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断标准范例6篇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范文1

在糖尿病的诸多类型中,2型糖尿病是主体,大约占该病患者总数的90%~95%。所以,有必要将2型糖尿病的概念和诊断标准再作些介绍。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高血糖状态是由两个因素导致的:一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和分泌能力减弱,二是胰岛素作用不好,简称为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这两个因素都导致胰岛素在降低血糖的过程中作用差。大家一定会问,高血糖就是血糖增高,为什么叫代谢性疾病?因为胰岛素量少或者作用差,表面症状是血糖增高,但胰岛素的作用远不仅仅在于糖代谢,胰岛素对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血糖除了已经知道的三多一少症状外,实际上还会对身体的各种组织特别是眼睛、肾脏、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引起长期损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糖尿病导致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最典型的是三多一少。首先是多饮,喜欢喝水,吃饭喜欢吃稀的;第二多食,吃不饱,容易饥饿;第三多尿。如果这三个症状比较,第一个应该是多尿,因为血糖一高,肾脏就是渗透性利尿,所以高血糖第一症状是多尿,多尿后血渗透压增高,导致多饮、多食。有些人虽然患有糖尿病但症状不明显,这是因为血糖要高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三多”。但并不是到了“三多”时,高血糖才容易引起并发症,实际上引发并发症的血糖点,就是我们诊断糖尿病的点,但在这个“点”患者是可以没有症状的。因此,典型的三多症状是在中等程度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才出现。一少是体重减轻。血糖高了以后,糖不能进入细胞内作为组织消耗的能量,而是随着尿大量流失。高血糖必定带有高尿糖,大量糖分丢失,体重就会减轻。所以说,如果出现了三多一少,糖尿病的程度已经不轻了。糖尿病还有其他一些症状,虽然不是典型的、糖尿病特有的症状,但却是经常伴随的症状,比如容易皮肤瘙痒、皮肤干燥、饥饿、视物不清,非常容易疲倦,经常感觉乏力。如果有了这些症状,无论是不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都应该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做糖耐量实验。糖耐量实验全称是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被检测者喝下75克糖,用空腹血糖和服糖后2小时血糖的数值判断。目前糖尿病诊断值为,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毫摩尔/升(mmol/l),和/或饭后2小时大于等于11.1毫摩尔/升。有糖尿病症状者随机血糖到达这个数据就可以确诊。多数患者早期没症状,但血糖数值已到达糖尿病的诊断标准。60%新诊出的糖尿病患者过去都不知道自己有病,因此糖尿病可以是早期无症状,尤其是空腹血糖在10毫摩尔/升以内,往往症状不多,但实际上高血糖已经有危害了。

(边哲) 空腹血糖5.6已是危险值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制定了诊断糖尿病的标准:空腹血糖≥7.8毫摩尔/升,血糖在此水平以下的应为达标人群。后来的研究发现,服糖后两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断更敏感,而此时相应的空腹血糖应在7.0毫摩尔/升。因此WHO于1999年将诊断标准中空腹血糖值下调到≥7.0毫摩尔/升。并且提出,当空腹血糖已增高但不够此标准时(6.1~6.9毫摩尔/升)称为“空腹血糖受损(IFG)”,是糖尿病前期的一种。 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分会经过研究讨论,又将IFG的诊断下限由6.1下调至5.6毫摩尔/升。根据当时的研究资料,空腹血糖在5.6毫摩尔/升以上时,糖尿病的发生概率增大。但很多患者并未注意到这个下限已下调,往往认为空腹血糖5.6毫摩尔/升还在正常范围内(上限不低于3.9毫摩尔/升)。虽然IFG仅是一种危险状态,但它很可能会发展成糖尿病。 IFG并不需要住院,只需要改善生活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要控制饮食,减少饱和脂肪,以及增加运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适度运动)。对于腰围粗的患者需要将啤酒肚先减下来。 (唐委)

糖尿病诊断标准范文2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 R714.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8(a)-0090-03

妊娠期糖尿病在产科疾病中较为常见,其发病率逐渐增高[1-2],患者常无明显自觉症状,较难发现,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其对母婴健康的威胁较为严重,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近年来,国内外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争议不断,意见不一。因此,寻求一种适合我国人群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成为妇产科医生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对妊娠期糖尿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以期探讨不同诊断标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妊娠初产妇800例,年龄22~34岁,平均(29.5±3.2)岁,平均分娩孕周(38.7±1.3)周。其中2011年1~12月采用乐杰主编的第7版《妇产科学》中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1](GO)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0例(GO组),2012年1~12月采用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诊断标准[3](IADPSG)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60例(IADPSG组)。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1.2.1 GO组 妊娠20周前孕妇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则复查空腹血糖,如空腹血糖≥7.0 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如2次空腹血糖≥5.8 mmol/L,则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其他非糖尿病孕妇于妊娠24~28周时常规进行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如空腹口服50 g葡萄糖1 h后血糖≥7.8 mmol/L者为GCT异常,进一步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如空腹血糖≥5.6 mmol/L、口服75 g葡萄糖1 h后血糖≥10.3 mmol/L、2 h后血糖≥8.6 mmol/L、3 h后血糖≥6.7 mmol/L,其中两项或超过两项指标异常者则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一项指标异常者则诊断为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患者给予运动锻炼、饮食控制,必要时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

1.2.2 IADPSG组 孕妇于妊娠24~28周时常规行75 g OGTT,如空腹血糖≥5.1 mmol/L、口服75 g葡萄糖1 h后血糖≥10.0 mmol/L、2 h后血糖≥8.5 mmol/L,其中一项指标异常者则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及胰岛素疗法同GO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及孕妇妊娠期、新生儿并发症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血糖值的比较

IADPSG组孕妇血糖筛查及OGTT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GO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及巨大儿发生率的比较

IADPSG组孕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GO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轻于GO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及巨大儿发生率的比较[n(%)]

2.3 两组孕妇妊娠期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及新生儿黄疸、早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病人数与日俱增,而糖尿病的患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较多的育龄女性中存在孕前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产科疾病,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和发现的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4-5]。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呈显著增加趋势,多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其空腹血糖正常,故较难发现此病,多数孕妇异常的糖代谢状况可于产后恢复正常,但会增加将来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6-7]。妊娠期糖尿病病情较重,或血糖控制不良者,对母儿影响较大,母儿的近、远期并发症较高。妊娠期糖尿病如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将会影响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导致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天畸形、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巨大儿、死胎、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8-9]。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糖尿病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因此,寻求一种适合我国人群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成为妇产科医生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自20世纪后期开始,国内外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争议不断,意见不统一,虽然取得了一些共识,但存在人群差异性,各国采取不同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10-11],且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是否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存在争议。有研究报道,采用乐杰主编的第7版《妇产科学》中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该病因较易产生漏诊,或不能尽早确诊妊娠期糖尿病而延误有效的管理和治疗时机,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12-13]。美国糖尿病协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高血糖与妊娠不良结局关系(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HAPO)的前瞻性研究,该研究包括了亚洲在内的9个国家、15个医学中心的25 505名孕妇。研究结果表明,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的孕妇,随着其血糖水平的升高,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201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经过对糖尿病的分型及诊治指南进行充分讨论分析后,建议采纳IADPSG标准为GDM新的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及我国也均依据美国这一新诊断标准作了调整,使我国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升高。IADPSG与GO诊断标准比较,空腹血糖的诊断标准由5.6 mmol/L降至5.1 mmol/L,口服75 g葡萄糖1 h后血糖由10.3 mmol/L降至10.0 mmol/L,2 h后血糖由8.6 mmol/L降至8.5 mmol/L;GO诊断标准规定两项或超过两项指标异常者方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而IADPSG诊断标准则规定一项指标异常者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本研究对妊娠期糖尿病分别采用GO及IADPSG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给予妊娠期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患者运动锻炼、饮食控制,必要时胰岛素注射疗法以控制血糖[14-17],结果显示,IADPSG组孕妇血糖筛查、OGTT空腹血糖水平、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降低,但两组孕妇妊娠期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相当。

综上所述,采用IADPSG诊断标准能提高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率,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及必要的治疗,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154.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09-521.

[3] 杨慧霞.2011年妊娠期糖尿病国际诊断标准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4(4):72-73.

[4] Lao TT,Ho LF,Chan BC,et al.Maternal age and prevalenc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es[J].Diabetes Care,2006,29(4):948-949.

[5]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11,34(34):62-69.

[6] 陈惠仪.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9):66-67.

[7] 杨彩梅.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71-72.

[8] Coustan DR,Lowe LP,Metzger BE,et al.The 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HAPO)study:paving the way for new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Am J Obstet Gynecol,2010,202(6):654.

[9] 丁洁.妊娠期糖尿病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29(22):55-56.

[10] 陈友,江芳华,徐丛荣,等.新诊断标准下妊娠糖尿病筛查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2):85-86.

[11] 魏玉梅,杨慧霞.妊娠期糖尿病不同诊断标准适宜性的比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8):578-580.

[12] 申微,郭欣,区小牧.新诊断标准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1):46-47.

[13] 罗静,常青,王延洲,等.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围生期母儿结局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9):81-82.

[14] 邱春萍,郑豫.不同干预措施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0,38(17):38-39.

[15] 金霞,班玲,张燕,等.个体化饮食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9):48-49.

[16] 周信芳,陶建英,戴建荣.妊娠期糖尿病孕期规范管理与妊娠结局的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08,12(3):107.

糖尿病诊断标准范文3

根据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如果患者具有“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典型症状,只要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或服用75克葡萄糖粉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或随机血糖≥11.1毫摩尔/升,便可确诊为糖尿病;如果患者没有“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则需另日再测一次血糖,若两次血糖检测结果均达到上述标准,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另外,诊断糖尿病还要注意将急性感染、高烧、严重创伤等应激因素所致的一过性血糖升高排除在外。

根据上述标准,临床诊断糖尿病并非难事。但就是这个看似很容易诊断的疾病,临床上却时常被漏诊或误诊,使患者错失了早期治疗的时机,最终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令人痛心不已。为此,笔者就临床常见的漏诊、误诊原因加以归纳总结,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基层医生的临床诊断水平,减少糖尿病的漏诊或误诊。

单纯依靠“三多一少”症状来诊断糖尿病

有些患者甚至包括少数基层医生错误地认为,凡是糖尿病人都有“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症状,若病人没有“三多一少”症状,就可以排除糖尿病。这样以来,许多症状很轻或没有症状的糖尿病人就被轻易地漏诊了。这种情况在老年人群中非常多见。

解析 通常情况下,只有当血糖明显升高(超过10毫摩尔/升),病人才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而根据上述糖尿病诊断标准,只要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就可以诊断糖尿病,由此可知,对于空腹血糖介于7.0毫摩尔/升~10毫摩尔/升的轻症糖尿病患者,如果单纯依赖“三多一少”症状来诊断的话,十之八九会被漏诊。需要指出的是,“口渴、多饮、多尿”并非糖尿病的专利,某些其它内分泌疾病(如尿崩症)也可出现上述症状,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根据症状来诊断或排除糖尿病。

综上所述,诊断糖尿病,症状不是必要条件,关键是看血糖是否达标,后者才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只要有两次血糖检测结果达到诊断标准,即便病人没有症状,同样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用快速血糖仪的检测结果诊断糖尿病

如今,很多社区诊所以及糖尿病患者都有血糖仪,它具有便捷、快速的优点,非常适合作院外血糖监测。但有的人用血糖仪的检测结果来诊断糖尿病,这就不妥了,因为血糖仪的检测结果与医院大生化仪的检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出入。

解析 按照WHO的规定:诊断糖尿病是根据静脉血浆(血液分离去除掉红细胞等有形成分后剩余的部分即为血浆)血糖的测定结果,而血糖仪测的是毛细血管全血血糖,它比静脉血浆血糖低10%~15%。因此,如果以快速血糖仪的检测结果来诊断糖尿病,很容易使那些空腹血糖轻度升高的早期糖尿病患者被漏诊。血糖仪只能作为糖尿病病情监测之用,而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诊断糖尿病必须到医院抽静脉血用大生化仪检测。

对餐后血糖检测重视不够

一提到血糖检测,人们往往习惯于抽空腹血化验,并认为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没有糖尿病,其实未必。根据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只查空腹血糖会导致至少60%的糖尿病人被漏诊。

解析 在2型糖尿病早期,尽管患者胰岛β细胞受损,但尚部分保留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因此,患者往往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升高。而当餐后血糖升高并超过11.1毫摩尔/升时,同样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因此,诊断糖尿病不能光查空腹血糖,还应重视对餐后2小时的血糖检查。对于空腹血糖大于5.6毫摩尔/升且肥胖的人应常规做葡萄糖耐量试验,以避免漏诊。

对糖尿病发病日渐年轻化认识不足

在不少人眼里,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与年轻人关系不大。因此,对出现在儿童及年轻人身上的蛛丝马迹往往视而不见,结果导致糖尿病漏诊。

解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发病的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许多肥胖儿童,小小年纪就患上了2型糖尿病。对有糖尿病家族史、黑棘皮病的肥胖儿要格外警惕,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食量大增、体重锐减、口渴多尿、疲乏无力、皮肤爱长疖肿或伤口不易愈合,应及时检查血糖,排除糖尿病。

用尿糖检测结果诊断糖尿病

在许多人看来,糖尿病人尿中必定含糖,否则就不是糖尿病。这种观点其实是不对的。

解析 在血糖水平正常的情况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滤出的葡萄糖可被肾小管全部重新吸收入血,故尿糖检测呈阴性。当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时,肾小球滤液里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剩余的部分随尿排出,于是尿糖检测呈阳性。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血糖与尿糖具有一致性,即血糖越高,尿糖越高。医学上,将能够出现尿糖的最低血糖值称为“肾糖阈”。正常成人的肾糖阈大约在10毫摩尔/升左右,老年人的肾糖阈甚至比这还要高。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至少在10毫摩尔/升以上,尿糖才会呈阳性。我们知道,只要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就可以诊断糖尿病。对于那些空腹血糖在7.0~10毫摩尔/升的早期轻症糖尿病患者,如果靠尿糖阳性来诊断,这部分病人就被漏诊了。

尿糖阳性也未必一定就是糖尿病,例如,某些肾小管疾病,由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障碍,尽管病人血糖正常,尿糖却呈阳性,我们称之为“肾性糖尿”;还有,妇女在妊娠期间,肾糖阈往往降低,也可出现血糖正常、尿糖阳性的情况。

因此,不能靠尿糖阳性与否诊断或排除糖尿病,而应以空腹、餐后两小时血糖或糖耐量试验检查结果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对糖尿病临床表现多样化认识不足

许多糖尿病人(尤其是老年患者)“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而是以各种并发症作为突出表现,有的因视物模糊就诊于眼科,有的因频繁尿路感染或蛋白尿就诊于肾内科,有的因手脚麻木或中风就诊于神经科,有的因心动过速、性低血压、心绞痛就诊于心内科,还有的因恶心、呕吐、腹痛就诊于消化科。如果接诊医生对糖尿病症状多样化认识不足,势必造成诊断延误或漏诊。

糖尿病诊断标准范文4

[关键词]糖尿病;生化检验;常规检验

糖尿病为我国常见慢性疾病之一,为血糖升高所致代谢紊乱性疾病,随着我国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习惯改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患者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型糖尿病为糖尿病主要类型,约占95%以上,在长期血糖紊乱情况下可引起患者引发全身性并发症发生。糖尿病早期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三多一少”症状,但确诊还需临床辅助检验。生化检验和常规检验均为临床中诊断糖尿病主要检验方法,为探讨两者在糖尿病中诊断价值及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诊治疑似糖尿病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三多一少”症状,同时部分患者合并有口干、皮肤瘙痒等不适。其中男63例,女50例;年龄38~73岁,平均(54.6±5.2)岁。所有患者既往均无糖尿病病史,排除合并有影响血糖水平疾病,如胰腺炎、免疫系统、其他代谢性疾病患者;排除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医师告知下了解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疑似糖尿病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检验(尿液葡萄糖)和生化检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患者作出糖尿病诊断。以《糖尿病诊断标准》为最终诊断“金标准”,比较常规检验、生化检验及两者联合检验在糖尿病中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两者联合检验诊断中一项为阳性则表示糖尿病诊断为阳性。《糖尿病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症状,并且一天当中任意时候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或者空腹至少8h后,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或者OGTT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根据“金标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尿葡萄糖阳性率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2.2检验方法常规尿液检验,采用干化学葡萄糖氧化酶法,留取患者中段尿液约10mL,采用尿液分析仪(深圳美侨公司生产,型号Meier-600)进行检测,如检测值为阳性则表示糖尿病诊断为阳性。生化检验:包括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患者空腹8h以上,于次日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分别抽取无抗凝血和EDTA抗凝血两管,血糖用无抗凝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生产,型号:日立-7180)检测,采用宁波美康的血糖试剂(氧化酶法);糖化血红蛋白用EDTA抗凝血,采用挪威艾可美公司生产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原装配套的糖化血红蛋白试剂(色谱法)。空腹血糖≥7.0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63%则表示糖尿病诊断为阳性。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尿葡萄糖阳性采用率表示,并用x2检验,P

2结果

2.1常规检验在糖尿病中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

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113例研究患者明确诊断为糖尿病81例,占71.68%。常规检验在糖尿病中诊断灵敏度为62.96%(51/81),特异性为81.25%(26/32)。阳性预测值为89.47%(51/57),阴性预测值为46.43%(26/56)。见表1。

2.2生化检验在糖尿病中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中诊断灵敏度为88.89%(72/81),特异性为87.50%(28/32)。阳性预测值为94.74%(72/76),阴性预测值为75.68%(28/37)。见表2。

2.3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联合在糖尿病中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

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联合检验在糖尿病中诊断灵敏度为92.59%(75/81),特异性为84.38%(27/32)。阳性预测值为93.75%(75/80),阴性预测值为81.82%(27/33)。见表3。

2.4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两组患者尿葡萄糖阳性率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糖尿病组尿葡萄糖阳性率、空腹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为内分泌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其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持续高血糖水平可引起全身性并发症发生,如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等,对患者生命健康、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糖尿病在临床中发病具有一定隐匿性,加之我国人群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够,糖尿病早期诊断率较低。临床中早期诊断糖尿病,并通过药物、饮食、运动等综合方法控制血糖稳定为降低并发症发生,保障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关键。

糖尿病诊断标准范文5

尿糖阴性

不代表未患糖尿病

所谓糖尿,顾名思义,就是葡萄糖哪蛑信懦觥U常人从肾小管滤出的葡萄糖几乎被肾小管完全吸收,每天仅从尿中排出微量的葡萄糖(32~90毫克),一般葡萄糖定性试验不能检出,即显示尿糖阴性。正常人血糖超过8.9毫摩尔每升时,即可查出尿糖,每天尿中排出葡萄糖大于150毫克,这一血糖水平称为肾糖阈值。

那么,尿糖阴性就一定没患糖尿病吗?答案是否定的。老年人及患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升高,尿糖排泄出现障碍,血糖超过10毫摩尔每升,甚至高达16.7毫摩尔每升时也可以表现为无糖尿。也就是说尿糖阴性不一定就没有糖尿病。

此外,有些糖尿病病人仅仅空腹血糖升高,血糖并没有超过10毫摩尔每升,也是查不出糖尿病的。也就是说,糖尿病不严重的时候,或者糖尿病控制好的情况下,尿糖也是阴性的。

尿糖阳性也不代表

患有糖尿病

相反,尿糖阳性就一定患有糖尿病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妊娠期妇女及一些肾小管或肾间质病变患者,肾糖阈降低,血糖正常时亦可出现糖尿。糖尿的检查常受尿中乳糖、果糖、戊糖、抗坏血酸、先锋霉素、异烟肼及水杨酸盐等药物的影响,呈现假阳性。服用大剂量抗坏血酸、水杨酸、甲基多巴及左旋多巴后,亦可出现假阳性。也就是说,尿糖阳性也不一定有糖尿病。

因此,尿糖不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一般仅用作糖尿病控制情况的监测和提示可能为糖尿病而需进一步检查的指标。

最后,再来科普一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是根据血糖来诊断的,正常人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每升。

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以下几点:

1.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机血糖≥11.1毫摩尔每升。随机血糖是指就餐后任意时间的血糖值,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烦渴和无其他诱因的体重下降。

2.空腹血糖≥7.0毫摩尔每升,空腹状态定义为至少8小时内无热量摄入。

糖尿病诊断标准范文6

关键词:生化检验;糖尿病;诊断;价值

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导致患者机体各组织,尤其是眼部、肾脏、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和功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因此需及早诊断以避免延误治疗。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25例糖尿病患者予以生化检验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诊治糖尿病的125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57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2±5.62)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4±1.25)年。

1.2检验方法

1.2.1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检测

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进行空腹血糖和和餐后2h血糖检测,患者空腹血糖检查前10h保持空腹状态,于次日清晨从患者静脉处抽取约2ml血液作为检测样本。之后患者进餐,并于餐后2h再次抽取2ml血液,以检测餐后2h血糖浓度。为了提高血糖浓度检测的准确性,每位患者均需进行3次检测。

1.2.2糖化血红蛋白

采用MQ-200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MQ-2000采用阳离子交换色谱法,根据HbAlc与非糖化血红蛋白带电量不同进行分离。非糖化血红蛋白带正电荷,而糖化血红蛋白几乎不带电,根据他们带电性质的不同,利用弱酸性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将其分离。使用的固定相为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固定相,该固定相带有可交换的阳离子基团,能与带正电荷的非糖化血红蛋白通过静电作用相结合,而糖化血红蛋白不带电,故不能与固定相结合。在选定低浓度条件下洗脱,糖化血红蛋白首先被洗脱;再用高浓度洗脱液洗出非糖化血红蛋白,被分离出来的血红蛋白洗脱液通过415nm波长检测吸光度,得到相应的血红蛋白层析谱。HbAlc值以色谱图中HbAlc的峰值面积占全血红蛋白面积的百分率来表示。在空腹样本血液中加入EDTA-K2抗凝全血,并对样本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1.2.3葡萄糖耐量试验

患者实验前数日可正常饮食,若进食量较少,可于试验前三日进食超过150g的米、面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另外,患者需在试验前日晚餐后至试验日清晨禁食。患者口服60g葡萄糖溶液,于0.5h、1h、2h、3h后从患者静脉处抽取2ml血液以检测血糖浓度,并且收集患者尿液,对其进行尿糖检测,从而观察患者服用葡萄糖前后血糖浓度变化,以推断胰岛素分泌情况。

1.3检测标准

糖尿病判定指标为: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规定糖化血红蛋白≥6.5%,患者若服用葡萄糖溶液后2h血糖浓度未恢复至空腹正常水平,且尿糖呈阳性,则糖耐量减低[1]。

2.结果

125例患者空腹血糖检测中,120(96.00%)例血糖浓度平均值为(8.65±1.24)mmol/L,餐后2h血糖检测中,118(94.40%)例血糖浓度平均值为(13.52±1.64)mmol/L,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中,122(97.60%)例糖化血红蛋白在总血红蛋白中所占的比例为9.14%,葡萄糖耐量试验中,121(96.80%)例患者服用葡萄糖溶液后2h血糖浓度为(13.68±1.53)mmol/L,糖耐量减低。

3.讨论

糖尿病患者虽然临床症状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和疲乏无力等,但要较准确诊断出糖尿病还需进行以血糖测试为主的生化检验,患者应及时至医院进行检测,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1]。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25例糖尿病患者,予以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耐量四方面的生化检验。

分析诊断结果可知,125例糖尿病患者中,120(96.00%)例血糖浓度平均值为(8.65±1.24)mmol/L,118(94.40%)例血糖浓度平均值为(13.52±1.64)mmol/L,122(97.60%)例糖化血红蛋白在总血红蛋白中所占的比例为9.14%,121(96.80%)例患者服用葡萄糖溶液后2h血糖浓度为(13.68±1.53)mmol/L,糖耐量减低,这表明生化检验可有效检测出糖尿病,并提高糖尿病诊断的准确性。

空腹血糖是糖尿病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测指标,通常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本研究中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平均值明显大于正常值,且每位患者均进行了3次检测,因此空腹血糖可作用糖尿病诊断中的有效检测指标[2]。另外,餐后2h血糖在患者发病10年前已处于临界状态,其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敏感性更高,而且大量研究证实其是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高危因素,因此检测人员通过检测餐后2h血糖浓度,也可提高糖尿病诊断的准确性[3]。

同时,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患者检测前8-12w的血糖控制情况,受空腹等因素干扰较小,而且该指标是国际公认的最优血糖控制指标,对指导患者调整血糖和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意义,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提高对该项指标的重视,并在1年内至少检测两次,以更好地控制血糖[4]。最后,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的糖耐量均呈减低状态,这表明其胰岛素功能均出现异常,也就说明糖耐量减低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要远高于糖耐量正常者,再结合空腹血糖等指标的检测,便可实现对糖尿病的准确检测,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但糖尿病与肝脏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应激状态等在空腹血糖值、餐后血糖值方面相似度较高,因此需注意糖尿病和上述疾病的鉴别诊断,从而进一步提高糖尿病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准确率高,可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临床诊断。

参考文献:

[1]刘艳华.探讨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10):141.

[2]黄玉英.糖尿病患者应用生化检验的临床诊断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4,08(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