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教育初探

大学生诚信教育初探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1.诚信意识淡薄

国家助学贷款是用来资助贫困生完成大学学业的,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由于少数不讲诚信的学生,恶意不还贷款,造成银行坏帐率过高,致使全国已有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给助学贷款抹上了一层阴影。

2.虚假推销自我

一些学生为在就业中找到好的归宿,耍小聪明,简历注水,花样百出,有的“克隆”他人的荣誉证书,改头换面,据为己有;有的学生涂改成绩、夸大事实、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

3.考试作弊严重

在很多高校课桌文学中流传着这样的话语:“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不在深,会看就行”,认为作弊是取得好成绩的捷径。另外,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技能证考试、毕业论文写作等找“”,在大学校园里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存在的原因

1.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际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由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面对利益的诱惑,包括政府、组织、个人在内的整个社会的信用都面临许多问题,如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制假售假等坑蒙拐骗的欺诈行为;政治生活中,有些地方政府的言而无信,失信于民等,这些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形成,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再加上目前社会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还不健全,这必然会影响到大学校园和大学生。

2.受学校因素的影响

一是学校诚信教育重视不够,往往把智育即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而对学生的德育评价则缺少硬性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诚信教育形同虚设。其二教育内容滞后,教育内容过多停留在原理、规则的阐述、灌输上,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贴近他们生活、思想、心理的实际。其三,学校对学生诚信的约束机制和相关制度规范还不健全,对学生诚信方面的表现管理松懈、监督不力。其四,有个别教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能为人师表、做学生诚信的表率。

3.受家庭因素的影响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教师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家长的价值取向对孩子是一种隐形的教育,如果在生活中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做事撒谎、造假、偷税漏税、甚至欺诈,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孩子诚信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和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4.受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一是认识不到位,缺乏对失信危害性的认识。大学生在社会转型中面临着道德困惑,缺乏对失信危害性的认识,没有认识到诚信是道德的根本和基础,是人立足社会的根基。二是缺乏理性思辨能力。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各种西方文化思潮,对社会上良莠不齐的现象难辨真伪,容易把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淡化诚信观念,甚至做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行为。三是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但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历史使命感,学习马虎应付,考试作弊,谎话连篇,欺骗父母,忘掉了学生的责任所在,甚至荒废学业。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1.加大诚信宣传力度,使诚信教育常抓不懈

首先高校对诚信教育要引起高度重视,融入到教育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为当前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落实。其次,充分利用载体,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校园广播、网站、宣传栏等进行宣传教育,树典型,学榜样,在校园中营造一个“人人知诚信,人人守诚信”的良好氛围,并通过开展无人监考、创建和谐校园、聘请诚信模范人物作报告、组织征文、演讲、开展诚信实践体验等活动,宣传诚信的重要性,不诚信的危害性,形成以诚信为荣、以不诚信为耻的良好舆论氛围,让诚信深入人心,让诚信成为大学生的立身之本。

2.加强制度建设,为大学生的诚信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完善大学生诚信制度规范,形成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约束机制。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让全校师生都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特别是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的评选制度、学生违纪的惩罚制度等,都要体现诚信的基本要求,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二是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并和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协调一致,同时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

3.充分发挥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时时事事讲诚信,要以身作则,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二是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讲诚信,提高道德修养。

4.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外部环境

首先,净化社会经济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通过道德和法律?束,使社会成员确实遵循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在社会竞争中体现诚信者最获利,失信者最无利,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使学生真正明白诚信是成事的根本。其次,净化社会政治环境,防止和克服各级行政人员言而无信、朝令夕改等失信于民的做法,牢固树立起“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责任感,引导整个社会趋向诚实守信。第三,完善社会法制环境,使“法制”与“德治”有机结合。第四,改善社会文化环境。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诚实信用文化。

四、总结

总之,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是多因之果,仅靠大学生的自律、学校的诚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表明,大学生的诚信确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合力,实现教育的目标。

作者:刘世元 单位:河北沧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