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学术论文范例

土木学术论文

土木学术论文范文1

文章选取了土木工程学科的17种中文核心期刊为样本刊,运用现代文献计量研究的方法和《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公布的相关数据,选取了样本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平均引文数、web即年下载率等数据进行了解读,发现基于文献引证分析的计量评价方法与传统的期刊品牌和影响力的同行评价并无矛盾,用好这些数据将对提高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大有帮助。

关键词:

土木工程学科;核心期刊;品牌和影响力;影响因子;平均引文数;web即年下载率

1引言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发展和交流的工具,既积累了科学知识又培养了学术人才。在当今大数据和自媒体时代,虽然学术成果、发表的渠道日趋广泛,传播变得相对容易,但作为学术论文定向的媒介,学术期刊的作用依然是巨大的。随着学术资源的不断整合,学术界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成果群体。具有品牌和影响力的核心学术期刊,即便是以市场规律去运作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考察目前我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期刊评价系统,以《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影响最为深远。自其1992年首次研究报告以来,在我国学术界已得到广泛认可,并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成为评价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要目总览》2011年版在“TU建筑科学”类共收录了263种源期刊,并遴选出33种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占比为12.5%,低于《要目总览》的核心期刊平均选出率[1]。核心期刊不论是论文质量还是出版的及时性、规范性都得到了社会特别是学术界的承认和重视,也是绝大多数优秀论文在国内的首发平台。系统梳理、了解、评价土木工程类的核心期刊,可以让学界特别是作为个体的读者、作者能较为宏观、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的高端期刊,更加便于选择性阅读和投稿。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地区高等院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发起研究和编辑的《要目总览》已历时二十余年,在受到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的同时,还在全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变相演化成为对论文质量评价的一个手段。由于《要目总览》只公布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并没有公布具体评价数据和过程,故不能对每一种期刊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而由中国科学技术文献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同研制,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于2014年12月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则公布了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近6000种期刊数据,可以对学术期刊进行定量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要目总览》与《年报》都是建立在CNKI原始数据基础上的成果,二者在数据源和统计覆盖范围上高度重合,不同的是《要目总览》在原始数据上增加了同行评价的矫正和二者在统计口径和具体的学科范畴划分上有所差异,因此可以借用《年报》的相关数据对土木工程学科的核心期刊进行定量研究。在现代文献计量研究中,学术期刊的质量与影响力可以通过恰当的指标进行呈现和分析。在当前普遍采用的文献指标之中,影响因子及由其拓展开来的相关指标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该期刊在学术研究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占有的相对地位,影响因子越高表明其所刊载的论文对学术研究所起到的借鉴价值和参考作用越大,反之则表明价值越低或关注的领域过于薄弱;除此之外学术期刊的平均引文数等指标则表明在既有的学术规范框架内论文对既有成果的借鉴程度,平均引文数越高表明学科体系愈发成熟和严谨,而事实也证明学术论文的整体质量与论文的严谨度、引文质量之间往往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受关注程度方面,随着大型学术成果数据库的普遍使用,使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判有了更为直观的方式,《年报》中统计了不同期刊的下载量与web下载率,能够对土木工程学科学术期刊的整体影响力进行一定程度的阐释。基于CNKI的基础文献源、借用《年报》公布的期刊数据,笔者运用国际通用的学术文献引文定量评价方法,对《要目总览》中已经筛选出的土木工程学科核心期刊进行比较分析,期望对该领域内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解读。

2土木工程学科核心期刊样本群

在《要目总览》中土木建筑科学类源期刊为263种,其中核心期刊33种,核心期刊占比为12.5%,这其中建筑学仅有《建筑学报》1种,风景园林学仅有《中国园林》1种,城乡规划学也仅有《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规划师》和《国际城市规划》4种,而土木工程学科中以学术研究为办刊方向、偏重解决理论与设计问题(不包括大学学报和施工技术)的期刊数量有17种,占到核心期刊的51.5%。与其他学科和研究方向相比,土木工程学科的核心期刊数量占据绝对地位。本文以《要目总览》中公布的17种期刊为研究对象。在土木工程学科中以学术研究为办刊方向、偏重解决理论与设计问题的期刊数量约为30种,而在文献计量研究与同行评价体系下入选《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的数量超过半数,这一比例远大于《要目总览》所统计的核心期刊占全国正式期刊(源期刊)的比例,也超过核心期刊在《年报》“TU土木建筑工程”大类的138种期刊中的比例,这说明土木工程学科的期刊不仅具有一定的保有量,而且多年来经过学者、作者、编者的共同努力已培育出一批在学术界具有相当影响力和高水平的期刊。虽然不能说在具有品牌和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的每篇文章都是高质量的,但只有刊发若干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经过长期的积淀才能形成刊物的品牌和影响力却是毋庸置疑的。

3土木工程学科核心期刊的影响力分析

3.1期刊的影响因子

尽管在当前的文献计量体系和学术期刊评价范畴内,影响因子不是评价学术期刊优劣的唯一指标,但不能否认的是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说明某期刊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对学术话题的把握能力与所刊载论文对学术研究的直接推动程度。影响因子的计量依据表明,学术期刊刊载文章的话题把握能力越好,得到同行引用的可能性越高,进而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同时学术期刊所刊载论文的学术水平越高,也越能够得到同行在后续研究中的借鉴和引用。这些事实都表明影响因子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说明和衡量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尽管当前影响因子体系还不完善,但可以肯定的是影响因子体系在样本足够大的时候是能够尽可能客观的反映该领域内学术期刊的整体质量。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中,无论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要目总览》还是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年报》都较为全面地覆盖了中国大陆地区的近6000种学术期刊,从而得出了某一学术期刊的以学术期刊为统计源的综合影响因子;同时覆盖了中国大陆地区的30余万篇博硕士学位论文与2000余种会议论文集,从而与学术期刊一同作为数据源得出了某一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尽管当前由于技术限制等因素无法采集到较为全面的图书方面的引用数据,但是可以说目前的文献计量成果无论是在数据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有较好的保障,在此基础上做出的评价能够较好反映某种学术期刊在整个学科领域乃至整体学术界的影响力,具有较高的数据质量。世界各学科顶尖期刊是指学科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在2008年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美国科技竞争力》中,将高被引论文的数量作为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重要指标[3],可见影响因子对于学术期刊的重要程度。土木工程学科17种核心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的平均值为0.982,期刊综合影响因子的平均值为0.592[4],均高于《年报》“土木建筑工程”大类的对应平均值0.460和0.248,同时也高于同属于“TU土木建筑工程”类的建筑学学科排名第一的《建筑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0.945、期刊综合影响因子0.372,由此可见,土木工程学科的期刊整体质量是值得肯定的。影响因子是计量评价学术期刊优劣的最重要的指标,却并非是唯一的指标,不能以期刊的影响因子替代评价每篇论文的学术价值,《年报》正是基于这一观点,推出了影响因子指标体系,统计并公布了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五年影响因子等指标数据。从这几个不同限定范围的影响因子来看,复合类影响因子统计源包括了全部的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等,覆盖比较全面,更能说明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而综合类影响因子的统计源限定在期刊范围内,虽然涵括了人文社科、自热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绝大部分期刊,却仍有局限。而期刊综合类五年影响因子则考察了规定时间内期刊的持续影响力。也许由于技术和统计数据工作量的原因,目前各类评价系统的研究均未将图书纳入统计源,没考虑图书的影响力,期待不远的将来,能将图书建立电子数据库纳入评价,这将更全面、更客观、更真实。

3.2期刊的平均引文数

学术研究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渐进之作,这就决定了学术文稿的撰写也是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的。体现在学术文稿中便是文稿自身对既有研究成果的涉猎与借鉴。科学研究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将既有成果、发明、发现等进行和扩散,在、扩散时所有学者都应该遵守一个共同规范,即注明参考文献和引注,既表达对已有成果的尊重,也体现既有成果对当前学术研究的价值。若忽略这一写作规范,新观点、新理论将变成无源之水而无迹可寻。追溯分析参考文献不仅可以解读作者的阅读范围、知识结构,了解文章阐述的理论发展脉络、形成过程和研究现状;还能够对作者的涉猎深度和广度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被引用文献的数量判断该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和同行的评价。在当前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学术文稿的参考引文数据虽然不占重要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严谨而扎实的学术文稿都是建立在较为充分的文献阅读和对既有成果的借鉴基础之上的结果,同时还可以肯定的是严谨的学术论文中对于既有文献的涉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研究者对该研究方向和领域的熟悉与了解程度。由于学术研究的成果除了通过产业化等实用方式呈现之外,其重要的呈现方式便是通过学术期刊进行,客观上使大多数的学术研究成果都是可以在学术期刊或是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以及图书等范围中进行查找的,使学术研究工作能够较为紧密地建立在他人的工作之上,从而对学术研究的规范性和示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言之,学术文稿的撰写要求撰稿人对既有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认识和掌握,并提出自己较为新颖的认识或见解,即学术文稿中对于创新有较高的要求。而学术文稿的创新性往往体现在对既有成果和文献的尽可能了解和查阅与借鉴中,进而表现为文稿的参考文献和引证情况。土木工程学科保有一批有品牌、高质量的学术期刊,是学术界的幸事,也为这个学科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评价一本学术期刊的质量有多种方法,《年报》采用的是计量评价法,统计了每篇刊发文章的引文数、整本刊物的平均引文数、刊物的参考文献互引数据等,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直观而有效。土木工程学科17种核心期刊的平均引文数为13.7条/篇,而《年报》“TU土木建筑工程”大类138种期刊的平均引文数为8条/篇。从引文数量来看本文考察的土木工程核心期刊高于“TU土木建筑工程”大类138种期刊平均数,但低于2013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15.9条/篇[5],这也许有统计口径不同的原因,也许也有学科的差异。但土木工程学科部分核心期刊的参考文献数仍有提升的空间却是不争的事实,如《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建筑钢结构进展》和《工业建筑》为10条/篇,而《建筑结构》则只有7条/篇,与平均引文数有一定差距。被引用次数较多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文在其创建性、科学性、理论性、新颖性、针对性、实用性等方面相对有较好的表现。在当前来看,尽管学术期刊的平均引文数量与其自身的影响因子以及学术质量尚无较强的直接正相关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学术领域的大范围内,平均引文数量过少的刊物与文稿在严谨性方面是有所欠缺[5],这就表明学术文稿的撰写与期刊质量的建设需要对学术文章的引文数量与质量进行重视。在下图中,笔者绘制了17种中文核心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与平均引文数的趋势图,从中可以看到尽管不能体现出复合影响因子与平均引文数之间的正相关性,但可以体现的是大体上平均引文数少的学术期刊其复合影响因子值也较低。与这一趋势相同的是,在绘制的综合影响因子与平均引文数之间的趋势图中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就此来看,可以说明某学术刊物平均引文数的情况尽管不能完全与影响因子等指标对应,但是从整体来看,平均引文数的情况依然能够说明期刊影响因子的高低,某种程度而言在既有的学术规范框架下,平均引文数与期刊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3.3期刊的web即年下载率

在计算机网络、电子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纸质期刊的功能日渐弱化,正逐渐被电子期刊所替代。十多年前一本好的期刊动辄印数数十万甚至超过百万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大量的读者转移到计算机前,借助电子化期刊进行阅读和研究。基于这一现状,《年报》根据中国知网的文献被当年全文下载的总篇数与该期刊当年出版上网的文献总数之比形成了web即年下载率,web即年下载率受期刊发文量影响不大,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衡量期刊论文被关注程度的指标。研究样本中17种土木工程学科核心期刊的web即年下载率最高为《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的84,《钢结构》web即年下载率最低,仅为10。这一学科核心期刊即年下载率平均值为40.4,而“TU土木建筑工程”大类的即年下载率均为28。与影响因子的值作逐项比较,发现下载率与影响因子基本是关联对应的。一般是下载率越高,受关注度越高、被引文数越高、影响因子越高,反之亦然。只有个别期刊的契合度较差,如《建筑结构》的下载率为65,居17种核心期刊的第4位,而复合影响因子为0.89,排名11位,这说明该刊被关注度、下载率不能完全对应转化为影响因子。而《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的下载率仅为18,远低于17种样本核心期刊的平均值,甚至于不足“TU土木建筑工程”大类平均值的一半,长久以往必将影响到该刊的影响力和相关数据指标,值得该期刊主办单位密切关注。

4土木工程学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

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国内评价体系之中,还体现在国际相关评价体系中,以当前国际上对理工科学术期刊影响最为广泛的评价体系SCI和EI为例,目前随着我国学术期刊的英文版或是英文刊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使我国大陆地区学术刊物的相关指标也有一定提升。然而,由于语种等方面的限制,我国建筑科学类刊物进入国际著名索引的数量依旧很少。但是到目前为止,根据CNKI的统计,在土木工程学科的期刊中有5种期刊入选EI工程索引,分别为《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岩土力学》、《土木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远好于同属建筑科学范畴的建筑学等学科。按本学科的期刊数量来说,得到国际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认可的占比较高,反映出土木工程学科的期刊群体质量值得肯定。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国际化的意义和如何国际化的问题越来越被重视。从2012年开始,由清华大学所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同研制,中国科学技术文献评价研究中心每年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建立了一个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评价体系,依据国内学术期刊被国际学术研究的引用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其中,《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岩土工程学报》三刊入选“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进入TOP5%期刊行列,分别位列46、89、112位,而《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两刊入选“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进入TOP10%期刊行列,分别位列18、47位[9],而同为建筑科学范畴内的建筑学等学科则没有一种期刊进入该序列之中,表明土木工程学科在国际影响力方面远远超过同属建筑科学的其他学科和研究方向的。

5思考与结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中,以往基于同行评价的学术期刊评价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而基于文献引证分析的文献计量研究方法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未来对于学术期刊乃至学术文章的评价将可能更为清晰和直观,在借用现代计量手段的前提下对学术期刊以及学术文章的影响力评价也将更为准确[10]。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形成无外乎学术话题的掌握和刊载文章的质量两个方面,而这与学科自身的工作方法和研究手段等是息息相关的,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学科内的17种核心期刊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该学科内较好的影响因子表现、较好的web下载率和国际影响力都是与其较为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好的学风不可分割的,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同属建筑科学范畴内的建筑学等学科所缺乏的。

作者:邵松 谈一评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强,蔡蓉华,何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国科学技术文献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J]《.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4,12.

[4]中国科学技术文献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J]《.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4,12.

[5]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6]雷心田,彭明辉.对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土木工程学报》论文作者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1993(2):59-67.

[7]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8]贺德方.中国影响力论文产出状况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国软科学[J].2011(9):94-98.

[9]中国科学技术文献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J].《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4,12.

土木学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土木工程

1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育中锻炼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最后教学环节,也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指标[1,2]。本科毕业论文可以弥补以往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了解学生掌握理论和实践技能情况,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查阅文献、解决问题以及科研创新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创造条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工作的通知”[3]中指出:“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育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增强社会意识、加强科研训练和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土木工程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毕业论文应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特色[4]。然而,目前众多高校中该专业的毕业论文存在较大问题。鉴于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存在问题并做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

2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2.1选题与实践脱节

选取一定研究价值的课题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由于很多院校缺少与企业合作,校外实习基地难以结合实际工程,导致在选题过程中出现题目宽泛、针对性缺乏、选题偏离本专业知识或缺乏新意等现象。

2.2缺乏科学创新性

随着本科毕业生与指导教师比例的增加,指导教师名下的毕业生数量增多,以笔者院系为例,每位专业老师所带毕业生数量在7-15个,超过了高校毕业生培养和教学评估规定的5个要求,且教学大纲要求本科毕业以设计为主,科研论文不超过总数的10%。难以制定多元化创新课题,毕业论文基本上以“公式化”设计计算为主,内容较为单调和理论化,缺乏创新性,该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和满足国家对土木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2.3学生的重视度不够、论文时间冲突,存在严重抄袭或造假现象

本科毕业论文通常在第八学期开展,而大四是最忙碌的一年,很多学生同时参加研究生和公务员考试及工作招聘,与论文实验和撰写时间相冲突,使学生无法安心做论文。此外,一些学校流传着“只要找到工作,毕业论文都会通过;只要考研成功,毕业论文等级就是优”的说法,使学生心里轻视毕业论文,答辩前从网上下载往年学位论文、敷衍拼凑了事。

2.4缺乏教师的针对性指导

师生比的减少使许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繁重,无法针对每位学生选题和完成情况进行“一对一”指导;其次,青年教师虽然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能力,但缺乏一线工程实践经验,不能将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有效传递给学生;再者,在现有教师职称评定中,较注重教师科研成果,使教师重视项目申报和科研而忽视教学;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多应付学校各种形式检查和表格填写,难以在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2.5实践能力差、论文不规范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注重课堂教学和灌输式讲授,忽略学生实践能力和主动创新能力的锻炼。对于实验课,很多学生抄袭实验报告应付差事,不能正确认识实验的重要性,科研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在论文选题阶段,学生是被动选题,缺乏对题目内容的主动了解;对于开题报告,往往是指导教师提供参考文献,学生缺乏主动查阅和搜集整理文献的能力;在论文撰写阶段,学生对研究方法、内容和写作规范缺乏正确认识,论文格式排版几乎不会。论文复制粘贴痕迹较重、缺乏原创性,尤其在论文绪论部分,即使学校进行重复率检索,有些学生也能通过技术手段避开。

2.6学校论文监管不够

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秩序散漫、平时作业抄袭、考前投机和考试作弊,这些不良学术道德为部分学生不认真查阅资料和做实验及论文抄袭埋下伏笔;此外,随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长,毕业论文各环节工作量相应增加,传统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显得效率低下,未能有效监控毕业论文各环节。

3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3.1提早落实学术导师制

大学生的理论学习由相应教研组负责,课程选修和课后学习计划均由学生自主安排,缺少教师专业指导。虽然有些高校开始安排导师指导学生选课,帮学生制订适合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的学习计划[5],但对学生学术缺乏有效指导。此外,大四课程很少涉及论文撰写规范和技巧的讲授,使学生压力很大,教师指导力不从心。为此,可以借鉴研究生导师制和选课导师制优点,对本科生整个在校学习阶段进行科研学术方面的全程指导,即建立本科学术导师制,且该方法在笔者学院开始试点。具体方法是先选择科研和教学良好的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学生通过教师的学术报告选择感兴趣的方向,结合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自愿调配指导教师。学术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第一学年对学生学习计划、文献阅读进行总体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规划;第二学年安排学生参与高年级科研实践课题,尝试撰写学年论文,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研究内容,申报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第三学年根据申报书内容来执行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或指导老师课题,结合学年论文完成毕业论文综述或实验数据分析,并参加专业竞赛;第四学年完善课题相关内容,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3.2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能力和水平是影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指导教师短缺和水平有限的情况下,高校应该优化和调整指导教师队伍,缓解生师比高给教师带来的超负荷工作;营造科研氛围,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给青年教师适当的政策倾斜;加大科研培训力度,提高青年教师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将论文指导成果与教师职称评定挂钩,并纳入到教师职称评定量化考核指标中来。

3.3保障经费和实验条件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是设计和科研试验两种类型,毕业生在论文执行过程中需要一定经费,用于文献检索、信息查询和图纸打印等,此外,做试验的学生需要购买试验耗材和试剂药品等。在指导老师科研经费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将直接影响论文质量。此外,由于试验仪器紧张,实验室管理人员常以教学试验为由,婉拒或拖延毕业生实验仪器使用,影响毕业论文的进展和质量。所以,学校应增加经费投入和科研仪器平台建设,必要时可采用教师、学院和学校经费配比方式。

3.4完善论文管理制度

学校和学院教务部门应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包括时间、撰写规范、学术道德等。学校应制定严格考勤制度,确保足够的论文写作时间。在论文规范性上:学生按照学校统一的毕业论文格式规范来进行调整,仔细管理学术论文格式,诸如分级标题、目录等排版细节缺乏规范性。在学术道德方面,应大力度管理学术论文道德,对于抄袭严重的给予惩罚,不能为提高毕业率和就业率而放任论文质量差的学生毕业。

3.5规范答辩程序

应在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进行客观公平的论文评分,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小组来负责毕业论文答辩。每一答辩小组由5名老师组成,参加答辩人员应有答辩委员会成员、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答辩前,按学生学号预先制定答辩日程安排表,学生按照时间安排来参加答辩;答辩过程中,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PPT阐述自己毕业论文或设计内容;由答辩小组老师提问与论文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思路和结果分析等问题,指出修改地方。答辩小组的老师根据学生论文撰写情况、图纸质量、汇报表现和问题回答情况,对论文按百分制进行初评。为确保学生认真修改论文,答辩现场不公布评分结果,给学生2-5天时间进行修改,并由指导老师和阅评老师把关,所有学生修改后,再由答辩老师进行统一汇总和表决,给学生最终成绩。

4结语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是高校教师教研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深入分析影响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路径。高校作为改进毕业论文质量的主体,需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学术导师制完善、论文管理和答辩程序等方面着手,规范论文写作、制定质量标准,对毕业论文进行全程监督。

参考文献

[1]闻亮.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4).

[2]蒋永生,邱洪兴,陈以一.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4(1):22-23.

[3]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教高厅[2004]14号,2004,4.

[4]高明生.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09(2):51-53.

土木学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第三方评价;科研评价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构建科学合理的战略情报服务体系,为图书馆知识转移绩效评价研究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知识创造更多的新知识,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第三方评价机构,这些对于双一流大学图书馆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目前存在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主要有信息咨询公司、“大学评价中心”、商业数据库评价中心以及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等等,他们的运作方式主要偏向于商业模式,而双一流大学图书馆成为第三方评价机构对于我国学科发展评价、大数据时代战略情报的分析与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双一流大学图书馆进行第三方评价工作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有不少图书馆进行转型,在保留图书馆最基本的工作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顺应时展的潮流,开展了一系列情报战略研究服务,我国有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为首的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纷纷开展了学科、学者、专利方面的第三方评价活动。因此,双一流大学图书馆为战略研究发展进行学科发展、科研绩效进行第三方评估,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独立性、客观公正性、专业性、资源丰富性及具有一支高水平的科学数据学科馆员队伍等方面。

二、第三方评价工具

大数据时代,双一流高校图书馆能进行第三方评价主要在于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各种资源评估分析工具。进行第三方评价的工具主要有:WebofScienceCoreCol-lection、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与中科院JCR大类分区表、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SM(基本科学指标)、InCites、Scopus与SCIVAL、EV平台、ThomsonDataAnalyzer分析工具、SPSS统计分析软件以及各种专利分析工具,比如科睿唯安的ThomsonInnovation、德温特专利创新索引、Dialog检索系统的Innography以挖掘核心专利、进行专利质量评估为标准的知识产权工具,国内的智慧芽、Incopat、Patview及SOOPAT等专利分析平台。这些分析工具是双一流大学图书馆进行第三方评价最有力的保障。

三、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第三方评价内容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进行的第三方评价主要分为传统第三方评价和新开拓的第三方评价两方面的评价内容。传统的第三方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科技查新、学术论文的查收查引以及学术资源的发现与评价工作。而大数据时代,双一流大学图书馆除了要继续开展传统的第三方评价工作外,还包括这些第三方评价体系:决策咨询、专利分析、科研信息支持服务、科技前沿报道、期刊采购评价体系、科研数据管理等方面。

(一)传统第三方评价体系及内容

1.科技查新

科技查新是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中萌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项情报咨询工作,是为了避免科研课题重复立项和客观正确地判别科技成果的新颖性而设立的第三方评价工作。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科技查新站属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管,自2000年以来,先后批准了7批共101所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建立教育部科技查新站,不仅受理本校及所在省市内周边单位,电力、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化学、化工、材料、环境、能源、机械、生物、土木、水利、农业、医学等各类科研项目的查新,通过第三方评价体系,为委托人的科研项目、科技成果鉴定出具客观、公正的评价报告。

2.学术论文的查收查引

学术论文的查收查引依据委托人评定职称、申报各类科研项目、成果鉴定、各级实验室成果鉴定以及申报国家杰出青年项目、评定教育部长江学者或者申报国家两院院士等。双一流大学图书馆根据委托人提供的文献篇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期刊名称、卷期页码(或会议名称、会议时间、会议地点)、发表时间等信息,查询文献被WebofScience(SCI、SSCI、A&HCI)、EI、CPCI-S、CPCI-SSH、CSCD、CSSCI、CCD等数据库收录和引用的情况进行第三方的评估与鉴定。

3.学术资源发现与评价知识服务平台

在大数据时代,双一流大学图书馆为了能够更好的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建立了学术资源发现与评价知识服务平台。该知识服务平台以各学科为基础,建立各大学科新闻、文献、课程、会议、人物、机构、专利的聚合系统平台,将有关学科的信息资源及时聚合到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上,便于读者通过平台了解各相关学科发展信息,例如,南京大学的subject+全球能源科学信息平台、清华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中南大学图书馆等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学术资源发现与评价知识服务平台。

(二)大数据时代的第三方评价体系

大数据时代,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属于文献计量分析服务,也是战略情报研究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大学学科发展及科研绩效评价、大学引进高水平人才的科研绩效评估、各级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专利分析与挖掘、科研信息支持服务、科技前沿报道、期刊采购评价体系、科研数据管理等。

1.大学学科发展及科研绩效评价

学术论文是双一流大学科研成果的重要形式,能够反映科研发展状况和学术水平。基于科学计量方法和国内外权威文献统计评价工具,可以通过客观的文献计量数据进行学科发展态势分析、科研绩效评价、学术影响力评价、学术热点与学术带头人挖掘、出版物影响力评价,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双一流大学图书馆设有“SCI咨询中心”或战略情报研究部,长期从事文献计量分析领域的研究和服务,近年来完成一系列深度学科分析报告和论文统计数据,提供基于文献计量的决策信息支持与评价咨询服务。目前,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出具的评价报告主要有: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学科发展态势分析报告》、《学术影响力评价与科研绩效评估报告》等;同济大学图书馆的《基于科研论文计量的上海地区高校学科评价研究》、《同济大学各院系SCIE/SSCI/A&HCI论文统计及对ESI学科贡献情况分析报告(2014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北京大学科研实力分析报告》、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复旦大学ESI全景分析报告》、武汉大学图书馆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态势分析报告》、《武汉大学国际论文统计与分析》、《ESI学科动态与学科发展态势分析》等;华中科技大学的《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影响力分析报告》、《武汉地区三所高校WOS学术论文被引情况比较》、《华中科技大学入选ESI优势学科及高影响论文分析》、《985部分高校优势学科及高影响论文比较分析》、《基础医学院被SCIE收录情况》等第三方评价报告。

2.双一流大学引进人才的科研绩效评估

双一流大学的引进人才的科研绩效评估是研究型大学图书馆进行第三方评价的重要内容。其引进人才评估主要是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人才引进与绩效评估,提供决策支持。其数据主要来源于SCI、JCR、ESI、SciValFunding数据库,以人事处提供的论文清单、学者个人的ResearchID等为依据,进行针对引进人才的论文进行检索和统计,研究该人才学术论文、科研成果、专利等学术成果的引用与转化以及对该学科造成的各种学术影响。比如,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电子科技大学XX学院优博候选人成果分析报告》

3.各级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

目前,我国对部级、省部级、市级以及校级重点试验室的评估也引进了第三方评估体系,而这些评估也主要由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来完成,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完成的《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重要科研产出统计分析及国内外相关机构科学论文产出比较分析》评估报告。

4.专利分析与挖掘

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同济大学及北京大学等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推出了专利情报服务,为个人/机构提供定制化的专利信息服务。专利文献分析是利用专利文献中披露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具有综述及预测功能的竞争情报,从而帮助用户技术创新、防范知识产权风险、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提高研究的起点水平。目前,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撰写的专利分析报告主要有:清华大学的《OLED专利分析报告》、《清华大学专利分析报告》、《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专利分析报告》等;同济大学的《同济大学专利分析报告》、兰州大学《兰州大学专利分析报告》、北京理工大学的《北京理工大学专利分析报告》、南京大学的《C9高校专利分析报告》等等。

5.科研信息支持服务

信息化的发展对高校科研活动产生深刻影响,极大地增强了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创造了新的科研工作模式,拓展了科研思路、开辟了新兴领域、推动了科学发展。这一切都是在强大的技术支撑下实现的。随着现代科研问题越来越复杂、科研工作越来越精细、工程规模越来越庞大、科研数据越来越海量,对科研方法和科研手段不断提出新挑战。而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情报分析与研究部门则提供科研信息的加工整理服务。

6.科技前沿报道

科技前沿报道主要报道世界最前沿的科研创新,目前世界研究科技前沿的数据库主要有WebofScience数据库中的Sci-enceWatch,它不仅关注科研领域内最新的进展,还精选当今的热点话题,对该领域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的访谈以及由他们撰写的学科与技术创新评论文章。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们在课题申报前或者研究中,在课题文献调研基础上利用数据库和分析评价工具对课题研究前沿进行跟踪与对比分析,针对课题的研究方向给出前沿跟踪的方法建议。

7.科研数据管理

科研数据是指在实验、观测、探测、调查等各种科技活动中或通过其他方式所获取的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特征、变化规律等的原始基本数据以及根据不同科技活动需要,进行系统加工整理的各类数据集合。他们不仅是数字形式的研究数据,也包括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能存贮在计算机上的任何数据,也包括能转换成数字形式的非数字形式数据。如传感器读取的数据、遥感勘测数据、调研结果、神经图像、实验数据及来自测试模型的仿真数据等。其格式有文本的、数值型的、多媒体的,也包括模型和软件等。有效的科研数据管理具有保护数据免于丢失、提高数据曝光度,传播和出版成果、实现数据共享、对科学质疑公开、鼓励观点的多样性、节约科研成本、完成研究资助方的要求等诸多意义。因此,目前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对于科研数据的管理肩负着重要任务。武汉大学图书馆已经开展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她为武汉大学全校师生提供的一项实现数据保存、数据管理与数据共享的服务平台。全校师生可以通过该服务平台创建自己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的长期保存及对外,实现数据共享;同时,还可以通过该服务平台查看、获取、使用本平台已的各类数据资源,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目前该服务平台已向全校师生提供“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图书馆”等研究机构的数据浏览。

四、结语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开展第三方评价工作是顺应时展的需要。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中心已经转向对大学科研数据管理、大学科研绩效评价、专利分析与挖掘、科研信息支持服务与科技前沿报道等方面,未来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主要体现在科学科研计量评价上。我国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双一流大学图书馆成功转型并开展相应的工作,2019年3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联合批准了23所双一流高校部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就是最好的明证。因此,我们进一步推广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第三方评价体系,保障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独立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思思.美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监管机制探析[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9,8(05):35-39.

土木学术论文范文4

学科一般是指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整的科学分支,学科包含三个要素:构成学术体系的分支、在一定研究领域生成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专门人员队伍和设施。学科建设是为发展学科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成立完善的学科发展领导体系,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明确阶段任务和目标,建立由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等构成的学科梯队,以及为落实学科发展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学科建设主要涉及学科方向建设、学科群建设、学科环境建设、学科基地建设、学科队伍建设、学术成果建设及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学科是大学系统内部的核心要素,学科发展水平是学校质量的重要标志,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工程,因此,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学科是大学系统内部的核心要素

大学系统内部包括学生、教师、学科、校舍、图书资源、基础设施等诸多要素。如果说大学是一个系统,学科则是这个系统中的核心要素,统领着大学的各项工作。对高深学问的追求使学生选择了大学,学校因为需要发展学科而引进教师,教师因为学科的存在而聚集于大学。同样,校舍面积、图书资源等基础设施也因为学科发展的需要而增加或减少,由此可见,学科建设统领高校其他工作,是大学的核心要素。

(二)学科发展水平是大学的质量指标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高校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学科发展水平,决定着大学的人才培养水平、教师的研究水平,也是大学质量的直接体现,学科强则大学强,学科弱则大学弱。因此,学科是大学质量的标志,学科发展水平是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质量指标。学科是高等学校的基础和立足之本,它不仅代表着高校的办学水平,更决定着高校的发展特色和优势。学科发展水平是大学地位和声誉的主要标志。

(三)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工程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对高深学问的研究催生了不同的学科,使高等学校成为学科云集的地方,学科成为高等学校的核心要素,学科建设则成为学校发展的龙头工程。学科作为大学系统内部的核心要素和大学的质量指标决定了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因此,有学者将学科建设喻为“龙头工程”。

(四)教育学学科建设是高校学术生态多样化的诉求

学术生态是学术客观存在的状态,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生态系统。良好的学术生态应体现在学术生态群落结构合理、设施完备、制度健全、环境和谐等方面。在良好的学术生态系统中,学术共同体发挥着主导作用,学术生态群落之间、研究者之间以及学术生态群落和研究者之间保持良性互动,学术研究、创新和知识生产效能最大化,使人感受学术活动的乐趣和学术生态美。我校教育学学科的发展,繁荣了学校的学术生态,逐渐培育了相对稳定的学术共同体,也使学科门类逐渐健全,促进了学校学术生态的多样化,在多样化的学术生态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教育学学科建设是提高教育效能的需要

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效能是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高校教育效能是指高校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实现教育绩效最大值的能力。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引导学校自主反思,为学校教育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教育学研究成果的科学利用,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办学效能,直接使学校受益。

二、围绕学科核心要素,深入剖析发展困境

根据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学科支撑、学术梯队、基础资源,在这样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发展教育学学科目前面临三重困境:

(一)缺乏相邻学科的支撑

学科发展的实践表明,强势学科总是聚类出现。学科的发展依赖学科群,教育学的发展则需要依托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与之相邻学科的支撑。相邻学科的共同存在,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学术思想的碰撞,学术资源共享,而且有利于学术共同体的合作。但是目前我校心理学和社会学发展还不够成熟,这两个学科还没有硕士点,这样就不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比如,学校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申报工作就因为缺乏心理学的支撑而受到质疑。

(二)缺乏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

学院目前教育学学科建设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师资队伍是学科点建设的基础条件,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是学科质量的集中体现,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没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科队伍,就不能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更不能建立起一流的学科,也无法形成学科的特色和优势。

(三)缺乏必要的基础资源

基础资源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前提。资源质量是专业质量的输入性指标,是专业发展的物质保障,外显于基本的教学实验设备、图书资源和教学以及研究的空间。虽然这些输入性质量指标和专业质量之间没有线性的关系,但是必要的图书资源和教学设备却是专业质量的条件保障,专业质量的提升也取决于这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有效组合。教育学学科在我校只有7年的时间,因此,在图书资源等基础设施方面,还有许多空缺,这些资源空缺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补充,必然会影响到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学科的持续发展。

三、全面整合优质资源,积极思考应对策略

(一)挖掘传统优势,打造优质学科群

我校是一所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文、理、经、管、艺、法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理工科发展相对成熟,而文科发展相对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日益重视学术生态的多样性,开始建设一些文科专业,学科种类逐渐增多。学校学科发展多元化的趋势为教育学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学校在110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办学实践经验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比如,学院开展职教师资培训和成人教育的实践经验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学校网络教育中心为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目前虽然没有与教育学相邻的心理学、社会学,但学校在这些领域却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师资力量,学院将积极与这些领域的研究人员联系,整合优势资源,在促进相邻学科发展的同时,带动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力争在短时期内培育出较强的文科学科群。

(二)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将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学科梯队,积极培养现有的教师,提高其学术水平与指导能力,并从教育学学科较强的学校引进优秀人才。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注重教师的学缘结构,每年至少在不同学科方向下引进一名博士。在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聘请国内外教育学专业领域内知名教授担任我校教育学兼职指导教师,以开拓师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力争在三年内形成职称、年龄、学位、学缘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同时,围绕学科建设,调整政策导向,建立健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和机制,通过严格的考核逐步建立起人才工程的优胜劣汰机制,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学术竞争力,确保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和创新进取精神。

(三)不断加强资金投入,保障学科基础资源建设

为了推动新建学科的发展,学院7年来共投资260万元用于基础资源建设、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学院将继续投入资金,每年按计划增加教育学的经典、前沿著作,订阅《中国高教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不断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今后学院将继续增加资源投入,建设研究生多媒体教室、资料室等学科发展必要的基础设施,以满足学科建设的基本需求,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成才和发展。

四、合理定位学科建设目标,逐步落实发展规划

基于对学科建设环境的审视与发展困境的剖析,学院将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目标定位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我校教育学人才培养水平和高等教育教学科研水平为出发点,以学科基础资源建设和师资力量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教育学教学科研条件,积极凝练职业技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学科方向,积极申报教育学一级学科,全面提升我校教育学学科建设实力,形成一批凸现学科特色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把本学科点建设成为陕西省著名的、具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特色的教育学学科,为西部地区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教育研究人员和专业化的教育管理人员。根据学科建设的必要条件,学院将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分为两个阶段:

(一)申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为了发挥学院职教师资培训和研究生培养的优势,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职业学校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建立平台,学院响应国家学位办的号召,于2010年3月开始积极筹备申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依托现有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公共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为支撑,凝练了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思想政治教育、物理教育等学科方向。学院在2010年6月参加了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教育硕士申报答辩,学院开展职教师资培训和企业高层培训的传统优势,积累的研究成果以及在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中的经验,赢得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全票通过,但是在国家学位办的审批过程中,由于学校缺乏学科——心理学硕士点的支撑而没有最终通过。但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为学院申报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奠定了基础。

(二)培育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科发展,学院于2010年8月提出了建设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发展目标。为了支撑教育学一级硕士点建设,学院将以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华清学院、教育技术中心为平台,以职业技术教育学二级硕士点、公共管理一级硕士点、思想政治教育一级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一级硕士点做支撑,融合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强调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等方法,结合教育学研究方向和我校的特点,以及学科方向、职称、学历等几个要素,确定学科带头人,建立学术梯队。教育学学科于2010年12月被学校纳入学科培育计划,并获20万元的学科培育专项资助经费。

五、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努力培育研究成果

学科特色一般通过科学研究及其成果体现。为了鼓励教师和学生围绕办学实践需求和学科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学院建立了良好的科研激励机制,定期汇集、整理、出版高职高专研究论文集,定期召开科研总结与表彰大会,对教师员工在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也予以奖励与表彰。良好的激励机制培育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教职工不断拓宽研究领域,积极申报课题。目前学院教职工承担的课题不但有来源于国家、教育部、行业协会、省教育厅、省教科所的纵向课题“教育规模、质量、效益相关研究”、“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历史与比较研究”等,也有从学院办学实践需求出发开展的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独立学院学生成才发展研究”、“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研究”等。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不但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而且对改进办学实践发挥了有效的作用,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能。为了研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课题,学院首先组织力量对几所学校教育学学科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重点研究了其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了我校教育学学科的课程体系。为了促进学院专业建设,学院组织力量开展了专业自评的相关研究,根据专业质量的核心要素和高等教育的基本流程,形成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专业自评方案》,完成了学院已有毕业生专业的自评工作,总结了专业的优势和劣势,提出改进意见,形成专业自评报告,并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根据评价的结果提出整改方案。专业自评指标体系中的观测点,也成为学院专业发展的参照系。今后学院将努力争取重大项目,积极创造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在注重学术论文数量增长的同时,努力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同时,深入教育实践,关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发展需求,积极开展院校研究,为学校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六、结语

土木学术论文范文5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知,卓越计划培养的是卓越工程师,而不是科学家。所以,在培养方法和手段上是不一样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教学计划的制订到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需要体现工程应用的特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习教学等的学时如何分配,老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有扎实的外语功底。工程实践正在全球化,卓越工程师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开展广泛合作。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就要对国外情况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国际上本行业的同步发展现状与趋势,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改造我国工程教育中陈旧、落后的部分,尽可能地采用双语教学,将本专业的教学与国际接轨。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对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专职教师队伍来说,必须对本专业领域知识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既要清楚本专业、本行业在国内的发展状况,也要了解国际发展前沿。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工程师才是卓越的,才能够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就:教师队伍规模越来越大,教师队伍结构有了明显地变化,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高层次人才和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老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程度地改善。但是,与德国、日本、美国等世界上工程教育强国相比,我国的工程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师德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教师既是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者,也是学校和学术声誉的奠基者和传播者,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受教育者有着深远地影响。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功利性、交换性日益明显地影响到高校,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淡漠,对教育事业缺乏足够的热情,对个人的事情过分热心。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过分地追求物质利益和自我价值,没有很好地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3]。一些教师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学术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当前,师德建设任务艰巨。缺乏工程实践经历。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职教师队伍总数量越来越短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高校争相聘用了一大批具有高学历、高学位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刚刚毕业的博士生,他们的知识结构基本上是学术型的,具有丰富的理论研究经验,但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和教学经验。一项针对工科青年教师的调查报告表明,近一半的青年教师认为在提高教学能力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是实践经验少、实际操作能力弱。可以说,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已经成为目前工科青年教师在教学上最大的缺陷和困难。工程教育研究能力不够。受目前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职称职务评聘侧重于理论科研能力的影响,专职教师队伍从思想上就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认识。教研室基本上不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基本上不从事教学研究,不了解工程教育规律,课堂教学敷衍了事,实践教学瞢瞢懂懂的现象比比皆是。结果导致学科老化,知识的融合与交叉欠缺,教师的教研能力低下,缺乏改革意识,不能适应社会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的需要。国际化教育理念薄弱。教师过度强调本地专业化,视野不够开阔。不能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认识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重要性,缺乏工程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紧迫感、工程人才培养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使命感以及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感。

专职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美国未来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曾指出:教师报酬的高低、福利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什么样的人进入到教师队伍,什么样的人能安心教师工作,以及教师在州之间和学区之间的流动[4]。教师报酬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的从教积极性,影响教师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高校专职教师的工资收入己有较大幅度地提高。但是,专职教师实际所付出的劳动及其成长和个体投资仍不相称,与同等学历、相同工作年限的其他行业的人相比,教师的工资处在较低的水平线上。因此,从总体上说,教师职业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还有待努力改善。专职教师评聘和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我国高校专职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症结是学校按科学教育的要求来聘任、考核和评价教师。这种评价体系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5]。比如在部分高校详细规定了一定年限中特定职称的教师必须在相应级别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获得政府奖励的次数及获得等级、得到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的数目及级别等。这势必导致高校教师把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与获得高级别的项目与奖励当作自己的主要使命,而对教学持应付态度,不把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更谈不上去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结果是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学生深受其害。

国外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及启示

德国、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工程师培养最先进的国家。这三个国家在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各有其特点。德国。德国对工程教育教师的要求很高,除了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能力之外,还应该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并与企业有着密切联系。比如根据德国《高等教育总法》有关规定,应用科技大学教授的聘任条件是[6]:(1)高校毕业;(2)具有教学才能(3)具有从事科学工作的特殊能力(一般通过博士学位加以证明),或具有从事艺术工作的特殊能力;(4)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或开发方面具有至少5年的职业实践经验,其中至少3年在高校以外的领域工作,并做出特殊的成绩。美国。2005年美国工程院发表了《2020工程师愿景报告》和《2020工程师培养报告》,提出未来的工程师应当具备以下关键特征:分析能力,实践经验,创造力,沟通能力,商务与管理能力,伦理道德,终身学习能力[7]。为此,各州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资格提出了要求,包括:(1)在所教范围内取得学士以上学位,并对所教技术课(专业课)有1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者在合适的技术领域有5年以上实践经验(2)有当顾问和单独谈判与研究的能力;(3)高职教师要求有硕士以上学历。日本。日本实行教师资格许可证制度[8],要在工程大学担任教授,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包括(1)博士学位获得者;(2)在技术上确认有优秀成绩者以及在从事实际技术为主的领域内具有优秀实际技术与教育经验者;(3)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由上可以看出,先进的工程师培养国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都有其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在这些体系中,尤其突出的是专职教师队伍应当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p#分页标题#e#

卓越计划下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师德建设事关全局,事关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事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要坚持政治与业务并重的原则,强化教师工作中的政策导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引导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遵守职业规范,激发精神活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要引导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增加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增强专职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一方面,对于没有工程经历的专职教师,安排他们到企业去工作1~2年,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对于过去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有计划地定期安排他们到企业工作,更新工程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使专职教师获得比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制定明确的政策,让实际工程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和纵向项目享有同样的待遇,以鼓励专职教师积极申报、主持或参与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进一步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完善专职教师评价考核体系。积极探索并制定科学、有效、可行的工程类专职教师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使教师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确保他们既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学术造诣,又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土木学术论文范文6

(一)教学组织与实施

1.基本性实验的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一层次的实验即基本性实验对应于教学大纲的要求,可以按照原教学模式执行教学组织与实施,在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两个教学原则和三点教学方法。其中,“两个原则”一是把实验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二是注重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将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转向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实验结果比较、自主选择实验方法、提问引导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基本性实验的兴趣。

2.创新性实验的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二层次的实验,即创新性实验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学生的遴选、实验指导教师的确定两方面。学生的遴选即是如何确定参与创新性实验的学生。遴选时不仅应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与能力,也要综合实验室相关设备的实际情况。为了保障取得较理想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应适当控制选做本层次实验的学生人数。从教学实践看,每学期开展第二层次实验的项目数以4~6项为宜,最高不超过8项,同时限定每名学生最多可选实验项目为2项。这样,既能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仪器设备数量充足、实验指导教师到位),又能取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参与该层次实验的学生比例从2011年秋季学期的15%增加到2013年春季学期的37%。今后,随着实验室建设的逐步完善(设备、师资队伍等),这一比例也将逐步提高。但考虑到创新性实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以及教学效果等情况,教学团队的全体4名教师认为其比例最高不宜超过60%。实验指导教师的确定应考虑实验室专任教师与理论课教师的课程安排等情况,原则上以任课教师为主、实验室专任教师为辅进行共同指导。如有特殊情况(上课时间冲突等),则应由全体教学团队人员协商解决,或安排在周末学生无课的时段,以保证创新性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3.创新性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

第二层次的实验项目属于选修实验项目,通常由若干名学生,如3~5人组成实验小组,多数实验项目都要求学生自行查阅文献,经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后再开展实验。这一过程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可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团队合作给少数只为混学分的学生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由于创新性实验没有固定的实验课时间,且实验总学时数也不能事先预定,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应在整个实验中,实施过程性评价方法,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

4.创新性实验的成绩评定

目前我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成绩由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及实验成绩等三部分构成,各部分所占权重依次为70%、20%、10%。开设创新性实验后,课程成绩的评定既要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又应避免出现学生为提高成绩而一哄而上、争相选做第二层次实验的现象。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进展及完成效果等情况,采用“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共五档进行评定,并据此酌情额外增加学生的实验成绩。比如,当第二层次实验的成绩为“优”时,可额外增加该生的实验成绩10分,并按相应权重计入课程总成绩。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

层次化的实验教学新模式要求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学习为中心,实验教学内容层次化,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角色,确立为“学”而“教”的思想,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内容层次化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并有利于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实验教学,如制作多媒体电子教案、CAI课件以及建立课程网站等,方便学生提前预习和自学,既能提高实验效率和教学质量,又可以开拓和丰富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

二、层次化教学模式长期有效的保障措施

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教学,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而且还能使学生较好地把握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掌握新的实验技术或新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兴趣,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也是三峡大学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为保证创新性实验教学的长期稳定运行,必须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一)确定合适的实验项目

创新性层次实验教学的首要工作是选题。选题要有创造性的因素,最好能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以便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训练。选题应该优先选择源于科研项目,并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通过努力基本上能完成任务,从而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工作技能以及创造性。此外,为保证创新性层次实验教学的长期运行,创新性实验项目应不断推陈出新。从实验教学实践看,采取了如下途径确定第二层次的实验项目:引入反映相关领域研究热点、研究趋势,以及实验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实验内容作为创新性实验项目,采用与建材相关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部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科技项目,以及学校设立的大学生求索创新项目等,另有少量创新性实验项目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设置。

(二)经费来源和相关配套政策

创新性层次的实验项目所用原料、药品及仪器运转与维修费用等经费开支,都应进行相应配套与完善,以形成长效机制。可以通过申请部级、省级、校级等各级各类创新项目或科技项目,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挑战杯竞赛项目、三峡大学设立的大学生求索创新活动及其他项目,或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设置第二层次的实验教学项目等形式来获取经费支持。2011年秋季至2013年春季共四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第二层次实验教学项目的经费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各1项、湖北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项目1项、三峡大学设立的大学生求索创新活动2项、教学研究项目2项,以及其他横向项目等。

(三)健全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保障机制,包括条件保障、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条件保障方面,要继续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完善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建筑材料实验经过自2009年秋以来的累次建设投入,实验设备、场地及环境等都得到显著改善,完全对实验室硬件设施的要求。在激励约束机制方法方面,制定和完善了相关管理政策,如:对参与创新性实验的学生在综合测评时适当加分,指导教师评职称时优先推荐等。不仅吸引学生参与创新实验,还鼓励教师参与第二层次实验教学。

(四)加强过程控制

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过程控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和方法,采用中期答辩和评估、定期召开小组汇报和讨论会等方式进行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对第二层次实验项目的教学进行有效监督与控制。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可以了解实验进度,并以实验方案方法的完善、指导等方面开展讨论,检查学生实验日志、实验的收获或思考内容、实验分析报告等,对前期工作作出评价,提出具体建议,促进实验小组按进度完成预定任务。中期检查是创新性实验项目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院(系)组织相关教师对项目实施中期检查,可以使学生相互学习借鉴,而专家的评价起到诊断、督促、启发、指导作用。建立并实施以过程为导向的创新性实验项目评价体系,同时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包括设立创新学分、综合测评加分或推荐免试研究生加分、资助等措施,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实践表明,加强过程控制是开展第二层次实验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通过加强对实验过程的监督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适应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通过相关政策与制度,吸引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同时支持他们参加各类实验技能培训,增强业务能力,使其能胜任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性实验项目教学。目前,学校和学院均制定了相关政策,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经常参加相关的实验技能和业务能力培训,并将这两点作为教师职称申报时的必备条件之一。目前执行情况良好,促进了实验教学的师资建设。

三、层次化实验教学的实践效果

经过2011年秋季学期至2013年春季学期共4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的效果表现为以下3方面。

(1)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知识理解,扩展知识体系。学生根据创新性实验项目和要求,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启发和引导学生独立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最后以书面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进行交流,使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实验技能训练。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和探讨实践与理论的异同,加深了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扩展了知识体系。

(2)通过采取各种激励和条件保障措施,营造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1年秋开始实施土木工程材料层次化实验教学以来,在2012年成功申报2项校级求索创新活动项目(2010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2013年开展的创新实验项目“掺磷渣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备”获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同时,学生依托创新实验项目在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粉磨时间对磷渣粉活性的影响》于2012年11月发表在两岸四地高性能混凝土国际研讨会论文集,PreparationofReactivePowderConcreteHavingHighVolumeofPhosphorousSlagPowderandSilicaFume于2013年5月发表于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第738卷。

(3)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学生在创新实验过程中,逐步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

四、结语

土木学术论文范文7

在我们的传统中,教育是以老师为主导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和学也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即便是课外实践环节,包括目前很多学校开展的大学生科研立项、科研创新等活动,也大都是在老师指定的方向下进行的,所以,通过这样的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有限的。对大学生而言,打破学科壁垒的一种很好的途径。事实上如果老师仅仅传授大纲里要求的知识,即使把教材的内容传授得再完美,而不注重拓展学生的学术思维和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从学生自身来看,学生在毕业后遇到他们所不熟悉的学科上的新发现和新技术,可能会手足无措;而从长远点的观点来看,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力量,学科交叉认识的缺陷和创新思维的缺乏必将不利于促进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科学教育中,科学方法可视作创新知识的“工具”。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快乐学习而不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才能更快地获取科学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科学规律。而这些方法的获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科学授课方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的学科背景,给学生介绍不同的科学方法。具体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科学课题目标上,要能实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和理解能力;其次通过教育过程能实现学生的独立探索和自主活动。当然,科学方法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教师要把科学方法教育贯穿在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需要老师运用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进行加工处理;对于事实性的知识、平行性知识则只需要展示、激发、猜想等方法,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科学素质。

学科进展动态

具体到《大学化学》这门课而言,针对学生的专业,在主要章节教学切题处,结合课本知识,展示其在非化学专业方向的科研动态成果,激励学生对化学领域的兴趣。当今科技飞速发展,再加上发达的网络时代,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是很强的,他们喜欢也乐意接受新鲜的科研成果,适当推荐科学网、小木虫等相关的学术网站,推荐阅读国内外优秀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技动态,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的学科发展前沿动态。这些学科进展知识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引导他们抛弃某些误导及学科偏见,从而自觉地在后期的学习中拓展学习和研究的思路,有利于交叉学科的开设和发展。同时把多专业同堂授课引起的众口难调的教学难度转化为一定的教学动力。比如,在给建材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可介绍目前绿色建材都属于化工新材料产品,如近年来国内外土木工程界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绿色环保材料———橡胶混凝土。这种混凝土是将橡胶粉掺入混凝土中配制出来的,通过橡胶粉的加入不仅提高了混凝土的韧性、变形能力、抗冲击性能,而且还拓展了废旧橡胶的应用领域,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利用。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s)

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大学化学》课程大多是基础知识,概念多,公式多,并且是在一年级开课,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处,因而对大学化学的学习不够重视,甚至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为此,有必要将《大学化学》的有关应用结合到本课程的教学中来。比如,在讲配合物这一章时,如果仅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一一介绍配合物的命名、配合物的结构、配合物的相关计算等等。教师讲起来空洞费力,学生听起来也兴致索然;而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讨论,结合我们人体的相关配位组成以及自然界的常见配合物,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课热情,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还能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在课前精选案例,最好是针对自己的科研领域来进行分析和探讨,不仅利于理顺自己的科研思路,同时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深刻了解,提高学习《大学化学》的乐趣和兴趣[1]。

适度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

传统上所强调的系统性教学概念是一个错误。因为它只是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不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味地按照传统的灌输教学法,而是在适当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承担专业工作。由于大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为了充分利用和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上要讲清楚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体系内容及逻辑联系;重要概念和原理。而对于酸碱解离、原电池的概念、配合物的命名等部分,由于大部分学生在高中已经初步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可以把这部分内容留给学生,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和查参考书等准备过程之后,引导学生积极走上讲台讲解相关专题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新知识的完整技能,同时有助于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强化了某些难点的教学效果;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自授式教学学习中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当然这些优点能否落到实处,需要教师从全局把握,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学生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下,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和饱满的精神状态,不仅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正确认识,同时实现了个人能力的提升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2]。

土木学术论文范文8

以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背景,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针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地方院校实际特点,基于基本能力、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四个核心层面,构建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当代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提供研究依据.

关键词:

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经过近20年的跨越式发展,大学的入学率已接近40%.伴随着高校扩招,一大批新升本科院校也开始开展本科教育.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院校由于本科办学历史短,其在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结构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其培养的毕业生难以适应行业及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企业加大了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力度.在新的形势下,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已成为当务之急[1-4].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发〔2014〕19号《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5].这为普通本科高校特别是新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环节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是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程思维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分析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构建,并提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6].

1实践教学现状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环节组成[7-8].平心而论,大部分高校都非常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然而,由于客观原因,目前实践教学环节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1.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实践教学体系在制定时没有真实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标准的需求,与社会需要脱节.另外,实践环节内容的设置比较分散,几乎每学期都有,但时间较短,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衔接性.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形成环环相扣的教学体系,不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1.2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单一

目前,多数新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或多或少地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资源不足,实验仪器过时落伍,不能反映当下新技术、新工艺的情况.实验课程以围观教师演示为主,学生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且实验课程中开放性和综合性实验较少;校外认识实习、施工实习也多以参观走访的方式,学生只能参与极少部分的工序,其余的大部分工序不得不采用放映施工视频的方式,缺少直观接触现场的机会.

1.3校内专职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高校的专职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懂理论知识、缺实践经验,导致其在实践教学中照本宣科,不能逼真地讲授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的内涵.另外,在目前的体制下,校企合作机制未真正地建立起来,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没有一个顺畅的通道到高校传授实践知识.

1.4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制度不严格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没为实践教学环节制定专门的考核评价办法.实践环节的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往往依附于理论课程同时讲授,成绩评定过多地参照理论课程的成绩.学生的实习调查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成果通过抄袭的手段就能过关.此外,缺乏对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及发表学术论文的学分奖励机制,阻断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

2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

2.1转型背景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紧密联系社会,挖掘专业潜能,拓展实践平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高校必须面对的课题.在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思路是:围绕满足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实践环节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实践环节教学从单一的专业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从传授知识向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转变,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转变[9].

2.2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

2.2.1优化课程结构

实践环节教学体系的构建不能仅仅是对各个实践环节的简单排列,而应整合多门理论课程的实践内容,突出综合性、开放性、先进性及实用性.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首先,要精简理论课程的课时,以“必须”“够用”为度,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实践训练要注重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和学分比重,使得实践环节所占学分达到总学分的40%以上.再次,要将土木工程学科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时地补充到实践课程教学环节上,以实现实践教学内容的动态优化.

2.2.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行业用人单位对土建人才的需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构建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四个模块为核心的实践能力结构[10].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特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由单一到综合,贯穿全过程的纵向体系[11].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建筑五大员及CAD绘图员等资格认定,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进入工作角色,适应工作岗位,从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2.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硬件环境

基于“实践环节分层组织、实践场地整合重组、设备资源利用共享、教学内容推陈出新、人力资源优化组合、管理机制利于教学”的原则[12].构建“电脑仿真平台”“实验室平台”“工程实训基地平台”“校外产学研基地平台”四个硬件平台.(1)电脑仿真平台.主要承担工程CAD、工程概预算、PKPM软件、BIM软件学习及计算机技能训练等10余项实验任务和数学建模大赛、建筑结构大赛等竞赛任务.仿真平台采用计算机仿真和实物计算两种方式达到实训目的.例如工程造价采用计算机软件和手算相对比,还可以模拟建筑施工各个环境等.(2)实验室平台.包括建筑材料、力学、模型、土工、交通土建、工程测量及道路与桥梁等实验室,分别承担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建筑材料、土力学、工程测量与测绘、混凝土结构设计等相关课程的拉伸压缩、纯弯曲梁正应力测试、水泥试验、土壤密度测试等实验任务.(3)工程实训基地平台.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训基地[13],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完成包括基坑开挖、地基处理、模板制作与拼装、钢筋加工与绑扎、混凝土浇筑、门窗安装及工程测量等实训项目.实训基地平台提供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例如工程测量实训基地,让学生对工程测量的全过程进行训练.(4)校外产学研基地平台.建立教学与社会行业企业生产紧密结合的产学研结合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让企业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中,逐步形成学校与企业协同合作的育人共同体.在产学研合作平台中,教师可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在利用自己的深厚理论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了解企业的技术工艺、施工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2.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在教师队伍上,应用技术类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具有与专业相结合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从行业企业选聘一批高职称、高学历,既懂理论又精于实践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二是鼓励实践教学骨干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或者考取行业资格证书,参与项目建设,服务生产一线,到生产现场熟悉实践技能,及时了解施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自己的实践技能.

2.2.5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由信息监控、督导监控和管理监控三个子系统组成.实践教学信息监控主要通过建立实践教学秩序检查、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和满意度,同时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了解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而调整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它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实践教学督导主要对实践教学环节和管理制度进行督促和引导,通过制定实践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对实践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从而实现实践教学不断优化完善,实践教学督导监控是促进实践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管理监控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中心,它主要任务是通过搜集、分析和整理实践动态,为实践教学提供决策依据;并保证实践教学决策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3结束语

转型背景下,实践教学对保证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方案,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四个核心层面,构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这对于提升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水平,加速高校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新征 贾涵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定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以巢湖学院为例[J].巢湖学院学报,2014(5):15-20.

[2]唐永泽.“转型建设”是客观需要与时势所迫[J].职教论坛,2014(36):19-21.

[3]罗明东.我们怎样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8):1-5.

[4]胡天佑.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论问题[J].职教论坛,2014(25):31-35.

[5]国发〔2014〕19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

[6]周林聪,邱建慧.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4):130-132.

[7]吴晓,李宝斌.“三维一体”教学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155-158.

[8]刘勇健,李友群,刘广静.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等建筑教育,2008(5):107-109.

[9]曹邦卿.土木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116-119.

[10]任国灿,汪宋良,邵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0):157-158.

[11]徐浩宇.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J].职业技术,2008(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