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融合的水利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产学研融合的水利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摘要: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化,产学研融合成为推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文章深入分析了目前水利类专业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明确了产学研融合模式在开展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意义,最后探索了如何将相关的水利企业与高校进行紧密融合,从培养方案、学生选题、课题指导和企业与学校紧密协作等方面提出产学研融合的水利类本科生毕业设计新模式。研究成果对高校今后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学研融合;毕业设计;水利类专业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本科四年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考核,能够全面的地、综合的展示和检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程度和运用自己所在领域的基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但随着我国近几年高校招生的扩张,本科生规模逐渐壮大,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已不再适应于现在的教学目标。[3-4]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探索毕业设计新模式,以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5]其中,基于产学研融合是取得良好效果一种新模式。[6]产学研融合模式就是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公司这些具有不同分工的社会机构在资源优势和功能性质上进行协同配合,形成新技术的创新与融合。[7]文章深入分析了目前水利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当前的产学研融合模式,明确在其本科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意义,探索如何将水利企业、院校、科研机构进行深度融合,并从培养方案、学生选题、课题指导和企业与学校紧密协作等方面提出产学研融合的水利类本科生毕业设计新模式。

1水利类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与培养目标的不适应

在目前水利类毕业设计完成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独立完成,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协作,与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极不适应,更不善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

1.2毕业设计选题的不易

目前很多院校的毕业设计题目大部分是由导师提前拟定,然后由学生在拟定的题目中进行选择,但是这种比较约束性的毕业选题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挖掘,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多毕业设计题目比较陈旧,可能已经偏离水利学科的发展方向,也不注重生产实践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毕业设计工作缺乏实用性和实践性。有些毕业设计题目涉及知识面较窄,相应的工作量难以满足毕业要求;还有些毕业设计题目涉及知识面较广,学生完成时间较短造成课题难以进行更深的研究,只限于基础的分析讨论,也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有些水利院校的青年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较少,在题目的拟定上缺乏实践性,同时有些指导教师连续多年使用同样的题目,毕业设计缺乏科研型,导致同学之间抄袭问题严重,查重率较高。

1.3指导方法及研究条件的束缚

目前水利类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比较传统和陈旧,基本上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并不是在基础专业知识上进行加强拓展,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较弱;疏于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去完成毕业设计,导致毕业设计成果与预期目标相差很大;疏于向学生介绍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研究方法,失去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目前许多水利院校的科研资源相对紧张,毕业设计配套的科研经费相对短缺,课题的研究条件不足,难以满足学生毕业设计的培养要求。

1.4学生存在的问题

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一个主动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水利院校的毕业设计的时间一般安排到大学期间的最后一个学期,这往往与学生考研(准备及等待录取结果)、毕业求职等冲撞在一起,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忽略,重视程度降低,把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复习考研、参加招聘会上。有些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毕业设计通过较简单。还有些学生参加工作、硕士研究方向与水利专业不对口,认为毕业设计对自己意义不大,以后用处较少,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因此,本科生毕业生对毕业设计精力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导致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5指导教师存在的问题

导致毕业设计质量较低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指导教师投入到毕业设计中的时间、精力有限,因为大部分教师平时既要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又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毕业设计的工作又集中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完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水利院校的有些指导教师专门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研究,本身社会实践经验较少,所以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严重脱离实际情况,降低毕业设计质量。还有一部分指导教师责任感较低,使命感较差,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提供宝贵的建议与指导,甚至直接交给自己的研究生对其进行指导,对毕业学生完成的成果是否达到毕业要求也不予理会,但是却在毕业答辩过程中对自己指导的学生打人情分等等。

2产学研融合在开展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产学研融合模式就是在本科毕业设计完成过程中,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目标,把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毕业设计的重要方案,将知识学习与企业生产、社会实践、科研任务相互协作、有机沟通、深度融合,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得到专业实践的训练,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培养成为实践性、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2.2有利于促进企业、高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

基于产学研融合模式的毕业设计性质,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所需的人才计划,通过与院校的协调配合,参与对水利专业学生的培养,企业与院校相互促进发展。同时学生也可以尽早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的基本构架、管理模式、技术开发等基本内容,也参与到企业技术实施和科学研究中来,能够从生产实际、具体经营和研发角度去具体思考问题,并且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出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还可以节约学生对企业以及生产实践适应的时间,克服由于所学专业知识不扎实,难以适合企业要求的弊端。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节省企业对应届毕业学生进行专业培训的费用。

3水利类专业产学研融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构建

3.1科学制定培养方案

本科毕业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从市场导向与社会角度出发,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有效匹配,而且充分考虑市场和企业两个主体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同时有效将书本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融合,构建科学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2合理选择毕业设计题目

选题原则。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是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产学研融合模式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毕业设计的题目不仅要符合水利类专业的实际情况,而且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实用性、创新性、科研型。以学生为本的盲选机制。“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毕业设计中有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所以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指导教师可以首先只毕业设计题目和相应的研究内容,然后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兴趣,在了解课题内容的基础上选择毕业设计题目。这种双盲式的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机制不仅可以避免了指导教师在学生选题时的影响,而且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可以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关注程度和积极性。课题难度应适中。每一位毕业生的基础和工作能力不同,各有优势,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学生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及研究内容后,院校及指导教师在符合水利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合理调整研究内容和研究深度,这也就要求指导教师对每一个毕业设计题目制定不同层次的难度。

3.3因材施教、分层指导

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选题后,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科研经历,在刚开始接触课题会无从下手,找不到研究方向,假如指导教师任由学生独立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可能导致学生积极性降低,研究方向出现偏差。另一方面,指导教师也不能按时间节点,直接将文献资料、实验方案、研究方法提供给学生,这会造成学生只会根据教师的下发任务完成毕业设计,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从而缺乏自主动手能力。针对上述两种极端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指导教师应该在实际指导过程中,依据指导学生的自身情况,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案进行分层合理的指导。水利专业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例如从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开展过程及论文撰写过程等;中等水平的学生在毕业设计完成过程中依据毕业设计任务定期指导;专业知识功底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实验方法选择、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内容确定等方面适当指引即可。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采用分层指导的方式不仅减少自身的工作任务与压力,而且帮助学生收货更多知识,也可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3.4构建企业与学校紧密协作联盟

产学研融合模式就是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公司这些具有不同分工的社会机构在资源优势和功能性质上进行协同配合,形成新技术的创新与融合。产学研就是促进企业与院校的深度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构建企业与学校紧密协作联盟。鼓励支持企业在院校建立实验基地,企业与院校联合培养学生,院校可以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企业可以实时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与院校良性协作、共同进步的双赢目标。

3.5规范毕业论文写作

由于大部分本科毕业生是第一次完成大论文的写作,所以毕业设计出现表达不合理、结构不明确、层次不清晰等现象。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过程中多阅读文献,把握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和框架,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毕业设计中也经常出现格式不规范、书写版面不工整的问题,指导教师在审阅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对其严格要求,端正写作态度,规范论文格式,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4结语

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高低是衡量院校教学质量、反映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文章通过深入分析了水利类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明确了产学研融合模式在开展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将院校教学、科研项目、企业生产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协作,真正实现水利类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科学紧密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科研能力,培养成为真正的应用型、实践型、综合型水利人才。

作者:刘晓民 樊红梅 刘海燕 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内蒙古金华源环境资源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