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法规论文范例

水利法规论文

水利法规论文范文1

【关键词】日照市;水利建设市场;招投标;监督管理

目前在日照市注册的水利勘测设计单位2个(其中乙级资质1个、丙级资质1个),水利工程施工单位有16个(其中二级资质单位5个),监理单位1个(乙级资质),检测单位1个(乙级资质),经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成立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有21个。201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2015年市委市政府实施“林水会战”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实施“林水会战”“清清河流”行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各类市场主体争相进入并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在促进我市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同时,也给市场监管带来困难和问题。

1日照市水利建设市场监督管理概况

近几年来,日照市水利工程招投标严格执行国家和水利部、省水利厅有关规定,严格项目招投标管理等“四制管理”,积极推进水利工程进场交易和电子招投标,放开水利建设市场,规范市场准入。

1.1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招投标有形市场

省水利厅在济南设立了全省水利工程招投标中心,日照市也设立了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监督和管理提供有利条件,对水利工程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能够及时报告和协助部门进行调查,努力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

1.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日照市水利局认真执行上级关于水利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要求,制定出台了《日照市水利局关于规范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严格工程质量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日照市水利局关于加强水利建设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日照市水利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在放开水利建设市场的同时,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水利工程招投标事中事后监管责任。

1.3加强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日照市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工作按照省水利厅统一要求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不良行为信息实行记录和公告制度,对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的不良行为行政处理决定按规定程序及时在省水利信用平台对外进行记录公告,并通过“信用山东”平台公开,进行曝光。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日照市水利工程招投标执行《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和水利部、省水利厅有关制度要求,现行的项目施工招标、监理招标评标标准不够科学完善,存在着过多注重投标人业绩的倾向,导致业绩少、资质低的三级施工企业、甚至二级施工企业参加投标履投不中的现象,一级施工企业数量又少,出现“大鱼吃小鱼”“强者恒强”的现象和出借资质、串标投标问题,不利于水利行业的发展。下面从招标人、投标人、招标机构、部门行政监督等四个方面对水利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2.1招标人方面

1)法治意识不强。水利工程项目招标人为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政府、水利部门批复、备案组建的项目法人,多为临时机构,项目法人在开展项目招投标时,有时漠视法律法规,没有严格按照水利工程招投标有关法律法规、项目可研、初设或实施方案核备的招投标意见开展招投标工作。2)规避招投标。有的项目,招标人存在规避招标或者搞假招标,不在国家指定的媒体上招标公告,不按项目批复立项的工程名称、项目建设内容开展招投标,不进入省、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甚至不按法定的程序开标、评标、定标。3)标底编制不规范。有的水利工程,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在招投标过程中,不按国家规定的预算定额编制标底,标底价大大低于项目初设或实施方案批复的概算投资,从表面上看来地方配套资金的问题解决了,但实际上给项目建设管理和参建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带来困难。

2.2投标人方面

1)围标、串标。有些投标单位通过利益手段与招标人或地理机构达成共同利益联盟而进行私下沟通或相互透漏信息,来获取中标核心信息,从而实现目的。2)陪标。有的投标单位为了能够顺利中标会通过发放参标费的方式要求不具备资质的单位或人群进行投标,并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要求出价竞标,从而让自己能够顺利中标。3)挂靠投标。这是在招投标中经常违规使用的方法,也使企业出现层层分包的根源。很多小企业为了能够拿到标段,就通过缴纳管理费的方式在相关大企业下面挂靠,大企业通过出让资质获取一定收益。这就是为什么工程项目出现层层分包,竞标大公司施工小单位的根源,这样会产生系列社会问题,如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拖欠工人工资等。

2.3招标机构方面

1)招标机构不规范。目前整体来看招标机构市场处于饱和状态,机构竞争激烈,因此很多企业为了生存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通过与投标单位进行违法违规交易而获取业务数量。2)招标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场上真正具有招标资质的人员数量不多,大多数是临时工作人员,他们的行业规则和行业素质不高,导致服务不规范。3)评委违规评标。评委在评标过程中难免会带有个人意见,而且有的评委因为利益问题丢失立场原则,会与业主或某个投标人一起进行沟通,通过修改或调整评标结果让利益共同者中标。

3有关对策与建议

3.1推进水利工程招投标一体化管理,实行“一条龙”服务

由于我国多头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招投标活动分属于不同的单位管理,容易造成在招投标活动的衔接过程中出现各种违法违规现象,会给管理单位、投标单位造成权力寻租的机会。因此应该针对这一顽疾进行招投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并实行由职能部门统一管理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所有的招投标活动纳入平台进行有效管理,防止管理环节中的纰漏。

3.2强化水利工程招投标管理,严格依法招投标

水利主管部门市进行水利招标投活动的管理和监督主体,对该领域活动的依法依规进行负有重要的主体责任。因此要加强该行政部门的法律意识和职责意识,要对其手中的权力和职能进行有效规范,切实增强在法律规范内行使职责的“有界”意识。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将《招投标法》等相关规章制度学精学透,并且对法律要心存敬畏,不能够随心所以运用自己对法律的熟悉帮助企业有意规避风险,要强化自己的国家法律践行着与守护者的职责意识。

3.3加大监管力度,严惩违纪违规行为

一是推行招投标电子化监管。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手段已经成熟,推进招投标电子化,利用网络进行招标文件公示、投标企业报名、标书上传,既保证了招投标的公开透明性,减少人为干预又可实现对项目登记、公告、投标、开标评标、成交公示等全过程电子化监控,能够有效避免不规范招投标的出现;二是加强项目招投标备案监管。各级各单位,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原则进一步规范各自领域内的水利工程招投标行政监督权限划分,严格履行事前招投标报告备案和事后招投标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备管理,事前招投标报告未经备案招标人不得自行招标公告,事后招投标工作情况总结报告未经备案不予办理开工备案、质量监督手续。三是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各级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招投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山东省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不良行为扣分标准及有效期》《山东省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其他不良行为扣分标准及有效期》文件精神,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要求,加大对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不良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招投标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加强对参建各方在施工、资金拨付、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规范水利建设市场主体行为,重点对虚假恶意投诉、围标串标、借挂资质投标、收取管理费出借资质、关键岗位人员到位率低、人员随意变换等行为进行查处。一旦发现违法违规情形,要及时作出处理,给予通报或处罚并对其不良行为进行公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3.4加强行业自律,加快推进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应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竞争行为,维护公平、公平市场竞争秩序,认真履行承诺,促进水利建设市场健康发展。激励水利施工企业创优夺杯,积极参与“大禹杯”“鲁水杯”优质水利工程和文明工地评选活动,更好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利用好、发挥好全国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平台、山东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和山东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推进项目信息公开和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开,建立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对守信者给予激励,对失信者予以惩戒,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水利建设市场。

参考文献

[1]张微.循环经济下的项目前期规划与决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

水利法规论文范文2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1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程序及施工组织等基本知识,毕业后能初步从事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的施工作业。近年来独立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以施工管理单位为主,而以施工管理单位为代表的用人单位,特别希望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毕业之后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这就需要学校人才培养应向应用型、技能型转型,学生毕业后要能够很快胜任企业的施工管理工作。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对水利工程施工及相关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对课程的教学改革给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2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是水利工程的施工程序、施工原理、施工方法及常用的施工机械等,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知识结构更新快,综合性强等特点。[1]

2.1实践性强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内容涉及大量具体的水工建筑物结构、水利工程建筑材料、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复杂的施工程序及施工工艺、工程质量控制措施等。如果课程教学不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对课本知识不易理解,学生毕业后就不能很快地将课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施工管理工作中。

2.2知识结构更新快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事业正处于大力发展的时期,新的工程结构、新的施工技术、新的施工材料及新的施工机械不断涌现,而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差造成了课本知识相对行业发展的滞后问题。该课程还涉及国家及地方有关水利工程施工的建设法规等,更新也很快。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就不能及时掌握最前沿的学科知识与技术,学生毕业后也不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实际工作当中。

2.3综合性强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学习相关的工程测量、水利工程制图、建筑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水工建筑物、水电站、项目管理、建设法规等基础专业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各种类型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课程知识面综合性强。

3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现状

3.1教学模式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课堂授课,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2];通常上一个教学环节是下一个环节的知识铺垫,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衔接。经调查,现阶段多数院校该课程各个教学环节之间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脱节,而且安排不同的指导教师,每个教师只是完成自己的教学部分,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这就使得各个教学环节之间严重脱节,学生的专业知识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3]。

3.2教学方法

经调查,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方法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只讲授课本中涉及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思考的余地,不能将课本所学知识应用于工程案例中,更不会创新应用[4]。

3.3实践教学

由于该课程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脱节,使得学生在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需要重新温习课本知识,而不是将已经学习过的课本知识熟练应用。这种情况下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加重了老师的指导工作量,由于时间的局限性,这就降低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4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

基于水利工程施工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以该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为具体研究对象,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如下改革建议。

4.1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我学院水利水电教研室在教学中担任认识实习,理论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如何将这些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是我们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出发点,模式如下:第一,由教研室讲授施工课程较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相互讨论,总结授课经验和方法;第二,根据总结出的教学经验、方法,设计出每一个授课环节的新教学大纲和下一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以及应采用的授课方式方法;第三,后续的课程教师根据这个新的教学大纲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召开教研室会议,总结经验,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授课大纲以及授课方式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学院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同时节约了教学资源。

4.2教学方法改革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特点是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知识结构更新快,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需要。经过研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教学改革:第一,在本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中采用了多媒体、图片、实物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提高学习效率[5]。第二,课后作业不再是教材上的练习题,即对知识点的简答和论述,而是教师在每节课授课之前就设置的一个小的案例题,学生通过一堂课的知识更新,课后完成设置的案例,如果还有需要结合下一个知识点完成的部分,等下个知识点讲授之后再一并完成;学生作业完成之后不是采用传统的上交作业,教师进行简单批改的模式,而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当然,这必将占用教师较多的课堂授课时间,所以教师在授课之前要设计好授课方式,每一个专项施工授课结束后留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使得学生能更好地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践案例。第三,随着施工技术、施工机械的更新,教师也应该进行知识的更新,随时传授给学生一些较前沿的施工技术,以方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也为课程授课结束之后的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做好基础工作。

4.3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目前出现了一些新的组织理念,比如水利工程空间组织、时间组织;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设计软件,比如BIM软件;这些都对传统的施工组织、施工工艺、设计方法、设计思路有着很大的冲击。如何在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引进这些丰富实效的手段和方法,如何在教学方法上让学生尽快掌握这些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使得学生在掌握传统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实践能力,将是本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现阶段发展较快的BIM软件,学院也有这方面的培训,在做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时鼓励学生学习使用这些软件,利用这些软件完成一些课程设计或者毕业设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应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让学生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好的实践环境,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达到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紧密衔接,为学院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服务[6]。

5结语

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第一,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得课本知识和实际工程相接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贯彻了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理念。第二,通过把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教学,将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连贯,不仅为学院节约了教学资源,而且达到了水利工程施工系列课程教学的目的一致性,大力提高了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第三,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应用最新的施工技术,工程设计软件,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方向,培养了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第四,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的研究,将研究成果用于其他课程的教学中,让科研为教学服务,使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王馨梅,许健,李海燕,等.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浅议[J].考试周刊,2013(31):17-18.

【2】孙开畅.就业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融合—————“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2013(6):170-172.

【3】张旭贤,王莉,王龙.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5(77):104.

【4】涂兴怀,张焕敏.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13(9):38-40.

【5】余长洪,韦末,刘远.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333-336.

水利法规论文范文3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养护;问题;对策

1引言

目前,国内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拥有率低。而我们的生活又必要有水资源支持,其在生产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我国对水利工程不断地进行建造,进而确保水资源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基本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除此之外,这也能够更好地对干旱以及洪涝等自然灾害进行预防。水利工程能够更好地对地下水、地表水进行控制和调配。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性能以及质量,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对水利工程管理以及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不断提高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工作的质量。

2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内容分析

2.1水库工程的养护分析

水库工作在水利工作中作用非常大。其具有蓄水拦洪、水流调节的功能。对水库开展日常养护工作,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工程中的隐患,及时查出并解决,更好地确保水库当中各部分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另外,对含有泄洪闸的水库,还需要关注闸门和机电设备,并且进行养护和维修。不仅如此,还需要定期维护自动化系统以及发电机,及时进行白蚁预防,更好地确保水库的安全性能。

2.2水闸工程的养护分析

水闸是水利工作一项极为重要的建筑物。其养护工作与水库的排水、防洪功能有关。但是该工程的控制设备大都为精密电子设备。这就要求在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时,特别注重水闸方面的养护工作。一般来说,水闸的养护包括了对机电设备,如启动机等方面的养护。有关人工对这些设备要进行定时检查、确保水闸的安全性以及后续的稳定工作。

2.3堤防工程养护分析

堤防工作在水利工作中,其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直接影响水利工程功能的实现,也关乎着水利工程附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实际养护工作中,养护人员要时刻保持自身的专业态度,确保及时发现堤坝工程内的隐患,进而保证消浪结构等部位及时把自身作用充分发挥。且还要重视护堤林、防浪林的养护,对于一些淤泥常沉淀的区域要做好清洁工作,预防淤泥堆积。

3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可能存在的问题

3.1管理观及方式陈旧

在实际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养护中,特别是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企业,其管理理念以及手段都较为陈旧。在管理的时候,不能根据自身问题来进行解决,工程建设太多依靠上级的命令以及安排。一般情况下,往往使用粗放管理手段,管理企业职工实际收入比较低,并且工作效率比较低等问题也较为普及。

3.2管理体制方面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防洪系统还存有一些问题。许多城乡城乡地区的供水能力还不能实现预期标准,农业用水效率较低,需要修建新的水利工程。除此之外,需要在完成水利工程建设后,提高新型城镇地区以及重要经济区的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水平,不断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水利工程涵盖了水利、工业、交通等领域,涉及经济和法律等学科,尤其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涉及的法律法规种类较多。这就导致了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权限不明确,管理有难度。因此,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保证充足的管理经费,健全相关运营制度等问题。

3.3养护资金不足,工作不具有实质性

虽然目前我们国家在水利工程开发这方面所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水利工程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目前仍缺少足够养护的资金,所以养护工作难以达到有关标准。同时,在水利工程管理、养护中,不单用到有关养护的设备,需要使用特定养护材料。而这类物品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才可以更好开展。但因为有关单位缺少对水利工程后期养护工作的重视,所投入的资金也极为有限,无法为水利工程配备专业型的养护人员,也无法为水利工程提供养护所需要的设备、材料,造成有关工作人员只有当问题出现并发现后,才能开展有关的养护工作,未能做好提前的预测工作,为养护工作质量以及水利工程使用质量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4运行机制的问题

当前,在水利工作管理、养护中仍可见很多问题。在实际管理时,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且岗位职责不清晰。特别是管理制度方面过于死板。水利工程管理、养护时,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有一些设备已长年使用,超出了使用的年限,有关隐患问题也不断增加,同时在水利工程养护、管理时,有很多工作人员的收入比较低,造成了人才流失。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优化水利工程管理优化的工作,在改革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老化严重,以及水资源利用不足的工作采用针对性解决办法,解决工程进度慢、重复建设等问题。

3.5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

所有的养护人员需要定期开展新技能的学习工作,定期参加组织考试,或是国家采取一定的奖励政策,对考试通过或是达到更高水平的员工给予职位上的提升,这样能让技能更专业化、科学化。但是目前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对于水利工程管理以及养护工作不到位。同时,维修技术教育陈旧,与现代技术发展形势不答,未能运用其他更有效方式开展水利工程的管理及养护工作。

4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工作的强化措施

4.1创新管理方式

要由根本上确保水利工作灌溉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水利工程企业需要创新管理工作的方式,确保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可以更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需要结合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式,在新时代下根据科学发展原则,拟定完善水利工程灌溉的养护管理工作制度。特别是各个部门紧密的合作。负责水利工程的主管部门需要和水利工程开展管理部门间更紧密的配合,相互间需要加强沟通水利管理、维护等问题以及规范不同水利工程埃技术的问题,加大对不同地区水利工作内容开展不同程度了解,水利有关部门和政府部门配合对于管理而言极为有限,对水利工程工作效率全方位提升能力也有较大的意义。不同部门间还要相互监督、帮助,让水利工作秩序可以始终保持在较良好的状态下,这种创新管理方式也能对我国水利事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4.2确保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工作资金到位

目前,我国投入大型水利工程方面的资金比较多,其主要作用是确保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工作的进一步实施。鉴于一些基础设施逐渐出现老化,已不能和当前现代信息管理相适应。为了更好地满足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必需应用市场新设备,逐渐更新淘汰落后设备。除此之外,还须不断革新配套设施工程,引进高科技设备,尽量减少养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所以,相关部门必须有充足的水利工程维护资金,不得挪用公款,力求专款专用[3]。

4.3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需要制定科学的法律法规,将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到法律层次上,这样就能让相关部门不断对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进行重视:(1)健全管理制度,确保相关制度严格执行;(2)在工程管理过程中,详细地对比和分析相关内容,并且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4.4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队伍建设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在水利工程养护和管理中投入比较多的资金。传统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队伍往往存在消极的态度,并且对监督管理部门不够信服,进而导致水利工程养护管理较为滞后。为了充分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工作,需要不断强化养护团队建设,提高人员工作水平。一些管理单位需要制定员工激励机制,定期进行岗位培训,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除此之外,在工作过程当中,需要管理单位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奖惩机制,这样才能激发水利工程养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构建健全的工程管理和养护队伍,进而进一步促进水利工程的持续健康发展[4]。做好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施工前和相关人员签订合同,让每一个员工在施工时可以更安心,不会被外界的因素影响。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宣传,组织有关宣传教育,让每一个员工提高认知。

5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目前正运行的水利设施多,但总体来说,其在管理以及养护方面不完善,为了可以保障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行并解决人们生活的不方便,就需要开展水利工程的管理及养护。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越来越重要,而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工作是确保工程正常进行的关键。因此,为了确保水利工程顺利实施,在工程施工期间,要不断树立管理观念,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充分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工作,进而实现水利工程的顺利完工和有效运营。

参考文献:

[1]高维文.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37.

水利法规论文范文4

【关键词】水利工程;合同管理;问题;对策

1引言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来讲,本身属于我国基建工程项目之一,所以整体的投资规模非常大,施工周期也比较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施工细节性内容非常多,这也就导致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工作所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因为对于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来讲,合同管理是核心内容,基于合同管理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其他各项管理工作。因此,在本文所论述内容中,便对当前合同管理工作的实际概念、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然后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以期提高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合同管理工作水平。

2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概念及作用

首先,对于施工合同来讲,其本身就是在工程项目建设期间,由建设工程承包商所出具的相关合同,这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合同。在合同主体内容当中,对发包方以及承包方的建设工程施工权利以及义务都进行了约定,然后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施工合同。所谓的合同管理就是指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以相关的主体建设主管单位、金融机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相应的承包企业为核心,根据现行的施工建设法律法规,对施工过程中的合同关系进行全面的组织与指导管理,保障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而且对于合同管理来讲,是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合同纠纷以及相关问题进行解决的最主要依据,能够使工程项目建设更加顺利[1]。其次,对于合同管理来讲,第一个作用就是能够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各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且基于诚信的原则来签订合同并完成整个项目的施工;第二个作用是在合同主体内容当中,已经对施工承包方以及发包方的义务及权利进行了约定,所以能够依据合同主体内容进行相互监督,从而保证合同主体内容得到真正落实;第三个作用是能够通过合同管理的相关细则性内容增加合同双方履行合同约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各方积极性的提升使各方的合法权益都能够得到保障。

3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招标工作不规范。在水利工程项目招标阶段,随着“三制”改革工作内容不断深入与深化,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已经逐渐变得越来越规范,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招标不规范就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许多水利工程项目在招标阶段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低价中标之后的工程项目建设困难以及工程项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的问题频频出现,这对施工合同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难。此外,一些工程项目的发包方所制定的合同条款内容并不合理,有一些承包方为了能够顺利将工程项目签约,而且因为自身所存在的巨大压力,所以不能够对不公正的合同条款进行抗议,只能够委曲求全。

3.2合同管理偏离实际。在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当中,投标以及施工合同管理,两者之间是具有密切联系的,但是对现如今的许多施工单位来讲,在编制投标文件的过程中,技术标以及商务标所属的相关工作部门,因为施工单位所下达的开发任务等相关压力,所以在很多时候都片面追求中标的概率,对于企业中标后能否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却没有进行深入的考量,所以存在很多低价中标的情况。因此,这也就导致在相关投标单位投标并中标之后,施工合同以及技术性的文件并没有进行全面的交底,大多数都是流于表面的,施工单位没有对工程项目实际建设情况进行跟踪[2]。

3.3非法转包及分包问题频频出现。所谓的非法转包以及分包现象,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管理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部分承包人来讲,在中标之后会将自身所承包的工程全部施工任务交由第三方施工机构进行施工,或者是将总的施工任务分解成多个小的工程项目,然后向多个分包人进行分包。在转包以及分包的过程中,第一个中标单位本身对于后续的其他小的施工企业和工程承包人并没有进行资质审核,所以可能会出现层层转包以及分包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质量以及施工管理工作面临非常大的阻碍,存在非常多的中间环节,致使最终的施工管理质量难以满足实际工程建设需要。

4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对策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对策主要为:全面完善施工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合同审计与检查、监理单位的合理选择、加强培训与教育以及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总结[3]。

4.1全面完善施工合同管理制度。对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来讲,施工合同管理的最主要目的是保障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并维护各方的相关权益。所以在施工合同管理开展时,应当规划并确定一个明确的管理目标,从而保证施工合同管理工作能够始终在可控范围之内。在制定施工合同管理目标时,可以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不同周期以及不同阶段来进行确定,而且还需要建设配套的管理评价体系,使施工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进行相互监督。

4.2加强合同审计与检查。因为在施工过程中,管理工作是以施工合同为核心进行开展的,所以对合同一定要进行全方位的审计与检查,保证合同的可行性以及公平公正。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在合同履约期限内对合同进行定期的检查以及审计,针对合同检查构建完善以及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在检查与审计的过程中,主要是就合同签订的合法合规性以及条款内容的完整性等进行检查,针对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以及指导。

4.3监理单位的合理选择。在开展相应管理工作时,监理单位是必不可少的,监理单位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为建设单位提供相应的监理服务,也是对发包方和承包方监督的主体。所以在开展施工合同管理的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当在管理工作中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并且科学合理地开展监理工作,针对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响应,并督促其进行改正。

4.4加强培训与教育。对于具体的工作来讲,管理工作的执行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应当针对开展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全面而且细致的岗前培训。因为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具有特殊性,所以参与合同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实践经验,理解并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够在开展合同管理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并保证合同管理的各项内容得到真正的落实。所以需要针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岗前培训,对执行人员进行交底,保证执行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全面了解施工合同主体内容,并对合同具体内容执行时的相关细节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保证合同执行能够变为自觉遵守合同,而不是由监管方被动进行推行[4]。

4.5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总结。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具体的工程项目建设对合同管理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合同管理工作需要在不断推行的过程中注意总结,基于不断总结的合同管理经验,全面提升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以及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合同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启发。对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来讲,施工过程中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最主要基础也是指导工程项目正确合理实施的最主要工具。所以应当基于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依托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保障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推动水利工程项目整体建设质量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姚小平.浅谈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合同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0(5):82.

【2】张希健,李念平,张虎.施工合同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宫崇楠,张金丽,庄秀华.山东水利学会第八届优秀学术论文汇编[C].济南: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2003:2.

【3】刘淑梅,王洪军.水利建设施工合同管理浅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4):273+276.

水利法规论文范文5

农民用水协会在我国最早可追溯至古代农业社会。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在我国曾存在由乡绅、乡民、族长、族人建立起的正式或非正式跨村界水管自治组织。建国后,传统水管组织不复存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分配等功能转移到和生产队手中。其后,家庭联产承包制带来农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用水无序、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等现象普遍存在。在此背景下,重建农村水管组织就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旨在通过转嫁用水责任和权利来减轻政府负担、提高灌溉效率的灌溉管理体制改革浪潮。这一历史背景下,湖北漳河灌区依托世行贷款于1995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民用水协会———红庙支渠用水者协会。此后,农民用水协会在水利部等部门的联合推动下,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据水利部农水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0月全国成立用水协会52700多个,管理灌溉面积1353多万hm2,占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23%,其中20600个协会已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

关于农民用水协会发展历程,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曾在全国农民用水协会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将其大致分为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试点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期)、推广阶段(2002年后)[3]。农民用水协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和规范的特征。如2002年7月湖北省荆门市出台全国第一个用水协会的地方法规文件《荆门市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暂行办法》[4]。同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提出“要探索建立以各种形式农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5]。2005年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三部委《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意见》[6]。2006年7月三部委又联合在新疆召开了全国农民用水户协会工作经验交流会[7]。同年10月水利部农水司在湖北省宜昌市举办中国-西班牙合作中型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培训班[8],标志着重点中型灌区的农民用水协会建设工作全面展开。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灌溉管理的做法[9]。2009年10月农民用水户协会高效运行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10]。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农民用水户合作组织[11]。

由此可见,农民用水协会经过10多年的试点、推广和发展,已经迅速普及成为我国基层水利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随着农民用水协会的大规模普及和深入探索,农民用水协会自身运行问题及其社会影响也在引起学界日益广泛的关注。

二、农民用水协会研究回顾

研究人员主要围绕农民用水协会的概念、特征、地位、分类、运行机制、作用、存在问题与对策等内容展开了广泛研究。

1.基础研究

(1)农民用水协会的概念。概念界定是从事社会研究的基础。对于农民用水协会的概念,有的研究人员侧重于从组织运行机制与管理职责的角度予以界定。如苏孝陆将其定义为“管理层由用水户民主选举产生,实行民主管理,负责辖区内的工程管理维护、与供水单位签订供用水合同并向全体用水户配水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12]。有的研究人员侧重于从组织边界的角度界定。如李友生等界定为“按水文边界(支渠或斗渠),由渠系内的用水户共同参与组成的一个有法人地位的社团组织”[13]。丁平界定为同一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或大中型灌区同一支、斗渠灌溉范围内收益农户,在志愿的原则下,通过民主方式组建、依法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非营利性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14]。

(2)农民用水协会的特征。刘其武认为漳河灌区农民用水协会具有独立性、公共性、非营利性、经济自立性4个特征[1]。张陆彪等指出农民用水协会呈现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商品水的交易、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排区管理、具有明确法人地位、用水户协会与农村经济发展良性互动4个明显特征[15]。杨海燕等指出农民用水协会的主要特征有以下5个方面:不改变成员的财产所有权关系;退社自由;专业性强;民办、民营、民受益;以水文边界为界限开展服务与合作[16]。

(3)农民用水协会的地位。冯广志认为成立具有法人地位的、性质明确的农民用水协会,既是开展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试点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参与式灌溉管理的主要内容[17]。苏孝陆进一步指出,农民用水协会不仅是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中国灌区水市场不可缺少的主体形式[12]。王雷等则指出农民用水协会在实践中扮演的角色更多地是参与者和监督者,而非组织者和管理者[18]。

(4)农民用水协会的分类。研究人员从资源条件、所有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对农民用水协会进行了分类。如王雷等依据动力来源将农民用水协会分为世界银行模式和其他模式,并从形式、体制、运行、管理等方面细致比较了2种类型用水协会的异同[18]。胡?琳等根据所有制形式、资源依托形式等,将北京市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划分为蔡家甸模式、蔡家洼模式、后焦家坞模式、庄头峪模式、平谷峨眉山村模式5种类型[19]。徐成波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以水资源条件为划分标准将农民用水协会划分为水资源依赖型、水资源自给型和水资源补充型3种类型;以农业水费构成类型为划分标准将用水户协会分成“两费制”和“协会综合水费制”两类[20]。

2.运行机制研究

(1)动力机制研究。对于农民用水协会的动力机制,有些研究者倾向于从制度规范、社会资本的角度予以研究。李琼等提出以协会的组织和契约性规则为正式制度,结合互惠合作为核心的群体规范等非正式制度共同构成“管水协会”的集体行动机制[21]。罗兴佐在运用制度分析的方法比较税费改革前后农田水利的制度供给后提出,由于社区组织资源不足,市场化及农民用水协会只能解决那些可以排他、共同享有的收费水利供给难题[22]。也有些研究者倾向于从组织运作形式来研究农民用水协会的动力机制。如周玉玺等从组织运行效率的角度出发,比较了以水利合作社和用水协会为组织载体的农民自主协商灌溉制度与完全市场制度、政府集权制度的运行机制[23]。在农民自主协商灌溉管理制度中,农民通过一直参与规则起草、不断设计有效规则、自主选择监督管理人员等活动,增强了合作的积极性。

(2)内部合作机制。农民用水协会的自组织性决定了农民的内部合作机制是农民用水协会运作机制的重要内容。学界主要结合公共选择理论、集团理论、博弈论等理论对农民用水协会运行过程中的农民合作状况作了细致研究。贺雪峰、吴理财从农民的公正观、生活境遇入手解读了农民在参与用水协会过程中的行动逻辑[24-25];董磊明从农民工生产生活状况、外在制度、体制对村庄影响的角度探讨了用水协会运作困境的原因[26];罗兴佐则通过分析农民合作类型与基础揭示了农民关于用水协会行为的合作精神[27]。其后,贺雪峰等又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均衡的角度指出农民用水协会是农民出资最少、最理想的农村灌溉用水方式,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小规模群体;具有强大向心力和道德感;惩罚机制健全;稳定预期;低流动性,并进一步指出农民用水协会的理想状态几乎不存在,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有强制力[28]。胡振鹏等通过剖析一个百年不衰的农民水利协会,用重复博弈理论研究了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条件和合作机制。他们认为,需要凭借民主管理、处事公平、管理者的奉献精神来提高农民合作意识和凝聚力[29]。

3.作用研究

研究人员从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对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作了大量经验归纳研究。如刘其武根据漳河灌区实践经验,认为农民用水协会的建立带来了主动投入效应、自我管理效应、减负效应、市场效应4个方面的益处[1]。伏新礼认为农民用水协会的主要功能有增强农民的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意识,提高水费计收及用水管理的透明度,精简管理人员,促进节约用水,减轻农民负担[30]。高凤便等指出农民用水协会的运行效果主要体现在降低灌溉成本,加大支、斗渠及以下田间工程的投入,减少行政干预,增强基层水管工作能力[31]。陈菁等运用关系链理论来分析农民用水协会作用后得出如下结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存在使得农村水利的水管理形态(纵向关系)和利用形态(横向关系)得以实现,并呈现自治-协同性,建设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是农村水利管理发展方向[32]。杜秀文等在分析灌区管理制度变迁时指出,对于无法明确主体的“共享产权”,农民用水协会可以通过约束用水户不当行为,降低监督费用,减少制度成本[33]。杨海燕等指出农民用水协会具有组织功能、中介功能、载体功能、服务功能[34]。周志轩等在分析宁夏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区管理情况后,将农民用水协会在灌区管理中的作用归纳为理顺用水管理体制、改进田间工程管理、维持灌溉秩序、加快水费收缴进度[35]。宋力等以江苏赣榆县灌区用水农民用水者协会实践为例,指出农民用水协会的主要成效有:理顺用水管理体制,节约灌溉水量,提高水费收缴率;拓宽工程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的民主决策意识,民主管理能力增强;规范用水秩序,提高灌溉效益[36]。

4.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农民用水协会存在的问题研究。研究人员着眼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等角度,通过实证调查、案例分析、理论探讨等方式对这些问题予以剖析,并深入阐述其中的不足。如张陆彪等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用水协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农户民主参与和管理不足、用水协会无水费收集权、用水协会财务管理不公开、用水协会徒有形式、缺少用水利益补偿机制、农户对用水协会认识不清等问题[15]。由金玉等指出农民用水协会在组建过程中存在宣传培训不到位、接收渠系工程老化破损、组建程序不规范问题;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渠系工程产权不明晰、维修资金不足问题[37]。许东屹指出当前农民用水协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大多数协会按行政村边界而非水文边界组建;田间工程配套差,缺乏正常运行经费;协会注册登记难,法人地位无法确立,缺乏相关法律支撑;协会规则不完善,运作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高;不同地区的协会发展不平衡[38]。赵立娟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指出农民用水协会建立后的潜在问题有:产生新道德风险的概率增加,产生新的交易费用,机会主义行为导致水费再次流失,路径依赖问题[39]。周晓平等认为我国农民用水协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农民参与的自主性不强,工程的完好性差,计量设施缺失,缺少运作经费,人力资本缺失等[40]。苏林等指出,我国用水户协会存在的问题包括水权问题、协会人员素质教育问题、灌溉工程配套问题、协会规模问题[41]。

(2)农民用水协会建设的对策研究。对于农民用水协会存在的各种问题,研究人员从立法与认知、政府与农民用水协会关系、农民用水协会内部组织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有的研究者侧重于从法制建设、组织规范建设的角度来推动农民用水协会建设。如刘其武认为需要通过明确农民用水协会的法律地位和最终职能、进行水价和水费征收办法改革、界定工程产权、配套政策法规等方法来解决农民用水协会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1]。李鹏等指出可通过建立用水协会监督和管理机制、加大协会信息透明度等措施保证农民用水协会的有效运行。李鹏等强调农民用水协会运行的系统性支持[42]。黄东标也认为需要通过政府支持、教育培训、法制保障、投资多元、加强水管执法、监测反馈等措施来推进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区管理[43]。

有的研究者侧重于从协会定位、政府与协会关系的角度推动农民用水协会建设。如张庆华等认为农民用水协会建设与运行离不开政府资金的支持。他们提出要建立一套农民用水协会政府资金支持机制,根据用水协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确定资金支持力度,从政府资金支持渠道、政府资金支持的使用与管理制度2个方面落实资金支持措施[44]。董鹏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农民用水协会组建与运行的资金需求情况[45]。与单纯考虑农民用水协会需要政府资金支持不同,陈雷等的观点更侧重于挖掘社会资本潜能[46]。他们指出政府或者其他外部机构要想在社会资本缺乏、市场机制难以奏效的地方建立农民用水协会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必须使其脱离科层控制,且在投资方向上更加侧重于促进地方社会资本增加的项目。蔡晶晶在福建省农民用水协会调查的基础上指出,只有变目前的外源型合作为内生型合作,用水协会才能真正促进农户合作用水,构建节水型社会[47]。刘芳等着眼于农民合作组织的组织关系,认为政府需要在弱化控制性组织关系的同时建立培训协会组织知识和组织能力的制度。他们指出,政府采取强控制、支持措施以物质性资源提供为主时,农民合作组织表现出强依赖性,呈现“强控制,强支持,强依赖”的组织关系[48]。

有的研究者侧重于从激励机制的角度来完善农民用水协会。如王金霞等在对宁夏和河南4个大型地表水灌区进行实证调查后指出,1990年以来集体水管理制度被用水协会或承包管理替代,但名义上的改革对节水没有影响,只有建立了激励机制的管理制度才有节水效应[49]。张庆华等进一步提出农民用水协会规范运行考核内容应包括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工程管理、用水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参与管理等8个方面[50]。

三、文献评述与研究展望

纵观我国农民用水协会的发展历程及其建设问题研究文献可以发现,现有农民用水协会建设问题的理论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概念、特征、分类、地位、运行机制、绩效、困境、对策等方面,整体已较为充分和详实,并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重视协会功能绩效与问题对策研究。既有研究对农民用水协会的功能与影响、问题与对策的探讨较多:在研究内容上,研究人员既有从宏观上全方位地进行了经验归纳,也有侧重于细致考察农民用水协会在农民增收、农户生产方面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部分研究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来测量农民用水协会的特定影响,增强了研究的科学性。与此同时,对农民用水协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也是十分丰富,涉及了内部组织管理制度问题、灌溉管理体制问题、产权问题、绩效功能问题等方面;在对策研究部分,有的研究侧重于从针对特定区域特定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也有研究通盘考虑提出了系统化的改革路径。这种偏重功能、影响、问题、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分布特征,虽然基本符合政府主导型社会组织的研究需要,但其研究侧重点仍有失偏颇,对农民用水协会的概念内涵、特征、地位、运行机制、困境根源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

第二,大多采用区域经验研究方法。现有研究中,以某一特定灌区、省份的农民用水协会为研究单位考察农民用水协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并进行经验归纳的研究占了很大一部分。如《漳河灌区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实践与探索》《宁夏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区管理的运行模式研究》等文献都属于这类研究。而这类文献研究容易由于缺乏精确的定量分析方法和严谨的理论工具而陷入主观循环论证的误区。这种严重的区域经验研究倾向也容易造成分析工具过于单一。如现有研究大都从制度规范、社会资本角度研究农民用水协会的动力机制,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博弈理论分析农民用水协会的内部合作机制,而很少结合制度主义、合作主义、自组织理论、结构功能等较成熟的理论模型展开分析。

第三,研究成果过于零散、不成体系。据我们已掌握的文献来看,现有研究大都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发表,而极少出现关于农民用水协会建设问题的学术性专著。张庆华等撰写的专门研究农民用水协会的著作《农民用水协会建设与管理》一书,也只是介绍了农民用水协会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内容虽全面但理论性不足[51]。此外,即便已经发表的论文中也很少有能系统深入阐述农民用水协会建设问题的研究成果,很多都是没有新意的理论套用或浅层次的现象描述。

通过上述对农民用水协会建设历程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在看到前人为农民用水协会建设付出大量努力,同时也看到了诸多不足。农民用水协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农民用水协会既不是单纯的基层水管组织,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间社团,政府推动是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特征,自治与合作是其运作的基本核心,未来农民用水协会的发展也必然会有别于其他一般社会组织。基于这一点根本性的认识,笔者认为,未来的农民用水协会研究只有充分重视以下3个方面,才能进一步更好地发掘农民用水协会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第一,重视研究农民用水协会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如农民自组织行为、非政府组织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等。这些主题内容的研究既可以加深我们对农民用水协会的认识,推动农民用水协会建设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可以提升农民用水协会对于学术界的理论贡献。第二,加强系统化的规范性和实证性研究,注意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的运用。规范性研究可以在把握农民用水协会的非营利性和社会性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公共选择理论、法团主义理论等理论对农民用水协会运作中政府、用水户、用水协会的互动关系作个案性解读,可以在大量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类型学研究,通过总结归纳特定类型农民用水协会模式的基本特征,展开比较分析,发掘农民用水协会的发展规律。第三,重视多学科背景专家的研究团队建设。

水利法规论文范文6

 

内部审计是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在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和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本单位和下属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效益性和反映单位经济活动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鉴证、评价,并提出改进工作建议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特别是在对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和自我约束机制、贯彻单位经营方向思路、实现单位年初制订的各项经济目标、完善经营管理,以及提高单位经营效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我市水利系统目前开展内部审计情况来看,各单位均未单独设置内审机构,没有配备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基本上都是挂靠在单位财务部门或是由单位财务部门承担内部审计职责。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度全市兼职内部审计人员23人,实施审计单位81个,促进增收节支45万元,查处损失浪费资金2万元,提出审计意见被采纳27条。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水利事业改革与发展对内部审计的内在要求来看还远不能适应。如何适应当前水利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服务于领导决策,真正当好领导的参谋,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看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各单位应成立内部审计机构,有条件的应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切实维护好内部审计监督的相对独立性,保障内审机构的工作经费,改善内审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帮助解决内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发挥内部审计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并对业务交流、人员培训、内审人员职责等方面作出要求。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督促帮助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合理安排内部审计计划,整合内部审计资源,切实维护好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加强学习,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业务范围广、细致复杂的工作,通过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建设好一支职业道德高、专业素质强的队伍,促使内审工作稳步发展,是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首先加强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使内审人员树立起独立、客观、正直、勤勉的职业道德,严格按照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其次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加大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及计算机辅助审计等知识的学习,组织内审人员开展业务交流,积极撰写审计案例、审计论文,全面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第三大力提倡内审人员进行自学,鼓励内审人员提高学历层次,参加会计、审计等资格考试,使内审人员能够及时获得和掌握与审计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具备独立的收集、分析、评价和记录信息的能力;第四要选拔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通过系统内统一考试,对达不到要求的内审人员要进行培训和交流。   三、理顺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规范   为规范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首先做好内部审计的事前调查工作,明确审计的任务。在执行审计具体的单位前,我们需要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了解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有没有特殊的要求,在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中有没有新的规定。在收集和了解了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后制定审计计划、实施方案,确定审计重点。在实施具体审计过程中,参加的内审人员要按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要求认真做好审计工作底稿,充分收集审计证据,并根据审计证据汇总整理审计结论。为了保证审计结论的准确性,需建立审计分级复核制度,目的是减少或消除人为审计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降低审计风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安排同一审计小组的其他人员先完成一级复核,后由审计组长完成二级复核;同时要求审计报告也要经过二级复核后才能发出,以保证审计质量;此外,在审计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薄弱环节在审计报告中提请被审计单位关注和改正。对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向主管单位领导提出审计意见,以便制订制度、完善相关措施时参考。   四、关注后续审计,提高内部审计效果   内部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实施监督,更重要的是促使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完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   在内部审计报告发出后,我们应当重视后续审计。后续审计的目的是了解审计意见的落实情况和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问题,促进被审计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到坚持审计结论跟踪检查,实行结论落实反馈制度,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2006年度我们在审计一下属单位时,发现该单位房租费收入核算不清,经深入调查,财务人员不清楚房屋出租的具体情况及协议签订落实情况,没有办法及时准确按会计制度要求核算收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后,在对该单位进行后续审计时,我们内部审计小组帮助他们建立了详细的房屋出租的管理台帐,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五、政府审计机关应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   首先是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关键是总结经验,加强交流,鼓励创新,宣扬特色,表彰先进。其次,加强对内部审计协会的指导,充分发挥协会作为行业组织的作用。内部审计协会不能办成官办的机构或政府组织,协会要发挥特色作用。政府审计机关不要代替他们,要帮他们出主意、解决实际困难。第三,政府审计机关要吸收内部审计经验、利用内部审计成果。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对审计问题的处理把握不准时,可及时向政府审计部门请教,力求问题的处理定性准确、规范。   六、明确内部审计工作内容、目标和审计重点#p#分页标题#e#   结合水利系统实际情况,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有:检查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是否实行财务审批一支笔制度、大额支出是否经过集体研究、各单位是否另设帐外帐或小金库、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规、涉及到收费项目单位的“收支两条线”管理等相关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按标准和范围收费、基建项目程序是否合法、工程价款结算是否规范、是否执行有关招投标采购及竣工决算审计规定等;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为逐步完成有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与事前审计相结合的转变、由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的转变;确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一是搞好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摸清家底,严肃查处财务帐目不清、内控制度不严等问题;二是认真开展本系统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存入个人档案,为本部门、本单位考核、奖惩和正确评价使用干部提供依据;三是逐步开展水利基建项目工程等专项资金审计,不断提高水利专项资金使用的效果和效益。   总之,在新形势下要更好地做好内审工作,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努力工作,针对水利系统的工作性质、特点开展内部审计,逐步完善审计程序和工作制度,加强审计业务基础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内部审计的新手段和新方法,通过这种审计监督形式,及时发现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完善管理的建议,从而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水利法规论文范文7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EPC工程总承包模式;风险控制

1引言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能够解决设计、采购与施工等环节相互脱节的问题,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风险,因此,还需要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通过有效手段进行风险控制。

2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概述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指的是工程企业在业主的委托下,根据合同约定条款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实施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承包者需要对所承包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以及费用负责[1]。相比于传统的承包模式,EPC总承包模式具有多重优势:(1)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更强调设计阶段在工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优化工程建设方案;(2)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利于将设计、采购以及施工等各个环节衔接起来,提高项目运作效率和效益;(3)可以明确工程的质量责任主体,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找到负责人。

3水利水电工程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中存在的风险

3.1合同风险

水利水电工程EPC总承包模式中存在诸多的合同风险:(1)部分合同条款不够明确,导致承包范围以及具体内容不明确,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纠纷;(2)多数合同仅对工程总价进行明确规定,未考虑施工期间设备、材料、人力等资源的价格变化导致的成本浮动,以及施工条件或业主主观因素导致的设计变更,也会造成纠纷[2]。

3.2进度风险

工程进度风险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如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会加大勘察、设计等工作的难度,延误整体进度;(2)若业主不满意设计方案,会进行多次方案修改,造成审批延误;(3)若采购计划不全面,会影响供应商供货的及时性,造成施工工序不连贯,延缓施工进度;(4)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批流程较为复杂,可能会延误工期。

3.3质量风险

工程的质量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1)水利水电工程较为复杂,涉及多个专业,如果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缺少有效沟通,可能会导致设计错误,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质量风险;(2)施工过程中若没有合理选择施工工艺,选择的材料不合格或技术水平较低,也可能会加大质量隐患。

3.4自然风险

由于一些自然因素,如遭遇雨雪等恶劣天气时,会增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影响施工的安全性,延误工期。

3.5施工组织与财务风险

施工组织与财务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1)部分总承包单位缺乏组织管理经验,造成设计与施工环节融合不足,或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计划了解不足,没有实现各类工种的有效配合,增加施工组织风险;(2)部分业主没有及时支付工程款,而总承包单位也没有合理规划现金流,从而导致承包单位的财务风险。

3.6安全风险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常涉及地下管线,如果业主没有提供完善的既有地下管线敷设资料,总承包单位也没有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工作,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既有管线的破坏,引发安全事故。

4水利水电工程EPC工程总承包模式风险控制管理策略

4.1加强合同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合同是法律文件,也是风险控制管理的关键,所以,进行水利水电工程EPC工程总承包风险控制管理时,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业主以及承包公司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来商定合同细节,并拟定合同草案;2)总承包单位需要加大对合同各项条款的研究力度,分析合同条款,如果发现漏洞或问题需及时修改;3)总承包单位需要根据合同分析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隐患以及自身需要承担的风险,增强风险控制意识。

4.2加强风险评估

作为专业的工程总承包单位,在承包水利水电工程前需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判断自身是否具有承担这些风险的能力。总承包单位需要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影响因素,例如,地质变化对工期等方面的影响。尽可能综合考虑所有的影响因素制订风险控制管理预案,以避免出现风险或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4.3积极应对经济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经济风险,总承包单位应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增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经济性,且需要准备风险储备金,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建立材料和设备供应商数据库,及时掌握价格信息,为降低项目采购成本提供可靠依据。

4.4积极应对进度风险

总承包单位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量和合同约定的工期制订进度计划,及时完成设计、资料提交等工作,避免延误工期。如果涉及拆迁等问题,需及时沟通,并制订完善的拆迁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进度控制,确保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保持一致。

4.5积极应对质量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质量风险:1)在施工前,总承包单位应明确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标准与施工规范,加强图纸审核,并安排设计部门与施工部门做好设计交底工作;2)总承包单位还需要做好材料、设备的验收工作,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与设备;3)总承包单位需要引进先进的施工工艺,构建质量控制体系,并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验收。

4.6积极应对自然、组织、财务等方面的风险

总承包单位需要综合分析施工区域的气候状况,明确可能会出现的气候问题,及时制定预防措施;还需要加强组织管理培训,科学开展资料收集、劳务调配等工作;如果出现材料价格上涨或业主变更设计等情况,需及时与业主进行沟通,避免出现财务风险[4]。

4.7加强安全风险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承包公司的经济效益,为此,总承包单位应加强安全风险控制。在施工前,总承包单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综合考察,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并根据不同地质或水文条件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控制策略。同时,总承包单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4.8科学选择分包商与合作单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难度较大,技术也比较复杂,所以,大多数总承包单位都比较依赖专业的分包商,尤其依赖设计分包商与工艺分包商,如果没有科学选择分包商,会加大总承包单位的风险。为此,总承包单位应该科学选择分包商与合作单位。总承包单位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与合作单位,且需要对投标商的经验、信誉、组织管理能力、报价等各方面进行考核。

5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当中的风险较多,法律法规风险、进度风险、质量风险等会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此,应当加强合同管理、加强风险评估并积极应对进度、经济等各方面的风险,从而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建龙.水利水电工程EPC工程总承包的风险控制管理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41-142.

水利法规论文范文8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管理;现代化

1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对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非常重要,为社会环境的稳定和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大量管理工作,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也对此类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有效应对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发展需求,因此,必须深入研究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内涵,明确其发展目标、内容,以便更好地促进水利工程行业发展【1】。

2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主要意义

2.1适应社会整体现代化需求

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融合现代化管理理念,能够推动水利工程行业与社会整体现代化发展节奏相适应。水利工程现代化还是独立开展超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2.2满足现代化治水思路建设要求

现代化治水思路当中包含了生态水利建设、工程安全建设、资源水利建设、民生水利建设、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内容,为了使水利工程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经济,必须将现代化管理理念融入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去。

2.3符合工程管理综合考核标准

水利工程管理推动现代化模式进行考核管理,其所涉及的评价方法、考核内容与工程管理综合考核标准要求要相符合,还能对水利工程现代化状况进行有效检验,因此,必须将现代化管理理念融入其中。

3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工作的分析

3.1现代化内涵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正在逐步铺开,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其管理工作同样吸收了现代化先进思想,相较于传统化的水利工程管理已经发生较大转变,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基建项目类型,发展水平代表了我国工程建设成就,管理工作水平体现了我国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应用状况。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是一个动态化的发展过程,在不同背景、情况下会存在不同的管理、评定标准。目前,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3方面内容:1)建设适应市场经济变化情况的工程管理体系;2)建立具备先进性及高素质能力水平的工程管理团队;3)引入先进的现代化工程装备及设施。在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进程中,工程实际建设更多地关注水源开发、保护工作,同时关注在保护基础上的运营情况,确保水利工程最终满足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需求【2】。

3.2现代化目标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确定明确的管理目标,这也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核心,确立过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必须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目标开始变革,建设更为适宜的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体系。1)要改变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在了解现代市场经济背景和需求的基础上,转变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建设现代化管理模式体系,确保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需求及未来趋势,积极总结、吸收先进管理经验,对传统水利工程管理模式进行改变【3】。2)积极引进新型管理设备。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已经大大改变了我国工业发展进程。而在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过程中,大量能够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率的新型管理设备能够更好地适应管理模式的改变,推动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3)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造,综合实际管理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问题、现象,设立科学、合理的现代化管理目标,形成完善的现代化管理体系。

3.3现代化内容

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引入现代化要素,推动水利工程建设行业发展,实现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应用的力量。在此过程中,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内容要保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社会性,并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规范,以国家政策法规为基础,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工程管理措施,充分发挥其管理作用,建设质量水平更高的水利工程项目。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内容包括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前者侧重于思想上的灌输,后者侧重于方法的有效性,二者共同组成了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内容,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改革提供帮助。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现代化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

3.3.1建立高效的工程管理团队

水利工程管理的基本是人,因此,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前提是要建立高效的水利工程管理团队。使其明白和掌握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内涵、目标、内容,通过管理人员自身的发展推动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高效的工程管理团队能够对水利工程专业技术工作开展有效管控,从专业化的角度对实际技术工作进行分析,确保水利工程管理目标、成本、工期等目标顺利实施。另外,通过高效的协调运作,推动各类工作高效开展,推动工程技术举一反三式的灵活应用,针对水利工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确保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开展时,能够应用更现代化、灵活的视角分析问题,做到水利工程各方面协调、有序的推进。

3.3.2形成新型工程管理理念

要想推动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水平,首先要转变传统工程管理理念,改变传统工程中速度为首的理念,向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转变。在具体的施工建设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施工人员工作、生活环境,提升水利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在各类事故、问题处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在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减少各类资源浪费,施工所涉及的各类材料要科学规划使用,能源方面要做好相应管控,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3.3.3确立综合性管理措施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需要依托综合性管理措施的有序应用来进行展示。其中智能化操作程序管理、数字化程序控制等措施是现代化措施的重要代表。在水利工程建设现场,利用数字化程序对施工、设计工作进行规划处理,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通过运用各类综合性的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工程进行全面性的监督管理,降低现场各类风险问题的影响。同时,利用虚拟网络体系,在水利工程现场设置完善的质量监控、安全监督监控终端,针对水利工程现场施工情况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后可以及时发出报警,提升对水利工程建设现场的掌控力度【4】。

4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进程中推动其管理工作现代化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当代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需求。要积极引入各类现代化管理手段,转变传统管理理念,适应时展需求。要在充分掌握现代化管理内涵的基础上,了解现代化管理工作的目标及内容,强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提升自身职业和技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工作发展,提升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闫西烁.精细化管理于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上的运用[J].价值工程,2020,39(2):62-63.

【2】罗伟祥.中小型水利工程泵站运行调度及现代化管理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9(12):71-72.

【3】王飞虎.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能力建设的思路与重点[J].中华建设,2019(1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