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课程案例教学应用

国际关系课程案例教学应用

摘要: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的运用及讨论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在国际关系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国际关系中标志性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弥补知识缺陷。通过个案分析将国际关系相关理论与国际关系史相互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把握国际关系发展的核心原则,进而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强其跨学科研究的意识。

关键词:

案例教学;国际关系;经典案例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教学的主题、内容以及课堂组织形式,要求学生按照既定方式完成学习过程,学生处于相对消极和被动的地位,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这只是知识的单一流动,即从教师向学生传递。案例教学则大不相同。教师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量,尽量多地提供相关案例资料并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对话,教学方法以讨论为主。此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是双向流动的。在国际关系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当代国际关系中标志性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在弥补知识缺陷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一、何为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与实践性,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中,加强案例教学十分有必要[1]。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案例的运用。案例所展示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事件,是对事物从静态描述到动态演进的过程。案例往往是包含冲突、矛盾的事件,其应该具有典型性,通过事件反映问题,并给人带来一定的启示。在利用案例时,必须要明确案例的主题,突出事件所蕴含的对立与矛盾。当然,案例也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要有具体的叙述,并将事件还原到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这样才能揭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心理活动[2]。可见,案例教学并不只是简单的教学技能,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包括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材料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编排等,教与学融为一体。就教师而言,其首要任务是选取适当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要经历材料选择、问题设置等过程。教师要对这些案例有明确而具体的认识,这样才能将案例的整体性呈现出来。对学生而言,则需要发挥自身能动性,主动自觉地肩负起学习责任。学生在课前应就案例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研读、分析,并得出自己对事件发展的认识与结论。学生在做好课前准备的同时,还应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在课上课下都要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智慧。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自觉加强彼此间的讨论,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事件发展的洞察力,使课堂成为历练能力、提升智慧的真实场所。在与教师和同学的讨论中,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二、国际关系课程-案例教学的路径

在国际关系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师生必须要遵循案例教学的基本路径。

(一)课前设计

在课前设计过程中,教师要预先选择并确定教学案例。比如,在国际关系课程中,我们预先选择二战以来的重大事件作为案例对象,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案例,以及21世纪以来发生的9•11事件,还有最近发生在欧洲的暴恐案,都为课程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案例素材。教师在阅读案例材料时,要确定案例的核心问题所在,明确事件的发展逻辑,并预估课堂讨论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二)课堂实施

案例教学课堂实施大体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案例导入;二是引导讨论;三是概括总结。

1.案例导入

在选取教学案例时,教师一般是结合已有案例做进一步的整合加工。在导入案例时,教师一般也会介绍撰写案例的奇闻趣事以激发学生兴趣[2]。在导入过程中,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以及现实社会的横向角度,重新梳理当代国际关系经典案例,力图对20世纪初以来各个阶段的国际关系大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全面考察。以科索沃战争为例,首先就科索沃问题的由来、科索沃战争的具体过程做一定的讲解,这是引导讨论的知识基础。

2.引导讨论

典型案例讨论大致有以下几个问题:案例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哪些信息至关重要?讨论计划该如何实施?基于此,案例讨论的过程可以分为:(1)开始;(2)讨论核心问题;(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以科索沃战争为例来分析课堂讨论的过程发展。在开始阶段,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提出“你对科索沃要求自治和独立的问题怎么看”,或者“你对科索沃战争这个案例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认识”这类问题,并给予学生时间思考。在引导问题讨论时,要明确案例的基本过程和案例所涉及的核心问题,以促使学生对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教师要有清晰的时间观念,不能放任讨论形式化,要采用各种手段使讨论不偏离核心问题。通过讨论促使学生对科索沃历史问题、科索沃危机、科索沃战争的全过程有全面认识。在此基础上对案例的核心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与反思事件中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的原因,即由于国际安全体系缺失,导致地区国际争端的解决缺乏法律依据。在此基础上,扩大讨论范围,介绍对前南联盟领导人的审判,引导学生探讨国际刑法发展以及审判的意义。

3.概括总结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二战到美苏冷战,再到苏联解体,但在世界范围内美国谋求单极霸权的野心并未改变,东西方意识形态之间仍旧存在隔阂与对立。我们通过对国际关系发展中经典案例的分析与解读,引导学生更加清醒地认识世界国际关系的发展。基于此,在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时,一定要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对具体案例进行解读,从而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影响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内外因素。在总结过程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多鼓励学生,促进其更加深入地思考,对核心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针对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形成逻辑性思维,使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三、案例教学的目的

(一)综合多学科知识教学,弥补知识缺陷

在漫长的国际关系发展史中,每一个重大、经典甚至带有标志性的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原因与过程。在当前的大学课程体系设计中,虽然课程数量足够,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深度与涉猎广度不够,绝大多数同学关注的都是当前世界的局势,而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史不甚了解,在学习中缺少“源头活水”,要让学生完全正确地认识世界,必须使他们深刻了解世界的过去。在本课程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在对每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时,都要认真回顾事件发生的详细过程,梳理事件发展的进程,对事件的前因后果做全面了解,以弥补在其他课程中未曾涉及的内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本身是无限的,新知识层出不穷,需要学生更多地去掌握基础知识,进而增加知识储备、增长智慧,这样才能获得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受益终生。在当前的大学思政课课程体系中,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历史关联性较大,同学们要全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史,真正认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将国际关系发展史列为大学生的选修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学习一些经典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所了解,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理解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层原因,进而更加坚定自身的思想信念。此外,国际关系的学习还可以与思政课其他内容的学习结合起来,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水平。

(二)提高分析能力,拓宽学术视野

国际关系是涉及政治学、法学、地理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是主要手段,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进而对事件进行分析。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核心位置,要求学生身临其境,在分析、处理问题时明辨是非,根据相关理论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课程教学中,我们试图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相关理论课程、国际关系史等领域的知识相互联系和衔接起来,实现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掌握现代国际关系的理论、思想、方法以及手段的同时,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案例教学在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以后,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拓宽学术视野。在具体的案例教学中,对任何一个案例的分析,都应从历史回顾以及事态发展进程的梳理入手,分析其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通过多重视角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各学科和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加强跨学科研究意识。例如,在将古巴导弹危机作为经典案例进行解读时,首先要对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发生发展及解决过程做详细了解,这便涉及历史学的方法。其次,要分析危机的解决对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对抗并不能解决国际冲突,只有对话才能化解危机,促使其对国际关系理论有更深入的认识。此外,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历史学、法学、国际关系学等诸多学科方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总而言之,在国际关系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改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通过精心而负责地挑选案例、组织课堂、设置问题等环节,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国际关系理论知识,切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案例教学目的。

作者:刘海波 单位:铁道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参考文献

[1]朱文.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39-41.

[2]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