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实践范例

建筑实践

建筑实践范文1

【关键词】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技术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年上升,威胁到全球的生态系统。2020年年底召开的我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2021年的工作重点任务之一,要求各部委积极推进碳减排。建筑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行业,应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全球绿色经济技术变革的新方向,助力碳中和。在此背景下,装配式建筑以其低碳、环保、经济、高效的特点,应在各项工程中得到大力推广应用。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体量的建筑工程项目对绿色环保问题缺乏足够认识,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坚持绿色建筑的理念,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探寻绿色建造工法,选择合理高效的施工技术,从根本上为建筑业的发展提质增效,在建立和谐人居环境的同时,还能提高经济效益,带动行业的健康发展[1]。

2装配式建筑

2.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装配式建筑就是通过装配技术提高建筑的工业化水平,将部件预制,并进行模块化组装,产品部件可以部分或者全部由工厂完成生产,运到施工现场后,根据不同的部件选择不同的吊装方法,让机械设备完成所有的安装,安装后符合设计要求、结构荷载并且具有使用功能的建筑就叫作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造技术就是传统的建筑施工工法和新技术融合的产物。装配式建筑形式分为三种:高层、多层、单层。结构主要包括开间、钢架结构、全预制装配结构。当前,装配式建筑随着BIM技术的发展,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有效推广,基于大量的工程实践以及不断进行的绿色建造技术的尝试可以得出,装配式绿色建筑技术有助于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2装配式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势特点

装配式绿色建造技术节约资源、降低污染、便于成本管控和施工管理,能够在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同时,又满足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优势特点具体有四个方面。1)设计装配式绿色建筑技术结合信息技术,能够快速设计出不同需求和功能的建筑图,并根据数据模型,实时更新和优化设计。2)生产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可以预制出所有产品构件,并保证构件尺寸的精确度。3)施工能够提高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将在工厂中已经预制好的产品构件运到施工现场,然后像造汽车一样安装房子,模块化、精准度高、时间短。污染少: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不需要混凝土的现场作业,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4)建造装修的一体化发展由于装配式预制构件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边施工建造房屋,边进行房屋的内部装修,可以有效缩短工期[2]。

3绿色建筑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

3.1一体化成套装配

预制是装配式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提,所有的产品部件,可以根据设计师的设计打样,按照尺寸进行高精度的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厂家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建造场景进行更佳的材料配比。所有的预制构件,在工厂生产、运输到工地再进行装配式安装。一体化成套装配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污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使定制、个性化变得简单。

3.2门窗等部件的预制

以前,工人们在施工时,会给门窗预先留好洞口和空间,这样,安装完门窗之后,还需要将多余的空间进行填补。这样做大概率会造成门窗的渗漏,填补的部分也不能与原来的墙漆保持颜色一致,影响了美观度。在装配式绿色建筑技术中,工人会在墙板预制之前就留好门框位置,并将滴水线、砌口等部位进行浇筑定型。

3.3防水保温

在装配式建造中,屋顶和房屋的防水保温可以提前用模具进行主体的浇铸成形,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分开建造,避免了多次的高空作用,也能让这两个部分与主体结构更加牢固地筑成一体。同时,在墙体的预制中,还可以将保温材料提前放置到墙体里,达到高效保温、隔音、防火的效果。

3.4施工管理

①辅助工具的使用,将L型转角板吊具应用在装配式构件的运输、吊装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②对工人要求持证上岗,提高工人工作的标准化水平,进行安全操作考核,加大培训和教育工作,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③提高工人整体素质,落实质量管理责任,提高规范化和标准化施工的要求;④提高混凝土浇筑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建造质量;⑤尽量减小叠合板的跨度,避免在吊装过程中发生断裂。

4绿色建筑背景下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

4.1建立样板引路制度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绿色建造建筑工程实际操作中,为有效提升建设速率并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在施工准备阶段通常建立施工样板引路制度。此种制度主要沿用PC结构的制造工序,将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合理应用于建筑物防水问题的构件堆放及结构连接方面。但是,此项制度需得到建设单位、相应设计单位及政府监管部门的认可和审核,通过严格的审核环节方能开展大范围推广及应用[3]。

4.2预制构件的物流管理技术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实施阶段,为有效协调其架构供应时间,相关施工单位就要按照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及相关物流管理办法,选用适当的物流管理技术满足当前材料的使用需求。因此,要在物流管理运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类别划分,如材料方向划分为竖向板、水平板,而后按照制作、储存或者安装方式顺序对其进行相对科学的记录及统计。

4.3高精度快拆组合式的模板施工

在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深入熟悉了解施工图纸的情况下,进一步掌握施工现场设备设施搭设工序,从而在建筑物外墙板内侧进行高精度的快拆组合式模板施工,其构件主要材质为铝合金。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构件预埋等较为直观方式进行,定向固定接驳器与五段螺杆,此举能够在节省木材使用成本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性应用于深化模板的过程中,则应选取三维建模方法模拟板体构件,并在整体工序中合理配置单支顶、钢背楞及三角斜撑的部件。铝膜的最终施工流程则是指以墙柱定位为前提,开展安装墙体的标高抄平,且按照已安装的大梁模板开展相关的平整度检测及工序检查。

4.4饰面预制构件的保护

装配式建造模式的发展对传统建筑业的改革与升级有着深远的影响。装配式建造模式是建筑工业化和模块化,建筑物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预制工厂中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根据施工吊装方案,由起重设备和机械完成安装,安装完成后符合设计结构要求和具有使用功能的建筑模式。在工程建筑过程中,污损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其主要来源于石材外饰墙面的预制构件。对此,施工方应采取维修或更新措施,降低石材外饰墙面的预制构件的能源消耗面积。与此同时,要在固定期限内开展检测,确保饰面预制构件的污损程度降到最低。

4.5BIM技术的应用

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的结合,可以将整个建筑模型进行数据化的分析,并可以模拟施工进度,对把控施工进度和提高施工管理的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在BIM模型中,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运输和安装都可以进行协同和数据互通,大大提高了设计师和建造者的工作效率。通过数据的协同和模型的模拟,施工管理中可以数据的分析为决策依据,相关信息和举措,整体把控整个项目的情况。同时,甲方可以明晰的看到成本的损货情况,避免资源的闲置,提高使用效率。BIM模型的可视化模拟等特点,可以应用在项目的应急预案设计中,从而确保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信息化手段+装配式绿色建造方式,打破了人们对建筑施工高污染、高浪费的固有想法,是建筑方式的又一次变革。

5结语

如何在进行大体量建造的同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建筑行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绿色建筑的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尤其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科学、高效、低碳为目标,为建筑行业的碳中和带来了新思路,也为进一步推进建筑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菲.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19):189-190.

[2]胡晓娜.绿色建筑理念与装配式建造模式融合发展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20(6):47-49.

建筑实践范文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现代建筑;基本特点;实践应用

进入21世纪以后,电气自动化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它提升了建筑功能应用的现代化水平,为居住使用者打造了相对安全可靠和便捷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从本质上来讲,现代建筑电气自动化实现了对建筑内各个系统的自动控制过程,例如,对排水、照明、电梯、消防等系统的智能灵活化操作,体现了它一定的安全实用性和智能性。

1现代建筑电气自动化的实践应用基本特点分析

现代建筑中的电气自动化实践应用范围大,智能化功能丰富,可发挥多样化、人性化电气管理作用。从现代建筑电气自动化的实践应用基本特点来分析,包含以下3点。1.1对现代建筑电气系统的有效监控与管理在大规模建筑中可采用电气自动化系统监控管理其内部电气系统。考虑到大型建筑中平面布局相对复杂且存在较多常规监控技术无法监控到位的监控盲区,而这些盲区极易引发各种安全事故,严重影响到建筑内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而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则可有效克服传统监控技术所存在的各种不足问题,能实现针对建筑的无死角全方位监控(全年7×24h不停止),在时刻动态监督过程中有效处理电气设施故障问题,确保建筑内人们工作生活的安全稳定性。而针对内部构造相对复杂的各种电气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智能模块也会体现出一定的数字化实时监控优势,能够有效降低电气系统的整体运行故障发生率,实现对系统的稳定运行操控。借助电气自动化应用优势实现对建筑内电气系统的联动同步控制,大量节省实时监控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1.2对现代建筑电气系统的联动性优化除对现代建筑电气系统实施联动化同步管理以外,电气自动化智能模块还能满足对电气系统的联动性调整,将建筑中诸如照明、空调、排风、消防、给排水、电梯等不同系统组成部分有效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电气自动化整体系统,体现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不同联动效果强化过程。就以电梯系统为例,采用电气自动化模块可实现对建筑内电梯系统不同层次用户的流量分析与运行速率智能化自动调节,保证电梯系统拥有良好的自动识别功能、判断分析功能,确保其整体功能应用更加完善,如图1可给出基于电气自动化的现代建筑楼宇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1.3对现代建筑电气系统的安全防范优化现代建筑的电气系统中拥有高水平的安全防范策略,如对防雷保护措施的有效落实。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解决了传统建筑内电气系统耐压等级不到位、干扰因素过多的问题。新的系统构建了相对完备智能化的防雷网络,可实现对建筑内部全部设施设备的电气接地,有效避免雷击对建筑内电气系统的损坏。对直流接地的有效落实。考虑到现代建筑中电气设备的种类相当繁杂、数量较多,所以可利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微电流、微电位开展电气设备系统的信息传输、能量转换与信号放大等重要技术工作环节,最终为建筑电气系统的基准电位与供电电源设计良好的电气安全保护系统。在直流接地技术应用操作过程中,要保证电气系统的大断面绝缘铜芯作为引线一头引导电气设备直接接地,另一头与基准电位连接起来,有效确保对现代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优化。

2现代建筑电气自动化的实践应用技术要点分析

现代建筑电气自动化的实践应用技术内容相当丰富,一方面体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特色,另一方面为现代建筑内部提供功能完善、具有安全功能保障的服务。为此在针对其电气自动化的实践应用技术要点分析过程应该更加开放,思路更加活跃,确保电气自动化系统实践应用能够与现代建筑电气系统完美融合。

2.1现代建筑电气自动化的TN—S、TN—C—S系统应用

TN—S系统与TN—C—S系统是现代建筑电气自动化中的2个主力自动化应用系统,其中TN—S系统专门将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合理优化配置,避免受到其他电子设备干扰。在TN—S系统中,PE线不直接携带电,而中心线N则携带电,所构建的TN—S系统可避免建筑电气中某些电子设备运行时受到外界干扰影响。如果能够满足TN—S的使用条件与接地条件,TN—S系统就会发挥应有作用,满足现代建筑中的电气功能应用要求。TN—C—S系统是由TN—C和TN—S两个分支系统共同组成,2个系统存在共同的分界面,可实现对PE线与N线条的相连,构建完整的TN—C—S系统,保证建筑内的所有电气设备都能够得到安全运行管理保证。TN—C—S系统可以实现双子系统同时引线重复接地,在建筑电气自动化施工中可焊接1根长度在1.5m左右(直径为2cm)的铁管,露出1根零线做地线,可分配到各个建筑单元楼宇中。

2.2现代建筑电气自动化的交流工作接地技术应用

在现代建筑电气自动化的交流工作接地技术应用时,可充分考虑到变压器中的中性线与中心点,利用绝缘性能最好的铜芯绝缘线对变压器整体进行性能优化,使建筑中的电气系统接地方式更趋于合理化。目前许多建筑在设计应用过程中都在刻意增强自身的交流工作接地方式,不但能确保系统自身的运行故障发生率下降,也能实现对电器系统运行机制的调整优化。通常情况下,现代建筑中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网络不分层次都具有自身所管辖的应用功能。比如物理层专门负责对电气设备系统的横纵向连接;数据链路层专门负责介质访问,网络层具有一定的寻址功能,而传输层与应用层则主要应用于对电气系统设备端对端可靠性的研究与增强,同时研究更多的应用程序兼容性内容。

2.3现代建筑电气自动化的防雷工作接地技术应用

现代建筑电气自动化的防雷工作接地技术应用十分关键,落实好该技术对电气自动化设计工作应用具有引导性作用,可保证诸多电气系统的有效控制与稳定运行。目前许多现代建筑中都拥有功能健全且运行状态高效的防雷系统,而不断优化这些防雷设备的使用功能可确保其在接地方式选择与应用上体现出较好的适用性。例如,在某现代建筑中安装电气自动化系统,其中包括屏蔽接地与静电接地的落实。要合理利用建筑自动化体系中的电气保护系统,利用其防止静电干扰问题。可以选择在相对湿度超过20%的空间中分析建筑楼宇中所有电气设备自动化运行所引发的40000V静电电压。如果该电压未能被提前有效接地则会引发严重的电气设备运转短路问题,甚至还会直接破坏电气设备的核心芯片。所以此时可为电气自动化系统安装导静电体,使得电气设备及其他物体中所产生的所有静电都被接入大地中,构成建筑中电气自动化系统与建筑外部大地之间的回路,科学合理的规避由电气系统静电电压影响所产生的电气设施运转不良问题,同时也确保所有电气设备能够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运转状态下。某现代建筑利用PE线对外连接多点电气设备以实现对室内电磁干扰的有效屏蔽,即利用PE线直接连接屏蔽管路两段位置,满足导线屏蔽接地的所有条件,间接保护及监控建筑内电气自动化系统及其常规运行工作情况。目前现代建筑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系统建设也越来越成熟,已经实现了对电气保护系统内容的多方面涉猎,结合交流工作、防雷、防静电接地等为现代建筑中的电气设备安全使用提供了有利环境。在未来,新型建筑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及系统建设还将得到进一步革新,例如,配电监控体系的整合构建,包括计算机与通信网络的整合变、配电综合监控体系发展优化都为建筑内电气设备的高效率、抗干扰高稳定性运行奠定了基础。创新技术的应用实践与研究推广基本实现了现代建筑中7×24h的建筑全方位监控,切实保证了建筑电气系统的自动化安全运转。

3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技术应用处于持续探究、尝试实践与革新阶段,经过创新技术演变的全方位自动化电气系统能够为建筑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收集及存储系统,结合信息化传输提高电气自动化体系运转效率与可控性,全面保证现代建筑中电气系统应用的安全便捷性与智能化技术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陈一鸣.电气自动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11):249.

建筑实践范文3

[关键词]密集型;模块式;教学实践;教学设计

1课程背景

“建筑竞赛设计”是辽宁科技大学建艺学院建筑学专业四年级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建筑设计思维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课程,在整个课程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建筑竞赛设计课程占时共5周,64学时。该课程是专业培养的转折阶段,是在进行过建筑设计具象设计课程后续接的较为全面的培养建筑设计思维体系的课程。该课程设计希望通过建筑竞赛设计,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建筑竞赛设计的设计方法与思维模式,理解建筑竞赛与实地设计的区别与统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了解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2教学实践

2.1教学要求与目标

首先进行设计目标的确立,要引导学生突破固有设计思维模式范畴、冲开物质空间的枷锁,对多个元素进行分析,在分析竞赛要求的基础上提取重点元素,把抽象的要求“具体化”。其次,将所选题目进行拆解,通过深入探寻题目的本质与内涵进行理性分析与感性创造相结合,完成建筑与空间的初步形态。

2.2模块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密集型教学体系的背景下,设计周期已由八周变为五周,设计学时由每周八学时变为每周十二学时,整体教学过程发生了改变。在此状态下,建筑竞赛设计的教学启用了“模块式教学方法”,强调以设计课程为主线,设计的各个阶段形成不同模块,由设计初步到设计中期再到设计完成态。并将其他门类的教学课程也进行模块化分解,并插入整合进设计过程的模块中,从而形成有机的教学体系。

2.3学生“主动式”的学习过程

在整体教学环节中,采取联合指导、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定点引进其他学术力量,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打破固有的整体班级形式,形成各个教学小组,以组为单元体形成针对各组的教学模式,并通过讨论、反馈等互动形式,提高各教学小组之间高频率、多维度交流,从而形成“主动式”学习的“学”这一部分的开发式组织。增设研讨课,将传统的由学生向教师介绍方案变为由学生向全体师生进行方案的讲述,其他学生可以自由发表个人的意见与想法。把学生推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为倾听者与参与者,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思考的激情,培养学生勇于深入思考、发现问题以及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学生的设计思维从单一维度向多维度、多元化发展,更有想法,方案的成果表达也呈现出多样性。引导学生走出教材的局限,不仅将主要参考书目通读并理解,还应对相关书籍有所涉猎。并且善于利用互联网等相关渠道进行前期资料的积累与掌握。

3考核标准

整个设计阶段分为四个节点展开,第一个节点:通过多渠道找寻竞赛优秀作品,从中选取2-3优秀作品进行仔细解读,做出其中的空间关系图、立意构成图,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应用软件与后期处理手法),注意方案由立意到成果的转换过程,体会竞赛设计的着眼点、组织关系、解构手法等方面,撰写调研报告并同时形成文本并予以汇报。第二个节点:要求学生设计能符合竞赛主题要求的公共建筑,这一阶段的设计仅研究可变的建筑(空间)流线、造型、结构,重点是研究建筑(空间)的多样性、可变性、灵活性、中立性、不确定性等,该节点的最终成果为:3.1前期分析报告:主要以图解的方式分析所选题目的可设计性,并配以文字说明。3.2方案立意构思:要求学生选择特定建筑进行设计,结合当地环境、地形特点,综合解决流线组织、功能排布、分区结构及形体等多方面内容。第三个节点最终成果:深化方案设计,进一步研究建筑的空间、细部、结构等进行设计的最终建构,并对图纸排版进行构思与设计。第四个节点最终成果:要求学生进行电脑图的绘制,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4总结与反思

通过对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建筑竞赛设计”这门课程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对学生而言,不仅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促进了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团队设计的认知。对教师而言,这些富有特色的教学设置让我们增加了有效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失误,总是习惯于将教育形式化,忽略了建筑教育本身的特殊性。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更好的培养出合格的建筑人才,建筑设计的教学方式与方法需要不断更新,我们更要用创新的思维模式去思考、探索、实践新型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建筑实践范文4

 

根据“安全第一”、“珍惜生命”、“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遵从安全科学原理、安全文化建设理论,坚持安全生产方针,做到安全文明生产。这是安全生产观的主要含义。明确以下方面的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建筑安全生产观的认识。   一、从相对报念的联系去把握安全的概念   安全生产、建筑安全生产具有一般安全的共性与要求,理解安全的概念是把握安全生产、建筑安全生产概念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矛盾分析法是科学揭示和理解概念的根本方法。理解安全就应从其相反的概念一一不安全的联系中去把握。不安全“就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不幸事件,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久地停止”(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这里所说的“不幸事件”一一事故,一般分两类:人员伤害事故和财产损失事故。因此,所谓安全,就是没有发生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故。安全生产、建筑安全生产的概念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休会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是我们几十年来安全生产管理一直坚持的基本方针。它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工作思路。问题是:在过去很长时间内,主要停留在文字上或停留在口头上,或是被动应付、或是疏于落实。真所谓背起来J顺溜,用起来迷茫。在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的大形势下,我们必须把握这一方针的特点。第一,“安防”方针具有法律强制性。我们对经济生活等提出多个“第一”,如:“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等。可是,已用法律形式给予确认的,目前还只有“安全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坚持“安防”方针就是违法。将“安防”方针上升至法律层次的规范其理由有很多,其中这是针对某些单位与个人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绝对对立起来,因而只讲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等错误认识与行为的。诚然,挑担用的“垫肩”、遮阳用的“斗笠”一一那一样不要银子?正因为如此,许多人认为,安全生产与一般意义上的生产追求的目标一一经济效益是相反的。要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一定要有强制力,必须借助法律武器。当然,那种把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绝对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第二,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我们虽然不能把预防视为安全工作的全部,比如说,出了事故,就有事故处理工作:而事故处理就不是预防工作的本身。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预防: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线,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立法、政府颁布政策、企业建立规矩、管理人员的忙碌几乎全是围绕“预防事故发生”展开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践告诉我们:事故发生都是有隐患与先兆的。只有用勤奋的工作和睿智的眼光,才能洞悉隐患、抓住先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也必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三、衡t理筑安全生产状况的   主要尺度是人员伤亡情况如上所述,不安全就是发生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故。可是,近年来评价安全生产管理状况主要看有无人员伤亡,也就是说评价一个项目、一个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状况,主要看有无人员伤亡。这是为什么呢?第一,人的生命财产比普通财产更珍贵。同志曾经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坚持人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加珍惜人的生命财产,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第二,人员伤亡代价太大。也就是说,死不起人。业内人士对人员伤亡有过如下推论:就目前武汉的情况看,因工死亡一人,直接经济赔偿额约为20万元,政府罚金6万元,加上误工损失、招待费等总的经济损失约为50万元。去年,武汉某工地高空落物打死一个人,其直接赔付已达83万元。第三,安全技术等安全生产要素都必须以防止人员伤亡为中心。   建设部组织编审的建筑企业专业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教材咬安全生产技望术与管理》中,对安全技术等概念解释就突出了这一理念。“安全技术,是研究生产技术中的安全问题。针对生产劳动中不安全因素,研究控制措施以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下同第3页)“安全技术:即为控制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防止发生人身事故,而研究与应用的技术。”(第25页)“安全技术措施,系指为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危害,从技术上采取的措施。”(第25页)“安全技术一一以防止工伤为目的的一切措施。”   四、理筑安全员走俏市场现象分析   建筑安全员走俏市场表现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安全员的待遇大幅度提升。在物质待遇方面:在北京的建筑安全人才招聘市场上,一名会管理并能做资料的安全员月工资开价已经达到六千元。这个月薪水平已超过了北京地区项目经理的月工资开价。在武汉市,与上同档次的安全员,月薪招聘价也开到了三千元。去年,我在报纸上还看到了一个企业以年薪十万的开价招聘企业的安全总监。在身份、名誉方面:以前从媒体见到的招聘启事铺天盖地,可几乎没见过有招聘安全员的,因为企业普遍认为,安全员可以是技术含量低、年龄大、身体弱的人凑数。而现在,不仅有了招聘广告,而且开始与质量总监、财务总监一样,被称为安全总监(总管),作为重要管理人才使用。第二,安全员的工作不再是“栽”豆腐。某大型建筑集团安全处处长坦言:原来我们下工地检查工作,项目经理远远看见就作两个动作。一是交待下属对安检人员随便应付一下。二是,自己借故溜走。现在,项目经理也有两个新的动作:一是,常常光临我们的办公室,邀请我们到他管辖的工地去查看、提意见,他们还说:费心多去几趟,出了事,都不得下地。二是,当你到他的工地后,他陪你到处转;转完了,你有话要说时,他会说:莫慌,等我把人找齐了再说。于是他把项目上的管理干部、分包队的老板,甚至供货商都集中起来,实现以会代训的目的。#p#分页标题#e#   建筑安全员走俏市场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了。老板们是要赚钱的,而赚钱就得有项目。是否得到项目,与你的安全观正确与否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正确与否关系极大.,谁不识大势,安全理念停留在原有层次,谁的投标行为就会被扼杀比如,当业主问你,你将如何保证工期时,你说,我加班加点,日夜抢。而业主又是特别强调HSE体系的,你这个表态很可能使得你的投标失败。另外,管理项目关键是控制成本。可是,如果你只顾及节约而忽视安全,无论你的其他成本多低,一旦发生伤亡事故,整个项目的成本就成了脱疆的马。这就是说,利益也在驱动着我们的企业老板和项目经理,把安全生产放到应有的位置。   二是大势所趋。即国家高度重视,举国上下造就了重视安全生产的大好形势。“大势”的表现为:法规严明,机构完善,督查有力,惩处无情。《建设部2005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指出:坚决将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清出建筑市场,取消不具备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有关人员的任职资格;要建立约谈制度,对于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的地区,建设部领导将约见事故发生省(区、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人谈话,分析原因并研究措施。这种大势和强势,推动和深化我们对建筑安全生产的认识和实践。   五、安全生产与管理必须认宾贯彻落实“五同时”原则   安全与生产、安全生产与管理“五同时”原则,是196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中提出的。《规定》要求:“企业单位的各级领导人员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法规和制度,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我国政府一贯对人为割裂安全与生产、安全生产与管理的行为持严肃的批判态度;有觉悟的企业和项目经理现在也认识到了“五同时”是全面实现项目目标的有力保证:工作在第一线的职工也深感“五同时”才是珍爱工人生命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当然,坚持“五同时”,关键在领导。务必把“五同时”融入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去,井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建筑实践范文5

关键词:“七位一体”;绿色环保;专科特色

1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

太原市人民医院(晋源区人民医院)迁建工程项目,建设总用地面积193亩,折合128666.73m2,总体布局分为医疗区、康复区、教学科研区(未来发展)三大区块。设计床位规模1000床,未来可发展至1200床。院区内主要设置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院内生活用房、预防保健用房、科研用房和教学用房等。一期建设规模:一期工程设计主要建设医疗区及康复区建筑,建设地上最高7层建筑,地下一层。二期建设规模:教学科研信息中心,建设地上3层建筑。

2总体布局

太原市人民医院(晋源区人民医院)迁建工程项目,位于晋源区晋祠镇花塔村硬底自然村(旧村),晋源区龙山大街以南,旧晋祠路以东,规划路以西,南界规划路以北;场地地势高差变化大,呈东北高,西南低之地势,最大高差近10m。周边交通便利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环境良好。总体布局利用地形高低变化之特点,建筑布置分三区,东北侧面临龙山大街为主医疗区,西侧临晋祠路为康复诊疗中心,西南角面向晋祠路为教学科研信息中心,北侧龙山大街为城市主干道,于北侧龙山大街设置门诊入口,东侧规划道路设置住院入口,西侧晋祠路上安排为康复诊疗中心入口。主医疗区设医疗轴线通道连接门诊、医技、住院区与未来发展,方便了各区病患的交通流线,更好的满足医疗空间使用的需要。东西向设置的连廊,便捷的串联主医疗区与康复疗养区,有效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提高了医疗效率与增加相互支援的便利性。东侧医疗区与西侧康复区之间疗养花园的设置,人车分道及优美的景观设计,丰富了医院整体的医疗环境。住院楼与康复疗养中心病房有一半以上能获得良好朝向,建筑机能与自然庭院互相渗透,创造太原市人民医院特色的总体布局和空间结构。

3场地概述

建设用地道路,北侧为龙山大街,西侧为晋祠路,东侧及南侧均为规划道路,建设单位目前无法提供规划图纸及相关市政设计资料。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宽度依照《太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2年11月)的各项规定退界。

4交通组织

新建太原市人民医院(晋源区人民医院),周边设有环形车道,满足全区的交通需求,主医疗区进入地下室的汽车坡道分设三处,靠近门诊入口的东侧及西侧各设置一个汽车坡道,供门诊病人家属与医护职工地下停车使用,其中东侧的汽车坡道,除了提供住院病人及家属地下停车之外也做为清洁物品运送的专用车道;靠近住院大厅南侧设置的汽车坡道主要做为污物运送的专用车道,定时管制污物的进出。建设用地内部人流、车流、物流交通流线分流设置,医疗区与康复区中间设了疗养花园,除了消防车道及景观步道贯穿其中,其他主要车道都设在建筑物,确实做到人车分道的交通组织。在车行环道的两侧设置人行道,有效联系各建筑入口及休息、活动场所,提供患者、家属、访客及医护职工的安全行走,人行道最小宽度1.5m。院区内设置机动车停车位1000个,其中地面机动车停车就近于门诊、住院、康复各区分区设置停车位370个,地下停车库则规划设计630个机动车停车位,充分满足使用需求;另于地面多处配置自行车停车区,提供5070个自行车停车位供全院使用。

5消防施救及无障碍设计

新建医疗区医技住院楼属一类高层建筑,环绕医技住院楼之高层及裙房四周,设置环行消防车道,底边有一个长边或超过1/4周长的消防登高施救面。医疗区住院楼高层南北侧连结消防车道分别设置8m×15m的四个登高操作场地,满足消防救灾需求。医疗区的医疗综合楼与医技住院楼高层裙房间距大于9m,医技住院楼沿着高层建筑物设置环行消防车道,康复区的康复诊疗中心则在南侧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单向消防车道净宽为4m,双向为7m,车道内侧转弯半径12m,车道内侧距建筑外墙大于5m。在首层各个主要入口,如门急诊入口、住院入口等院区主要入口设置无台阶式缓坡道,坡度均不大于5%,有台阶处的入口设置1:12的无障碍坡度。

6绿化景观

建设用地东北侧为门诊入口广场,入口端景采用规整的对称布局,东侧安排为住院入口广场,西侧则安排康复区的入口,主医疗区与康复区中间安排疗养花园,丰富了医院整体的医疗环境。医疗区与康复区中间的疗养花园为全院区的景观亮点,配合地形高差设置层叠错落的水景与观景平台、花园绿地,提供住院病人安静的休息场所,建筑、绿化、流水相辅相成,“亦院亦园”相互渗透,花园的自然绿意及建筑空间内涵,塑造成为太原市人民医院独特的疗愈风格,建构成具生态性的,亲和性高的,健康的,便利的,以人为本并达现代之国际水平的医院景观环境。

7建筑平面设计

新建太原市人民医院(晋源区人民医院)新建工程,一期建设医疗区及康复区建筑,包含全院总日门诊量达到3000人相应设置的门急诊、医技部门,及1000床住院病房与相关配套设施,主体建筑地上7层,地下1层,最高建筑高度33.30m,坐北朝南,室内外高差0.19~0.67m。一期工程为配合现有土地情况将分为二阶段施工,第一阶段建设医疗区地上建筑、地下停车库、设备用房及医疗区附属设施等,第二阶段建设景观中庭地下停车库、康复区建筑及其他附属设施。医疗区总体分为门诊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公共空间等五大体系,在公共空间的有效组织下,将其它部门有机的联系着,形成完善、便捷的医疗体系。本着方便患者,科学布局,增强学科互补与、相支援的原则,及满足科室实际使用面积的需求。本设计将需要紧急施救、患者行动较不方便、人流量大的门诊、急诊区,设置在低楼层利于抢救及就医;相对患者病况较轻微、行动力较好、人流量较少的诊区设置在较高的楼层。将大型的医疗检查设备设置在1~3层,方便门诊与急诊病患共用,功能联系密切的门诊与医技检查部门临近布置,手术室中心及中心供应室、分别设置于3层及4层的中间楼层,便利上下楼层各科室的使用与器械用品输送。医院工程功能复杂,人流、物流复杂,交通运输的分布不仅直接影响病人的流线及情绪,也间接影响了医院的运营成本,必须有良好的竖向交通组织设计才能使各种人流、物流合理流动。通过合理设置的病床梯、客梯和楼梯,使病人、医护人员、探视人员均能合理流动;通过专用小货提、污物梯的设置,避免无菌、清洁、脏污物品相互交叉与污染。利用中庭的设置,有效的连接门诊电梯及自动扶梯,对医技和门诊部门交通的控制及疏导起到了重大的枢纽作用,给病人及医疗操作带来最大的便利,排除人流混乱现象,建立一个安宁、有序的就医环境。在住院区的中央区域分别设置病床梯及访客电梯,东西两侧设置污物电梯(兼消防电梯),采取分群管理原则,避免相互干扰。康复区设置康复诊疗中心,由体检养生、会议中心及老人康复三大区块组成。中庭挑空区与走廊连通,使每个等候区都是面向阳光的候诊厅,不仅是自然通风采光、宽敞明亮的空间,更结合公共服务区的人性化设计,造就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体检养生病房及老人康复病房朝向视野佳且环境优美,利于老人养老康复之使用。此处的低密度多层建筑,围塑出环境优美的的门诊及住院空间。

8立面造型设计

太原市人民医院造型风格是粹取该地域之山林、群山、汾水、平原与传统建筑文化脉络来设计,亦即以融合太原的文化与地域特色并配合地形高差所形成的地景与建筑。立面造型粹取当地的民居建筑,采用干挂陶板及幕墙搭配两披的斜屋顶,沿着传统建筑的脉络,产生现代简中式之设计风格,基座部分?树枝状设计,反应山林建筑之特色,亦使立面造型更显现代与灵巧,配合地形的平台,与层层之叠水疗养花园,更塑造出疗愈环境的特色氛围。裙房入口立面?拼接式DNA符号,更显现代科技与理性的医疗院所。立面造型设计总体概念:以地域性的建筑特色表达感性上的疗愈环境,DNA符号表现现性的医疗科技,也突出了建筑的时代性和现代性。

9结语

建筑实践范文6

关键词:绿色建筑理念;实践;建筑设计

前言

近几年,建筑行业在逐渐发展中,资源合理利用的思想与行为得到各界重视,在大多数建筑工作中融入发展理念,保证资源节省的同时确保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是具有科学性的发展理念,在当下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的情况下,绿色发展理念显着十分重要。针对建筑行业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①绿色材料在研发和使用中可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建筑质量,起到环保、节约的作用。②目前我国资源处于枯竭边缘,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成为必然趋势。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涵盖内容

在建筑行业中融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实践,需要对绿色建筑理念涵盖内容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建筑设计理念应该从保护环境以及利用资源两个方面入手:(1)在保护环境方面入手,进行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工作。目前,建筑工程存在规模性、集中性以及普遍性的特点,建筑建设工程通常都会选择人口比较密集的城市地区,建筑工程本身就是非常繁重的工程,其中会调动各种各样的资源,同时在建筑工程中选择的材料以及方式都会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需要考虑到工程使用的材料以及方式,正确设计更加适合的方案,减少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进而提升绿色建筑设计存在的价值。(2)绿色建筑理念可以起到节约能源的效果。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庞大特点,需要结合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等资源支持,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对于各种资源也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确保资源的质量具备更高要求。通常这种情况下,面对资源的质量问题以及资源需求问题成为建筑设计中难题。但是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需要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以低成本采用优质资源,进而降低资源的浪费,提升资源的使用率,确保建筑工程中取得最大化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1]。

2建筑设计中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实施的具体策略

以上对绿色建筑理念分析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以“绿色”为发展目标基础上,将生产与发展融合起来的设计理念,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到建筑行业各个内容之中,建筑物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如图1所示,针对这一理念展开全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工作。

2.1实践于建筑选址方面

建筑在施工之前选址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同时是开展工作之前的重点工作内容。随着城镇不断加深建设中,建筑选址需要符合一定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二者评估工作成为建筑设计中关键项目。近几年,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区域环境应该与功能相适应的设计思想,在选址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周围的综合环境情况,针对建筑所发挥的功能进行综合性衡量,以免在建筑施工中遇到环境破坏问题,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

2.2实践与材料选择方面

建筑工程设计中,建筑选址以及建筑时间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同时面对图纸生设计内容以及方案对材料进行选择与分析,确保建筑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在材料选择方面,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可以在其中应用与使用,选择的材料需要低于传统材料成本,同时具有较高的质量,因此在使用功能上需要发挥更大的效果,确保建筑工程环保、美观。

2.3实践与建筑建设方面

针对建筑建设阶段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行提前预测,是建筑设计中需要重点思考的内容,但是应该怎样将建设方案中的内容完全实现出理想的效果,就需要将建筑建设中的监测、监督以及考核内容进行保证工作。在保护环境以及节约资源基础上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思想,进而在建设实施中进行考核工作,确保绿色建筑理念的思想得到准确实施与开展。

2.4实践于建筑布局方面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有大多数土地无法被使用,人们无法生活在其中,并且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土地资源非常少。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占地成为重点工作内容,在绿色建筑理念中也难进行使用,需要考验设计师的专业能力,考虑占地面积以及成本的实际情况,决定土地资源怎样利用[2]。

2.5实践于整体结构体系设计中

建筑行业设计中的结构体系,是工程项目规划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成为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落实的重点内容。这项工作的开展,既要为人们提供稳定生活环境,同时还要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便利。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环节,需要结合人们的需求特点,进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结构设计工作内容,确保建筑结构具有抗震性、复杂性以及美观性的特点,进而提出具有弹性的分析准备工作,按照建筑结构中各个环节进行加强工作以及巩固工作,将外力作用带来的压力降到最低,以免出现损伤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材料选择上也需要具有要求,选择一些抗震性以及延展性比较好的材料,在建筑施工中得以使用,确保建筑工程具有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避免在建筑投入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将建筑工程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景观建设中案例分析

在建筑景观设计中,可以将绿色建筑理念完全应用与实施。例如,建筑中设计通风窗户中,需要选择暖色调以及适合气候的建筑材料,让人们对窗口产生自然温暖的感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再比如在楼房建筑中需要重视采光的问题,通常在建筑物设计中会按照经纬度以及四级太阳变化情况,将楼间距进行合理设计,让每一栋建筑都有充足的阳光,满足这些基本要求之外,还要对楼间距之间进行美化处理。适当的添加花草树木,对道路进行美化,保证建筑控制质量以及环境状况[3]。因此,在将绿色建筑理念与实际建筑进行完美的结合,起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作用。

4总结

综上所述,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中得到普遍应用,可以将建筑成本降到最低,同时做到环保效果减少建筑材料对人体带来的伤害,符合目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进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生活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鑫.浅析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7,15(3):107.

[2]陈幸夫.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微探[J].建筑•建材•装饰,2018(1):162,179.

建筑实践范文7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资源消耗;环境保护;优化措施

绿色施工技术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源使用,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对施工环境以及周围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所以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广泛。绿色施工技术对于施工人员的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施工人员掌握科学的施工技术和关键要点,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各施工项目进行优化,满足建筑工程资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的需求。为此,需要加强绿色施工技术应用,促进我国建筑工程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1绿色施工技术的具体内涵分析

绿色理念作为我国社会建设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先进理念,主要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降低资源消耗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优化施工过程,还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环保性。绿色环保理念与建筑工程的结合,产生了许多绿色施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资源逐渐匮乏、环境污染逐渐加重的态势下,绿色施工技术能够缓解资源消耗,降低有害物质的产生与排放,从而更好地保护我国生态环境[1]。根据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中所采用的主要绿色施工技术情况来看,主要可以分为绿色材料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通过采用绿色施工技术,能够降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有害物质产生以及资源消耗,采用绿色材料技术还能够减少有毒物质,许多传统的施工材料中都含有大量对自然环境和人体有害的物质,例如甲醛等,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综合来看,在建筑工程中采用绿色施工技术,不仅能够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还能减少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益,是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向绿色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必然方式。绿色施工技术能够有效促进建筑施工质量提升,最为重要的是能够节约各项施工资源,从而对施工成本进行管控,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益。

2绿色施工技术的重要意义分析

绿色施工技术对于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提高施工环保性,减少因建筑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同时采用绿色施工技术能够为群众建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

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的首要前提是减少各项资源的使用和浪费,通过高效的管理以及高水平施工技术,在减少施工所用材料的基础上,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从而能够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例如,建筑施工需要采用大量的水资源、电力资源等,这些资源的支出在建筑工程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而通过采用节水施工技术、电力能源节约施工技术等方式,通过对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从而能够减少成本投入,是促进建筑工程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方式。绿色施工技术能够减少工程成本投入,提升建筑工程利润空间,是促进现代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必须科学地应用绿色施工技术,以此全面对建筑成本进行管控。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想要提高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则需要做好成本优化工作,而绿色施工技术对于优化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2.2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对施工现场以及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导致周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从而引起严重的生态问题,是当前建筑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通过采用绿色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对施工污染进行控制,例如施工污水控制技术、扬尘控制技术等,通过净化装置将施工污水进行过滤后排放,能够减少对周围土壤环境、水源等污染;采用扬尘控制施工技术,能够降低施工现场的扬尘总量,避免因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能够减少对施工人员的影响。由此可见,绿色施工技术对于保障环境质量、减少施工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环保性的有效方式,所以必须加强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推动施工环保效益提高。

2.3促进施工技术创新

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效益等方面会产生直接影响,传统施工技术不仅效率较差,还会浪费大量的施工资源,同时会对施工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为此建筑行业不断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在结合多项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建筑施工技术得到很大创新,由此逐渐向绿色化方向发展,使得绿色施工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对建筑行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绿色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能够为施工技术创新提供全新的方向和可行路径,所以必须重视绿色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将其与建筑施工全面结合,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为现代化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3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应用分析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绿色施工技术对于我国现代建筑工程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降低施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创新施工技术的基础内容,所以必须明确各项施工技术的关键应用要点,并对绿色施工技术进行优化与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结合相关工程实践经验,本文总结如下多项有效的绿色施工技术应用方式。

3.1绿色施工材料的应用分析

绿色施工材料为绿色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用绿色施工材料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施工产生的污染以及资源消耗。首先,绿色施工材料在建筑墙体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墙体在建筑中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保温作用,降低室内空间与外部所产生的热量交换,从而减少室内空调系统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因此,在建筑墙体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具有良好保温效果的绿色材料,能够进一步提升室内空间的保温效果,尤其是在我国北方较为寒冷地区的应用,能够发挥出较好的温度调节效果,降低建筑空间内部的热量排出和热量损耗,从而降低建筑物内部的热量排出和热量损耗,将更多的热量保存在室内空间中,从而减少其他供暖设备的使用,得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其次,将绿色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的门窗施工中,不仅能够调节室内温度,还能够美化建筑空间,是建筑工程的主要目标。例如,采用多功能反射玻璃进行建筑门窗施工,通过玻璃的反射功能,将透过自然光线的同时,能够将大部分热量隔绝在室内空间之外,从而保证室内温度稳定性,减少室内温度热量提升,从而能够减少空调制冷所消耗的电力能源,是绿色施工技术理念的直接体现。

3.2节水绿色施工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不仅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同时施工污水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与破坏,所以必须加强绿色节水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采用如下几项绿色节水施工技术措施:(1)加强施工水回收利用。通过在房屋建筑施工现场设置降水井,能够将降水井中的地下水回收利用;在防渗墙、桩基等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泥浆水,这些泥浆水如果回收得当,可以在其他施工环节中取得应用;混凝土养护水。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为了降低混凝土温度,防止因温度差应力引起混凝土结构出现质量问题,一般会采用洒水降温方式,所以可以通过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的处理措施,减少混凝土水分散失,将养护所使用的水收集起来,在基坑底部设置有利于收集养护水的沟渠,从而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设置施工污水沉淀池。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水大部分会被砂浆、泥土等污染,但是通过在房屋建筑施工现场设置污水沉淀池的方法,将基坑降水、雨水等引入沉淀池中,在沉淀池中设置格栅、筛网,将水中的漂浮物和颗粒较大的悬浮物隔离出来,再结合相应的净水措施,例如采用聚合电解质以及生石灰等助凝剂,能够将被污染的废水进行净化和沉淀,从而提高废水净化效果。(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筑工程现场存在着大量的现场湿作业,会产生大量的水资源消耗,同时会产生许多具有污染性质的废水,所以需要采用科学节水技术。为此,可以通过在建筑施工现场安装水资源使用统计装置的方式,对水资源的使用量进行统计,并编制科学的水资源使用目标,严格控制每道工序的水资源具体使用量,从而完成整体优化。(4)加强水资源使用管控。想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实现水资源节约,则必须做好现场管控工作,制定科学的水资源使用计划,防止浪费问题发生,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3施工扬尘控制绿色施工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灰尘产生大量的扬尘,施工扬尘是一项重要污染源,主要产生在土方开挖、混凝土施工、外墙施工等项目中,扬尘会进入大气环境,随着空气流动进入周围其他区域,从而导致大气环境受到很大污染,所以需要采用施工扬尘控制绿色施工技术。根据实践经验来看,可以采用如下几项控制措施:(1)构建完善的扬尘管控制度。施工单位需要建立扬尘控制组织结构部分,成立专门负责施工现场扬尘管理的单位,加强对施工现场施工活动的监督和管理,提升扬尘控制效果,确保其扬尘控制更加合理,能够有效降低因施工活动产生的扬尘总量。(2)加强施工现场车辆管理。大量的施工机械设备、施工物料等需要通过车辆进行运输,运输车辆所产生的尾气会增加扬尘总量,且车辆行驶过程中,会带动地面中较大颗粒物进入空气中,从而产生严重的烟尘现象。同时因为建筑施工现场具有大量的砂石、混凝土等材料,当车辆行驶到灰尘含量较大的区域时,就会导致灰尘进入空气中。所以为了有效控制工地扬尘,需要做好车辆运输管理工作,例如,在车辆驶入、驶出施工现场时,可以采用洒水方式,提高地面湿润度,提升扬尘颗粒物与地面的粘合力,从而能够减少扬尘进入施工现场的总量。(3)加强现代化扬尘检测技术应用。为了实现扬尘全面控制目标,施工单位需要建立自动化、智能化的工地扬尘监测和处理系统,系统需要具有扬尘监测、数据预警与主动防治功能。利用传感器能够把当前施工现场的实施环境数据上传,并在系统中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设置环境污染阈值,当检测器所检测到的数据中污染指标超过所设置的阈值时,实现自动预警,并根据大数据技术对污染源进行确定并制定改善方案。因此当工程现场的扬尘污染较为严重时,监测系统会自动向施工现场的处理设备发送命令,工程现场的塔吊喷淋系统、围挡喷淋系统就会迅速启动,迅速对施工现场进行降尘处理,使施工现场的环境指标可以达到对应的标准,减少施工扬尘产生的污染,是绿色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方式。

3.4加强清洁能源使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较多大型机械设备,例如塔吊、挖土机等,从而会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例如采用柴油作为驱动的机械设备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进入到大气环境中。通过优化机械设备的能源消耗结构,例如将柴油转变为电力能源,从而使其能够产生更少的能量消耗和有害物质排放,是提高建筑工程节能减排效果的重要方式。此外,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机械设备的运行以及现场管理,需要消耗较多的电力能源,所以必须做好电力能源管理工作,电能作为建筑工程中所消耗的主要能源,施工建设单位需要做好电力能源消耗规划工作,合理地规划电力能源使用,通过提高作业效率等方式,不断提高电力能源的利用率。通过在建筑工程中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和理念,优化施工现场能源消耗结构,对于我国绿色建筑工程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全面推动我国建筑工程向绿色化、节约化方向发展。

3.5加强噪音控制绿色施工技术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噪音,噪音会对周围环境和施工人员造成影响,所以必须做好噪音控制措施。施工现场的噪音一般是由机械碰撞、机械振动等方式产生,可以在施工设置隔离带和噪音吸收装置的方式,切断噪音的传播途径,并在施工现场对噪音源进行控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降低噪音污染。通过对噪音的控制,能够有效保护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是绿色节能施工技术中的重要方式。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全面阐述绿色施工技术的具体内涵,并对绿色施工技术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多项绿色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希望能够对我国建筑工程行业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建筑实践范文8

【关键词】老龄化趋势;养老建筑设计;实践

1国内的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问题,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养老便也成了一个巨大的课题。按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规定,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于7%,那么这个国家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截至2015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0.5%,已经超过国际老龄化标准。由于中国长达数十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我国的出生率持续下降,由1952年的37‰降至2014年的12.37‰,已经低于美国、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平均预期寿命由1960年的43岁提升至2012年的75岁。在未来的5~20年内,中国老龄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速,催生对养老产业的巨大需求,推动养老等多个产业迅速扩张发展。

2国内的养老产业现状及政策导向

2.1目前国内的养老方式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模式分为三种,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在我国,这三种养老模式分布占比为96%,1%和3%。目前居家养老是绝对主流,约96%的老年人使用这种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是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由社会提供商业化的养老服务。老年人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既可以得到适当的照顾,也随时欢迎子女的探望,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普遍。机构养老是老年人集中居住在特别的养老机构中,养老机构提供专业的医疗及养老服务。但是一般探望不便,容易造成老年人和子女的隔阂。

2.2政府的养老政策

近些年,国家连续出台了有关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说明国家已经将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这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里明确提出医养结合,需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里提出医养结合两大发展目标:到2017年,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能力;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

2.3目前国内的养老产业状况

目前来看,我国养老地产尚处于初级阶段,从政策引导、人口结构、消费能力和商业模式等各方面来说,养老地产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社会资本纷纷进军养老地产,基本形成了房地产公司、保险公司、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三足鼎立的局面。当前进入该领域的房地产企业,包括绿城、融创、万科、保利、远洋、绿地正荣等。这些企业虽然不乏较为成熟的养老业态,但尚未找到能够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但国内鲜有成功案例。养老产业的核心在于养老服务,而国内大多数资本对养老产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以养老概念卖房,更关注怎么从房地产开发挣钱,而忽略了养老服务本身。单纯养老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养老事业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必由之路。医养与房地产结合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借助互联网+医疗,智能医疗等高科技手段、加强社区医疗、养老院等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医院延伸服务等,有助于我国医养结合健康发展和水平的提升。

3青岛路乐•国宾台设计

下面介绍一下笔者近期设计完成的一个养老项目———青岛路乐•国宾台医养中心。

3.1项目概况和设计理念

青岛路乐•国宾台是新加坡AJA集团在青岛打造的首席新加坡国际医疗养老生活区,选址于大珠山国家风景区内,项目坐落于景观优美的风水宝地———大珠山脚下,临山观海,周边环境宜人无污染,是天然的大型氧吧。紧邻公共交通枢纽,交通便捷,更传承了琅琊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是历史知名的寻仙问道、长生不老之地。与喧嚣保持距离,而又未超出重点医疗机构急救范围。占地69亩,总建筑面积达107,374m2,涵盖养老公寓、康复医院、人才公寓以及科研办公四大主力产品,包含医疗、康复、养老三大板块。路乐•国宾台提出医疗养老社区四大特色,医疗养老服务、居家康复护理养老、朋友圈式共同生活、退而不休的全新生活。(1)居家养老:感应开关灯、洗手间扶手等适老化配套,精装修家居风格,居家养老,消除对传统“圈住式”养老院的恐惧(2)完善的医疗体系:新加坡医疗康复护理体系,康复医院和医疗中心确保紧急救护功能;享受医生、护士、生活管家的三重服务。(3)携友为邻老有所乐:和好朋友一起来疗养和生活,为您的朋友圈提供各种便利,办摄影展,乘游艇钓鱼,房车旅行等,彻底解决老年孤独问题(4)退而不休office理念老有所为:配有会议室和办公室及秘书团队,为您提供商务空间和服务,提倡退而不休;设有艺术学院,佛堂和教堂,琴房和KTV,健身房,游泳池等服务设施,全方位的丰富退休生活。

3.2总平面设计

项目由一个康复医院、科研办公楼、人才公寓和3栋康复楼组成。地块中部已建1万m2两层钢筋混凝土厂房,将改为康复医院使用。地块西部布置一栋17层的康复楼A和7层的康复楼B,地块右部比邻大学园西路,布置有11层的科研办公楼和10层的人才公寓,康复医院南面,布置有7层的康复楼C。建筑群中部,围合成宽阔的中央绿地花园和活动空间。中央公共园林绿地-花园台阶观景平台-半公共的庭院绿化等分级绿化,形成多层次的主体景观效果。附以石材挡墙与草坪放坡,并强调建筑的垂直绿化。中央花园,布置有景观水池和喷泉,小桥连廊,以及篮球、羽毛球等健身活动场地,为小区内提供休闲散步、娱乐健身的活动。项目设置了3个车行出入口,沿北侧道路布置有小区主入口和次入口,东南侧沿大学园西路也设置有一次入口,科研办公楼和人才公寓之间也设置有人行入口,也作为紧急时的消防车通道。沿用地红线内侧设置有6m宽的环形车道,作为小区内各建筑物的交通后勤运输和消防车通道,道路边尽量布置室外生态停车位。

3.3平面设计

本建筑群体充分体现康复医疗、高新技术健康产业所反应的建筑布局和形象特征,以康复单元和细胞概念为支撑,创造出优美流畅的建筑平面系统及空间环境,并充分尊重用地环境和周边景观。建筑群体以折线围合为建筑主要的布局脉络,既分且合,交相辉映。康复医院为1万m2两层厂房改建,长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顶局部加以三层,作为画廊展览活动用房,中间设置天井,以利于内部采光通风。一层设置门诊和康复病房,配置了康复医疗所需门诊科室和体检诊疗,以及各种理疗治疗室和厨房餐厅等。二楼为病房和办公室,以及护士站等配套用房。设有4部楼梯、6部电梯,(其中2部是担架梯,一部污物电梯,一部观光梯;设有主入口和4个辅助出入口,交通流线清楚简洁,洁污分流。各功能用房分区明确,减少干扰,便于管理。室内注重整体大空间的完整性与纯粹性,天井除利于内部采光通风外,并为这个大尺度建筑内部提供一个生态景观花园,和休闲散心的医疗康复环境。科研办公楼位于地块的东北角,为一个11层建筑,折线形建筑平面,为科研、办公、研发实验之用,在一、二楼还有设备展示、餐厅、会议室、多功能厅及健身房等配套用房。东南角的人才公寓是公司为高科技人才及专家打造的筑巢引凤的公寓。首层为医疗设备展示大厅,二层为老年大学的各种教室和活动室,3~10层为标准公寓套间。人才公寓与科研办公楼在二层处从空中连接,使空间连续,造型连贯紧凑。康复楼有A、B、C三栋,其中A栋为17层的高层建筑,B、C栋为7层楼房。皆为折线型内廊式平面,各栋皆以内走道组织交通,走道两侧布置康复病房。康复单元皆布置于良好的朝向,满足大寒日2h的日照。康复公寓以套间式为主,功能齐备,面向高端客户。各栋各层皆设有1~2个护士站,以及配套的值班、药品、准备室、洗衣、开水、污物间等,还设有空中花园,活动交互空间。在首层皆设有入口大堂,和接待服务中心,以及餐厅,架空活动场地等,在B栋首层,设计有大型厨房和餐厅,为康复病人提供健康营养的饮食。各栋楼皆设有担架电梯,楼梯的设置满足疏散及袋形走道的要求。空中花园的设置,营造出立体绿化空间。各个部分的内部庭院也均可环绕贯通,使总体的空间绵延不绝,以体现其张驰有致之独特空间感受。

3.4立面设计

建筑造型设计思路源于对甲方的企业性质与企业文化的理解,以及对城市风貌,城市形象的总体协调。形象设计以现代、高效、简洁为原则。医院立面采用对称构图,在长方形的体量上进行块面、片状表皮墙面的几何划分,通过凹凸对比,虚实对比,独特、简洁,有力,创造出富有时代感又不失亲切的医疗建筑形象。建筑高层与低层相结合,在整体的折线构图上形成高低错落的视觉效果,沉稳大气,形象饱满,色彩以米色为主,外墙材质为涂料、玻璃幕墙、局部石材,等通过大气的建筑体量布置、立体的构成、考究的细部线角,打造出既精致又大方,既高雅又温馨的医疗康复大楼。该项目设计,既有现代简约特色,又具有震撼的群体建筑风貌。将为当地的人文景观添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又营造出舒适温馨的康复养老的建筑形象。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