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过后总结范例

活动过后总结

活动过后总结范文1

1幼儿在户外的学习环境、户外的运动场所

通过调整安排好户外环境场所,能够便于幼儿大肌肉得到更好的锻炼成长。在户外进行活动的场地通常有自然、人为这两个不同方面的划分,但是不管是怎样划分,都需要思考活动场地适合进行怎样的运动、摆放怎样的活动器材。

2.合理的安排好作息时间

每日需要为幼儿调整好合理的作息运动时间,只有作息运动时间合理了,才能够使幼儿感觉到有安全和有秩序。幼儿每天的作息活动时间,应该依据幼儿园详细情况来调整安排。

2.1在时间方面的安排,需要将大部分的时间及比较集中的活动时间相结合每天的学习活动都有很多详细的内容,并且每一项内容都有独特的特点,但是不是孤立存在、毫无关联的,所以应该尽最大的可能将有关联的学习活动安排在一起,例如教室之内的一些学习活动项目,其中既包括老师安排的一些集体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有教师安排的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活动及幼儿通过自由选取的活动,以上所说的活动相互之间是不用调整休息时间或者相互转换的。

2.2有效的处理日常活动之间的过渡阶段过渡这一阶段应该依据日常情况进行安排调整合适的日常活动,不然会使幼儿感觉不知道怎么办。例如幼儿在早餐过后的过渡阶段的时间会较多。一部分的幼儿是迅速吃完饭,还有一部分的幼儿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吃完,那么在早餐之后就要给迅速吃完早饭的幼儿调整进行一些合适的活动,比如让幼儿自由的看漫画、图书等。在上午的时候,户外会进行一些活动,特别是户外的一些体育锻炼运动之后,幼儿大多数会感到很累,那么幼儿返回教室之后的活动就要加以重视,需要详细探究,同时给出全面确定的要求,第一迅速解决好喝水等日常事情,第二是迅速让幼儿坐下休息,然后再调整相适应的活动,但是不能安排大声吵闹对话的活动,第三是尽可能不要给幼儿太多难度大的智力活动。由于这个时候幼儿注意力都能够集中。运动过后大多数的幼儿都会感觉到饥饿,所以较为适合听故事、听轻音乐的活动。

2.3幼儿园需要依据实际的情况,从而对日常活动安排采取相对的调整例如有些幼儿园因为活动的地方面积不大,无法安排全部的幼儿共同进行早操活动,而选择让不同年龄阶段的班级分开做早操,这样需要花费许多时间,从而让早餐时间往后延迟,根据这样的情况,幼儿园就需要按照不同年龄的阶段班级分别进行课间操的运动。有些幼儿园的绿化工作做的不是很好,所以绿化不充足,那么夏天的温度比较高,夏季在户外的场地上太阳光比较强,照射比较厉害,则需要对户外的活动时间进行相对应的调整,那么就应该选择在上午,但是这样又会使每天的正常安排被打乱,夏季需要使下午的活动提前,然后推后这天的活动,那么应该怎样调整好时间,就需要管理人员通过详细了解每一项日常活动的实际情形之后来研究分析。

3.需要加强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管理

活动过后总结范文2

第一,实践性。为什么叫综合实践课呢?体现在课程组织形式的实践性上,是相对于理论来说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内容。比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应用于现实中,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宗旨,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离不.开学生的实践。例如,在小学三年级设计《制作年历》这样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既是对年月日这一单元知识的总结,又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根据生活实践来制作年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活动开始时,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见过哪几种年历?”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展示教材中四种类型的年历: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书历。在具体制作年历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制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确定制作要点,为学生的活动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之后,教师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的活动结合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活动中既享有充分的自由,又不会束手无策。

第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的较死板的教学模式和枯燥的课堂,它是十分幵放的,无论是活动的形式、时间,还是活动过程,或是活动的目标和活动的评价,都是开放的。教师可以不受限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活动空间,或者是课堂活动,或者是室外活动,或者是社会活动;约定活动时间,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一周或者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决定活动方式,可以上网搜索资料,在家里或社区调查数据,可以实验,可以画,可以宣传,可以设计。

第三,拓展性。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活动中使学生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它抛幵课本,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课本之外的知识和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授课和习题,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同时也拓展了学习的内容,使数学学习变得多元化,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例如,在教学“加法估算”后,我设计了一个案例。今天是小胖的外公的生日,小胖的妈妈带领全家到饭店为外公庆贺,入座后妈妈请外公点菜,外公把菜单递给小胖笑呵呵地说:“今天我让小胖为我点菜,但有个原则——不能浪费,钱数控制在200元以内。”请你帮小胖来点菜。学生在帮小胖点菜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就餐的人数、家人的口味、菜价的高低、营养的搭配等。这样的活动,学生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而且思维活跃,既能将枯燥的估算知识运用于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实践活动中,拓展所学知识,又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认识周围的世界。此项活动设计内容具有拓展性,学生操作起来也容易,从而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反思

第一,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纵然有许多优势,如开放了课堂,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深化了课堂内容,但是由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所面对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多在6~11岁,还比较小,许多能力都不具备,而且普遍比较贪玩,所以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要问一问自己,是否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所设计的活动学生能否理解,能否从中得到些什么,能否喜欢?如果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得不到他们的喜欢,或者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那么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不如不组织。

第二,活动是否符合上海二期课改要求。上海二期课改的改革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学力,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课程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向学生提供5种学习经历,建立8大学习领域课程。上海二期课改是对上海一期课改“素质中心”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全新的科学课程观和整体学力观基础,以回应上海一流城市一流教育的发展目标。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否符合上海二期课改的要求?是否以学生为本?是否把学生放到了活动的主体位置上?又是否可以适应并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第三,活动是否重形式轻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全国多地都实行得如火如荼,然而真正取得效果,达到目的的却是少之又少。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所设计的活动课是否形式大于内容?因为我们习惯了满堂灌的方式,可能对活动课还不太适应,实施活动课也是迫于教学改革的压力,或者为了应付学校,又或者为了单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这样的话,自然活动课的有效性就有待考究了。

第四,活动是否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然而我们费时费力费神地来做这个活动课,究竟有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表面功夫,还是真正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如果我们设计的活动课实践性差,学生无法通过活动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那么这个综合实践活动课又有何意义?

第五,活动结束后有没有及时地促进学生认识的升华。综合实践活动课完成以后,我们是怎么做的?大多数教师都是把它放在一边,上完了就是完了,不再去抓住活动课的机会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他们甚至会认为这样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殊不知,在活动课结束的时候,正是总结活动、促进升华的好时机,这个时候教师若抓住时机则可以使活动课的内涵得以升华。

第六,活动是否会影响学习效率。很多教师不愿意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原因是感觉这种活动课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立竿见影的,甚至会认为浪费时间,分散了学生注意力,感觉活动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活动课如果组织不当,多多少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在期末考试临近的时候,就不宜组织活动课,一来影响了学生的复习时间,二来容易使学生分心,可能会影响考试的临场发挥。因此我们在组织活动课的时候,一定要经常追问,这个时候组织活动课是否合适?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活动过后总结范文3

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

中学教育如果不重视语文实用性教学,势必造成学生基本素养的缺失,将严重影响其高中学习及大学学习,甚至影响学生就业时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立足于目前我国中学的语文教学状况,不难看出中学生对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种轻视心理。

1、不严格要求自己,导致基础知识差。中学生自认为语文作为母语,其并没有多大的作用,真正走向社会靠的是一技之长。因此,对语文教学比较轻视,语文学习的观念也较为单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写错字用错词却不以为然,造成中学语文实用性教学不应有的困难。

2、不注重实践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差。很多学生在面对全班同学独自发言时,显得十分拘谨,语言不顺畅,表情不自然,动作扭扭捏捏。这势必影响将来学习、择业或就业后与他人的有效沟通。

3、不重视思想品德,导致自身素质差。中学生忽略了语文这门基础课的实用性价值,非常不利于其良好道德操守观念的培养,注重今日的道德操守,将有助于提升就业后的职业道德,否则,这也对日后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提高中学语文实用性教学的对策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时刻呼吁中学语文实用性教学的真正回归。加强中学语文实用性教学已经成为中学学校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加强中学语文实用性教学,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从思想上重视语文实用性的重要性。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社会行业的极大丰富,也使行业的分工更加细化。诚然,企业单位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精通,技能完善的人才备受青睐,这无疑是中学实用性教学的应有之义。不过,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再好的本领也离不开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交流,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更需要用语言去沟通去争取。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其语文实用性教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语文在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和进步中发挥着其他人文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2、教学不应脱离生活,扎实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功底。空有书面上的语文知识还不能充分发挥其实用性价值,只有将其应用于社会实践,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将现实的生活与语文教学内容相联系,使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

活动过后总结范文4

1.教育游戏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对于儿童来说,做游戏是激动人心的事。这种愉快的情绪,能激发和调动儿童大脑神经的高度活动能力。游戏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有效手段。游戏中有动作、有情节、有道具和材料,它能唤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幼儿积极的感知、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面对一些新问题,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例如:在“卷筒纸芯”的游戏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地调整材料的组合。教师先提供垫板、卷筒纸芯让幼儿自由地玩。一方面,满足幼儿自主摆弄和探索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幼儿感受到卷纸纸芯在地面与斜面上的不同滚动速度。之后,教师要引发出“造高楼”的游戏,让幼儿通过多次尝试,发现卷筒纸芯的数量与摆放的位置是造好“高楼”的关键,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随着游戏的发展,教师又增加了高低不一的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卷筒纸芯与大小不一的软垫板,使材料更加丰富,并包含了许多教育因素。幼儿在宽松和自由的游戏氛围中已有的认知经验被激活,不同层次的幼儿在游戏中也能更加主动、积极地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

2.教育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造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以及与同伴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各种实践活动中,幼儿善于利用周围环境的材料,大胆想象、操作、思考,以多角度获得经验。例如,“亲子活动——找秋天”活动过后,许多小朋友利用捡来的落叶粘贴各种图画;结构活动中,孩子们把过去教师收集起来的各种大小不同的纸盒通过画图、粘贴、修剪等方法,做成各种不同的汽车、小屋等;体育游戏中小小的一根绳,在幼儿的手中能变成许多不同的玩法,有跳绳、网鱼、铺地上当小河跳、做小尾巴等多种花样;手工活动中,孩子们用塑料袋和旧报纸拼拼剪剪、涂涂画画,设计一场时装秀孩子们能利用各种现有的材料,通过想象来进行游戏,并在游戏时伴有美的创造。

二教育游戏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戏与幼儿园课堂教学的相互融合的关系要求教师注意把握这个融合的度,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积累,笔者简单总结以下集中运用形式。

1.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内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活动导入对教学过程至关重要。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课题内容,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在午睡起床后,笔者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来玩个火车钻山洞的游戏,好吗?于是,便带孩子们玩起了火车钻山洞的游戏,孩子们很快就会正确翻衣袖和裤管了。一个简单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学会了自己穿衣服,培养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以游戏的方式展开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时,通过游戏“捡花瓣”的方式,自制了和幼儿数量相当的花瓣,在上面写上10以内数的加减题目,将幼儿平均分组来玩“捡花瓣”的游戏。要求每一位幼儿捡一瓣,当音乐开始时转圈,音乐上停时捡花瓣,并要求幼儿回答花瓣上的问题,回答正确的送给其花瓣作为奖励,回答错的可以请好朋友帮忙,这样既能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又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小班的“颜色对对碰”教学中,笔者为每一位幼儿准备了一个透明的小水桶,让每一位幼儿从准备好的三原色中任选两种来混合,让他们探索发现两种不同的颜色相碰时会变成另外一种新的颜色。由于孩子们配置时的比例不同,所以会出现很多新的颜色。在这一游戏的玩耍过程中孩子们不但体验到了探索的快乐,还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在健康活动中,笔者也常常用到游戏。如《狡猾的狐狸在哪里》《猫捉老鼠》《圆圈乐》《小小跳伞兵》《小蝌蚪找妈妈》等游戏都能锻炼孩子们的跑、钻、跳的肢体动作能力,并能通过游戏让孩子们了解游戏的规则中应注意问题的相应常识。

活动过后总结范文5

教学策略是教学方案的集中体现,它是为了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按照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方向而制定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定过程中,务必根据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各种相关因素,结合目前汉语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已经存在的或者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汉语言文学教学目标,顺应目前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培养更多的现代化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宗旨。

一、重点搞好教育理念的培训工作,使得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得到统一

教育理念是广大教师在深刻领会教育工作实质的前提下产生的有关教育的基本观点以及信念。汉语言文学有四个方面的教育理念: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核心;努力提倡协作、自主以及探究的学习方法;构建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对于这种指导性的纲领广大教师必须系统而全面地进行学习,在准确掌握大的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必须遵循理念指导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而并非在肤浅的学习过后,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随意制定教学方法,从而无法有效解决应试教育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素质教育也就难以顺利实施。汉语言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其教学工作更加应当遵循教学改革的理念,在统一的教学指导思想下,根据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顺应汉语言文学发展趋势的对策。

目前有不少教师为了适应课改的趋势,发明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种创新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的观念无可厚非,然而其可行性还有待检验。问题在于教师不能为了应付课改而随波逐流进行创新,仅仅凭着应试教育的实践经验,所制定的教学理念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教育理念产生较大的误解,造成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二、掌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针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质说法众多,事实上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本质主要涵盖了文字、文章、文学以及文化等诸多元素的教学,是以言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活动,工具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符号性以及人文性是其辅助的特征。尤其是在教学改革的情形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工具性就显得愈来愈重要,努力培养学生以语言作为工具,有效运用到实际生活以及工作过程中是其关键所在,而并非应试教育中通过考试、升学,唯分数论成败,所以,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根据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

应试教育下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考试成绩,主要体现在考试分数的高低。教师教学的本质是为了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分数是根本,对学校而言升学率则是教学的根本目标。而通过教学改革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本质应当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思维能力等,由之前有形的的表现形式转化为有着极为深刻内涵的内在无形的形式,按照这种本质上转变来制定科学可行教学法,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比如目标教学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享受,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导向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多样化探究式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成效非常明显。

三、确定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思想,将教学法的研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运用

活动过后总结范文6

1.1素质拓展课目模块

素质拓展课目模块是在团中央“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初步构想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缺乏系统规划、针对性差、综合潜力挖掘不够等诸多问题,将大学第二课堂活动概括为“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和“技能培训及其它”等六个方面,相应开设六个课程课目,并根据课目性质作用、训练途径和时间安排等制定出规范、详细的实施大纲,以合理安排和有效开展素质拓展活动项目。该模块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素质拓展方向性方案选择,通过信息比对程序自动匹配并产生出该学生在素质拓展六个课程课目的选择比重,以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针对性的参加课程课目内活动项目的选择训练。

1.2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库模块

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库模块是以六个课程课目及其实施大纲为依据,通过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申报、审定、公布和匹配选择等环节,最终形成可与学生素质拓展六个课程课目选择比重相匹配的六类活动项目自助平台。⑴项目申报。学期初学校素质拓展中心将素质拓展学期计划的重点通知分院素质拓展部,分院素质拓展部结合本单位工作重点和人才培养需要,按照课程课目实施大纲的要求,精心调研论证,提出本单位素质拓展课程6个课目的学期活动项目规划,并上报学校素质拓展中心;⑵项目审定。学校素质拓展中心对各分院申报的项目规划进行审核汇总,制定出全校素质拓展活动学期项目库;⑶项目公布。全校素质拓展活动学期项目库报经学校素质拓展工作指导委员会审批通过后,通过网络系统向全校学生公布,形成可供学生根据自身素质拓展的实际需要选择参加的活动项目汇总资源库;⑷项目选择匹配。系统根据学生素质拓展六个课程课目选择比重,在已列入学期素质拓展活动项目资源库内进行活动项目自动匹配,最终形成学生应该参加的素质拓展六个课目的活动项目清单,学生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系统产生的活动项目清单做出适当调整后予以确定。

2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网络管理系统的运行

2.1建立四级管理机构平台

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网络管理系统的运行中应按照课程开设需求,组建学校素质拓展课程项目领导组、学校素质拓展中心、分院素质拓展部、班级素质拓展小组四级组织管理机构,并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人员、职责和设定网络后台管理的具体权限。学校素质拓展课程项目领导组应由主管校长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处、就业中心、校团委、分院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研究学校素质拓展课程的指导方针,并适时提出指导意见,不涉及对整个网络系统的具体管理;学校素质拓展中心由校团委书记任主任,成员由校团委委员、校学生会主席、校学生社团理事长、分院素质拓展部长组成,负责全校素质拓展课程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对整个网络系统相应具有全部的终端管理权限;分院素质拓展部部长由分院团委书记担任,成员由分院团委委员、年级组长、学生会委员,学生社团理事,班级学生代表等组成,负责本单位素质拓展课程项目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对网络系统中涉及分院职责部分具有相应的终端管理权限;班级素质拓展小组组长由辅导员担任,成员由团支书、班长以及其他团学干部和学生代表组成,具体负责组织本班级学生积极参加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对网络系统中涉及班级职责部分具有相应的终端管理权限。

2.2实行学分管理制度

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实行学分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修够该课程基础学分和拓展学分两部分学分,同时颁发素质拓展合格证书。学生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网络管理系统匹配出的六个课目活动项目清单在学分管理中被划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基础部分占50%,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础要求,每个学生毕业前都必须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两个课目分别获得2学分,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它”等4个课目分别获得1个学分,总共8个学分,即基础学分;拓展部分占50%,是系统根据每个学生对六个课目选择比重不同匹配的差异化活动项目内容,要求学生选择的课目活动累计获得8个学分,即拓展学分。学分管理中原则上学生必须按照系统匹配的课目活动清单进行,各课目的学分间不允许进行兑换,学分认定严格按照活动项目“谁组织,谁认定”的办法,及时由与活动组织单位对应的管理机构将每个学生获得的学分计入网络管理系统。颁发的素质拓展合格证书分别记载了学生大学期间参加课程6个课目的训练活动项目、取得成绩,以及对学生最终职业综合能力倾向的总体评价,可为用人单位合适录用优秀人才提供较为可靠的选择依据。

2.3严格操作流程

依托校园网建设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网络管理系统具有严格的操作流程。首先,学生通过自行登陆系统进行人机信息互动并产生素质拓展活动项目清单的过程,应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在专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集中完成,以保证互动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其次,班级素质拓展小组、分院素质拓展部、学校素质拓展中心对活动项目的管理和对学生学分的认定应根据各自权限在网上依次进行,以确保管理过程的客观性和严谨性;第三,分院素质拓展部集中为本单位学生颁发素质拓展合格证书时,应将系统识别出的累计达到规定学分要求的学生名单报学校素质拓展中心确认,确认后方可经学生本人申请颁发素质拓展合格证书。

活动过后总结范文7

关键词:企业;体育;安全防范;防范措施

近年来,群众体育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基于安全视角制定系列化防控体育安全问题的措施,这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基于此,本文针对企业体育安全防范措施这一论题深入探究,希望能为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在体育安全防范措施制定和实施方面积累丰富经验,真正提高企业体育安全管理的实效性。

1企业体育活动安全风险防范的意义

1.1保证体育活动质量。企业体育活动效果评判的内容之一,即保证职工在体育运动中的安全。职工以充沛精力、强健体格参与体育活动,并正向介绍体育理论知识,是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体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这对体育活动高效打造有重要意义[1]。体育安全保障工作的具体落实,反映出企业体育安全教育工作得到了应有重视,并且能使企业体育活动持续推进。

1.2促进职工身心健康。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活动组织者全方面排除体育安全风险,目的是为职工创设相对安全的体育环境,让职工主动学习体育知识、强化体育运动技能。在跳远、跳高、篮球等体育项目中,职工运动潜力被有效挖掘,同时,能够提高职工身体素质、强化职工体育精神,这对职工持续进步、健康成长有积极影响。

1.3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企业体育安全风险防范效果,直接反映出体育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当体育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合理制定、有效实施,意味着职工能够在体育理论课堂上内化体育安全知识,并逐渐强化体育安全意识。即便在体育锻炼中,职工仍能根据安全管理要求规范自身行为,使企业体育安全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全面发挥。放眼长远,企业体育安全管理制度能够为体育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做铺垫,推动体育安全管理工作长效开展。

2企业体育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问题。体育安全问题在运动损伤、器械伤害等方面的表现。对于运动损伤,指职工在体育运动前的热身练习缺失,或者热身方法不够合理,所以运动过程中或运动过后,会出现肌肉拉伤、腕部扭伤、身体磕碰等问题。如果职工在体育运动中受伤,那么会影响职工日常工作效率,导致工作进度减缓,并且降低整体活动效率和质量。器械伤害,是指职工在体育器械练习或活动中,因操作不当而出现磕碰,反映出职工的体育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并且体育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的体育安全问题外,还会因天气严寒、酷暑而诱发体育安全事故,导致职工体育安全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2原因。2.2.1企业层面。如今,部分企业领导对安全教育工作认知片面,即便组织体育安全教育活动,大多情况下也是流于形式,未真正做到体育安全风险防范,导致职工在体育运动中频繁发生安全事故[2]。缺乏专业的体育指导教练对有关体育安全的内容进行指导,而部分领导过度重视体育安全教育结果,相对来说,体育安全过程式教育工作被动推进。涉及专项体育项目时,往往因热身训练环节取消,或者热身活动随意进行,导致热身效用未全面发挥,然而这在激烈的体育运动中极易增加运动风险,并且安全事件发生概率相应提高。对于职工来说,难以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不利于激发职工在体育运动中的参与热情,难以形成终身体育爱好。当前,部分企业在体育场地重建、器材更新等方面的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不仅是因为可供支配的资金量匮乏,重要原因是企业领导在体育安全风险防范、体育安全隐患排除等方面的努力不足,所以企业内体育设施延迟建立,并且体育器材更新速度迟缓,这无疑会增加体育运动风险[3]。除此之外,体育运动缺乏指导,安全管理能力有一定的进步空间,如果职工自身对体育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或者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单一,则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率显著提高。2.2.2职工层面。多数职工认为体育运动较自由,仅少数职工能够树立体育安全意识,并在体育运动项目中贯彻体育安全理念。正是因为职工的体育安全意识淡薄,才会增加体育安全隐患,导致企业体育安全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遇到些许阻力。再加上,个别职工在体育安全风险防范中存在侥幸心理,所以无视体育安全管理制度的存在,殊不知,这会大大增加体育安全管理难度,使得体育安全防范措施的应用效果与预期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从职工全面发展角度来看,职工自身应高度重视体育安全保障,在体育安全风险防范中积极配合,否则,职工难以在体育运动中收获所需。

3企业体育安全防范的有效措施

体育安全防范工作刻不容缓,这不仅关系到职工身体安全,而且对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有重要影响。基于当前企业体育安全问题,以及体育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性提出防范体育安全风险的可行性措施,具体如下:

3.1重视体育安全教育。企业体育活动组织的过程中,企业领导应秉持安全第一的教育思想,只有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体育活动任务,才能发挥体育运动效能,真正使职工受益。然而体育安全教育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这需要企业制定合理化、科学化育人方案,增强职工在体育教与学方面的安全意识,真正做到安全风险预防和全程管控,做到体育安全隐患最小化。具体来说,企业组织座谈会、开通网络教育平台,并通过企业广播站、新媒体扩大宣传范围,引起师生对体育运动安全问题的重视,企业规范体育运动行为,使体育安全防范达到良好效果。从中能够看出,当思想认知达到一定高度,则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率会大幅降低,意味着企业体育安全防范工作取得良好开端。

3.2丰富体育安全教育内容。安全视角下,企业体育教育范围扩大,其中安全教育是体育教育的关键。安全教育期间,根据职工情况适当增加体育运动任务量,避免锻炼过度而分散职工注意力,避免扭伤事件发生。换言之,体育教师以职工为中心,根据每位职工心理承受范围调整运动节奏、合理安排锻炼量,保障长期体育运动的安全性。体育活动中,应聘请专业体育教师先传授理论知识,针对体育动作亲身示范,并正确指导,一旦发现职工未能熟记动作要领,那么体育教师要及时纠正,否则会一错再错,导致体育安全风险增加。当技术动作符合标准要求,则安全风险大大降低,并且安全教育效果能够达到预期。除了考虑实际因素外,还要在体育安全教育过程中结合天气因素,即在气温较低的冬季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延长热身时间,让职工有充足时间进行准备,待职工身体部位适应体育运动后,方可进入训练模式。气温较高的夏季进行热身时,员工间应良性沟通,避免运动负荷过大而出现体力透支现象,同时,这也是防止中暑的有效方法。

3.3团体体育项目的热身练习。足球、篮球等团体运动中,体育指导者应带领职工热身,目的是活动身体部位、舒展筋骨,在体育练习和比赛中增加肢体协调度,从而强化职工参与体育运动的自信心,并提高职工体育运动技能。练习期间,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提供单人练习、组间练习机会,保证安全距离,真正达到体育安全防范要求。以跨域障碍运动为例,指导者在落地区域铺上大小适宜、软硬适中的垫子,避免职工磕伤。对于合作练习,指导者同样要进行安全教育,如安全对接、安全距离把控,减少碰撞和擦伤,在保证团队成员安全的基础上,使团队凝聚效果达到最佳,同时,组员体育竞合能力能够逐渐提高。

3.4提供体育场地及器材。企业在体育安全防范方面倍加重视,为丰富职工体育运动体验,减少体育安全问题,应从场地扩建、场地完善、器材更新与养护等方面入手,让职工在体育运动中收获快乐,真正激发职工的运动热情。无论是场地扩建、修缮,还是器材更新,都需要资金支持,这是保障体育安全的基本要求。对此,企业主动与当地政府部门、体育部门取得联系,申请资金援助,满足场地建设与器材更新的资金需求。与此同时,动态监督资金流向,以此提高资金利用率,真正落实体育场地与器材维护工作,为体育安全防范提供物质保障。由于室外体育场的开设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如果雨雪天连续出现,那么室外体育课会被动取消,这不仅会降低职工的运动热情,还会影响体育活动进度。基于此,企业建立体育馆,满足职工在室内参与体育活动、强化体育训练的需求,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室内体育练习及训练的安全系数较高,这与安全防范要求相一致。涉及体育器材更新时,应在器材购买阶段选择高质量产品,当产品通过行业标准、安全检测后,方可进入企业。对于篮球架、足球门等设施及时检修,一旦发现部件松动、锈蚀等现象,要及时处理,避免产生安全风险。此外,张贴醒目的安全警示语,提醒职工注意体育安全。

3.5提高专业体育指导者安全管理水平。企业聘请体育活动指导者在安全风险防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指导的言行、举动均是职工模仿的对象,基于此,希望体育活动指导者能够在职工面前发挥示范作用,实现体育安全防控目标。当体育活动指导者安全意识强化后,职工会在体育理论活动和实践指导中渗透责任意识,为职工创设良好学习环境,让职工放心训练。体育安全管理中,活动指导者事无巨细地排除安全隐患,将安全风险发生率降到最低。除此之外,企业领导保持良好学习心态,利用生产生活空余时间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这既能在运动指导中帮助职工解答困惑,又能得到职工支持和信任,确保安全教育任务又好又快完成。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人们对体育安全教育工作提出较高要求,企业体育活动应高度重视这些要求,并将安全防范工作落实到全过程。体育安全防范期间,既要强化安全意识、丰富体育安全教育内容,又要加强体育项目热身练习、提供体育场地及器材、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水平,将体育安全风险大幅降低,使企业体育安全教育效果与预期目标相一致。

参考文献

[1]张智敏,王志强,张育存.中小学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05):443-447.

[2]蒋茜.体育活动中学生安全教育的探索[J].作家天地,2019,(17):78-79.

活动过后总结范文8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法;声乐教学;教学模式

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院校为此不断转变教学体制,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大学教师在声乐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下文对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分析。

一、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互动形式单调

在现今的大学声乐互动课堂中,基本都是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或者是小组与教师间的互动,学生间和小组间的互动少之又少,显示课堂上的互动形式单调。有些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表现较好,但是与同学的互动过程中表现较差,因为学生间的互动是同等级间的交流,而与教师间的互动是阶梯式的交流,教师会配合学生互动。校园内学生缺少的就是人际交往能力,学生间互动恰恰能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所以教师应该使互动形式多样化。

2、互动方式表面化

很多教师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层次地和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导致互动教学表现出形式化。但是互动教学课堂上的内容应该表现出丰富多彩,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认知互动到行为互动,从行为互动再到情谊互动,让学生对教学内容逐渐深入,使学生敞开心扉发自内心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发表出真实的见解和看法。通过这种手段教师也能深入地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根据学生的不足制定相应的手段,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在理论讲解中的应用

声乐课是一门艺术类型的学科,包含大量理论知识。教师为了把枯燥的声乐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可以使用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课堂上的交流,既能和学生详细分析声乐理论,又能向学生拓展课外的声乐知识,以此拓宽他们的眼界。除了师生互动,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互动的模式,将其应用到较难的声乐理论教学中。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分组,保证每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没有太大差距。其次,教师让学生对声乐教学中的难点知识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其分享自己对声乐知识的理解和看法,在讨论过后每个小组的想法达成一致。最后,教师从每个小组选派出一个代表,让他们根据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发言,教师再进行点评指导。如果学生的想法出现错误,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想法,并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1]。为了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教学体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视频更好地向学生展示声乐理论知识,以此转变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教授唱歌发生的器官时,可以在PPT中分别插入人体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的动画,让学生直观看到人体发声的过程,以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设备将课本中的纸面知识转变成实体画面,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未来的声乐学习奠定基础。在声乐理论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足够的空间想象。学生在此期间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再给予解答。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产生表达的想法,在某种意义上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学生变成了课堂中的主角。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推进,教学模式发生了多次革新,现今的课堂需要呈现出一种新的课堂文化,互动课堂应该表现开放、民主、自由、尊重、平等,学生和教师间不能再有所拘泥。

2、在技巧传授中的应用

声乐艺术的展现形式一般分为表演和演唱,在大学声乐教学中,教师会重点传授声乐演唱技巧和表演技巧。为了通过声音吸引听众,表演者需要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技巧。为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声乐演唱和表演时,要注重学生技巧的提升,以此提高他们的表演水平和演唱水平。教师可以在声乐表演和演唱教学中使用互动式教学法,以此加深对声乐技巧的理解。教师先进行示范演唱,让学生在旁边观察教师的演唱技巧,在演唱结束后,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做出解答后,再让学生进行演唱,最后教师对其点评,向学生进行示范,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演唱能力会逐步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观摩优秀创作者的声乐作品,使学生理解和领悟音乐表演中的经验,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对声音的掌控能力。例如:在真假声转换的声乐演唱技巧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示范演唱一段包含真假声转换的音乐,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发声姿势和演唱姿势,教师演唱结束后,再让学生进行模仿表演。在此过程中学生有问题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充分体现了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以此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真假声转换是声乐表演中一项重要的技巧,可以增强演唱者和听众的艺术体验。学生在实际声乐表演过程中要和作品情感完美融合,有助于对声乐演唱的理解[2]。

3、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实践训练是声乐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在大学声乐教学中,教师一般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和学生进行交流,并让其掌握实际声乐演唱过程中的技巧。由于不同歌曲的感情基调也不同,歌曲表演者要合理运用演唱技巧,让听众感受到歌曲传达出的感情,以此增强演唱的感染力。为此,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对歌曲情感的转换能力。例如:在声乐合唱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合唱团体的各个学生互相熟悉,以此提高他们的默契度。在实际演唱中,不同声部的学生要做好配合工作,根据不同类型的合唱歌曲,进行声部的转换。《走向复兴》是大学生经常合唱的歌曲,歌曲包含了很多慷慨激昂的节奏,高声部演唱的学生要配合低声部演唱的学生,做好低声到高声的转换工作,以此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在演唱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实际的表演进行讨论,指出演唱过程中的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手段。由于教师可以整体观察学生合唱的情况,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以表演为主,提高学生声乐表演的主动性,通过提出合理性建议,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声乐综合能力。

三、结语

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大学声乐教师可以将其运用到实际理论教学和技巧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强和学生的互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声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婷.互动教学法在大学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7(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