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知识范例

建筑业知识

建筑业知识范文1

关键词:产学研;校企合作;建筑企业;职业院校

2019年1月,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进一步强调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指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1]。同年3月,国家发改委联合教育部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纳入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制度安排,在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中统筹推进[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各类职业院校都在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以及所拥有资源进行各种探索。随着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以装配式建造、绿色建造、智慧建造为基础的现代建筑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建筑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校企合作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职业院校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还包括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的各种创新服务。因此,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建筑企业与职业院校产学研创新模式,培育出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并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四新技术人才”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的目标与责任。

一、建筑企业与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意义

(一)为建筑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是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动力,更是企业生存乃至发展的灵魂。在建筑业,一方面,我国城镇化带来的红利正在减弱,建筑市场不再是蓝海,要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站在行业发展的前列,就必须要不断创新,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以装配式建造、绿色建造、智慧建造为基础的现代建筑产业方兴未艾,对建筑企业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企业创新力的重要途径。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既有利于双方资源互补与共享,又能将高校丰富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优势通过企业充分的实践以及现实场景进行融合发挥,为企业提供创新策略及技术支撑,从而使企业能够在发展中更好更快地解决瓶颈问题,将高校的知识创新转化为经济效益。

(二)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职业院校的使命就是培养行业、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质量也是职业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根本,集中力量解决好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的突出问题,是实现高职院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途径[3]。当前,职业院校的市场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点,这也符合职业教育的“教育和经济双重性”特征[4]。在传统的政府财政支持或民办院校靠企业支撑模式下,职业院校多数只能实现自身运转,发展上则相对缓慢并缺乏活力。在建筑领域,校企间产学研深度合作的重要优势就是能够让学校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使其获得充足的实践经验以及资金、设备、场所等来培养社会急需的新型人才。而且,在与企业深度合作的过程中,也促进了职业院校科研水平的提升,从而形成职业院校的良性发展格局。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建筑企业与职业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课题组走访调研了省内一批建筑类企业和职业院校。

二、建筑企业与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现状调查

(一)调研概况

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走访结合问卷的形式进行。所走访调研的包括中天建设集团、浙江开太建设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内的建筑类企业共17家,涵盖建筑施工、勘察设计、造价咨询、工程管理等业务。所调研的职业院校有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等以建筑闻名的职业院校。

(二)调研结果

根据调研结果来看,在调研的17家建筑类企业中,有10家企业跟职业院校开展了校企合作业务,合作方式上从高到低依次是校园招聘(100%)、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70%)、企业教师进驻学校授课(40%)、校企合作制定教学大纲(30%)、校企合作进行课题申报或技术攻关(30%)、使用职业院校的科研专利(30%)、将部分企业任务外包给学校完成(10%)。不难看出校园招聘和组织实习仍旧是当前校企合作的主流方式,更深层次的共同组织教科研及使用科研成果则占比较低。在还没有参与校企合作的7家企业中有5家企业愿意跟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可见校企合作意识已在当前企业中占据了主流。在校企合作上企业的担忧主要包括:合作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施行(52.94%)、合作会给企业带来负担(23.53%)、合作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11.76%),其他(11.76%)。通过沟通进一步了解到,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保证企业的利益,包括招到心仪的毕业生在内是企业比较关心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校企合作方式时,企业利益保障应是重点内容。在职业院校产生的技术专利等科研成果对企业的价值认识上,8家(47.06%)企业认为有价值,打算引进或已经引进;5家(29.41%)企业不了解;另有3家(17.65%)企业认为没有多少价值。这也显示了职业院校的科研成果对企业正在产生积极影响,但校企间的科研合作还不够深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包括海天和中天在内的13家(76.47%)企业已经开展了装配式建造、绿色建造、智慧建造等新业务,只有6家(35.29%)认为当前的人才储备能胜任新业务的需要,其余7家则需要通过从别的企业挖人(3家)、聘请行业专家进行咨询(2家)、从高职院校招聘(2家)的方式来满足新业务对人才的需求。以上结果表明,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已经在悄然开展,但尚需大力推动,尤其是人才的共同培养及科研的有效合作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从多家职业院校的调研结果也印证了上述结论。如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设备专业与格力空调、品茗软件、耀信工程、五洲工程等企业开展了紧密的校企合作,邀请这些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为专业发展献计献策;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库,让企业技术资料走进课堂,拉近教学与工作实践的距离。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建筑类专业除了早已开展的企业专家进课堂、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政校企业联盟学院等合作方式外,近两年学校还在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成立产业学院引进企业业务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等,校企深度合作正在逐步展开。

三、建筑企业与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建筑企业与职业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是建立在双方意愿基础上的,只有关注企业的利益诉求,职业院校才能将校内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扩展到企业、延伸到社会[5]。然而,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利益有时可能会存在不一致、甚至是冲突的现象,这就要求校企双方“求同存异”,建立起双方合作的基础。双方“求同存异”的程度,也决定了校企合作的深度。

(一)建筑企业产学研合作影响因素分析

从我们调研来看,所有建筑企业都有创新意识,也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以及最新科研成果的应用,但部分建筑企业由于规模较小难以支付较高的校企合作成本,而且会担忧付出成本后不一定能获得回报。因此,它们更愿意“直接摘桃子”,通过高薪挖人、聘请行业专家、购买科研专利的方式来满足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而大型建筑企业由于实力雄厚,资源充分,它们更愿意与职业院校开展深入合作,为其提供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在科研专利上,它们也倾向于与职业院校合作来解决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成本和收益是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二)职业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影响因素分析

职业院校希望通过产学研合作来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最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调研结果来看,各职业院校都在努力开展校企合作,但受限于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服务能力以及一些体制、机制等因素,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仍然会受到限制。例如,部分企业认为职业院校学生素质较低,不愿意与其深度合作;再如,职业院校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科研成果,但真正能实现转化的却不多,存在科研成果偏离市场需求、成果技术不够成熟的现象。此外,部分现行考核制度缺乏有效激励,如职业院校教师过度倾注精力在日常事务及管理上,对企业需求缺乏足够的认识,与企业沟通程度较低等。因此,提升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校企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基础。

四、建筑企业与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近两年正全面推进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其管理工程学院下属的工程咨询产业学院就是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成果。工程咨询产业学院建立在2017年组成的工程造价联盟学院基础之上,合作企业均是浙江省前列的咨询企业(科佳第3,中汇第11,中诚15(2020年排名))和工程软件服务商品茗(上市公司)。学院瞄准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打造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全面推动“新工科”专业改革,培养新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产业学院设有理事会,在理事单位的主导和政府机构的指导下,建立了合作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小组及校企双方的协同机制。具体内容如下:

(一)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校企协同管理模式

产业学院各成员单位共同制定工程造价专业招生和就业计划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同完成专业课程的开发。产业学院的师资队伍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而成。基于各自优势,校企双方还互派教师为对方进行师资培训,确保产业学院的教学高质量进行,这也为校企人员互聘、人才双向流动奠定了基础。学院在各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对实习学生实行校企一体化管理。此外,校企双方还共建了学业评价和职业能力评价的标准和体系,做到了考核标准的可测可量,并寻求在今后的合作中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

(二)打通企业融资渠道,建立业务外包校园工厂

产业学院的合作企业将部分算量业务外包到产业学院,由产业学院的教师指导学生来完成。一方面,通过企业外包业务,学生在校期间就零距离接触到真实的企业业务,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也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学校在获得经济收入用于专业建设的同时,也培养、锻炼了一支教师队伍,形成专业建设良性发展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产业学院的软硬件建设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部分建设经费也由企业提供。这也打通了职业教育的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了教育经费不足的难题。

(三)协调课题研究机制,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开展科学研究是产业学院的一大亮点。产业学院设有科学研究委员会,各企业在产业学院建有研究中心,针对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产业学院教师将积极参与研究,在横向课题、纵向课题研究方面校企双方达成了全面的合作机制。

五、结语

建筑业知识范文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增强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掌握安全生产的科学性,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保证施工企业安全的整体推进。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各类人员的安全素质和操作技能,规范安全行为,杜绝或减少在生产活动中的各类不安全因素,关键是通过对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来实现。现就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谈一些看法,以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现状。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决定了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素质及水平偏低。由于是高危行业,各类安全隐患较多,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据有关资料统计,2004年1至6月,全国共发生建筑安全事故487起,死亡588人,其中80%以上事故都是因违章行为造成的。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使广大职工都能按规定,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有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举办的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核获得安全岗位资格。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大大减少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改善安全生产状况,有效控制伤亡事故的发生,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人和发展,伴随着企业改制,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和专业(劳务)承包队伍,受利益驱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意识淡薄,放松了安全管理,特别是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在经济上和时间上不舍得投人,导致人员安全技术水平低下。一些建筑业企业领导和项目经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仅限于在开会时讲“要注意安全”,而怎样注意安全就讲不出所以然。一些安全员不明白自己在施工现场的地位和作用,对安全知识一知半解,有的甚至连常用安全技术规范标准都不了解,特别是新进场的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不懂本工种操作规程,不掌握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这些人完全没有安全防护意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有的农民工上班没几天就死于工伤事故。由于以上这些现状的存在,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2加强教育培训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就是说在一切生产活动中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预防为主,是指在一切生、产活动开始之前针对生产活动的特点,对生产要素采取科学管理手段和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掌握运用安全生产科学的管理手段,需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建筑法》第46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为了加强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设部一九九七年印发了《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对建筑业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只有扎扎实实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提高建筑企业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才是安全生产的唯一保障。   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具体措施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建筑施工企业更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实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使安全教育培训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经常化。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素质,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具体应作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3.1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落实安全教育责任。建筑施工企业及其内部单位、项目经理部要分别设置安全教育培训部门,配备专、兼职的安全培训管理人员,负责制定本单位的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2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要分不同的层次,因人而异,分灶吃饭。   (1)对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和项目经理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及重大伤亡事故分析;   (2)对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仅要学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重点还要反复学习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掌握应用检查、评定、分析和提出整改措施的方法。   (3)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除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外,重点要学习安全常识和本工种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应急救援措施等。   3.3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重点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注意培训的“全员性”。培训要覆盖所有与现场施工安全相关的各方人员,对内要涵盖全体员工,对外要包括可能进人现场的相关人员。避免职工因不懂职业安全常识与技能而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管理人员因忽视职业安全而违章指挥,削减甚至取消安全防护投人,简化安全管理制度,淡化安全检查与整改;外来人员因缺乏安全意识而误人危险区域,误动设备操作系统或电器装置的开关或按钮等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事故发生。二是要注意培训的“全面性”。施工现场是一个具体的工作范围,各种因素相互关联、制约,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既要使职工懂得安全常识“会安全”、能够识别危险“懂安全”,又要使职工提高安全意识“要安全”。三是要注意培训的“针对性”。建筑产品的单一性决定了具体施工现场的特定性,安全教育培训也必须适应这个特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培训的内容必须紧密结合现场、现实生产特性来选择,让职工通过培训能够“及时、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意识到在工作中忽视安全的后果和重视安全生产所带来的效益。四是要注意培训的“连续性”。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在时间上是没有固定规律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忽视安全,就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施工现场的所有状态时时处在变化之中的特点,要求安全教育在时间上要保持连续性。五是注意培训的“经常性”。要达到使职工时时处于“警钟常鸣”、具有“遵章守纪”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应有的与作业性质相适应的操作技能。六是要注意培训的“规范性”。安全生产是国家和企业的头等大事,安全生产必须以国家安全生产政策和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为依据进行,同时安全生产是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保障措施,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有现场安全培训必须以国家法规、方针、政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标准、规范为依据,紧密结合现场施工实际进行,不得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要达到使员工知晓工作程序、明白操作要点、掌握作业标准,用技术促进安全、用标准、规范保障安全的目的。七是注意培训的“综合性”,从宏观上来看,影响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因素,又有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既有自然环境的不利因素,也有心理、生理、社会经济的社会因素,既有单位、个人的内因,更有外来多方面的诱因等等,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和手段,综合教育、综合分析评价。八是注意培训的“多样性”,建筑施工现场人员成分复杂,文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依靠单一的教育方式比较难以调动受教育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集中进行课堂培训;放录像进行电化声像教育,结合事故案例讲评分析“三违”作业的危害性;进行现场观摩讲析,查隐患,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现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教育,对违规违章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现场录像,组织职工观看,并同时播放规范标准作业录像,形成鲜明对比,强化教育,促进提高。同时,还要利用安全知识竞赛、演讲会、研讨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连续的安全教育。#p#分页标题#e#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从制度上、人员上和资金上予以保证,才能有效地杜绝违章指挥、违规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才能有效地扭转目前事故多发的局面,实现建筑业的持续发展。

建筑业知识范文3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项目;施工技术应用;创新实践

引言

当今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创新思想和创新技术逐渐渗透到土木工程建设领域,为该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创新现在跟不上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无法满足建筑业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必须不断提高现有施工技术的创新能力与改良能力,加大对施工技术创新的研究力度。因此,探索土木工程建筑技术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中国建筑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建筑技术创新是必然趋势。由于我国建筑技术创新已经难以满足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不断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保证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2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实质以及现今发展状况

2.1中国现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特点

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环节较多,在不同的施工环节中影响因素较多,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企业情况制定不同的施工策略,由于土木工程有不同的建筑结构,且不同的土木工程对于建筑行业的要求不同,因此施工技术的不同会对施工效率产生直接性的影响。

2.2中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连续性。同时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实践性较强,只有将创新理论应用到建筑实践中,我们才能验证该理论的正确性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然而,在当前的中国土木工程建设中,许多理论尚未有效地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实际建设中,有关人员尚未充分发挥才能。

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员缺乏对施工技术的正确认识,导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有效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因此要求施工人员积极发展思维,现阶段,我国土木建筑工程创新工作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这些都会严重制约土木建筑工程的发展,同时也会对我国民用建筑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要求施工人员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结合实际理论知识,进行创新性研究。在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中,土木工程通常具有技术复杂性和施工环境的变化性特点。为了确保相关的施工环节,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全面的施工计划和应急措施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施工环节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在施工初期,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对相关项目的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审查和现场检查。对设计,技术管理,安全管理有全面的了解。在相应的方案设计和结果估算中,相应的技术构造要点在各种实践中也获得相应的参考值。

4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研究分析

4.1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改进技术创新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行业标准,因此要求员工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突破局限思维,加强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根据建筑行业发展采用综合干预方式,不断提高我国现阶段工程效率,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4.2借鉴优秀公司建筑技术的环保理念,提高工作质量

据国家和有关部门介绍,中国正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环保理念的应用也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在施工技术的应用中,不仅要停留在工作效率的表面上。还要改变工作方式,合理利用各种生产建设资源,促进建设顺利进行。例如,在结构设计和材料应用中使用某些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可以为其他相关公司发展建筑行业带来机遇。必须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能低估各种创新方法的积极应用价值。

4.3转变技术创新研究的基本观念,突破发展瓶颈

实际上,国内建筑业的发展进步也意味着建筑企业正面临转型选择。为了充分保证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效率以及土木工程的质量,需要加强对我国现阶段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和认识,保证施工企业在施工企业施工技术的指导下进行发展。同时施工企业需制定严格的质量监督体系,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加强施工技术的创新研究,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4.4加强人才创新

中国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必须走自己的路。在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绝对不可能复制新的建筑技术。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环境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并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如果直接照搬其他国家的建筑技术,则可能会由于新技术“不适应性”而导致潜在的安全隐患,由于施工技术人员对创新技术的认识不足,不可能迅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备施工延迟了施工时间。这是我们缺乏创新人才的体现。为了走建筑技术创新之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培养高水平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归根结底,新技术的出现是依靠顶级人才。没有高层的人才根据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很难实现创新突破。

5结论

目前,许多建筑施工公司正在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相关的创新研究,以提高建筑公司的经济效率。在当今持续的经济发展中,土木工程建筑行业正在对建筑技术进行创新研究。这也是解决土木工程建设问题的关键。全面实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研究必须从最基本的小事情开始。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建筑业的发展进步和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何广康.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探究[J].门窗,2016,000(011):96.

[2]董伟.关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的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No.133(03):225.

[3]朱奇清.土木工程类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2):198+200.

建筑业知识范文4

关键词: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应对措施

近年来,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工作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建筑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提升国民经济水平以及改善人民居住环境都有着十分深远、积极的意义。然而新经济时期为建筑行业带来众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建筑企业不得不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为此建筑企业应当通过内部控制建设来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工作效率,增强自身盈利水平以及抗风险能力。

一、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阐述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企业通过对自身各项工作,包括经营活动、规划战略、战略制定、制度改革等内容,进行监督、分析、规划以及控制等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而使得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自身具备的资源,使其价值效用发挥最大化,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二)内部控制的原则。内部控制的原则总共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全面性原则。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活动时,必须将各项工作内容考虑进来,从整体视角来看待内部控制管理。第二部分,重要性原则。由于内部控制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因此内部控制活动首先要着重关注企业各项工作中的高风险环节以及重要工作环节。第三部分,一致性原则。内部控制活动的高效开展需要标准统一的规范工作流程作为基础,在标准的约束监督下,使内部控制活动处于可量化、可考量、可改进的良性状态,一旦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就可及时对其灵活调整,以满足当前的工作需求。第四部分,成本效益原则。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源于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较好的经济效益才能保证企业拥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而要提高经济效益,则需要企业控制自身运营成本以及生产成本,而内部控制活动则能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和规划,进而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数额[1]。

二、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

(一)组织结构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建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较为复杂,权责范围不够明确,使得企业在人员管理以及工作执行方面的效率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进而影响企业的高效率运转。此外,当前建筑企业通常拥有众多子公司、项目部,其管理模式主要以母公司为基准,其中子公司的众多关键事务也需要母公司拍板决定,包括人事任命以及施工具体规划等内容,即项目部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具备经营管理的权力,进而在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开展方面进度缓慢,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企业文化建设缺失。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企业其他管理工作内容,因为企业文化是一家企业进行管理和发展的基础,制度和战略方向都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没有企业文化的支撑,难以保证企业制度的落实和发展。建筑企业普遍体量较大,员工数量较多,管理层级较复杂,为企业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2]。此外,基层施工人员文化素质不高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将建筑企业进行高效管理就是企业文化建设所要起到的作用。然而部分建筑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凝聚力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进而造成文化建设缺失,导致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缓慢,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开展。

(三)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足。建筑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过程中,通常是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度为方法原则制定工作规划,然而其制度措施的具体执行以及高效落实还需要建筑企业根据自身运营状况以及战略目标来灵活调整,使其与企业发展较高程度契合。然而部分企业负责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制定策略时单纯考虑有无遵守国家规章制度,并且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使得制定的策略不仅不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而且无法为企业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

(四)高素质人才缺乏。建筑企业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无论是信息化建设还是企业管理组织架构以及相关规章制度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由于建筑企业发展过快,使得企业员工逐渐不能满足新经济时期建筑企业实际工作需求,进而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其根源主要在于信息系统的普及以及建筑知识理论的快速更迭,一些员工没有掌握信息系统的操作技术以及及时更新建筑工具和建筑知识的储备,使得难以在较短时间完成客户越来越高的生产需求。

(五)项目部履约能力的风险。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不断变革,建筑企业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对于作为建筑企业的下属机构——项目部而言,除了经济金融风险之外,还要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风险,为了保障建筑企业能够在商业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中维持自身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下属项目部履约能力,从而提升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然而部分建筑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制定相关规划措施时,没有将项目部履约能力等风险因素考虑进来,更没有提前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三、改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现状的措施

(一)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以及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负责人明确企业各领导层的权责范围,确保管理人员都能各司其职,降低权责交叉情况出现的概率。对于项目部的经营管理而言,母公司的领导层要适当给予一定的管理权,允许下属项目部在一定范围进行自我管理与约束,切勿过分插手项目部的运营管理以及战略规划制定,使其逐渐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应当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期努力做好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增强企业整体凝聚力,进而高效开展各项工作,以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来完成新时期的战略目标,以促进企业获得健康长远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企业负责人首先要调查研究企业自身目前具备的优势以及市场当前的需求和未来的需求发展趋势,从而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而制定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文化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文化要时刻融入企业管理当中,以文化来推动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三)提升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取决于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落实,管理制度的落实则是监督管理机制实施的保障,从而避免相关控制措施流于表面形式[3]。首先,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时,要以国家出台的相关规章制度为基准。其次,企业管理层要做好精细化管理,将实际工作内容按照企业部门进行精细划分,在此过程中避免出现工作内容重复以及遗漏的状况。最后,高效的监督管理也是内部控制活动开展的可靠保障,企业负责人要督促相关监督人员对各项工作开展进行全程监督管理,一旦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可及时对其进行提示,并提供改进意见。

(四)提升企业人员专业素养。建筑企业要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快速发展,就必须对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重视起来,提升其工作能力来帮助企业获得更好发展。企业负责人要明确新时期员工应当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而为其提供培训学习机会,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相关操作技能和知识理论学习。此外,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速率不受影响,企业负责人还应从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填补企业相关职位空缺。与此同时,这部分专业人才还能为企业员工就专业技能和知识理论进行答疑解惑,加快了员工的学习效率。

(五)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是一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而这一能力的获取则来源于企业负责人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筑企业相比其他企业,例如制造企业或者运输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更多,并且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对此重视起来。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时,企业负责人要用好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其强大的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市场或者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类型进行预测和评判,进而提前制定相应应对措施。此外,企业负责人还应树立强烈的风险预防意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对有关部门着重强调风险发生所造成的严重危害,使基层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工作,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四、结语

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提升建筑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要远比其他行业的生产周期要长,因此严格把控各个工作流程,使其处于安全规范的生产工作环境之下,无论是对于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还是投资方的长远经济效益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篇幅有限,无法详尽阐述,因此需要建筑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归纳总结,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有所帮助,期待我国建筑行业在新经济时期取得理想成绩。

参考文献:

[1]余敏.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大众投资指南,2019(16):101-102.

[2]刘国申.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08):118-119.

建筑业知识范文5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教育;建筑构造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职业活动已成为如今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其中包括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与岗位各项任务和各种岗位、各种职业有关的共同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人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具体需要的能力。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建筑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是要有不辞劳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求实工作态度。要谦虚谨慎,深入工作第一线,能和同事密切合作。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相近专业的知识要比较了解,并有较好的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论应用实际的能力。

    二、目前高职培养对象的能力素质现状

    (一)高职学生入学成绩低,学习能力不足。

    高职学生入学成绩普遍偏低、基础普遍较差,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不愿意看书学习,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高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

    有些学生考入高职院校后生活茫然,不能合理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时间,不知自己学的东西有什么用,将来自己要做什么,对自身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

    (三)高职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尊重学生个性不够,真正有个性的学生缺乏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认同和接受。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不敢坚持自己的见解,为取得较高的学习成绩,盲目地相信教师和课本,盲目地追求标准答案,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不足。

    (四)高职学生注重自我能力提升,缺少团队合作意识。

    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来自单亲家庭的比例逐年提升。学生比较自我,重视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却恰恰忽略了有助于事业成功的团队合作。学生不愿接受集体的约束,对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缺乏热情,缺少集体荣誉感。

    (五)高职学生不会有效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

    现代网络技术如此发达, 名师课件、精品课学习网站比比皆是,图书馆就在身边,学生却不会自己主动去搜索资料学习。很多人有电脑,却不会制作常用的办公文件,不会画一份像样的图纸。 

    (六)语言表达能力差,不善于推销自己。

    高职学生中来自农村和城镇的比较多,经济条件不太好,自卑心理较重,不愿出头露面,不善竞争,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三、《建筑构造》教学中职业能力素质培养途径

    《建筑构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建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专业教学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建筑构造》的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注意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与专业素质的双重培养。以下是笔者在省级精品课建设中的一些教学尝试。

    (一)开展专题论述,培养自学能力

    基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对高职学生的理论教学基本是填鸭方式,老师课堂讲解的未必都能理解,更别指望学生主动去看书学习,大多数学生没有自学的兴趣和能力。针对这一特点,笔者设计了一个训练项目。每次上课前的5分钟留给学生做专题研究。形式是每两人一组,研究对象为国内外的著名建筑,由于学生大多来自文化环境不十分优越的地区,专业又没有开出建筑欣赏、建筑历史等相关课程,学生的专业视野非常狭窄,对专业的认知度不高。通过学生自己深入图书馆和网络收集资料,然后制作PPT,最后再拿到老师和同学面前共同分享。这个过程对于制作者本人学会收集资料、整理素材,是自学能力的提高过程,同时在大家面前演讲表述也是一个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老师和同学要对他们的研究专题报告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这又是再次提升能力的绝好机会。对于比较好的专题上传到精品课网站,大家共同学习。;另外对其他同学来说既丰富了专业知识,对专业学习充满期待,也为自己的专题报告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二)教学内容课外延伸,培养理论应用实践能力

    《建筑构造》的教学中涉及建筑构造原理和方法较多,教材上的节点详图对于高职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对于高职层次的学生来说,教材上的理论太抽象难懂,没有实践中的感悟体会,很难学明白。所以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建工专业学生没有设计类课程,为弥补不足,特在教学中加入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一些内容,目的是使将来学生在指导施工中能理解建筑设计。学完这部分内容,笔者要求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写一篇校园建筑的解说稿,从而更好的理解建筑设计的内涵。另外在每一构造章节结束后,要求学生对校园内的建筑节点进行观察、测量和绘图,并结合相关知识点加以论述其构造合理性及优缺点。通过体验学习,学生对构造有了一些理解,并能举一反三,很好的运用构造理论,对构造方案进行优选,学习效果良好。

    (三)工作小组集体撰写调研报告,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意识在当今的建工企业中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团结合作、协同攻关是团队作战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团队意识,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建筑调研报告是民用建筑构造教学结束后给学生布置的团队作业。在开展调研工作之前,老师要告诉学生应该怎么进行调研工作?工作侧重点在哪里?调研报告的格式要求是什么?然后学生6人为一个工作小组开展对校园建筑的调研工作。在这项训练中,学生的工作积极性非常高涨,到相关部门走访调查、组织召开学生调研座谈会,设计调研问卷,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还在一些关键部位进行拍摄留做论据资料,最后上交调研报告。在这个项目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把调研工作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同时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同学们分工明确,各行其责,不等不靠,每个人都那么努力地为团队的荣誉去工作。与此同时与人沟通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科技文体的写作能力、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再一次得到锻炼。其中有一些调研报告甚至被学校相关部门留用作为工作改进的依据。学生们为自己的工作引以自豪,感觉专业学习发挥了实际作用。#p#分页标题#e#

    (四)推崇最完美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人类社会的进步无时无刻离不开创新,创新需要积极的思维。创新能力是多种能力融合后的高层次体现,是劳动者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完美地完成每一项作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建筑解说词的作业中,有人手写500字交差,有人用电脑交出word文档,更有同学应用手上的数码相机和会声会影软件交出了视频作业。构造观察作业,有的同学语言文字描述、有的同学图文混排word文件,还有的同学交出的是PPT形式。对于各种优秀的表现方式,老师在同学中大加赞扬,为这样同学鼓掌喝彩,同学们的努力得到肯定,创新精神不断发挥,其他同学不甘示弱,大家比能力比创意,在不断呈现的惊喜中使我们的高职学生得到自信心的培养和工作能力的锻炼。

    (五)创意模型制作,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是将知识转化为物质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职建工专业人才必备的实践技能。在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设计制作一组建筑构造模型,要求参照节点图,按比例设计制作。一方面使学生在自己动脑设计、动手制作模型的过程中,通过感性体验以形成并加深对建筑构造的认知和了解,。另一方面,将学生制作的优秀模型加以陈列,可丰富模型的形式和种类,为构造模型教学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也为专业实训条件的建设提供素材及范本,形成了专业建设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同步发展的双赢态势。

    (六)参与精品课建设,培养信息检索能力

    《建筑构造》是辽宁省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学生科研团队的力量不可低估。老师根据网站栏目,选择一些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参与其中。教师指导学生查找资料,过滤信息。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等各种资源,为课程网站提供了建筑词典、新技术新工艺、构造图纸、工程实例图片及视频等相关信息,学生自发组织网络课程论坛,大家一起研讨构造问题,分享学习成果。通过参与课程建设,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得到锻炼提高。

    (七)建筑构造课程训练,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

    按照课程标准,在《建筑构造》理论教学内容结束后安排了课程训练项目。该项目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训练的主要环节,也是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求学生分组对校园内一幢建筑进行完整测绘和构造识别,首先要求学生工作组集体讨论写出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由指导教师审定后开始实施。构造识别中学生要设计表格把相关构造要点填写出来,徒手绘图同时对建筑各个部位进行测量标记,并用CAD绘制全套图纸,最后完成工作总结,提交全部文件。整个项目进行中,学生开展团队合作,学会制定工作计划及方案,设计工作表格,学写工作总结,能用运用电脑绘制图纸,有效运用了多种办公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学会与陌生人沟通,争取工作上的支持。构造课程训练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综合提升。

    四、结束语

    学生的职业能力及素质培养是高职专业教育的核心,也是每位专业教师的目标和职责。教师必须经常认真分析和研究的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种方法,在教学中促使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素质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保障学生顺利就业,为将来学生成功开展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琴、 崔文. 从专业互动看专业基础课教学[J]. 河南科技2010(9 ) 

建筑业知识范文6

关键词:中职建筑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

随着国内的建筑工程施工装配式模式到来,BIM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BIM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行业应用有助于推动建筑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帮助建筑施工方案更加优化,项目管理更加优化,最终提高工程质量,节约工程成本。BIM技术开始于20世纪末的美国,近年来BIM技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迅速发展,美国大部分的建筑项目都应用了BIM技术。中国在相关项目上也应用了BIM技术,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村等。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围绕着BIM技术应用也出台相关的政策,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十三五”装配式建造行动方案》《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国务院《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该项技术的应用是中国建筑工程行业的一次变革,对于建筑结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都提出一定的要求,建筑业现代化发展对BIM技术型人才有了进一步的要求。高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人才培养,为社会培养出建筑专业的BIM技术人才,推动国家建筑行业高质量的进步。

1中职建筑专业融入BIM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已经开设了BIM技术的课程,因此,作为重点培养试点院校,福建理工学校做好“1+X”证书制度背景下,BIM技术与中职建筑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教学组织方式的相互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首先,BIM技术人才培养是新时期建筑工程信息化的必然发展要求。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BIM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建筑工程项目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其次,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新时期的职业院校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而是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后,中职建筑专业实施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推动BIM技术的专业融合和专业发展,满足建筑工程企业行业需求,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拓宽了渠道[1]。

2BIM融入中职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领域逐渐朝着信息化的趋势发展,建筑工程行业的工程技术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广泛运用,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建筑工程行业中出现了多种新兴岗位。通过对福建省职业院校的调查发现,尽管其已经逐步开展BIM技术人才的培养,但因为无法及时按照建筑工程行业对于BIM技术人才的需求及时地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等诸多环节做出调整,导致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特色,缺少BIM技术的融合

通过调研发现,福建省开展BIM技术试点职业院校虽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整,制定了BIM技术人才培养战略目标,但由于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并且BIM技术衍生出的建筑工程行业岗位也在不停变化,但未能结合实际行业需求制定差异化人才培养目标,造成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与实际行业需求脱轨,导致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学习到的内容无法满足实践岗位的要求。

2.2BIM资源有限,和实际联系不紧密

在当前的各个职业院校,已经充分意识到BIM技术人才培养是新时代建筑工程行业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情况下,各大职业院校也纷纷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但在当前阶段相关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BIM技术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相关的资源有限,大部分职业院校所应用到的BIM资源只是引入表层的理论,浮于形式,无法将真正的实践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因为本身资源有限,再加上学校没有相关的自主开发研究加,导致BIM技术和学生们的实际联系不密切。例如,未能将BIM技术贯穿到一系列相关专业课程中,学校在进行BIM技术人才培养时,只是仅仅将BIM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或在某一门课程中加入BIM技术的教学,而没有建立一套从理论、方法到技术的数字化建筑专业课程体系,未将BIM技术贯穿到建筑专业的所有课程教学中。学校虽然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将所学习到的技术和实践联系,然而BIM技术人才最基本的就是掌握BIM基础技能,通过BIM建模软件的应用,将建筑工程概预算和建造中产生的各种模型和信息制作成用于工程概预算施工和后续应用到的图样。这一能力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然而学生在相关的学校提供企业实践平台中只能获得单一方向的发展。

3中职建筑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的原则

3.1基于BIM技术与岗位融合的原则

现如今,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都已经开始广泛地应用BIM技术,如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环节、现场施工环节、工程项目预算环节等,因此,也催生出了许多基于BIM技术的新兴工作岗位。因此,中职建筑专业在进行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时,首先应遵循BIM技术与岗位融合的原则,充分分析建筑工程商业中基于BIM技术的岗位需求,从而制订更细分化、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3.2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全过程原则

BIM的真正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高效、精准、便捷等方面,更体现在其可以完美地融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施工的各个阶段中,而职业院校在进行建筑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时,应利用BIM技术,从设计、施工到运行维护阶段的全过程中[2]模拟建筑工程项目多方参与。

4优化中职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4.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福建理工学校在做好首批职业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建筑信息模型(BIM)试点工作下,结合本专业发展特点,以BIM技术为突破口,通过打破传统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BIM技术为核心的建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应明确最终教学目标即为国家建设及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实践型人才。首先,应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以此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由于BIM技术涵盖复杂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所有的理论知识,因此,职业院校应结合当今建筑工程领域对BIM技术人才的切实需求,为学生讲解BIM技术理论知识中的重点、精点。其次,明确“实践能力”才是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终极目标,职业院校在制定BIM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时,不能仅仅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应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实践操作考核等方式来检验学生的BIM技术实践运用能力,以此让学生成为“掌握BIM技术,会用BIM技术”的综合型人才。最后,在制定BIM技术人才培养时,还应对学生展开职业规划教育,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规划、职业兴趣调查,同时结合调查内容,了解学生预期的工作岗位,从而细分化BIM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以此提高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4.2构建以BIM技术为特色的课程体系

福建理工学校依据BIM(初级)证书标准将BIM技术融入建筑专业课程体系中,深入开展融合BIM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将相关专业课程贯穿、合理运用BIM信息技术,更新建筑专业课程体系,制定完善建筑制图人才培养路线:工程制图———CAD制图(二维)———BIM建模(三维)。构建以BIM技术为特色的课程体系,不是“会用BIM”,而是学会“利用BIM”。将BIM技术贯穿在一系列相关专业课程中,不是在一门课中讲授或应用BIM,而是建立一套从理论、方法到技术的数字化建筑专业课程体系。将原有课程与BIM技术相融合,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BIM技术贯穿相关专业课程,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如《工程制图》《建筑构造》《建筑CAD》及《室内设计》等。同时,应重视建立BIM教学资源库平台,有利于学生直观系统地接受知识,并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由于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建筑工程领域的工作岗位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因此,职业院校必须结合建筑市场最新的岗位要求,及时地对BIM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做出调整,从而满足实践岗位的需求。第一,职业院校应在每学年开始前,对建筑工程行业及建筑工程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充分市场调研,从而分析未来建筑企业对BIM技术人才的需求,最后制定本学年的基于BIM技术的课程体系。第二,创新课程内容,增加实际案例的引入。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下,需要教师具有创新能力,及时结合新技术、新应用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换代,并熟练地使用BIM技术,将优秀的建筑工程案例制作成BIM模型教学资源,动态化地为学生讲解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运用。

4.3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丰富活动形式

首先,职业院校在开展BIM技术人才培养之前,应主动加强与建筑工程企业的接触与交流,按照建筑工程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制定BIM技术人才培养策略。其次,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应主动为学生提供BIM技术实践锻炼平台,并在初期指派企业内部优秀的BIM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与岗中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从而便于职业院校在未来的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中把握正确方向。福建理工学校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的“专业课程+项目活动+知识探索应用”的人才培养体系。例如,职业院校以BIM技术为主线的课程设计,通过融入BIM项目活动解决教学与现实脱节、知识碎片化的弊端,以项目的形式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主线上的联系。随后开展建筑专业知识探索与应用,面向有科创兴趣爱好的部分学生,拓展学生专业知识的空间,挖掘专业知识的深度,培养其各知识领域的整合能力。

4.4提升和完善教育者综合能力

在优化中职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相关教师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作为相关的教师要具备BIM理论知识的完备基础,然后能够熟练地运用,创造性地使用。其次,BIM技术是一门正处在发展过程中的新技术,它主要应用在实际工程过程中,所以相关的技术型人才大多集中在企业单位,高校的相关教师虽然对理论掌握非常突出,然而在联系实践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面对这些情况,就需要职业院校定期地将老师送到生产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锻炼教师的能力,也可以借助校企合作方式,让优秀的技术型人员来到学校,将工作用到的技术、实践经验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对此有进一步的了解。国家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面要有直接联系,有企业或行业成立BIM技术联盟,定期地对BIM应用技术进行培训研讨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邀请省内外专家结合具体工程案例进行讲课,培训学校可以让老师们参与其中。研讨会联盟中做好BIM人才培养,通过提升师资综合力量来帮助做好院校的人才培养。2019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包括建筑信息模型在内的五种职业技能也成为首批试点领域。该相关证书制度的应用,可以让校企之间深入合作,不断培养相关的人才,加强对相关专业技术教育人员的培养。学校本身也可以给老师们的学习提供完善的平台,除了线下开展的研讨教育之外,可以利用线上平台来展开教育教学,这样就能够结合专业技术老师的实际情况,让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提升。

结语

建筑业知识范文7

工程进度是影响建筑施工的一项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工业建筑施工而言,现场进度管理与控制更是影响工程质量及施工单位综合效益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工业建筑施工现场进度管理的相关经验,分析了影响施工现场进度管理与控制的因素,就如何做好施工现场进度控制提出了合理化对策,以期对相关工作有所启示作用。

【关键词】

进度管理;施工现场;工业建筑

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各地工业建筑项目工程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现代工民建项目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施工过程中也涉及到更多方面的内容,工程进度管理与控制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施工现场的进度管理与控制对于保障工程顺利开展,实现项目预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上述背景,施工企业应该结合工业建筑施工的特殊性,提高对工程进度管理与控制的重视程度,特别是抓好施工现场的进度管理,以此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关于工业建筑施工现场进度管理的概述

所谓的进度控制与管理,指的是项目建设阶段的工作程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调查和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在工业建筑工程项目中,现场进度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管理内容。通过有效的施工现场进度管理,可以保障工程顺利按时完工,保障工程质量,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提高施工单位信誉,使工程项目及施工企业的效益得以最大化发挥。

2影响工业建筑施工现场进度管理与控制的因素

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双方面影响,施工现场的进度管理控制工作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资金因素

资金是建筑施工的基础保障,当前我国很多的工业建筑工程项目,都是由于资金短缺而导致现场施工无法顺利进行,甚至最终导致工程失败。资金充沛,且能够良好的运转,可以为施工现场提供充足的建筑材料,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优秀的管理团队,进行有效对现场进度控制提供保证。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或是由于施工方,或是由于业主原因,工程预算无法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很多在项目立项时已经讨论完的问题,在厂房建设后,后续资金无法到位,直接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

2.2技术因素

对于现场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而言,施工技术无疑是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方面,它属于工业建筑施工的核心管理内容。一般来说,施工单位都有一定的技术储备来应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技术问题,但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如对施工项目特点及施工现场条件考虑不周,技术人员对施工技术评估错误,缺乏对施工技术的全面细致分析等,都会出现施工现场技术水平不足,难以保证工程顺利推进等问题。

2.3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影响工业建筑施工现场进度管理与控制的最主要因素。一方面,施工设计中存在缺陷,现场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质量问题,如不按相关标准要求施工,随意更改设计图纸,施工操作失误等,都会影响施工进度控制;另一方面,现场施工管理水平不高,如施工进度计划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施工管理制度,施工组织管理结构混乱不合理,施工安排不当,施工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等,都会影响到工程进度管理与控制。

2.4其他因素

在施工现场进度管理中,还有一些影响工程进度控制的因素需要引起重视。首先,是施工现场的条件变化。工业建筑施工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其中地质条件及气候因素的变化对工程进度影响较大。其次,相关主管单位及协作单位也会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项目内部与项目外部的各方因素如果出现变更,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对施工现场的进度管理造成影响。

3做好工业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进度控制的对策建议

3.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进度的控制工作不能等到施工开始前再进行,做足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有效控制施工现场进度管理的基础。首先,要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取得密切联系,加强协调沟通工作,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科学选择高水平的施工团队,为现场施工的有效开展打好基础。其次,在施工开始前需要对施工人员加强培训教育,特别是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落实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施工的具体实际和要求,保证施工按阶段有序进行。最后,要建立严密的合同管理体系,明确反应工程进度情况,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与纠纷。

3.2严格制度现场施工项目进度计划表

施工单位需有针对性的加强进度管理工作,做好进度计划管理,编制并重视施工项目进度计划表,并以此为依据,控制好现场施工的各阶段工作。一般来说,进度计划表可以按时间阶段的日、周、月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各个部门按照本部门的进度计划要求按时完成工作。施工项目进度计划表的制定,可以使施工总的进度计划细化落实,分阶段进行。此外,进度计划表的制定也需要配套相应的管理责任制度,将具体阶段,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明确部门负责人,当某一阶段的工程出现问题时,部门负责人需及时上报,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尽量保障工程按计划提前完工。

3.3提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水平

科学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能保证工程的顺利有序进行,而这其中人为因素无疑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发挥工程监理人员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规范好各个工序的各项环节,并把施工安全和质量放在首要地位,实现对施工进度的控制。另一方面,要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进度控制意识,特别是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满足工程进度控制的需要。

3.4抓好影响现场工程进度的关键环节

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由于条件复杂,工作量大,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对重点环节加强管理,从整体上把握施工进度环节。首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即施工组织开展井然有序,施工上下沟通协调顺畅,部门间交流合作紧密。其次,要加强对现场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业建筑施工现场中涉及到大量的施工材料,要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质量进行严格审核,并有专人管理,避免因材料问题影响工程进度。

4总结

综上所述,施工现场进度管理与控制工作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内容,需结合现代工业建筑施工项目的特点,认识到进度管理对于工程施工的意义,分清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提升施工现场进度控制管理水平,保障工民建项目工程的质量与效益。在当前建筑行业不断蓬勃发展的今天,施工单位需抓住发展机遇,做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各项细节工作,推动工民建行业发展迈向一个新高度。

作者:李栋 单位: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建筑业知识范文8

坊子区工业建筑的价值

在西方列强中,德国作为后起者在海外的殖民地不多,尤为胶东半岛为重。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国内的建筑破坏严重,原生遗留较少,现存的大量建筑均为二战后按原图纸重建的。而坊子区工业建筑大都建设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历史年代久远,是为数不多的建筑遗址。此外,旧工业建筑也较完整地折射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段沉重历史,是帝国主义侵略扩张、亡我中华的历史见证,历史价值尤为显著。坊子自1898年门户开放以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人们历代在此生活,大量的旧工业建筑记载着百年的沧桑,工业发展带来的模式和熟悉的生活环境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给此地区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着极高的社会价值。这些工业建筑的建立正处于欧洲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受浪漫主义、新兴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建筑思潮的影响,虽没有高的建筑,但形象典雅自然,施工工艺精细,又不失活泼,比例尺度适宜。艺术风格既有西洋流派的风格,如廊、老虎窗、穹顶、烟囱、尖塔等,也揉进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形成中西文化的合璧交融,施工工艺具有独创性。体现了工业时代先进的生产力水平,技术与艺术价值较高。

坊子区工业遗产如同一本厚重的工业历史教科书,记载着煤矿业和铁路建设的发展历程,大量的真实性建筑,为后人的爱国主义教育起一定的积极作用,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珍贵的人文景观资源,具有较高的科教文化价值。对于遗留下来的旧建筑,若置之不管,会加速这些建筑的老化。在寻求保护的过程中,可与再利用相结合,特别是工业建筑,具有大跨度、大空间的结构特点,灵活的使用功能,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利用,可省去重复性基础建设,节约拆迁和建设成本,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故经济价值巨大。坊子区工业建筑主要围绕铁路和煤矿而建,分布相对集中,保存完好,虽有些废弃,但没有经过大量的开发改造,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原真性价值。较完整的社区、路网结构和城市肌理,对以后的保护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坊子区工业建筑的保护

早在2008年,坊子区政府就委托同济大学著名教授阮仪三及其团队成员对坊子老城区及其周边进行了整体规划,努力打造具有百年历史、浓郁莱茵风情的“坊茨小镇”。如三马路西首的德式豪华官邸区已被开发商改造为坊茨小镇,院内的原日本小学改造为1898啤酒吧。同济大学此方案虽有创新和优势的方面,还原德国历史风情,但整体偏向于改造性再利用,加入了一些商业元素,效果并不明显,且破坏了原有建筑的风貌。在坊子区文物局工作的于平副局长,对此区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有较深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认为对于坊子区工业遗产首先应该是保护,其次在合理的保护利用时,不能过分与商业携手。坊子的未来众说纷纭,坊子区新的规划还在运筹中。

根据本区域现状和对坊子区民众及相关部门的走访,对坊子区德日式建筑的保护,既不是福尔马林式的严格保护,也不是无节制的开发利用,要以建筑的保护为主,利用服从保护。在确保建筑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采用功能置换的方式使近代建筑得到合理利用,并与现代得城市的生活相交融,恢复历史街区的活力,达到保护的目的。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再生的模式有很多种类型,国外的有英国的铁桥峡谷博物馆,德国鲁尔区埃森的矿业同盟工业遗址公园等;国内的如上海8号桥创业产业园,北京798艺术工厂等。左琰在《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一书中说:“将工业遗产的价值和实体向公众传播的最佳手段就是把厂房直接改造成博物馆,而且是展品与旧建筑形成冲突的现代艺术博物馆,让大众在浏览现代艺术的同时,能够亲身感受到高大宏伟的建筑体量所散发出来的震撼人心的工业文明精髓。”笔者认为可以将其结合胶济铁路做成野外博物园的模式加以保护。野外博物园是在室外展示人文、建筑、野生生物、地质等历史遗产的场所。

日本博物馆学者新井重三把它分为两种类型:现地保存型(原地保存)和收集展示型(迁建集中到一处)。对于建筑的野外博物园,本身就是展品,主要展示:①传统建筑(民居及生活用具);②传统街区的保存地域;③史迹及产业遗迹的历史公园。坊子区保留有较完整的基本格局和风貌特征,有工业、居住、商业等多种类型的建筑,应在整体性的前提下全面保护,其保护模式为:现地保存型+收集展示型的坊子胶济铁路野外博物园。现地保存型的建筑遗产本身就是一种展品,可原地保存。具有极高的价值,属于重点保护类型。收集展示型的建筑具有较高或一定的价值,可适当改变原建筑使用功能,赋予其新意义,合理的改造,加以利用,或做实体建筑,或在室内场馆的模型展出,辅之以图片等加以展示,让游客在身临其境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和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