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例6篇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1

入手。

关键词: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整合策略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是校本研修的初衷。校本研修就是立足本校,通过本校内的研究制度的制定、研修机制的确立以及研修活动的开展达到提高教师素质、改善课堂教学的目的。当现代教育技术日趋成熟以后,网络研修成了一种新兴的研修方式。这种研修方式由于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实现多得多人次,甚至可以实现多得多人次不同时间的交流、观摩、研讨,因而备受欢迎,逐渐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校本研修方式。河南省专门设立了网络研修研究课题,开通了覆盖全省各个学校的网络研修网站,成立了网络研修领导组织机构。对于新乡实验小学而言,已经逐渐把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既富有活力、人人愿意参与,又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确能促进教师迅速成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方式。下面,就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观念整合――树立大的研修观

把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起来,为我所用,首先要在观念上整合。即要走出狭隘的以一校为本的研修观,树立起“放眼全省,吸取全省乃至全国的有益养分,为我所用,促进本校研修工作”的研修观。这种研修观首先应成为学校领导的共识,不论在制定研修计划,还是制定考核制度方面,都要在大的研修观的指导下进行;其次,要通过召开会议、开展活动,把这种观念传递给全体教师,使之成为教师的研修观,这样,教师的观念转变了,参加网络研修的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最后,号召教师们争当网络研修“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并带动其他兄弟学校的教师一道致富,即通过网上发帖跟帖、撰写日志等形式,向兄弟学校的教师传递大研修观,使其他学校的教师也树立起大研修观,从而营造出人人积极参与、校校真情投入的良好的网络研修氛围,这样,网络研修质量自然会得到有力保障。

二、组织整合――建立有力的领导机制

单纯的校本研修领导体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校本研修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大多以学校领导为主,即领导小组鲜有按照组织结构进行人员调配的可能,造成领导小组结构不合理,特别是缺少专业的课程指导者,难以发挥系统功效。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背景下,可以进行组织整合,即可以把大学的专家学者、河南省网络研修研究课题组的专家学者以及其他兄弟学校的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吸收进学校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这样,校内的领导重点把握结合本校实际的问题,校外的领导负责答疑解难、提供宏观指导。同时,还要建立起校本研修领导决策机制,对如何决策,采取什么方式决策,如何执行决策等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

三、策略整合――确立校本研修的主体地位

多年以来,校本研修一直被教师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参加研修活动也是得过且过。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借助于网络研修,使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形成合力:校本研修借网络研修信息优势、名师与专家优势,网络研修借校本研修具体接地气优势、完备的组织与一线教学实践优势。两股力量各避其所短、融其所长,就会让教师看到校本研修的力量,从而在内心深处确立校本研修的主体地位。

1.借水洗船,让教师的业务在平台上提高

船在水中时,是最佳的洗船时机,因为可以借着河水(海水)来洗。校本研修也是这样,面对覆盖全省的网络研修网站,每个教师都是参与者、评判者,也都是被评判者。在这个平台上,只有善于借助来自网络的力量,涤荡业务中的污垢,让教师的业务不断提高,才算是“借水洗船”。为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就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到网络研修是他们迅速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平台,使他们都能自觉参与到网络研修的活动中,保质保量地完成网络研修的各项任务;其次,建立健全教师网络研修的各项考核评价制度,加大对教师在网络研修过程中的考核力度,做好痕迹管理;最后,发挥典型带动的作用,要善于发现在网络研修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做好推广宣传工作。

2.借力发力,让教学的各个环节得到优化

教师自身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关注、审视、再优化的过程,来源于一个在内心不断要求完美的心力的驱动,但这毕竟是单薄的。只有把教师融入网络研修中,使教师个人的校本研修汇入整个网络研修系统中,才会获得来自群体的激励、欣赏、指导,这是借网络研修,发校本研修之力。

参考文献:

[1]郑百伟.美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其实施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09):27-30.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2

        一、模式探讨

        网络时代给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极好的途径和方法。相比传统的应用资料卡片、剪报、教学笔记等积累知识的途径而言,网络资源更及时、快捷。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库的平台对知识进行分类保存和管理,无限扩大知识经验存储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得以实现隐性知识经验显性化。数学自助式网络协作研修共同体通过进行即时的互动和探讨,实现异地校本教研和教学研修,从而使教师大步走向共同研修、共同成长之路。可供选择的模式有:

        1.专题档案库共享服务

        自助式网络协作研修共同体的第一需求是在网络上获取有价值的资源。教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最需要的是素材,完善的专题档案库是维系以“合作”、“共享”为主题的共同体的关键,档案库的建立和使用涉及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教师可以分类上传有关档案资料,随时检索、分享、交流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建立个人风格的专题问题集。

        教学问题档案库主要收集来自学生、教师在教和学方面的困惑,通过网上的交流,跟帖,反馈,得到对常见问题的多种解答,通过对资源的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形成便于教师查阅和借鉴的知识手册,使原本静态的研究专辑变成动态的研究资源,充分发挥其资源库的作用。

        2.QQ群即时交流平台

        QQ 群在数学自助式网络协作研修共同体中是最常用的方式,可以说这是一种即时的教研学习和讨论。在QQ 群中,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思考和实践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分享,在交流中互动中得到启示和帮助,使教研在互动中提升,使教师在分享中受益。对每个成员而言,每一次的探讨,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专业水平的提升过程。当然,QQ 群的版主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是一个勤于钻研的人。

        QQ 群即时交流平台很好地实现了异地教师间的交流。考纲分析、各地试题解析、各种高考信息、高考试题阅卷教师的感受等都可以在网上第一时间获得,有了这些,教师也会拥有专业的自信。可以说,数学自助式网络协作研修共同体就是一个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常态化行动、多主体联动”的研修共同体。

        3.UC 视频磨课评课

        教师的成长源自对高效理念的追求,一堂课就是一个成长的契机。借鉴名师的课堂经验,反思自己的课堂实践,教师的成长除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反思之外,更需要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实现深度沟通和碰撞,从而实现由肤浅反思向深度反思、由一元反思向多元反思的转变。数学自助式网络协作研修共同体的成员通过视频收看名师课堂,剖析日常教学录像,进行磨课评课,多了理性与思考,不局限于某种意识形态,不僵化于某种思路,不钟情于某种观点,达到了快速而有效的成长。

二、思考展望教师

        数学自助式网络协作研修共同体的存在原则是自愿平等、开放多元、合作共赢,追求内在的自我成长是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虽然这是一种松散的、草根化的研修方式,但没有行政干涉,真实而又朴素,这就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有了这样的价值基础,共同体展现了传统研修所不能及的优势,并将会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和参与。

        一是突破了时空限制,在并不熟知的老师间也能实现跨区域的联动,体现真实、碰撞的教研文化。

        二是提供了教师专业发展高速路上所必需的海量资源库和交流平台,使教师的学习情景变得丰富,个性化学习出现新的模式,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三是在价值多元和信仰被不断解构的时代,顺应了网络时代的教研需求,为教师的成长寻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网络平台;专业成长;青年教师;教学教研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青年教师是教育战线上的生力军,其成长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给青年教师提出来新的要求和挑战。随着中国互联网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投入的不断加大。

人们切实意识到网络平台在教师专业化成长及教学中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网络平台的搭建与学习,已逐渐成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1. 培养校本研修网络化的意识

过去的校本研修活动,参加人员必须在同时间同地点才能进行,这对于现代高节奏、高效率的教育发展已经不太合拍;同时,由于时空条件的限制,往往影响互动参与,缺乏进一步的深度思考,也可能导致研修活动效果不佳。研修档案的形成往往是纸质化的材料,比如几年前成立的教研组档案室,里面主要摆放了教师个人业务发展档案袋和教研组档案,虽然通过梳理、积累的过程促进反思,为教师、教研组积累起宝贵的原生态的活动资料,尤其是一些获奖证书等,但它以后的作用能发挥多少呢?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可能只是一种材料的堆积,只是一种“静态”的档案,不能跨越时空,也就不能做到时空上的资源共享。

当今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专业教育网站提供的资源异常丰富,利用网络学习,无疑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也为校本研修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条件和路径。因此,校本研修网络化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校本研修方式,确立“以网络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瞻性理念,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研修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到实际工作中有以下的优势:

(1)校本研修网络化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校本研修网络化,以教师研究包、教师博客、教研组和学校研修等网络互动平台为载体,以教师的研究讨论为主要方式,让教师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考在合作中真诚交流。一改以往单纯的即时性效应,给校本研修注入了新的活力,每一次的网上回复、话题选择、文献推荐、观点讨论,所有细小的环节都保留网络平台上,呈现了互动式研修的整个过程,使网络校本研修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资源也发挥了长效功能,教师的听课和评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青年教师从中受益颇多。

(2)校本研修网络化创造了和谐的研讨氛围。校本研修网络平台的使用使传统与现实的教研有机结合,为教师营造了一种广泛参与、互相支持、畅所欲言的研修氛围。构建起教师间一种新型有效的互动的交流环境,展现了一种多元开放、多向互动、多方支撑的网上研修新格局。大家的思想在这里碰撞,大家的经验在这里分享,于是我们的能力在这里得到提升。青年教师每时每刻都能充分领略开放、民主、互动、协作、鼓励等所带来的成长喜悦。

(3)校本研修网络化突出了教师的主体性。网络始终是工具,教师是校本研修网络化的主体。在校本研修网络化中,有了时间、空间的保证。在研修内容、研修方法的选择上,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尽可能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与作业的批改的评价方法,把教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有时间读书,有精力去研究。让他们学会利用校本研修网络化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深刻感受到网络化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2. 构建校本研修网络化的模式

教育是一种很特殊的工作,除了自我探索外,与人合作不仅可以增加教师之间的团结性,也可以为整个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可以延伸的体制。通过网络教研活动,教师都应该建立自己的博客,在网上与众多同行进行互动学习,并在课余与同事共同交流网络教研的心得,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研讨氛围,达到资源共享,互相学习的目的。

利用搭建的网络平台――论坛与QQ群、UC语音视频聊天室等,开展网络备课,深入广泛的研究教学内容,最大限度的与同行进行充分交流和相互学习,以达到最优。论坛与QQ群结合的网络备课初体验,是使用论坛进行交流,并辅以QQ群这一即时互动交流平台进行的网络备课。在此积极交流沟通,集思广益,辨别筛选,能使青年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熟悉掌握所备内容。为了提高网络备课的有效性,还可以尝试UC语音聊天软件申请可同时容纳400多人进行在线交流的网络教研活动专用“教室”。结合论坛,通过交流、说课、研讨、反思、改进逐步形成一种有效的网络备课活动模式,并将其到论坛上,更有利于老师的交流学习,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3. 实施校本研修网络化的策略

校本研修的网络化以学校校园网络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借助当前学校已有的校园网络,为校本研修的运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让日常的研修活动在校园网上延续,再作深入交流与探讨,使研修活动得以继续扩展、生成、提升,变得更加富有成效。

实施校本研修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研究包。学校可以为青年教师建立教师文件夹,里面每位教师都有一个研究包,属于校内局域网,老师们在校内可以相互观看,教研组的研修档案材料就放在这里,教研组长设立相关内容的子文件夹,大家在每次活动时只要把研究的材料直接放入就可以,同时学校、教研组如有共享的资料也可以放入,供大家学习参考。教师的每次研修研究材料要上交到两个地方,一是教师研究包中的教研组长每学期研修材料这个包里,还有就是上交到校园网中教研组研修平台,期末结束时,教研组长把一学期的校本研修材料打包,制作成电子书,翻阅时一目了然,仍然放在教师研究包中,老师们随时坐在办公室里可以翻阅借鉴,比前面所讲的静态的档案室作用大的多了。

在当下看来,网络学习,对教师成长正在日益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作为青年教师,一定要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手段努力学习成长,实现其成长步伐的加速。

参考文献

[1] 王笑梅.《关于青年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教育探索》,2003.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视频案例库 网络研修 教师专业素质

网络研修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它借助网络为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的优秀课程资源,和及时交流、平等探讨的活动平台和环境。它能发挥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城镇和农村学校教师能够平等获取信息资源和对话交流,弥补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而视频案例教学法在很早就已经被某些专业领域应用,因为它直观,易入情入境,容易上手。如今,视频案例教学法在教育领域也已被广泛应用,也为教师利用网络环境,通过分析教学视频案例进行网络研修活动提供了依据。开展基于视频案例分析的网络研修,是创新教研形式,拓宽教学研究途径,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拓展教师的成长空间的有效途径。

一、平台建设,基础保障

建设基于视频案例库的网络研修平台,从教学视频案例入手。在教务、教科、课改办与信息中心的通力合作下,经过信息中心技术人员的努力工作,建设完成了基于视频案例库的网络研修平台服务器。紧接着是收集视频案例,充实到服务器中。我校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渠道收集视频案例:一是将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学案例视频切片后导入到视频案例库服务器中;二是将上级部门发放的教育教学视频光盘和学校自主购买的视频光盘资料切片后拷贝到视频案例库服务器中;三是将信息中心录制的各种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及区级、校级赛课的视频资源编辑切片后拷贝到服务器中;四是将互联网上能下载的教学视频资料下载后拷贝到视频案例库服务器中。通过这四种途径,我校视频案例库中的资源不断地丰富起来,为教师进行基于视频案例库的网络教研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二、健全机制,严格管理

学校成立了网络研修领导小组,分管校长亲自抓,教务、教科、课改办、信息中心协同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机制: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观看教学视频案例切片不少于2个,并且要写不低于300字的视频案例观后评价;每月在研修平台发表或转载文章不少于5篇;每月参与网络集体教研不少于一次。信息中心定期公布各教研组教师网上活动情况,并把对视频案例的评价和上传文章的数量及质量作为考核该项工作的主要内容,期末公布各教研组教师观看视频案例、论坛发帖、跟帖情况,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对教研组的考核评比中,成为评为优秀教研组的重要依据。

三、网络研修,模式探讨

1.分散学习任务

通过学校数字校园办公平台,各教研组针对本组实际,统一制订基于视频案例研究的网络研修平台的学习任务。教研组成员接收到任务后,自己抽出空余时间,从教学视频案例库服务器中观看指定视频案例,看完该视频案例后,写不低于300字的评价该视频案例的优缺点的评价文章,形成个人反思或观后感,然后通过视频案例下面的评价系统以实名制教师的个人反思和感受。

2.集中讨论

我校将各学科教研组固定了集中教研的时间,每个教研组均有半天时间进行集体教研,集体教研的时候,也是集中讨论的时间,每一位教师将自己观看的视频案例的观后感或个人反思讲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通过大家在一起谈感受,讲观点,分析视频案例的优缺点,最后形成共识,从而内化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3.网络交流,共享反思,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集中讨论,教研组中的每一位教师均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同的看法总分存在分歧,这些分析往往会引发大讨论,而讨论中的焦点又可以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再一次将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网络中去,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自己的观点,从而进行网络交流,共享自己的感受和建议,同时,教师也可以看到别人的观点和建议。这样,在不断更新的网络中,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

四、活动支持,推进研修

为了推进和展示校本教研及网络研修成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我们在工作中结合学校教学、教研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和竞赛活动。

1.针对近三年的新教师,学校开展传帮带活动的同时,每期分学科教研组开展新教师培训和赛课活动,通过此活动不但可以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岗位,也能提升其专业素质。在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中,建议教师建立个人博客,撰写网络日志。这是促使教师自由进行教学写作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因为教师的学习心得、教学叙事等都可以发到网络博客上面,供人们阅读和评论,这样也能充分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同时,将凝聚教师智慧与心血的文章,上传到网络,与广大同行一起分享和交流,实现教学资源最大化。又可以得到更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很有帮助。

2.结合计算机培训,开展了教师课件制作比赛,激发了教师的创作和学习热情,充分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

3.开展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献课活动,教师的听课与评课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研修中的评价量表,通过高级教师献课活动,促进和带动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5

>> 名师工作室建设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践研究 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基本原则 漫谈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理念与行为 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区域发展建设问题与策略的研究 区域名师发展工作室建设的价值与路径 区域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名师工作室”:困境与出路 名师工作室建设需增强“三力” 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刍议 浅析职业院校名师工作室建设 名师工作室建设 因专业阅读而精彩 多措并举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 名师工作室团队师资方案建设 论高职高专院校名师工作室的建设 依托名师工作室的民办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 “翻转课堂模式”在名师工作室建设中的运用 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践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共承担了全省647名高中化学教师网络研修,受到了江西省教育厅师资处、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处、江西教师网和选学本工作室研修教师的好评。因此,笔者作为化学教育工作室的负责人在江西省中小学网络研修工作室指导教师暑期集中交流研修班(第三期)作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应用”为主题的演讲。化学教育工作室于近期被评为优秀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地址:)。下面我结合建设名师工作室的体会谈谈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应用。

一、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1.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组建

首先在本校本学科教研组会议上宣传名师工作室的优势、工作室团队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然后采取自愿报名参加的原则,最后择优选择8―10人为本工作室的团队成员。如果本校本学科教师比较少,或者报名参加工作室团队的人数比较少,可以面向全省召集工作室团队成员,然后择优选择优秀教师成为本工作室团队成员。

2.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管理

首先,在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管理中,工作室负责人一定要以身作则,分工明确,这样才能使得团队成员服从负责人的安排,才能使得工作室团队成员有事可做。其次,工作室负责人要经常组织工作室团队成员召开工作室会议,相互了解团队成员在工作室建设中的工作进展情况,如果是面向全省召集的工作室团队成员,可以通过网络召开集体视频或音频会议。

二、名师工作室资源的建设

1.工作室的资源应尽量做到丰富、系统、原创

工作室的资源需要非常丰富、系统,所以可以设置以下一些栏目:名师教案、快乐学案、精品课件、试卷中心、论文中心、视频中心,在这些栏目中添加相应的优秀资源。工作室的资源要尽量多的原创,因为我们是名师工作室,非团队成员以外的教师希望看到别的网站上没有的资源,这样才能够保持工作室的长效性,才配得上名师工作室的称号。

2.工作室的栏目设计应美观、大方

除了系统自带的栏目(图片新闻、团队介绍、成果展示、研修日志、学习资源、学术交流、工作简报),我们可以根据本学科的特色适当地增加工作室的栏目,但在增加工作室的栏目时一定要注意版面设计应以美观、大方为原则。

三、名师工作室的资源应经常更新

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可以通过经常上传本校本学科各年级的试卷(包括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还可以经常在工作室内平时教学的教学反思、优质课或示范课资源(包括教案、学案、课件)、评课、微课等来更新工作室。

1.名师工作室的应用――网络研修

名师工作室除了可以展示自我,结识全省乃至全国的教师精英,提供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和服务本学科的教学之外,名师工作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就是网络研修。网络研修以主题研修为主线,以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为形式,依托学员群体智慧,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形成教学相长、互促共赢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共同体,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

2.网路研修可以达到教学相长

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导师与团队成员充分发挥骨干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学员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导师和团队成员也会实现自我成长,成为名师。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 因特网;行为,成瘾;问卷调查;统计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161 R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7-0613-03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1]。但与此同时,“网络成瘾”也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2-4]。各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5-7]。因此,开发适合中国特点的网络成瘾诊断与鉴别工具势在必行。

但综观以往的研究,基本都依据DSM-IV的成瘾标准编制(Young,1996)[8],采用两分法的结论。但网络成瘾者确实存在中间状态,简单两分既不科学也不利于研究者对网瘾程度与特征的深入分析。同时,西方的网络成瘾问卷直接应用于国人,显然也会遇到一定的文化困扰。而台湾学者陈淑惠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及其修订版[9-11]正是针对这2个问题而编制的。目前,该量表虽已在国内应用,但相关作者却未进行修订,这显然会使其研究成果受到一定程度上的质疑。

鉴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引进陈淑惠2003年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进行初步的应用,以检验其对于中国大学生的适用性,并修订出适合中国文化环境的大学生常模。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浙江大学、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4所浙江高校内随机抽取大学生1 106人,删除无效问卷后,实得有效问卷933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4.36%。样本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及专业、学历分布情况见表1~3。

大学生的每天平均上网时间为(1.83±1.24) h。上网场所:宿舍内宽带网57.88%,网吧33.87%,学校实验室6.32%,其他1.93%。上网目的(多选):聊天为83.32%,多媒体娱乐为68.68%,查阅学习资料为68.11%,浏览新闻为66.42%,其他6.73%。

1.2 工具

1.2.1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 由台湾学者陈淑惠等人2003年以台湾大学生为样本,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基础上修订而成。该量表共有26个项目,分为“网络成瘾核心症状”及“网络成瘾相关问题”2因素。“网络成瘾核心症状”分量表包括强迫性上网、戒断成瘾、耐受性3个因素。“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分量表包括人际与健康问题和时间管理问题2个因素。

全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为0.93。网络成瘾核心症状及网络成瘾相关问题2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0和0.88。采用4点计分,各维度分数为所包含题项分数之和。陈淑惠认为,得分在前5%者为高危险人群,总得分越高,表示网络成瘾可能性越高。

1.2.2 网络成瘾诊断问卷 由国外学者Young根据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IV;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中病态的诊断标准修编而成。此问卷共8个项目,目前被心理学界广泛应用。各题目要求以“是”“否”作答,每个肯定答案计1分,得分≥5分被诊断为成瘾者。

1.3 程序 选取浙江省的4所不同类别高校进行抽样,包括重点高校、非重点高校及民办高校,同时在高校的专业侧重上包括理工科高校、师范类高校、艺术类高校及综合性高校。随机抽样方式采用将问卷发放到学校各宿舍楼内以及自习教室中,请不同系别、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填写并回收。

1.4 统计分析 数据回收后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CIAS-R单项评定结果 对933名被试在CIAS-R量表各条目的得分进行了统计,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以及每一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各条目得分与该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在0.40以上,相关均达到了0.001水平的显著性,说明26个项目都具有良好的鉴别力,可以对网络成瘾者进行有效鉴别。见表4。

2.2 信度分析 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α=0.944 6。使用奇偶分半法,将CIAS-R条目组分为两半,分别求出每一被试在两半条目组上的得分和,然后计算Pearson相关。结果表明,分半相关系数:r=0.914 6。用Spearman-Brown公式校正后为r=0.916 6。

2.3 效度分析 参照陈淑惠CIAS-R的编制过程,采用迭代主轴因素分析法最优斜交转轴方式对所有条目进行分析。首先,对CIAS-R问卷的26个条目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X2=11 900.65,P

其次,对CIAS-R的26个条目作主轴因素分析。经过9次迭代,共抽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共有4个,可以解释总变异的49.142%,经检验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见表5。

再次,26个条目经过最优斜交转轴之后,可以分别归属4个主因素,其中第7,10,17,26题均在2个因素中负荷相近,可能导致最终因素归类上的误差。通过分析项目与因素的对应关系,依次将4个因素分别命名为:因素1(强迫性与人际健康)、因素2(时间问题)、因素3(戒断成瘾)与因素4(耐受性)。

此外,将所有被试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中的得分作为效标分数,与其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中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两者的相关r=0.55。经统计检验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

2.4 被试在量表上的得分情况 各年级组男女被试在CIAS-R中得分比较见表6。经过ANOVA检验,男女间CIAS-R得分有极其显著差异(F(1,932)=26.872,P

各年级之间CIAS-R得分经统计检验发现差异极其显著(F(3,929)=6.512,P

不同专业之间在CIAS-R得分上的差异也被发现(F(2,925)=6.956,P

3 讨论

3.1 CIAS-R具有较高的信度 对CIAS-R在浙江省4所大学部分学生的测查表明,该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同质性系数Alpha值为0.944 6,分半信度为0.916 6。根据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信度系数在0.70以上时可以用于团体间的比较,在0.85以上可以用于鉴别个人。鉴于取样特点,此量表可以用于鉴别网络成瘾者的主要特征。当然,由于调查是采用匿名方式进行,因此无法进行有效地重测,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进行。

3.2 CIAS-R有较好的效度 首先,该量表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因素分析所抽取出的4个因素,一共可以解释总变异的49.142%。并且通过事后50名大学生主观判别的结果来看,条目对网络成瘾与否的两个群体的区分度比较高(r=0.93)。

其次,该量表也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因素分析表明CIAS-R具有4个特征最大的因素(与量表编制时所设想的5个因素有比较高的一致性),是量表的主要成份,每一个条目与总分的相关都达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均在0.40以上)。

第三,在抽取因素中发现,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就高达41.076 %,远远大于20 % ,且远远大于第二因素所解释的变异;它的特征值为11.172,也远远大于第二个因素的1.382。根据心理测量学理论,在一个测验或量表中,如果第一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测验总特征值的20 %,或者最大特征值与第二特征值之比接近或超过5,就可以认为该测验或量表具有单维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也可以选择单因素解释,即强迫性与人际健康问题可能是判断网络成瘾的最主要的特征。卡特尔最大特征值分布图(即碎石图)也表明取一个因素是合适的。当然,造成这种因素分析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取样上的偏差或者中国大陆学生与台湾地区学生在某些语言理解上的偏差所致,例如,研究中所发现的第7,10,17,26题均在2个因素中负荷相近,从而导致因素之间的混淆。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加以确定。

第四,结果表明该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也较好,与以往的类似量表结果有一定的符合性。当然,中度相关的结果可能是由于Young的量表题量少且两分计分,导致其对于网络成瘾程度的辨别力不高所致。而这恰恰是CIAS-R编制的初衷和优势所在。

3.3 大学生CIAS-R结果与同类研究比较 CIAS-R在大学生中的性别和专业上的差异与国内外研究的一般结论相吻合[9-12]。这一结果同样表明,CIAS-R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使用价值。但是,研究者也发现年级上表现出的逐级增加的趋势与以往研究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例如,陈侠[13]发现,网络成瘾最高的是一、二年级,而高年级比低年级要低。对于这一结果,有以下几种可能:(1)本研究中四年级的学生取样比较少,其代表性可能不够理想;(2)由于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具备上网的经验,其一旦网络成瘾就具有连贯性,因此,的确存在着随着网络使用年限的增加(表现为年级的提高)而表现出网络成瘾倾向的增加。

总之,本研究对CIAS-R所做的修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量表特性具备了良好测验的基本要求,可以为进一步开展网络成瘾者的主要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一种有效、方便的测查工具。

4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08-12-9].2007:.

[3] Grohol JM. Internet Addiction Guide. 2005[EB/OL].[2008-12-9].省略/netaddiction/.

[4] 王智弘.谁来解救网络中的沉迷灵魂:政府与产业应负的责任.网护情报,2008,25:A.

[5] 蓝燕.6.4%的大学生有网络成瘾倾向.中国青年报,2001-7-10(5).

[6] 顾海根.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上海,2005,上海:中国心理学会,2005.

[7] 梁祝平.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其团体咨询.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6):101-105.

[8] YOUNG K. 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The 104th Annual Convention of American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Canada,1996.

[9] 陈淑惠.我国学生计算机网络沉迷现象之整合研究-子计划一:网络沉迷现象的心理病因之初探(2/2).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1999.

[10]陈淑惠.网络沉迷现象的心理需求与适应观点研究(二):网络沉迷学生之心理治疗研究.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2002.

[11]陈淑惠.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中华心理学刊, 2003,45(3):279-294.

[12]MORAHAN-MARTIN J,SCHUMACHER P.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 Computer in Human Behav,2000,16(1):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