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论文范例

化学课堂论文

化学课堂论文范文1

一、初中化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是学生行为的楷模,初中化学教师的化学素养和对化学实验的熟练程度是得到学生认可的重要因素。初中化学教师如果在化学上达不到标准,就不能够以学问服人,无法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而初中化学教师唯有在化学上有所成就,能够传授给学生一些不同于课本上的知识,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由此可见,初中化学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要。教师素质的提高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学校应定期加强化学教师的培训,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加强教师培训,才能使化学教师及时接触新的化学教学理念,摒弃落后保守的教学观念,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化学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和多样化。在学校采取措施的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做出努力,主动积极参与其他资深教师的课程,通过听课做笔记来积累经验和方法,平时也要和资深教师多加沟通交流,当局者迷,向资深教师询问自己教学的漏洞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教学作出改进。

二、多启发学生的化学思路

初中化学属于化学的入门阶段,此时形成一个正确的化学思维才能使学生在之后的化学学习中如鱼得水。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有上百个化学方程式、化学物质,如果是死记硬背极容易记混,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化学思维,不管是什么化学反应,都有它所对应的化学反应原理,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做实验,以实验现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掌握了反应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记忆也就简单多了。比如,关于双氧水的化学反应,可以先在不让学生知晓化学物质的基础上做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在学生观察到反应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并且能够将带火星的纸条复燃,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根据现象猜测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实验产生的化学物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辅正,再讲解原理,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并逐步形成固定的化学思维。

三、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要学好初中化学,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做好化学实验,学习初中化学的理论知识是为做好化学实验服务的,化学学习者如果只懂得理论知识而动手能力极差就无法成为未来需要的化学人才,因此化学教师在化学课堂上除了教授化学理论知识外,要注重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中,近距离感受化学的魅力,才能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实验中所需要的化学药品、玻璃仪器及步骤,而不用死记硬背。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要耐心对待每个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的做法,使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做好实验。也可以在授课前先教授学生做实验,学生对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印象深刻,之后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学生就能有针对性地学习,进一步巩固知识。课堂上的化学实验也可以延伸到生活中,教师可以以课后任务的形式交代学生做实验,要做的实验要容易实践,材料要易得,增加初中化学学习的乐趣。四、多媒体技术合理运用随着化学教学活动日益受到关注,高科技技术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图文声像结合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课堂讲解时,教师不需再满黑板的写化学重点,全程用多媒体演示,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辛苦和负担,而且运用多媒体教学一改以往的板书形式,成功地引起了学生兴趣,用幻灯片播放的形式进行讲课,一张讲完就会演示下一张,不像黑板书一样,满满一黑板,都能抄下来,学生一旦错过,就无法再看到已经错过的知识点,这在客观上使学生不轻易走神,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理解效率和课堂效率。

四、总结

初中化学的学习要打好基础,重视基础才能对更高级的化学学习影响深远,学生唯有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打牢基础,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化学研究,提高自身化学学习的素质和水平,因此教师要予以重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技巧,构建更为高效的化学课堂,为未来化学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作者:司桂花 单位:河北省黄骅市第三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分析

1.优化、改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

新课标的推行落实表明传统的教学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与弊端,这些不足与弊端大大限制了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质量,对传统、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优化与改善是时展潮流的趋势,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使命。

1.1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化学知识

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最常见的情景之一就是老师站在讲台上按着教材授课,讲解元素周期表、展示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演示化学反应等,而学生则坐在一旁听讲,这种直接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开发。优化、改善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教学,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引导下,老师引入生活案例、使用模型教学,让学生更好、更深刻地理解初中化学知识。

1.2培养学生积极动手、独立思考的能力

经过改革、创新和优化后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能够让老师对化学教学的探讨更加深入、对化学知识更加理解、对问题的研究更加仔细,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在上课时主动表达、提出疑惑,同时也能鼓励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和总结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动手操作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3激发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初中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中所包含的化学原理、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随处可用。假如老师脱离生活枯燥地讲解化学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就难以被激发,不能很好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经过优化和改善后的教学方法具有融合多种教学模式的优势,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更专心地学习化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2.改革、创新、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方案与措施

2.1融入生活实例,实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在生活中能够随处可见化学原理,学习化学知识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上的化学问题,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融入生活实例,老师从生活实例中提炼出与教学任务相关联的化学原理,然后提出化学疑问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出答案,达到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的目的。例如学习人教版化学教材二氧化碳相关内容时,某中学方老师利用演示使用灭火器的操作步骤来讲解灭火器的工作原理从而引出二氧化碳的知识,并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的火灾类型、讲解哪些火灾能够使用灭火器,从而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碳知识的理解。

2.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突出学生主导地位

改变现有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的状况,贯彻新课标学生中心理论的思想,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弱化老师讲课的比重,这主要表现为在化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结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模拟操作化学反应或让学生思考该用什么化学原理处理情境中的问题。以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为关键,老师讲课作为辅助,从讨论着手开展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同时教案的准备要以学生为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日常生活经历设计出新型教学课件。

2.3利用各方资源做好操作性实验课的开展工作

初中化学学习实际是为学习高中更加深入、专业的化学知识作准备,所以初中化学知识更注重基础性和实操性,以化学实验为主。老师在讲授初中化学实验课时应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利用多媒体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过程,利用模型、实验工具让学生亲自操作,利用互联网列举生活中更多的化学实验案例,大力发挥不同资源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总结

老师在讲授化学知识时不单单只是让学生记住化学公式、元素周期表等,而是让学生能够将教材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把所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上,也能从生活中的现象和经验提炼出所蕴含的化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此改革、创新和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有着重要作用,分析与研究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现实意义。

作者:张兴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镇中学

第三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代信息社会,知识量迅猛增加,这就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然而单靠文字教材和传统教学媒体(语言、黑板、粉笔、挂图、模型、标本等)难以达到这个要求。因此各科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科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现代教学媒体,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解决知识总量的增加与有限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开辟新的途径。综观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尽管我们在创设环境、演示展现、练习测试、表达交流、获取资源等方面已经有了不小的起色,但整合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课程整合表面化、预设目标理想化、教学过程模式化、资源认识狭隘化、教师角色两极化……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对整合本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片面追求整合的形式,而忽略了对整合的实质的把握,对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缺乏准确的定位,只求信息技术的引入,却忽略了信息对文化的承载、传输和交流作用。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需要从分子、原子的微观角度来研究宏观物质之间的反应,以现代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具有多媒体集成和资源共享等多种强大功能的信息技术,理应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

以提高学生初中化学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以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为课题实验基地,我们对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整合模式问题作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一)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整合教学模式

化学实验教学中有许多演示效果不理想或难于实现的教学内容,如有毒、有危险的药品使用,化学反应微观实质,化学工艺流程,不易观察的化学实验等,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动画模拟、网络教学来弥补。此类型的整合课是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多媒体素材库、计算机、投影等作为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该模式可归纳为“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创设情景)—设疑启思—讨论分析—对比归纳—巩固提升—反思小结”六个环节。整个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分析讨论、自主探究、活动展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鉴于当前学校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实际情况以及化学学科特点,我们就“视频显示与常规板书的关系”“实物投影、课件模拟与实验演示的关系”“微观知识教学课件应用与传统教学对比”三个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

1.视频显示与常规板书的关系研究

用课件上课是否需要板书?教育界对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一种观点认为:用大屏幕显示的板书更新速度太快,不利于学生做笔记。但也有观点认为:板书完全可以用屏幕显示代替,不仅速度快,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课上宝贵的时间创设更多的学习情景,增大课堂容量。两方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究竟谁更合理、更现实一些?我们就如何处理课件显示与常规板书的关系等问题在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展开了研究。为了使对比的效果更明显,我们设计了主板书全部用大屏幕显示(只有少量不可避免的副板书写在黑板上)与全部是常规板书的对比实验。在化学“绪言”的授课过程中,我们针对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的情况,依照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设计了三方面的教学内容:什么是化学?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怎样学习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组和对比组采用完全相同的板书内容,只是实验组基本不用常规板书,而是按次序直接显示在大屏幕上;对比组则在黑板上书写常规板书。当天自习课上,我们随即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在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方面,实验组和对比组所代表的两个样本总体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对学生化学学习方法和与其他学科关系认识的影响等方面,实验组和对比组所代表的两个样本总体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统计表明,视频显示板书在效果上明显优于常规板书。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发现,这与视频显示板书的“速度快”有直接的关系,与板书的字体和色彩倒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正如有学生所说“我们注意的是板书的内容和对内容的讲解,而不是形式”。板书的作用只是提示下面要讲的或归纳已经讲过的知识点,一节课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板书最多不过四五条。对于这种类型的课堂,如果能很迅速地显示全部板书,省出时间,在重要的内容上多做停留,或显示更多的相关音像资料,帮助学生研究和琢磨重点内容的内涵,教学效果会更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由于书写板书占据了一定的时间,常常导致某一内容没有讲解完毕就不得不跳过,去进行下一个内容的探讨,使得对比组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出现断链。这也可能是导致对比组学生学习兴趣相对较低的一个因素。另外,采用视频显示板书,可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显示速度慢、停留时间长、有特殊颜色或音响标记的语句上,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从另一个角度讲,只要程序设计合理,视频显示板书并不是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短处;当学生逐步从心理上接纳了速度可控的视频显示,就像熟悉黑板一样,大屏幕也就成了黑板的一部分,甚至黑板可能会变成屏幕的延伸。到那时,视频显示与板书之间也就没什么你我之分了。从以上实验与分析可知,尽管不同课堂对板书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但我们完全可以依据课堂本身的需要,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板书、挂图、例题、随堂练习等教学内容,编辑成课件。上课时,教师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如何启发、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上,从而大大节约课上时间,提高效率。同时,视频显示和常规板书并不相互排斥,它们目标一致,又各有所长。整合实践的最终结论是:双方互为补充,最后走向融合。

2.实物投影、课件模拟与实验演示的关系研究

实验是化学的精髓,所以与实验相关的实物同步投影和课件模拟演示,就成了我们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的具体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实物投影、课件模拟与实验演示的联合运用效果是否明显,我们在“分子”一节进行了相关的设计、研究。实验组和对比组采用相同的实验演示,只是实验组还利用了实物投影与课件模拟。课后,我们设计了四道相关习题,让两个组进行答题,并对得分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检验结果证明两个组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统计说明,实物投影、课件模拟与实验演示的联合运用能够使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中的影视系统,录制了许多和化学实验、日常化学常识有关的资料片段,在授课中运用这些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氧化碳的制取以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我们利用自制软件,让学生自己上机操作,选择正确的仪器图形,拼装正确的装置图,同时还借助一些软件,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画面的移动和色彩的填充,变乏味的记忆为轻松愉快的操作。再如,在做一些演示实验特别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我们利用视频展示台把试管里发生的一切,通过投影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克服了后排同学观察不清的弊端。课堂活动由过去教师单边操作变为师生、生生的多边互动,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3.微观知识教学课件应用与传统教学对比研究

初中化学中涉及许多微观领域的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以挂图、幻灯和模型来帮助学生想象,但因这些辅助手段的静止和单一性,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现代教育技术却可以将这些摸不到、看不见的微观现象在计算机里多方位地、动态地模拟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是“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中的难点。在“离子”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实验组事先编好动画程序,讲课时,根据学生需要,将其调出观察,在学生讨论、分析这些画面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和讲解,以期通过人机交互,学生自我解决疑难问题。对比组只采用挂图形式,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实际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化学反应现象或过程,可变抽象为直观,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以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演示相结合的“互动型”整合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来获取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精心设置情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来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较便利地展现感性材料,创设最佳情景,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崭新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并进行网络探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其中的情景创设包括:直观情景创设、实验情景创设、问题情景创设、生活情景创设和课堂合作情景创设。整合了信息技术的多样化教学策略,对于化学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技术与化学的整合,通过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和利用,可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优势,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把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提高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并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此类型整合课的教学程序如下:

(1)在校园网上建立内容丰富的“知识库”。

(2)引导学生查询互联

网上相应的网站或进入校园网,浏览“知识库”或相应网站,进入学习情景。

(3)围绕课题,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自己选择确定当前最想探讨的若干问题,作为每个学习小组的子课题。

(4)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与子课题相关的信息,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中或打印出来,再将收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5)小组交流讨论、分享网络资源,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6)学生的成果通过网络展示,供全体学生交流、考查与评价。这种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该模式可归纳为“提出问题—情景创设—自主学习—网络探讨—师生评价—教师总结—练习强化”七个环节。例如,在学习物质的性质、用途、实验室制法等问题时,可让学生先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交给教师,然后教师将自己和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于局域网中,上课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最后由师生共同得出正确结论并进行巩固训练。我们不但通过网络收集了许多习题,建立起自己的习题库和复习指导体系,还研究了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利用好这些资料的方法。在使用题库时,为了克服学生对习题和测验卷的厌倦心理,我们充分利用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的功能,做到多机分配和多窗口分配,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多方位选择,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章节测验时,我们准备了难度不同的多套试题,以不同的窗口将试题分别输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套题来做。这样的设计,体现出因材施教,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树立自信心,不再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平时复习时,让学生从计算机上自己选择习题和知识点,自由地练习,学生们普遍感到在计算机上做作业富有情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实验研究中我们收集了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前测、中测和后测数据,建立了实验档案资料,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分析。所采用的实验组是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2011届、2012届毕业生,对比组是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2010届毕业生,分别以开学初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统计数据,其中实验组采用整合教学模式,对比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因为化学是九年级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因此前测时我们用该届学生八年级期末数学和物理两门理科的综合试卷进行差异性分析。实验组和对比组在智力水平、学业成绩两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异,使用教材都是人教版九年级教材,配备教师相近,在课时安排上做到一致,不另外增加课时。通过采用Z检验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2011—2013年三年,对比组与实验组学生前测数据,Z<1.96,说明两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中期及后期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比组的综合测试成绩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

三、总结

应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后,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中占了将近90%的时间,知识的掌握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整合后的课堂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除了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作用外,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督促个别、察看全体的作用。整合后的网络环境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这种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既要具有计算机知识,还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使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丰富,增强了课堂情感。

作者:贾大庆 周笑蓉 单位: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一、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学生要学好化学,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要学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法。只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规律。特别是对化学反应中的现象,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思考,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例如,燃烧这个化学反应,虽然在燃烧的现象上是相同的,但不同物质的燃烧有不同的燃点,在预防火灾的准备中要有不同的要求,在灭火过程中也要用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练习解题,例如,怎样辨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学生通过讨论就会得出以下几种解题方法:

1.将紫色石蕊水作为标准,将“氢气”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分别通入其中,若水变红则是“二氧化碳”气体,若颜色不变则是“氢气”气体。

2.分别拿火柴对“氢气”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进行燃烧,能燃烧的则是“一氧化碳”气体,不能燃烧的则是“二氧化碳”气体。

3.将Ca(OH)2作为标准,分别将“氢气”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其中,能是Ca(OH)2变浑浊的则是“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产生浑浊的则是“氢气”气体等。这样多种解题方法的教学方式能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新课改后,初中化学教学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的素质教育发展,由简单的课堂知识传授向自主、探究课堂新模式转变。例如,初中化学教学的课堂采用介绍我国化学知识的起源以及发展过程,来使学生充分了解化学的深远意义,像在学习“酸碱盐”知识的时候介绍“酸碱盐”知识的来源,以及“侯氏制碱法”的故事来开启学生的化学思维之门,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充分感悟到化学知识的精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热爱科学的激情。实施以人为本的化学教学,在讲解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普知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学习空气的组成、水的结构、石油的产生等知识时,让学生充分了解保护环境和保护能源的重要性,使学生从小就形成环保和节约意识。又如,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和放射性元素时,通过讲解伟大科学家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来让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还学习居里夫人这些伟大科学家勇于创新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培养学生不畏艰险的学习品质。

二、注重化学作业的有效性,提高学习效果

化学作业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和内容,作业的效果直接决定学习的效果。要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就必须重视化学作业的有效性,用高效的作业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化学作业的形式很多,有化学计算,也有化学实验和课外的化学问题的探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提高化学作业的有效性,首先是帮助学生认真组做好化学实验。化学学科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重视实验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能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同时也能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自2010年江苏省实施中考化学学科实验技能考查以来,每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加大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去认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规律,让学生到实验室完成教材中的八大实验活动等化学作业。对化学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要有系统性。我们从开学初就给每个学生一个化学学习档案袋,用于收集学生的作业本、试卷、默写纸、小论文、资料小卡片、探究活动记载表、实验室活动记载表、家庭小实验记载表等。等积累到一段时间之后,让学生整理学习档案袋,很多学生都反映平时做的作业没觉得什么,等整理后就发现原来平时不知不觉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化学知识,有来自课本上的,也有来自课本之外的,还有做实验和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和经验,这对于化学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同时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行为习惯,能促进探究活动顺利进行,使科学素养在探究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化学学习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加强对学生的作业训练既是学习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也是实践训练的过程。布置具有针对性训练的化学作业,让学生在训练中去巩固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可以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效果。注重作业的有效性要从作业的设计做起。对作业的内容和作业的分量要精心设计和安排。在作业量上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业不要太多,但也不能太少,以能达到作业目的为标准。对作业的难度也要适中,一般以中考试题的难度为依据。保证学生既能独立完成作业,又能起到练习巩固提高的效果。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学非常注重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化学实验已成为了解化学知识非常重要的手段,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很多知识点的把握就会非常清晰明了,这不但减轻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压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例如氧气的制取方法,2KClO3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首先要了解制取氧气的步骤,按照要求一步一步操作。实验操作步骤:①按要求把制作氧气的仪器连接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②检查装置的密封性,确保装置是完全密封的,不然制取的氧气就不纯。③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装入试管中,确保试管的清洁度和干湿程度。④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避免试管与其他物品发生碰撞,确保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避免水滴滴在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爆裂,同时还要调节固定试管的高度,以免火焰的热度不够,制取的氧气达不到标准。⑤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⑥收集氧气。⑦实验完毕把导管从水中移出。⑧盖上酒精灯帽,熄灭酒精灯。通过实际操作,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牢固掌握化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化学教学离不开社会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情景,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并把化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例如在学氧化碳和氧气时,学生们不了解二氧化碳可以使人窒息,教师列举有人到地窖取红薯,由于时间太久,结果窒息死亡。这些实实在在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可以给学生敲响警钟,在面对生活中的危险时,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来保护好自己和他人。因此,充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来学习化学,对学生的思维调动和学习激情的调动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四、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在加强实验教学和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发展得更加优秀。

作者:张兴亮 单位:灌云县下车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课堂高效办法浅论

一、走近学生,生成高效化学课堂的前提

首先,教师应做好自我“充电”工作,不断地学习、探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有渊博的知识,他的授课才会更加有深度、有广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崇敬感。其次,教师应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生活中,教师应多帮助,关心学生,采用谈话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开困惑,克服困难。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不仅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激发,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化学走近学生,让学生爱上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拥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学生刚升入初中,初次接触化学,通常会被化学实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所吸引,而产生化学学习的兴趣。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学生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实验,习以为常之后,若教师再不转变教学方式,学生的兴趣就会慢慢消逝,甚至于被磨灭。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应用化学的实验优势,让化学走近学生,让学生爱上化学。首先,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入一些现象奇特的化学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纸杯烧水、魔棒点火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其次,教师可以有效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一些生活中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如如何有效灭火,胃酸如何治疗,水污染如何防止,如何避免铁生锈等等。这样的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化学兴趣,而且还能凸显化学知识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方法,生成高效化学课堂的基础

1.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知识结构的体现和构建,然而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实施,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显得越发重要了,这不仅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而且还对学生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化学实验,还是化学计算,都应具有一定顺序,拥有规律可循的,通常是由表及里,由远及近。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探究化学问题的顺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思维能力。

2.开展学生合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团体意识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原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03%,但是地球上改变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特别的多,人和动物的呼吸,各种燃料的燃烧,光合作用等,笔者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探讨一下自己对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看法和观点。学生积极分析,讨论,众说纷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不仅能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团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3.组织分层次的教学活动,力求全体学生的发展

化学课堂论文范文2

在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问题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十分推崇的.他曾经提出用生活来进行教育和教育就是生活的观点.前几年,化学学科由于来自中考、小高考、高考的多方面压力使得很多老师疲于应付考试带来的巨大压力,十分不重视对教学内容的灵活化研究使得教学内容相对死板而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越来越遭到忽视.

新课改如一阵春风吹来,让教师们有时间、空间、渠道来更关注教学本身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就是教学设计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注重将一些生活化的元素巧妙的跟教学内容相结合.促进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化学.

例如在学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时候,笔者在设计“物质的量”的教学内容的时候就设计了一个生活化的内容.这是一个小的问题链:你到超市买了五斤梨子,请问有多少个呢?接着你又买了五斤芝麻,请问有多少粒芝麻呢?然后你又买了五斤装的纯净水,请问有多少H2O分子呢?这个问题链不仅来自生活,同时也由大而小的带领学生逐步的从宏观世界走进了微观世界.通过无法一个个数出来的矛盾促进学生主动的去探究物质的量、单位、以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等内容.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跟原本比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拉近了距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教学实验的生活化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动手进行化学实验是检验理论知识、巩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各种神奇的化学现象,更能够引来学生的关注的目光,吸引更多学生的全身心参与.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太过局限,仅仅就是书本上的实验按部就班的做.得出的结论也是早已知道的.这对于实验教学的长远发展显然没有好处.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有更加精心的设计,可以在坚持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兼顾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以及化学学科的开放性原则把生活中的一些元素加入到实验教学中来,丰富实验教学.

例如在原电池一课的实验教学中按部就班的从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电流的产生逐步的进行知识的讲授,并根据书本进行正负极的判断以及装置特点的阐述.而案例甚至实验还是跟书本中的铅蓄电池、锌锰电池等为例子的话.学生难免觉得无趣.而笔者则设计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化实验.请学生从家里带了水果来制作水果电池.

化学课堂论文范文3

一、构建化学教学情境,实施情境导入法

课堂导入是课堂的开始,能否做到精彩绝伦,吸引到学生事关课堂教学的成败.情境教学近些年备受师生的青睐,把知识有效地融入到一定的情境下,让学生有直观生动的体验,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这种方法也可以有效地运用到课堂导入上,教学情境导入法包括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也包括巧妙运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来讲授教学内容.对于班级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学生是变化的,学生思想和行为也是不断改变的,优秀的老师可以有效控制和调节课堂教学节奏,能巧妙地抓住学生的需求和情绪,然后调整教学过程,所谓“教无常法,贵在得法”.

二、激发主观能动性,巧用问题设计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了多少知识,能否把所学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产生一定的使用价值.有效的课堂导入应该彰显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探究意识的激发,所以采用问题设疑法进行巧妙的化学导入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化学知识《氮气》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导入的时候给学生展示新疆与青海交界处的一个美丽的大峡谷的照片,这里风景特别的漂亮,令人向往,这里有马儿,有羊群,但是看似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的日子,突然就有可能狂风将至,暴雨欲来,所以这个地方当地人又称“魔鬼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从今天的化学课堂就可以找到答案.

三、拓展引入范围,开展时事新闻导入法

化学课的特点之一就是社会性和时代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渗透时政要闻,这样不但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高中生对社会充满着好奇,但是身在象牙塔的他们对外界的了解不足,由于大多数时间被学习所占用,他们也很少有时间看时政新闻,报刊杂志,对世界性的,国家性的大事件了解不足,造成了”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他们的好奇心和驱动力变得更强.时政要闻的导入恰是教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外界的窗户,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的共鸣,启迪他们的心灵.如在学习过氧化钠做供氧剂的时候,教师可以巧妙的运用我国神舟十号成功飞天的新闻趣闻,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如在学习甲烷气体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学起来感觉很枯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那么教师就可以结合生产安全中时而发生的煤矿瓦斯爆炸事件为导火线.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一般包括课堂导入、新授课、课堂知识巩固和课后辅导,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子,必须高度重视,有效地整合学情、教学内容等相关因素,采取合适的导入方法,进而推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发展.至于采取那种导入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教师紧扣教材,依据学情,巧妙地整合相关教学因素,做到恰如其分,选择最适宜的方法,这样才会提升教学的质量.

四、总结

总之,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有很多种,关键是要有效.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两点:一是教师要积极转变课堂教学观和教学方式,从而做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课堂教学要由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明确问题意识;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确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培养训练意识;由“课堂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二是充分了解学情,调动学生积极性,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非常重要,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了解程度;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只要我们的教师能坚持做一个有心人,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好方法.

作者:高殿访 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

第二篇: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生本模式策略

一、生本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应用方式

所谓的生本模式教学理念,就是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严格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学习天性去主动学习,依靠学生自身养成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尝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采用生本模式教学,可以让原本枯燥单一的化学课堂变得生动,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生本模式可以让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让学生能够学到东西,不能够单一的将课堂讲授交给老师,而是更多要学生在老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中学习。在化学课堂上有很多的专业名词和术语,很多的实验操作,改变全部由老师一个人演示完成,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探究,自主设计实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和小组合作中习得知识,这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掌握知识。

二、如何将生本模式策略运用到高中化学课堂中

1.转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

被动式的接受式学习已经越来越不能够被大众所认可,在素质教育背景的烘托下,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研究,乐于和同学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是生本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良好运用的体现,在这样的新型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的思维的激发,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因此,构建一个有利于互相讨论交流的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是学习高中化学的基本要求和重点所在。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留下一些突破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讨论,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养成学生的化学应用习惯和主动思考的能力,进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探究双氧水为什么能使红色的氢氧化钠(含酚酞)溶液褪色的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将班级同学分A、B两个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然后小组得出相应的结论:如A组分析双氧水有酸性,中和了氢氧化钠导致褪色;B组分析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了导致褪色。然后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的不同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去研究和探索化学反应的原因,通过小组讨论也养成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形成了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这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良好教学模式。

2.师生共同讨论,让化学知识更深入学生的记忆中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教学主体是教师,往往是学生在台下听讲而教师在讲台上自己单一讲述知识点,化学课程的内容大多抽象和枯燥,要想让化学知识更多的掌握在学生的记忆中,老师要充分以学生为中心,事先准备好学习目标和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应在课前探索加工课程所需达成的内容,解决预习学案中的问题,以让他们更好地成为课堂的主体,更好地养成良好的探索获取新知识的方式。比如:在讲授次氯酸的强氧性和漂白性时,我做了“潮湿的红布条放在氯气中红色褪去”的实验,学生都认为是氯气使湿布条褪色的。我又把一干燥的红布条放在了氯气中,红布条没褪色。这时学生开始不明白了,议论纷纷,对先前的结论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氯气不使干燥的氯气褪色却能使潮湿的红布条褪色呢?”。于是组织学生讨论,很快学生兴起了手,“是不是氯气与水反应了,有新的物质生成?”正是生成的新物质HClO有漂白性,才使得红布条褪色的。在教师的设疑、学生生疑到讨论析疑、师生互动释疑的过程中,使学生在疑惑与思考中顿悟,在疑窦丛中求知,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思维碰撞中获得新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益。

3.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

化学知识大部分都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化学学习存在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内容,体验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最终展现出化学的真谛,老师在上课中,可以让学生作为主体,通过他们讲述日常生活的点滴,引出其中的化学知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如有学生讲妈妈在洗生锈的水龙头时会滴一点醋,在烧鱼的过程中滴些醋和料酒让鱼更美味,也有学生讲面粉厂、加油站为何要严禁烟火,也有学生在学习硅及其化合物时从焰色反应和熔点两个角度分析公园中手工艺品制作用的原料是坡璃而不是二氧化硅等。化学教学中要尽力地去营造民主、开放、灵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自我展示、自由探究、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同时也让学生成为更具价值的教育资源。

三、总结

通过生本模式策略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生本教育方式可以有效改进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让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因此老师应该更多的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突破传统的应试教学观念,只有让学生的化学素养达到真正的高水平,才能够让他们日后的化学学习达到更高深的境界。

作者:季杰 单位:江苏省淮阴中学

第三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探析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备课时,如果能够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和自己班级的具体学情,设计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案,无疑会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首先,吃透教材。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教材、教参,充分理解、吃透教材,了解其中各部分内容及例题的设计意图,然后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其次,设计教学环节。这是备课的重头戏,一般包括活动环节的设计和课堂语言的设计两方面。活动环节的设计,主要包括课堂引入应占用多长时间;问题思考以何种方式呈现;实验应采用什么方法,何时进行,需要多长时间;何时进行板书;何时进行引导、归纳等。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一般包括导入语(怎样利用最短的时间快速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其注意力)、过渡语(如何很好地将知识点进行串联衔接)、引导语(如何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结语(如何概括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等。有了这些准备,课堂教学必然事半功倍。

二、用好化学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的很多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可以说,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实验引起重视,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更要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化学实验。首先,演示实验。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要精心准备实验器材,正确演示实验过程,并在实验过程中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观察,怎样捕捉稍纵即逝的实验现象,必要时还要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其次,自主实验。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小实验,既简单又安全,教学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亲自操作,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认识与掌握,是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方面。

三、利用信息化教学策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深,面对高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事物都要实现信息化,化学学科也不例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同时,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能够在互动的信息中重组知识,提升创新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成为简单、机械的信息接受者。首先,拓展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内容不必拘泥于现有的化学课本,而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适时引入一些最新的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成果,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其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教学形式方面,教师要摆脱之前口授耳听的传统模式,多采用讨论、辨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化工厂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将枯燥的化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扩充师资力量。打破授课者仅限于教师的现状,适时让校外优秀的工程师、研究人员或者具有丰富实践体验的人给学生做专题报告,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

四、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不可否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主要是由学生的生长环境和性格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是教师教学时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要想切实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在学生的差异性上下功夫。首先,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自己,也可是别人;可以是长期目标,也可以是短期目标;可以是总结性的,也可以是阶段性的。总之,尽量让学生保持“你追我赶”的积极状态,这样的目标更符合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有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其次,点评方式多样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点评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除了点评纠正学生理解知识出现错误的地方,还要点评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关键地方,让学生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又了解到自身的优势,从而帮助学生展开有效的知识探究,提升学习能力。

五、总结

总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更加强调学生知识的构建、能力的发展。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以实验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依托,积极开展化学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将教学活动变成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索活动,提升课堂实效。

作者:王雷 单位: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

第四篇: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策略探析

一、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该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帮助他们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将原有认知和新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这是确保化学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我们研究以下内容:(1)原有知识与新教知识之间的具体联系;(2)原有知识与新教知识之间容易混淆的概念;(3)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主干是否清晰、稳定.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因为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各不一样,从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结构,使学生们都有一个进步的空间,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习化学.比如说,在教材必修2《化学能转为电能》一课中可以设计以下实验来突破提高:(1)观察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2)观察铜板和稀硫酸的反应;(3)将锌板和铜板同时放入稀硫酸中但铜板与锌板不接触,会有什么现象?(4)在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中用铜板接触锌板,会出现什么现象?(5)锌板和铜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再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计连结,观察实验现象;(6)如果把稀硫酸换成蒸馏水再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上述实验问题是由按易到难设计的,学习程度比较浅的学生可以先思考前几个问题,等弄懂之后在思考探究后面的问题.程度比较深的学生可以好好地思考分析后面的问题,尝试着能不能自己解决.学生根据问题提示一步步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这样不仅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迈出了实现化学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想要真正学好一样东西,兴趣往往是关键的因素.有了兴趣之后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不用别人驱使,自己投入地探究思考,收获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到满满的成就感.这才是学习最好的状态,所以我们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究化学.

1.设计精彩的课堂引入

比如说,在学习“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一节时,我一上课就问学生们今天早餐他们吃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牛奶、面包、鸡蛋……当他们对食物讨论兴致正高的时候,我正好趁这个时候对食物进行解读:牛奶和鸡蛋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而面包主要物质是糖类,通过学生对食物的疑惑,引入课堂学习内容———蛋白质.

2.联系生活实际

化学其实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的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越贴近,他们吸收的程度就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课时善于把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找到两者之间的切合点,消除学生对化学理论的陌生感和抵触心理,让学生化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的难,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更容易地进入教材特定的内容,以此来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3.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我们在直观的实验中去探究原理.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实验教学,一方面是更好地呈现化学理论,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实验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化学实验来给他们变一个“小魔术”.把两瓶“白酒”碳酸钠、酚酞在学生面前混合,让学生看到“白酒”变成了“红酒”,找一个学生在“红酒”中加入了另一种“白酒”(稀盐酸),摇晃混合后变成“红酒”,再找一个学生在“红酒”中加另一种“白酒”(稀盐酸),“红酒”立即变成了“汽水”,最后找一个学生把“汽水”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另一种“白酒”(澄清石灰水)中,“白酒”又在他们眼前变成了牛奶(有白色沉淀),这样的化学现象会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学习兴趣.

三、处理好重点、难点的教学

学生如何算是学得好,不是他们能够看懂我们的解题过程,也不是对照着例题做出相同类型的题目,而是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原理、方法,运用于不同的题目中成功解题,实现教学内容的举一反三.

1.有针对性地精讲多练

精讲是需要花时间的,课堂的时间有限,我们要把握住重点,在批改的时候总结一些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找出背后的原因,回归课本和实验,简单地讲清其中的知识点,做到根本性地解决,学生不会再犯.在课堂中,我们要多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一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去研究问题,一边鼓励学生多进行讨论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多练在理科学习当中是很有必要的,不仅仅是布置课后作业,我们还要在课堂上专门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做题,我们在教室里巡回,及时地纠正指导或者是让学生在黑板上答题,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一些共同性问题,通过对学生思维方法的了解,进行纠正,最终解决问题.比如说,我们可以前一天布置学生回家做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第二天上课前随机挑选学生上台解题,和大家分享他的方法,如果学生做对了,我们要予以表扬,如果学生解题不顺畅,我们可以在一旁指导,让他加深印象.

2.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

课堂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我们的主导教学很重要,但是也要经常性地发起一些不同形式的讨论,让学生放开思想进行自由的论述.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一旁指导调节,在适当的时候介入其中,用提问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消除一些障碍,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思考.比如在教授氢氧化铝时,我就提出如何制备氢氧化铝的问题?让他们讨论设计出最佳的方案.学生马上开始小组讨论,感觉好像在竞赛一样,让他们热血沸腾.没过多久他们就得出结论:制取氢氧化铝最好的方法是用铝盐和弱碱溶液反应制得,因为氢氧化铝可溶于强碱溶液.我听了之后很满意,他们通过能讨论深入探究原理,排除了一些不是很好的方法,充分理解原理,分析周密,推理得当,达到了化学课堂高效的目标.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成为化学课堂的主体,还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激情和乐趣.

四、总结

总之,构建化学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理念,而是一种教学追求.只要我们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措施,巧妙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就能实现这一目标.

作者:马东华 单位:江苏省东台中学

第五篇:高中化学课堂多元化探析

一、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将教材中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学生还能够通过多媒体课件近距离去观察一些实验的过程,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还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的结果,而且还能够发现不同条件下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此外,把多媒体课件应用到化学教学当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型的思维能力,发挥其思维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唤起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化学知识的好奇心。

1.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化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可能遇到的重点和难点,还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的弊端。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为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组织学习探究“原电池原理”的相关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单纯地通过实验演示展示给学生看,比如,用导线、电解槽和电极、电流表等工具,向学生讲解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过程,这样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有些学生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电子是如何进行定向转移并且形成电流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果电极不纯的话,实验现象也不会很明显。这种传统的教学受实验材料的限制,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只能从宏观上入手,学生也很难了解原电池工作的微观世界。结合多媒体技术中的动画效果进行演示的话,就能够将微观世界宏观化,也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看到电子是怎样由原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的,进而帮助学生真正准确地掌握这些知识的要点,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促使教学工作顺利地完成。

2.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逼真的教学情景,还能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与注意力,促使其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下去探究知识、接受知识。比如,在教学“硝酸的性质”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播放一段玻尔获诺贝尔奖章的动人事迹的相关视频,根据视频再提出对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待教师讲解完之后,再指导学生结合所掌握的知识回答这些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逐渐培养学生对化学探究的浓厚兴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二、重视课堂提问

化学课堂上,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既要讲究科学性,也要讲究问题设置的艺术性,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同时,还能够感觉到学习化学知识的趣味性。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化学的王国里遨游。

1.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有生活性。

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都比较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化学就在自己的生活当中,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样,学生也会明白化学在生活中的存在价值和作用。例如,在教学“酯化反应”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很多家庭在烧鱼的时候都喜欢加一些酒和醋去腥提香,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种既简单又实用的问题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当中,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也能在这种生活化问题的刺激下,参与到教学中来。

2.层层递进设置疑问,便于及时调控教学进度。

学习化学知识时,疑问是发现问题的信号,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思维的起点,有效的质疑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日常的化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布疑,巧妙质疑,还可以采用问题推进式的质疑法,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课堂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一方面能够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能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的重点知识的把握情况,帮助学生及时检查可能遗漏的知识点或者容易产生错误的知识点,然后再灵活地调整后继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学生还能够通过教师对自己的答问评价,从中获取有关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态度和习惯,为接下来的学习铺平道路。

三、总结

化学课堂论文范文4

一、实验探究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方法

观察和实验,一直是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是化学学科研究和学习的魅力所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验探究活动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指导探究和自主探究。

1、指导式实验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有步骤地进行分组实验,实验的探究点来自于教师对实验的不断探索和对学生的积极诱导,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正确的操作,仔细、敏捷的观察,忠诚、真实的记录;要求学生将操作和观察现象的实验过程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由表及里的对比分析,对事物的本质从实践到理论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认识。例如,在原电池反应原理的课堂学习中,我设计并实施了这样的探究过程。

[提问]

(1)形成电流的本质是什么?

(2)哪类化学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呢?

(3)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没有产生电流?能否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

[实验]指导式实验探究——学生按教师要求的实验步骤完成下列实验:

(1)把锌片和铜片各一块儿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2)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诱导思考]

(1)锌与硫酸反应生成H2的原理是什么?

(2)我们知道,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在实验中铜片上却有气泡产生,你认为这是什么气体?是怎样生成的?

(3)锌片失去的电子有没有可能流入铜片?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是否符合事实?

(4)在你的实验验证装置中产生了怎样的能量转化?

2、自主实验探究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是科学探究的仿真研究和探索活动。例如,我在认识原电池构成的课堂教学中设计并实施了如下探究活动:[设疑、激趣]根据已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原电池反应原理及电学常识,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你能否设计一个电池呢?[主自实验探究]设计原电池装置。主要实验用品有:500mL烧杯、电流表、导线、石墨电极、金属夹、锌片、铜片、镁条、铝片、铁片、桔子、稀硫酸、铜溶液、三氯化铁溶液各两份。[思考、交流]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说明构成原电池或发生原电池反应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活动,学生对原电池只有初步的了解,在没有感性或理性认识甚至没有具体问题的情况下,自主设计,自主实验。这种探究活动特别适合于学生对感性知识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适合于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探究活动对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挑战和促进

课堂教学进行实验探究,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促进。它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深层次地把握学科知识和运用知识,优化课堂,充分利用实验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验学习的愉快。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思维中闪耀的火花,及时对学生所有难以解释的发现给出合理、科学的解释,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保护探索的兴趣。

三、实验探究活动的开放与控制

实验探究是化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转变的重要方式之一。实验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是要将感知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学习过程归还给学生。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过程获得亲身体验,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或进行“科学研究”,自主生成的知识、技能、能力才是最根深蒂固的。因此,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把原来教师要说的、要做的交给学生自己去说、去做。当然,实验探究活动也是需要控制的,但这里所说的控制绝不是对学生束手束脚,让学生畏首畏尾不敢动手。为了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有序,实验探究活动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教师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与探究活动的目标保持一致。

2、教师的思维诱导要层层递进,要贴近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使学生能够有所思,觉得有探究价值并能够进行探究。

3、教师要强调将要探究的物质主体,使学生的设计有针对性,使实验探究过程有序、有效地进行。

4、教师要强调实验的安全意识,对危险药品加以控制,并对学生设计的危险程度较高的实验方案予以说明,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但不能夸大其词。

5、教师要对整堂课的探究进程合理设置,不能使知识的生成落空。

四、结束语

实验探究具有动机技能,可刺激学生的兴趣增长点,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只有坚持在课堂教学中以实验探究为主探究活动,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人。

作者:么瑞银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一中学

第二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浅析

一、联系实际,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评价内容

(一)更新教学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对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有所增加。这便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知识的讲授与传递,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注重使课程的设计更加科学,采用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教师在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的锻炼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教学环节中,学生一直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一直在接收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让学生能够具有学习自主性,改变被动接收知识的地位,要通过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来发现更多的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创造来获得最终的成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每个学生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

(三)综合衡量教学质量的意义

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够代表教学质量的真实水平,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主要还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所以在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时候,我们既要看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最终还是要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说适应社会的能力。只有学生达到较高的标准要求,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才能够称得上是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尊重事实,建立评价体系

(一)认真研究,确定评价主体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对于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为学生一直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出自于学生的评价也会是更加真实的;同样,相关学科的专家也是重要的评价主体,因为专家对于相关领域有独到的见解,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声望给与比较客观的评价,其评价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最后学科领导也是重要的评价主体之一,因为学科的领导对于学科的教学会比较了解,一般都会在整体上对于教学有一个把握,所以其作为评价主体,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

对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其评价指标的内容也会不一样。首先,学生会更加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和教学效果等,其评价指标比较直观,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专家的评价指标包含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其概念化比较明显。相关学科领导的评价偏重于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判断,同时需要对学科教学做出一定的反馈。所以在制定评价指标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上三种进行设立指标。

三、利用科学技术进行评价创新

(一)建立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价系统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评价创新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效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能够使评价的效果发挥到更好。首先,建立评测网,让学生在网站上能够对于教学的教学质量有一个合理评价,同时对于评价的限制不要过多,使学生能够把教学评价当成一种常态化项目,这样能够使教学评价能够随时进行,有利于实时监控教学的质量。同时,在网络测评中,安排专人对于评价系统进行管理,学生需要输入密码进入,从而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通过网络测评系统,能够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反馈,同时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不用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节省了资源,这一点使网络测评能够更加适合教学评价。

(二)建立成绩反馈系统

对于教师的测评成绩,应该建立专门的系统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样才能够使教师及时优化教学方法。所以可以针对不同的评价目的确定不同的反馈形式和时间。例如,可以每周进行一次成绩反馈,这样使整个过程时间缩短,有利于教师及时作出调整。同时教师的评价成绩不宜公开,但是可以公开一个平均的分数,让教师在知道自己分数的同时,认识到自己属于先进还是需要加强,这样既保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能够督促教师更加努力,使教学质量能够有效提升。同时,可以针对在反馈系统的得到的教师的成绩,进行一种有效的奖惩,让教师能够真正重视这个成绩,能够更加努力进行教学创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改善教学现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重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评价,才能够有效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保证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化学知识,并且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评价的内容更加科学合理。评价应该建立在对于事实的全面分析上,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科学技术的帮助,使教学评价的反馈更加科学。有利于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效率迅速提升。

作者:吴远坤 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三中学

第三篇:高中化学有效课堂初探

一、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1)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是培养

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手段。在许多学生尤其是理科学生看来,像化学这样的理科课堂往往是枯燥的、乏味的,除了定义就是公式方程式,针对这种情况,化学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课堂中可以穿插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化学史或故事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提高了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王水的化学性质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丹麦化学家玻尔为了保护诺贝尔奖章不落入德军手中,将奖章溶解在了王水里的历史故事;又如在学习苯的结构时,我们可以插入凯库勒发现苯结构的小故事。

(2)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培养

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生动有趣、五彩缤纷的课堂实验往往会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化学实验中有许多我们可以用来演示的有趣实验,如水果电池、焰色反应、喷泉实验,等等。

二、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这是不容置疑的,这是从无数人的身上得到证实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针对高中学生独特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其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的习惯、做好课堂笔记的习惯,善于动手的实验习惯、小组合作的习惯、独立思考并积极探究的习惯等。

三、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快乐学习的源泉,也是确保新课程改革和有效课堂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我们要特别注意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培养。培养过程中,教师德才兼备是培养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所在,精湛的授课艺术和技巧是关键,关心学生则是最为有效的途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谊自然日益深厚,良好的关系就得以巩固提高。

四、探究学习,在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时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共同发展。探究学习则充分体现了这种互动的实质,把互动化为一种可操作的程序在课堂中呈现。作为教师,在熟悉教材知识体系、考试大纲以及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范围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探究主题和目标,在这个方向的导引下再设计出一个一个小的探究问题,从而具体操作实施。如《盐类的水解》一节,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类型盐溶液的pH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不同盐溶液的pH值不同?有的为什么相同?盐的类型是否一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设计几个探究小实验,进行自己探究总结规律。

五、总结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推行强化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水平。实践证明,紧跟新课改的步伐,认真贯彻推行高效课堂,对教学有益,对教师有益,对学生更有益。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智慧,大胆实验,勇于创新,使有效课堂成为老师喜欢、学生受益的教学亮点。

作者:刘瑞敏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九中学

第四篇:高中化学课堂分层教学效率最大化

一、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中实施的重要性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反映化学的知识点琐碎、繁杂,一时之间难以整理清晰、准确记忆。有52.4%的学生觉得化学很难把握重点,有24.5%的学生对化学没有什么学习兴趣,有12.8%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了厌倦。其中思维敏捷的学生对化学原理、公式、概念等理解性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对相关记忆的知识却懒得去记;而有的学生对有关记忆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对理解性的知识却不能全面细致地进行掌握。例如有的学生擅长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量、溶液的酸碱性等计算性的知识;有的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掌握得很好。可见,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不同,对化学中各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就不同,这使得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得不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速度、难度和方法,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取得很好的成绩。实践证明,在以素质教育为重的今天,分层教学把握住了学生发展的命脉。从教材、学生两方面进行研究,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来推进课堂教学进程,在课堂中遵循“分散难度、设置解题、逐步推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中实施的策略研究

1.研究学情,学生分层,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排在首位的,只有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科学的分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教师就要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结合他们的性格、心理、认知、个性和不同时期等进行综合测评,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心中都有一个量化,对学生的优势、劣势了解的一清二楚,从而使分层更为高效,使“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的更为彻底。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结合课堂提问、平时表现、课后作业和考试测评等综合方式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不同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学习态度端正、基础扎实,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比较强,且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在教学中应当给予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作业和测试中重视对能力的渗透与提升;B层为学习比较自觉,但是基础知识、思维能力一般,且成绩中等的学生,在教学中应当给予一些中等难度的问题,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领悟学习的方法技巧;C层为学生积极性不高,基础知识、思维能力较差,且成绩欠佳的学生,在教学中应当给予更多的鼓励,从基础做起,更多地让这部分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与轻松,从而重新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逐步步入正轨的学习之中。学生的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的进步、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教师能够对自己的学生随时做出调整,可以灵活地进行引导、评价和激励,以使学生看到学习的希望,保持持续、稳定的学习状态,最终达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2.围绕教材,目标分层,建立“循序渐进”的课堂阶梯

教学目标的建立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情来建立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以保证教学目标建立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从而使学生可以从原有的基础入口,顺利找到自己的位置,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顺着一定的课堂阶梯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使学生体会到向上攀升的乐趣。比如学生在刚入学的初期,一方面学生对周围的环境、师生的情况还不熟悉;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也不是很熟悉。那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就不能盲目地为了教学进程而制定,而是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适应期,建立由慢到快的分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量等内容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和技巧。在高二阶段,学生需要进行学业水平测试,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就要建立分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考A、考B上进行冲刺,使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以便为高考打下基础。在高三阶段,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一轮、二轮、三轮的分层计划,给予每个学生客观、准确的定位,让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夯实基础,对高中整个知识体系有个明确的认识;让程度好一点的学生建立一定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使之能够独立地面对中等难度的问题;让成绩优秀的学生领悟学习化学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临场能力,能够处理比较陌生、创新的问题。教学目标的分层,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希望,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中激发潜能,奋力拼搏。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适当地放慢或加快教学进度,使学生能够紧紧相随、快乐学习。

3.提炼生成,施教分层,确保“因材施教”的高效落实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并不能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稳步向前。教师就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根据学生的生成进行因势利导,在学生原有的思维和想法基础上,逐步由低起点进行提升,在精讲精练上下功夫,使程度差的学生理解知识的应用,逐步掌握解题方法;使程度好的学生领悟思考,实现方法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使课堂能够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比如在学习有关“铝三角”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提问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方程式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写出“铝三角”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方程式。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写的非常熟练,而有的学生则掌握的不是很好,教师就可以顺势进行分层,按照学生对方程式的掌握情况进行分组。对方程式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一组,探讨AlCl3与NaOH溶液的互滴现象,并尝试画出相关的图像;对方程式掌握的不是很好的学生一组,重点对方程式进行讨论、理解,以使其明白方程式所蕴含的真正意义。分层结合了学生的生成,是每个学生都能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课堂分层,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师适时抓住学生的生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以使学生能够准确定位,不在低难度或高难度上浪费时间,以使学生的每一环都能连接上,以确保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三、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中实施的效果反思

1.增强了信心,提高了积极性

分层教学的实施,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学习的起点,在各自的基础上进行攀登,从而向着各自的目标迈进,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在分层学习中,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认知对化学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拥有了被肯定、受尊重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找到了学习的自信。

2.融洽了关系,和谐了教与学

分层教学的实施,使得课堂教学具有了一定的针对性,改变了以往只抓尖子生的模式,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师生之间紧张的气氛,学生之间形成了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态势,师生之间消除了偏见与歧视,每个学生都可以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研究适合自己的问题,确保了教师引导的有效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高效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四、总结

总之,教师的“教”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师生共同的任务。然而,要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就必须要进行分层教学,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夯实基础,又能强化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进入佳境”,以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者:刘万青 单位: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化学课堂质量影响实验教学研究

一、解决实验操作隐患,鼓励学生实际操作

目前来看,将实验植入化学教学中的现象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实验设施的缺乏造成的;另一方面是课程时间考虑和安全方面的隐患:实验本身存在不确定性,再加上学生的不确定因素,老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时刻关注所有学生的实践操作规范,一有疏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想要解决设备短缺和实验安全问题并不难。设备不足问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成完成实验,若是简单实验,学生可以依次单独完成该实验。对于复杂实验,单独完成不了的,就可以小组分工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也可以用可替代的仪器替代原实验器材。对于第二个问题,有关于安全隐患,首先,教师要对实验进行筛选,不是所有实验都适合每个学生自己操作,对于复杂的、有难度或者是有一些危险性的,应该由老师示范或者是以多媒体视频形式展示也可以。其次,在学生操作过程前,老师要将详细具体的步骤和可能发生的情况都交给学生,让学生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规定的方式完成实验步骤。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除了化学老师,还应该有实验助教和化学实验室的专职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时刻监督,对于有错误或者可能造成危险的操作行为及时加以制止并解决安全隐患在这些都得到妥善处理的情况下,接下来就是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推动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当然,如果课堂时间充裕,还可以给学生布置开放性实验任务,不限制仪器不限制试剂和实验步骤,只需要完成实验目的就可以。当然难度有些高,在知识掌握程度和操作性上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二、植入实验,加深学生的感官刺激,在实验中找到问题答案

画面的冲击总是比文字要来的大。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建议加入教师示范性实验,一方面,可以调动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有兴趣学,自然学习质量就会提高;另外,能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快速掌握知识点。同时,教师还可以边做实验边问学生问题,让学生学会在实际探索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比如电离水解平衡,比如证明SO2的还原性,再比如钠与水、乙醇、苯酚的反应速度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一边实验一边寻找答案,在分析和操作中,完成教材上复杂理论知识的剖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有可能完全被实验吸引,而注意力没有放在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上,不管如何,实验可以有趣味性,但是其目的并不是娱乐,仍然是以教学为目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教师在化学课上做实验时,就要注意提问的节奏,让学生将关注点重新回到基础知识、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等上的学习。学生在自己做实验时会遇到种种问题,首先为了安全着想,老师们应该灌注给学生“有任何与规范实验不相符的状况必须先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样的观念来,避免学生实验失败后又不愿意告诉学生而随便处理实验结果,最终给学生造成威胁。当然老师接收到学生的求助后,不可以直接上手帮学生解决,而应该先确定安全与否,若安全,在旁边指导学生找到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哪一种试剂加错了加多了还有先后顺序原因;但若不安全,应该协助学生正确处理掉失败品,重新开始实验。

三、总结

总之,实验植入性化学教学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将实验搬入课堂时,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是实验的筛选,不是所有实验都适合加入课堂教学中;其次,安全问题,不能因为探索精神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遭到不必要的伤害。化学实验的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当然,只要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风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实验教学将是改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毛顺富 单位:浙江省温岭市之江高级中学

第六篇:高中化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分析

一、利用学生好奇心,设置悬念,进行生活情境引入

学生时代的好奇心是特别强的,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进行生活情境的引入,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并且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特别重要的教学手段,化学试验中的各种实验器材、试剂、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出现的现象以及实验的结果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吸引力。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该注重化学中的实验教学,精心的去准备实验的设计。利用化学实验操作,使学生真实的去体验化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现象和结果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说在学习《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这一小节时,告诉学生可用铝槽车或铁槽车装运浓硫酸或浓硝酸,这是因为浓硫酸和浓硝酸常温下可使铁、铝发生钝化,在铁、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内部金属继续与酸反应,这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产生对初中所学稀硫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这一性质的质疑,激发他们去学习浓硫酸、浓硝酸的化学性质———强氧化性。这时再引导学生做相关的化学实验,更有助于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生活情境,学生就会积极的去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那么也就容易实现教师的教学目的。

二、利用各种教学载体,丰富化学情境教学

(一)利用文字材料、生活图片等呈现情境。

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上,利用一些文字材料、生活图片等作为载体,呈现出需要的化学情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思考,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化学学习能力。例如,在学氧化硫化学性质时,可以引用一段新闻报道,并配以一幅图片:“闻名世界,代表我国古建筑精华的北京汉白玉石雕,近年来也遭到意想不到的损害,故宫太和殿台阶的栏杆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浮雕花纹,50多年前图案清晰可辨,如今却大多模糊不清,甚至成光板。”通过这段报道,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其中的化学原理,最后得出的结果学生更容易掌握。在新教改中,对于化学教学的要求是要体现出化学教学的人文意义,使化学课能够起到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作用。而化学史学资料的情境呈现方法,可以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方向,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苯》的结构这一知识点时,介绍凯库勒从梦中看到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悟出苯分子环状结构的经过。通过该科学史告诉学生凯库勒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要学会善于思考,捕捉直觉形象,以事实为依据,科学分析、探究。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了解大量的化学信息,还能够拥有一个完整的视听结合的课程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化学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自我创造的能力。例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生态环境破坏对人类和动植物生存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激发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促进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在学习选修3结构化学时,由于本册内容很抽象,而借助多媒体展示轨道杂化、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等,从三维角度创设情境,既能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抽象知识,还能给学生体会化学世界中那种无与伦比的美的享受,激发学习兴趣。

三、进行团队合作情境设置,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学生学习并不是孤立的,也需要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团队合作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进行某项化学实验时,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个组,每组三到五个学生,让他们去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而在这个小小的团队里,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是重要的,都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一起动手,共同交流。而这种团队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进行《原电池》活动时,要让学生之间协调分工,自己去搜集相关的信息并进行信息的处理以及分析,从而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原电池,如:简易的原电池装置、水果电池等。在设计过程中学生自然就掌握了原电池的原理要点。学生在这种思维模式中能够掌握化学学习的重点,以及学习的方法策略。让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之中拥有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明白集体的优势,使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创造对比情境,便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记忆

在化学课堂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创造对比情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巩固以往知识,还能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扩宽视野。例如都具有漂白作用的木炭、二氧化硫和氯气,要想有效区别三者,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将三种物质的性质、漂白的原理、效果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都列举出来,并且填写在对比表格上,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的了解这三种物质。这种对于化学物质性质的对比情境设置,在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结语

情境是在生活中产生的,而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一定要学会通过设置多种情境,丰富学生化学学习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化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可以通过教材与生活的结合,选择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设置化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而实现新课改的要求。

作者:季小? 单位:如皋市第二中学

第七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师自我定位探析

一、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

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出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害怕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过于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他们又徘徊于尝试新教学方法和坚持陈旧的教学方法之间.教师往往不想停滞不前,却又害怕有所进步.事实上,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出现此种徘徊不定的恐惧心理.为了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加强自我学习,以提高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调查研究表明,一个教师在参与工作之后的六年时间内是最关键的,在这段时间内,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基本定型,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教师将长期的保持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说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提升自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起教学之外的课余时间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职业培训,积极吸取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此来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起化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在教学的过程中和与学生的交流中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做到与学生共同进步.此外,教师还要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抓住化学的亮点,并尽可能的将自己发现的亮点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2008年的奥运会中出现的“祥云”,教师在了解到“祥云”所用燃料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丙烷时,便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探讨与丙烷相关的一些理论知识,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所引用的各种热点信息也会提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威望,起到一举两得的功效.

二、通过教学观念的改变来提高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

就目前的化学教学现状而言,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坚固的定势思维.即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保姆型”教学模式,在这种畸形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了教学的主动权,他们安排着学生所有的学习、为学生安排详细的学习计划,学生自然就成了各种计划下的“学习傀儡”.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可以说一旦离开了教师的安排和指导,学生便失去了强大的依靠,学习更是无从谈起.基于以上问题,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首先教师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完成教育理念的华丽转变.只有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以一纸成绩论“英雄”,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表现出自己综合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其次教师要看重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在学习有机物的相关内容时,教师经常会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不断地帮助学生总结和温习旧的知识,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师在采取此种教学模式时不妨将总结和温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而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再次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生完全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教材中的化学知识,继而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展开化学课堂教学,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大大的提高.面对此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很多教师提出疑问: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就弱化了教师的地位了吗?其实不然,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彰显出来,只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地位自然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来提高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

在全新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必定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学面貌来赢取学生的信任.仅几年,各种各样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探索和实践中得到不断认可和验证,其中最受教师欢迎的莫过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开展了.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无限的放大.合作学习即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学生之间通过讨论等方式来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比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可以按照一定的安排原理将全班学生合理的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在多媒体上将学生所要了解的知识框架罗列出来.这样学生便能够在知识框架的指导下自主进行“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如各种金属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金属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并分别总结出各种金属独特的化学性质.小组中的成员通过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再通过相互交流、碰撞,就能更好的理解任务的内容.这样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大大的提高,教师的地位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稳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就要从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入手,然后通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学生提供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水平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的地位也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其中不断学习进修是高中化学教师提升自己的手段,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基础,而转变教学观念才能真正的改变教学模式,才可以创新教学手段,才可以调动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作者:陈生 单位:江苏省铁富高级中学

第八篇: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性教学分析

一、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设计化学课堂的探究性问题

探究实验贵在探究,所以整个教学过程都需要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其中,并且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探究实验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具有灵动性,可以说学生被实验带着活跃起来,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意识紧紧围绕着问题.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时候,设计验证性的实验,SO2和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学生在开展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就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学生这样设计实验方法:加入指示剂可以实现试验验证目的.向滴有酚酞的NaOH的红色溶液中通入SO2,则结果是红色褪去,证明发生反应.就有学生质疑:溶液颜色的消褪也有可能是SO2具有漂白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的物质.那么学生就积极思考,探究出的结论和方法验证过程是: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一些NaOH溶液,若红色再现,那么前者的解释就是正确的,反之后者是正确的;或者是通过加热褪色后的溶液,若红色不再复出,那么前者解释正确,反之后者是正确的.有了这样的假设学生就积极准备相关的实验,然后操作验证结论.学生设计SO2的还原性应表现在它与氧化剂的反应上,可通过SO2与卤素单质水溶液、过氧化氢等氧化剂的反应来证明它的还原性.发现SO2和双氧水无明显现象,教师可马上追问如何设计实验证明SO2和双氧水是否发生反应.学生分析并设计实验并证明.这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解决了问题,在参与实验的情况下掌握SO2的化学性质.

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本来就应该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课堂,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探究性实验重在“探究”:一是探究化学知识,二是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性实验课堂区别于一般的化学讲授课堂,也区别于一般的实验演示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其中,亲自体验和操作实验过程,并主动思考和探究,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学生广泛的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维,革新教学方法.教学要循序渐诱,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其中.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对于化学课来说,很多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巧妙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拨动他们求知的心弦,从而导入新课.比如在学习《氮气》这一章节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导入的时候给学生展示新疆与青海交界处的一个美丽的大峡谷的照片,这里风景特别的漂亮,但是看似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的日子,突然就有可能狂风将至,暴雨欲来,所以这个地方当地人又称“魔鬼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就是今天所学的内容有极大的关系.然后有学生自行设计氮气的制取实验,并探究氮气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所以参与度较高,探究意识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

三、优化课堂内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传统的化学课堂是死板的,没有生机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始终处在听的位置上,教师的位置是高高在上的,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学生在“学什么、怎么学”等方面是盲目的,全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限制了学生对学习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应赋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把学生推向课堂学习的前台,让他们自己主动提出课题,自己主动开展分析推理探究活动,自己得出结论.课堂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积极主动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与调动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探究需要自主开展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高度自主和开放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

四、优化作业练习设计,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开展成败关键是要看在实验课堂和化学习题处理的过程中,是否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高中化学试题考查的内容非常的灵活,综合性也很强,需要学生认真思考,仔细探究.当然,问题的解答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问题可以采取传统的常规的有已知问题推导计算出待求量,有时候也可以倒换顺序,问题迁移、巧用整体思维等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逆向思维能力,顾名思义就是采取非常规的,逆程序化的思维方式,不是从问题和已知条件入手,而是从待求量或者是结果作为切入点进行问题解析.解题实践证明,对于一些问题,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可能会使得问题趋于简单化和直观化,有益于提升解题的效果.

五、总结

总之,在目前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很多的老师授课仍然比较传统和常规,还是采取灌输式的讲解,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必须服从与老师.而学生则是听众,几乎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有也是少数.化学课新课标指出:“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破常规,实现探究式教学.教学顾名思义是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其中后者占主要地位.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知识学习,然后能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能正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高中化学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更多的是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一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革新思维,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

作者:许广全 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

第九篇: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思维导图构建运用

一、运用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构建主义知识理论已经成为了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对于化学教学活动也是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需要积极采用构建主义思想来引导学生的教学活动。而构建主义理论教学主要是加强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探索与不断进行创新的能力,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根据高中化学的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心理,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是目前高中教师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然而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具有知识点较为复杂,教师通过统一归纳概括,将知识点进行归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难点重点问题到典型的题型案例,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到知识结构的构建,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然而此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并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在课上学生能够明白教师所讲的内容,而在课下,学生依然不会思考与解决问题。所以在进行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身掌握的知识要点,经过实践来体会只是形成的全部过程,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明白知识,理解知识,最终达到掌握知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则能够很好的适应这一现象,并且能够将整个发生过程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让学生在绘制与修改的过程中完善思维导图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分析与对比中将知识联系起来,这种教学模式就比普通的让学生记概念做习题更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达到学习化学的目的,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引导教学模式的措施

1.经常让学生进行复习与归纳

在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可以看懂教材,但是对于作业却依然不会的局面,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常常看教材,而学习成绩依然不高,而这些问题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学生在看完教材后,没有及时的进行归纳与总结,没有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所以就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点并没有记牢固,记扎实。所以就在做习题的过程中不会应用知识。而化学知识其本身就是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与掌握的,而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正好能够适用在这方面,在让学生进行归纳汇总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自行画出思维导图,然后与教师所设计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分析,在发现不足点后要及时进行修改,在学生修改后的思维导图没有错误后,分享给全班同学,让学生间相互交流,增加印象。

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学习

进行小组讨论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它能够有效的调动合作,例如在学生复习喷泉实验原理时,可以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并画出与之相关的思维导图:氨气、氢气与氯气是通过哪种原理才能够做喷泉实验的?除上述三种以外,还有哪些气体可以做喷泉实验?做喷泉实验的,其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其主旨思想是什么?产生喷泉的途径都有哪几种?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时应该要怎样进行设计等等,根据上述问题,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并且让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理清思维,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强学习兴趣,这样既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3.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在平常教师进行讲述化学课的过程中,做笔记的现象司空见惯,然而这些笔记都是学生盲目的跟随老师所讲述的内容进行的,这样做出的化学笔记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就值得教师进行思考了所以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中让学生记笔记记到关键之处,在课后能够根据化学笔记的关键点理清自己的思维,传统上,学生记录化学笔记只是通过记录化学式、定义与反应现象,并且学生记录笔记的模式仅仅是教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学生没有一个自身的记录方式,导致在复习时,没有一个高效的规律,复习的效果不明显。而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引入到化学中,学生的化学笔记更加全面的记录了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对于化学元素也掌握的更多,对化学定义也记的更加的扎实,对于书上的知识理解的也就更加的全面,并进行适当的可延伸与扩展,这样学生就找准学习重点。并且学生在复习时,自身思维有一个完整的复习框架,很容易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提升复习的效率。理清学习思路,能够很好的保证学生的的听课效果与学习精力的集中。更加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顺应新课该的要求,摒弃传统的学习习惯,由死记硬背转变成为开阔创新,注重能力的发展,这样就达到了将化学中融入思维导图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课堂的时效性,便于让学生掌握知识构架,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作者:季群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化学组

第十篇:高中化学课堂转变教学思维实现寓教于乐

一、分析化学教材中的趣味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学的依据主要还是以统一下发的教科书为主,无论是各类考试还是测验,都万变不离其宗,几乎所有的知识点和考点都是围绕着教科书展开的,教科书在一线的教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教科版不是死板的,也不是停滞不前的,它也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教科书无论是在知识的呈现方式还是内容的选定上都具有了一定的开放性、趣味性、探究性和综合性,很多的教学素材如果得到充分的挖掘,势必会实现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如在学习《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的时候,讲到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时候,其实教师除了可以引用教材中给的案例之外,还可以适当的拓展的,让学生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比如随机选取物质素材,拿一瓶矿泉水来说,让学生先观察,学生会从颜色、状态、气味、沸点等方面进行总结,这些没有发生任何的化学变化,这就是物理性质,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相对而言,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就属于化学性质,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区分两者了,并且对化学反应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转变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需要教师的认真“教”和学生的专心“学”,课堂的趣味性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当然作为化学教师应该全面的掌握课堂授课内容,充分的挖掘趣味性的素材,不断的革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占有主要地位,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能否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所以作为学生应该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学会与老师配合。在以往的常规课堂,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更多的时候是被动的接受,学习上没有什么自主性,更谈不上兴趣,学生感觉到课堂是非常压抑的,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对课堂呈现出一种厌恶感,老师一个人长篇大论,也谈不上课堂的趣味性了。新形势下,面对课堂角色的调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虽然有时候对知识的认知不一定全是正确的,但是他们也应该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样他们才会有尊重感和成就感。为此,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营造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间,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欲望,这些都会大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会实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授课,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同时强化课堂实验操作,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动手,通过实验操作来习得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会得到激发。如在学习《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相关内容的时候,学生由于对相关的知识不了解,也感觉到知识是枯燥的,学习内容比较陈旧,根本没有兴趣。化学教师应该采取方法转变学生的元认知,可以采用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然后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习得知识,还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三、寓教于乐,实现兴趣教学

课堂的趣味性不是化学老师感觉到的课堂多有意思和多有吸引力,而是学生。所以首先要明确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学生的总体感觉,不是化学老师的感觉。为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化学教师必须了解本班的学生概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理,做到从生出发,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并最大限度的整合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如在学习《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时候,对于氯气的讲解,教师就可以通过相关的实验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从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碱的反应实验来了解氯气的性质,实验教学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四、总结

化学课堂论文范文5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

学科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跑线和终点线,也是学科教学的核心,所以,学科教学总体目标设置的范围必须限定在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新课程标准》内,化学课程也不例外。普通高中化学教学是在初中化学教学量变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质变和量变结合的更高层次的基础性教学。《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教育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部分,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因生制宜地开展化学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分类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内容以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为主,以提高全体学生化学素养为导向;选修课是必修课内涵和外延的延伸,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是具有理工科发展倾向的学生重点学习内容。原则上,高中一年级只安排必修课的教学。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教师还应认真研究高中化学和《考试说明》。《考试大纲》说明了高考化学的命题范围,其制订的依据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而《考试说明》的制订依据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三者环环相扣,不可偏废。总体来说,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框定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这三个范围之内。只有这样,化学课堂教学才有明确性、目的性、意义生成性,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三维属性

根据《化学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具有三维属性:

1.知识技能

在初中义务教育段化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初等化学高级阶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化学与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英语缩写)的密切联系,以及化学学科在社会科学中的广泛运用。

2.能力方法

化学教学的一项最重要任务,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化学要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科学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学科及其边缘科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要求的能力方法,是指训练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及特长。

3.情感态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和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环境、能源、材料、技术等问题,培养学生忠于科学的态度,并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团结、协作、勤奋等良好品质。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为例,探讨如何制订教学目标。《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正确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第三,简单介绍燃料燃烧的意义,并举例说明充分利用燃料的方法。《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能力目标包括:通过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现象、分析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守恒观点、能量转化观点分析化学反应,养成能量观的思维习惯。《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情感目标包括: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保护环境、重视节能等公民意识。综上所述,《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堂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体现了目标的三维结构,目标主体不错位,目标要求不越位,目标明确且具体,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

三维目标确定之后,教师就要考虑如何有效落实,使教学目标迅速归位。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教师要努力打造一个全新的课堂,然后依靠、创新这个主阵地,为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提供基础性帮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几方面去努力实现三维目标。

1.转变教师角色

我国中小学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其中,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其关键是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传统的课堂观念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掌握课堂的方向,是课堂的灵魂。而新课程改革则要求在课堂上彻底转变师生角色,教师是主导,但不是领导,应以引导学生、服务学生为主,做学生知识的引路人和人生导师。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结合手中材料,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会自学,做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化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从中获得知识、技能与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成为教学活动的领航员,学生主要是在课堂活动中获取知识的,从根本上说,课堂活动是在45分钟内进行了一种有目的研究过程。在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主动引航,积极促进并确保课堂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演示分组等实验操作、课外兴趣小组实践活动、趣味化学故事讲述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转变学生角色

传统教学观认为,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处于课堂从属的地位,是不折不扣的配角。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要求教师积极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主角,教师退为配角,做学生的朋友和引导者。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发言,大胆质疑,主动讨论,主动探究,有利于改善师生互动的局面,扩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增加学生的实验课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3.注重课堂评价

教学目标是多层次、多维度的,这就决定了教学评价也要多层次、多维度,教师既要评价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情况,又要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情况。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包含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两者相互结合,侧重于过程性评价,即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要关注学生思考答案的过程。此外,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分层次、多角度地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使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学科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跑线和终点线,是学科教学的核心,教师通过转变角色,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等形式,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庄芳 单位: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

第二篇:高中化学课堂师生互动探究

一、高中化学课堂中实施师生互动的背景

在新课程下,教师要着眼于时代要求,着眼于未来竞争,转变观念,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积极地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实现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重传授向重发展的转变;只重教学过程向重过程和结果相统一的转变,努力把课堂变成师生互动、心灵交汇的舞台。

二、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现状

据调查,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现状是:师生在课堂上缺少平等、友好、互相协作的师生关系,缺少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常常因为不信任学生而剥夺了学生主动活动的机会,学生往往因为习惯于被动地听课而放弃了自己主动活动的机会;教师经常会由于教学进度的限制而减少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互动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互动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

三、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师生互动的条件

1.树立现代教学观,优化师生关系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抛弃师道尊严,做到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交流。在互动探究式教学氛围中,教师应有开放、民主、宽容的心态,最大限度的调动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教师要善待学生的质疑问难,不能摆架子,训斥善于钻问题的学生,也不能不懂装懂,敷衍了事。对于具有创新思维的思想火花,教师应积极肯定,认真引导,采用多元评价,让学生敢于尝试并享受成功的喜悦。

2.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在课堂互动中,教师要构建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吻合,操作上要化“大步”为“小步”。因材施教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3.要灵活多样,注重互动的有效性

在高中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并利用多种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教学互动中通过多法结合,互配使用,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发生碰撞,提升学生的能力,让课堂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实现有效互动。

四、高中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1.创设情境,趣味引“动”

即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或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把他们带入课堂知识的学习中,并丰富互动内容。在鲜活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所以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在如何创设鲜活的情境多下工夫。情境创设可以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入手,可以从化学史话入手,也可以从新闻热点以及科技发展入手。

2.精心设计,问题激“动”

“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导火索”。教学中的程式化、满堂灌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桎梏。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认识过程和思维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随着问题深入学。探究从问题开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不论课上、课下都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和宽松的氛围与情境,自始至终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宽松的情境中敢疑,并引导学生会疑、善疑和释疑。结果证明并不是必须教师教方法,学生才能学会。学生所找出的方法可能还没有清晰的步骤,缺少理性的反思与总结。这时教师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升华,使学生在自己找到方法之后,发现教师能精炼地点出关键之处,学生对学习会有一种满足感。因此通过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给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新的体验,学生自己找方法的过程对于他的学习更有意义。

3.突出特色,实验带“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既能产生引人注意的问题,又能提供种种感性的材料,引发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突出化学特色,有效地开展师生互动。教学中通过实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效果好,效率高。

4.捕捉信息,及时调“动”

教学过程中,往往在老师的不经意间,学生产生了一个典型的疑问,生出了一朵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果我们老师善于把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出来,加以重组整合,或许可以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引起深刻的认同,广泛的共鸣,给下面的课堂带来一份精彩。此时,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这个机会,发挥灵活的教育机智,出色扮演好探究活动的调控者角色,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积极地推进学生的探究活动。

五、总结

总之,师生互动是让老师和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宗旨,而只有师生充分动起来,才会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最大的收效,而同时老师也是真正的受益者。

作者:单权连 单位:安徽来安县水口中学

第三篇:高中化学课堂加强互动启发性教学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遍历我国目前化学教学课堂的现状,可以看出很多问题,首先由于一些化学教师自身的素质不够高,照本宣科,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没有动力,主动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弱.其次由于一些老教师抱着陈旧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发挥创新思维,转变教学模式,导致即使讲得很有深度,学生依旧存在接受困难的现象,学习压力大,老师自身也觉得很苦恼,更有甚者导致学生产生偏科现象,并且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和当地教育局在化学课堂上不够重视,学校投入力度不够,并且学校对于相关的实验设备不够完善,导致学生不能具体去认识化学这个学科的魅力所在,不能对化学有个更直观的反应,让学生对于化学只停留在老师所讲的书本上,永远投入不了实践,更使得好的教师无用武之地,渐渐丧失教学信心,帮助学生机械地应付学习任务和考试,沦为照本宣科教师中的一员.这些暴露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问题,都亟需我们去解决,同时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们要本着勇于创新的先进理念,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在教学理念上与时俱进,为学生的化学教育把好关,为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含义、特点

1.互动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互动启发式教育主要通过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互动的模式来启发、引导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和学生都作为课堂的主体参与教学环节,同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方向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各个学生和教师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交流,做到有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分析,共享课堂,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对课堂中的问题进行多维度的探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又让课堂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到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主动探究化学问题,主动推开化学世界的大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互动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互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在抓住课堂效率的同时,由老师满堂灌的模式转变为全新的教学模式,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这个课堂中来,调节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浓厚的化学学习热情,同时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能够更大的扩充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启发式教学模式需要因人而异,不同的老师根据自身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互动模式,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并无固定的模式,所谓千种变化尽在不言中.

三、互动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根据我们调查研究,开展互动启发式教学,要根据各个高中化学实际情况开展,教师要进行互动启发式教学就要考虑教师和学生等相关因素.

1.对化学概念理解的互动启发

在实施互动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条件是首先让学生做好一定的预习工作,让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教师根据化学的概念巧妙的穿插互动环节,不断引入学生进行新的思考,通过举例子,反问等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学生对化学中更概念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我们在学习小苏打和麦秸竿的反应时,我们可以亲自让学生进行实验,用一小勺的麦秸竿灰里面加入一点点苏打粉,同时下面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等到加热到一定程度,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两个互相发生反应,并且麦秸竿灰呈现蓬松式的发泡,体积变大很多,同时里面出现很多小孔,火焰的颜色呈现黄色,同时在这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例如它们反应出现啥现象,反应的剧烈表现是如何,他们反应的生成产物是啥,同时火焰的颜色为啥是淡黄色,是否有钠参与反应等等通过这些形式的问题我们让学生加强对化学反应的记忆,并且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记忆,减少遗忘率,同时互动式教学方式脱离了原来的照本宣科的模式,不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无聊,培养了学生的训练和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设计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认真的去思考,形成对整个高中化学知识结构的清晰理解.教师只有在对学生化学概念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深化,这是一个必要和前提.

2.对解题训练来巩固的互动启发

对于教师仅仅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要想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还需要给学生们一些必要的练兵实战的机会,化学的知识需要相应的习题来进行强化和吸收,通过习题的训练和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这是个检验课堂成果,并且让学生明白哪里不足的好办法,互动启发在学生训练中也可以被恰当的运用起来.例如,让学生对课堂中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解决写出自己的想法,再分组讨论,最后老师带头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达到大家共同参与的效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做好互动工作.

四、结语

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积极开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充电,开展互动启发式教学,同时我们要注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积极注重对学生全方面的教学过程,本文从目前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出发,深刻分析了互动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效果,并且针对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出了有效的建议,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弥补学生的不足,实现学生在学业上的自我提高.

作者:程薇 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大港中学

第四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可行性及方法

 

 

一、应用变化多样的化学实验创设情境

例一: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中盐类的水解这一课时中关于分析盐类的酸碱性的教学时,在学生的旧知识中,认为盐大部分都是显中性的,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实验中来证明盐的酸碱性。情境设计:分别取少量的醋酸钠、氯化钠、氯化铵溶液于三支试管中,测定溶液的pH。通过测定溶液的pH发现,醋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铵溶液显酸性。通过上述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结果并非之前所认识的那样,促使学生重新检讨自己的认识,纠正错误或片面的看法,使认识得到发展。

二、通过化学史实、科普故事创设情境

基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知识的获得欲望比较强烈,对新鲜事物也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插入一些化学家的故事、与化学相关的科普故事,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例二:

《苯》的教学中,对苯的结构介绍的片段教学中可以介绍苯的发现过程。情境设计:法拉第发现了苯,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等人确定了苯的分子式与相对分子质量,还有苯的结构式是由凯库勒因为做的一个蛇梦(梦到一条蛇在他面前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而受到启发得出了苯环的结构。这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让学生对苯的结构印象深刻,很多学生即使离开高中校园很多年了,还能很清晰地记住这个故事和苯的结构,这就是故事所创设教学情境的魅力所在。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及其所形成的一些思维观念必然会带入化学课堂。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调整课堂的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生产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例三:

进行Na2CO3的性质教学。情境设计:厨房里为什么用热的纯碱溶液来洗涤油污。这类情境创设其目的主要是解决对某类知识(概念、理论、方法)的同化,通俗易懂的生活知识成为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创设情境

例四:

介绍盐的酸碱性的教学片段时,还可以用新旧知识的联系作为教学情境。情境设计:一起来回顾以前的一些知识,酸是显酸性的,碱是显碱性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后,汇报各组的看法:那么盐的酸碱性又如何呢?生1:盐是显中性。生2:盐部分显酸性,部分显碱性。生3:盐既能显酸性,又能显碱性。生4:盐部分能显酸性如AlCl3,部分显中性如NaCl,还有一部分是显碱性的如NaCO3。让学生从旧知识引入,通过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答案是五花八门的,这时候学生就会产生认知的冲突,教师就可以捕捉这个信息:到底哪些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大家能否设计实验来验证呢?这样不仅很好地捕捉了这个生成资源,也为后面的生成打下基础。而这类生成的因素有些是教师意料之中的,但更多的是偶然。这就要求让这些信息成为在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学习者进一步建构的生动情境。

五、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

多媒体辅助工具是化学创设情境的理想辅助工具。利用多媒体创设化学情境,可以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生动地描述各种抽象的微观结构,并配以色彩鲜艳的动画进行演示,解决学生对化学中物质微观结构抽象知识的形成过程的一个感性认识的缺陷等问题。

例五:

进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的碰撞理论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比较直观的Flash动画,通过观察动态的演示,使学生对碰撞理论的知识更容易掌握。另外,现代信息技术还可以把规模宏大的化工生产全貌、生产流程等详尽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原来枯燥的工业生产变得形象具体,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化学知识能联系生产实际,保持学习的兴趣,如工业炼铁、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等,都可以通过录像、课件等方式把分散、孤立的设备连接成完整的、系统的设备,将静态的生产流程变为动态的生产过程。多媒体给学生及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人机交互情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挖掘学生创造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闫春辉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

第五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一、加强备课环节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备课是教学的基础,作为化学教师要能够认真对待备课工作,能够认真备课,全面备课,通过有效备课,保障教学的质量。教师备课,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积极研究,研究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研究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内容,研究教学内容的基本教学点等等,要能够积极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研究,对教材中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有深入的认识,对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到了然于心,这样,才能有效的组织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要积极地备学生,备学情。备学生备学情,教师就要积极研究学生的化学水平,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研究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要能够对学生有充满全面的了解,以开展有针对学生的教学活动。最后,要备教法好学法,教师要认识到师生互动教学对于促进化学教学发展的重要性,在化学备课过程中,教师就要围绕如何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进行教法选择,进行学法选择,要能够丰富教育手段,能够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的选择促进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进行互动性自主性学习,通过备教法,保障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化学教学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增加学生学习动力,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化学有效教学提供动力支持。比如,在讲解关于“钠”的知识内容是,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看到钠的新切面与旧切面的表面的色泽不同,学生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看到金属钠能够在水面上漂浮并且呈小球状,还可以发现钠的小球能够在水面上游动并发出嗤嗤的声音等等,在小组实验中,学生可以看到很多有趣而奇特的化学现象,同时,学生也很期待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的将书本上的枯燥的化学知识进行生动的展示,能够直观展现教学内容,尤其是能够有效弥补化学实验课的不足,弥补实验器材的不足,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比如,在氢氧化铁沉淀的生成与氧化的颜色变化的实验中,如果利用传统实验手段,实验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由于实验中的现象出现的时间非常短暂,学生的甚至观察不到实验现象的变化。这时,如果采用多媒体手段,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录像,然后,利用慢镜头对相关现象进行播放,学生就可以有效地看到所生成的氢氧化亚铁的白色沉淀的瞬间,学生能够看清氢氧化亚铁被氧化的全过程,可以看到白色变为灰绿色再变为红褐色的过程,这对于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观看实验的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实现学生有效学习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只有学生掌握正确地学习方式,学生才能进行有效进行自主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实现化学有效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比如,对于化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立足基础知识学习,对于化学素养较高的学生,教师要指导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学习,进行拔高学习。同时,要针对化学学科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化学知识点较为琐碎,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知识识记学习,因此,要引导学生掌握自我提问法,表格学习法,复述法等等,教师要能够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地学习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五、加强反馈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化学教学不是单向教学,而应该是双向教学,教师要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能够根据教学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化学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能够及时根据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促进化学教学的发展。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以改善教学活动,第一,可以向学生询问,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困惑点,以积极解决问题。第二,可以建立学生档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进行记录,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课后练习情况,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不断发现教学问题,调整教学方式。第三,可以通过课业方式,通过考试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改进极教学方式。

作者:张金华 单位:九江市第六中学

第六篇:高中化学课堂问题设计初探

一、问题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者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的已知。”因此问题设计要按照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满足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和认知体验为原则,同时遵循问题的适度性。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教师设立问题,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学生稍微努力就可以回答,不仅参与探索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体会成功的喜悦,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案例1】高中必修一物质的量的教学。(鲁科版)对于如何引出“物质的量”这一名词的探讨。本节较抽象,若引入不恰当,或引入太深,易使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因此笔者设计以下导入方式:之前学生已学过氯气的性质,通过H2与Cl2反应生成HCl,设计以下问题。问题1:3种分子的个数比是多少?质量比是多少?问题2:若2gH2参与反应,且反应完全,则消耗Cl2的质量是多少?可生成HCl的质量又是多少?问题3:2gH2含有多少个氢分子?71gCl2含有多少个氯分子?73g氯化氢又含有多少个氯化氢分子?对于问题3为引入新课问题,学生从上述问题中知道物质的反应实质是按照一定分子数进行反应的,1个氢分子和1个氯分子反应生成2个氯化氢分子。但在实验和实际生产中,我们称物质的质量进行反应,而不能用微粒数进行反应。那么,2克氢分子有多重呢?把微观和宏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功臣”,即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本节重点及难点为物质的量理解,为后面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作铺垫。但物质的量摸不着看不到,让学生感觉陌生,不知所措。因此,可以通过学生较熟悉的内容物质的质量入手,指出物质的量在实际中的应用,即引出物质的量。

二、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巧设问题,挖掘知识的内涵

问题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逐步挖掘知识的内涵。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并不是脑袋一片空白,因此思维上易产生矛盾,教师利用这种认知冲突,巧设问题,解决矛盾,更能擦出思维的火花,抓住知识的本质。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案例2】高中化学选修四(鲁科版)中盐类的水解是重要的内容,但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书本表格所列出的一系列物质进行pH测试。问题1:碳酸钠的pH为多少?纯碱属于盐类物质,为什么叫纯碱呢?问题2:NH4Cl盐溶液中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是如何产生的?问题3:这些离子间可能发生的反应是什么?问题4:离子发生反应后,水的电离平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问题5:离子相互作用后溶液中的[H+]和[OH-]如何变化?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平衡、水的电离及溶液酸碱性的知识,盐类的水解是对这些知识的综合应用。盐类的水解重难点为盐类水解的实质及水解规律,理论性较强,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通过酸碱性的学习,学生知道酸显酸性,碱显碱性,那么盐一定显中性吗?因此本节课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问题,与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从而层层深入,学生探究问题,发现规律,总结知识。

三、问题设计兼顾整体性与层次性

设计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使教学内容能够落实,单一的问题已不能达到要求,因此问题链的设计要整体呈现。在一个班集体,学生个体的差异,认知水平的不同,又要求问题能够有不同层次,使每个学生都乐于探究。并提供多方案进行评价,一般学生通过努力找到答案,优秀学生感觉到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案例3】在进行“电解的原理及应用”的内容教学时,如果直接让学生书写出电极反应式?大多数学生将找不到线索,不知从何下手。如果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实践证明,学生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讨论并得出正确答案。学生分组实验:电解氯化铜溶液。观察现象,并讨论以下问题。(1)电源的正负极如何判断?电流如何流向?电子如何流向?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石墨极分别叫什么电极?(2)CuCl2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当通电时,这些离子分别向哪极移动?(3)这些离子在电极上可能发生什么反应?(4)如果把CuCl2溶液换成熔融的CuCl2,会有什么改变?(5)如果把CuCl2溶液换成NaOH溶液,结果又如何?(6)如果把阳极的石墨电极换成Fe电极,又当如何?问题(1)(2)(3)属于基础性问题,通过预习课文,大部分学生可得出答案。通过问题(5)(6),组织学生讨论,并结合资料,自主探究,最终亦可顺利得出结果。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总结,为后面电解原理的应用做铺垫。

四、总结

综上所述,若要增强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问题的设计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而问题的设计,可以从不同层次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设计既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问题应不断深入,使知识能够扩展和延伸,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的本质及内涵,而后能灵活应用。在课堂中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廖燕梅 单位: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

第七篇:高中化学评价体系促进有效课堂形成

1高中化学评价体系概述

完善的高中化学评价体系由心理基础、教育学基础和构建基础三方面结合而成。首先是心理基础,指学习者的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习者的心理需要是尤为重要的,逆反学习者心理的评价体系只会导致主体失去兴趣和信心,对化学的教学无益反害。其次是教育学基础,指的是1983年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不谋而合的。都是关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利用差异并且满足差异学习的需要,进而发掘学生的潜能。再次是构建基础,指的是构建主义理论。它强调教师传递教授的只是信息而并非知识,知识是不能够传递的,它的获得是通过学生主动构建。所以基于构建理论的评价体系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构建过程为核心。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价存在这很多问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做的也不是很到位。首先就是评价体系不健全,在很多的学校对评价活动是很重视并为此分配了充足的时间,但是结果确是收效甚微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就是评价体系存在诸多漏洞,比如说评价活动后没能及时跟进评价结果指导教学,形成良性循环。这就导致了事倍而功半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师生对教学评价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众所周知,高中时期正是学生为实现大学梦的冲刺关键时期,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各学科被安排的满满当当,时间非常紧张。只注重讲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而忽略了学习的结果。教学评价正是对教学结果的一种评估,是对教学活动效果的一种反馈[1],避免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沿着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2实施高中化学教学评价,打造高效

2.1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得到预期的效果,制定一份考虑详尽的课前计划是关键。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合理而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应做到井然有序。除此之外,教学评价也应具有针对性,明确评价所需记录的信息、数据以及搜集方式等,以便后期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下面以“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为例展开论述。首先,明确教学目的,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指的是在某一阶段教学活动进行完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它也指明了教学评价设计的方向。教师在设定具体目标时候,应该综合考虑班级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情况,制定出合适目标,以便与教学评价更好的结合。例如,对于“金属化学性质”一节来说,教学目标可分为学习知识目标和学习过程目标:(1)学习知识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保存和用途等进行学习。比如物理性质学习其色泽、密度、硬度、熔点以及导电性等,化学性质则可探究其与水和氧气等的反映。学习时,重点学习金属钠和镁,并把它们各方面性质和铁等金属进行归类对比加以区分。(2)关于学习过程目标的实现,教师则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启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能力。通过对上述金属性质的学习,探究思考其保存方法的意义以及为何要采用这种方法等。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节具体内容设置提问,比如说金属钠放置水中产生什么现象等问题,并且课堂学习评价表。与此同时,教师也该定制一个教师课堂记录表以记录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表现等。

2.2课中实施

在此阶段,教师首先在课前将评价表发放到学生手中,以便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利于教学的实施。在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掌握知识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等方面情况,再结合课前指定的评价表和记录表相关内容,做好课堂记录。课后教师预留部分时间给学生完善评价表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相关记录留作以后改进教学的参考依据。

2.3课后反馈

教师可以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评价记录表进行抽取用作参考样本。并根据样本反馈情况对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出调整和改进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样本信息也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基本情况,老师也可据此对每个有差异的学生进行指导。

3结语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相比于传授知识,我们很容易忽略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在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上存在着不足。其实,恰是这一环节极大的影响着教学效果。只有打造出完善的高中化学评价体系,才能从中获知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有效课堂的形成。

作者:徐祥进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致远中学

第八篇:高中化学基本理论渗透教学法应用

一、化学学科基本理论的特点

首先,化学概念大多数是抽象的,是在做了大量的实验后对具体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概况和总结而最终得出的概念。比如,学生在学习物质的量等基本理论时,既看不到也摸不到,而且已有的知识背景也不能帮助学生去理解。其抽象性的特点成为学生学习化学基本理论的一大障碍。其次,大多化学基本理论不能脱离其他相关内容而独立存在,比如在学习电解原理时,还需了解原电池、氧化还原反应、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相关内容,这些内容本身就很有深度和难度。另外,还必须在学习理解了化学反应方程的反应方向以及能量的变化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掌握电解原理内容,从而加大学习电解原理的难度。最后,化学的各个基本理论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对于化学理论的教学,要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采取渐进的、渗透的科学教学方式,从初步感受基本理论知识到最终形成系统化知识结构,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让学生初步感知知识

由于学生对新教程中大部分的化学理论都是第一次接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进行教学。下面以“电解原理”一课的教学为例,先从电解原理的基本知识框架讲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电解原理这部分知识的感知度,要借助具体的实验来一步步地进行理论分析,之后让学生互相进行思维的对比,先对电解的意义有个初步的了解,学会认识电极并掌握氧化电极和还原反应之间的微妙关系。还要了解在电解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所以,在基本知识认识的深化的时候,笔者要通过电解食盐水实验帮助学生提高认知。通过电解食盐水实验,学生有了新的认知,这和已有的认知发生了冲突,使学生主动地从微观层面出发,更深层次地思考和研究。由于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对电解水的装置有了一定的了解,到了高中阶段在实际操作实验时要结合电解原理的知识更加开放化地进行实验。实验基本上不受格式的限制,从学生理解知识方面入手,明白电解的条件:有回路、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以及外部的导电,具备这三个条件即可进行实验。然后引导学生对阴阳两极的产物以及产物的体积的比例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掌握电解原理的基础理论。

三、有规律地进行归纳提升

为了使学生吃透基本概念并有效巩固,教学要在对基本理论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有规律地进行归纳提升,避免一概而论。尤其是高中化学必修源中电解原理这部分内容,因为电解原理很复杂、不易理解,原电池、氧化还原反应、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都属于电解原理的范畴,这些方面的内容容易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对这些内容进行对比归纳,慢慢地将其转为已有认知,实现知识的内化。

四、逐步渗透科学抽象方法

学生应在具体实践中学习化学理论知识,通过总结归纳,逐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使之系统化。只有在彻底理解了所有知识内容且灵活运用后才能在实际中应用。电解原理内容广泛应用于工业中,而电解原理知识缺乏实际应用,导致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到位,于是,在课堂提问或做习题时出现了错误,这成为需要攻克的一大难关。于是,在熔融氯化钠的工业应用基础上,笔者设计了类比实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今我国工业主要还是采取熔融的氯化钠进行电解的方式来生产金属钠。笔者先给学生展示了一部分大型企业在生产金属钠时所用到的主要机器的设备图及其生产的主要方法,后让学生归纳出生产设备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并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氯气和金属钠是由阴极和阳极的哪一边产生的?(2)整个反应中电子是如何得到和失去的?(3)整个反应中电流方向是怎样的?电子是如何移动的?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电子得失的情况如何?通过这些实验情境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在学习这块内容时,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解原理知识框架逐步完善。学生在此框架基础上分析总结电解原理的这部分内容,一步一步地掌握科学抽象的方法。

五、总结

在教学中经常运用是培养学生发现科学、探索科学的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是非分明,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要对教学进行不断地改良和发展,打造高效课堂,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自元 单位:四川省罗江中学校

第九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技巧浅析

一、导入技巧

万事开头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是如此,如何开好这个头,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的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众多的课堂教学技巧中,导入技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化学课堂上,采取什么形式进行导入,选择什么内容作为导入内容,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的选择和设计.在化学课堂上,常见的导入方式主要有复习式导入、实物导入法、实验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可谓是形式多种多样,途径五花八门,但无论教师采取什么样的导入方式,都要遵循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一体,这样才能保证导入环节顺利完成导入的任务.例如,在介绍“物质的量”这个概念时,如果上来就对概念内容进行分析,不但会让概念教学活动显得十分单调枯燥,同时,学生也未必能很好的理解新的概念,因此,在讲解这个概念之前,笔者就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环节,首先拿出来一小包大米,看到教师把大米搬到讲台上,很多学生都好奇了起来,他们纷纷盯着教师,想要知道教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个举动成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接下来笔者就开始问道:“有没有哪位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数出这包大米有多少粒?”“先称一下这包大米一共多重,再随机选出几粒大米称一下重量,通过平均法算出每粒大米的重量,再用一包大米的总重量除以每粒大米的重量就可以了.”很快就有学生给出了这个答案,答案给出以后,立刻就有学生提出了质疑:“一粒大米这么小,很难准确地测量出其重量,如果把100粒大米作为一个单位进行称量,这样就会准确很多.”听到这个建议,很多学生也跟着附和起来.就这样,在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导入环节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被激发了起来,在学生的讨论中,关于“物质的量”的概念也渐渐被引了出来,从而给接下来进一步的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问题情境创设技巧

在课堂上,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如何问出有质量的问题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挑战,如果一味地像传统的那样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很难获得好的提问效果,而如果教师能够围绕着问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把问题放在一定的情境和背景下,这样不但会让问题本身显得更加生动,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为了考察氯气的性质,笔者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图片,图片上农田里的麦苗已经变黄,有的已经变成了白色的枯草.为什么图片中的麦苗会变成这样?学生的心里自然泛起了疑问.接下来,笔者告诉学生,这是一片受到氯气污染的农田,是当地的化工厂违规排放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的环保部门已经在现场喷洒了一些石灰水.听到教师说到这里,学生的心里又有了问题:“为什么受到氯气污染的麦苗会发黄变白?为什么喷洒石灰水可以缓解氯气污染?通过情境的创设,不用教师提问,学生自己已经有了想要问的问题,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经过思考,有学生认为麦苗变白是因为氯气有漂白作用,听到学生的这个想法,笔者立刻给学生现场演示了一个小实验:将红色的布条放入氯气中,观察布条是否会被氯气漂白.经过观察发现,布条并没有变色,“是不是因为有水的缘故,氯气和水发生反应才能产生漂白作用?”有学生又提出了这样的假设.于是,笔者马上把刚才的红布条用水浸湿再放入氯气瓶中,结果红色的布条果然变色了,从而证明了假设的科学性.这个问题解决以后,再来解决喷洒石灰水治污的问题,有学生提出假设:氯气能够与碱发生反应,依据学生的假设,笔者将NaOH溶液倒入装有氯气的瓶子中,果然瓶子中黄绿色的氯气消失了,从而证明了学生的猜测.比起直接的提问,教师把想要问的问题置入一定的情境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生在情境下的思考会变得更积极主动,从而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收获更多.

三、分层教学技巧

化学课堂论文范文6

(一)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较好地创设学习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且很多知识非常抽象的学科,传统教学法学生往往会产生乏味感。而多媒体技术却能将声音、形体、色彩等融为一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活化教学内容,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例如,在学习空气中各气体的用途以及大气污染问题时,可以通过展示网上的炼钢、气焊、液氧炸药爆炸、舞台灯光等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氧气和稀有气体等气体的用途。通过观看电视新闻中部分城市雾霾天气的报道,使学生深刻体会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及危害性。通过创设这些情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化学是研究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而初三学生又是初次接触微观世界,传统的教学往往在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讲解、练习,即使如此,学生仍然茫然不知所措,无法想象,无法理解,久而久之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厌学情绪。然而若恰当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则会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因为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用语言不易表达的知识、理论变成直观的、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一些毒性强的实验、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通过课件、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还能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生动直观,吸引力强,既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轻松消除了学生学习中较难跨越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重重障碍,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轻松突破。这样真正实现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更轻松的目标。如在讲授“原子结构”这一节时,学生对原子内部结构难以形成空间概念,可通过播放原子结构的三维立体动画课件使学生对原子内部所含微粒及其位置关系、运动情况、带电情况等一目了然,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能较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理论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把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由抽象变形象,微观变宏观,静态变动态,能较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理论。如在“电解水”一节中,其中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一过程的微观解释(即水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之后它们又分别重新组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而原子不再分裂)学生不易理解,这时可运用多媒体动画方式将微观世界放大,通过观看分子、原子的变化、运动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水分子的分解过程和氢原子氧原子的重组过程,这样不用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就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这部分知识,且印象极其深刻,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化繁为简,增大课堂中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练习的容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既要板书又要讲授,一堂课下来忙得不亦乐乎,但给学生传授的信息却不多,而用多媒体教学就能节约教师一部分板书的时间,从而留给了学生更多思考讨论的时间。同时多媒体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现较多的知识量,将属于不同领域的内容,以图表、动画、视频、声音等各种不同的现代化方式展现出来,极大地增加了课堂容量。此外,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反馈巩固练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真正实现了课堂的“高效”化。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应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在对多媒体教学的一片叫好声中,有的教师过分迷信依赖多媒体,在教学时,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完全抛弃了黑板和粉笔,教师的板书完全被课件代替。整节课教师只是以播放课件为主,黑板上几乎没有板书,课件一张张一闪而过,学生成了“观众”,甚至只是图个“热闹”,结果连基本的笔记也没来得及记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使用课件的同时,还应当将一些重点的知识、定义、公式等进行板书,使学生加深印象。总之,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产生出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二)不能用课件完全代替化学实验

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它特有的“魅力”大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它不是教学上的“百宝箱”,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现在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把化学实验全部用课件代替,认为做实验麻烦,且有些实验具有危险性(如氢气的爆炸实验),所以就用课件代替。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最终目的是培养未来具有一定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可是在化学教学中,如果不做实验则化学岂不成了“纸上谈兵”?又何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切不可用课件代替实验。

(三)课件的界面不可过于花哨

多媒体课件固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要把握一定的“度”,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课件外表华丽。如色彩过于艳丽、界面卡通动画过多、字体变化多样等,美化了界面、显示了制作水平,结果这些却喧宾夺主成为学生的视觉中心,而课件中的教学内容却被忽略了,注意力的分散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有机结合,才能显示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魅力,也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化。

(四)教学节奏要适当

科学掌握教学节奏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由于多媒体呈现信息的速度快,教学中容易不自觉地加快教学的速度,忽视对学生思维节奏的考虑,往往导致学生前一个问题还没有理解,甚至部分学生连题目都没看清,下一个问题又来了,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变成“走马观花”式的教学。

三、结语

化学课堂论文范文7

一、转变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在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后,会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观念模式,并且把这种教学观念模式一成不变地运用在每一届的学生上。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高涨,也存在一些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模式的教师,会认为要转变,要与时俱进。首先,初中化学教师要切实认识到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特殊性以及重要性,再从自身出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巧,其中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等,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武装自己,把握好正确的尺度。其次,初中化学教学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的教学宗旨,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转变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再用新旧融合的教育教学观念支配与主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可以运用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如把化学实验搬到教学课堂中进行、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等等方法,不断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

二、努力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让学生喜欢自己,让学生受到自身的感染,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体、文化素质,并且努力提高自身良好的形象。只有教师自身先做到,学生才能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良好的精神面貌、认真工作的热情等等,并且逐渐地被感染。从而师生共同营造出热情、积极、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充满热情地教,学生充满热情地与教师交流、互动。如果教师自身没有做到具有积极的工作热情与良好的精神状态,就会在无形之中传递给学生消极的讯息,从而会导致部分学生对化学产生畏惧心理,并且扼杀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可见,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素养是多么重要,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质。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为了更好地推动新课改的教学,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过去,学生的学习模式是听教师课堂上的讲授,台下做好自己的课堂笔记。这样的教学模式显得枯燥和乏味,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貌似是在听讲,但其实并不尽然。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很难谈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那么,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也是打了折扣。为此,为了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便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便是一种较好的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又注重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科教学中的某项课题提出相应的的探索问题,同时,学生自己通过调查分析、试验、亲自操作等方式对相关知识、信息等进行收集与整理,最后,对相关结论进行实践验证。通过这样的方式,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提高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亲自操作,锻炼技能,融入情感,主动探索,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同时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相应的技能。如此,可较高的提升课程教学的效率。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可多采取创设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创造出较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或者采取分组合作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除了发挥学生的作用之外,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若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便要做好教学反思环节的工作。教师应该对自身在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有清醒的认识,扬长避短,要不断学习正确的、科学的教学观念,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克服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改正。教师要提高自身发现问题的能力,平时多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想法,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案,教师也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能及时改正,妥善的解决,为教学的发展提供保障。相信教师通过对教学工作的反思,努力改善,积极探索,一定能够显著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檀伟 单位:通钢三中

第二篇:初中化学课堂高效探析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形势下,学生是主体,教师要把属于学生的原原本本的交付给学生,呵护学生的天性,让每一个生命自然成长。在化学教学中,自然离不开实验,有教师做的演示实验,也有学生做的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离不开学生的交流、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热情、尊重、信任,学生对教师敬重、爱戴,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师生关系民主和谐。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及时准确地进行解答,更要注意对学生的问题思路加以引导和更正,使学生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同时学生也能理解问题从而掌握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课的起始阶段教师就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就能使学生保持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而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从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课开始,就一定要通过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渐使学生由爱学化学到学好化学。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应增强知识储备,吃透教材,尤其要发掘化学知识中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比如,从“绪言”就要开始让学生了解到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学好化学将来可以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另外,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上多下功夫,通过实验容易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用食醋可以清洗水垢,用食醋浸泡鸡蛋可以制成无壳鸡蛋等,将这些实验布置成家庭作业,完成后在课堂上展示和交流。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读”“记”“练”“做”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可以通读、选读、精读、对比读。有些知识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读书自学获取,例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节的学习;“读百遍不如抄一遍。”这句话强调了记笔记的重要性,同时,对化学用语的识记使化学知识的学习有所提高;练,即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强化与巩固,通过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做,主要体现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是直接获取化学信息的重要途径,所以做好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最有效的途径。

五、总结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要通过学生对课堂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完成,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爱动脑、动手,爱思考问题和能解决问题,是学生参与性高、主动性强,让学生能自主学习的过程。

作者:苏飞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水洛中学

第三篇: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浅析

一、高效课堂教学的概述

高效的课堂教学并不指学生取得一点点的收获,而是努力让学生的收获扩至最大,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发挥到最佳,教师的教学效率发挥到极致.简单的说,高效的课堂,就是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时间内,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到更多的东西,使每个学生取得最大的进步.在这里,我们必须要弄清楚,何谓学生的最大收获,是不是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持有这样的观点,那就是片面的了,学生的最大收获并不是只指知识,还包括学习的方法掌握以及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这就是通常讲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因此,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的发挥出来,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转化,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1.更新教学观念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的思维还没有转过弯来,总以为课堂是教师的,学生的一切都由教师安排,一切由教师说了算.事实上,学习的真正的主人不是教师而是学生.那么,我们的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学习任务的完成应该由学生去努力,而不是教师帮助学生去挑担子,教师起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如何完成学习任务,不是代替或者代办.观念是执行任务的灵魂,只有教师的观念更新了,教学的模式才会得到根本上的改变.长时间以来,很多学生认为在课堂听教师的话就是好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就是优秀的学生,多数学生在教师面前是放不开的,无法放松的自在的研究问题.这样的观念也迎合了部分教师的口味,在某种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但,这样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学生的思维被严重束缚了,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的改变观念,继续满堂讲,那么,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就没有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许真的成为书呆子了.

2.做好预习工作

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预习的好,他就能胸有成竹的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更好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做好化学的预习工作呢?首先,教师要给予预习提纲.预习也要讲究效率,不假思索的读一遍教材不能成为真正的预习,预了让学生了解本节内容的大概,还应该让学生知道本节的主要内容,尤其要知道哪些地方是自己无法理解的,以便在教师上课的时候,努力搞懂.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预习阶段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在预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内容时,为什么叫催化剂?为什么说化学性质不变,而不说性质?改变反应速度,而不说加快?加热氯酸钾的时候,为什么试管口是稍微向下的?等,问的问题越多,说明预习的越深入.

3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就要设法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是难有学习积极性的,即使有点学习积极性,也经不起困难的考验的.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关键点.初中学生喜欢实验,那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性,尽量的以实验来导入新课,平时尽可能的补充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最好是让学生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

4.重视化学实验的效能

高效的化学课堂必然包含实验的教学效能,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几乎不存在没有实验的课,实验的效能常常对化学课的效率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因此,欲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必须重视化学实验的效能.化学课堂上的实验,有教师演示的,也有直接给学生做的.教师演示实验,应该起到示范的作用,为了保证每次演示实验都能起到好的效果,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配合精准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以及对实验的连接情况、现象情况作必要的说明.学生实验,现在多数为探究性实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不能包办.比如,在制取CO2气体的实验中,教师要给他们必要的药品,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制取CO2的最佳原料,之后在于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当学生取得探究成后,在请他们思考:如何实现随时制取CO2,又能随时让实验停止呢?请你先画出实验的简图来.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抽取部分学生的实验装置图进行评价与交流,这样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总结

总之,为了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师应该不断的更新观念,积极主动的利用工作之余进行在学习,平时要走进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打好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时刻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实现高效课堂.

作者:王建华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初中

第四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一、创设生活情境,使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密切关联

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化学知识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化学无处不在,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服务于生活。在新的教学课改下更多地强调学生用化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化学问题,主动地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激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需要比如学习浓硫酸时可以通过以下情境。这是浓硫酸写给水的一封表白信:“亲爱的水:每当我见不到你时,我甚至会在空气中寻找你的气息,我是多么渴望和你在一起。但当我遇到你,我就有种沸腾的冲动,我全身会发出大量的热,因为我一直喜欢你。其实我们很般配,我们都是无色的,虽然有时候我有些粘人,但我还是很稳重的。我愿意在一个角落静静等你,永不变心,因为我是不挥发的,这点我比浓盐酸要强。所以,水,请你不要逃避,就算你逃到有机物中,我也会把氢和氧重新合成你,因为我爱你!”在学习时,教师先组织学生深情地朗读这份“情书”,然后演示关于浓硫酸性质的一些实验,同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从“情书”的一些字眼中感悟和归纳浓硫酸的吸水性、黏稠、难挥发性、脱水性等多种性质。这样学生学得津津有味,也非常容易记忆学习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课堂效果必然提高。

二、教师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讲”、“精练”

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准确的快速的解题,那教师就必须做到“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脱离题海,学生脱离了题海,就给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创造了一个自由的思想空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有效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点应所侧重,抓住教学中的重点知识点,重视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做到课堂教学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讨论、争辩,从而把问题弄清楚,然后有针对性地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熟悉并掌握所学知识,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每节课快结束时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给予补充。

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法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动力源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选做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如在学习“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一内容时。首先,通过看、闻、切等方法总结出蜡烛的物理性质,通过这一步的实验探究学生掌握怎样获得物质的物理性质;其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看蜡烛火焰,真的发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再通过火柴梗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得出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通过这一步的实验探究,学生明白观察仔细的重要性,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惊奇地发现蜡烛真的被点燃了,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总结出规律,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四、注重参与,让课堂成为我的地盘我做主

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灌满一缸水”,而是要“点燃一把火”,“一缸水”是死的得不到发展只有“点燃一把火”学生才能得到发展。一堂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课堂,学习起来就轻松自如。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在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训导、传递、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让学生快乐学习,关键在于学生主体内心和外部的积极活动。

五、总结

总之,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刘程燕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六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分析

一、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革新

笔者认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首先要不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革新,让教师的思想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这是因为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他们也有能力用比较少的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反观成绩相对来说比较差的学生,他们即便也能够很好地约束自己,但是却没有能力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简单来说,就是他们的学习节奏相比较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总会慢一步。而实际上教师的教学任务一般都不会按照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的水平来布置,这就使得学生们的学习进度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长此以往,就必然会对整体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消极的影响。而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用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说,有些学生在自习的时候不能够很好地要求自己,他们一会玩玩手指头,一会睡睡觉。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会给其他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教师若处理不当的话会对全班学生的学习节奏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因此教师就要摒弃对成绩差的学生的偏见,有意识地监督和帮助他们,为他们的发展进步做好工作。例如,初中化学要学习26种元素,有些学生学习态度消极,也有的是尽力了之后但是学习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这个时候笔者就会给这些学生“开小灶”,在空闲时间单独辅导他们。笔者会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进一步教导他们记忆的技巧和关键,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提前设定好教学目标

提前设定好教学目标也可以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教学目标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对每节课、每个月甚至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学生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实际的学习计划。

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会经常用到合作学习的方法。例如,笔者会让学生们自行分组,然后笔者再进行小范围的微调。微调的标准就是要确保每个学习小组的整体素质基本相同,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绩最好的学生作为小组长。然后笔者会有意识地挑选一些超出学生能力、但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让他们思考。首先是让学生们独立思考,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观点之后再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这个时候小组长就要负责将每个学生的想法记录下来。在学生讨论交流完毕之后,小组长对自己小组成员的意见进行汇总和整理,然后每个小组长轮流起来发言,其实这就是各个小组之间进行的再一次交流探讨。班级同学可以就每个小组长汇总的意见再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解决原本自己束手无策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这些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总结

化学课堂论文范文8

我们知道,化学学科是一门理性学科,但其知识的源头却来自于我们的自然世界与具体生活,深入挖掘化学课堂中的相关知识,有机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于优化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思想教育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迫于应试的压力,觉得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觉得对于考试成绩的提升无益,于是便急功近利地将这一部分的内容给略去了。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学生拥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科学的学习态度,有效的学习方法,坚毅的学习品质,不但可以促进其人文品质的健康成长,对于其学科知识的积累与培养也有着很大的好处。如笔者在讲授分子、原子、离子的知识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无限可分,这个世界需要我们探究的奥秘还有很多,努力学习,探求化学世界的神奇与瑰丽将是我们人生生活内容中无限靓丽的一笔。

有了这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试想,学生们还能不好好听讲,还能不不懈地奋斗在化学学习的征程当中吗?再如,讲授物质的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阴离子与阳离子、溶解与结晶这些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很多内容都看似相反,实则本质相连,我们如果能够窥到其内在的本质,积极挖掘其相互间的关联,建立起一个动态的知识系统,对于我们的课堂学习将有着革命性的意义。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在后来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分析、归纳、总结,相互联系、比较,列表格、做笔记,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他们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对于提升整个班级的化学成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挫折教育

当前,青年一代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从小生活条件优裕,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与打击,脆弱的心理品质往往是桎梏他们事业发展的一条枷锁,故而挫折教育便成了高中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化学知识来说,其曲折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家执着追求、百折不挠的品质,无论是对于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还是对于升华他们的化学素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如学硝酸盐时,插入介绍世界著名的化学家、发明家诺贝尔在研制硝化甘油这一炸药时,弟弟和助手被炸死,自己也被炸伤,但他没有畏缩,没有放弃,冒着一次次危险,最终取得了成功,发明了“黄色炸药”,成为拥有300多项发明专利的大发明家。他倾心发明创造,献身于科技发展,忙于繁重的企业管理和事业上的拼搏。办事认真,精细入微,是他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他把自己的钱全部奉献给科学事业,创立了诺贝尔奖。诺贝尔是世人交口称誉的名字,诺贝尔奖已成为更珍贵的名誉。

三、行为规范教育

当前的高中生,由于他们独特的成长经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一定的合作精神与技能,兼以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也往往在行为规范方面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表现来。对此,我们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在恰当的时机与环境下,教给学生一定的行为规范,引导他们懂得怎样为人处世,以良好的行为规范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与社会生活。譬如,在现行的课堂模式当中,小组合作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引导学生形成与他人交流,相互理解、倾听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这不仅仅是构建高效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必需,更是学生们今后较好地融入社会生活的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