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专题范例

交通专题

交通专题范文1

一、基本情况

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4190公里(其中县道338.904公里,乡道635.076公里,村道2800公里)。根据职能,15条县乡公路共计338.904公里由我局负责建设、管理、养护。拥有客运企业5家(其中班线客运3家,公交公司1家,出租车公司1家),营运班线客运车辆105辆,公交车101辆,出租车80辆;货运公司3家,物流企业20家,物流车辆900多辆;驾驶员培训学校4家、维修企业10家。2020年县重点工程项目5个。

二、存在问题

经梳理我局将所有问题疏理归类成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情况详见附件《问题清单》)一是扫黑除恶工作初期存在落实“等待观望”;二是行业治理还存在乱象;三是部门联动不够;四是监督约束不够。

三、原因分析

对照以上问题,一一分析其原因。

(一)关于落实“等待观望”。表现在在扫黑除恶工作开展初期,政治站位不高,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以文转文、以会传会现象,开展深入不够。宣传发动力度不够,只利用悬挂宣传标语、LED播放等形式进行宣传,结合交通监管职责广泛宣传发动不够。

(二)关于行业治理还存在乱象。主要表现在非法营运客车(“黑车”)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长途客运班线存在拼车违法行为、客运班线出站后走走停停、站外售票、客运班线站外上、下客、存在甩客、随意涨价、不按规定售卖儿童票现象、客运班线与“黑车”争抢客源现象、个别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我局管辖的县乡公路还一定程度存在安全隐患,货运车辆超限超载严重现象也时有发生,公路建设征地拆迁纠纷还一定程度存在等。究其原因:

1.非法营运客车存在是因为其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出行方便,点到点配送,随叫随到等;“黑车”执法难,我县部分西部山区乡镇、存在没有营运资质的私家车进行违法载客,但由于对农村“黑车”取证难、认证难,导致非法车大量涌入,扰乱运营秩序,同时,据了解,在执法打击“黑车”时,时有发生车主拒检逃逸、围攻辱骂执法人员的行为,在调查处理中,有时会受“说情风”影响,存在执法打折扣的现象。

2.长途客运班线存在拼车现象是因为至广州、至深圳这些长途班线在客运淡季客源较少、运力过剩的情况,经营业户为减少运输成本,存在拼车违法行为。

3.客运班线出站后走走停停,是因为有些班线车站内上车的乘客少,为多拉客,在途径地走走停停,路上捡客。

4.客运班线站外上、下客,是因为有些旅客不到车站上、下车,经营业户为了赚取更多利润,同时也为了满足一些群众的出行需求。

5.存在甩客、随意涨价现象,一些班线车、出租车在节假日等时候,为了获得非法利润,私自涨价。

6.不按规定售卖儿童票现象,主要是因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细则》有规定,允许客车搭载不超过10%的免费儿童,交警检查时看车票上是否注明携带免费儿童,如果没有的话车上超员就按超员进行处理,个别经营业户以此为借口,对站外上客的儿童按全票售卖。

7.个别企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是因为有个别企业存在重经营、轻安全的思想;县乡公路还一定程度存在安全隐患,是因为我县地形山区偏多,公路所经之处,临崖临水、长大陡坡路段还很多,为完善这些路段的安全设施(标示标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还需要大额资金,目前,资金缺口较大。

8.货运车辆超限超载严重现象还时有发生,是因为有些企业、有些司机安全意识不高,超载利润大,因此不惜挺而走险。

9.公路建设征地拆迁纠纷的存在是因为公路沿线拆迁户之间田亩不清,拆迁户有时提出的要求很高,有时很难达成一致,导致征地拆迁中存在纠纷和矛盾等。

(三)是部门联动不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联动不够,在信息共享、协同办案上没有下足功夫,没有产生足够的合力。

(四)监督约束不够。对于易滋生黑恶势力的重点岗位没有健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对于岗位中的涉黑涉恶的风险点没有有效防控措施。

四、整改措施

(一)落实“等待观望”方面

1.加强学习力度。再次组织开展自上而下的专题学习,着重学习领会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2017年11月8日在中办《文摘》上的重要批示和2019年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逐字逐句学深悟透,目前已整改到位。

2.加大宣传力度。在出租车和公交车上张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宣传标语,在机关大厅制作长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期宣传标语一幅,内容为“有黑必扫、有恶必除、有腐必反、有‘伞’必打,有乱必治”,再次在汽车站组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集中宣传,目前,相应工作已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二)整改行业乱象方面

1.针对非法营运客车还一定程度存在的现象问题

一是2019年8月21日,我局下发了《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遂交字[2019]105号),对地下班线、“黑车”整治作出了专门部署,落实了责任;

二是针对我县交通运输领域存在“黑车”非法营运问题,我局联合县公安局制定了《深入开展客运市场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工作实施方案》(遂交字[2019]100号),在人流集散地张贴、对各客货车业主、各乘客散发《开展打击“黑车”非法营运联合整治行动通告》1000余份;成立了5个工作组,打击非法营运专项行动开展至今,共查处“黑车”29辆;

三是完善制度,抵制“说情风”。要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对本系统内党员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参与说情,办人情案的要记录在案,对执法人员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甚至包庇隐瞒充当“保护伞”的将严肃按党纪政纪和相关规定追责。

四是优化服务,完善农村运力布局。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鼓励符合安全通行条件的村、组发展“村村通”客车,力争从源头上解决农民乘车难问题。

2.针对客运行业其它乱象问题

对于长途客运班线存在拼车违法行为,2018年我局运管所已对此类现象进行摸排处理,及时纠正了企业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对于个别客运班线出站后走走停停、站外售票、客运班线站外上、下客、存在甩客、宰客、不按规定售卖儿童票现象我局有专门的交通12328投诉接收平台,在接受到投诉人投诉时,我局会第一时间受理,对投诉人所投诉现象进行调查核实,若核实存在违规现象,我局将督促责任企业单位进行整改,作出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将调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及时电话回复投诉人,2018至2019年,我局对于此类的投诉已全部调查处理好并按要求回复有关部门。

3.针对个别企业还存在安全隐患和我局管辖的县乡公路还一定程度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一是我局在市交通运输局和县安委办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作为,认真履职,认真按照上级文件、会议要求和省、市、县领导指示、批示精神,迅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贯彻落实,从2019年11月份起组织开展了“两客一危”重点车辆和农村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针对公交公司存在的问题,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通报了相关情况,同时局分管领导组织局安办、运管所领导并联合交警一起对公交公司领导层进行了约谈,提出落实整改要求,县公交公司已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的整改,目前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是我局公路所建立公路安全隐患大排查长效机制,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了公路安全隐患大排查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安全隐患设立警示牌,对存在较大、较多安全隐患的地段,我局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以便最快时间整改到位。

2019年我局公路所开展了公路隐患专项整治,对全县所有公路、桥梁进行了全面的隐患排查,发现县乡道安全隐患30项。特别是2019年中秋节期间永丰危桥垮塌事件发生后,我局迅速组织了有关路政技术人员对全县15条县乡公路、桥涵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发现桥梁安全隐患11处,及时完善安全警示标志4座,设置限高、限载栏杆5座,设置“禁止通行”标志牌3座,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目前已全部督促整改到位。

4.针对货运车辆超限超载严重现象问题

自8月份公路路政职能划转交接以来,我局组织执法人员每日采取三班倒的形式查处超限超载货运车辆。截至目前,共出勤2812人次,车辆36辆次,检测30429辆货车;共查处超限超载扬洒等违反路政规定行为的货车185辆,卸载1826.69吨,罚款76.9万元。

(三)整改部门联动不够方面

主动联合公安、公路、安监等相关部门,进行一次信息共享、联合执法行动,对目前在我县比较明显的交通运输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整治,对触犯了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主动移交县相关部门处理。

(四)整改监督约束不够方面

1.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2013年制定下发的《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和资格管理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受理制度》、《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审核审批制度》、《行政执法勤务巡查制度》等进行修订和完善,从制度层面上加大监督约束力度。

交通专题范文2

2014年7月3日,会期一天。

二、会议地点

县交通运输局六楼会议室。

三、会议主题

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委、市委要求,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重点,坚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民主团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解决“四风”问题,促使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群众工作本领,从而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参会人员(共20人)。

1.邀请县委常委、副县长到会指导。

2.邀请县委第九督导组全体成员及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到会指导(6人)。

3.局副科以上干部:

3.党员群众代表:

五、会议议程

主持:

7月3日上午8:30—12:00

1.传达学习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2.观看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的专题节目《一次“红脸出汗”的民主生活会》(约20分钟)。

3.观看电视专题《一场心灵的洗礼一次党性的升华——全程指导兴国县委常委会专题民主生活会侧记》;

4.传达学习省委书记强卫同志在指导市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及指导新建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精神。

5.传达学习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同志在市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及指导兴国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精神。

6.传达学习省政府副省长同志、省委第七督导组组长同志在参加市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精神;

7.传达学习市政协主席同志、县委书记同志在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精神;

7月3日下午3:00—6:00

1.同志就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提出要求。

2.同志代表县交通运输局班子进行对照检查。

3.局副科以上干部由同志带头,依次进行对照检查。每位同志对照检查后,其他班子成员逐一对其开展批评。对其他班子成员的批评意见,被批评者要作表态性发言(同志作自我批评及其他同志开展批评约45分钟,其他常委同志作自我批评及接受批评意见每人约30分钟)。

副科以上干部继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4.县纪委、县委组织部派出的有关同志进行点评。

5.督导组点评。

6.同志讲话。

7.同志代表县交通运输局班子,就贯彻落实同志及与会指导同志的指导意见,作表态性发言;并就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运用好民主生活会成果、进一步加强县交通运输局班子建设提出具体意见。

六、有关要求

(一)扎实做好会前准备工作

1.全面深入开展谈心交心。在县交通运输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之前半个月内集中开展,由各领导干部自行安排。做到“四必谈”,即局主要负责同志与班子每个成员必谈,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必谈,班子成员与分管股站所负责人必谈,督导组与班子成员必谈。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接受党员、群众约谈。每次谈话时间安排要充分,切实把问题谈开谈实,把思想谈深谈通,把意见谈好谈对。对在县交通运输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批评意见,要充分沟通,基本形成共识。每位干部的谈心谈话情况要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中简要作出说明。

2.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县交通运输局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要在县交通运输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各领导干部的对照检查材料,要按照衡量尺子严、查摆问题准、原因分析深、整改措施实的要求,自己动手撰写。对照检查材料要直奔主题、直面问题,真正与事接茬、与人见面,做到写得实、画像准、见事见人见思想。要紧密联系思想工作实际和个人成长经历,对照历史先贤、革命先辈、时代先锋和身边典型查找差距,重点写清“四风”突出问题,列举具体表现和典型事例,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上级党组织、督导组点明的问题要明确作出回应。各领导干部还要对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职务消费、人情消费、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和住房、家属子女从业、出入私人会所、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本人及其配偶子女是否“吃空饷”等情况逐一作出说明;对是否存在把作风建设同推动改革振兴对立起来,消极对待作风建设新的规章制度,“为官不为”的问题进行检查。要深挖问题根源,重点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财经纪律以及“三严三实”要求等方面分析原因。要明确努力方向,提出务实管用的整改措施。

各领导干部的对照检查材料,自行安排在局班子成员间相互征求意见。班子成员之间都要互相提出有内容、有质量的意见。

县交通运输局班子和各领导干部的对照检查材料形成后,严格按照程序报审。

(二)以整风精神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

1.专题民主生活会期间,应参加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人员一律不得请假。

2.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动真格有辣味,坚持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实事求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动真碰硬、敢于交锋,不当老好人,不马虎敷衍,不文过饰非,不发泄私愤,不搞突然袭击,不搞无原则纷争,做到干部群众提问题、班子成员相互点问题、班子成员个人找问题相统一,班子集体查摆的问题与班子成员个人查摆的问题相统一,班子成员心里想提的意见、会前谈心沟通时提的意见、会上相互批评时提的意见相统一,使大家受到一次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红脸出汗、加油鼓劲,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三)认真做好会后工作

1.进一步巩固民主生活会成果。对班子成员还存在思想疙瘩的,由局主要负责同志及时召集相关同志进行谈心谈话,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使每位同志都能够心情舒畅、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做到相互体谅、相互理解。

2.由局活动办根据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起草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总的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和制度建设计划。

3.适时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由局主要领导主持,通报内容主要包括会前准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等情况。

会议时间,由局“活动办”与县委督导组沟通后确定。通报材料由局活动办负责起草,并提前送县委督导组审阅。

交通专题范文3

关键词:新文科;通识教育;教师素养;提升

一、引言

大学课程要拓展课程的深度、提升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把课程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2018年11月第11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的报告中再次强调了金课建设的意义以及教育部打造金课的决心。提出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建设,为2035年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教育部建设“新文科”打造“金课堂”的要求,为几十年来学界对于通识教育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通识教育在我国外语专业的发展

虽然“通识教育”这个说法缘起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但是通识教育在我国20世纪就已开始实施并且成果显著。当时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如:吴宓、林语堂、钱钟书就是我国通识教育实践成功的最好证明。可惜的是,当代的外语教育界培养出的“大师”的数量较之实在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很多学者认为当时我国外语教育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就是其与通识教育的密切结合,通过对于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经典作品的深入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对目的语的语言及文化的领悟力,从而培养出跨学科、精专业的综合性“通才”。尽管成果显著,但是通识教育在我国外语专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在改革开放后外语专业中的通识教育部分几乎消失。为了适应当时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识教育逐渐被以实用为主、技能优先的外语教育所取代。外语教育开始转向“工具性”和“实用性”。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我们的外语专业确实为社会输出了大量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在当时也是符合时展需要的。但是,如今的现代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在如今教育界“全人”培养模式的大潮中,外语专业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不能继续被忽视。

三、英语专业通识教育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育部打造“金课”、建设“新文科”要求的提出,各个高校英语教师纷纷投入到“金课”建设中来,他们积极学习当下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不断尝试着各种教学组织方式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大胆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如产出导向法(POA),在不同的课堂对各自的教学方式进行着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改革,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交流探讨更有效的教育实践方法。本科课堂中英语类的改革首先是从大学英语开始的,但就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来看,也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否则将会影响英语学科在新文科背景下的整体发展,阻碍学生英语水平与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就英语专业本科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而言,从听、说、读、写的技能角度来说其实已经比较全面,但是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却总是没办法有效提高,无论从课时比例还是教师跟学生课堂内外投入的时间,成果与付出之间总是不成正比,这种不成正比的学习成果,加上“金课”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给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为了解决当下英语专业教学成效的问题,有学者开始反思以前的英语教学,于是提出要重新重视通识教育的作用,重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人文素养为主,关注学生未来发展,使其成为一个精专业、通文科的更加全面的可以适应未来多变的社会局势的“通才”。反思以前的外语教育,当下从事本科英语专业教学的高校教师普遍认可通识教育,希望通过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目标的深化,最终实现新文科背景下英语教学“学外语、育全人”的真正目的。

四、英语专业教师通识教育素养提升路径

(一)将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与通识教育理念有机结合

要想实现“精专业,通文科”的大目标,作为领路人的英语教师自身需要不断学习、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英语教师需要在新文科的背景之下,充分认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打破英语专业与人文科学之间的隔阂,将通识教育理念内化与自身专业相结合,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学之间摸索出一个结合点与发展道路进而推动英语专业通识教育的有效实施。英语专业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注重实用型、技能性的语言培养模式中摆脱出来,不能再简单的认为英语只是一个工具,而将英语专业的教育认为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技能型、工具型的教育,否则只会培养出机械的语言技能型学生,无法满足当下全人培养的社会需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将通识教育与英语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及思辨能力。

(二)充分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如今的00后大学生对我们的课堂提出了更高需求,生活在信息化世界的学生早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课堂。因此,新时代的“金课堂”要求其教师了解相关网络技术并且能够熟练将新媒体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相互融合,打造出学生喜欢的现代化课堂。通过网络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英语教师能够更好地将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开阔学习视野,拓展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使他们了解更多丰富的人文知识在潜移默化间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这些都要求英语教师在各自的教学实际中,积极学习、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如MOOCs,SPOC等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探索通识教育的多样化实施手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利用网络平台给予及时的、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养

为了打造“金课堂”,更好的将通识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效融合,英语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自身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余时间,增大自己的阅读的广度与深度,不仅仅是通读本专业经典,而应该在“新文科”背景下,积极阅读中外经典,从而提升自己“新文科”框架下的知识结构与人文素养,为实现通识教育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教师的全面素养、知识结构得以提升、拓展,才能在日常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传递更多知识和文化,能够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科研能力

新时代,新文科需要能够将学生培养为精专业,通文科的英语教师,这就需要教师站在“新文科”的高度中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认真钻研成为优秀的研究者。英语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本专业知识,还需要了解大文科各类知识,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只有不断深入学习新文科背景下的各种学科知识,在英语教学中找到与通识教育交叉点、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寻找适合学生的通识教育培养模式,教师需要有足够的理论支撑,这就要求教师自己成为一个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者与研究者,不断在实践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高校英语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立足学术研究前沿,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理论和教学方式,并将其应用自身教学实践当中。综上所述,为了响应教育部关于打造“金课”的号召,探索新文科背景下通识教育与英语专业课程结合之路,英语专业教师在自身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并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优势,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进而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积极了解通识教育优势,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积极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岳俊琳.通识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3):171-172+179.

[2]黄勇昌.基于通识教育语境中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8(2):70-72.

交通专题范文4

1通识教育理念在知识结构中的体现

冯惠玲教授认为在档案学与历史学有着天然联系,又与更多学科形成“接壤”的情况下,怎样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供合理的新配方,成为决定档案专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1]。合理的新配方应当把经过选择和消化的相关学科知识融于档案管理理论之中,形成一个个知识链接,真正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隔离状态,使各个领域的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完善、相互校正、相互平衡,而这就体现为“通识”——整合不同领域知识,以启发学生心智,拓展专业知识的直观与创意,并赋予新的诠释与内涵。档案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从历史学科的辅助学科发展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档案学,与人文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为同宗同源学科,图书馆学、情报学对档案学的渗透也十分明显。同时,档案学中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内容,如电子计算机、缩微复制以及其他现代科学新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等。档案学的综合性使得合理的知识结构中必然涉及各个领域的知识,包括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实际的档案工作对这一特点体现得更为明显。在档案学教育中,由于课时、学生和教师的精力有限,学生可能并不能接触到所有相关学科的知识或完全掌握这些知识,但是一定要使其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从而明白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档案学的具体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链接。而这也符合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在《北美评论》中第一次提出的“通识教育”的概念。“我们学院预计给青年一种通识教育,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2]只有通过整全知识的学习,档案专业学生才能养成尊重多元差异的人格与精神,才能变得理性、多元认知、合作与创新。

2通识教育理念在档案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体现

职业道德教育是档案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职业道德是档案人员在从事档案工作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3]。可分为较低层次和较高层次的职业道德。较低层次的职业道德是档案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作为最低标准和道德底线,具有强制性;较高层次的职业道德是精神上的崇高追求和原则性要求,是道德标准的理想状态,不具有强制性[4]。档案学教育应当努力使学生达到较高层次的职业道德。档案具有机密性,带有密级的档案一旦被泄露,将使国家、企业或个人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失。档案具有保存价值,一旦毁损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5]。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其特定的职位与权限,能够接触到带有密级的档案和档案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并对其负有最直接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七条、第九条第(七)款,国家档案局、国家保密局1991年9月27日签发的《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第七条第(十六)款均对此做出了相关规定。就与道德相关的法律而言,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档案职业道德是档案法律的重要补充[6]。作为档案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教育充分体现了通识教育理念。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委员会发表的《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红皮书》将“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应接受的那部分教育”定义为通识教育,并指出通识教育应该贯彻在大学教育的始终。档案职业道德教育切合了这一理念,在专业之外强调作为一个公民和一个人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关注学生心智和人格的培养,引导学生超越个人利害,做出合乎公共利益的决定。在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具备良好的保密习惯和很强的保密意识,自觉遵守职业规则与行业规范,坚决不失密、泄密;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对经手的档案保证手续清楚,尽到保护和管理档案的义务。在档案信息服务中,改变传统的不求变革的思想和服务心态,表现出较强的服务意识与超前意识,增加竞争力,做好超前服务与参与服务,树立服务机构的良好形象,真正使得档案为人所用,为人愿用,尽到为社会各项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的职责。

3通识教育理念在人文素养教育中的体现

人文素养教育是大学教育和各个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档案学教育而言,局限于档案收集、整理、加工、检索、利用等狭隘的工作环节教育,会使学生的知识面窄,适应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当代档案学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往往强调加强与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等学科的融合与渗透,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信息素质与技术、个性发展、社会责任感结合起来,以适应更宽的发展前景。人文素养教育并不是针对某种特定职业而对学生进行的能力教育,能力教育基于学生的职业倾向,而人文素养教育有着完全不同的目的,是基于个人成长以及社会个体参与公共事务的先决条件:具备批判思想、对民俗常识和社会历史的了解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与此对应,人文学科或人文课程本身领域宽广,眼界广阔,适用广泛,不太重视具体的专业界限,着眼于培养通才,使任何专业的人才都有广博的眼光和胸襟,有专业以外的知识和对文学、艺术、道德的较高鉴别力;重智慧而不是知识、定律,注重紧张和有创造性的探讨过程而非固定的结论,对个人的独创性留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样的表现形式。这与通识教育理念的产生背景以及内核是切合的,因此人文精神是通识教育的核心。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而言的,其概念的第一次提出即是为了在大学过分迎合实用的专业化风气的背景下为“共同学科”辩护。金耀基在《大学之理念》中谈道:“通识教育这个称谓的提出在学术越来越专门化,教育设计越来越狭窄之后才有意义的。”[7]不能否认的是,知识的发展不能不靠分工、知识的深度不能不依赖学术的专精;学科的分化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教育的专业化发展也是适应一定社会需求的产物。对此,人们会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某一领域的最高学问。但是,人的心智并不会因为这种追求而变得理性,变得多元认知,变得合作与创新,而这些恰恰是一个人了解自己与所处时代最需要的。可以说,使一个人突出的或许是他的专业,而足够使一个人杰出的是人文的素养和博雅的品质。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中谈道:“博雅教育和博雅追求就是心智的操练,理性的操练,思考的操练。”“这一培养过程叫做博雅教育。通过这个过程,心智不是被塑造或作为手段去达到某些特定的或偶然的目的、某些具体的行业或专业、研究或科学,相反,培养是为着心智本身,是为了认识它自身的对象,是为了给它自身以最高的修养。”[8]通识教育在于模铸整全的人,强调“非专业化”,是一种心智和人格的教育。其教育内容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是涵盖人类文化中各个知识部类的整全性知识。其目的是培养人的独立性,帮助每一个学生量力而行,逐渐具备恢宏的器识、历史的视野和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够独立思考,自我批判,看穿当前社会限制,见人之所不能见;能够超越个人利害,做出合乎公共利益的决定[9]。人文素养教育在教育的非专业性、培养整全的人和教育目的方面充分体现了通识教育理念,强调档案专业学生要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人文素养,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专业知识和审美情趣,具有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感,具有艺术品位和宽广心灵[10]。

参考文献:

[1]冯惠玲.新世纪档案教育的立足点[J].中国档案,2000.

[2]郭旭.论大学通识教育[J].文教资料,2007(32):137-139.

[3]吴越.树立档案职业道德切实提高服务意识[A].山东省档案学会.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会刊[C].山东省档案学会: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2008:6.

[4]付登舟.论档案职业道德失范及其控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02):15-18.

[5]袁红军.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中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构建[J].档案学研究,2009(04):33-35.

[6]杨建广.试论《档案法》与档案职业道德的关系[J].档案工作,1988(03):28-29.

[7]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145.

[8](英)约翰﹒亨利﹒纽曼著,大学的理念[M].高师宁等译.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110-144.

[9]通识教育在台大[EB/OL].[2014-01-25].

交通专题范文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排查梳理校园及周边涉黑涉恶和治安乱点案件线索,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教育,严厉打击教体系统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行为,聚焦对本系统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预防校园欺凌行为及教育“三乱”治理,助推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建设,营造安全稳定的教体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专项整治行动从3月上旬至12月底。通过开展专项整治,使教体系统涉黑涉恶、治安乱点得到全面整治,教体系统行业管理得到规范,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得到明显提升,为全县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重点针对以下教育和学校周边管理领域的乱点乱象开展集中整治:教体建设项目中,强揽工程、围标串标、恶意中标、阻拦施工等问题;侵占学校公用财产等问题;组织、操纵、胁迫参与学生安全事故、非法侵入学校,扰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侵害师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校闹”等问题;在学校周边敲诈勒索学生财物等问题;学生拥挤上网课被骗;虐待、性骚扰等侵害学生或者学生之间相互欺凌等回题。

三、主要措施

(一)成立教体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股室负责人、各学校负责人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安全办);办公室主任,任副主任。

工作职责:对摸排出来的扫黑除恶线索会商研判,指导、督促各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扫黑除恶工作,推动行业专项整治工作。

(二)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教育。各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发挥主流宣传阵地作用,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再宣传、再发动。各学校要做到校校见横幅、设举报箱和宣传栏,人人有宣传单,普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应知应会内容。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政策法律,消除他们思想上的疑虑并主动提供相关线索,全面提高师生、家长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度,力争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覆盖整个社会”的良好效应。

(三)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各学校要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学校周边环境专项治理,摸排涉黑涉恶线索、整治周边环境乱点。严厉打击侵占学校公用财产,干扰、阻挠学校建设项目等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入侵学校,扰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侵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面向学生非法贷款、在学校周边敲诈勒索学生财物等行为;严防宗教、邪教、暴力、色情等内容的非法出版物、宣传品流入校园。主动向公安机关提供校园及周边黑、恶、霸人员侵害师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线索,彻底铲除隐藏在校园及周边的黑恶势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四)加强校园欺凌与暴力专项治理。各学校要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抓手,深入推进校园欺凌与暴力专项治理工作,加强日常管理,扎实开展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让学生知晓基本的法律边界和行为底线,养成遵规守法的良好习惯。要在开学初,全面开展“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到深入排查到位,核实化解到位。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严防体罚、虐待、性骚扰等侵害学生的行为,确保学生在校安全。

(五)加强教育系统“三乱”专项治理。各学校要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治理教育“三乱”问题相结合,清醒认识开展教育“三乱”专项治理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高政治站位,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全力推动专项治理向纵深开展。要防止教育“三乱”问题反弹,弘扬新风正气,打击歪风邪气,坚决纠正教育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聚焦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教育“三乱”问题,加大整治力度,推进各项工作,最大限度激发教职工积极性,最大程度增强群众获得感,努力树立风清气正的教育系统良好形象,促进教育健康、稳定发展。

(六)加强学生用手机上网课的安全防范意识。疫情防控期间,各学校学生进行线上教学时,由于未成年人缺乏一定的防范意识,很容易被诱导落入圈套。以此为契机,帮助孩子们完成互联网生活的安全教育,引导孩子在纷繁的网络世界里保持理性,既不冲动消费物质,也不沉迷于精神消费,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七)以“三书一函”为抓手,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工作。针对“三书一函”中反馈的问题,查找出教体系统在扫黑除恶斗争中的存在的问题、短板,加大整改力度,实行闭环管理,完善工作制度,力争长效常治。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3月上旬)。各学校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并制定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加强组织领导,确定整治重点,落实责任分工、推进步骤和工作措施。

(二)集中排查整治阶段(2020年4月中旬-12月底)。各学校对教体系统乱点乱象进行全面、深入、细致排查,公布专项整治行动举报热线,认真受理人民群众举报反映,仔细核?问题线索,确保摸清底数、搞清脉络、挖出根源。在建立排查问题清单基础上,依法依规强力整治、严厉打击教育领域问题乱象。

(三)巩固提高建制阶段(2020年10月-12月底)。坚持边查边整、边整边建,及时总结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成效,研究制定规范教体行业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12月20日前,各学校对整治情况进行自查,形成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总结报县教体局。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站位,抓好工作落实。各学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摸排存在问题,制定工作方案。要正视问题,攻坚克难,在责任落实上再夯实、在宣传教育上再发动、在线索摸排上再深挖、在专项治理上再深化、在工作落实上再发力,进一步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要加大线索排查和专项治理力度,完善台账管理,做到有痕迹、有内容、有措施、有成效。各学校开展教体系统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情况,纳入2019年度学校安全工作考评重要内容。

(二)突出重点,确保整治效果。各学校要结合教体系统的行业特点,突出重点,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人群排查管控、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要与其它部门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做好支持、协作、联防工作,确保专项治理取得实效,全力维护教体系统和谐稳定。

交通专题范文6

【关键词】终身体育;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引言

高校体育是高中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基础。所谓终身体育,实际上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我国的体育教学依旧只是致力于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竞技技能,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这样的人才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对于人才的需要。

1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虽然属于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范围,但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仍然离不开多方面的发展。根据相关人员研究表明,专业的人才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以及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能够从事相关的体育训练或者体育课外指导等等。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教育制度已经无法适应于新时代的体育教育发展模式,这样就导致了相关的学生面临着择业困难等现象。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高校招生体制建立无法得到完善,学生的能力特长的不足。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学生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能够获得足够的发展,最终无法在社会上得以较好的生存。除此之外,课程设置不平衡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等方面的问题都成为了影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1]。

2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目标

学校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应当让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这样就能够依据学生的体育发展状况来进行不同学生训练计划的编制,最终保证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二是运动技能目标。学生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三则是身体健康目标。其能够保证学校及时地对学生的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解,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使其具有健康的体魄;四是心理健康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五是社会适应目标。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校体育教育时应当保证学生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体育教育专业招生制度不完善,培养手段过于单一

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的学习成绩较差,很多学生仅仅是为了能够进入高校而选择低门槛的体育专业,但是也正是这一招生弊端,导致学校无法招收优质生源。在这一弊端的影响下,很多学生不能完成学校制定的教育目标,逐渐丧失了学习积极性,最终造成自己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的后果[2]。

3.2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目前,较多的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目的不明确,这样就会导致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太过于单一,或者较多课程设置脱离了相应的专业领域。由于体育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课程设计时需要对其投入更大的研究经历,所以学校应该将学生的就业作为侧重点,而不是一味地对现存的课程设置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删减。

3.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科研能力较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按照固定的教学大纲与教学日历执行课堂任务,但是这样就使得教师无法在日常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最终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忽略对学生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其学习一味地为了强化自身专业,忽略了基础的重要性,没有一个扎实的基础,就会使学生无法对已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

4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4.1优化招生制度,引进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

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更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但是就体育专业招生制度而言,各个省份的体育考试单一,学生们通过体考所考的固定科目来机械应对考试。体考本应该是判断检测考生的综合能力的一大重要标准,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体考就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有效地考察,而不是通过固定单一的科目进行检验。所以在招生方面,高校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招生制度,保证引进优秀体育人才。优化招生制度以及体考制度不仅能够为学校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还为学校体育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不需要为自己的必修课去耗费大量的时间,而是能够根据自身的喜好以及社会需求来对其他专业项目进行拓展性以及有效性的学习。

4.2完善课程设置,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

单一的体育技能教学无法满足我国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所以,体育院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不仅仅是身体教学,同时也应该注重学术方面的教育。高校是人才集中的地方,拥有一定的智力优势,所以,学校要利用智力优势积极促进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方面的学术讨论、教学管理、创新思维培养等等方面的活动,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教育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从而提升自身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等;其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也要应用到具体课程设置上,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教育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面对当今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难题,高校应该进一步重视实践的重要性,改变一次性的毕业实习的传统落后模式,让教学实践成为学生在几年的学习生涯中能够接触到的学习机会,使实践融入到教育过程;最后,体育教育院校可以跟相关的企业方面进行合作,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进一步缩短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4.3立足高校师资教学,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牵引者,也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推动者。作为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为了能够培养出多的专业人才,多种能力兼备的体育师资力量,在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较强的引导作用,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提高教师体育理论文化水平,能够在教育教学以及培养学生过程中,启发学生结合多个学科进行综合性发展。因此,学校应当在教师选择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学校提升教师教育能力的手段有很多,例如,采用相应的方法定时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的技能培训等。通过这些培训方式不仅可以让教师及时获得更新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4]。

4.4根据社会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这样就使得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人们逐渐开始从物质生活转移到精神生活上。现如今,我国招生规模的逐渐增大,就业的矛盾也随之增大,这些现实因素的出现导致了对高校体育教育培养专业人才产生了更高的需求,最终迫使高校从单一的体育技能培养模式朝着多元化培养的方向进行转变。并且这种需求能够促使学校依据更高的人才培养现状,培养出能够适应我国当今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实际上,在终身体育的背景下,对当今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标准还有很多。例如,在人际交往方面,如果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拥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可以让其用最短的时间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这样不仅可以更快接纳陌生新奇的事物,还能够更好地学习新的技能。此外,不同类型的院校也应当依据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人才的培养,例如,部分重点的体育教育院校有着较为先进的硬件设备等,所以在培养专业人才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硬件设施,培养更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普通的体育培养院校,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结合社会需求,进一步培养体育突出,其他方面综合发展的有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5]。

5结束语

目前,在终身体育的大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对专业人才培养仍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着体育教育专业招生制度不完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质量差以及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资以及执教方式落后等问题,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普通高校通过采用优化招生制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及加强高校师资力量等措施以促进其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PHANBUUTU(潘宝秀).越中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2]杨锋,胡顺宇.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与对策[J].体育科技,2017,38,(4):123-124.

[3]黄汉升,陈作松,王家宏,季浏,方千华,贾明学.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J].体育科学,2016,36,(8):3-33.

[4]刘兵,邹溪楠,李艳翎.“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运动,2014(11):60-61+117.

交通专题范文7

关键词:通信工程;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如今,我国通信技术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且与现代科技进步的联系愈发密切。近几年,我国加大了通信的科研力度,在国际上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各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传统教学中不可忽略的弊端,如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率低下等。通信工程是对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需要学生学习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等多门专业课程,同时对学生的数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除了理论教学环节之外,实验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最有效的途径。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来理解、验证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一、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现状

通信工程专业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应用课程理论,作为一门热门的专业,涵盖的领域颇为广泛,不仅与自动化和电子信息专业有所联系,同时与计算机学科也产生了交叉,与近些年兴起的物联网专业也息息相关。其具体研究项目就是探寻信号的产生路径,包括传输、交换手段和后期处理模式,以及计算机数字网络延伸的阶段改造问题[1]。信息类相关的技术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代表技术。从19世纪发明的电报技术到亚历山大贝尔发明的电话技术,从2G、3G、4G到不久将会正式投入商用的5G,从体积巨大的电子计算机到精密的集成电路,随着时代的发展,无不体现出通信技术具备一定的时效特征。目前看来,光纤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等占据了主流。通信技术涵盖范围极其广泛,发展极其迅猛,不久更为先进的技术将会崛起。近几年来我国的通信工程专业教育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了通信工程专业,招生规模也是与日俱增,以满足通信行业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通信工程专业对于学生的数理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高校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够在电子信息技术、通信与通信技术、通信与系统和通信网络等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运营、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通信专业课程繁重,实验设施不完备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学生对专业的更深层的探析,这就导致高校培养出的学生不符合发展需求,培养优质而专业的通信人才迫在眉睫。

二、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1.遵循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墨守成规。当前各高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上没有形成独立的运转模式以适应通信工程行业相关单位的用人需求。在教学中,一些知识点讲授不够精细,照本宣科,缺乏深入讨论。而一旦深入研究某个问题,又不能涵盖所有知识点,从而造成教学内容的两难[2]。2.实践教学机制落后。通信工程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实践教学主要包含课堂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当前实践教学机制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通常受到资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存在实验室设备不完善,仪器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进而就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导致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论的理解不充分,专业素养也就无法得到提高。二是课堂教学过于偏重理论教学。目前实践教学仍以课堂实验为主,课堂实验也是按照书本操作,只为验证理论结果,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占比率较低,缺少灵活性和创新,难以实现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三是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经验。高校的教师理论知识比较丰富,更注重于理论教学,实践能力较弱,同时缺乏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无法结合最新技术和企业要求给予学生指导。

三、对于教学改革中出现问题的应对策略

1.加快推进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在进行理论授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丰富课堂的教学效果。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为例,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基本概念。例如我们在讲解图像的锐化处理,我们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结合一些具体的照片,在课堂中进行图片处理,利用Photoshop给学生进行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操作,使学生对于锐化理解更深,提高学生对于数字图片处理课程的兴趣。由于受经济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许多高校无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借鉴国外的教学方式,采用虚拟的仪器设备来代替传统的实验环节,构建通信专业的虚拟网络仿真系统。以proteus仿真软件为例,可以实现从原理图布图、代码调试到单片机与电路协同仿真,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用购买实物在电脑上用此软件仿真,可以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虚拟仪器设备的使用,不仅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解决了资金困难的问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2.建立健全实践教学机制。通信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需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理论体系和大量的实验操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能力达到要求的、综合素质高的通信专业人才。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1)加大实验设备投资力度。通信工程专业实验设备一般来讲较为昂贵,需要的资金金额巨大,因此要加大实验设备的投资力度,完善实验设备。(2)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交流,引进企业优秀人才。有些课程实验难度较大,与企业进行合作,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3)提高实践教学在期末考核中的比重。以沈阳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例,学生的平时成绩占到30%,期末考核中的卷面成绩占到70%。而实验环节所占的分数估算下来大约只占10%左右。学生不注重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此举不符合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因而需要提高实践教学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于通信专业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培养满足社会和企业要求的高素质通信工程专业人才,是高等院校的责任。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感和参与度;调整教学模式,注重方法论的实践,做好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推进通信专业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提高专业能力。这些举措都能够推进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充分利用专业知识的同时,满足用人单位对综合型通信技术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旭向成.当前我国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现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0):157-158.

[2]邹曙光,沈卫康.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5):102-104+112.

交通专题范文8

[关键词]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学习通”;教学应用

一、高校体育专业“运动生理学”课程分析

(一)课程性质

“运动生理学”属于人体生理学的范畴,是体育专业基本学科之一,也是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必修课程。该门学科主要包括运动生理学基础、竞技运动生理学、健身运动生理学等三部分,主要讲授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人体的机能和结构等的变化,以及运动过程中人体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以指导体育相关科学的训练方法的研究和训练规划的设定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正常人体,以体育运动和训练时人体的反应和适应为主要研究内容,它的基本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科学地认知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进一步探讨学习体育健身锻炼和运动训练过程的人体生理学原理,使得学生通过学习来掌握不同年龄段、性别以及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点,为进一步体育专业实践学习奠定基础。另外,此门课程对体育教师更好地组织体育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当今大学生以及运动员等的体育健身锻炼和专业运动训练。

(二)教学现状

“运动生理学”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1],但一直来该课程在高校体育院系的开展效果一般,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大部分学生学习困难,学习效果整体较差。“运动生理学”和大部分体育理论专业课相似,基本的课堂教学方式较单一,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考查方式目前多以传统知识答卷为主,还是多以学生的期末成绩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仍需不断改进完善,当前部分高校体院也在不断创新方式,提高平时成绩占比率。课堂上,由于体育专业学生本身对理论课兴趣低,学生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够,很难坐得住和听进去,师生互动较难产生共鸣,课上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还是以“灌输”为主,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较差。当前随着课堂教学的信息化,体育理论课也开始采用“学习通”等网络信心技术教学平台开展课堂教学。信息平台的使用增强了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使得教学开展简单便捷,教学效果整体有所改观,但体育专业学生专业特点还是极大地限制了网络平台课程的实施效果,学生的参与率和完成率不高,“学习通”等网络平台的实施方式方法等还有待优化。

二、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实施基本状况

(一)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研究概况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所修课程基本以实践专业课为主,大多是外堂运动课程,虽然体育理论课也是必修课程的一部分,但与外堂课程相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较差。同时,由于体育专业学生本身理论知识水平较弱,理论课学习比较困难,理解能力和动力不足,导致学生产生不了学习兴趣,也找不到好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以至于理论课学习效果较差,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无法掌握理论知识,更无法实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查阅文献也显示,当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兴趣和动力不足。汪浩[2]的研究显示,体育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仍然存在不同程度地不重视理论课、形式单一、缺乏技能训练等现象;李金焕[3]的相关研究指出,体育理论课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改革传统的体育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从而改善学生厌学情绪,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亚平[4]等的研究显示,体育专业学生对专业理论课不感兴趣,教师的授课方法、教师的教学风格、考试制度都是影响专业理论学习态度的较重要因素;唐定财[5]等研究表明,大部分体育专业教师对理论课需要的相关技术设备了解和使用不够,通常教师只是熟悉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和课件的制作,运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不够。

(二)体育专业理论课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必要性

超星“学习通”是面向当今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交互式移动学习的一个平台,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教师的主导性强,教学以围绕学生为中心进行[6]。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能够进行学习资源的下载,开展线上教师答疑和学习讨论;通过平台,课上教师能有效地引导、指导学生。同时,教师通过平台可随时监控学生的预习、掌握情况[7]。“学习通”可以有效地促进形成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较好结合的局面,发挥出传统学习方式以及网络在线学习的优势,能很好地拓宽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大大提高了课题教学实效性[8]。在“学习通”信息技术平台上,教师可以创建、管理班级,制作PPT课件,推送学习资料,选人互动提问,布置作业和进行练习题测验等。教师可以直接用手机点击投影进行授课,学生通过手机等可以很好地在线上进行课程的预习、完成作业和课后复习等。通过线上师生互动,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以及教学的便捷和创新,也让课程更有吸引力。它是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方法,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使得在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的状态下增强教学效果,利用“学习通”的优势,开辟体育专业的学生上好理论课的新路径。

(三)体育专业理论课“学习通”教学实施的现状

通过抽取合肥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40名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得到学生对“运动生理学”课程“学习通”实施的情况统计,如附表1所示。调查结果显示,85%的学生认为体育专业理论课需要“学习通”等网上学习软件,能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87.5%的学生认为“学习通”内容丰富,有助于提高自学意识和增强自学能力;80%的学生觉得“学习通”能很好地帮助复习课程内容,有助于提升考试成绩;但也只有72.5%的同学认为“学习通”教学模式实施后使自己的“运动生理学”成绩有提高,说明“学习通”的运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程成绩,大部分学生意识上还是认可这种学习方式,但实际应用中可能也有偏差,或者使用方法存在误区,致使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80%的学生认为“学习通”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92.5%的学生感觉“学习通”增加了师生交流机会;当然也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觉得“学习通”还存在不足,希望进一步优化“学习通”教学模式,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教师访谈中也指出:网络平台教学等的使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有较大的的帮助,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等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了课程学习的可操作性和时效性。但是对于体育专业理论课而言,平台有些内容过于繁琐,使用过程中不易操作,而且准备材料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同时,“学习通”平台的使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同程度地避免了学生躲避学习和厌学情绪,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三、体育专业理论课“学习通”教学模式优化建议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研究及对“学习通”平台教学方法的摸索,针对体育专业理论课“学习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纳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加强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和教育

当前高校现有的体育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与当今教学、学习的要求不相协调,学生也不再适应“灌输”性教学和被动式学习,他们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态度也在发生改变,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网络平台等的使用可以很好地解决时间、地点的约束问题,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因此,高校要不断增强体育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通”等平台使用的积极性。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加强“学习通”平台操作练习,提高熟练程度,增强平台在教学中的实用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高校要通过体育理论课程的学习目的性教育和优化课堂氛围等手段来提高理论课学习积极性,引导和纠正大学生的懒惰和懈怠心态,激发主动性;教师要引导大学生端正理论学习的态度,提高自我评价,树立强大的学习自信心,更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不畏艰难、勤奋好学的意识品质,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战胜理论学习上的困难。

(二)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高校要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知识背景的较大差异,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制定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别化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可更新和编撰简易版的《运动生理学》教材;探索运用“学习通”建设教学视频集、PPT、作业集和试题库、试卷库等课程资源,从而实施网络课程学习、考核和成绩认定等的全面实施。视频集要有针对性,更直观简洁地让学生了解学习章节的主要内容,对生理学产生深刻的理解;同时加强PPT和视频的开发和制作,可通过研究室老师的课后研讨、到兄弟院校体育教研机构学习交流等,制作和开发更前沿、更具针对性的课程PPT课件和视频集,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对运动生理学课程产生好奇心,带动学生不断学习和探索人体生理与运动的关系,增强学习的实际效果。同时,不断更新和创新相关课件、数据以及电子教材等。另外,教师要加强课上和课后的试题和作业的设计,让学生记住关键知识点,合理地运用知识点解释各类运动生理问题,达到学有所用。

(三)落实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实施

高校要积极开发互动性更强的理论课堂内容,适合体育专业学生,让学生爱上网络课程。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积极推广反思式-小班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通”平台的利用率,合理增加学生负担,加强课外学习指导,提高学习效果;将专业技能和理论结合等相关的视频引入不同的章节,充实教学手段使竞技体育也融入教学过程,也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加强专业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学习通”平台理论认识与实践运用能力;鼓励教师收集教学资源,建立一个特殊的管理模式,同时开发和建立与兄弟院校之间的网络共享资源库,分享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另外,要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体育专业理论课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打造一批体育课程思政示范课堂。

(四)推进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