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出纳论文范例

会计出纳论文

会计出纳论文范文1

1提高思想认识并转变观念

在信息发达的时代,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一个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医院工作人员转变观念,跟上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尤其是医院出纳员要改变以前手工操作的传统观念和思维。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和会计人员密切配合,在配合的过程中共同提高和相互制衡。出纳员只有在思想认识上去重视,在行动上向其要求靠拢,才能提高操作能力和业务水准。才能更好的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

2对出纳人员加强技能培训

对医院出纳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是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一个必然条件。医院应根据出纳员的实际情况,通过定期的或者是不定期的对他们进行计算机知识和财务知识的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技术。在培训方面,可以选择自主学习或者是集体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为了让培训成为走过场,就要创新学习方式以提高学习效果或效率。必要时,可以通过引进外部人才或在末位淘汰制等,让他们产生竞争压力从而激发学习意识、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更好更快的提升自己的技能及职业素养。

3进行管理创新,健全和完善制度

出纳员在实施会计电视化以后,在数据的处理方式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为了跟上会计电算化的脚步,这就需要医院不断创新管理办法。医院必须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和流程,以此规章制度来约束医院财务及出纳人员的行为,使医院财务和出纳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同时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出纳信息的正确性,医院还要不断努力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医院出纳人员操作管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出纳人员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等。

二、出纳工作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1与相关单位的问题

因为医院是经营性质的单位,所以和很多单位都会有资金往来。而出纳人员的职责就是负责监督资金的收付情况。这个职责很重要,从表面上看,我们看不出这个职位的重要性,我们只知道出纳是在处理各种收款和支出手续。而实际上不是这么简单,事实上,所有收钱和花钱的人、包括有审批权的领导都与出纳工作有直接关系,而这些人对于每一笔的资金用途都有自己的要求,这些要求又全都在出纳身上,这就能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所以想做好出纳工作,不单单要会处理数据、账目往来,还要学会沟通,具有协调能力。目前,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不但给出纳工作带来了便利,还对出纳工作要求更高了,因此,对出纳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更重要了。

2与其他会计之间的问题

因为分工不同,会计可分为登记明细账的会计、总账的会计、出纳这三类。出纳和会计都是依据各种会计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展开核算。出纳工作与其他会计工作是相互配合、相互牵制、相互控制的。

3与各科室的问题

医院出纳不光要做好日常核算工作,还要参与到医院的经验活动去,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加强预测、分析工作,应做到事前了解,事后总结,并按照医院的要求,做出工作计划和数据分析。在平常工作中按照财务计划,对医院有效合理的运用资金进行监督,使医院的效益最大化。当计划数与实际经营活动数有很大差异时,应及时和医院内部沟通,分析出原因,再根据原因进行纠正或调整已有计划,同时为日后工作积累经验。

三、结语

会计出纳论文范文2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问题;途径

近些年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和业务水平逐渐的在提高,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单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尤其是在此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方面,导致了大量的资产没有利用在关键处,使得资产的利用率无法提高,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因此建立有效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金的审计和监管是单位目前应该致力于改进的方向。

一、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会计制度薄弱

《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了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为了保证国家财产的安全稳定,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必须要建立和完善控制制度。但是在具体的运行当中,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管理依然存在很多漏洞和缺陷。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单位的内部会计制度在内容方面涵盖不够全面。从单位的体制建设方面来看,单位的内部会计制度没有涵盖到单位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对于对有对投资的单位,没有建立建立监管制度,使得对外投资缺乏合规性,通常都是以领导主观决定来进行对外投资。有些单位对财务和会计工作人员没有实行严格的监管,使得国有资产外流。二是内部会计制度的管理对象不全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是对资金的管理控制,更是对人的管理。所有人员要在会计制度下工作,但是目前很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管辖的人员没有涵盖完全,对于单位的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没有进行相应的约束。三是内部会计制度挂管理范围不全面。目前财务会计内控制度比较注重资金预算的控制而忽略了对预算外的资金控制。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

财务会计核算不规范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始凭证管理规范。在发生了经济活动之初,便采用凭证的方式记录经济发生的记录,相关法律规定在办理经济相关的业务时必须要如实的填写的凭证。但是在事业单位的凭证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对外来凭证的审核不够严谨,有些单位对发票审核没有进行严格的规范。例如,发票的内容和报销的内容不相吻合,凭证缺少党委盖章,在采购是凭证的签收人不明等,以上的问题多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外流。二是账务核算处理不规范。会计的账务是将大量的会计信息汇总在一起形成的会计账簿,其中记录着所有的资金往来,资产的走向,《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了任何单位不得私自设立会计账簿。有些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在进行会计记账时存在很多的问题,账实不符、记账随意、账目漏缺、资产记录不详细、债务债权不清晰等,使得账目变得混乱。尤其是在年底结账时,只将收入和支出转移而不进行结余,导致了月科目不准确,无法真实的反映单位结余情况。三是财务基础工作比较模糊。有些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岗位职责不够明确,有些会计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什么,有些单位的出纳和会计是同一人。很多单位财务制度还没与形成书面,领导签字下发,使得很多财务制度都是口头上的,很多人不按照规范进行工作。单位印章的保管存在很大问题,保管松懈,借用随意。有的单位将所有的印章比如说财务章、公司章、法人章等都由出纳或者是会计保管,这给不法分子创造了便利机会。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与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些不同,但是同样的重要,企业对固定资产会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等,但是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欠缺科学性主要的提现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购置,轻管理。很多事业单位的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松懈,固定资产从入账开始到领用、保管等完全没有完整的记录,没有设立固定资产台账,不定期进行盘点记录等。甚至会出现固定资产在几经周转之后便会凭空消失。对于没有招投标的固定资产,资产的购买比较隐蔽,购买合同不公开。对于购进的资产,管理粗放,责任人不清晰,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有些单位不按照国家的规定来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私自变卖固定资产等使得国有资产大量外流。二是固定资产明细账过于简单。有些事业单位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使得会计账务在反应固定资产时存在虚假做账、错记漏记的情况,造成了账实不符。另外会计账目上通常只显示了固定资产的总价值,没有明细账目,总价值无法准确的反应规定固定资产的明细。有些账目上依然记录着已经不存在的固定资产,对于已经发生转移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的记录到台账当中,导致了账实不符。三是固定资产的保管存在问题。在固定资产的采购环节,会存在很多问题,采购流程不够透明,不公平交易货或者是暗箱操作时有发生。对采购来的固定资产,在保存和管理方面比较粗放,领用的固定资产转为私用,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损失。

二、加强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内控管理的途径

(一)完善会计制度内控的主导地位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单位的主管领导应该作为财务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重点检查单位的财务报告的真伪性,内容管是否完整,建立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要想加强财务监督工作,领导还应该加强财会方面的学习,培养财会意识,逐渐的改善组织的内部控制环境。其次要实行内部牵制制度,互相监督。会计岗和出纳岗岗位分离,但是职责不分离,他们两者之间是属于互相监督互相牵扯的关系。将业务办理和授权审批隔离开来,离会计记录和业务办理工作;分离会计记录和财务管理工作;分离业务办理和业务稽核工作;授权审批和控制检查工作。在权责分离情况下,保证账物分离以及钱账分离,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权限,形成制约机制。充分发挥出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作用,定期的对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固定资产进行审计,总结单位的资金现状,并出具报告向外公示。

(二)加强基础会计工作

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通产是把握和单位所有资金的往来,在提升会计业务水平的同时要不断地强化会计的基础工作,使得会计基础工作逐渐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单位财务人员应该必须改进的方面。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关岗位责任制度,从财务凭证到会计记账、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都要做好按照流程和制度进行,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的业务规范化。做好度财务会计岗位的绩效考核体制的建设,加强对会计监督和考核,对于违反规定的人要给与一定的处罚,保证会计工作能够符合规范。

(三)加强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

首先要加强领导和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促进固资产的管理和合理分配,严格监督固定资产私用的情况。对于大型设备和基建项目等要设立专项资金,同时建立固定资产项目库,定期检查,记录台账。固定资产的管理从采购入库开始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对固定资产的初始状况进行记录,之后对固定资产的流转进行记录,要知道固定资产当前使用人。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并且要进行登记,对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理要严格的记录其剩余价值,不能出现私自处置报废固定资产的情况。当前单位存在很多会计内控制度不合理的现象,导致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很多资金外流,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财务会计的内控制度,提高相关人员的认识,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来促进财务会计制度的内控管理。

参考文献

会计出纳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中高职;会计专业;对接班课程;构建模式

一、前言

会计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俨然已经成为推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职业。也正因如此,做好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主要输出地,肩负着为社会输出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任。而近些年来中职毕业生又成为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源构成之一。因此中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对接问题则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点所在,而这对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稳定发展而言尤为重要。

二、中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会计专业作为中高职院校现如今最为火爆的专业之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会计专业本身具有非常稳定的职业岗位,所以成为了众多学生们所向往的专业。但由于报考会计专业的学生众多,以及受到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压缩,就业形式俨然已经成为众多中高职毕业生们最为担忧的问题。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选择进入高职院校。但是由于中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以至于在中高职会计专业对接班课程构建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这给会计专业学生们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一)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够完整合理

现如今我国针对中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尚未出台一个统一化的课程标准体系,也就使许多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往往都是各自为政,其中不乏存在许多的不合理性问题。而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而言,课程体系是教学发展的核心所在,完整且合理的课程体系也有利于学生们对本专业知识的梳理,拥有一个更加全面且理性的认识。所以中高职院校均应该为会计专业构建一个完整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会计知识学习的兴趣。

(二)会计专业与基础文化知识的接壤不足

无论是中职学生,还是高职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处就是理论文化知识偏低,文化基础功底相对较为薄弱。然而这个问题恰恰被许多中高职院校给忽略掉,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全面发展需要,而在课程的安排上没有实现相互之间的应和,也就给学生们的专业学习带来难度。尤其是会计专业中的有些内容甚至是会包含一些高等数学的内容,这给一些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难度。所以中高职要加强与基础文化知识的接壤,弥补中高职学生文化知识上的不足,辅助会计专业学习的同时,实现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三)会计专业课程结构过于单一

会计专业本身就是一门极具代表性的专业,对课程安排也有着极高的要求,尤其是会计专业在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学科方面的内容,因此单一性的会计专业课程结构,势必无法满足会计专业教学需求,甚至还会对会计专业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此中高职院校应该在每一个学期的课程安排上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变化,并做出相应的结构调整。

三、中高职会计专业对接班课程构建策略

(一)从培养目标入手进行统一

统一的培养目标有利于中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衔接。因此对于中高职会计专业对接班而言,其培养目标可以落实到具有相应的会计基础知识、实务操作能力之上。也就是说要让中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具备会计实务的处理能力,且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报会计报表的复合型财务人才。

(二)从职业岗位入手进行统一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多为出纳、会计、税务会计等。而中职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岗位多收银、记账、出纳、会计核算等。为此在中高职会计专业对接班课程衔接过程中,中高职院校就应该有意识的根据实际的职业岗位需求对课程内容加以调整,实现中高职会计专业对接班的无缝衔接。

(三)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入手进行统一

中高职会计专业衔接既是对学生层次的提升,又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所以在会计专业对接班课程构建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职业发展需求,以及学生们的认知规律,做好课程体系的衔接设计,如下图所示。首先要做好文化基础课程体系的衔接。我们都知道中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年龄相对较小,缺乏自主学习习惯,且思想意识尚不够稳定,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因此要想实现中高职会计专业对接班的有效衔接,就要从中职院校的文化基础课程体系入手进行改革。为此中职院校应该开设一些符合职业特色的文化课程,内容最好是粗浅易懂的且要与工作任务之间具有衔接性的。文化基础课程体系可以开设数学、语文、职业道德以及办公室软件等课程。同时,还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文化基础课程体系之中,为学生们的终身教育进行服务,并且要与高职会计岗位职业基本素质加以对应,有利于中高职会计专业对接班课程的衔接;其次要做好会计专业知识课程体系的衔接。对于中职院校而言会计专业知识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初级会计人员以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固定课程。因此要想实现中高职会计专业的无缝对接,在会计专业对接班课程构建过程中就应该针对中职会计专业知识课程体系内容进行延伸,而不是一味的去增加现有课程数量,可以在完成项目中设置更多需要脑力的复杂任务。而中职院校则应该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需求逐步增加自身的课程门数与难度,并且适当的引入项目化课程,有需要时可以设定学习情境,进行角色互换;最后要做好会计专业技能课程体系的衔接。会计专业技能课程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因此在会计专业对接班课程构建中要辅以实践操作课程,并且对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加以模拟。

(四)中高职会计专业对接班课程构建的保障机制

中高职会计专业对接班课程构建需要多元参与,需要在政府、劳动保障部门、企业、学校、学生等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一个共享资源的衔接体系,对职业教育方向做好把握与设计工作。同时,还应该由中高职院校共同编写一套符合会计专业对接班教学需求的衔接教材,使会计专业对接班得到有效的衔接。尤其是在中高职会计专业对接班课程构建过程中要出台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确保管理制度得以顺利实施,因为会计专业对接班课程构建中会涉及到多元管理,产生矛盾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为了保证会计专业对接班衔接的有效性,就要构建一个完善的会计专业管理制度,从而实现总目标,顺利完成任务。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人们对专业技能教育学习越发重视起来,尤其是对会计专业技能教育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度。这不仅仅是因为会计在社会各个发展阶段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更是因为对于任何企业而言会计都是其发展的核心所在。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们也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会计专业技能教育之上。而中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专业人才的主要输出地,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任,且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选择进入高职院校进行继续深造,基于此种大背景下做好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沙丽丽.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8(5).

[2]王文毅.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3]胡立多,徐龙.中高职会计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4(21).

[4]罗桂兰.对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的几点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4(8).

[5]宋艳华,刘娜,常存芳,姚雪超.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4).

[6]梁燕华.浅谈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

[7]王家明.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3).

[8]李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科技资讯,2016(24).

[9]杜伟红.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一体化设计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3).

会计出纳论文范文4

【关键词】小微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体系;问题对策研究

1小微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体系概况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小微企业在经济丛林中逐渐成长为一支具有重要特殊地位的经济队伍,并在大智移云的信息化时代下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国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规模较小,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与大中型企业比还是不健全的,存在相当一部分问题与缺陷,并且受到制度、政策、思想、人员素质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其会计核算普遍存在账务流程不规范、核算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环节缺失、随意合并、会计人员设置简单等问题。管理体系的构建同时也存在不健全、不规范、信息化手段落后等诸多问题。

2小微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

2.1缺乏健全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制度

2.1.1外部缺乏相应法规制度

我国有很多相关的会计核算法规制度,如《企业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等基本法规制度,这些制度法规对于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的不规范或者违规的行为都有一定的处理。但是针对小微企业这样规模较小、业务较简单的群体,却缺失相应的制度管理。

2.1.2内部缺乏健全的体系控制

多数小微企业缺乏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渗透到小微企业中各个部门和所有人员,也无法覆盖到企业所有的业务系统和业务领域。尤其在财务部门,由于内部控制和会计核算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小微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无章可循,核算混乱、不实,造成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客观、不真实。

2.2缺乏规范的会计核算工作流程

众所周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流程应为专业的、规范的、科学的、合理的。在进行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遵循规范性,才能够提供决策有用的、真实的会计信息,减少疏漏及损失。而在小微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流程中,存在诸多规范性问题。

2.2.1缺乏科学的财务机构的设置

经调研,很多小微企业没有设置科学合理的财务机构,而是将会计核算交由记账的中介公司完成。另外一部分小微企业虽然设置了一定的财务机构,但是财务机构或部门的管理权限、管理层次及分工不清晰,并存在诸多应细化的财务部门、会计岗位合为一体的现象。比如出纳、应收会计、材料会计、应付会计等由一人兼任[1]。

2.2.2缺乏规范的会计核算建账管理

目前很多小微企业的会计建账不规范,经常出现小微企业很多收入不记账,记账过程中成本虚增,出现至少一套账簿等现象。很多小微企业做的原始凭证存在很多不规范,甚至当经济业务发生的时候无法取得记账所需要的合法原始凭证。用很多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作为原始凭证,从而导致报销过程和会计业务账务处理的有失规范。

2.2.3缺乏界限清晰的企业核算主体

很多小微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家族自我管理现象相当普遍,因而就会造成家族个人财产和企业财产界限划分不清晰,家族自身消费和小微企业的耗费区分不明显,因此所有者就会想方设法来调整会计数据,例如设置两套及两套以上的账簿,拿“亏损账”来应对税务机关以试图逃避税款,拿“盈利账”来应对金融机构以试图套取贷款[2]。

2.3缺乏分工清晰的会计岗位和高素质会计人员

2.3.1缺乏分工清晰的会计岗位

与大中型企业内部设置会计机构相比,小微企业设置的财务会计机构较为简单,层次和岗位都较少,同时分工不是很明确。有些小微企业甚至并没有设置相应的会计机构。同时,在诸多小微企业中,应该清晰分工的会计岗位诸如应收会计、应付会计、材料会计、成本会计、销售会计、会计主管等岗位合为一体,由一人全包。更有甚者,将会计做账等流程交由记账公司来完成。

2.3.2缺乏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与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还是比较缺乏高素质会计人员的。这样会造成诸多问题,比如会计人员在经手会计经济业务的时候,由于其专业知识较缺乏,业务能力不高,不了解相关会计制度和法规知识,导致在会计账务处理的时候出现错误或纰漏。小微企业法人代表的亲戚或朋友来担任出纳兼会计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无证上岗、先上岗再考证的情况较为普遍。

3小微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构建对策

3.1建立健全小微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制度

3.1.1外部建立健全相应规章制度加强监督

国家和社会要加强对小微企业核算与管理体系规范化的监督,就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众所周知,国家监督是由财政、税务等各相关部门共同来实施的。财政部门应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小微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加强对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管理,尤其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教育。税务部门也应改进考查和考核方式,侧重点偏向于进行实质性考核。

3.1.2内部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与管理制度

完善小微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制度保障之一是建立科学规范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制度。小微型企业只有建立健全内部组织管理结构,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规范的科学的合理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机制,才能真正为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建立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核算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结合小微企业的业务实际情况来建立有效的会计核算管理体系,来确定适合于小微企业的管理目标,这样一来能够加强小微企业筹资的能力,二来能够完善内部核算与管理体系。

3.2提高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

3.2.1提高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专业业务能力

各个财政部门应定期组织以会计法、会计相关制度和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和考试,来对小微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会计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各个业务的会计账务处理,了解基本环节的相关法律以及规定和要求。各个业务主管部门还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对诸多小微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有关会计法规、账务流程的考核,以期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会计法制观念。

3.2.2加强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与教育不到位息息相关。因此,会计学历教育中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们应该重点开设相关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同时对在职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或不定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增强热爱会计本职工作的意识,自觉地抵制现代不良的社会风气,维护会计职业道德的尊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3完善小微企业内部考核监督和会计稽查制度

小微企业应当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建立起内部完善的考核监督制度和会计稽查制度,并严格执行相关财务制度,严格监管小微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流程。小微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并加大监管力度,有效地执行并对于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若坚持下去,小微企业内部的执行力必会大大提高,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也会发挥真正作用。为了建立健全完善的小微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要建立健全会计稽查制度,能够对小微企业业务处理和会计账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从而保证小微企业核算和管理工作能够规范化和科学化,让小微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建立的更完善、更规范。

【参考文献】

【1】李风华.小微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2):63-66.

会计出纳论文范文5

    伴随着大学扩招的逐步深入,社会人才的供求关系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大学生也越来越成为了就业的弱势群体,而作为招聘方的企业也在不断地抱怨新进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如何使更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就业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严峻考验, 也是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这一现实,学术界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相关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整理了与经管类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相关的文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和内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调研了唐山市多家招聘单位的招聘要求,从招聘单位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并结合分析经济管理类会计专业毕业生所认为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考察了招聘方要求和学生观点之间的差别,以期对经济管理类会计学本科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等制定产生积极影响。

    (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 大学生实践能力主要由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构成。其中,一般实践能力指所有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健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身体健康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吃苦耐劳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在表现能力、内在品行能力、一般经验能力、诚实勤奋精神、敏捷思维能力、勇于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应变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专业实践能力则指专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应具备的专业性实践能力。

    (二)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除了具备所有大学生均具备的一些基本特点外,还体现在他们接受了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学习和初步科研训练,同时还表现在他们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将基本限于具有经济管理行业背景的企业或者其他企业的经济管理类岗位。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必须首先满足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般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即具备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健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身体健康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吃苦耐劳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在表现能力、内在品行能力、一般经验能力、诚实勤奋精神、敏捷思维能力、勇于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应变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同时,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还必须具备包含专业经验能力、专业态度能力、专业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专业道德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等在内的专业实践能力。所谓专业经验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经验;所谓专业态度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形成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态度,主要包括工作责任心、勤恳敬业精神、细心认真精神、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态度及事业心等方面;所谓专业知识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从专业知识的来源看,专业知识包括从学校的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和从相关实践经验中获得的知识,则专业知识能力中也涵盖了专业经验能力的一些要求;所谓专业工作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养成的处理业务的相关能力,包括工作作风、工作抗压能力和专业业务能力等;所谓专业道德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与潜在良好职业道德形成相关的品德能力;而专业创新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以及在专业业务中不断创新进取的专业能力。

    目前的文献指出了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不仅应该具有一般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般实践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专业经验能力、专业态度能力、专业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专业道德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然而,在具体分析过程中,仅仅指出了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构成,并未对相关的能力要求展开阐述;同时,也未结合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对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

    近年来,与市场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相适应,高校的会计学教育方向特别是会计本科教育逐步向能力导向型转变,在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会计学专业建设中,如何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会计系列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会计系列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技能,提高创造性地应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会计学专业的发展潮流要求教育工作者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来自于他们亲力亲为的实践感受,来自于模拟现实工作环境场景下手与脑的自如配合以及知识的灵活迁移。这些活动的实现,都要依托于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安排, 而这恰恰是现有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薄弱之所在。具体表现在:

    (一)体系中各环节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晰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环节构成。 但这些环节之间并非等量并重的处在同一层面上。就社会实践与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而言,三者之间是有逻辑上的先后顺序的: 没有实践就难以形成论文,特别是会计学本科论文多要求以当前实际存在的会计问题作依托、体现实际应用价值;而实验与实习、 社会实践之间可以并列,属不同的认知途径。由此可见, 将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环节简单罗列在一起,是缺少系统性思想作统驭的, 逻辑关系不够清晰。

    (二)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会计学专业也莫不如此。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更注重他们对实际业务的操控能力,而这种实际操控能力来自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感受和感悟,它不能脱离“干前学”,但它更依赖于“干中学”。它是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亲力亲为的切身感受,是学生对专业认知的必然阶段和过程,是不能被代替和剥夺的。在实践教学中,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该怎样做”,他们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这与理论教学中习惯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是不同的。然而,目前学生的主体地位尚不明确,教学观念的改变是迫切的。 #p#分页标题#e#

    (三)校外会计实习效果不佳 现在一般高校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实习很容易流于形式,原因主要是缺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一般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在本单位进行会计实习,因此各高校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时往往会遇到来自企业的阻力。其次,校外实习点多面广,教学管理难度大。由于企业财务工作比较忙,其办公场地空间有限,每个单位一次只能接纳2~3个学生。这样每位指导教师要负责几个企业的学生实习,困难较大,加上有些企业对实习学生管理不严,放任自流,常常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三,实习时间安排与理论教学脱节。从各学校的教学组织来看,校外会计实习主要集中在学生全部专业课学习结束后进行,一般需要实习的内容较多,但学校受实习经费的限制,往往安排的实习时间有限,再加上会计理论教学与实习时间上存在差异,学生很难及时有效地解决书本上没有搞清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及时消化书本所学的知识。最后,学生对校外会计实习的兴趣不大。在企业的会计实践中,会计人员必须遵循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业务处理,并承担相应的会计责任,而指导会计实习的人员由于担心出现账务处理的错误而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实习单位很难接触到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因而实习中“只看不干”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学生对校外的会计实习失去兴趣,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实习收效不大。

    (四)忽视会计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2007年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对金融及其衍生品的驾驭能力,对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特殊业务事项的掌控能力,对公允价值的灵活运用能力。新准则的出台,是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而生,这势必在客观上导致会计学研究对象更加复杂和多变。不仅如此, 对一名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仅仅将这些复杂多变的经济业务作出专业处理远远不够,还要善于与环境沟通:与工商税务保持良好的沟通界面,与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监督部门交流顺畅, 与生产销售部门分工协作等。高质量的会计人才不是在书斋中长大的, 也不是通过完善的理论逻辑训练达成的,从学生成长为一名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安排是重要保证。 学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体会和认知, 才有可能激发出灵感,创新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也正是社会所期望的。

    三、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实践环节间逻辑关系的理顺,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在更宽视角下进行教学资源的配置,用好、用足校外企业资源,以及重新审视和看待会计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动态性是当前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 基于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实训、实作为主线, 笔者提出构建创新型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基础性实训模块 会计学专业的基础性实训模块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如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单科结束后,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基础性实训。在实训资料的选择上,应首选企业真实业务和数据,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同时,注意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广泛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工具,提高实践教学含金量。为了更好地熟悉会计准则中有关金融业务与产品的规范,应增加适当比例的金融专业实训课。在实训中应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培养沟通能力,使其尽量适应会计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二)综合实训模块这是在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教学基本完成之后进行的综合性实验。 此时, 学生已将升入大四, 一方面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也应重视学生与企业的交流,并积极搭建两者沟通的平台。在实训阶段,应尽量以企业真实业务为依托,保证实验资料的鲜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地进行试验程序的设计。 针对具体业务,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开放式的答案和个人见解。

    在实训阶段虽然还要依托学校的综合实验室,但在指导教师的配备上,应优先选择有科研项目以及具有双师背景的教师,同时还应邀请相当比例的企业会计实务专家来共同完成,这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内在要求。通过实训教学模块的训练,学生已基本具备独立完成企业一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为下一步进入企业开展实作做好铺垫。

    (三)实作模块 经过在校内的基础性和综合实训后,学生对一般会计操作流程已较为熟悉了,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准。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以及体验真实的会计工作界面与场景,就必须将其放在更大的专业背景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安排最重要的环节——实作模块训练。实作,即在真实的专业场所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学生对特殊业务的处理,与工商税务界面的沟通,与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监督部门的交流,以及与企业内其他部门的协调等工作能力的培养,均是通过实作教学环节来实现的。实作教学模块的目标决定了该环节只能在校外的专业场所进行,这也有利于学生的实战锻炼。

    (四)专题写作与毕业设计环节 无论是专题写作(包括学年论文)还是毕业前的综合论文的设计与形成,均是以基础性实训、综合性实训及实作三大模块为基础形成的,是对前面实践教学环节的总结和认识上的提升,也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环节应注意对学生写作思路与方法的指导,领会前期三大模块环节形成的数据的经济含义,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悟性、创新思维和科研意识,使其尽快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除了上述在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创新外,为了保证会计实训的系统性、仿真性、趣味性,还应改革现有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基础会计课程实训》可以选择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全部模拟实验的形式,采用这种实验形式,学生可以练习全部岗位的模拟实验内容,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全面地熟悉和掌握整个企业的会计业务。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训》可以选择分组、分岗共同完成实验的形式,将会计模拟实验室布置成一个模拟财会科,分设若干个会计岗位,如:出纳岗、资金岗、存货岗、成本岗、往来结算岗、总账岗、稽核岗等,此外还应设置开户银行结算处、纳税申报处等。在每个岗位上要标出岗位名称、岗位职责、规定每个岗位分管的会计科目及所属的账簿、确定经济业务发生后凭证的传递程序等。采用这种实验形式,学生可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增强会计实验的仿真性、趣味性。 #p#分页标题#e#

    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

    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能否达到预定目标,关键在于是否建立配套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并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会计出纳论文范文6

关键词:景泰;小微旅游企业;数据

甘肃景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通过不断地开发与建设,景区基础建设逐渐完善,旅游行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为甘肃景泰小微旅游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此展开实证调研。

1甘肃景泰县小微旅游企业概况

1.1景泰县旅游资源

景泰县地处甘肃中部,腾格里沙漠边缘,历史悠久,遗迹众多,是丝绸之路北线上的交通重镇,更是黄河文化和丝路文化的交汇地。当地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集黄河、石林、绿洲、民俗等于一体,山水相依;敦煌影视城是我国西北最大、最完整的影视拍摄基地,蕴含着浓郁的西域风情,重现了唐宋时期西部重镇敦煌的雄姿;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沙漠绿岛”具有独特的森林生态;建于北魏的五佛寺石窟有着浑厚的人文景观资源;“中华之最”---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是一项跨省份、跨流域、大流量、多梯级的工程,是水利建设史上的一面旗帜等。

1.2景泰县小微旅游企业

甘肃景泰地处黄土高原,相对经济比较落后,该地区的企业大多以小微企业为主。当地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小微企业主要形式有旅行社、农家乐、农庄、景区周边游玩设施等,其对拉动当地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甘肃景泰县小微旅游企业现状分析

本次调研选取了甘肃景泰不同类型小微旅游企业作为被调查企业,选择160家企业负责人作为填报单位,本次调研回收的所有数据进行结构分析后录入SPSS软件,形成“甘肃景泰地区财务现状调查问卷数据库.sav”。

2.1财务方面

调研数据分析显示,景泰县小微旅游企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工作无章可依,在被调查的136家小微旅游企业中,只有12家制定了规范的财务工作流程,占比仅有8.8%;二是会计兼出纳问题突出,财务控制薄弱,此现象占被调查对象的92.6%;三是原始资本投入不足,资金积累能力偏弱;四是家族经营占比高(55.9%),经营模式僵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五是企业规模小,盈利少,融资难度很大;六是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偏弱,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难以体现,如自己家人兼职财务人员为75.7%,有107家小微旅游企业的财务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财务证书,占比78.7%,比例较高;七是财务结算中微信使用率偏低。

2.2政府方面

数据显示,认为景泰政府在财务经营方面是否给予关键性帮助的企业有13家,占比9.6%,认为没有给予关键性帮助的企业有123家,占比90.4%,表明政府在企业财务经营方面扶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制定和出台了发展小微企业的政策文件,推动其蓬勃发展,但这些政策更偏重于技术型、创新型企业,对于小微旅游企业来说,并没有获得政策上的红利。另外在其发展所必需的人才培训、管理咨询、信息建设、技术支持、资金扶持等体系建设上还不健全,制约了进一步发展。

2.3文化方面

甘肃景泰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在被调查企业中发现这些企业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进行创新经营,总计仅有33家,说明景泰小微旅游企业与当地人文旅游资源的融合度不高;部分企业对影视旅游的认知不到位,看不到影视旅游背后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能深度挖掘本地民俗文化与影视文化相结合,提高产品附加值。

2.4经营方面

被调查的甘肃景泰136家小微旅游企业特色经营项目少,同质化严重,存在恶性竞争现象,同时企业品牌建设意识薄弱,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不周。

3甘肃景泰县小微旅游企业发展对策

3.1以创新为着眼点,全面提升小微旅游企业的内部动力

首先景泰小微旅游企业应当将财务控制流程与业务流程紧密合起来,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为企业制定规范的财务工作流程,让财务工作有章可依,同时注重关键点的财务控制创新。其次发挥家族经营的优势,避开其模式弊端,可以从用人、管理、财务控制等方面进行家族经营模式的创新,把企业做大做强。最后可大胆尝试经营战略的创新,极的推动小微旅游企业实施特色化与专业化经营战略。

3.2以服务平台建设为载体,健全完善小微旅游企业外部环境

3.2.1政府牵头,健全和完善小微旅游企业支持体系

一方面要建设服务平台,健全和完善小微旅游企业支持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与高校的联系,政府带头,让高校的资源向小微旅游企业倾斜,为企业提供免费培训,提供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助力景泰地区小微旅游企业的蓬勃发展。

3.2.2行业协会助力小微旅游企业信息平台的建设

行业协会是链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在技术层面、资金方面、人才引进上发挥咨询、联络、协调管理等职能,对小微旅游企业的发展起到帮扶作用。

3.3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增强小微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景泰地区小微旅游企业的品牌建设工作,因势利导,帮助小微企业树立品牌意识,认识到品牌的树立对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将景泰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与新兴文化互相交融,各景区之间互相联通,做好与创新结合的工作,更好地打造景泰的旅游文化品牌,提高当地旅游的知名度,从而带动当地小微旅游企业的蓬勃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之,小微旅游企业是发展景泰地区经济的重要突破口,满足游客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制约问题,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甘肃景泰地区旅游行业追求的目标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安淑名.景泰县旅游资源优势与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会计出纳论文范文7

关键词:人才培养;岗课赛证;融合;财务管理

1当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问题分析

1.1实践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资源不足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固定资产总额应不低于200万元或者生均1万元。(847页)但是根据笔者调查发现,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设施生均远远低于1万元。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20-2021年第二学期可供使用的智慧教室只有6间,而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有30个班,现有学生1137人,智慧教室数量远远不够。然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大多是在智慧教室或者会计实验室完成,一方面智慧教室数量不够,另外一方面很多教师也不会使用,这使得学生不会学的现象甚嚣尘上。实践教学资源投入少,有的会计实验室只能完成比较简单的实操模拟训练,而且实验室设备陈旧,电脑反应慢,财务软件运行不稳定等影响着实践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另外,根据教育部网站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生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6522.36元,这说明教学资源投入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面对智能财务、财务机器人、大数据等新兴课程的挑战,传统的教学内容、落后的教学设施等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对于此,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迫在眉睫。

1.2课程内容落后、课程体系不完善

通过笔者调查发现,部分高校人才培养开设课程随意性较大,并没有针对社会岗位需求进行跟踪调研来开设课程。以部分高校为例,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有:入学教育、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税法、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学、财务分析、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管理、Excel财务管理应用技术、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资产评估、公司治理、税收筹划、批判性思维、数据分析与挖掘、ERP沙盘模拟实训、财务管理综合实训、审计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税法、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学、财务分析、证券投资学、管理会计、高级财务管理。但是却没有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导论、Py-thon程序设计基础、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智能财务、财务共享中心规划与实施等课程的开设,虽然这些课程已经写入了人培,但是还未真正去开设这些课程。在开设的课程上,课程内容没有与初级会计会计师考证相结合,初级会计师考核科目是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但是部分高校并未开设经济法基础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落后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部分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并没有强化突出实践教学的优势,在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会计类学生应该具备电算化能力,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该加强校企合作,依托校外资源,引导学生参与校外基地岗位实践。

1.3专业竞赛流于形式,教师后备力量不足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提高学生的岗位应变能力,需要学生在真刀真枪中进行磨炼,只有通过技能竞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除了部级、省级、市级组织的财务管理专业技能竞赛外,学校也应该多方面组织竞赛,如手工账比赛、点钞比赛、网上纳税申报多元化竞赛,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拥有高级职称(含副教授)及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30%(847页),虽然该项规定对院校师资学历水平作出了要求,但是并没有对财务管理实践教师的任职能力和资格作出明确规定,这也导致了高校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师任职能力和资格上面大打折扣。很多青年教师缺乏企业认知实习经验,也缺乏一定的实践经历,这对于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这也成为制约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短板问题。

1.4岗、课、赛、证联系不紧密

目前,部分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力无法适应岗位需求。学生岗课脱节,从而影响就业。笔者所在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并未开设经济法基础课程,而该门课程作为初级会计师资格的必考课程,对于有需求考证的学生来说,无疑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外培训班上,课证脱节,容易导致破窗效应。同时,很多高校并不重视市级、省级、部级比赛,被动参加比赛,面对比赛,也只是突发性的训练,持续时间短,课赛脱节,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体上,财务管理专业现状是,岗位不重视、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岗课、课赛、课证脱节,岗、课、赛、证联系不紧密。

2基于岗课赛证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针对部分高校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短板问题,笔者将“岗课赛证”这一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构建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2.1课岗融合

通过财务管理专业岗位需要来开设专业课程,将课程与岗位紧密融合。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的是会计、财务、管理、资金监管、审计、专项资金、出纳、会计专业教师、财务评审、基金财务等岗位工作。通过对相应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确认其需要具备的技能来开设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结合院校专业特色,现将课程与岗位安排如表1。

2.2课证融合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应该将学生考取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证书与学生课程内容相结合。在课程教学中,尤其要突出资格证书考取的知识点,如初级会计师资格证证书,首先应该将《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强化证书考点知识,将课程教学与考取证书相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人才培养中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须考取至少1张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相关证书1-3张,并将此作为毕业的硬性条件。

2.3课赛融合

促进赛课融合,可以通过班级—专业—专业群—学校层级的大赛选拔机制,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保证全员参与、公平竞争。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竞赛有工匠杯、财务数智化大赛、商业案例大赛、管理会计案例大赛、中华会计网校杯、会计技能大赛、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比赛。这些比赛重点是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知识掌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了实现课赛融合,可以将竞赛技能细化,分成若干个竞赛内容,通过实训,实现教学与竞赛的融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专业技能,让教学促进竞赛、让竞赛推动教学。本文以会计技能大赛和工匠杯比赛为例,将竞赛项目和开设课程相结合,将课堂小竞赛融入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竞赛与专业课程对接如表2。

2.4岗、课、赛、证融合

会计出纳论文范文8

关键词: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是一门专业理论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高等教育当中,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不断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合格的会计从业者必经之路。本文对目前开放教育会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创新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一、亟需重视和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大意义

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教育形式,其“人人能学、时时能学、处处能学”的教学特点满足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终身化的需要。这种培养模式的主要对象是社会在职人员,培养要求是:一方面强化知识的应用,解决具体实践操作应用;另一方面要提升相应的实践运用能力。对于有实践经验的人必须进行有思想理论指导的、目的明确的实践活动,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建立注重理论应用和实践培养的教育思想。[1]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包括课程理论教学实践和集中实践性教学两个环节,具体形式有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由于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是社会在职人员,开放教育会计专业的学生,一部分有实际工作经验,但缺乏一定理论知识;另一部分有一定理论知识但需要更新。因此,会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要针对培养目标和成人在职业余学习的特点,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实践教学性活动,操作性要强,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根据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企业不仅看中学历,更重视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具有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因此,会计专业教学应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锻炼和提高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高等会计专门人才。

二、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开放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实行免试入学,学生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行业背景和职业经历差异化明显。以学员具备丰富的实践基础为理由,受历来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会计专业教学往往偏重于理论教学,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实践教学的实用性,从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来看,会计实践教学课程安排不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效果,这与远程开放教育“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并且,高等教育普及化后,普通全日制学校的生源来自于高中在校学生,而开放教育的学生生源主要是在职的成人、普通的社会大众,很多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文凭,对各种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不重视。这些人群普遍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能够顺利获取文凭是最终目的,习惯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实践技能的提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重要性。

(二)校外会计实践形式化严重。根据学生的特点,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校外实习采用分散的方式,即由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空间。这些学生因为大多是社会在职人员,平时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没有太多时间和条件去实践,不可能真正到单位或企业调查和访问,甚至不参与校外实习。[1]此外,很多企事业单位从本单位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公开性方面考虑,出于对本单位财务信息资源的保护,往往不愿意让学生接触到本单位的财务会计数据,很多学生接触不到真实的财务资料,不能真正掌握会计业务知识。尤其是专科阶段的社会调查,长期以来完成情况和最终效果并不好。许多分校教学点放宽这个实践环节的要求,不管是通过何种渠道和方式,只要学生交来的社会调查报告有加盖被实习单位公章即可,有的甚至调查内容和单位性质严重不符。对于这种只注重结果的考核方式,许多学生是纸上谈兵,在书写调查报告的时候弄虚作假,存在相互抄袭、敷衍了事、蒙混过关的心理,即使是正在从事会计工作岗位的开放学生,由于没掌握好调查统计的根本方法,调查总结的经验往往是零散的,与规范严格的社会调查报告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校外实习更具有表面形式化特点,较短的实践时间,大多数学生不能够接触到企事业单位真实的财务数据资料,往往达不到理想状态。

(三)校内会计实践课程内容与会计实务脱节。在开放教育条件下,一些基层电大考虑办学的经济效益,或者由于缺少资金、场地等原因,没有专门的校内会计实训实验室,机房成为教学实践的主要途径。从已开设的会计实践课程来看,电算化会计实验和会计模拟实验均是采用在机房里运用软件教学的形式,整个业务场景过于固化和理想化,与实际企业的现实情况偏差比较大,缺乏灵活多样性,是另一种模式下的书本任务作业。并且这种实践教学是将企业账务处理作为重点,就拿会计模拟实验这门实践课程来说,开放教育的会计专科、本科学生,均以账务处理作为实践学习的重点,普遍是教师对模拟业务进行详细分析,介绍凭证账簿填制方法,学生动手模拟操作,仅停留于凭证账册之间的关系流转,强调学生对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着重点在学生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反应能力方面,学生的实际体会是被限定在了数字资料的核算工作中。会计学作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与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会计越来越重要,企业行业对会计专业的用人标准也发生巨大变化。财政部印发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指出,“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然而,目前的开放教育会计实践环节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核算型会计账务处理的练习,并且模拟练习的案例单一,无法全面分析企业财务工作的全过程,学生不能全面、系统掌握会计的学习内容。与此同时,国家有关会计相关法规、制度、核算方法变化较快,核算实验的内容未能及时更新,与实际会计业务活动严重失衡。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亟需补充相关最新会计知识,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问题,而目前的校内会计实践课环节均无涉及。校内实践教学内容和目前这种低层次会计实践教学,使得学生会计技能提高和综合素质培养受到影响,造成实际操作能力低下,并没有达到人才培养模式应有的效果。

三、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发展途径

(一)树立现代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理念。首先,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下,会计工作形式、内容、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既关系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关系着开放教育办学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只有具备扎实理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才能受到欢迎。在专业教学中,要力求缩小和社会实际人才需求的差异,注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平衡关系,树立正确的会计实践教学理念,将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强制性要求,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2]牢牢把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的开放教育办学原则。其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应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尊重,以学生需求为目标。开放教育的学生来自于不同行业,鼓励每位学生把工作中遇到的专业问题体现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实践教学方案,以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

(二)创建合理的实训模拟环境。由于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化,创建会计实训实验室,注重实践基地建设是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施实践性教学的创新尝试。实训实验室设计建设过程中,学校要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训的良好条件和环境,在整合传统实训资源基础上,突出仿真性效果。建议在模拟训练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1.创新实习形式。用分阶段、分岗位相结合的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生专业课的层次、进度分级展开模拟实习。[3]避免教学实践集中在最后一学期,将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开放教育的会计学生,很大一部分面临会计知识入门问题,通过模拟实验环节直观真实接触会计,就会克服学生对会计的迷茫,对会计工作有了直观的了解。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和中级会计实务后,可以进行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模拟实习,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等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再进行集中模拟实习,会计信息资料要丰富多彩,涉及行业要多,既包含企业会计,还要有政府会计内容,实习实行轮岗制度,让学生进行出纳、成本费用、审核、采购人员、管理人员等岗位的角色模拟,实习业务涵盖全面。2.创新实践内容。多数企业不愿接纳开放教育会计实习学生,学生看不到真实、原始的财务和会计资料,这些问题成为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最大障碍。为此,学校可以进行实习内容上的创新,实践环节的内容覆盖面要宽,突出仿真性,最大限度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综合运用会计、税法、审计、计算机操作等多学科知识,合格的会计从业者应具备多方面知识。为贴近真实的企业业务场景,学校可以在传统校内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增添银行、税务等业务模块,[3]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融入企业日常的财务场景,体会真实会计岗位的氛围,了解到企业除了财务本职工作,还有和企业紧密相关的外部机构的业务往来,通过这些新增模块的功能体验,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完整的业务流程,以更快适应岗位需求,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需求。3.创新实习手段。目前的《会计操作实务》和《电算化会计》是相互独立的模拟实习课程。为了提高学生会计技能水平和应用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可让学生先采用手工模拟方式,以手工进行凭证和报表的核算编制。待手工完成后,要求指导学生通过财务软件利用计算机进行线上操作,包括设置账套、初始化资料、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流程,将手工模拟和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结合在一起,熟悉使用会计电算化核算流程,使学生同信息时代与时俱进,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3]

(三)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直接影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因此,要建立一支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对于开放教育来说,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专业教师会计实践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建立完善的会计实践管理制度,为会计专业教师提供实践时间和实践平台。另一方面,聘请一线有丰富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担任实践指导老师,把新制度、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使会计实践教学具有实效性和新颖性,不断提高学生参与会计实践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在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提升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服务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保障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增强社会对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认可和接受。

参考文献:

[1]郝济萍,王慧书.会计学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之我见[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38.

[2]章振东.地方本科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模式创新探讨[J].财会研究,2019,(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