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范例6篇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范文1

【关键词】项目教学 工程项目管理 课程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UPRP20140580:基于能力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01-01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本门课程主要讲述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和建设规划基本原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进度控制与生产安全管理等,旨在使学生得到全面、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基本技能训练,具备初步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点,学生被动地接受,以至于学到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迁移到实际工作中,实践应用能力差。为此,将项目教学法引入本门课程的教学中,以工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为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1.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以下特点:

(1)在教学内容上:不再是知识点式的讲授方式,而是以“项目”为主线,以“子项目”为模块组织教学内容,使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任务紧密结合。

(2)在教学方法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根据任务需求自己以多种方式调查研究、查阅资料,与同学和老师一起讨论, 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而教师则只是一个指导者。

(3)在教学目标上:不再单纯的强调知识点的掌握,而是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包括项目成果,还包括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2.项目教学法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实施

(1)项目的确定

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确定的是否合适,确定的项目既要符合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包含基本的知识点,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难度也要与学生的知识背景大致相符。在本门课程中,施工组织设计是核心内容,也是工程管理工作岗位实践的核心工作之一。为此,本人选择了项目进度计划编制、资源计划编制、施工平面图布置这3个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重要模块作为本门课程的教学项目,项目的基本资料来源于授课教师的企业顶岗实训工程。

(2)学生分组

工程管理12级共计86名学生,我将学生们分成10组,每组8-9人,每个小组均由教师指定1名组长。小组的成员组成是根据学生的综合排名和课堂表现划分的,合理搭配。同时为保证团队成员间有效配合,高效完成项目内容,各小组需要按照如下思路来工作:将项目任务分解为若干子任务――确定每个子任务的负责人――分工完成任务书内容――成果展示及答辩。同时为避免分解后的子任务难度和工作量出现较大的不均衡,授课教师会对每组的项目任务分配情况进行把关,只有经过教师同意才能开始实施。

(3)项目实施

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以自学和相互协作为主,积极思考,开展组内讨论,进行有效沟通,激发个人潜能和创新能力。而教师则转换为教学的服务者,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协调,针对共性问题和重点难点组织集中授课,扩充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

(4)评价与考核

考核标准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在项目团队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不仅包括项目的成果考查,还应该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选择了个人表现、团队成果展示汇报、个人对团队成果的熟悉度三个指标进行考评。涵盖了个人在小组工作中的贡献及表现、PPT汇报、答辩等具体环节,综合考评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结论

1.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以往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散漫,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却在项目教学法开展期间表现出了强烈的积极性,对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积极查阅资料,主动分析问题并参与组内讨论。学生普遍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显著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2.项目教学法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不像教材上那样具备理想的条件和关键的数据,因此在项目教学初期学生们广泛查阅各种资料,尤其是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的能力显著增强。在项目教学中期,小组成员之间开始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努力使工作方案最合理、最优化,使得沟通合作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在项目教学后期,通过PPT汇报,学生们的PPT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总之,项目教学法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得到较好的应用,教学效果良好,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提供了一个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左小川.项目教学法在《保险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1.8

[2]于利.项目教学法在我国高职创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4

[3]任春红.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范文2

【关键词】高等院校;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课程教学

在高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提升高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以及如何推动学生专业素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良好对接,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工作者需要关注与探索的重要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需要找出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明确课程改革方向。

一、高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专业知识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懂得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掌握管理技能的人才,但是在实际的高校教学中,学校对于管理类的课程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在高校的建筑类专业教学中,往往更看重的是学生对于技术的掌握,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关于工程施工技术的教学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而对于管理类的课程教学,往往是一带而过,并没有将其与专业技术的教学放在同一位置上。但如今社会需要的是技术与管理能力兼备的综合型人才,高校这种重技术轻管理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落后。在高校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并且所使用的教材,也未能及时更新,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是多年前根据当时的教学需求编写出来的,其中主要是介绍关于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管理方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相关理论和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如今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另外,如今国内外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技术一直在不断的更新,而这些在教学内容中没有体现出来,依靠教材和课堂上的教学,学生根本无法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知识,并且容易给学生留下落后的甚至是错误的管理理念,不利于学生的能力提升。

(三)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目前,高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主要采取的方式就是课堂教学,教师按照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讲解重点知识,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因此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率并不高。另外,由于管理类的知识比较理论化,通过简单的课堂教学,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内容,就会觉得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非常枯燥,没有学习的兴趣。并且由于教师在课堂上主导教学的节奏,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出来,使得很多学生即便对于教学内容有疑问也不愿意提出来,降低了教学效率。

(四)实践教学开展不足。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其作用。但是,高校认为这门课程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只是注重平时的理论教学,却忽略了实践对教学的意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导致了学生无法将知识学习和工作实践进行结合,无法体会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作用,也就不利于学生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经验的积累,学生在未来的管理工作中,也只会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地运用专业知识对工程项目进行高效的管理。

二、高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提高对课程教学的重视度。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这一门课程比较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但是其涉及到的学科数量多,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高校必须要转变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理念,重视这一门课程教学,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和积极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融合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不断地加强学生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高校应当仔细分析这一门课程的特性,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要求,合理地设计课程开始的时间、课时的多少、教学资源的分配等。提高对课程教学的重视度,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为学生搭建一个将所学知识都能进行合理运用的平台,让学生成长为未来工程项目施工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融入先进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内容是保证高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顺利开展的核心要素。落后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的管理知识,也不利于学生实际管理能力的提升,因此,必须要融入更为先进的教学内容,让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应当及时地更新教材,根据目前我国社会对于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对相关知识重新进行筛选与整合,优化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符合现代化建设对高校大学生的能力要求。另一方面,应当积极地寻找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案例,作为辅助教学的素材,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案例学习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中先进的知识和管理经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把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当中去。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包括技术、管理、设计、经济等,如果只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地转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一是教师可以采取针对性教学方法,对于知识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尤其是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使其能够跟上教学进度。二是运用阶段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分为多个阶段,将课堂教学细化,降低教学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再将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体。三是教师应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例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方法,将复杂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结合多样化的媒体形式和真实案例,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在工作中的实际作用。但如今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高校应当积极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一方面,高校可以开展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如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题的竞赛等,以贴近工作实际的实践形式,让学生感受工作时实践氛围。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联系相关工程项目施工企业,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工程项目施工中去,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完善相关教学激励制度,让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评价中得以体现,通过健全的评价体系,引导高校师生积极地进行实践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三、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范文3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教学改革;工程素质;实践教学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建筑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涉及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和基本原理、施工项目的“三控”(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施工项目的“三管”(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内容。为适应当前企业要求,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培养成“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建筑工程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因此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优化教学内容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课程是在《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建筑法规》等相关课程之后开设的,学生已经了解和掌握了其中部分的知识,有些教师把每一章节都力求详细讲解,追求面面俱到,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理想。这门课定性的概念多,定量计算少,而学生对比较枯燥的概念性知识往往不太感兴趣,若只空洞地讲解概念,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设置应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避免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结合学生发展方向和就业方向,加入适量的工程实践知识内容。教材和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依据,备课中要做到:依靠教材,而不依赖教材;基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选定的教材应以中职教育为出发点,内容力求深入浅出并结合实例,力争让学生“看则能用,用则能成”。针对建筑业各岗位的任职要求,与建筑业员、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和监理工程师等多个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密切结合,在教学中融入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为学生今后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学生推荐一些建筑工程类相关的书籍、报刊和网站等作为参考书和课后辅助资料,扩大了他们的专业知识面,开阔视野,使学生成为在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从事施工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2提高教师工程素养

许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施工和现场管理经验,加上教学任务繁重,参加工地实践的时间严重缺乏,很难向学生传授项目管理现场实践经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新体系对教师有较高的工程素质要求,工程素质表现在专业教师要亲身参加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监理、施工和施工管理等实践活动,因此学校可以安排相关教师利用一年中的两个假期去企业和工地学习,从实践活动中提高教师的施工现场施工和管理经验。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其自身素质是决定教学改革成果的最主要因素。教师在讲授本课程同时,应不断完善相关课程知识体系,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应关注本行业及学科的发展,及时更新相关知识。此外,学校可以经常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和学者来学校开展业务交流活动,这有助于提高教师对课程教学的认知水平,充实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更贴近实际,更具有实用性。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教学需要“双师型”的师资作保证。为了弥补师资不足,学校可以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实习指导老师参与教学活动,或者安排教师到施工企业挂职锻炼或兼职,并鼓励教师参加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打造一支理论水平高且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改革教学手段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门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因而教师必须要结合工程实例,运用多媒体结合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理论性强的章节以教师讲授为主,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比如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封闭围挡、企业标识、五牌二图和材料堆放原则等,让他们到工地现场参观一次就能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性强的章节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比如施工进度管理中的横道图和网络图,课堂上教师讲完多道例题后,学生觉得也听懂了,但他们自己动手绘制和计算参数时却往往产生不少错误,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多动手绘制图和计算参数,做到讲练结合,只有学生自己动手算出来、画出来的的,印象才深刻,才能真正掌握。

(2)运用多媒体结合案例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既生动又直观,超过传统教学中教师单一的口头讲解,教师可以利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针对每章节的重点内容选取一些经典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比如在讲授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这个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典型的建筑工程现场安全事故图片,让学生分析和讨论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责任划分、事故处理程序和索赔。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作出判断和决策,使学生把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沟通协作能力,使学生具备团队精神。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带领学生到项目部现场进行参观学习,使其了解工程项目的管理程序、施工技术和工艺,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了解自己学习中存在哪些短板。二是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施工现场参加一些简单的施工生产活动,在实践中,学生能认识图纸、学会测量放线、绑扎钢筋,通过工地实际的观察和实践锻炼,他们都成了一个准建筑工人。(4)加强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是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的重要场所,是中职学校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依托。首先,应充分利用学校教师和已毕业学生的社会资源,寻求符合要求的教学实习基地。其次,加大校企合作的投入,巩固和发展双方的合作关系,坚持互利双赢的原则,达到实习基地共建、共享的目的。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课程考核应兼顾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考核可分为平时成绩、技能成绩和期末成绩三个部分。平时成绩(占40%)的考核主要是通过记录学生的出勤、课堂发言和课外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技能成绩(占20%)考核学生在实训中对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期末考试(占40%)以试卷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计算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题型由记忆型向能力型转变,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动力,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才是关键,为将来参加执业资格及岗位证书考试打好基础。

5结语

随着建筑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了,培养大量实用型建筑专门人才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这种变化,因此中职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设置、提高教师工程素养、推广案例教学和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使中职学生掌握更多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和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建筑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丁士昭.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谢琳琳,张原.《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建筑经济,2010.

[4]侯晓英,李莲秀.工程管理中的案例教学法「J山西建筑,2005.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范文4

关键词:沙盘模拟;工程项目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TU415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包含了9个不同的知识领域,涉及范围管理、集成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等,同时,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又是一门由管理科学、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建设法规等众多学科理论和知识集成的课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紧密结合工程实际,使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日后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加大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更新教学观念,在有限的学时内,最大限度地改善教学效果,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1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教学的设计理念

沙盘模拟源自西方军事上的战争沙盘模拟推演。战争沙盘模拟推演通过红、蓝两军在战场上的对抗与较量,发现双方战略战术上存在的问题,提高指挥员的作战能力。英、美知名商学院和管理咨询机构很快意识到这种方法同样适合企业对中、高层经理的培养和锻炼,随即对军事沙盘模拟推演进行广泛的借鉴与研究,最终开发出了企业沙盘模拟这种现代培训模式。

与传统的区别在于,企业经营模拟沙盘通常面对制造业企业,而项目管理沙盘是一种新兴的、面向项目的管理模拟沙盘。该沙盘教学是一种突出直接参与及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以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教学用具为载体,通过很直观的模拟来运行项目,构建出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的仿真市场竞争环境,将施工项目“搬到”学校课堂中,将复杂、抽象的管理知识和理论简单化、透明化,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做”来真实体验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实践项目管理理论,掌握项目管理工具。从而进一步认识工程项目管理立项、策划、实施、监控、收尾五大过程;认识项目管理中物资流、现金流、工作流、信息流的本质;学生们通过扮演项目经理、生产经理、经营经理、采购经理、财务经理5种角色,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集于一身,更深刻地了解项目团队的组织结构及其各个部门的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2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过程

2.1 准备工作

(1)首先进行学生分组。根据工程项目管理的团队性、复杂性、参与方多、构成环节多等特点,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协作意识,沙盘应分组进行。

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大概5-6人,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可采用优劣搭配的方式,组建若干个相互竞争的模拟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进行每个角色的职能定位,可以扮演5种不同的角色,并明确组织内每个角色的岗位职责。每个项目组成员之间必须形成团结协作的关系,才能共同完成任务,同时本组与其他组之间由于绩效的差异最终获得的奖励和评定等级不同,自然形成竞争关系。最后,确定实验室应配备的计算机、沙盘模拟软件及投影仪等设备,做好实训教学前准备。

(2)界定市场及企业运营规则。施工企业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则才能够良性发展,要综合考虑市场竞争及企业运营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市场划分与准入,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的购买,施工机械租赁与购买,人力资源的获取,融资贷款与贴现等。

2.2 竞争模拟训练

(1)初始状态的设定。ERP沙盘模拟课程的实践操作是在沙盘的盘面上进行的,每张沙盘代表一个模拟企业。每组成员的施工企业运行情况和结果将通过盘面体现出来,这里工程项目初始条件的设定是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根据要模拟的施工现场的情况将沙盘盘面分成若干个区域:如临时设施区域、材料及构配件加工区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完成区域、施工机械进场区域、施工现场区域以及人工、材料、机械费用结算区域,最后工程项目完成并形成实体区域等。

(2)竞争模拟。教师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初始状态设定后,就可以放手,由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团队自主进行工程项目沙盘全过程设计和模拟训练等。每个项目团队首先要基于施工周期制定自己的项目实施计划,依据现金币、材料币、过程单据、资源卡片、结算币等沙盘教具体现出来的各种数据了解项目管理的情况,如工作、信息、资金、物资的流转情况等,此外,就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如签订施工合同、组织施工队伍,搭建临时设施,准备施工物资、工程施工、现场结算等,进行团队讨论、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并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挥各自潜能,以实现质量达标、工期合理、费用最低的项目管理目标。

2.3 模拟结果评价

模拟结果的评价是整个沙盘模拟教学的关键与难点所在,主要以沙盘教具分析的得分为主,其中以团队在工程上赚取的最大利润作为主要的评分依据,并结合学生在各阶段的工作表现和最后提交的项目执行结果分析报告,进行最后的综合评定,将对团队评价和个人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既评价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过程中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评价过程中,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性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避免一言堂以及传统教学课堂的沉闷性。对于在竞争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寻常的亮点,应及时给予肯定。具体的参考评分标准如下表1所示。

3 结语

把沙盘引入到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现了教和学的互相转化,通过搭建仿真的项目和项目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能扎实地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全面提高其项目管理的管理能力、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团结与合作的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等,具有很好的教学应用前景。随着工程项目管理沙盘的逐步推广和完善,沙盘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以及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成虎,陈群.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郑惠珍.ERP沙盘模拟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综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5):70-72.

[3]陈朝辉.ERP沙盘模拟对抗教学方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74-176.

作者简介:胡新萍(1977.10-),女,山西阳泉人,副教授,硕士,任教于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建工系,长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范文5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sand table lab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management department in College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 at first. And then, it expound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sand table course of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Finally, the related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移通学院;工程项目管理;沙盘课程;优化

Key words: College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sand table course;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5-0206-02

0 引言

沙盘实验课是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教学课程。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有的院校仍沿用传统理论教学模式,沙盘实验室基础设施明显不够,课时安排非常少,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严重失衡,始终无法满足学生对沙盘课程的学习需求,也难以按照职业技能标准来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本文以移通学院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沙盘课程教学为雏形,针对上述普遍性问题展开分析,在原有课程安排的基础上对移通学院沙盘课程进行了优化设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验室的基本情况

移通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从2009年开始招生,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验室是2013年才申请建设,2014年4月才基本建设完成的。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第一次上课的是2011级工程管理专业,共11个班,考虑到只有一个实验室,所以从第8周开始排课,15周结束。上课时间包括周一到周六,基本上时间都很紧凑,有的时候班级之间上课时间还有交叉的时候。即个别班级不能连续性地做完一个实验。另外,就是资源的申购与使用不匹配的问题,在实验进行了两周左右,就发现单据不够用,由于申购上的时间问题,导致打印单据,既影响美观,也影响实验效果。考虑到专业的发展情况,2015年新增了一个沙盘实验室,排课也集中了在期末后两周,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改进。

2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课程开课中存在的问题

2.1 班级人数导致小组人数过多

每个沙盘实验室都是由6个沙盘组成,配套30本教材,即可以容纳6个小组,每组5个角色,共30人。比照实验室的容量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都是分小班上课,但是2011级工程管理专业各班级人数一般是36人及以上,甚至有40人左右的情况,2012级以后各年级小班也均在30人以上。所以六个小组分下来,会出现一组6~7人,甚至8人小组的情况。由于沙盘课程模拟的项目管理团队,只有5个角色,那么多余的人就会建议增加在采购经理和生产经理的角色,很容易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导致效果不够好。

2.2 资源限制导致晚上连续上课,影响学习效果

2011级工程管理专业上课时由于只有一个实验室,所以课程连续上会有问题,到了2015年上课的时候,尽管有两个实验室,但是由于集中在学期末后两周,每个班级要排满16个学时,所以教师上课的时间还是很紧张,基本上一周连续五天,从早到晚都是满的,教师工作量很大,会比较疲惫。由于沙盘实验本身连续性的要求,学生连续四个半天下来,学生自己也会自觉地持续完成,基本中途不休息,所以也会比较疲倦,而且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分组的时候都是自由组合,就不会互相搭配,出现个别小组的学生理论学习都不够好,实验完成不下去的情况。加上理论课时间的冲突,导致很多理论课课表上未安排,需要自行补课,导致学生学习不连贯性以及学生对补课的排斥,影响学习效果。

2.3 激励机制的缺乏,学生大多为了学分在上课

尽管学生对实验课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没有其他的激励机制,大多数学生还是单纯地为了能够获取学分上课,会出现有些小组同学在教师带领完成的部分能够跟着教师的节奏完成,在自由操作部分就开始想当然,自由发挥,不按照要求的步骤进行,导致实验结果与预设情况偏差较大,教师会一直在发现问题并要求学生更正。虽然也跟学生讲解了沙盘大赛的情况,但多数学生兴趣不大,少数学生有兴趣但是也缺乏支持平台,加上课程一般安排在第6学期,马上就是毕业班,有就业的压力,所以操作性不强。实验本身的激励性并没有完全发挥。

2.4 配套软件的应用不普及

由于实验室本身配置的限制,加上局域网一直没有接通的问题,还有教师主控电脑会自动还原,每次使用都要重新加载软件,影响授课进度,而且实验课时也不够用,学生基本上能够在课时安排内能够做完沙盘操作就比较好,基本上没有时间应用软件,导致沙盘操作软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用不普遍,学生基本上只是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操作,作为项目经理的同学基本没有机会自己实际动手,实际感受软件的使用效果,所以导致软件的应用不够。

3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课程未来优化的建议

3.1 建议单个实验室增容

按照实验室配置的情况,每个实验室30个人上课比较好,刚好五个角色五个人,不会出现一个岗位两人甚至多人的情况。从目前的班级人数来看,如果每个实验室能够多一到两个沙盘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从沙盘一套是六份来看,可能有点问题。也可以考虑从班级人数上考虑,不按自然班分班上课,而是按人数来分班上课,当然这就涉及到排课和成绩考核上面的相应调整,需要综合考虑实验室容量和授课教师人数和时间冲突等问题,从各方协调来解决。后期上课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在人数上进行限制,避免学生浑水摸鱼的情况,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沙盘实验中来,才能体会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建议积极组队参加沙盘模拟大赛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验课程目前来看,激励措施不够,不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而言,组队参加沙盘模拟大赛都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参加沙盘大赛,一方面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的实战经验,可以同其他院校有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另一方面,沙盘大赛获奖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很好的机会,对于教师在职称晋升和个人发展都有利,对于学生在就业上也能增加机遇,而且对专业发展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3.3 加强课堂管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目前沙盘实验授课情况来看,在前面四个学时,都是教师对实验课程和要求进行介绍,学生团队建设和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第一个实验第一个月的操作。整体效果都比较好。后面的课程更多是学生团队在小组项目经理的带领下完成,问题会比较多,一旦教师关注度不够,学生就会自由散漫;另外实验课程跟理论课程相比,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更高,这样男生和女生的差别在课堂上表现会比较明显,分组的时候学生自由组合,这样实验过程中明显发现男生小组的动手能力会更好,女生小组的实验效果普遍会差一点。所以在后期实验课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分组男生女生搭配一下,更加关注部分后进学生的学习情况,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所有同学都真正能从实验课程中受益。

3.4 课程设置应该有所调整

从目前整个课程开设来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一般在第5学期或者第6学期开设,学生接触沙盘实验的时间会比较晚。在后期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比如在学生进校后,前两个学期就可以让学生进实验室了解沙盘,进行简单的沙盘操作。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兴趣,更好地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更早地让学生接触实验,明确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后期学习了理论课程以后再进行沙盘实验的时候,熟练性可以大大提高,也可以解决软件操作的问题。这样,沙盘实验课程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当然,如果进行这样的课程安排,在培养方案上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和调整。

4 优化设计的效果

经过一系列优化调整,移通学院目前沙盘课程小组人数和课程安排都能达到教学要求,课程进展良好。据统计,上一个年级共468名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期末考核通过率高达99%。改进成果详见表1。

5 结论

总的来说,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验课程作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一门课,在今后工作中运用得也会较多,因此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设计中进行相应的优化是必要的,而且效果也会比较明显。

参考文献:

[1]严慧敏,谢鹏.高职院校沙盘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物流科技,2015(03).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范文6

一、传统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模式仍然是一种以讲授为主的静态教学模式[1]。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基本还是通过教师“讲”,学生“学”完成课程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一些着重理论化、逻辑关系强的课程,如数学、力学等不可否认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来说,由于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和抽象性,传统教学模式在该课程的运用面临诸多困境。

(一)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课程自身性质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系统性和综合性强,既包括进度计划编制、施工技术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同时又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管理类内容,是介于工程技术学和管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这一课程性质不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切实具备实际项目管理能力。传统教学模式虽能基本满足理论知识讲授要求,但对于提高学生相关实操技能却作用有限。

(二)常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特殊之处在于它对实践性的要求不体现在具体工程技术问题或是某个固定场景上,而是要求学生能从工程项目的投标阶段开始到最后竣工清场,全过程掌握项目实施和处理其中发生的各种经济、技术、法律和管理问题。因此受制于这一因素,常规教学手段中的课堂讲授、实验、现场实习等措施都无法完全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需求,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很难通过实验或现场实习得以重现。

(三)课程对象要求教学模式的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学生习惯的前后内容联系紧密,数学公式推导环环相扣,知识点具体形象的一般工科课程大不相同。该课程融入了大量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知识,理论推导较少,但理念、流程、规范、法律要求等较多。对于学生来说,将这些抽象知识具体化、实际化,进而与工程实际相联系,是他们的迫切需求。为使学生深入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必须认真探索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二、PMST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的作用和意义

如前文所述,受课程性质和内容等客观因素制约,传统教学模式和常规教学手段在建筑工程管理课程中的作用受到较大限制。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现代工程管理人才,必须开拓思路,运用新型技术和方法,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PMST系统,即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系统(Project Management Simulation Triaining)[2],借鉴现代沙盘教学形式,贯穿融合工程技术、管理理论等知识,模拟一个工程项目从中标开始到竣工结束的全过程管理。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知识的具体化和实践化,通过硬件仿真模拟操作和软件智能方案评分,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在仿真环境下最大限度地用于工程管理实践。充分结合PMST系统探索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1.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手段

“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3]建筑工程管理课程实践性很强,但同时也要求学生领悟工程管理的艺术。受限于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和教学手段等因素,以往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基本与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课程无异,学生只能看到具体施工部位和施工技术的做法,而很难把课程中的管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如何让课程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一直是工程管理类课程的薄弱环节。PMST系统为解决课程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问题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2.促进形成逻辑完整严密的课程知识结构体系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比较繁杂,一般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内容,知识结构学科跨度大。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反映课程学习内容繁多,相互间找不到有机联系,掌握起来难度很大。引入PMST系统后,课程理论知识如融资计划、施工管理方案、现场紧急事件应对等在全过程模拟中都得以重现,各种理论知识按照实际工程开展顺序逐一得到应用,课程与实际紧密结合,形成前后呼应、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十分直观、深刻的理解。

3.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PMST系统能逼真模拟工程实际,允许系统参与者自主确定项目盈亏决策、进度计划编排、资金筹措、资源使用计划等活动,并依据系统软件自动判定项目参与者自主制定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PMST系统,促使学生不止满足于基本原理的掌握,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寻求项目管理的最优化方案。

4.提高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现代工程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和各方的沟通协调,因此作为培养项目管理人才的本课程来说,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是教学任务之一。在PMST系统操作过程中,每5~6人一组,完全按照工程实际管理岗位设置项目经理、财务经理、生产经理、经营经理等不同角色,由学生各自担任,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学生自由讨论,PMST系统要求每一位参与学生在真实气氛中体验项目管理决策,强调和组内其他成员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三、基于PMST系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

(一)切实做好课程理论知识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强调实践,但并不否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相反,只有深入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才能进一步将其运用到工作实际中。运用PMST系统进行教学,要根据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各项工作开展的先后顺序和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对课程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重组,加强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各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使之模块化、系统化,可大大改善教学效果,为PMST系统的实际操作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二)认真领会PMST系统操作规则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PMST系统操作规则,完成仿真工程项目启动。以广联达公司出品的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PMST)系统为例,首先将学生每5人一组模拟组建一个真实的项目经理部,让学生自主决定项目经理、经营经理、生产经理、采购经理、财务经理的人选,确定各岗位在系统仿真操作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然后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PMST系统软、硬件使用方法,尤其是解释清楚关于系统的基本假定、系统操作规则、施工费用支出、施工紧急事件补救以及施工报表填写方法等方面内容,为学生后续的项目执行做好准备。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实际工程项目面临的情况千变万化,PMST系统同样可以仿真模拟出工程实际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让学生从自主讨论和决策中深入领会相关知识的运用技巧。从资金筹措计划到各项施工费用的支出决策,从各构件施工顺序到施工材料,从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容量确定到劳务班组的进出场安排,实际施工中所可能面临的一切问题,在PMST系统仿真模拟操作过程中都会遇到。每一事项的决策,都会影响到项目最终盈利数字,从而真实反映出学生对于工程仿真项目的管理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判者”角色,不能也无法直观给出“标准答案”,而应充分激励学生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自主思考和讨论,并最终统一意见实施决策。

(四)借助PMST系统软件完成操作评价

在PMST系统操作过程中,由于各个项目部(学生小组)资金筹措计划、施工方案、劳务进出场安排和现场临时设施数量等各不相同,因此各学生小组最终操作成果无法用人力简单判定,必须借助系统自带的软件系统完成评价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按照现实中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资料管理要求准确填写PMST系统中的施工单据,并输入系统评价软件,从而判定仿真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错误环节和项目管理最终盈利水平。

四、运用PMST系统的几点建议

在使用PMST系统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首先,运用PMST系统不能只重操作,忽视策划。PMST系统在课程教学应用中可以归纳为项目策划和项目执行两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只重项目执行操作,严重忽视动手之前的工程前期研究和策划的问题。这一现象必须避免,因为从PMST系统设置初衷来说,追求的并不是让学生精确而近乎机械地完成仿真项目执行,而是借助系统提供的仿真工程项目,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做出项目管理最优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这一角度来说,“看不见”的项目决策重要性远远超过“看得见”的项目执行。

其次,教师要多应用PMST系统自建项目功能,加大系统应用深度。PMST系统初始状态下只有较简单的几个仿真项目供学生练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难免出现仿真项目紧缺、深度不够的问题。这时教师应充分研究PMST系统,依托其强大的项目自建功能,根据可视化语言自由创建仿真项目供学生练习,并由PMST系统软件自动完成其操作成果评价。这样不但充分发挥教学设备效益,更能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

最后,建议继续深入研究完善PMST系统。目前PMST系统的一些基本假定和操作规则距离工程实际仍有相当距离,例如,将所有构件简化成绑钢筋、支模板、浇筑三个工序,假定施工现场所有机械不需要人工值守等。这些假定和规则明显过于简单和理想化,建议相关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继续深入完善PMST系统,使其更加符合工程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