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安全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关联性

心理安全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关联性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学习的压力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越来越高,由此导致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并没有随着高考的结束而迅速减小.大学校园中也充斥着学科考试、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各类资格考试等等.面对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和父母的期望,大学生们只能继续承受着学习的压力.

2.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关系.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期,是个“小社会”,人际关系也较之于小学、中学变得相对复杂.如何和老师相处、如何和共处一室的室友或同学相处、如何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和社会人士进行很好的相处都是大学生们要独立面对的问题.在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时,他们可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都会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3.依赖感的缺失

在中学阶段,学生多数离家较近,父母成为他们依赖的对象,即使是住校生也能从老师那里获得依赖感和安全感,加之多数在本地区就读中学,相似的文化背景、口音、生活习惯和熟悉的环境也给学生带来精神慰籍.一旦进入大学后,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的大学集体成员来自于五湖四海,语言也多种多样,生活和学习习惯也各自有异,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也较之于中学阶段相对减少,失落感的产生和依赖感的缺失在没有正确引导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导致心理发生畸变.

4.情感问题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感情较为敏感、易冲动,也对异性充满好奇,当他们在感情问题上出现挫折或者矛盾的时候,有些学生不能适当的疏解内心的失落和愤恨,长此以往便内心郁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做出冲动的举动.

5.家庭原因

很多实例证明,很有具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背后都有一个不完美的家庭,或是单亲家庭、或是离异家庭、或是父母不和等等,家庭的不圆满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对孩子的成长以及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即使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也需要家庭的温暖,而不圆满的家庭给予不了正常家庭能够给予孩子的更多关爱和精神支持,与孩子沟通也相对较少,种种的原因使得孩子的内心世界变得不再那么美好、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二、心理安全教育与高校基层学生管理的融合

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悲剧是所有人都不愿意接受的,无论是对家庭、学校甚至是社会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深刻影响.随着独生子女的比例逐渐上升,这种悲剧的发生对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学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和伤害.而如何阻止或是预防这些悲剧的不再发生成为社会、高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随着这一问题的提出,各个高校也已经逐渐开始行动:

1.心理安全教育现状

1.1心理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

随着近几年大学生恶性事件的增加,高校逐渐意识到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有部分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而心理安全教育便是其中一部分.然而高校安全教育过程却存在落于形式化的现象,课堂上的教育主要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不能深入到实际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将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同等对待,认为通过课程考试就算是结束了,这使得教育效果不能够深入人心,学生也很少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当中,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还是选择自我逃避,不能勇敢的面对现实而向身边的老师、同学寻求帮助.

1.2心理安全教育设施不够完备

在师资队伍上面,大部分高校安全教育课程是由某一职能部门或者辅导员来担任的,这一人群很少是科班出身,也没有受过专业化的培训,这无疑会对心理安全教育工作的效果产生影响;心理安全教育多停留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只是对现实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则需要相关的仪器或设施来完成心理测试等工作,而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引用这些工具作为教学用品.

1.3心理安全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

当前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主要是以课堂教育、展板宣传等方式进行,形式较为单一,内容不够丰富,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浓厚兴趣.自从高校开始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教育也逐渐进入课堂;高校内学生社团也经常采用展板宣传的方式进行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但是仅仅靠这些方式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大多数学生也没有真正意识到将此种宣传的真正意义所在,即使有学生有心理问题也难以通过这种方式予以解决,这将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形式大多大于实质.

1.4心理安全教育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教育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没有形成系统化、整体化的教育机制,理论教学结束后,并没有通过有效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分析,只是教学而没有成果检验这使得课程设置成为一种虚构.

1.5心理安全咨询工作开展效果不佳.即使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安全咨询中心,然而真正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少主动去进行心理咨询,学生们的心理安全教育意识还不够到位,面对问题时还是选择自我承受,这使得心理安全咨询中心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问题的解决更是望尘莫及.

2.心理安全教育与高校基层学生管理的融合

鉴于当前高校心理安全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将心理安全教育融合在高校基层学生管理中成为一种必要的并且将会是更有效的方法,而且很多高校正是在这样做.

2.1高校基层学生管理者与学生接触时间多、距离感小

高校基层学生管理者主要是指辅导员,离开了父母的大学生们突然失去了依赖感,这使得他们不得不迅速找到感情的寄托,而除了同学之外,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比其他教育工作者更多一些.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越多就越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心里,使得学生减小戒备心理、放下心理负担,更容易坦诚相待、敞开心扉.当学生发生心理问题时,他更愿意跟有亲和力的辅导员诉说,这也便于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或者通过劝诫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等方式来解决心理问题.

2.2高校基层学生管理者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更详尽

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对问题了解的程度大大地影响着我们的解决速度,因为这使得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学习上的良师,更是生活上的益友,借助于他们工作的方便性,他们可以通过寝室走访、班长汇报等多种方式了解到每个学生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对于学生心理上的变化他们能更快掌握情况,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甚至可以通过这详尽的了解迅速找到问题的出发点和切入点,而这些恰恰都方便于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安全教育.

2.3基层学生管理者有更多的工作经验,对于心理教育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经验总结法是教育管理历史上最早使用的方法.因为人类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早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育经验总结为基础的,不管中外都是如此.在教育管理工作迅猛发展的今天,经验总结法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克服了自身许多缺陷或局限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已经成为教育管理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它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层学生管理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使得他们从中积累了更多的管理经验.而很多心理问题是具有相似性的,对待相似的问题我们常常可以通过利用经验来更快捷、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2.4基层学生管理者可以通过开班会、谈心等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安全教育,这使得对这个敏感话题的提出没有那么突兀和尖锐,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不会让他们感觉这种教育是遥不可及的、不关乎于自己的问题.谈心等这种带有关心色彩的方式可以去除课堂教育、展板宣传等方式的生硬感和距离感;他们也可以参用开展文化活动形式来促进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更多的欢乐和交流对于平时内向、自卑、自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缓解心理压力的利器.

三、结语

总之,心理安全教育与高校基层学生管理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一个好的基层学生管理者能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预防悲剧的发生,而一个完善的心理安全教育,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也能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这种融合不仅是对课堂教育不足的一种弥补也将会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作者:赵曼 单位: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