文科学生是创业教育的弱势群体,与经济、管理类专业和理工类专业相比,文科类专业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的意识较为淡薄。为有效的达成创业教育目标,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应依据专业差异和个体差异,实施不同方式的创业教育。如文科专业的学生对创业类的知识感兴趣,希望获得更多的创业知识,而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因为在专业学习中接受了更多的创业类知识,所以希望获得创业能力的培养。

3、完善多元化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一是要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我国创业教育师资存在的具体问题,可以采取企业成功人士和校内专业教师共同授课的方式,专业教师提供创业方面的技术指导,校外教师传授创业设计、企业管理等实战经验。此外,为提高校内教师的实践能力,高校应设计一整套的教师培训学习计划,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二是要完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编写创业教育教材,构建学科渗透、课堂教学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的创业课程模式。一方面,在专业课教师的带领下,通过第一课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开设一部分创业实践培训,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技能,掌握创业实务。同时,高校应有计划地联合校外企业人士共同开发针对性强的创业教育教材。

4、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全方位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教育工程,需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必须构建起多方位共同组成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有学者从政府激励与引导政策、宏观经济发展水平、融资信贷支持、高校创业支持子环境、社会文化与商业氛围以及社会网络支持六个方面分析我国大学生创业发展环境对学生自主创业动机的影响,结果显示,创业环境各子环境对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动机的形成均是重要的,尤其突出的是融资信贷支持与政府激励引导的作用。相对而言,社会文化与商业氛围、社会网络支持作用次之,而高校创业支持子环境的影响仍是最弱的。就高校创业环境而言,高校应创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应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依托地方创业科技园等平台,建设校外创业教育实践实习基地,还可整合校内资源,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和实践基地,通过平台的建设,使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作者:刘丽君 左文进 单位: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探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实施意义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解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学生拥有很好的创业能力,基于此,开设与之有关的课程,并对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注重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具备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应有的素质,包括知识、心理品质以及其他方面的素养,以便为创新型人才和高实践能力人才添砖加瓦;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让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技能而实施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开设有关课程、资金资助和创业咨询等形式,让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并助他们一臂之力。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义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在200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12万,2014年达到727万人,创历史新高,但是我国整体的就业岗位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失业。因此必须在各大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转变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这可以在缓解压力的同时,为我国的经济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事实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各行各业人们的努力付出和坚持奋斗,而当代大学生是各行各业无可替代的接班人,所以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让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品质以及自己的是非观和判断力,从而使当代大学生在足够的事业心和开阔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是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应运而生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各大高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非常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以及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对培养高质量人才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和影响。贯彻落实创新创业理念和模式,可以转变大学生的价值观,让他们以选择自主创业来实现人生价值为荣,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使他们在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中能够应对自如,更好地面对未来世界中的严峻挑战。

二、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很多高校管理层和教师对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也不够积极,只是临时开设一些如大学生就业指导计划之类的课程和有关的讲座和报告等,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使大学生具备自主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的教育目标,导致很多大学生都火烧眉毛了才仓促准备就业的有关东西,使得就业成功率不甚理想。其实,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20-25之间,甚至更小,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和活跃的思维,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和好奇,而且接受能力很强,在这个阶段向他们灌输创新精神、创业知识以及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高校没有真正的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认为只要举办一些创业设计大赛或开办几场创业讲座就可以让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其实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学生一旦真枪荷弹的走向创业战场就会立即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和能力的欠缺,同时还会对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创业胆识产生负面影响。还有很多高校只是把创新创业教育当做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的一种方法,侧重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希望他们通过掌握理论知识来避免毕业即失业的问题,但是这种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创新精神和主动创造性,综合能力并不强,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高校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意义。

2.有关课程体系不够健全,教学内容单一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理论知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导致高校相关的课程体系存在很大的问题,过分依赖书本知识的传授,而且大多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都来自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行政管理等岗位,他们的工作环境相对单纯,也没有经历过实际创业,所以他们几乎都是照本宣科,一味的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即使做了一些实践指导,也大多脱离实际,没有大多的参考价值。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只注重有关理论知识的讲解,确立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激发他们的创业意志。

3.实践教育缺乏平台,实践培养较弱

实践培养方面可分为两部分,即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理论知识上的课程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使得学生很难在其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而且很多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时无论是其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活动都不够重视,采取不参与甚至远离的态度。同时,很多高校的实践培养活动流于形式,只是组织一些比赛或者是讲座,很少再有其他新颖或有效地活动,即使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了“创业孵化园”类似的实践项目,也与社会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出现“闭门造车”的问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三、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措施

1.转变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为高校培养创业型人才提供了方向,因为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挖掘大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和源源不断的输送高素质、高能力并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才。因此高校在摒弃传统教育观念的同时,要正确、科学的理解和解读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所带来的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除了正确的教育观念之外,还要完善相关课程体系。首先,根据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课程体系,让大学生熟悉和掌握与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理论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创业技能、创新方法等,以便学生形成系统、科学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其次,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理念,利用问题式教学、讨论交流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进行培养创业型人才,建立单向讲授与互动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最后,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理论知识,并展开市场调研,同时聘请成功地创业人士、专家学者进行相关的知识与实践讲座,丰富教学内容。完善的课程体系提升他们的知识积累、拓宽他们的视野,充分认识到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价值与意义。

2.为大学生搭建各式各样的实践平台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实践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实践平台来实现。实践平台是创新创业教学的辅助手段,也为其提供了保障功能。实践平台可以让学生举办各种各样的科技竞赛、参与创新科技项目及其他的实践活动,也可以通过参观访问、模拟营运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创业的艰辛、理解创业的含义。当然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极大程度地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强化他们的实践意识。

四、总结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和面貌呈现出来,如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实训中心以及创新实验室等,不同的实践平台有不同的实践作用和侧重点,例如大学生实训中心是为了让大学生参与实习和实训,从而提高他们实践能力,而创新实验室,顾名思义则是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并把这种精神和意识投入到实践活动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作者:李刚 单位: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