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动画论文范例6篇

影视动画论文

影视动画论文范文1

(一)重理论,轻实践目前高职院校动画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教材轻实战的情况,课堂教学多以教师讲解和示范为主体,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被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培养;教师授课多以书本案例为主,缺乏企业实战案例;对最新业态和前沿的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关注,不能及时教给学生最前沿的技术和能力。

(二)课程的开设缺乏系统性和内在衔接课程的开设缺乏系统性和内在衔接,导致教学上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各门课程授课教师大多依据自我经验和风格进行授课,导致学生所学技能也因各教师授课要求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由于各课程间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缺乏内在衔接和系统性,最终不能按照动漫企业一线的需求进行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三)学生的技能同企业要求脱节高职院校动画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行业所需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动画设计制作人才,但由于大部分动画专业缺乏深度校企合作,学校教学缺乏实战训练,导致大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动画人才同企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实战能力。

二、“动画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势

“动画工作室”是以行业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借鉴企业化管理,把“教室”当做“生产车间”,以动漫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为任务进行动画教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实际项目实战能力。采用动画工作室教学模式正符合高职院校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思想。这种教学既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意创新能力,也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团队合作和执行能力,使之在校期间就培养为“准职业人”。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促进动漫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效促进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同时也可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和科研水平;深化校企深度合作。这对于动画专业教学将是一种创新和有效的改革。

三、“动画工作室”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一)“动画工作室”教学模式基本思路动画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主要目标,以专业教师和企业一线专家为主导,实践与理论、课上与课下相结合。通过动漫企业专家的指导,按照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科学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设置和教授技巧,将企业式培训方式引进课堂教学中。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变成可以进行项目制作的“工作室”,这样充分利用教室这个“主战场”进行企业化“工作室”的培训教学,遵循规律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二)“动画工作室”教学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以动漫企业所需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按照动画项目制作流程,遵循教学规律对课程进行科学设置和合理安排。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课程,使课程衔接密切,互补性强。邀请动漫企业专家作指导,以企业实用项目为课程设置载体,按教学阶段合理安排。以动漫企业内实际工作项目—原创动画公益广告《煤矿安全生产警示动画宣传片》为例,根据动画学习规律,按照动画的制作流程:动画角色和场景设计—脚本和分镜设计—原画动画制作—后期合成,围绕制作项目进行设置。前期阶段,学生的动画设计基础几乎为零,可设置《动画素描》、《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和《动画场景设计》课程,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动画项目设计意识,夯实动画角色和场景设计绘画基础,经过严格训练,最终设计绘制出合格的项目所需动画角色和场景(煤矿工人、煤矿环境、道具等)。中期阶段,学生的动画基本理论已有认知,基础设计能力已初步具备,可设置《动画分镜设计》、《动画原画设计》,主要目的是按项目进程设置,衔接前期课程,将已有文字剧本转化为可视分镜头脚本,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镜头语言设计能力,用镜头的艺术表达出主题思想(煤矿安全注意事项);并按分镜进行动画原画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掌握动画运动规律和动画运动设计的能力(矿工、道具、环境的运动关系)。后期阶段,学生较好的掌握动画制作基本原理,较好具备动画运动的设计制作技能,可设置《3D建模和贴图基础》、《3D动画基础》和《影视后期》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三维空间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三维动画技术和后期数字特效技术能力,通过训练使前期和中期阶段的项目制作成果进入三维影视提升阶段,使学生掌握3D软件和后期软件,将项目中的角色、场景和运动用三维技术制作出来,最终运用后期技术进行合成输出,至项目完成。这样三个阶段,以项目为载体,将其分解成具体任务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使各阶段教学如同企业工作流水线,做到无缝衔接,互动性强,将教师—学生—企业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动画工作室”的管理模式教室即“工作室”,教室要看作是“工作车间”,因此借鉴企业化管理模式,建立行之有效的系列制度,教研室负总责。围绕项目主要制作成员—学生,制定项目实训考勤制度;围绕工作室内公共财产安全和维护,制定保护工作室财产安全管理制度;围绕项目实训过程,为保证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对工作组及成员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包含考勤、行为习惯、项目任务工作规范、沟通与团结协作素质等内容,并合理分配考核比重;围绕教研团队的项目教学质量,制定企业专家对教研团队考核制,包含学生对教学评价、项目制作规范程度、进度执行情况、项目完成质量等,特别指出的是,企业专家对项目制作的每个重要阶段,如动画角色、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脚本设计—动画原画设计—三维模型—三维动画及渲染—后期合成几个阶段的制作成果严格考核,以保证制作前后的契合。

(四)“动画工作室”的教学组织“动画工作室”教学按企业实际项目进行组织,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课上和课下相结合,“课上”教学即企业正常的工作时间,师生共同严格遵守管理制度,按照项目制作要求,进行科学计划,做好项目成员分组和任务分配,制定项目任务制作进度,项目制作严格按企业标准执行推进。“课下”教学即正常工作以外的时间,“工作室”对自愿继续进行项目制作和研究的学生实行定时开放,并由一名指导老师现场指导。项目制作的每个重要阶段,由企业专家进行督察和指导,提供和帮助教师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结语

影视动画论文范文2

关键词:中国影视动画;本土文化;寻找形象

从20世纪60年代起,影视动画开始了自己文化商品产业化的探索之路。逐步诞生了美国、日本、英国、荷兰等影视动画制作强国,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影视动画产业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进入2l世纪后,美、日等国的影视动画市场开始逐步趋于饱和,出现萎缩现象,鉴于这种情况,中国开始被世界所瞩目。

当下中国影视动画艺术创作处于低谷时期,在影视动画艺术形象的创造上。多年来一提到民族化、本土化、中国风格,许多人总认为是落后的、陈旧的、不符合时展需求的。由于国外影视动画的大量引入,影视动画形象及网络动画艺术在中国年青一代生活中的渗透和影响是不容轻视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我们应该提倡影视动画及网络文化艺术创作,创造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征的影视动画形象并作为一种文化战略举措开拓我们自己的影视动画市场,具有创新民族文化、丰富当代文艺样式的战略意义,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影视动画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影视艺术形象,它通过一系列后续产品的开发会渗透到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对年青一代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那么,我们的影视动画创作人员就更应该思考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所应该向社会承担的责任,我们有责任保护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有益的本土文化,创造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影视动画形象。

2006年初,由深圳环球数码公司投资1.3亿元,用5年时间精心打造的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以其国际化的宏大视野,成为近年来中国影视动画行业的震撼之作。影视动画行业资深经理人、环球数码公司总经理许翎女士认为:作为国内的一个新兴行业,称影视动画行业为“尚待开掘的金矿”更为恰当。

目前为止,我国推出的动画电影寥寥无几,但较之动画电视,它的商业规模却较为成熟。在《魔比斯环》之前,上影厂出版发行的动画电影《宝莲灯》就经营得非常成功,这部电影推出距今已有10年左右的时间,总投资1000多万元,但在国内获得了高达2500万元的票房收入。

作为中国动画史上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一部片子,《魔比斯环》不但采用了国际化的经营运作模式,也采用了国际化的题材,它的市场也是瞄准国际,这在中国动画史上是空前的。无论它的发行和经营情况如何,它至少能给中国动画界带来这样的启示:1 创作的思路要打开,要有全球化、国际化的视野。题材源于本土而高于本土。2 尽管动画是一门艺术,但动画片还是一种商品,要从市场的角度去考虑它的创作和经营,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内容上,一定要符合市场的要求。据统计,中国动画所涉及的动物主人公有50种左右,其中以中国独有的国宝“大熊猫”为主题的主要有9部:《熊猫百货商店》(1979)、《小熊猫学木匠》(1982)、《熊猫历险记》(1983)、《熊猫胖胖:怪信》(1984)、《熊猫小胖》(1984)、《熊猫胖胖:空中遇险》(1986)、《熊猫京京》(1996)、《巴布熊猫》(2006)、《金牌熊猫》(2008)。

影视动画论文范文3

三维动画在影视广告中最大的一个闪光点就是将动画形象与高科技技术完美融合,有些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的或者是无法完成的场景,在三维动画的技术支持下,在影视广告中都能实现,从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和心理需求,赋予了影视广告作品全新的生命。但是,要想完美演绎影视广告作品的深刻内涵,表现其个性特点,三维动画的应用坏境需求以及应用内容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一)三维动画在影视广告中的应用坏境要求

在影视广告创作的过程中,创作作品必须依托于现实存在,创造者构想的各种想法不能完全脱离现实,更不能抢占各自风头,为了其表现的形式而表现。三维动画技术如果不能很好的将优点发挥到极致,出来的作品必然是不会受到大众喜爱的。利用三维动画技术创造作品的时候,清晰直观地传达创造意图是满足应用坏境的重要条件,当创意与技术相融合的时候,就是作品发光的时候。

(二)三维动画在影视广告中的应用内容要求

三维动画特效的本质内涵就是赋予产品人格特征,让原本简单乏味的作品具有活泼生动的一面,让大众有一种虚拟的情感体验。因此三维动画在影视广告中内容需求必须满足观众的好奇心,从大众的本体出发,站在大众的角度去揣测大众需要的广告作品是什么形式的,但不能脱离社会去创造。要正确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利用其造型手段将原本无生命的产品赋予人类的感情、行为甚至是思维,将这种创意变成一种时尚。

二、三维动画在影视广告中的应用效果

当代影视广告作品日新月异,纷繁复杂,颇受大众的喜欢。这些独具各色的影视作品的诞生完全取决于三维动画丰富的表现形式,三维动画本身的灯光设置,夸张大胆的创意想法都是其作品的精髓所在,这一切使得这些影视作品具有了强大的艺术号召力,完全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独具一格,有的还能成为时代的印记。

(一)三维动画有助于增强影视广告的视觉感官

影视广告作品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其最大的功臣要数三维动画技术。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影视特效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目的是能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为影视广告表现注入一股全新的力量。比如,在传统的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最扣人心弦的环节,这些环节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物面部表情的实现,正是有了三维动画技术的加盟,才使得作品风格独具各色,各受好评。三维动画技术的在影视广告中的应用,不但为个性创意提供了保证,更是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感官,使得当今影视广告作品具有了活力与张力。

(二)三维动画有助于提升影视广告本身的艺术魅力

影视动画论文范文4

[关键词] 动画;纪录片;意识形态

“动画纪录片”这一概念,在这两年被广泛地使用,《中国首部动画纪录片在沪出炉》《动画纪录片的真实浅探》等文章记载了这几年动画纪录片类型的轨迹,但是它的具体所指,与相关的阐释颇为混杂,甚至也引起了争论,众说纷纭的背后,中国的动画纪录片被繁荣着。动画纪录片能否成为一种纪录片类型?中国的动画纪录片是否是中国动画市场化繁荣发展的一个契机?中国的纪录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支撑是一直关注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和研究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是“动画片”还是“纪录片”

“动画纪录片”一词的使用非常的混乱,最重要的是很多纪录片电影中部分使用了动画的媒介形式来实现,人们也习惯地称之为动画纪录片,比如《复活的军团》,借助于动画言说,可以看到故宫、圆明园的修建过程;BBC制作的《动物奥运会》,借助于动画语言,可以看到动物的身体运动极限等。还有一些纪录片只是以动画为题材,记录了这些动画如何成功的影片,只能称为动画题材的纪录片,比如NHK纪录片《借东西的阿丽埃蒂-宫崎骏和麻吕碰撞的400天》。

动画纪录片是纪录片的一种类型吗?动画与纪录片可以结合吗?纪录片的好处是用影像完整地记录事件,还原历史和文化,当今世界上大多数纪录片都是通过邀请权威专家或者见证者进行口述,而纪录片的好处是尽可能地模拟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能创造一种真实立体化的情境。关于动画纪录片的评论和反思,中国杂志上有很多的反思,也有过一些争论。《中国电视》上曾经刊登了《动画纪录片:一种值得关注的纪录片类型》,紧接着《动画可以成为纪录片吗?》文章就出炉,认为动画纪录片是偷换概念等,还有一些文章,比如《纪录片创作的另类思考》,赞同动画纪录片可以成为纪录片创作的出路,因为在纪录片叙事元素里,又增加了一门艺术元素,纪录片的创作一定会在多元融合的时代产生出更加好看的多元融合的作品。

客观地讲,动画正如《动画纪录片:一种值得关注的纪录片类型》作者宣称,动画最大的特性是一种媒介方式,它的最大特性是陌生化效果,正是通过夸张、变形、幽默等传播特性,所以易于被观众接受。无论是时空处理,还是声画组合上,动画都力图呈现出与传统试听语言不同的风格,为观众创造陌生化的存在感。反对动画作为纪录片类型的评论家认为,“从原则上来说,不可能存在一种动画纪录片,这有悖于电影自身的分类”,当然其出发点是“科学”和“历史”的角度。但是纪录片区别于其他电影的最根本的特质就在于它的“真实性”,但是这个“真实性”往往并不是真正的真实,无论是从亚里士多德的“影子”理论,还是科学性角度,电影无论是虚拟的故事,还是力求还原真实的纪录片,都无法百分百地还原历史和真实,所谓的“真实”只是相对的。按照比尔•尼克尔斯(Bill Nichols)非常极端的解释,每部电影都是一部纪录片。即使是最荒诞怪异的故事片也带有孕育其文化的痕迹,并再现了进行表演的那些人的特征。

在影视文化环境中,电影跟读者有很大的关系,电影跟市场也有很大的关系,中国这几年电影市场包括影视评论非常功利于票房,总是用票房来决定电影理论。在讨论动画片和纪录片的时候,如果陷入理论困境,电影实践将无法很好地成功,动画纪录片《和巴什尔跳华尔兹》诞生了,而且市场的影响力超凡,这时候不能还要说这有悖电影自身的分类。电影的分类学经典理论里最有用的是实践理论。如果你的实践理论能够在中国的电影实践中起一些指导作用,那就是可行的。早在1918年,美国导演温瑟•麦凯就曾创作过《路斯坦尼亚克号之沉没》,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纪录片,创作者选择动画形式来很好地完成了历史事件的意识形态记录。客观地讲,动画纪录片理论不能太用票房说话,因为中国的动画创作环境还需培育,同时中国的动画纪录片质量还需大力提高。

按照比尔•尼克尔斯的解释,纪录片具有两大要素:展示现实,并寻求理解认同;说服。展示现实主要针对传统虚构故事电影。之所以是虚构故事,就是因为观众处于偷窥位置,与片中人物故事处于不同时空,就算感情被剧情震动,也明确知道故事就是故事,与自己的真实生活到底区别对待。但纪录片不同,纪录片所记录反映的是与观众同样时空的真实世界。不论采取何种表现手法,包括演员表演或场景再现,观众都明确知道电影所表现的世界与自己生活的世界是息息相关的,甚至紧密相连,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纪录片的另一大特色,说服才得以有效实现。比尔•尼克尔斯曾经说到纪录片有六种形式:诗歌式、说明式、观察式、互动式、反省式和表演式。完整地讲,动画纪录片就属于表演式,只不过通过的形式是动画的媒介,归根结底,动画媒介是可以实现纪录片的突破的,因为动画能够成为一种纪录片类型最大的论说应该是动画可以通过讽刺幽默的修辞表达方式,给人营造一种戏剧情境,更具备一种意识形态的非直接化表达,易于通过政治审查,从而还原真实情境,借助于动画蒙太奇,可以实现现实与梦想的突破,从而在情境的传统效果上超越真实的视听实践。

二、“对抗”之后,“互动式”逐渐获得价值认同

影视界对“动画纪录片”的理解和使用是相当混杂的,它之所以成为一个跨学科性的显词,是多种背景因素的复杂作用和人们对纪录片一词本身语义的含混所至。“动画纪录片”这一概念,实际隐含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人们看待中国电影和社会的传统方式,这就是“隐喻/现实”这样一种二分式基本格局。

无论是中国的导演还是电影观众,甚至是中国的地方官员,这几年都极力想把电影的票房搞上去,都想创造中国影视动画、纪录电影的繁荣和发展,无论是这几年大力发展动画创意产业,还是导演们倾向于记录中国日常生活、城市社会的变迁的运动,都可以看出影视轨迹:地方政府官员极力倡导动画产业,但是票房总是惨淡收场,动画也是国家重点扶植的产业,但是总是被市场打败。动画纪录片用历史的隐喻形式正好可以提供一条创意的道路,比如正在做的《中华五千年》等动画,对于导演来说,动画纪录片可以实现传统虚构电影无法拥有的反讽效果,通过政治的审查机制,从而完成影视动画的现实讽喻意义。动画片的导演们很多都在将现实世界隐喻化,《半梦半醒人生》(2001)就开启了动画导演尝试将现实的世界用动画形式表现。当然也有一些短片,比如《就像这样》(澳大利亚)等,动画纪录片的导演们尝试着用动画来谈论现实,重要的是在现实无法完成的语境里,恰恰是动画媒介实现了这一目标。

在传统虚构电影里,动画媒介被越来越广泛使用的同时,动画自身也逐渐获得一种独立的力量,特别是在动画纪录片中,动画找到了一条与传统虚构电影不同的道路,动画也可以完成传统电影无法完成的方面,在动画纪录片中,将实景与意象、访谈与真实回忆镜头互换,在创作与参与、讲述与反思的双向过程中,大幅度提升了观众的个体意识,达成一种互动式的超越作品本身,而指向观者或听者更多的支配力和控制力。这时候,动画纪录片就达到了表现的真实是与人们所期待的纪录片真实相吻合的,否则观众永远站在讲述者的对立面。动画纪录片借助于动画媒介手段由创作者通过操纵性的手段制造和建构了一个真实,正如纪录片《浩劫》的导演罗德•朗兹曼(Claude Lanzmann)认为:不存在只是简单复制“事件”或呆板记录“发生了什么情况”的纯粹纪录片,为了讲述真实,绝对需要创造,必要时将实践复活,简单地说就是“搬演”,因为过去的事情不会自动重复,人们常常也无法在真正的事发现场捕捉事件。

三、纪录片意识形态运动的反思

从历史上看,纪录片的导演将纪录片与意识形态紧密联系起来,最早使用者当属维尔托夫,继之者则非格里尔逊莫属。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各种意识形态的纷争,到底纪录片如前文所说的是完整生活真实的记录,还是导演的真实,亦或是导演和观众达成互动式的沟通,动画纪录片的出现,也印证了纪录片“表演-隐喻”意识形态的回归。阿里•福尔曼《和巴什尔跳华尔兹》(2009)的出现,与1935年莱妮•里芬斯塔尔《意志的胜利》纪录片意识形态记录的轨迹一脉相承。

纪录片一直是国内外影视的一个分支,因为比较客观地记录了生活而深受导演和观众的喜爱。最早的纪录片特点是呆板地记录原始资料,比如秀丽的风景和新闻事件等。从1922年《北方的纳努克》开始,导演开始以人类的眼光观察事物,当然这部电影也开创了人类学纪录片的先河。从这部纪录电影开始,人类用很多的视角不断地“目睹”人与自然的变化,除《意志的胜利》开创纪录片赋予政治诗意化外,还开创了对传统文化的借用和隐喻。这一轨迹一直到1975年,高弗莱雷吉奥拍摄了《失衡的生活》,这种纪录片的意识形态达到高潮。

纪录片一直以真实的特征开启记录电影运动的先河,在给纪录片定义的时候,应该摈弃纯客观记录生活为原则,因为任何生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有的真实都是导演赋予的,任何对纪录电影的定论都是相对的,任何一种思想、一个主题、一个结果的表达都有它的局限性。《和巴什尔跳华尔兹》宣告了一种新型纪录片类型――动画纪录片的诞生。

动画纪录片将开创纪录片媒介纪录运动的先河,也将开创动画意识形态纪录运动的先河,如前文,动画纪录片特有的突破逻辑、突破限制的表达方式,以更多的途径和方法塑造了现实中无法再现的历史,呈现了头脑中的思辨、判断和想象的可能。借由动画媒介,纪录片实现了人类可以与自己的思维面对面,并进行反复的交流的可能性,借由文化延伸到思维、价值的无限可能。从国际纪录片交流的角度来看,每个国家的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民风民俗也不同,中国的纪录片要想让外国人也能够接受,就要创作多元的主题,或者开放式的结尾,创造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态化的动画纪录片,必将开创纪录片运动的成功范例。

四、结 语

目前,动画纪录片的话题讨论刚刚开始就戛然而止,或许是创造中国动画纪录片的语境还未成熟。尽管本文由于篇幅和主题的限制,对所涉及的许多相关方面,不可能谈得太透,但是动画纪录片的讨论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切记在使用词语的时候,重新走上工具化、符号化的道路,让动画纪录片尽可能回到纪录片的成功的意识形态轨迹上,回到自然的状态,让中国的纪录片道路和动画道路走得更加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三强.动画纪录片――一种值得关注的纪录片类型[J].中国电视,2009(07).

[2] 聂欣如.动画可以成为纪录片吗?[J].中国电视,2010(02).

影视动画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国传统连环画;影视动画;中国动漫民族之路探索;相互作用

课题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影视动画语言在中国传统连环画创作中的应用”的最终研究成果(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278号)。

电影艺术自诞生到现在不过百年历史,属于一种新型艺术门类,其语言与创作方法还存在着若干问题需要去解决与完善。当下,中国影视动漫艺术创作内容可谓花样繁多。从作品形式来看,如传统的二维手绘发展到当今的fals等多种动画形式。从作品具体的制作方法来看,由单一的作品制作模式发展到当今丰富的高端软件综合使用的制作方法。从作品创作条件来看,电脑的广泛普及使个人制作高质量的动漫作品已经不是难事。由此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影视动画艺术发展的巨大潜力。从传播的形势来看,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个人创作有了广阔的交流平台。电影电视、互联网、手机等现代媒体无不是大家展示自己动漫作品的空间。

如美国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的成功,不难发现影视动画作品要是能与经典的中国传统连环画结合在一起,就会显得故事更具有深度,画面更有张力。反观我们的经典连环画作品与影视动画却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没能很好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制约了影视动画和中国传统连环画作品的有效传播,更谈不上创新了。

一、连环画的前世与今生

连环画经过画家们不断的发展,成为一种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的通俗文化。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和人民生活、学习、接受信息方式的多样化,连环画的市场逐渐萎缩,对该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中国传统连环画,在多元文化的挤压下只能成为中年人珍藏的记忆。

(一)中国传统连环画的历史地位

20世纪初,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西游记》《水浒》《三国志》《封神榜》《岳飞传》等5部长篇连环画,人们把这种图文结合、绘有连续性图画的读物统称为“连环图画”。20世纪50年代又改名为“连环画”并一直被沿用。中国传统连环画在出版数量上曾经占全国出版物的四分之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现有的关注并常买连环画的爱好者据不完全统计才5万人左右,其中还不乏运作收藏市场的投机商人。不难看出,振兴中国传统连环画产业,革新中国连环画创作已经刻不容缓。

(二)恢复中国传统连环画产业的意义

连环画所涵盖的范围较广,在教育上有重大的意义。在儿童成长期,接受教育一般都从绘画到文字。且由于文言文到白话文再到现代语言变迁的关系,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以连环画为载体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有重大的积极意义,而且是一种较好的手段。

由于连环画现在被视为一种儿童读物和收藏物,社会生活、体制、商业意识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连环画发展的停滞不前。虽然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对连环画的冲击是很大,但新媒体对连环画至少在传播途径上应该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把影视动画与中国传统连环画结合在一起,是完全可行并应该大力推广的。

二、中国影视动漫的现状与发展

(一)中国影视动画发展的瓶颈

影视动画的发展是飞速的,同时亦可以感受到国家文化和教育部门对这门专业的重视。被誉为朝阳产业的影视动画从业大军不断扩大,而优秀的动漫原创作品却屈指可数,这其中“”时期的发展停滞和动漫教育落后也是事实。发展影视动画产业对于繁荣优秀民族文化,满足人民大众,尤其是未成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推广影视动画产品发展,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做强做大的重要举措。这门综合艺术自诞生以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尽管发展到今天中国影视动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当今中国的动画片大多还是依靠网络接受日本和欧美动画强国的洗脑,中国动画片对于青少年的影响甚微。创作的灵魂所在无疑是创新。中国动画片大多针对低龄儿童,缺乏青少年尤其是青年喜爱的动画作品,形成了市场空缺。而相比之下的美国、日本动画片在创作上思维活跃,题材丰富,并且老少皆宜,特别是日本的全民动漫,每个年龄阶层的人都有合适的动漫作品。

(二)中国影视动画产业的未来

在当今世界风靡中国元素,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更把中国推向了世界。动画人在继承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的时候,努力实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对过去进行颠覆和再造,这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使得动画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外国动画作品改变了中国受众的动画需求倾向。当外国动画的明星形象和经典剧作设置深深地印在中国观众的记忆中时,其文化审美观乃至价值观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

发展具有本国、本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并且为其在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日本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给予我们启示,大力开展“动漫外交”,即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来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将本国文艺作品进行国际市场的推广,具备了文化的交流功能的同时也是文化的外交的尝试,对外交的建设是一种独特的贡献。

近年来,国产影视动漫作品无论是“质”还是“量”都大大提高,一些优秀影视动画企业有望走出中国市场。但我们应该清醒知道中国动漫产业整体落后局面。那么问题出在哪里?结论是作品娱乐观赏性欠缺,市场竞争力低下。因此我时常思考,在面对影视动画作品创新这个课题时,是否可以将它与中国传统连环画的创新相结合呢?这不正是“中国动漫民族之路探索”的一部分吗?

三、传统连环画与影视动画的联系

传统连环画与影视动画一样都是用画面讲故事,都是以绘画为基础的艺术形式。但是从更大的范畴来说,连环画属于绘画,而影视动画则属于电影。连环画是由多幅画连贯起来形成一部作品,但每幅画所描绘的内容,往往是画家认为最有表现力的瞬间动态和相对静止的空间。动画却不一样,它必须通过多幅的单帧画面集合来表现动作的运动过程。同时,影视动画要在满足动起来这一基本要求的同时,还要用其“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将分切开的一个个具有声画内容的镜头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部作品。这是动画和中国传统连环画最显著的区别。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影视动画创作环节时不难发现,影视动画的画面分镜头剧本,其语言和连环画语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可以等同。它们和漫画创作中的多格漫画原理一致,只是表现技法各有所长。这种在语言上的一致性,恰恰是将中国传统连环画创新和影视动画创作联系在一起的关键点。

一部好的影视动画,完全可以在没有任何台词、旁白、字幕注解等辅助的情况下把观众牢牢地吸引住,叙事清晰、抒情到位。这是因为百年电影着重于用画面进行叙事的研究,形成了一套用画面讲故事的独特语言。那么,同样是用画面讲故事的传统连环画创作与影视动画创作在艺术思维上就不矛盾。将影视动画的叙事语言巧妙植入连环画创作中来就可以实现连环画与影视动画的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影视动画是运动着的时空声画艺术,而连环画是静止的二维的平面艺术。两者在动与静、声与画、构图方法不同等表现手法与艺术特性上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突破维度上的束缚,让影视动画蒙太奇理念重新构架连环画创作中固有的思维模式,大胆巧妙地使用画面中的声音语言在连环画创作中,以电影分镜头台本的创作理念与形式结合连环画自身特点进行新的尝试。

名闻世界的捷克长篇漫画《丁丁历险记》,不仅多年来在读者心中和市场上长盛不衰,其衍生产品就达上千种。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更是以3D动画电影的形式将其搬上大银幕,全球范围内稳坐同期上映影片的票房头把交椅。这个例证很好证明了经典漫画和影视动画相互结合,互助互长的关系。我们的中国传统连环画和影视动画关系亦是如此。

四、把中国传统连环画与影视动画创新相结合

打破连环画图配字的单一模式,将影视动画的动态语言植入静态的连环画,使画面更具有张力。将影视动画剧作观念植入连环画创作,使连环画的整体叙事更加流畅准确,富有层次感。将动画、漫画的造型设计与传统的连环画形象设计融合统一,不仅提升连环画形象的可看性与趣味性,同时对今日中国动漫民族之路的探索与追求亦有借鉴。运用电影的镜头语言进行连环画画面设计,使连环画的单格和多格画面叙事、抒情更加准确,更具有运动的节奏感。影视动画蒙太奇语言全面应用在连环画创作中,使连环画作者无论是在连环画整体结构的构建还是单格画面的构图设计上,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全新的创作思维。将影视动画的分镜头技法和剪辑理念应用在连环画的多个画面设计中,强化作者使用画面进行叙事时的准确度,使读者观看时更加明确画面内容,提升阅读兴趣获得审美愉悦。

同属于视觉艺术范畴的影视动画历经百年,其经验的形成深受历史悠久的最直接视觉艺术——美术的影响。影视动画科学、先进、独特的艺术语言也势必会被处于困境中的传统美术形式——连环画所吸收汲取。同样,中国传统连环画那浓郁民族风格的美术样式值得影视动漫创作者去认真研究,主要包括在影视动画构图、动画线条训练、人物形象设计、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等具体的创作环节中的应用。同时,经典的中国传统连环画作品可以直接与创作教学对接,使曾经的经典尽早搬上我们的影视动画银幕。这种反哺式的尝试与应用不仅对中国传统连环画的创作起到很好的作用,满足读者对高质量连环画的审美需求,更是对中国影视动漫创作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使我们的影视动画选题更加丰富,创新有的放矢,更是为“中国动漫民族之路探索”这个业界大命题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论据。

五、结 语

因此,中国传统连环画的创新与影视动漫创作的相互作用研究,是为中国传统连环画的再次崛起和影视动画题材与内容创新提供理论的支撑与实践的模式,扭转中国传统连环画濒临绝迹的不利局面,突破现时影视动漫创作的瓶颈,不盲从美日动漫创作风格,踏上中国动漫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之路。

[参考文献]

[1]朱泽均.发挥连环画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J].新课程,2012(05).

[2][美]西德尼.电影剧本的写作基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影视动画论文范文6

动画专业主要课程 动画专业的课程有影视剧作、影视声音、动画技法、影视动画创作、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动画设计、动画导演等。动画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素描、速写、人物设计、场景设计、卡漫设计与创作、动画色彩、动画配音、动画短片拍摄、毕业作业等。

动画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就业于二维动画设计师、动画原画设计师、动画模型设计师、动画衍生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师,也可在影视动画制作及电视传媒行业、广告传播等商业制作公司,游戏、网络动画等互联网互动娱乐领域,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等无线娱乐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影视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4 计算机软件;

5 广告。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平面设计、美工、后期制作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平面设计;

2 美工;

3 后期制作;

4 动画设计师;

5 网页设计师。

动画专业培养要求 1.掌握影视动画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影视动画设计及制作的技能;

3.具有影视动画片的编导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并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中外优秀文化艺术知识与修养;

4.了解党和国家文艺、宣传、新闻、出版的方针政策及电影、电视政策法规;

5.了解影视动画创作的发展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