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育论文范例6篇

生物实验教育论文

生物实验教育论文范文1

实验后两组卷面成绩P<0.05,说明两组卷面成绩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班成绩好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高10.6分。实验后两组实验操作能力P<0.05,说明两组实验操作能力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班成绩好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高11.5分,说明传统生物实验教学方法和依托创新教育设计的“创新教育小组”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掌握生物实验知识的方面存在差异,实验组所采用的创新教育模式优于对照班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这可能是因为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只是注重学生对已由知识点的理论化记忆,没有调动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实验班因为进行“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写作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所以实验知识掌握和操作能力掌握得比较好。

2.实验结果分析

2.1“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优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原因分析

首先实验班教学理念教学领先于对照班。实验班依托创新教育设计“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在教学理念上打破传统生物实验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对已有实验成果的强化记忆,导致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只停留在理论的知识记忆上。实验班采用“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点,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基本出发点,课前老师认真研究教材,分解教学任务,营造教学氛围,提供创新舞台,充分利用多种因素调动学生互帮互学。在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到所有组员为实现一定的实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能训练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交流、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及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2.2“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的实施办法

“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以创新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通过适当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在实验内容教学设计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因素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的实施办法如图1所示,“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教师要对教学条件有客观的认识,教学条件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和实验基本情况(生物教学实验内容、实验条件等),提前做好实验各项准备工作。其次根据教学条件和教学大纲规定确立实验内容,设计生物实验教学方案,力求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取和设计教学实验,预设各种实验环节启发引导学生及出现问题时的应对策略。最后制定并完成“创新教学小组”分组和实施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创新教学小组”模式以教师集中进行课堂教学为开始。在实施“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时,实现分组是最关键的一部分,应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控制,尽量均衡搭配,避免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伤害。总的来说,如何进行正确分组,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对学生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3.结论和建议

生物实验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程;中学物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227-01

1.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本素质教育

从广义上讲,凡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活动都是素质教育。本文所论述的素质教育主要指学校的素质教育,其涵义是学校为完成一定阶段学生素质培养目标所规定的任务而进行的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它具有广泛的思想涵义。首先,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次,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最后,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人的适应与创造相统一的素质,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

2.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物理教学应该建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2.1必须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要求基础教育要淡化选拔意识,加强普及意识。有人说,搞基础教育的同志,不应该当伯乐,而应该去当好园丁,这是由基础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所决定的。现在,基础教育强化了教育的选拔功能,过分重视对少数尖子学生的培养,而轻视对大多数学生的教育,是以牺牲多数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的。因此,实施新课改,必须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

2.2面向全体学生,物理教学的要求应该多样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不应该是对所有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要求,那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是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应该承认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学生先天遗传的智力水平、后天发展的能力倾向与兴趣爱好是多样化的、多层次的。承认差异、依据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并进行组织教学才是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对认知结构不同、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要通过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提高,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要求。

3.实验装备、实验方案的改进和创新

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些物理原理,尽管教材中没有规定做实验,也可以设计一些操作方法简单易行的实验,对有些难于理解的物理概念或基础理论除了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外,还可以补充设计一些新实验,如果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比较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及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的解释,可设计、开发一些有创意的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感受到如何抓住重点,怎样因陋就简地设计实验,能学习设计实验的一些基本方法。

4.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和手段,也是物理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份,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营造创新氛围,学会观察分析,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环节包括基本理论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基本理论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任务性实验,而自主开放性实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自我设计实验方案、搭建实验装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自主性学习过程,例如在做电磁感应实验时,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让学生利用所给的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验存在的问题,改进实验方案,重新进行实验,学生在不断实验中,学会比较,总结规律。同时对实验数据或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处理,在推理和归纳的基础上,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解释,提高学生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都能得到培养。这样不但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能让学生自主制定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

5.深化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在实施以上两个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对其加以深化,利用一些很好的例题,把学生零散的基础思维综合起来,务求在教学中起到"举一反三"的教育效果,在例题教学里面,教师要着重选择一些开拓学生思路、有针对性的例题,且做到放手让学生找寻一题多解、一题多思的解题技巧,以便促进学生惯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教师在学生陷入解题困境的时候,应该从旁引导他们怎么拆分问题、分析问题,从中发现突破点,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而且选择时要体现高中物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在教师完成每单元的教学之后,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以便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师透过学生所做的习题,了解到他们的不足之处,再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进而提升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这些习题只要典型,而且难度适中就可以了,在讲解的时候,教师要着重使用物理模型,这样可以增加解题过程的生动与形象性,教师还可以把答案作出"重点"、"考点"、"了解"等标识,让学生在浏览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计划"提供参考及建议。

6.引导阅读理解

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

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1)观察用脸盆泼水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2)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7.结语

物理教学改革任重道远。物理教学并无一成不变的模式,这就要求每位物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陆洁清. 新课改下物理教师要重视物理方法的教学[J]. 西江教育论丛, 2005,(03) .

[2]许万军. 浅谈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5,(07) .

[3]黄汝湘. 浅谈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过程[J]. 西江教育论丛, 2005,(01) .

生物实验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物理实验 实验设计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215-02

一、引言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来自于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所以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理最基本的方法。在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实验自始至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了巨大作用;物理实验是获得感性材料、探索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的基本手段,也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之一。

二、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广大学生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到实验和发现的快乐,使学生学会运用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具有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独立思考,能利用终身教育提供的各种机遇获取知识,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必上的一课。

物理实验综合能力是在物理实验教育过程中能够使学生逐步形成的一般能力,是通过一系列物理实验的研究过程,逐步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在物理实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的"方法、程序、思维、步骤"等确定的模式反映了这种心理特征。在物理实验综合能力的诸多构成因素中,主要是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数据收集及处理能力等。在物理实验课中开展研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不同的物理实验设计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都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三、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特别强调物理实验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对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重理论、轻实验"、"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还较为普遍的存在,致使实验课流于形式,无法将实验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我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理论与实验相脱离,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四、对高中物理实验的理解

1、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含义理解。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研究的实验课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归纳出物理规律或抽象物理概念,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对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提出自己的理解:

(1)学生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实验探究活动;

(2)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

(3)学生根据物理实验获得的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实验问题做出回答;

(4)学生根据其他解释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

(5)学生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

在物理实验课中具有上述基本特征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概念和方法形成更明晰、更深刻的认识。实验教学不是绝对的,只要尽量使学生投入到自己发现问题或深化问题的活动中、适应特定的学习目标要求的教学过程,即使在这五个特征上有所变化,也仍然为研究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程度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把握。

五、设计物理实验应包含的程序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物理实验研究教学理论,设计实验研究的教学操作程序:

1、准备实验阶段:教师编写实验导学。内容包含:

(1)实验的题目;

(2)明确提出实验的目的;

(3)给学生课前自学研究以引导。

实验导学在实验课前两、三天发给学生。学生在实验课前认真阅读实验导学,明确探索性实验的目标任务,结合自身情况复习相关知识(脱离课本具体实验知识),并积极思考。为课上的小组实验做准备。

2、初步实验阶段:

(1)教师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

(2)学生自愿2至3人组成实验小组,对器材管理、资料记录、汇报等分工;

(3)各组员交流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寻找实验关键;

(4)小组确定各自实验方案。

3、深入实验阶段;

(1)小组成员根据待研究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包括:实验原理、器材、步骤、注意事项等;

(2)各组介绍实验设计,教师和学生一起提问、讨论,指出优缺点;

(3)各组调整或改进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4、终结实验阶段:

(1)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在数据中总结结论;

(2)各组简单介绍各小组的数据处理方法,说明研究结果;

(3)教师帮助引导学生找出最优数据处理方式,得出正确实验结论;

(4)教师从知识学习角度和研究方法角度对整个过程作总结。

5、完善实验阶段:

(1)讨论。主要是针对课上遗留的个别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讨论;

(2)再实验。通过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对实验内容进一步研究和拓宽。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研究中,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实验教材要求,进行探究教学设计的灵活把握。最后,对教学研究结果进行分讨论,初步得出一些结论:物理实验教学法可有效促进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综合能力;能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六、结语

通过对高中物理实验设计的探索与研究,笔者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1、物理实验研究教学法的实施相当复杂,涉及因素众多。探究式教学的途径及其组织形式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但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无论如何实施,都必须以现代科学理论和实践为基础,以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为条件,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要手段。

2、在探究教学的实施中教师不可或缺。但在实施实验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很难把握到最好的度。这无疑是对当今教师的最大、最难的挑战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比较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设计的实验探究教学强调尽量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的自主程度体现渐进的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探究水平。

参考文献:

[1]安忠、刘炳升主编:《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生物实验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 化学实验 化学教育 重要性

引言

化学是一门知识性极强的自然学科,其中很多理论知识都是通过化学实验得到的。为了能够将化学教学活动有效完成,教师往往会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化学实验再次论证化学理论知识,使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化学理论知识,并且懂得理论知识的运用。可以说,化学教育中化学实验非常重要,其对于提升化学教育水平具有很大影响。笔者就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1.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投入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课程产生热情,以使学生发挥学习的能动性,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思考、学习、探索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化学知识水平。

对于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需要通过化学实验实现。因为化学实验并不像化学理论知识学习那样枯燥乏味,其具有神奇性、趣味性及奥妙性,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化学实验,学生将有机会动手进行实验,从而使得学生成为化学实验的参与者,在化学实验中感受化学反应的神奇,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如此便充分说明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2.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知事物和信息、吸收与获取相关知识过程中必备的一种能力。化学教育的意义在于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素质,等等,以便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而化学教育意义的体现,需要通过化学实验实现。因为化学实验正是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可以说,很多化学反应和化学表象是在短时间内体现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不放过任何细微的反应或现象,这样才能准确、有效地通过实验论证化学理论知识。所以,在对中学生进行化学教育的过程中,适当、合理地穿插化学实验非常必要,可以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现象本质,真正掌握化学知识。

当然,化学实验观察过程中可能出现盲目观察实验的情况,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首先要清楚地知道此次化学实验目的、步骤与结果。其次,在师生共同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从化学实验目的出发,对重要的现象予以观察,如仪器的正确运用、实验规范操作、化学现象等。最后,学生将所观察的内容准确记录下来,就可以有效地完成化学实验及化学理论的验证。

3.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

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很多化学物质或是食物中的一种组成成分、或是某种物质的组成成分、抑或是某种产品生产的原料。学生对化学物质几乎没有任何了解,对化学物质及其使用进行的学习,往往很难理解和掌握。而通过化学实验直观的展示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化学物质。所以说,化学实验也是促进学生有效、准确掌握化学知识的有效措施,对于强化化学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4.化学实验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操作实践性,教师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学生在动手动脑操作实验的过程中,产生浓重的化学学习兴趣,而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将积累更多学习经验和学习知识,学生的化学成绩将有很大飞跃,这也间接促进化学教育水平提升。这充分说明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作用。而这与当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非常符合,促使中学化学教育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好地实施。总之,化学实验在化学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语

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中学化学教育应当更加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化学知识水平,强化学生观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发散学生思维,等等,促使中学生全面发展,为成为祖国发展所需的栋梁之才做铺垫。所以说,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哲.浅析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性[J].青春岁月,2013(09).

[2]李忠孝.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J].成才之路,2007(05).

生物实验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中物理;环境教育;渗透

为达到环境教育的目标,必须将环境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实施教学,在学生教育中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直接的经验来源,通过实地调查获得学习技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查:搜集素材,调查讨论不同生活环境物理型生活素材对人们产生的影响。

一、理论研究基础

1.STSE理论。在物理教学中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已经进行了比较科学的讨论,涉及环境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开展STS教育,使其迎合时展,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对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2.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的经济社会,要求人类增强环境效益观念,正确对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发展关系,重新审视自身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建立人和自然互利共生的发展模式,促使民众不断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全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3.环境物理学理论。环境物理学理论主要研究声、光、热、磁场等物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根据研究对象可将环境分为环境空气动力学、环境光学等。在高中物理学进行环境教育过程中,必然涉及相关环境物理学知识,对环境物理学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科学认识,从而培养正确的环境意识,接受科学的环境教育。环境物理学位高中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依据。

二、高中物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原则

环境教育的原则之处区域到全球、自然和社会的多维度的认识关系,环境教育面向多个年龄段,在发展学习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术上,高中物理教育注重一定的教育原则,针对高中物理教育中环境教育,提出以下原则:1.适度性原则。物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必须明确物理课程教学的中心,适当融入环境教育,注重物理教学和环境教学之间的关系,不能偏离物理学的中心,始终围绕物理学展开环境教育。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具体实践使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教学的过程,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们的环境素质,提高人们认识环境的意识。环境教育应当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坚持这一原则,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可以适当增加环境条件下的实践活动,例如土壤中测定特殊离子。3.参与性原则。环境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环境教育中,不仅仅是学习环境知识,而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环境认识问题,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念,具有环境问题的认识,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学生会接触到环境污染的案例,从而带动学生从个人兴趣出发发现问题,探究根源,让学生参与其中,获得实际经验。直接参与环境问题的解决,可以提高学生认识物理知识,物理学进行环境教育的参与,可以发挥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亲身体验,巩固知识,保护环境。

三、高中物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策略

通过高中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理论认识,可以发现环境教育的内容保证了环境教育的有效开展,充分发挥了环境教学的实际意义,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对提高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1.结合教学形式,融入环保知识。课堂讲解成为传授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以教材为主导,以物理知识和环境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物理课堂的作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讲解新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可根据光伏项目开展讨论,讲解科技和经济、环境的关系,提高传统知识的运用;通过手机查询天气状况,采取防护措施。2.注重实验,提高环保技能。比较课堂教学,物理实验更加具有直观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教科书中实验内容较多,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演示环境知识,比如静电现象、避雷针等,这些内容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可以改善环境状况,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从中体会物理对环境改善的积极作用,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比如塑料杯进行膨胀、失重等实验,使实验展现直观。3.开展实践活动,增强环保意识。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倡导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实践,丰富学生体验,通过学生实践按,发挥综合运用能力。研究潮汐活动、氟利昂的产生、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实践课题,有利于学生对环境保护产生意识。

四、物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前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突出的问题,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环境问题有了一定认识,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从物理知识中学到的声、光、电、力等知识不仅使学生更加了解环境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责任感,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探讨物理课程开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提供教育依据,文章通过高中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讨论,丰富了理论知识,深化环境教育的理论意义,为实践提供指导。

作者:杜娟 单位:遵义航天高级中学

生物实验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22-02

一、引言

物理学对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对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对未知世界的预测能力、创新能力有着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各类高等学校广泛开展了一门基础课大学物理。那么,非物理学专业的学生是怎样看待大学物理的呢?笔者曾通过如“你认为大学物理重要吗?”、“你学大学物理快乐吗?”、“你学学物理的方法与中学物理的学习方法有区别吗?”、“你会自觉的阅读大学物理课本吗?”、“你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吗?”、“文科生应不应该开大学物理?”等问题用访谈的方法做过一些不全面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65%的学生认为大学物理并不重要,60%的学生觉得大学物理枯燥难懂,90%的学生学习方法与中学一样,90%的学生不会自觉阅读大学物理教材,90%的学生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100%的文科生(这些文科生来自于未开文科大学物理的学校)认为没必要学大学物理,等等。由此,不得不说这些数据是对当前大学物理教育的否定。身为大学物理教育的一线教师,笔者将针对当前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提出一些改革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的建议,以供参考。

二、当前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

1.对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视有名无实。高校的不断改革没有对大学物理教学带来正面的冲击。一方面,非物理理工科类大学物理的学时数被压缩了又压缩,甚至于被取缔;另一方面,像“加强基础,拓宽基础,淡化专业”这一类的改革并没有使高校将文科类专业的大学物理广泛开展起来。其次,学生走入社会时须经历的各类招考使高校笼罩了“应试学习”的阴影,而各类(不包含物理类专业)社会考试中涉及的大学物理知识极少甚至于没有,使得学生不看好这门课,缺少学习动力。

2.教学大纲长久不变,教学目标异端化,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大纲长久不变,不同专业同一教学大纲。关于大学物理的教学目标历来有两种观点最突出: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物理教学必须体现物理学的特色,注重物理学本身的系统,不需要与专业过多的结合;另一种观点是大学物理既然是基础课,就应该为专业学习服务,为不同专业的后续课程的学习而存在,要把重点放在应用上,即教学目标异端化了。其次,教学内容陈旧。由于学时数被压缩,许多较难的内容被随意删减,通常只剩下陈旧的经典老三篇:力学篇、电磁学篇、波动光学篇,学生无缘与在大学物理当今科技中相遇;理论与实践应用相脱离,教学内容没有和学生的专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

3.教师思想观念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材对学生缺少吸引力。很多教师思想观念守旧,教学思想还停留在学科知识本位的传统观念上,用物理知识传授替代大学物理教育,忽略了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接收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忽略了学生探究能力和预测、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形式单一的以讲授为主,教学手段是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其次,大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阶段,学时数的有限与科技发展致使教学内容不断增加的矛盾,需要学生自主学物理相当一部分内容来缓解,但大学物理教材对学生缺少吸引力,或许说大学物理“教材”转型为“学材”未受到重视。

4.重理论,轻实验,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定律的建立,无一不以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但在高校轰轰烈烈的改革中,学校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物理实验课学时数受到更大的压缩,甚至被取消;其次,大学物理理论课老师与实验课老师不交叉上课,甚至于上完理论课再开实验课,理论课与实验课不能齐头并进,理论课老师与实验课老师互不交换教学信息,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有的学校由于实验室是由上实验课的老师管理的,理论课老师很难获取实验器材,因此,理论课上做实物演示实验更是鲜见,没用多媒体教学的老师不做仿真演示实验,就真是上“纯”理论课了。另外,实验设备陈旧或不足。

5考核形式单一。学生成绩主要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通常采用闭卷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比例相当高,而考题纯粹是从理论到理论,题型一般是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其中计算题占分较重,这种考核最终把学生导向用记概念公式、背定理定律的学习方式学大学物理。其次,有的学校规定了期末考试及格率的低线,如果及格率低于所规定的低线,任课教师将被问责,而学生基础又差,所以尽可能的降低考试要求,甚至于出现师生一起“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老师给学生几套复习试卷,学生背试卷考试的不良现象。

三、当前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的改革建议

1.对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视要落在实处。2004年12月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正式报告稿”(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其中:A为核心内容,建议学时数不少于126学时。为了体现加强基础的教育思想,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各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增加一定数量的B类内容和学时数,例如:对于理科、师范类非物理专业和某些需要加强物理基础的工科专业,其大学物理课程的学时数不应少于144学时。”根据这一要求,高校应改变对大学物理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开课现象,保证大学物理的学时数不低于144学时。其次,当今社会所需求的是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学校教育应以这两方面的培养为主题。报告中指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即物理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而文科生在中学时对物理学大多心存畏惧,所以为文科类大学生补上这一课是必要的。根据文科生的感性思维特点,应以日常生活、社会科技中的物理学为学习内容,适当增加物理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思想,教学方法上应尽量采取感性直观的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另外,社会的各类招聘招工考试应是以人才的综合素养、发展潜力与今后实际工作需求并重的考核,改善招聘招工考试既与人才要求、实际工作需求脱节又与学校教育脱节的社会现象。

2.使教学目标全面化,给教学内容输送新鲜血液。不同的专业应有不同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根据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适时修订。大学物理是从物理学中提炼出来的,教学中当然要体现物理学的特色,但作为基础课的大学物理,与专业结合也是必要的。同时,依据报告指出的:“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结合专业,体现物理学特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协调发展应是大学物理的教学目标。其次,结合专业,将物理学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前沿引入大学物理教学中,给教学内容输送新鲜血液,以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重要性和普适性。

3.改革教师的教学思想,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注重教材的转型。教育较落后的地方院校应做出每个教师每隔2~3年至少外出学习一次的规定,使教师身处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环境中,近距离的受染于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中,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思想,自然的衍生出多形式的教学手段。其次,重视将大学物理“教材”转型为大学物理“学材”的工作,使教材具有激发学习欲望的功能,提示学习课题的功能,提示学习方法的功能,促进学习个别化与个性化的功能,巩固学习成果的功能。

4.理论与实验并重,使理论课与实验课齐头并进。改革大学物理理论课上无实物演示实验的怪现象。报告指出:“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帮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增加感性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大学物理课程的主要内容都应有演示实验(实物演示和多媒体仿真演示),其中实物演示实验的数目不应少于40个。实物演示实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课堂实物演示、开放演示实验室、演示实验走廊等。提倡建立开放性的物理演示实验室,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实验,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行定性或半定量验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或适当计算学分等措施保证实现上述目标。”其次,理论课与实验课应交叉进行,齐头并进,理论课老师与实验课老师要常交换教学信息。在学校系网页上建立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信息表,信息表由任课教师、实验员、学生共同填写。

5.考核形式多元化。改革学生成绩“一考定论”的考核方式。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除了理论课的期末考试,还应有实验考核、平时考核。平时考核包含出勤考核、作业考核、课堂提问考核、小论文交流与发表考核、自主读书笔记考核、考试态度考核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