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设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活动方案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方案设计范文1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中秋节;活动;反思

1引言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产生了许多洋溢着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节日正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民俗节日,无不大力弘扬着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并且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逐步变成了文化之间的竞争,就是通过继承和发扬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具有“团圆”的美好愿望,人们通常会在这一天举家团圆,共同吃月饼,赏圆月,共享天伦之乐。时值中秋节的来临,在幼儿园中为了让幼儿了解中秋节,学到科学小知识,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把礼仪渗透到各个细节处。因此设计了中秋节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有优点也有缺点,通过对这个活动进行反思,可以帮助人们发扬优点,规避缺点,不断完善自己。

2活动设计及过程

2.1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目标:①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以及中秋节的含义;②以老师同学一起过节,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形式和活动过程: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①让幼儿提前几天观察月亮,并且画下月亮,在活动中展示自己记录的月亮图片;②幼儿和家长一共品尝月饼,了解和月饼有关的知识。家长工作:①监督幼儿观察月亮,并且画下月亮的图片;②给幼儿讲一些有关于中秋节的故事;③和幼儿一同品尝月饼。具体的活动设计:品尝月饼。活动目标:①让幼儿了解为什么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②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和不同口味的月饼。活动准备:幼儿园准备好不同口味的月饼,并且监督幼儿做好清洁工作。活动过程:①导入。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中秋节要吃什么吗?用这个问题,引出活动内容———制作月饼。②向幼儿介绍月饼的含义,以及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③扩展幼儿经验,并介绍中秋节的习俗,让幼儿了解更多。④活动要求:在活动中,家长要注意做好陪同工作;监督孩子认真洗手,戴好手套,注意清洁和卫生;活动过程中,家长注意教育幼儿能吃多少拿多少,避免浪费。活动总结:可以邀请家带着幼儿到台上展示自己准备的一些有关于中秋节的小才艺,幼儿也可以说说自己这次活动的体会和感受,通过分享和交流,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增进互相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促进家长和幼儿之间的良好关系。

3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有比较成功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反思整个活动设计,可以发现并且改正其中的一些不足,对于一些较好的方案设计,则可以继续发扬和保持,努力在下次活动中做到更好。

3.1活动的优点

一是,实现了幼儿和家长之间的良好互动。制作月饼这个中秋活动,很好地契合了中秋节的节日要求,因为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通过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品尝月饼,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体会月饼含义,进而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家长工作比较忙,他们对于幼儿成长来说是缺失的,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幼儿,这个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可以增加幼儿和家长相处的时间,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的活动,有利于促进他们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可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二是,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还处于比较爱玩爱动的年纪,幼儿园准备的这次品尝月饼的活动,可以让幼儿从不同的样式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月饼,让他们了解到月饼的多样化,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3.2活动的不足

由于活动准备不够充分,学习在让幼儿品尝月饼的活动中,准备的月饼形状和口味不够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幼儿的活动,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可以考虑加入更多不同的活动形式,比如说让幼儿和家长现场制作月饼,或者让幼儿画出自己设计的月饼等等活动,这样可以更加充分地地激发幼儿的天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4结语

总之,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幼儿园小班中举行中秋节活动,有利于让幼儿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增添节日气氛,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和家长有更多的交流与互动。本次中秋节活动课主要设计了让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共同品尝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家长也协同配合,活动氛围比较好,幼儿的参与度也比较高,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一定的改正,进而更好地提升活动课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幼儿园中秋节活动规范:T/SYMBJY103.18-2018[S],2018.

[2]郭祥.华德福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3]楼晏卿.幼儿园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进行民俗传统节日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活动方案设计范文2

(一)理论传授方式单一许多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着眼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以“教”为中心,多限于照本宣科讲解理论,讲活动设计的格式和注意事项,提供案例,而不是以“学”、“做”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因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得没劲,练习时也就依照案例依葫芦画瓢,应付了事,所以设计出的教育活动方案实用性、可操作性都不强。

(二)缺乏实习实践课程理论的学习只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实践则是知识的吸收、应用过程。当前,大部分中职学校没有固定的学生见习、实习基地,学生不能充分把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其编制的教育活动方案不能在课堂上得到体现,不能学以致用,没有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理论知识,那么,所学的理论知识就没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三)学科教学时间短幼儿语言教学法这门课程的学习时间仅为一年,学生虽然学习了有关活动设计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指导课程,但事实上学生投入钻研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的时间很少,训练的时间和机会往往得不到保证。例如,缺乏集体讨论分析的时间,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时间,学生的精力不够,这方面的教育没有受到重视。

(四)生源质量不佳自中职学校入学政策放宽以来,由于入学门槛降低,学生的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目前,大部分家长认为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首先选择普高,甚至花钱也要想方设法让子女上普高。总认为上普高才是“正途”,才能有前途。只有成绩不好的,自认为“考大学”无望的,才无可奈何地选择了中职学校。更有个别中职学校为了招到充足的生源,不惜降低门槛,甚至不要求分数。这样导致中职学校生源整体来说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甚至有厌学情绪,教学难度较大。通过对幼教专业学生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能力方面的现状及成因进行整理和分析,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能力有如下探索与体会。

二、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能力策略

(一)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设多彩的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些生动、直观的问题情境,启发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要让学生通过充分参与一些有趣的活动,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能力。

(二)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分组集体备课学生最初学习设计教育活动方案时,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如何引入、如何设计游戏,都比较困难。这时可以将学生按照能力差异分组,共同备课,发扬集体的智慧。集体备课可以促进学生合作,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这样可以集思广益,可以分享与积累课程资源,可以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同时,为避免个别学生逃避讲课,可要求学生轮流进行试讲。讲完后互相点评,这样既可以发现备课中的漏洞,也可以发现在活动组织环节的问题。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学生们的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均会有所提高。

(三)模拟课堂教学活动幼教专业的学生不可能完全在幼儿园里进行活动方案的实施。但是,活动计划是否合理、周密,方法是否可行,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笔者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课堂教学活动。每组集体备完课后,选出一位当“幼儿教师”进行试讲,其他学生扮作“幼儿”,配合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先由本组学生点评,再由其他学生点评,最后,教师综合点评。通过彼此评课,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地总结经验,查找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取长补短,进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此同时,还可以由教师先给定具体目标,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认真观察录像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表现及神态表情,看完后小组评议,指出案例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这些措施,均能很好地缩短专业学生与实际岗位的距离。

(四)定期定量进行见实习,充分体验现实课堂幼教专业,每学期均有一次见习、实习,但通常没把教育见实习提高到课程考核的层次。笔者认为,在每个学期之中,教育见实习必须定期定量进行,强调教育见实习的目的性、计划性,并形成评价和反馈机制,使这一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化。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展示、实践平台,能够在切实体验自己的教育活动设计效果的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和融会理论知识。同时,适当的对实习学生作出点评,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还需在哪些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在实习中,可邀请一线幼儿教师现场对幼儿进行教学示范,为学生展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生动场景,并进行精要的解析点评。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不断体验、不断反思,使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达到学以致用。

(五)整合各学科力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不是短时期就能形成的,必须凝聚多学科力量,共同合作,定期交流,共同关注和指导学生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执行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能力、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的能力、采取适当教学方法的能力、把握活动原则的能力、编排活动过程的能力、确定组织形式的能力、照顾活动连续性的能力、执行教育活动的能力,并能通过个人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能力等。

(六)结合幼师特点,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应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三、结语

活动方案设计范文3

关键词: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指导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致力于实践课程的自主开发,尤其是在中小学,实践教育因其重视时间、寓教于乐的特点广受欢迎。法律教育是当前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在培育学生法律意识、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塑造学生法制思维中有着重要意义,是新时期法律教育的课程载体。法律实践活动是法律教育的重要形式,相较于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重视实践性,强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法律知识、理解法律运行、积累法律经验,从而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对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公民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一所体育运动学校,学生(运动员)不仅是文化学习的主体,也是运动训练的主体,更是集体生活(大部分学生住校)的主角。这种特殊的“三集中模式”,为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也对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成了我校老师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以学生为核心的集体性活动,法律教育实践活动需要在保证基本教学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展开,教师应当做好相应的活动设计与指导,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一、确定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是实践活动指导中的首要问题,也是进行法律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优先要处理的问题。法律实践活动应当以活动主题为核心展开,一个合格的、合理的主题有助于提高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主题的科学性决定了活动的科学性,主题的合理性决定了活动的合理性。在法律实践活动中,要有明确的立场和活动定位,要深刻理解法律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以实践活动的目的为依据明确法律实践活动的主题。首先,要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明确法律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找到法律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定位,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引、法律教育目标为依据给实践活动以准确定位,从而确定主题。其次,在确定主题的过程中要切实考虑实际问题,严格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方法,尊重学生的认知习惯与行为习惯,考虑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生本位”的角度完成主题确认。最后,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条件,包括硬件设施、软件基础和学校周围环境基础,评价各类法律实践活动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突破物质基础进行法律实践活动,一切应当从实际条件出发,活动主题的确认也应当尊重现实条件。如以初中学生为例,中学的法律实践活动主题确认时教师应当考虑到中学阶段法律教育的目标、兼顾学生的认知条件,只有对不同阶段法律教育进行合理定位后才能够给法律实践活动主题予以合理定位。

二、充分收集资料

实践活动虽然重视实践的过程,但其不是无序地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而是遵循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是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其本质上仍属于教学的一部分。就像正常的授课一样,实践活动也需要相应的备课准备工作,而备课准备工作就是实践活动的资料收集工作,收集资料是否充分关系到实践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法制教育实践互动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是法制,另一个是实践。法制实践活动是将学生放在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主动的、多元的环境中进行法制知识学习和法制技能锻炼,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完成法制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学”与“做”,教师“教”的职能在实践活动中会被弱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法制实践活动中就不能讲授、讲解或讲述,教师需要事先就实践活动进行资料收集,以便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答疑解惑。为了做好资料收集工作,教师需要处理好以下问题:①由于网络媒体的普及,能够收集资料的途径增加,获取信息的成本降低,需要对纷繁复杂的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和整合,对资料的类型、内容进行筛选,从中选出与本次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关联性较强的信息,建立相应数据库,便于检索、浏览和查询。②应当就资料收集和处理的方法进行讲解,在法制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在实践中感知、获取、整合、处理有用信息,那么教师不妨在资料收集环节就对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进行必要训练,便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法制相关信息。③资料收集并非信息的无序堆积,而是对信息的有序整理和使用,需要妥善处理“为什么要收集资料”“收集资料的用途”以及“如何将这些资料利用起来”等问题,把握好资料收集和整理的限度,用充分的资料数据来构建实践活动的理论框架和行动指导,提高法制实践活动的专业性、有序性。

三、行动方案的制订

行动方案是法制实践活动实施的具体行动指南,是针对实践活动主题的活动开发工作,是对整个实践活动阶段的预设和行为规划。一个完成度较高的行动方案是法制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导,当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后,教师就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学生情况、软硬件设施配置确定具体的活动方案。行动方案的制订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必要准备,体现了活动规划的预设性,在保障实践活动有序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合理、科学、可操作的活动方案是实践课程成功的一半,规划和制订行动方案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整合已知、积累经验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行动方案制订中来能够让学生获得实践活动策划者的体验,从而满足学生心理诉求,对学生参与度、积极性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从内容上看,行动方案应当涉及法治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行为和结束后总结等多个环节,应当考虑到与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人事组织问题、责任分工问题、活动时间问题、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步骤、预期成果、可能遇到的问题等主要问题,这些信息均应当反映在行动方案中。学生小组或学生个体制订的行动方案难免存在缺陷或不足,教师应当以其专业性来帮助学生实现补强,实现活动方案的制订与完善。从结构上看,行动方案应当符合逻辑和认知习惯,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行动方案应当符合逻辑,活动内容能够层层递进。②行动方案应当具备立体性,能够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体现法制实践活动的价值,如“模拟法庭”活动中学生能够感知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包含了听觉、视觉多个角度,那么“模拟法庭”的法制实践活动行动方案中应当体现视觉、听觉这两个角度,用行动方案指导行为,提高实践活动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这对实践活动的教育教学实效提高有所帮助。③行动方案应当符合认知、学习、教育的一般思路,就像烙饼一样有着特定的流程,改变流程虽然能够提高烙饼的效率,但并不能改变烙饼的起点和终点。因此,法制实践活动行动方案的制订要体现实践活动的秩序,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进行设计。行动方案的制订是法制实践活动规划的核心内容,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首次制订行动方案时,学生缺少相应经验,很容易觉得不知从何下手,此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出指导范例或带领学生完成一次行动方案设计,以此引导学生完成活动方案设计。其次,教师可以采用量表来指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采用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找到活动的主题、明确活动的内容、理清活动的流程,使学生通过填表或回答问卷的形式完成方案设计。最后,当学生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经验较丰富时,教师可以仅给出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凭借其创造力、想象力自主设计行动方案,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知识积累。

四、成果交流

法制实践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法制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法律习惯和法律素养,让学生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新时代青年。因此实践活动结束并非法制实践活动的终点,教师要致力于实践活动成果的深化和价值的升华,从而有效发挥法制实践活动在法律教育中的教育作用。教师要认识到法制实践活动的价值所在。实践活动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载体或组织形式,但相较于课堂而言,实践活动并非单纯地追求结果,其更重视体验。引导学生参与法制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活动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经验、加深学生对法制的理解,不能仅强调活动结果,而应更加强调学生在过程中的感悟。因此,教师要做好法制实践活动中成果交流的有效指导,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记录和交流,包括在每一个环节中的客观感受和心得体会,鼓励学生就实践活动形成多样化的活动成果,可以是论文、报告、日记、随笔等,甚至是短视频、录音、诗歌等,引导学生用多样化的形式记录实践活动,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成果。②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与理解,无论正确与否,教师应当持肯定的态度予以鼓励,但需要对学生存在偏差的观点予以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从而确保活动成果的合理性、科学性。③在实践活动周期结束后,教师应当主动开展各种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成果交流,可以是论文撰写、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情报交换、即兴演讲等,鼓励学生表达自身在法制实践活动中的感悟和感受,鼓励学生相互进行成果交流,让学生在成果交流中实现经验互补与视野融合,实现实践活动价值的升华。成果交流展示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探讨问题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在交流中也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增强法制实践活动的教育性,从而有利于法律教育目标的实现。

五、结束语

活动方案设计范文4

(一)教育活动设计意识淡薄

“教育活动设计意识”是对教育活动设计的一种看法和态度。调查主要从“毕业后是否从事幼教职业、活动设计必要性、活动设计对儿童及教师发展、活动组织意义;活动设计的动机”几方面着手。调查显示,40%的学生选择毕业后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理由是“既然学了这个专业,当然要从事跟所学专业有关的职业。”“比较喜欢和孩子在一起。”20%学生不会从事此职业,理由是“工资太低,工作太辛苦,压力太大。”40%学生选择“不一定从事”,“如果毕业后能找到比幼师工资更高的工作,我就不做幼师。”15%的学生认为学习活动设计非常有必要,访谈得知,这些学生大多毕业后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在实习的时候带过班并且有受挫的经历,她们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实在不知道讲什么好,备课之后,强多了。”58%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学习活动设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此职业的认同度不高,学非所愿,只图个文凭而已,毕业后根本就不会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另一方面是在实习的过程中受到指导老师的负面影响,认为不设计教育活动方案也能组织活动。“我看到教师根本就不拿教案上课,检查的时候她们直接拿教师指导用书抄教案或者直接百度一下。”55%的学生认识到活动设计对活动组织的意义,但只有15%、17%的学生认识到活动设计对儿童发展、教师自身发展的重大意义。尽管教师在《活动设计与指导》绪论部分就对活动设计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释,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学习经历并没有帮助学生内化这种重要性。出于“自己需要”设计活动方案的人仅占37%。63%的人是“在教师要求”之下为了期末加分才设计活动方案的。抽取的样本作品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业几乎完全应付老师:寥寥几个字,根本无内容可言,问其原因,“不会写”。为了不扣分,直接“百度一下”的学生占了36%。模仿别人方案稍作修改的学生占49%。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知识匮乏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知识”包括活动设计学科知识如幼儿园教育活动特点、环境创设的知识、活动设计的原则,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及活动方法知识以及跟活动设计相关的五领域的知识、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知识、幼儿学习发展知识、艺体技能知识、《纲要》和《指南》等知识。调查显示学生“不熟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知识的人数比例非常高,依次为60%、58%、48%、65%、6%、48%、55%、61%、77%、70%、62%、12%“非常熟悉”的人数总体比例较低。而访谈的结果更加不如人意,“环境创设就是布置教室和幼儿园的环境,需要手工好,绘画好。”“教育活动评价就是批评和表扬孩子。”学生只知道教育活动内容相对划分为五领域,但并不能详细地说出五领域的具体知识。学生熟悉度度比较高的知识如幼儿园教育活动特点、活动设计原则、活动目标等知识都是当下正在学习的内容,在活动设计中运用的比较多。两个纲领性文件的相关知识,学生知之甚少。这一方面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有关;另一方面跟教师的教学不无关系,教师都知道纲领性文件的重要性,在《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也会经常提到里面的关键词,也有要求学生去学习相关内容,但总体来说,教师对文件的精神领悟不透彻,不能用来指导学生的活动设计,也没有很好的方法让学生系统掌握这些知识,领悟其精髓。

(三)教育活动方案质量不高

活动方案质量是学生教育活动设计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撰写的活动方案,要求基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正确,要素齐全,活动方案整体一致,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调查显示会撰写完整活动方案的学生百分比为40%,但作品分析的结果表明情况更糟。在随机抽取的100份作业当中,只有20份作业的基本要素齐全;对40份考试试卷的活动方案设计题分析发现,要素齐全的学生人数更少。活动目标三个维度齐全的仅20%。活动目标不仅要素不齐,还不具备可操作性,不能达到评价尺度的作用,难以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活动名称的表述上,50%的学生只写了主题如“认识西瓜”,既没有写活动类型,也没有写年龄班级。访谈时学生说根本不知道自己设计的活动到底适合什么年龄班级。学生最容易忽略幼儿经验准备,在收集的样本活动方案中,只有5%的活动方案有经验准备,学生对于儿童发展的知识掌握既不多也不善于运用。学生撰写的活动过程总体存在“结构不清晰;与活动目标脱节;说教意味浓;小学化倾向严重;设计的游戏与活动内容脱节,为游戏而游戏”等现象。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学生教育活动设计素养现状的形成,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上,专科学生专业认同度不高,致使活动设计意识薄弱,活动设计知识匮乏。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欠缺也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不喜欢重复学习,一个优秀的教学视频,不愿意反复观摩,不能从优秀教学行为中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不善于调动学习主观能动性,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课后很少有学生会主动练习活动设计。过多强调教师对课程学习兴趣的影响,把不爱上课,不会设计活动方案完全归结于教师上课说得太多,理论性太强,没意思等。学习功利性太强,以在职业活动中是否有用来衡量知识价值,决定是否接受它们。在活动设计中,学生大多处于经验层面,缺乏主动运用教育理论的意识和能力。客观上,优秀实习实训基地的缺乏,也是导致学生教育活动设计素养整体缺乏的一个关键因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幼儿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学生综合教育素养的体现,是依托理论和运用理论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实践的发生和完善必须依托真实的场景———幼儿园。活动设计的起点是儿童的发展,终点也是儿童的发展。只有在正确的、真实的场景中,才能检验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也才能促使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换。在实习实训基地,学生第一次获得了对专业的真实体验和认识,奠定了对职业认同的基础。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的学生活动设计意识淡薄,对职业的认同度不高,都源于她们的第一次教育实习,由于第一次教育实习接触了错误的教育理念和行为,颠覆了她们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美好憧憬,对后段的教学和学习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建议

1.重视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活动设计素养,单纯依赖专业教师课堂上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重视隐性课程对人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而最能影响她们的隐性课程应是每天生活其中的教室、走廊、楼梯。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学校建筑的教育功能,创设专业主题墙。纲领性文件墙创设在她们的必经之地,让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扶持政策,让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能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增强她们的专业认同度。名人名家主题墙,让幼师生找到前行的动力,使她们时时刻刻沐浴在伟大教育家的思想光辉中。幼师生通过专业反省墙时时刻刻检视自己的行为,以一个合格的乃至优秀的幼儿教师来要求自己,在不自觉中提升对活动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2.构建优秀的实习实训基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理论之于实践的一种尝试,其核心目的是服务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经验应成为活动设计的起点。要了解儿童的经验,就不能脱离儿童生活的场所,这就使教育活动设计与幼儿园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必须采取双赢的手段吸引优秀的幼教机构加盟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优秀的教学实践共同体,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形成正面的影响。教学实践团队可以由高校任教《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教师、幼儿园优秀的指导教师组成,共同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的指导。

三、总结

活动方案设计范文5

生物科学实验设计创意的活动目标:①知识与技能:复习和巩固生物科学中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梳理和巩固生物教材中的实验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实验设计框架。②过程与方法: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知识迁移能力;体验观察、对照实验、模拟实验和比较等方法的综合设计与运用;培养图表表达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简单易行的设计活动,在从材料选择、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意实验设计活动,可以实现预期的多项目标。

2创意设计活动的类型与组织形式

生物科学实验设计创意活动组织形式为笔试(闭卷和开卷的书面表达),这样操作方便简便,不受实验设备、材料等条件的限制。关键是注重看是否设计出新意来,设计出效果来。

2.1闭卷比赛部分

通过设计的比赛试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设计。通过批改以后,数量多、质量高者胜出。如在60min内,若能正确设计出20个以上的实验,还可以获“实验设计能手”的称号。该类型重点考查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发散思维能力。

2.2开卷比赛部分

通过布置实验设计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设计。要求根据教材实验、借助书刊和网络等工具,对教材或某一实验的材料、方法过程进行创新改进;甚至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验设计,该类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实验设计时尽可能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3设计创意活动的实施

3.1活动方案设计和要求

为节省时间,要求学生用图表(简图或简笔画)的形式科学合理地表达,有针对性地训练图表、文字表达能力。当然最好能先给予一个范例,让学生先模仿,这样更具可操作性。

3.2活动方案具体设计

分三个层次,根据不同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层次设计,可通过初、复赛逐步推进。

3.2.1自由式实验设计

仅出现表达形式,自由设计,合理、科学即可,但不能相似。或半命题设计,如探究生物(自选)对环境(自选)的影响,探究环境(自选)对生物(自选)的影响。

3.2.2某主题实验设计

指定某一主题或某一实验材料,如基于蚯蚓的科学实验设计;或基于“某一实验方法”的科学实验设计,如模拟实验法,要设计出20个模拟实验,难度也是较大的。

3.2.3创新实验的设计

闭卷自由选题设计,学生有较开放的设计空间,但因时间限制,往往较难出高质量的设计。或者根据某一问题或某一材料,进行综合实验设计,要求实验过程或方法有具体的创新。通常采用开卷形式,给予一定的时间完成。

3.3活动实施的年级

一般借助每年一届的校园科技节,通过比赛推动,这样就较有执行力。学生要选择初二年级以上的,才有一定生物科学实验设计基础和能力积累;且一般以小组为单位,2人一组,体现合作学习,这样可较易实现预期目标。

3.4活动实施的组织

根据预期需要,可以组织全级或每班推荐若干代表,集中于一个阶梯课室进行限时纸笔测试,组织简单易行,有效且高效。

3.5活动评价和表彰

活动实施最难的环节是评价。如何评定实验设计的质量等级,需要提前准备一个评价量规,主要从科学性、严谨性、表达力、创新性来评定。创新性视要求而定,如初赛时为帮助学生梳理实验,对原创性无要求;复赛时已规定回避教材实验,要求对材料、方法或过程创新,进行严格把关。此外,注意类似实验的把关,如原理相似,第一个实验科学合理给5分;第二个至第N个均只给1分,其他类似得分类推。

3.6创意活动的拓展

活动方案设计范文6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教学策略

1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教学能力大赛以来,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更是层出不穷。但是就市场营销专业而言,通常采用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策略多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等;教学模式则更是多种多样,如互动式教学模式、BOPPPS教学模式等。近年来,受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各种电子产品、手机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行为习惯,高职教师(尤其是文科教师)如何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课后敦促学生探求知识、训练技能是我们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针对学生普遍对学习缺乏热情等问题,结合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等教育理念,高职教师更应该探索如何上好一节生动有趣的课,让学生回味无穷,并自主提升学习兴趣,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想的引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注重多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2“三阶—四步—五环节”教学策略总体设计

结合疫情防控期间教学现状,立足专业实际,教师团队及时调整了专业课程的安排,并提炼教学内容,设计了“三阶—四步—五环节”教学策略。“三阶”——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均有清晰的教学任务;“四步”——所有的教学项目任务按照“创设情境—解决方案—实操演练—技能提升”的步骤,明晰教学流程和教学任务;“五环节”——具体的教学环节设计为“创设项目—制定方案—分析论证—实施方案—效果评价”五个环节,这五个教学环节是前述四个步骤的深化与具体延伸,二者又互为嵌套。按照“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的逻辑思路,通过项目情境化的教学设计,采用“三阶—四步—五环节”的教学策略,实现先学后导、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教学模式。采用营销实战挑战赛的形式,实施过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案例分析、自主探究、微课课堂、翻转课堂、实操参与等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运用线上教学平台、直播平台、理实一体化教室等信息技术,采用超星泛雅在线学习平台,以及教学仿真软件、模拟软件、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和工具,确立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逐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同时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三阶—四步—五环节”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策略实施

以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为例,课程要求学生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系列营销方案的策划。以下用“任务4新能源汽车的促销推广方案策划”教学为示例,全过程采用“三阶—四步—五环节”的教学策略。

3.1课前导入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积极性,课堂开始前,教师会在超星泛雅教学平台推送系列教学资源,同时布置学生的个人学习任务和小组学习任务。如教学资源的提前学习,包括教学课件、教学动画、微课、企业操作视频、行业标准等,预习教材中促销活动策划部分,小组讨论企业促销推广活动的形式、不同活动形式的适用范围等。上课开始的时候,即可在学习通平台上发布讨论内容:促销有什么作用,一般企业促销推广活动的形式有哪些等,并直接带领学生进行启发讨论,开始头脑风暴,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3.2课中开展“四步五环节”互动式教学

首先,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新能源汽车促销推广活动策划”,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培养营销策划创新意识,不同的小组选择不同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并选择指定车型、指定节假日来进行促销推广活动方案的策划。其次,设置两个课中任务“分析对象”及“制定方案”,老师带领学生分析促销对象,同时注意突出重难点。对象特点分析包括新能源汽车产品属性分析、目标消费人群分析等,然后进行促销活动匹配分析;学生则进行本小组项目的促销分析,分析促销对象,学习新能源汽车相关销售标准,并形成本小组所选新能源汽车的独特销售主张。接下来,老师指导学生讨论并拟定本组促销活动方案,并进一步强化重难点,包括促销目标群体方案、促销区域市场方案等;学生通过对促销对象的分析,明确促销活动特点,初步讨论并拟定本组活动方案。最后,通过学生的分享汇报来进行技能提升,老师除了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以外,重点是对技能点的总结提升,尤其是对本节课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情况。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的有关专家对学生的实操项目进行共同评价,学生可结合专家点评,反思本组实操项目完成情况,并进一步修改完善。以上四个步骤的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其实主导的是五个教学环节,即“学生小组讨论—制定促销推广方案—分析论证策划方案—实操训练实施方案—效果评价技能提升”,通过这五个环节,从分析促销推广活动特点、分析促销对象、初步拟订方案,到系列活动策划、新能源汽车专项讨论、创新性方案设计等,全面培养学生的促销推广方案策划能力、创新意识、系统性思维和全局观念。教学的同时,兼顾育人功能,教育学生要以行业和企业标准为引领,以职业标准为准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遵纪守法的诚信经营理念,提高职业素养。

3.3课后提升拓展

课后,学生可在超星学习平台上提交课后总结与评价,也可鼓励学生提交学习中存在的疑问。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继续与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操作实务上的对接与尝试,疫情防控允许的条件下,可进入企业进行具体实践。同时鼓励学生通过不同行业、不同商品促销推广活动的对比与思考,实现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

4结语

教学策略的探索永无止境,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专业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敢于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新媒体时代,拓宽了教育渠道,丰富了教育资源,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工具,采用多种直播平台、教学平台,推动学生与校内老师、企业导师实时互动交流,不断挖掘优质教学资源,积极正向引导学生,进一步延伸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吴晶,胡浩.

[2]尹秀英.基于BOPPPS的《管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8):152-154.

[3]孟芳芳,李晶,刘长锴.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改进途径简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8):36-37.

活动方案设计范文7

关键词:环境设计原理;CBE理论;模块化;项目化;课程改革

环境设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是掌握环境装饰设计方法,具有施工图及效果图的制作能力,掌握综合预算和简单技能和技巧,面向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与施工、管理、服务等环境设计领域的专业技能人才[1]。既能够系统的完成环境设计项目所需要的设计策划能力、方案设计能力、设计实施能力以及项目管理及评估能力的环境设计师。《环境设计原理》作为环境设计能力的培养的启蒙课程,对整个环境设计的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内容是关于环境设计基本知识、方法、原则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在学生对环境设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而展开的系统化理论教学。但由于该课程知识点多而庞杂,且学科跨越大,很难把握教学的切入点,且该课程为基础课程不涉及具体的项目设计,学生兴趣点也难以得到激发。传统的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且消极的接受,很难实现现代教学中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的教学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强调了学生能力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纲要目标,及课程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知识特点进行了CBE理论教学模式探索,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实现互动教学和课程目标,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确定“三维”课程目标,并提出知识点模块化、多重项目驱动、过程性评价方式,实现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CBE教学理念

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教学理念源于职业教育,是指以能力目标为本位的教育,核心是以满足职业或岗位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学”,并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能力为宗旨,不受时间和环境限制组织课程与实施教学的系统方法[2]。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能力目标为本位来构建课程体系,也逐渐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选择。要求在课程体系设置时,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将各职业能力目标与课程进行矩阵排列,做到每个课程根据其自身的课程特点与职业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一一对应;在学生完成课程学习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和素养的目标,并通过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对是否达到能力进行全面考核。CBE教学根据具体职业所需综合能力确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并制定评价标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课程和教学设计的依据是与职业有关的各项能力(技能、知识、素养)。(2)教学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3)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双课堂或多课堂教学。(4)教学评价方式科学、多维度,突出过程评价,并强调学生自评和互评。

二基于CBE理论的教学模式分析

(一)确定“三维”课程教学目标

《环境设计原理》是为培养合格的环境设计做准备,是环境设计能力的培养的启蒙课程,在传授环境设计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能力本位”的培养。因此,通过对设计行业进行深入调研,结合与企业专家及一线工作人员的深入访谈,本着“知能并举、能力本位”的理念对课程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重新梳理、取舍,并借鉴哈佛大学麦克利兰教授提出的职业胜任力模型(冰山能力素质模型)中所体现的个体胜任某一职业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在以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三维”课程教学目标,为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构建“两阶段四大模块”课程内容

CBE教学是以满足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本着“必需与够用”的原则强调环境设计工作程序与方法的掌握,重点突出对基本调研方法以及信息分析和信息整合能力的培养,结合环境设计的一般流程“设计策划(Conceive)、方案设计(Design)、设计实施(Implement)和设计评估与运营(Operate)”,探索性地构建了与之相协调的“两阶段四大模块”课程教学内容(见图2)。两阶段即环境程序中的第一阶段设计构思和第二阶段方案设计,设计构思阶段包括设计方法原理和设计创意及其它衍生原理,主要是对环境设计基本程序的讲解、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环境设计形式语言、环境设计美学、环境设计符号学、环境设计与人的行为心理等知识的教授;方案设计阶段包括空间设计原理和设施设计原理,主要是对空间造型与类型、空间建构、室内家具、陈设、室内绿化、景观设施等知识的教授。

(三)强化“双课堂”的网状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督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构建了“双课堂”教学模式,一是“理实一体”的课上讲解,二是课下“自主构建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课程、结合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学术活动完成自主学习。在第一课堂理论教学中,多用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法,并结合课程项目,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合作项目的形式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设计策划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及设计师基本设计素养[4]。在第二课堂中,不断完善该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及时更新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设计案例、往届优秀设计作品等,方便学生课下自学,完成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拓展,该强调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构建,形成新的知识。

(四)构建“五个项目”驱动课程方案

结合本课程的四大教学模块置入相应的五个训练项目(见图2),包括课外的分析、调研,课上专题讨论,遵循“能力为本”的理念,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将理论知识融于项目实践,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同学们对抽象的理论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理解力,不同的项目,要求完成形式也不同,如学生独立或是分组完成。以项目一:小型环境项目设计现状分析为例(以公共设施为例),该项目要求3-4人分小组调研,具体内容要求针对常熟理工校园或常熟市公共设施进行公共设施现状分析调研,围绕设施现状、使用人群的信息反馈、如何改进等方面完成任务。通过此课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环境设计基本程序,设计策划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掌握设计调研的程序方法、调研报告撰写方法、调研问卷的设计形式,学会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度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设计构思。课题分组,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一系列的项目设置也是为了全面、客观的考核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自主学习的成果。

(五)采取多维度的评价方式

多样化的项目要求在考核方式上也是多维度的。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为全面考查学生课堂学习、课外探究式自主学习的成果,对课程的评价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设置了一系列课外的分析、调研,课上专题讨论等作业,并以每一个项目为考核单元,采用了“4:2:2:2”考试模式,即根据知识模块对应的项目训练:环境设计方法原理占40%,主要是对环境设计程序和基本设计师基本技能的考核;设计创意及其它衍生原理占20%;空间设计原理占20%;设施设计原理占20%。并根据每个项目对应的知识点,制定了详细的考试的评分标准。力求考核内容全面性、考核方式客观性。其次,为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在成绩评定上采取弹性计分制,如:鼓励学生将课程项目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相结合,或将项目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创新立项项目,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三课程实践与总结

针对《环境设计原理》课程特点及现状问题,引入CBE理论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遵循“能力本位、知行并举”的课程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设施过程中实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事项。第一,依据职业能力,从整体培养方案设计出发,明确该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确立教学目标;第二,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本着“必需与够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重组,做到知识要点明确、必需且够用;第三,依附网络课程的建设,通过“线上自主学习、线下体验互动”与“项目驱动”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第四,通过多维度的教学评价,综合、客观的考察学生学习成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关键的是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这是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决定了教学项目的选择与实施,也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考核标准的制定。将CBE理论应用于该课程,有效融合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岗位应用知识,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了学生对环境设计师职业技能的认知。本课程通过两年改革,完成了知识整合、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改变了以往枯燥的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教与学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孟晓惠,王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探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12):95-98.

[2]王淑玲,储健.加拿大CBE教学模式带给我的体会[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2):200-202.

[3]陈亮,林明惠,杜凯.能力素质模型在高校学生创业能力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研究——以福建某省属本科大学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8)

活动方案设计范文8

新课程理念强调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时,不能一味地追求知识的新颖、丰富,还应重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与要求,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水平,设计出多元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有序地参与其中,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地理学科传统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地理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出灵活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其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其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够进一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观察、创新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一、优化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策略分析

1.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增强实践意识

加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主要是因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对地理活动的设计、开展能够否顺利、高效也进行有着直接影响,为此,教师首先就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其中涉及地理观察、实践调查,以及熟练、准确使用地理教具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者与引导者,要想让学生轻松、快速地掌握所学知识,就必须要准确把握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与时俱进,积极设计出新颖、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并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设计策略来不断提升活动质量,从而不断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2.结合教材设计实践活动,注重应用巩固

教材是教学及设计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设计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地理实验、调查、实地考察等,让学生通过参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对相关技能有更灵活的掌握,促进其地理素养的不断提升。比如,在讲解完交通运输布局、地形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我爱画地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手绘来向大家展示自己喜欢的地图,如,世界地形图、中国铁路干线图、气候分布图等。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关地理知识,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其综合学习能力。

3.结合环境问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思想、德育方面的教育,并将传授知识、德育、智能教育与锻炼进行科学整合,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其中环保教育内容对渗透德育教学有着重要作用,而环保意识的培养与提升又与地理学科有着紧密联系,如。“水圈与水循环”知识的讲解,就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节约、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重视起环境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比如,旅游环境问题。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外出旅游也逐渐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首要选择。但是在旅游中,乱刻乱画、随地扔垃圾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也是层出不穷,给旅游地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关于生态旅游的专题讨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针对“何为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为什么会有益于环保”“若你是旅游者,会选择怎样保护环境”等问题,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开展更生动、有趣、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探究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知识。

4.强化活动方案设计,避免形式化

要想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就必须要对活动方案进行精心设计。比如:在开展“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课程时,为了让学生对海陆间的温度差异,以及季风形成的原因,教师就可以利用沙子与水的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来对相关知识进行模拟,从而让学生对地理知识间的密切联系有进一步的了解,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这个实验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学生逐渐地默契配合,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

1.应紧紧围绕课程改革与时展趋势进行

时展需要的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新课程理念也强调教师要积极探索新颖、科学的教学模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更全面的锻炼与提升。而高中地理教学则可以作为良好的切入点,教师应通过整合地理知识,通过采取科学、新颖的设计策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具有充分趣味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地理综合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认知和操作技能的协调发展。

2.应充分考虑乡土地理内容

每个区域都具有自身不同的地理特征,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也必然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所以,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充分结合本区域的地理特征,设计切合乡土实际的综合活动,从而全面锻炼和培养学生严谨务实以及积极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同时,作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重要载体,乡土地理也能够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重要的研究平台。

3.应兼顾学生、学校的具体情况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讲,为了确保相关综合实践活动顺利、高效地开展,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全面了解和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其认知特点与规律,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以此来确保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锻炼与实践。同时,针对活动的开展还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如,学校的各种活动、图书馆、校园网、地理园等,进而为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也通过不断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应认识到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应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实际需求,结合乡土实际,设计出新颖、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作者:叶先流 单位:福建省大田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艳花.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探究[J].学周刊:A,2011(1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