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3篇)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读者诚信教育思考

1大学生读者诚信缺失现象

如今,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困扰着整个教育机制,高校图书馆更是遭受失信损害的重灾区。一方面,为方便读者借阅,图书馆逐渐采用“开放式”服务模式,即图书馆的阅览区、检索区、自习区与休闲区实行一体化,读者只要凭借阅证进入图书馆,便可在各个楼层、各个区域自由活动和查找资料。另一方面,随着读者享受服务自由权的增大,加之缺少适当的监督和管理,各种失信的和不遵守图书馆规则的行为也随之而生,给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1.1大学生读者借阅图书的失信行为

大学生读者诚信缺失行为主要表现在借阅图书逾期不还,使用他人借阅证借书,将不允许外借的图书带出图书馆,偷偷调包图书馆内具有珍藏价值的古旧文献及外文原版图书,将其据为己有,在书刊上“开天窗”,私下裁剪杂志、画刊,在借阅的图书上随意勾画、作批注,更有学生将从图书馆内偷带出的图书出售牟利。在被工作人员发现制止后,有的学生极不配合,或矢口否认。根据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每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发生这一系列行为的学生中,高年级学生所占比例较高,这与我校近年来开始推行新生入馆教育有一定关系。

1.2大学生读者在图书馆内的公德缺失行为

图书馆是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场所,需要保持安静的环境。然而,有部分读者在图书馆内不注意公共秩序,大声喧哗、随意接打电话、吸烟、乱扔废弃物。个别学生为图一时方便,从书架上随意取放图书,造成错架、乱架现象,并在图书馆自习区占座,给他人自习造成不便。不注意入馆形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尤其表现为夏天穿背心、拖鞋进入馆内,对工作人员的制止表示不满或不屑等。甚至有学生在图书馆桌椅、墙壁上乱涂乱画,在电子阅览室电脑上下载不良视频,修改网络配置和系统文件,盗用他人账号,随意带走馆内免费纸笔,损坏检索机等公共服务设备。

2图书馆开展大学生读者诚信教育的意义

造成大学生读者诚信缺失行为的原因非常复杂,如受现今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学校和家庭教育不当以及大学生自身修养的不足等,但究其根本,还是由于一己私利和缺乏对公共财物的爱护意识。大学生读者诚信缺乏行为虽属个别行为,但已经给高校图书馆带来极坏影响,不仅使文献资源遭受损失,严重影响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妨碍读者服务的正常进行,剥夺更多读者使用文献的权利,还会引发更多读者效仿,导致他们在道德上的堕落。因此,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及教育部提出的“培养诚实守信大学生”的方针政策,图书馆对读者的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诚信观念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作为大学生重要的道德观念,其形成离不开教育。虽然高校图书馆的作用主要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读者参考,但由于其服务对象是全校师生,具有其他机构无法相比的广泛性,因此,高校图书馆是高校诚信教育宣传的重要阵地。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完善的基础精神食粮,增强了读者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能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部分大学生读者的不诚信行为,图书馆应担当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自身表率及宣传,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

3大学生读者诚信缺失问题的解决办法

为避免读者出现失信行为,各图书馆从馆内安保到人文关怀,采取了各种措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读者行为。然而,作为高校图书馆,需知安保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读者的违规行为,却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教育读者、提升诚信度的目的。另外,图书馆须明确一个原则,即惩罚读者并非图书馆的初衷,图书馆的主要作用是传播诚信的理念,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多从情感角度出发,与读者建立互相信任的纽带,从思想上教育读者,使其树立对诚信的正确认识,培养其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下面笔者对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读者诚信教育中应采取的措施进行探讨。

3.1开展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在新生进校之初对其进行入馆教育。新生入馆教育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向新生介绍图书馆各楼层结构,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及图书分类、排架方法,借阅流程和检索方法,使学生在进校之初就对图书馆有一个全面了解。二是通过入馆教育,使新生读者进入图书馆之前,就对馆内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有全面了解,强调读者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意义,让读者从一开始就对其了然于心,树立其良好的诚信意识,从而减少日后管理工作的难度。

3.2加强与读者之间互动

图书馆是高校重要部门之一,是知识和道德的双重权威,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多开展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真诚对待每一位读者,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把诚信的理念传递给读者,并对有诚信缺失行为的读者进行善意劝解。另外,图书馆可以在各楼层设置读者意见簿,让读者针对该楼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定期对读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反复改进,在改进工作人员工作质量和态度的同时,还能使读者亲自参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提升,感受到与图书馆的互动,从情感上认可图书馆。除此之外,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各项活动,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以我馆为例,我馆每学期举办形式各样的讲座,邀请校内外名人、专家、教授来馆做讲座,并通过辩论会、演讲比赛、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诚信教育。我馆每学期都要举办图书馆面貌摄影作品展,展出老师或学生拍摄的损坏图书、桌椅及违反图书馆规章制度的照片,宣传文明阅读、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定期举办读者见面会、读书节等活动,根据读者来馆频率、借阅图书及在馆内表现情况,邀请优秀读者参加,增强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互动,鼓励更多的读者加入自我规范、诚信行事的队伍中来。

3.3成立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

为了让读者真正融入到图书馆工作中,很多高校还成立了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图管会)。和学生会一样,图管会也包括读者服务部、外联部、宣传部、编辑部等各个部门,并在每学期招纳新成员,并安排他们参与图书馆采购、编目、排架、借阅工作及组织各类讲座、读者见面会等活动,使其更加全面了解图书馆的工作内容,进而从图书馆角度,更加深刻地理解其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达到使其更加自觉遵守的目的。

3.4建立图书馆读者诚信激励机制

迄今为止,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进入数字化服务时代,这意味着所有读者的数据都将被录入图书馆管理系统,图书馆可以进一步建立读者信息分析系统,掌握读者的图书借阅情况、超期情况、听讲座情况、在馆内行为表现情况等,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及时追踪、系统分析、综合评估每个读者在图书馆的诚信度。图书馆在馆内选择适当位置设立公示栏,公布违反图书馆规章制度的项目、诚信指数及对应的处罚措施,一目了然。图书馆甚至可以对诚信度高的读者给予奖励(如增加图书借阅册数、延长借阅时间等),并对诚信度较低的读者进行适当的处罚。高校图书馆诚信激励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弥补当前我国教育系统在大学生诚信管理方面的空缺,还能增强读者的诚信意识,让读者明荣辱、知是非,提高其诚信意识。然而,图书馆毕竟不是教务系统,并且惩罚读者也并非图书馆的本身目的,对此,图书馆需要在“度”上有明确把控。

3.5营造诚信的图书馆文化氛围

图书馆应重视为读者营造一个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充分利用自身的硬件设施,在图书馆内各楼层的醒目位置增设名人名言及诚信教育宣传资料,如在电梯间宣传“先下后上、文明乘梯”,在阅读区张贴“文明阅读”等标语,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规范读者行为,让读者随时随地接受诚信教育。此外,我们应谨记教育他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则,图书馆在完善硬件设备、增加情感投入的同时,还需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服务,加强馆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学生树立诚信的表率和楷模。图书馆自身也要做到诚实诚信,公开、公正、公平,达到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以诚信的办事风格为读者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4结语

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模式的改进,对读者来说既是福利,也是一种诚信的考验。读者在享用自己权益的同时,也应有意识地自觉遵守馆内各项规章制度。近几年,大学生读者诚信缺失及诚信教育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如今,各类期刊及学术文章上不乏此类研究文章,然而研究层次不够深入。诚信是个永久的话题,在读者诚信教育上,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将科学管理与以人为本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在诚信宣传和教育方式创新上积极思考,多下工夫,为读者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使读者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从而在构建诚信社会中发挥其教育的本质作用。

作者:付丽娟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

第二篇: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一、诚信教育的含义和时代背景

近年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快,但诚信的更新速度并不是那么的乐观,然而我们会越来越注意到诚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这既与教育改革和创新密不可分,更是青年学生诚信缺乏的现实要求和迫切需要。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又是住过未来的接班人,他们将是祖国未来的形象,他们的诚信教育更为重要。诚信教育越来越不容我们去忽视,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诚信却能展现一个人的修养,尤其是现在大学生群体,他们虽还在校园里但是马上就要步入社会了,所以他们将是社会里一种新鲜的血液,他们的诚信意识将直接影响到社会未来的诚信度。所以在当今时代背景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我们应格外注重。

二、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常见的大学生诚信问题

学生的诚实度,据调查统计表明,大学生的诚实指数较低,随着接触社会,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在大学制定的教学计划中,日常学习给学生留有很多时间去学习可学生还是利用这些时间去做别的(如玩游戏、聊天)要到交作业时,抄袭应付。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的手段让老师防不胜防。在求职的过程中,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大学毕业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作文章,修改成绩、制假证件、虚构经历、甚至一些大学生用送礼的方式来为自己求职铺路等绞尽脑汁玩手段。另一方面大学诚信交往问题也越来越显著,同学之间不能抱有一颗真诚的心去交往,他们彼此单纯的心却越来不那么清纯。还应让我们关注的就是大学生助学贷款问题,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大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涉及面广、支持力度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重要举措。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需抵押。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但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贷款大学生未曾为以后的还款考虑。

(二)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着显著的变化,文化也趋向多样化的发展,所以文化的发展也在吸收着多方面的文化,诚信的定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更新,于是当代的大学生不少对诚信的理解偏离了轨道。不诚信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越来越多,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让他们忘掉甚至丢弃诚信,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在家庭教育方面,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注重得高分进名校,只关注学习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忽略日常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的不诚信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由于高校的诚信机制未能引入学校及学生群体,也使得学生诚信意识不强,甚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忽略诚信意识。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不诚信的蔓延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也使我们无形中受到影响。诚信的定义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但诚信的核心定义是永远不会变的,它不受社会的影响。

三、大学生诚信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营造诚信氛围。

在社会方面我们要积极倡导政府等行政机构诚信行政,打造出讲信用的各级政府来开展诚信教育,注重诚信教育,让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政府行政机构只要以诚信来要求自身那么这样行政才更有说服力。社会各界要大力倡导诚信文化精心组织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在继承优良传统和吸收古今中外诚信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创造新的诚信文化。在学校方面要把诚信当作一种风尚,尽早的为学生灌入诚信文化,并且多组织一些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让学生越来越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二)加强诚信教育。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诚信的表率,要以一种正确的思想来要求自己和孩子。注重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们逐渐认识到“诚信”是人生的必修课。诚信教育列为师德教育的首要内容,高校教师只有学术作风正派,教学科研能力过硬,才能真正搞好大学生诚信教育。学生的诚信教育是环环相扣的,我们那一面都不容忽视。

(三)完善诚信教育机制。

建立一种学生诚信档案来记录学生在校期间诚信状况,从而将学生的信用纪录延伸到社会。让大学从校园开始就重视自己的诚信行为。这种机制还可以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党等相结合,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贷款等。

作者:朱焕芝 张海红 陆皓东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 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

第三篇: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表现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他们符合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但部分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理解和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在面临环境变化和人际关系交往时,他们会感到不安、焦虑,导致压抑、紧张、痛苦等许多不良心理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一)自我认知障碍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在自我意识中的学生,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1.骄傲。

骄傲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自我认知。骄傲得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强烈的优越感,处处显示自己的长处,炫耀自己,且容易怨天尤人,挑三挑四,好像他是王是霸,没有瑕疵,别人都没有优点。

2.自卑。

自卑是因为存在过多的自我否定而引起的自惭形秽。有自卑感的人容易轻视自己,觉得自己存在太多的弱点,否定自己的长处,或对自己的优势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经常表现出恐惧,怀疑,讨厌,并拒绝采取行动来逃避现实。

(二)情绪障碍

在消极情绪状态下的人,或在激烈的情绪状态,都会导致情绪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会受到影响,产生很多异常的心理和行为,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各种措施调整,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1.烦恼。

烦闷苦恼的事人人都有,失恋,考试不及格,同学关系不和,经济拮据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烦恼的内容。烦恼都是有明确的对象和具体的现实内容的。

2.焦虑。

焦虑是一个人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愉快情绪。

3.抑郁。

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表情苦闷,行动迟缓,常感力不从心,思维迟缓,联想缓慢,因而言语减少,语流缓慢,语音低沉或整日不语。

4.暴躁。

是指容易发火,发怒,过分急躁,“一触即跳”,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因一点小事就表现出粗野蛮横,这种人对外界的容纳性相当低,许多人还有很重的“哥们义气”。

5.冷漠。

冷漠表现为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无论是悲、欢、离、合、爱、憎都漠然视之。冷漠者初期主要认为生活没有意义,心情平淡,出现抑郁状态,随后发展到强烈的空虚感,内心体验日益贫乏,不愿进行抉择和竞争,缺乏责任感和成就感。

(三)学习障碍

1.学习能力弱和厌学是目前高职和大专院校学生普遍的心理现象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能力弱,学生厌学是普遍的心理现象。一项调查显示,一些学生感到“无聊”或“厌烦学习”的比例已达到60%。厌学情绪特别明显,原本认为只有理论课程的学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动的讲座课,实践课也失去兴趣。许多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在补习班,有不懂的,不自主学习,出现考试挂红灯的现象,产生厌学心理。

2.自主性较强,但自制力较弱

许多学生在上大学的早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主要是远离父母而放松,可以事事自己做主,但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因为没有监督而不知所措,自制力弱的学生,会沉迷于网吧,恋爱等,最终荒废了学业,断送了自己的未来。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沟通或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进入大学后,学生的交际需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内心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然而,交流沟通技巧缺乏,交流范围狭窄,从而产生了很大的障碍,所以他们经常进入误区。这是因为高期望和低成就之间的巨大差距,导致他们产生心理困扰。目前,大学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如自私,从小为所欲为,集体环境缺失,而导致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一个人独立地生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不足,这将使学生之间产生隔阂。在这个时候,一方面会导致学生有自闭症,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感兴趣的对象,有问题的学生会加重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变得越来越古怪,不言不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导致精神疾病的形成等。

(二)网络依赖症

许多大学生由于沟通困难,以至于到虚拟世界里去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切身感受到网络本身的精彩。因此,一些学生对网络依赖越来越多,有的甚至上网成瘾,每天花很多时间和金钱在互联网中,沉迷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疏离真实的生活,不愿与人面对面地沟通。

(三)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学习的压力大部分来自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厌倦,这成为一种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和精神负担。学习上的问题,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参加各种证书考试和考研等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强迫症,焦虑甚至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进入大学后,一些学生,未能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导致自信心下降,继而产生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强迫,害怕考试。这主要是由于在高中学习阶段对老师教学的依赖,而进入大学之后老师经常讲得很少,自觉,自力更生,自我创造,成为大学学习的特点。

(四)情感困惑

大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和深刻,接近成熟,但未完全成熟,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和情绪,情感体验是非常微妙的,是敏感群体的体现。例如,心情或情绪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有较大的波动,尤其是大学生有强烈的爱的体验,这种情感是最难把握的高级复合情绪。似乎每个大学生都明白,大学时缺乏成熟的爱的条件,物质条件不允许,双方都有变化和发展的可能性,未来工作不确定。然而,爱又是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巨大需求,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内部矛盾的心理压力。此外,失恋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失去了由心理引起的疾病也自然无法避免。

(五)独生子女教育不当的后遗症

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由此引发了孩子的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是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孩子的任性,自私,缺乏沟通已成为家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难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对儿童过分溺爱,集体合作精神的缺失。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有很多坏习惯,这些习惯就成为精神病的原因,使得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三、应对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途径

“90后”大学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者转变理念,尽快帮助其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尽快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和人生方向,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的教育规律和方法,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开创教育新局面

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新理念、新认识出发,着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着眼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注重与大学生平等交流,坚持尊重原则,满足他们的合理性需求,深入开展社会主流价值观和传统美德教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格、基本权利和责任、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把教育与人各方面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同时,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习惯和交往手段,创新交流方法和教育手段,开辟有效的工作途径和渠道,以一种贴近生活、令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们,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虽然“90后”成长的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是仍然应该深化爱国、爱校教育,培养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弘扬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民族传统美德,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对社会主流价值和传统美德有明确的是非判断。另有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期。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综合了学校的各种资源形成了“新生行知大学堂”的教育体系,从而引导新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加强辅导员教育工作能力,提高教育工作水平

就学生工作的直接负责人辅导员而言,大多数都是“80后”,自身存在着缺乏社会阅历和对社会的发展趋势把握不足的缺点。因此,应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个人素养,深入了解、跟踪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创更多更新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平台,努力创造与学生平等协商的对话语境,提高学生工作的效度,树立“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工作思想,切实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引领辅导员走上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道路。目前,高校内辅导员队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多而杂、管理的学生数量庞大、学校和院系内安排的其他工作、疲于奔命难以集中精力去关心每一个学生。鉴于上述情况,我校在强化辅导员角色作用外,尝试了一些其他形式的方式方法,包括导师制、学长辅导员计划、班主任考评管理办法、升学导师制、就业导师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想法,掌握学生第一时间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赢得学生的认可,顺利地开展工作。

(三)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系统,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大学生处在成长阶段,思想和人格还不稳定,更需要我们关怀和呵护。“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脆弱、敏感的心理特质,应进一步拓展高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渠道,开展多样化的有效的心理咨询指导。开展情感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学长辅导员、新生心理普测、心理中心、学生社团等形成课堂教育与课外培养的情感教育体系,探索情感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操作,寻找切实有效的教育方式。适当开展挫折教育,包括如何面对感情挫折、学习挫折和工作挫折。通过开展各种课程努力培养和塑造大学生战胜困难、战胜挫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自我调适意识,以健康阳光的心态积极面对大学学习和生活。

(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对于个性突出、自信张扬、具有时代感和表现欲望的“90后”大学生而言,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初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出现了目标模糊、消沉堕落的情况。因此,除了设立各类学生社团、参加各种志愿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外,还应对大学生进行个人规划教育。还可以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并纳入必修课体系,每年开展“招聘实战”活动,组织出国、考研、创业经验交流会等。通过科学系统的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制定个人规划,确定个人发展目标。

(五)实践感恩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感恩不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它也需要点拨和引导,促使人们形成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要认识到感恩教育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一种情感互动,更是一种感恩行动。

作者:谭卓婧 单位: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