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培训总结范例

前端培训总结

前端培训总结范文1

(一)观念上的一些误区制约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受传统原因和现实原因的双重影响,当前人事档案工作把重点体现在“封闭性”上,在人们观念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认为“一个人一辈子也见不到自己的人事档案”“人事档案工作就是把每个人的档案保管好,在需要的时候充当凭证”。这样的误区有悖于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也不利于工作方式、技术手段的改进。

(二)前后不同阶段形成档案材料内容信息的不一致性影响档案的权威性

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的整理环节中,笔者发现极少部分人的档案材料中对其“三龄二历一身份”的记述上存在一定偏差,给人事部门核定身份,计算工龄、核准退休时间,晋升工资等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也影响了档案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这些档案中的部分“失实”问题,与手工作业方式不无关系。如果所有信息都能用电脑自动匹配核准,这种错误就会减少很多,甚至杜绝。

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措施上的改进

我们也充分认识到高校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主要是档案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档案的数字化与电子备份工作尚未启动,档案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技能有待进一步培训。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改进: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端正工作态度

将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要点,注重档案由纸质转化为电子信息时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确保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归档的电子材料真实准确、完整齐全、文字规范、对象明确、手续完备,使每份档案做到分类准确、编排有序。

(二)树立服务意识,建设专业化管理队伍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需明确工作重点,树立服务意识,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及时更新,确保其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人事档案工作为各方面工作提供准确可靠、便捷、高效的服务,真正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最终价值。

(三)创新方法,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加强专业培训,创新技术手段,提高自动化运作能力。充分利用计算机与档案管理软件,实现人事档案电脑化的规范管理,减轻档案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充分发挥好档案的信息服务功能。

三、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措施探析

人事档案管理方式提升效率,信息化、网络化是势在必行,首先要转变工作思路,其次通过提升技术手段来改进工作方法,以彻底改变传统模式。

(一)完善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

高校传统的人事档案是以纸张为载体,要做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建立起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完善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具体来说需要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数据库建设上需要照顾到本人对档案信息的部分知情权。人事档案既不能完全与外界封锁,也不适合无条件开放,需要通过制定有关规定,通过科学的技术途径,使当事人对本人档案拥有“有限知情权”,有条件地向当事人公开其部分信息。在高校内实现个人档案信息的部分知情权,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即形成个人资信档案登记制度,让在校老师拥有一个唯一的账号,在需要的时候通过这个账号和密码可以在数据库中查到自己相应的材料。二是数据库维护上需要完善针对人事档案中被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此为基础,及时发现人事档案中出现的问题,就人事档案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来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按程序提供依据性材料,提请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并完善形成数据修改、编辑的记录跟踪机制,备案档案借阅、转递等批准部门和经办人员的信息,做到后续工作有据可依、有案可查。

(二)做好“信息化”档案归档的前端控制和前台管理

前端控制是保证归档文件真实性、原始性的重要技术手段。所谓“前端”,即文件最初形成的状态。“前端控制”必须注重人事档案管理环节中文件运转的全过程通盘规划,加强文件形成和维护阶段的监督,确保人事档案形成阶段上传材料的真实性,做好对有疑点,前后不一致的材料的审核和考证,落实对未经确认和来路不明的材料的把关。保障档案材料源头上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针对各个业务部门形成的材料通过前台门户上传和录入人事信息,做好前台管理。就高校来说,主要是分管人事、组织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前台门户上传和录入人事信息。业务部门可通过自己的用户密码访问数据库,查看自己权限范围内的信息,有效避免跑档案馆查看实体档案的繁琐环节,提高效率。

(三)确保后台管理系统安全性

后台管理系统,根据业务流程中的信息规范整合、存储和管理三大工作要求,可分为三个主要模块:信息的规范整合模块、信息存储模块和信息管理模块。在信息规范整合模块中,平台可根据预设的文件格式规范,对前台门户中各部门管理员上传的档案信息进行格式检查,对不符合格式要求的内容不准予成功上传或录入,该平台还应具备提醒并标注格式错误的功能,方便前台门户各部门对退回的上传材料进行及时修改,节省纠错时间,以便快速更正后再次上传;另外,档案管理员可对部分信息做灵活处理、审核和修改;信息审核通过后,平台将对档案信息进行自动归类。在信息存储模块中,档案管理员进一步对档案信息进行入库审核和入库信息的录入。在信息管理模块中,档案管理员将根据用途,进一步做好档案信息的修改、鉴定和统计,并设置可开放、可借阅的档案资源,做好档案借阅记录工作。安全性是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关键。要在对各种信息资料的密级进行严格界定的基础上,建立起规范、严格、科学的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还要严格分配用户的权限,定期校验、备份,及时维护数据库,落实网络环境安全工作,通过加密技术防止第三者从截获的文件中破解出源文件,切实避免病毒、黑客对信息系统的危害。

四、总结

前端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蚂蚁金服;互联网金融企业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其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诸多风险。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不仅需要科学精细的日常管理,更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战略管理会计能从战略角度提供企业经营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有助于增强预测、内控和决策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战略管理会计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目前在我国企业的实际应用尚不普遍。本文以蚂蚁金服为案例研究对象,从战略分析与选择、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分析战略管理会计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应用,总结其成功经验,以期为其他企业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提供参考。

一、蚂蚁金服简介

蚂蚁金服集团正式成立于2014年,它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蚂蚁金服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与所有合作伙伴一起为用户提供支付、理财、信用、保险以及小微企业融资等服务。蚂蚁金服已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科技金融企业之一,正在实施“信用体系”“小微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全球化”三大核心战略。短短十几年,蚂蚁金服从支付领域起步,进入金融行业,并用数据和技术改变了中国金融业的面貌,而这背后离不开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随着金融监管趋严以及京东金融、腾讯金融等竞争对手的发展壮大,蚂蚁金服的发展面临一定挑战,为此蚂蚁金服借助强大的信息技术以及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为自身赢得发展空间。强大的信息技术可以整合大数据,为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提供基础;而战略管理会计的运用,将大数据转变为有助于经营决策的信息,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战略管理会计概述

(一)战略管理会计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企业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做出决策,实现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部分来实现这个目标:第一,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包括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第二,辅助战略管理决策,将长远的发展目标落实到现阶段每一个决策。第三,推进战略管理实施,根据业务流程及时调动员工。第四,评估战略管理成效,帮助企业做出更准确的业绩评价。

(二)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

战略分析与选择、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构成一个循环发展、螺旋上升的循环体系,每个板块对应不同方法。战略分析与选择常用方法有PEST分析、SWOT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和预警分析。战略实施常用方法有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作业成本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战略评估常用方法有平衡计分卡和标杆法。

三、战略管理会计应用于蚂蚁金服的可行性分析

(一)拥有良好的信息技术条件

战略管理会计实施的每个流程都需要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和分析,将信息转化为对企业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良好的信息技术条件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及时提供与特定战略决策相关的信息。蚂蚁金服在业务运行的主要环节,设置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部门进行把控,并将有价值的实时信息向管理层反馈。同时,蚂蚁金服还成立了技术风险部,专门负责把控技术上的风险。

(二)注重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管理会计不仅需要多学科知识交叉应用,而且需要跨部门协作。人力资源部门不仅要招聘合适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员,还需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以辅助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蚂蚁金服将人力资源部门分为业务HR、平台HR和共享服务中心HR。业务HR主要负责薪酬和招聘。平台HR更多思考未来整个组织的变革方向,考虑用什么体制来支撑组织未来发展,包括绩效、晋升、培训等制度。共享服务中心HR将平台HR研究出来的成果落实到每个员工的服务。

四、战略管理会计在蚂蚁金服中的具体应用

短短十几年,蚂蚁金服从支付领域起步,进入金融行业,并用数据和技术改变了中国金融业的面貌。而蚂蚁金服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下面将从战略分析与选择、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战略管理会计在蚂蚁金服中的具体应用。

(一)战略分析与选择

战略管理会计实施初期要对行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进行透彻分析,这样才能准确进行战略定位。在进行战略分析的时候可以采用PEST模型分析方法,即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来展开分析。政治:随着“强监管”以及更多正规持牌机构的介入,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落幕。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品质是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蚂蚁金服一直以此为使命与责任。经济: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成为近几年热点问题,而蚂蚁金服从成立之初就定位为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为促进国民经济良好发展贡献力量。社会:互联网金融行业对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促进金融行业繁荣发展的贡献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扫码支付、刷脸支付、信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便利惠及大众。我国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在不断上升,而根据Analysys易观的调查显示,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支付交易中支付宝以53.58%的份额位列第一。蚂蚁金服正在不断研发技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进一步挖掘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技术:目前正处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这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根据CNNIC统计,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蚂蚁金服以互联网发展为契机,用技术改变金融,为金融行业注入创新的力量。

(二)战略实施

通过PEST模型对蚂蚁金服的外部环境分析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监管趋严和宏观经济增速减缓既是蚂蚁金服未来发展的挑战也是契机。蚂蚁金服选择深耕技术,用科技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借助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惠及更多人。确定组织战略定位后,可以通过价值链分析来提升经营效率,确保战略有效实施。企业所进行的设计、生产等互不相同但又互相管理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价值创造的过程,即价值链。价值链可以反映企业战略、实施战略的方式以及经济状况。蚂蚁金服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通过对京东金融、腾讯金融两个主要竞争对手进行横向价值链分析,可以发现,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都是电商起家,而蚂蚁金服和腾讯金融的共同点是注重金融科技和普惠经济。通过横向价值链分析,学习竞争对手在相同业务领域的成功经验,同时将差异化业务发展为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纵向价值链分析可以拓宽业务范围,通过上下游合作为客户提供全新的服务和体验。刷脸支付就是蚂蚁金服与一家做3D传感和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的公司协同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三)战略评估

战略管理会计实施效果可以通过平衡计分卡来进行评估,即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财务:财务指标可以反映蚂蚁金服在某个时期内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但蚂蚁金服在做决策的时候并不是完全依靠财务层面,以目前投资的160多家企业为例,除了对极个别金融科技主航道上的公司是予以收购之外,蚂蚁金服对大多数公司的投资占比都保持在20%上下,不谋求控股。20%这个比例不仅传递出蚂蚁金服长远的投资价值观,而且连带着100%资源与业务协同。客户:蚂蚁金服最看重用户价值,以及如何提升用户体验。对于支付宝而言,提升用户体验最重要的是提升支付成功率。因此支付宝的考核指标从支付业务规模和营收转化为支付成功率和活跃用户数,这不仅落实了“将用户的价值放在第一位”,而且有助于组织长远战略的实现和发展。内部运营:要允许前端灵活地感受业务和创新的需求,快速调整流程。蚂蚁金服正在推进“中台战略”,即业务前端要小,中后台要强大。农村金融事业部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前端人员只有十几个人,但是中后台却可以整合蚂蚁金服各个业务线并利用公司底层数据和技术平台。这种根据业务和创新需求快速调整流程的模式可以有效适应市场需求,有利于蚂蚁进入未来发展更多事业群。学习与成长:员工素质的整体提高才能够让企业越走越远。蚂蚁金服十分重视员工培训,并针对新员工和老员工采取不同培训机制。对于新入职员工主要进行组织文化和公司基本规则的培训,让新员工认可公司价值观。在入职六个月后对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回访,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辅导。对于老员工每年采用复盘形式,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帮助每个员工发现自身不足并突破发展瓶颈。

五、互联网金融企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建议

(一)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明确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二是要引进和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是一个组织的主心骨,能够引导组织成员朝共同目标前进,这是战略管理会计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战略管理会计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复合型管理人才是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力量。

(二)建立战略管理会计制度

首先,企业管理层要树立战略管理思想,由职能管理转型为战略管理。其次,要引进高级管理会计人员,由管理层和高级管理会计人员一起设立组织愿景和建立相关管理制度。然后,将战略管理会计制度和组织战略细分为各个部门的目标,并且具体落实到每一名员工的职责中。最后,要加强人员的培训,一方面要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实现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变;另一方面要培训非财务人员,实现业务部门与职能部门有效沟通,有助于财务人员获取非财务信息,并将其纳入企业决策分析。

(三)结合企业实际应用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目前在我国企业的实际应用较少。其他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具体应用中要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对行业现状、竞争对手等分析找准自身战略定位并制定切合企业实际的战略管理会计制度。同时,在应用过程中要进行周期性分析,考察战略管理会计为企业带来的实际效益并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王满,顾维维.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1).

前端培训总结范文3

虚拟仿真平台是一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效教学方法,它可以通过虚拟技术与真实岗位相结合,使学生不进工厂就能感受真实的食品生产场景,掌握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认知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目前常见的建设虚拟仿真平台的软件有LabView,Multisim,VRML,Java等,html5是最新的网页富客户端展现标准,与其他工具相比,它具有跨平台、跨分辨率、版本控制简单、传输数据量小、节省客户端资源等特点,有利于它在互联网上传输,方便实现网络教学。

目前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建设典型有:北京化工大学将虚拟工厂安全仿真系统应用于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培训,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将三维虚拟仿真技术用于发酵工厂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香港中文大学研发的“农场狂想曲”,是一种基于动机策略理论和任务驱动的体验类教育游戏,通过扮演农场主的角色来学习农场中种植养殖及经营管理知识,胡林等用虚拟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了农业虚拟环境的构建,中国药科大学、重庆医科高等专科学校、大连理工大学、广东药学院等高校已经应用了虚拟仪器分析实验系统。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领域的虚拟仿真软件,偶见类似报道,但是截至目前没有收集到成熟的建设案例报道。

二、交互式虚拟食品安全管理仿真平台建设思路和要点

本研究以食品消费环节为例,利用html5+JSP+SQL技术,以《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构建现代餐饮服务行业交互式虚拟食品安全管理仿真平台,让学生可根据食品安全管理员的工作任务,采用图片、表格、空间信息、虚拟现实等表达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在计算机的虚拟环境中设计厨房平面布局、工艺流程,并模拟不同的岗位对建立起来的虚拟厨房模型进行实时仿真食品安全管理,使受训者“身临其境”的体会场地设计防真、生产流程仿真、检验技能仿真、安全管理仿真,该平台可并通过网络传输和远程教育提高便捷性和可用性,实现网络互动教学,丰富和完善教学形式,降低教学成本,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带动“工作任务导向”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从而提高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本系统总体由四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前端展示子系统(由html5实现)、WEB子系统、食品仿真模型库和食品知识库子系统和学习管理子系统、考核评价子系统。

1.前端展示子系统

提供了本系统的用户界面,用户通过远程登录后,选择特定级别的食品安全管理员身份,选择一种类型的餐饮服务企业,按照规定完成特定的十个指定工作任务,用户可在虚拟平台中任意设计,并实现可视化现场互动,以加深对食品安全管理的认识。如果操作错误,系统提示正确操作,并记录错误的知识点,以便进行学习管理。同时每个任务学习完成后可从数据库中生成考核试题,以便进行考核评价。该子系统应用了html5技术。

2.WEB子系统

作为整个系统的中间层,为知识库子系统与前端展示子系统提供数据传输服务。该子系统利用于JSP技术。

3.食品知识库和食品仿真模型库子系统

食品知识库子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底层,根据软件给出的十项工作任务,储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知识要点信息及相应的模板信息、帮助信息、题库信息,供学生学习中调用和参考。同时,包涵了所有的用户信息、用户实践和考核信息等。食品仿真模型库:包括了上述10个任务中所需用到的各种设备设施的仿真模型,如消毒、更衣、盥洗、容器、采光、照明、通风、防尘、防鼠、防虫、垃圾筒等;食品原料,如肉、鱼、蔬菜水果。该系统利用了SQL技术。

4.学习管理子系统、考核评价子系统

学习管理子系统:用于记录、分析用户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并给出学习过程的评价。考核评价子系统:对用户完成学习后进行考核,做出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判断学习的效果。以上两个子系统应用了JSP技术。

三、虚拟食品安全仿真平台的应用及前景

目前,我们将该系统应用在中高职学校的食品安全检验专业《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及广东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中,它能使得一些难以想象、难以口头表达、难以肉眼观察到的枯燥管理制度以工作任务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动态模型展示出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大增强,教学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另外,广东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考试的通过率也大大提高,有利于提高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同时,这种信息化教学能实现远程教育和考核,能大大节省教师、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深受大家的欢迎。但是,该系统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需要熟悉该系统的授课技巧,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较低时会降低教学效果,作为虚拟仿真软件,规模较小,模型有限,与真实的环境不是完全一致,对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总结

前端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ASP.NET技术;系统设计

一、网站系统开发技术介绍

玉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能力发展中心是集“教学、科研、技能训练、教师培训”于一体的信息化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平台。中心网站是对外宣传、开展各类线上活动的载体。中心网站系统总体框架利用ASP.NET技术,采用VisualStudio2010集成开发环境,用C#语言编写,使用SQLServer数据库存储数据,使网站更加简捷实用,易于维护。ASP.NET有着很好的扩展性、简易性、安全性,而且有着强大的平台支持。ASP.NET技术运用起来相对于Java、C语言更为简便快速,使得开发人员在开发难度上大大降低。在大多数系统中使用ASP编程较为经济实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出好用的应用程序[1]。

二、网站分析

(一)需求分析

中心网站主要面向校内师生,因此设计统一友好的操作界面,降低网站操作的复杂性,保证其简单易用,便于不同用户的操作使用。设计丰富的网站内容,扩大教师教育能力发展中心的影响力,最大限度地达到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共享,从而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节省工作时间[2]。

(二)功能分析

玉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能力发展中心主要承担教师职前职后培训、教育教学研究、教师教学交流咨询指导服务、推广教学改革创新成果,建设教师教育数字化教学平台等任务。因此,中心网站主要分为七大模块:中心概况、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学资源、专家团队、站内搜索、视频中心、在线预约等模块。通过各个模块的交互运行,实现中心网站的直观性和实用性。(1)中心概况模块。该模块主要是介绍教师教育能力发展中心的历史来源、组织架构、工作职能、实训平台等内容,向全校师生和外界用户展示中心的整体概况。(2)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模块。该模块向师生展示最新的教学培训信息和公布教学研究项目,向师生预告近期的教学技能培训讲座,展示丰富的教学研究成果等。(3)教学资源和视频中心模块。该模块向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及优秀教师教学案例视频,方便师生在线学习、达到资源共享。(4)专家团队模块。该模块展示教师教育能力发展中心专兼职教师团队,从而扩大中心的宣传力度,提高中心的知名度。(5)站内搜索模块。根据用户输入的标题和关键字,对不同功能栏目的数据库表进行模糊查询。网站前端根据用户选择的栏目、分类和时间的排序以及用户输入的标题和关键字,通过WebFormajax请求传到后台,然后通过Sql语句模糊查询出结果。(6)在线预约模块主要是为全校师生提供实训教室的预约服务。

三、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DatabaseDesign)是指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上,设计了数据库模式并实现了数据库的过程[3]。本系统主要有首页新闻表、管理员表、在线评论表、视频中心表、在线预约表等。

(一)首页新闻表:用于网站首页显示教师教育能力发展中心最新资讯和通知公告内容,记录了新闻编号、标题、内容、日期、作者、点击数等。

(二)管理员表:网站管理员实现后台管理的登录操作表,记录了编号、管理员用户名、密码等。

(三)在线预约表:实现用户的在线预约功能操作,记录了姓名、主办单位、手机、讲座对象、讲座主题、参会人数、参加时间等。

(四)视频中心表:视频中心表用于存放教师教学资源视频,记录了视频标题、视频文件类型、内容、时间、播放次数以及来源等。

(五)在线评论表:在线评论是网站提供给用户发表意见的平台,在线评论表专门存储用户的评论信息,有用户头像、评论内容、点赞数、用户昵称、评论时间、评论索引、评论编号等。

四、功能实现

基于ASP.NET设计教师教育能力发展中心网站,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以满足实际需求为目的,合理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确定每个模块均为独立完成任务,降低系统维护难度[4]。

(一)前端功能

网站的整体设计和色彩搭配合理,视觉效果良好,功能结构完整,栏目分类明确,布局清晰,管理方便[5]。网站首页设计中心概况、教师培训、教学研究、专家团队、站内搜索、视频中心、在线预约七个栏目,方便师生浏览对应内容,快速获取信息。

(二)在线预约功能

在线预约功能为用户提供表单提交功能,用户通过填写表单可以申请预约中心的教学设备、教室、多媒体资源等,通过前台提交到后台数据库,由管理员审核通过。当用户已经登录并且全部填写完毕,则按钮会过渡到蓝色。否则点击提交会提示“请先登录”或者“*号为必填项”。

(三)文件下载功能

文件下载功能为用户提供文件下载服务,当用户所浏览的新闻界面有需要下载的文件时,可通过点击文件下载即可将相应文件下载到本地电脑中。上传的附件有(word文件、zip、rar)等。

(四)后台功能

网站后台是管理员实现网站管理,网站信息和修改、更新、删除新闻等内容的操作平台,网站后台是动态网站不可或缺的部分。

1.管理员登录

管理员使用登录验证方式为用户名、密码、验证码,其中对密码采取了MD5散列算法加密,输入正确即可通过验证。确保网站、用户、数据库的安全性。

2.个人信息修改

为了方便管理员登录后台时修改个人信息,设计了个人信息修改功能,可对本账号信息进行修改。

3.新闻

新闻功能为管理员提供分栏目新闻、图片视频、文件上传、类别增加等功能。管理员可以点击下方的栏目列表,使页面左右滚动到不同的栏目。并且页面下方会有栏目介绍,栏目介绍也会随栏目进行上下滚动。

4.图片新闻管理

图片新闻管理功能为管理员提供首页底部的图片新闻栏目进行新闻、图片视频、文件上传、新闻搜索、类别增加等功能。

5.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功能运用可视化框架,布局直观简洁,为管理员提供所有的新闻栏目、新闻信息和评论的管理等,实现编辑、删除等操作。

五、总结

本文介绍了采用MVC设计思路,在.NET框架下,利用ASP等技术进行设计从而搭建了适合高校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教师教育能力发展中心网站。重点介绍了中心网站系统的实现过程: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功能实现。该网站的功能基本能满足全校师生的需求,并且提供交互式渠道,增强了高校各管理部门之间的互通,丰富了网站内容,扩大教师教育能力发展中心的影响力,最大限度的达到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捷,封俊红.Web应用开发实用技术[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1.

[2]杜萍.关于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为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影响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7).

[3]王春玲,刘春军.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1.

[4]蒋永伟.基于ASP.NET的学生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山东工业技术,2016(07):210.

前端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城建档案;归档质量;对策

一、档案归档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档案形成质量不高。如施工记录、试验记录、质量验收记录等施工文件编制还不规范,签字盖章手续还不齐全,代(漏)签字、漏盖章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施工物资出厂证明、合格证多为复制件。相关竣工图未严格按照设计变更通知单更改或修改不到位。2.档案分类组卷不科学。如将项目建设两个以上不同阶段的文件材料随意组合在一起,未严格按照项目建设阶段进行分类排列组卷,人为割裂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档案分类、组卷不合理,案卷题名难以准确揭示卷内文件材料内容,不便于查找利用。3.档案整理不尽规范。如会议记录、合同(协议)等,普遍没有重新补拟文件题名,查阅利用困难。卷内文件排列、编号不规范,错(漏)编页号现象屡见不鲜。多数档案整理人、检查人未在卷内备考表签字。一些案卷还存在着装订不结实乃至卷内文件掉页现象。

二、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1.档案归档责任落实不到位。《报送竣工档案责任书》制度取消后,档案管理部门无法自项目建设伊始就对档案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导致项目档案工作任务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混乱。许多项目在临近验收时才知晓需要移交项目档案,匆忙采取拼凑补救办法突击开展收集归档工作,档案归档质量大幅下降。2.档案标准贯彻执行不到位。由于建设单位重视程度有限以及档案管理部门跟踪指导不够,建设单位既不掌握项目档案工作标准(以下统称“标准”),也未对标准贯彻执行进行全面策划和组织实施,致使标准执行不到位,归档质量下滑。3.档案接收进馆质量把控不到位。由于协调不到位,项目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对档案工作支持有限,加上建设单位向档案馆移交档案积极性不高,导致接收进馆档案质量难以把控,进馆档案质量参差不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前端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可利旧机顶盒升级;TVOS;数据分析

1引言

可利旧机顶盒升级是广电数字网络持续高效发展中常用的一种运营策略。由于待升级的可利旧机顶盒覆盖范围广、数量大,涉及不同机顶盒厂家、不同类型,因而在升级的时候极容易出现大面积的故障和疑难杂症,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BOSS基础数据中用户的机顶盒类型、使用习惯、使用时间等信息,制定了分区域、分时段、分类型的升级策略,使其做到可管可控,大大提高了升级的安全性。

2升级前期准备

可利旧机顶盒的升级通常有在线升级和USB升级两种方式。其中,用户家中的机顶盒一般采用在线升级的方式,而USB升级是给专业工作人员测试或修复故障机顶盒使用的。在线升级的整个流程是首先将升级流导入播发服务器,再将描述符导入EPG系统的NIT表,然后把NIT表和升级流复用到节目流中,最后通过调制器调制,在大网播放升级。机顶盒开机后会搜索主频点的NIT表,检查是否有升级信息,如果没有则正常进入主菜单,如果有则启动正常的升级程序。升级成功后,机顶盒将重启进入单引擎TVOS主菜单,升级完成。我们采用的机顶盒在线升级方法是将描述符与升级流分开,即升级流不包含EPG描述子信息,通过改变描述子中的机顶盒号控制机顶盒升级。此时,我们需要编写设置好合适的升级描述符,本文以常州市区为例(001402071F458A630000000100002E510000219E000000000000),描述符的编写规则如表1所示.

3升级测试

此时的单机升级测试分以下三步。首先,由软件厂商提供升级TS流,并导入前端测试服务器播发。此时不添加升级描述符,但可以在机顶盒系统配置正确的参数来手动升级。这步操作是为了保证升级流有效,软件正常。其次,前端测试服务器添加指定升级机顶盒盒号的描述符,之前测试升级后的机顶盒用串口烧写方式回退到旧软件。重启机顶盒,如果能够正常进入升级程序说明描述符触发自动升级成功,反之则需要检查描述符编写是否正确。最后,描述符和升级流都无误后我们可以模拟用户家中使用场景来操作机顶盒。先按正常操作过一遍升级流程,再做些非法操作来测试升级的稳定性,如降低信号质量、升级时中断信号、重新连接信号、按确定键、按取消键,等等。升级成功后可再次核实搜台、机顶盒盒号、软件版本、MAC、电视节目等基础业务。整个单机升级测试结束后需要记录升级时长、升级流的文件名称、MD5、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作用及其他重要信息,留作备案文档。

4基于数据分析制定升级策略

待升级的可利旧机顶盒覆盖了常州市所有云媒体机顶盒用户,数量巨大,升级面临如下问题:用户数量多;机顶盒厂家不同、类型不同;很多机顶盒使用年数较长,器件老化严重;升级出错后如何处理;升级后操作习惯的改变。为了安全可控地完成机顶盒的升级任务,并保证升级后的跟踪追溯且随时了解升级的真实情况以增加升级成功率,需要制定完善精确的升级策略。我们结合BOSS基础数据中用户的机顶盒类型、使用习惯、使用时间等信息,制定出分区域、分时段、分类型的升级策略,做到化整为零、可管可控,大大提高了升级的安全性。同时,在挂流升级后需要对升级区域的机顶盒进行精准跟踪,如发现未升级的机顶盒需进行定向跟踪,发现问题及时电话指导升级或者工作人员上门使用USB升级,尽量降低系统升级对用户使用的影响。

5机顶盒升级

如图1所示,机顶盒升级分成前期准备、区域升级、正式升级和归纳总结四个阶段。因每个厂家的机顶盒都有对应的独立升级流,为了保障升级的安全性和时间性,我们分别给每款盒子充足的升级计划周期,并将根据升级情况随时调整方案和进度。

5.1前期准备

之前,我们已经针对软件可行性进行了多次验证,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在于划分确认升级用户的范围。为了避免大规模升级可能产生的问题,我们利用系统的数据整理出第一批升级的用户数量。这些用户数据统计必须遵循以下条件:同洲N9201CM机顶盒(以此为例)、用户分布区域较为集中、正常缴费用户、升级机顶盒号码较为整齐。按照这些条件筛选出第一批升级用户(100户),并将数据告知负责的片区运维人员做好升级维护准备。通过对BOSS系统和网格化数据的分析,可以将前期升级用户按照数量、升级时间做升级计划进度表,并编写好各阶段升级机顶盒所需的描述符。另外,升级前需要对运维工程师、客服人员、市场人员等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升级方法、升级后的使用、升级后的故障处理、U盘升级等,尽量全面地准备好升级前期工作。针对升级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机顶盒损坏问题,仓库预先用U盘升级一定数量的机顶盒分发给升级区域所在营业厅,方便用户置换坏机。如果有大规模的问题暂时无法处理,也有随时暂停升级待问题解决后再启动升级的工作方案。总之,前期的准备工作尽可能考虑充分、全面,这样后期的工作才能做到有条不紊。

5.2区域升级

根据BOSS系统网格化提供的数据,按区域、按数量、按时间,采用逐步递增的方法启动区域升级。在确定升级的100台用户后会通知相关的网格维护工程师,然后在前端播发100台机顶盒升级描述符,并跟踪升级成功的数量、升级的报修记录,两三天后继续升级下一批100台机顶盒,随后可适当增加升级数量。这种区域升级的方式持续两至三周且没有重大问题则可开始准备大范围的正式升级。

5.3正式升级

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正式升级工作将进行得较为顺利。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确保安全播出,需要注意大规模升级应当避开重大会议直播、重要节假日,适当延后升级。另外,定期做好升级数量的统计报表,收集用户反馈,做好升级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工作以及用户方面的宣传工作。

5.4归纳总结

整个升级结束后,我们要把升级中的问题、相关数据整理成文,总结归档。尤其是对升级过程中常见的故障点、用户咨询问题、升级的阶段数据等具有价值意义的信息分类梳理,归纳保存,为后期问题回溯及其他类似升级提供参考。

6升级后影响

(1)优化了用户体验度。新的TVOS主页与之前完全不同,如图2所示,更便于老年人和儿童操作,其充分考虑到了用户需求,并符合现代智能设备的UI设计理念。(2)增强了平台易用性。TVOS菜单主页显示内容和框架都可以通过后台来自由编辑,这也使得页面更新更加频繁,业务可随时上下线,提高了交互性能。(3)促进了业务发展。可利旧升级过程中,维修工程师和客服电话业务咨询类的数据有明显上升。同时,公司互动类业务订购也有增长。可利旧升级不仅节约了成本,提升了用户体验,而且还给公司带来了经济效益。

7结语

前端培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1+X证书制度;计算机应用;教学标准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各个方面,计算机应用呈现出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融合化、通用化的新趋势。《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等国家政策的深入推进和落实,对产业变革与计算机应用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通用型、技能型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更加强劲。但笔者通过市场调研,深入企业了解市场人才需求,发现我国对于中等水平的技术性、通用型信息类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各类职业学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人才输出质量较低。所以,对于中职学校,只有制定符合现行1+X证书制度,满足企业技能需求和社会人才需求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标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问题分析

1+X证书制度是国家教育部门基于职业教育规律和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制定的人才质量保证政策,在全国中职学校、高职学校、技能型本科学校实施。该制度通过技术标准既保证了学生在校学习取得毕业证书,又与企业用人需求和岗位定位接轨,通过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定了人才技能等级,成为企业评价、聘用人才的重要参考。如何更好地在职业院校实施这一制度,专业教学标准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尺子,原有的标准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专业教学的需要,如何结合1+X证书制度构建新的教学标准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标准原则

构建新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标准,要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明确1即学历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前提和保障,X是学生职业技能的进一步提升,是满足企业人才岗位需求的能力证明。在制定标准时,不能因为学生要考取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忽视本专业的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基础人文教育。所以,高质量的毕业证书获取必须放到第一位,是最基本的要求,摆在考取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前,要求学生在学业没有达到合格要求时,不能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报名、考试。所有在构建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标准时,一定要吃透1+X证书制度内涵,不能仅仅关注某项技能解决当下问题,要避免掉入培训化、考证化、快餐化的模式。职业教育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必须重视个人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职业面向

基于1+X证书制度,调研企业人才需求,重新定位学生将来职业面向,即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面向计算机技术相关应用领域,培养从事办公自动化操作、Web前端开发、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产品界面设计等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工匠精神,满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职业面向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四、课程设置

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在1+X证书制度的Web前端开发、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界面设计三个方向上的定位,重构课程设置,充分分析三个证书的技术标准,调研企业技能需求,划分为三个专业课程核心体系,对原有课程进行调整、整合,融入课程体系,相关课程或者教学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学期课程中科学合理安排。具体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公共基础课侧重学生基本素质、社会责任等的培养,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国家职业教育要求,重点开好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加强爱国教育、思政教育、历史教育,开好政治课、道德课、法规课和历史课。专业课以三大核心技术为主轴,充分考虑专业基础课的基础辅助作用,突出技能性、实训性、应用性,注重学生劳动工匠精神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规范。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2~3门1+X证书制度技能专业核心课程,并明确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专业课程设置要注重引导和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具体课程包括:常用工具软件、网页设计与制作、HTML+CSS网页设计、JavaScript语言、网页美工、Web前端开发综合实训、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中小企业网络构建与管理、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网络信息安全、动画设计与制作、图形设计、UI设计、影像编辑、AutoCAD等。在课程教学进度安排上,尊重教学规律,做好学期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加大、加强实训考核力度,在计划安排上深入企业调研,聘请企业一线工人参与设计、制订。在保证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合理开设选修课。进度安排中,注重实践检验环节,每门专业核心课每学期安排实践、实训课时,可集中进入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学习性实习,也可从企业拿项目和案例任务,请企业师傅到学校进行实训教学、辅导。

五、实习规划

学生实习结合计算机应用专业1+X的三个方向技能特点,结合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和优势,分流规划、安排。明确检验、补充、提升知识技能,熟悉、适应将来从事工作岗位的综合目标。实习中的任务或项目必须为企业正式承接项目,学生真正参与在其中,实施在其中。对于已经取得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同学,要给予侧重、关注和考核,重点考察其工作水平和技能等级是否一致,以此来反哺在校教学、实训的实施。在确保学生总实习时间的情况下,可采取多种灵活方式,采取分时段、分企业、分岗位等形式安排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从事办公自动化操作、Web前端开发、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产品界面设计等相关工作。实习中,在锻炼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精神的培养,劳动纪律的培养、劳模精神的培养,可采取传统的师傅拉徒弟的形式,与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形成师徒关系,一对多传帮带。制定实习规范,学生要遵守企业管理规定,服从管理,在师傅的指导下认真开展实习工作,并每天做好实习记录,写好实习总结,确保实习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

六、实施保障

专业教学标准实施保障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校内专职教师基本要求:生师比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教师要求专业对口或者相近,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教师从业资格证,有良好的师德,具有企业工作或者实践经验,参加过1+X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获得1+X教学资格证书或者培训合格证书。制定完善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培养机制,通过传帮带、教学教研、省培国培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知识、技能和教学水平。完善教师社会实践机制,利用暑假、寒假,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实践,保证教师知识、技能与社会、企业需求接轨,与当前主流技术一致。完善教师考核、考评机制,实行听评课制度,帮助低水平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完善聘任企业专家、能手到校任教机制,深入推进教师层面的校企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教学标准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教研实训等工作。

(二)教学设施

优化专业教学实施,配备理实一体化教室;具备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教学、实训软硬件条件;具备理实一体化机房、网络综合、硬件组装、综合布线等实训室。

(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在国家政策范围内,调研1+X证书制度相关技能需求企业,择优开展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生产、开发实际需求,又要充分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在场地选择、设备选择等方面保证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等的需求。建设学生实训基地的同时,考虑教师企业实践的需要,为教师提高技能、接轨社会提供平台。建设实训基地,充分考虑学生将来就业的需要,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对于合格的、具备1+X职业技能的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实习企业就业。

(四)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教学实施和社会服务需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区、市)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要求;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选用1+X证书制度试点培训教材;可充分利用新型职业教育服务平台资源———工单课堂,选取真实项目案例,进行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活动的设置以及过程性考核评价,设置企业实际开发情境,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移动通信工具,发掘手机功能,使用超卓文本编辑器APP,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满足实时操作需求。对各类教学资源整合、优化,从而形成符合中职学生特点,与企业技能需求无缝对接的教学、培训资源。

(五)教学方法

根据企业专业能力要求,依据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标准,与培训评价组织、合作企业等共同完成教学项目、教学案例的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在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基本情况,采取以行动导向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采用任务引导、项目教学、案例分析、操作演示、线上答疑等形式,通过“做中学、做中教”,强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施。同时合理利用学校实训室和校外的实训基地,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探究学习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完成立德树人、传授技能的教学任务。

(六)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采用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考核等形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时开展过程性评价,以完成企业真实案例设计开发作为终结性考核,使学习评价更为真实、客观、全面。

(七)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是教学效果的保障。通过教师培训考核、企业实践制度保障教师自身师范师德、理论与技术水平;通过听评课制度保障教师教学质量;通过期中、期末测评检验学生基本学习效果;通过企业实践、任务完成、项目开发保障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轨;通过考取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定学生职业技能等级水平,为学生就业、升学提供必备保障。

结语

前端培训总结范文8

开发管理软件所需大量的人力投入、技术投入以及时间投入是阻碍中小型企业将信息化运用于企业管理的主要原因。企业为了应对当前社会和经济的急剧发展及变更,对管理软件也提出了更高的功能需求,系统实施、集成,IT规划,支持与维护等方面尤为突出。而大多数企业自主开发的管理软件由于在软件规划时期就对其功能进行了相对固化的调整,这种软件结构很难适应系统在后续时期对上述功能需求的扩展。相对来说,更多的企业由于考虑到人力成本、技术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多重投资,倾向于使用更加便捷、快速开发或取得应用授权等方式来使用管理软件,从而减轻繁琐的开发、部署、培训、优化及维护工作。基于云计算等主流技术所催生的管理软件完美解决了多重成本投入、认知难度、部署难度、平台性的问题,能够灵活运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分配及利用的最优化,让企业能够按照实际需求快速地搭建管理软件赖以运行的软件及硬件资源,并且能够在后期系统技术升级时方便地对软硬件进行增减、更改和部署。基于上述优点,企业选择使用快速开发框架搭建符合企业运营的管理软件将无需承担过高的投资风险。

2使用ExtJS前端技术

在目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创新的、符合现代社会及人类行为思想的新技术开始诞生。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优秀应用培养并改善了人们的前端使用习惯和操作体验。从Web2.0时代兴起到Web3.0时代盛行的Ajax体验,已经逐渐成为WebApp的标配。目前,互联网上最流行的前端框架就是JqueryUI和ExtJS。从应用于企业信息管理平台来看,ExtJS有着非常接近于C/S模式应用的操作体验。在WebApp中,多标签、鼠标右键菜单、拖拽、Ajax无刷新请求已经成为了ExtJS的代名词。用一个较专业的词语来形容,即Native(本地化应用)。给予使用者良好的操作体验对于一套企业信息管理平台非常重要,这可能会直接关系到生成效率。

3“通用”的底层设计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在内部的管理、应用、需求上都有着巨大的区别。因此应用软件和管理软件的开发有着明显的行业领域性。经过调研多家IT开发企业、大型公司技术部、个人软件工作室的结果看来,最令他们头疼的就是每当一个项目开始的时候,他们总得去重复做一些项目底层的设计和部署。这些底层的功能设计就是一些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的权限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日志管理、字典管理。即使不同行业的企业,这些底层的功能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搭建一个底层框架,使其包含现有的权限、角色、用户、日志、字典等管理功能,在这套框架基础上,开发人员只需专心地部署公司的业务逻辑,这样能够使得开发过程更加方便、高效、有意义。目前B/S模式的应用,大多以MVC架构为主流。这种架构模式把传统的URI请求对应的物理文件变为URI请求到对应的函数方法,显得更加清晰和简洁,也便于后期人员维护。我们的设计方案也是基于MVC架构扩展开的。基于MVC架构的程序,有着精确的URI格式。常见的比如有:/控制器/方法/模块/控制器/方法无论URI的格式怎样改变,最终的共同点都是请求到程序内的具体方法。为了更加精确地控制权限,我们还为请求的“具体方法”加上GET、POST两种HTTP请求方式判断。再统一编码规范,凡是有数据写入的方法统一使用POST请求,请求数据显示的方法统一使用GET请求。这样一来,读写权限的分离也就基本实现。

接下来就是角色与用户。很早以前,管理信息系统的权限是以用户与对应的权限绑定的方式来配置,这种方式需要为每个用户都设置一次权限。之后,很多后台引入了用户组的概念,权限与用户组直接关联,用户只需与用户组关联,用户只需要分配对应的组就能拥有对应的权限,而具体权限的配置就只需在组管理内设置。科技和管理水平日益进步,即使使用用户组概念也未必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当某领导既要有A组的权限、又要有B组的权限时,解决办法只能再为某领导单独创建一个组,或者为其再开设一个账号。这只是在角色权限管理中某领导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解决,在实际企业运营过程中,也许有不少的角色需要跨职能、跨部门处理一些业务。为了优化以上的问题,将原有一对多的组与用户的逻辑关系,改善为多对多的角色与用户的关系。权限的分配设置基本完成,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权限的验证。权限与方法相联系,MVC架构的程序每一次请求都是请求到具体方法。相当于每一次请求都需要验证其是否有足够的权限和其身份是否合法。曾经的非MVC架构程序中,经常能见到所有页面都include某个文件,而这个文件就是用来验证权限的。在MVC架构程序中,有一种名为过滤器的模块,每次请求都需要经过它。根据上述的要求,将权限验证的部分写入过滤器之中,就可顺利实现。整套权限管理的框架也就形成了。

根据前文中提到的MVC过滤器,日志的管理思路也十分清晰。日志记录着整个系统的运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遇到了某些故障和问题,作为技术人员第一反应就是去检查日志。一个完整的日志,它包含了时间、位置、角色、具体操作、异常信息、日志级别。日志的记录工作由过滤器和异常处理器来共同完成。正常的请求操作的日志全部由过滤器处理记录,而当请求操作遇到异常时,由异常处理器记录该条日志并记录异常信息。整个日志管理功能实际上是分为异常日志和操作日志两部分。一套拥有用户、角色、权限、日志管理的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框架到此也基本完成。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