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建设论文范例6篇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社区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295-02

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休息、娱乐、交往的重要场所,学生在校期间有2/3时间在此度过,是大学生素质、涵养、个体情趣与个人品行集中体现之处,更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人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场所。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后勤社会化的推进和学分制的全面实行,学生社区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就是加强学生社区建设的主要途径。良好的大学生社区文化能培养大学生勇于坚持真理、自觉学习和集体主义精神等良好思想素质,增强其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其全面发展[1]。

一、大学生社区文化的特性

1.相对的独立性。大学生社区往往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着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地域上相对集中,且在一定范围内自成体系,兼容了衣食住行学等多方面的功能,其主体又都是在校大学生,因此具有相对的独立特性。

2.文化的交融性。大学生社区文化,一般来讲属于校园文化下的亚文化。但在当今,它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存在,同时受到校园文化、商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多重影响。作为高校学生的聚居区,它更多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作为后勤集团管辖的区域,它也受到以社会力量为指向的企业文化的影响;此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类商业纷纷以广告、开店等方式进驻校园,大学生社区在长期的磨合中逐渐认可并接受了这种商业文化。

3.主体的多元化。尽管大学生社区的主体都为青年学生,但因为所学专业、所处年级、性别、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等不同,造成了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并因此形成不同的群体,包括社团、学生会等正式学生团体和老乡会、网友等非正式团体。

4.鲜明的时代性。青年学生作为大学生社区的主体,热衷于接受和传播新鲜事物,再加上“90后”学生的加入,这必然导致大学生社区文化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这其中不仅包括了精神文化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包括了物质文化比如网络、信息技术等也总在不断的更新中。

二、构建大学生社区文化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大学生社区文化构建的内涵极为丰富,宏观上涉及“以人为本”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微观上涉及对每个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毋庸置疑,大学生社区文化的主体是大学生,他们不仅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同时也是社区文化的营造者。此外,他们的利益需求、活力朝气、言行举止构成了社区文化独特的人文风景线。无论是社会化的物业服务还是学校的教育管理,只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心理需求,才能赢得大学生的心理认同和信赖,才能发挥大学生作为文化主体的能动性[2]。

一方面,确立大学生有自主选择和发展的权利的思想,把满足大学生的多方面需求作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另一方面,要把“塑造人、提升人”这一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贯穿于建设的始终,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大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2.多方管理责权原则。大学生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既有商业性质,又秉承教育使命,商业和教育的双重功能决定了经营与管理者不能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服务和市场的多变性一定会带来合作双方的矛盾,这就需要双方站在合作伙伴的高度,为了共同利益和目标来建设好大学生社区,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物业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物业服务;校方致力于学生的政治思想、日常行为管理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以达到共同育人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各自的资源优势,确保大学生社区健康、稳步的发展,为大学生社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载体。

3.客观性和渐进性原则。大学生社区文化在其构建过程中,文化设施的改善、文化环境的优化、文化政策的调整、文化观念的更新以及文化信息的传播、文化组织的壮大和文化骨干的充实,则是必要条件。而要具备上述条件,并非一日之功,只有正确地设计和实施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战略,才能克服大学生社区文化构建中的任意性,完善大学生社区文化所需的各项条件,渐进性发展大学生社区文化。社区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物质层面的、精神层面的等很多要素,只有与社区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文化才有生命力,否则会阻碍社区的健康发展。因此只有循序渐进,按照社区发展的轨迹和趋向,精心营造与之相适的社区文化,才能从文化的深层面上推动社区的稳步发展。

4.民主性原则。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要注意充分发扬民主,倾听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尤其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准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充分听取大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建设。只有使学生社区充满民主气氛,发挥大学生主人公的积极性,让大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才能使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更客观、更有效。

三、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

1.物质文化层面。物质文化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基础。大学生社区硬件建设,是衡量一个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对大学生社区物质文化投入少,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其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必然受到严重制约。应注重大学生社区各种现代化配套设施的增加,加强对大学生社区的绿化、美化,增加文艺、体育活动场所。大学生社区不仅需要整齐明亮的公寓群,经济适用的宿舍,最重要的是能够提供人本化的楼内和社区共享空间,如阅览室、活动室、公共绿地、小型运动场等。

2.制度文化层面。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公约规则,不仅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社区正常的秩序,而且可强化积极向上的群体价值观,还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起重要的制约作用,使其生活在各种有益的规范当中。为了使大学生有一个文化、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应不断调整思路,紧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量化考核,并纳入大学生综合考评体系之中,使大学生社区文化构建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3.行为文化层面。行为文化主要指社区主体的生活、行为方式本身及通过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内在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大学生社区应该释放更多的个人自由空间,精心营造楼群的共享空间,实施专业的物业服务和人性的文化管理,使大学生在其中能感受到一种新的组织习惯和组织个性,感受更多的文化力量,从而影响到自身的态度和行为,主动融入社区文化的建设,在保留个性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私人空间与整体社区文化保持方向的一致性。

闲暇教育就是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而获得某种变化,这些变化会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3]。对大学生开展闲暇教育,对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知识结构的完善、道德素质的提高、审美水平、大学生的社会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在增多,学生自身有内在的要求,渴望过上精彩、丰富的大学生活,希望闲暇时间过得有价值;另一方面,大学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雄厚的学术氛围,适合进行闲暇教育。对大学生开展闲暇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积极运用闲暇时间的各种能力,特别是独立支配闲暇时间的能力。这可以克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的闲暇时间过剩与浪费、闲暇生活的单调与无聊,从而提升大学生素质和社区学生生活品位,带动大学生社区文化的建设。

4.精神文化层面。精神文化是价值观念、道德、心理等多方面素质要求的总和。其主体不仅包含流动的学生群体,也包括相对固定的管理者、教育者群体。精神文化层是文化的观念形态部分,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后勤社会化、教育产业化带来的价值观念的冲击,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学校的育人目标与物业管理的市场化目标之间的矛盾等等直接对社区文化的精神文化层面提出挑战。如何在矛盾中形成统一,在冲击下求得发展,社区文化比传统的宿舍文化在精神文化层面更具复杂性。一个良好的氛围,其作用是巨大的。学生宿舍作为现代学生学习、生活的最基本单元,理应成为我们努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一个最重要的场所。在社区内经常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服务活动、课外科技活动,把提高学生的素质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使学生养成基本的科学精神和文化精神。同时在学生中树立“社区是我家,安全、卫生、文明靠大家”的牢固思想,可以通过树立宿舍和宿舍成员的典型,继续完善“文明宿舍”评选制度,包括评选“十佳宿舍”、“优秀宿舍成员”等,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成才目标和奋斗方向。

大学生社区文化是一个系统,其中物质文化层是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层是文化的品位,行为文化层是文化的表征,精神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范文2

(一)社区文化建设是居民和居民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同时也是维系政府与百姓之间和谐的精神纽带

现代社会高楼大厦,人们居住空间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但铁门却关得越来越紧;社会越来越开放,但人的内心却越来越封闭。即使是邻居之间关系也比较淡漠,缺乏互信。邻居之间都彼此不认识,还何谈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很多心理实验都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冷漠、冲突的交往环境或气氛中,就可能逐渐变得言谈谨慎、情绪压抑,甚至性格暴躁、易生猜疑等。反之,和谐、融洽的交往环境就会使粗野者变得文雅,怯懦者变得勇敢,自私者逐渐懂得关心和体贴别人。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之间、各类社会组织之间互相联络、增加感情、加深了解、沟通关系的精神纽带。大家基于相同的兴趣和爱好结合在一起,不分年龄大小、地位高低,家庭贫富,没有功利和矛盾,共同活动,其乐融融,因而交往起来特别顺畅,联系也相当紧密,这是社区人参与社会生活,进行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各种各样的群体文化活动,会把社区成员吸引在一起,加强邻里相互交流,创造友善、和睦的氛围,密切群众与群众、群众与社区及社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利于巩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对社区的归属感、自豪感。很多文艺骨干都成为了群众的知心人、政府和社区工作的有力支持者,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社区文化建设是打造城区品牌、增强城区综合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社会的发展应该是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同步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协调,必然影响社会的良性发展和进步。同时,社会、文化发展的滞后,也必然导致经济发展底气不足。在城市发展中,文化这种软实力越来越重要,我们的环境文明城建设等都是在提高我们的软实力,未来发展的衡量指标当中一定有文化指标。城市社区文化工作是现代化城市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搞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一个区域人口的素质,建设现代化城区不仅需要有繁盛的经济,更需要有强盛的文化。所以,文化品牌建设对增强城区的综合竞争力这种促进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是一条有效的重要途径。

二、进一步扎实做好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思考与探索

当前,南昌市正处于经济增速、发展增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时期,提出了要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些目标,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更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和健康的社会风尚。特别是在当前加强社会建设、创建国家卫生城、创建国家文明城、创建国家园林城等等这些大背景下,我们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正逢其时、正当其时,既与上级的要求合拍,也与我们的工作实际相辅相成。所以,必须高高举起文化建设这个旗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切实把社区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首先要强调,文化建设不简单的就是文艺活动,要从大文化的角度来思考我们的文化建设。这里包括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多个方面。社区文化是一种积淀,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也很丰富,应拓展开来,最基本的应包括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读书看报、各类教育培训,也包括邻里关系、家庭和睦等精神文明建设,乃至社区的整体建设等等,这些都包含着文化的内涵。所以说,社区文化建设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体系,而是一个与外界密切相联、共同生存与发展的开放式系统,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放在全市的大局工作中统筹考虑,与其他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以推进。

(一)要与当前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的重要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努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键是要在“大众化、群众化”上下功夫,促使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与推广并最大化发挥其功能效用,切实做到“润物细无声”。如何在“大众化”上下功夫,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就要体现出,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性、群众性的关键作用。所以不能孤立的、片面的来看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它只是一条线,但是可以关系到、渗透到各个方面和领域。在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这个大的系统工作中,要把社区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其中,并充分发挥出其群众性、基础性的作用。

(二)要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系列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文化工作也是其中一个重要主题和一条主线。在这项工作中,文化战线即是组织者、倡导者,同时也是主力军、主战场。所以,要抓住主题,周密部署,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生动直观的事实,大力进行“中国梦”系列宣传活动。要通过社区艺术节、通过各种庆祝活动,激励广大群众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努力作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要与城市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南昌市的制定了“五城同创”工作任务目标;文化战线在创建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出应有的主力军作用。文化战线在创建工作中的重心就是要落在突出提升市民素质这个重点上,进一步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方针,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方面下功夫。要通过全面、系统的社区文化活动,使创建的目的意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创建工作赢得人心,让老百姓对创建工作有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让大家有参与创建的热情,营造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四)要与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范文3

一、新时期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这对新世纪文化建设构成了很大的冲击,也有了文化工作拓展的新领域。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工作的历史责任,对于加强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就更尤为重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将继续成为我们搞好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

在群文理论工作的研究中,在整个文化事业领域,社区文化作为最具有群众性,区域性文化工作,所负担的文化工作任务尤为突出。从社会效果分析看,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成分,社区文化的发展建设趋势,直接体现着一个地区文化发达程度,人民的综合文化素质。繁荣社区文化,不仅仅是丰富和活跃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在于推动全社会文明健康的向前发展。

二、社区文化的建设的兴起和发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应突出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党政机关和主管文化部门,必须把社区文化建设自觉地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为了使这项“文化工程”落到实处,即需要长期的规划,又要有近期的工作打算。而且要纳入社区政府的时政纲要,配合其它上层建筑和精神建设工作,成为考核政策政绩的内容之一,做到真抓实干,长期坚持,才能使社区文化在新世纪有新活动方式内容,获得持久、稳定、时代化、新颖式的发展,才能真正造成当今社区文化崭新的大所侯,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社区和乡镇的最基层。文化部门要积极争取把配套建设文化设施列入到社区当局的统一规划,并努力办好社区文化活动。几年来,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就是本着这一原则在五个街道办事处和所属居委会,文化活动室,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三级群众文化网,深入普遍开展了社区文化活动。例如,建华区东五办事处把配套建设文化设施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为了新世纪文化建设工作的需要,搞好现代化城市居民的文化艺术品味,他们各方筹集资金,重视规划,修整了街道文化活动站,而且配套了各种文化设施,使群众文化生活搞得有声有色。

另外,建华区文化办事处,地处嫩江东岸,又是全市各大专院校的集中区域,相对其它街道更是得天独厚,尤其是社区文化开展的更为突出,几年来都在各县区名列之首。这对社区的文化工作建设深入开展无疑又到了更广泛深入的促进作用。这些,都为开展新世纪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重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必须因地制宜,从不同社区的实际出发,创造形成各具特色的社会文化。

新的形势要求社区文化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要有所创造,有所发展。另外社区文化的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对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包括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群文事业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社区文化工作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合理的组织机构系统,社区文化的各项具体活动也就不可能正常开展。

建华区地处齐齐哈尔市老城地段,卜奎三百年的人文历史或少的影响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社区文化的表现领域主要是: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广场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老卜奎的本土文化等上述文化体系以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在各个不同阶段、场所和各大节日里充分开展和全面展现,给建华区这块带有卜奎风貌和地理特色的地域增深了新色彩增加了新精神文明内容和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景象。文化街道社区内,以市规划院带头组织的浏园晨练点,以建华区离退休老干部为中心的江堤晨练景点400多人的里练队伍十分壮观,每天清晨自然形成一道晨练健身的风景,并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和活动规模。文化街道区域内的市民政干休所有60多人的秧歌队场所坚持活动深受当地市民的欢迎。

必须以社区舆论为先导,以文化互补为契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建设社区文化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共同为搞好新世纪的社区文化作出贡献。要经常通过传播媒介,大力宣传开展社区文化舆论的同时,还要以文化互补为契机发展区域和单位之间的横向关系,共同为搞好社区文化出力献策。从社区文化工作实践来看,有的单位有经济力量,却缺少文化艺术骨干,群众文化工作冷冷清清;有的单位文艺骨干队伍很强却缺少相应的乐队;有的单位有齐全的文艺队伍,却没有高水平的创编人员。由此说来,大力普及社区文化就可以使单位有钱出钱,有人才出人才,有条件的出条件,通过文化艺术人才的互补把各单位的群众文化丰富多彩,从而以社区文化为中心,带动和促进区域内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本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显示出群众文化的地域特色和代表性。通过各个社区活动室晨练点、自身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区域与区域之间,工厂与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各单位在社会实践中一旦尝到了文化互补的甜头,对社区文化活动有了新鲜感,参与感和责任感,就会更好的理解和支持社区当局和社区成员两个积极性。只有这样,在新世纪之初,搞好社区文化建设才会有扎实的社会基础。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文化建设 对策建议

党的十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随着我国特别是我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程地日益加快,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整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新型农村社区活力,带动新型农村社区整体发展与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如何创造性地进行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并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就此课题本人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一)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内涵

1.新型农村社区的涵义

要谈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内涵,首先需要弄清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谈到社区,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它只是城市的专利,毕竟城市社区这一概念在人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现在的新型农村社区又有新的表现,不但要有楼房,有硬化、亮化、美化,还要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学校、医院、健身场、超市、社教馆等。新型农村社区将成为我国新的的社会群体。在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是具有一定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功能的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社会单元,不一定从事农业生产,还有工业、服务业,除进行经济活动外,也进行政治、文教、风俗与社会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民在解决温饱、基本实现小康之后,对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型农村社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这些要求,让他们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新型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它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又不同于城市社区,它是由若干行政村合并在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或者是由一个较大的行政村建设而成,形成的新型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它围绕如何形成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而构建,注重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凝聚力与认同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省正在率先推进的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模式中的新型农村社区与新农村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区别。新型农村社区,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它由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腾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既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

2.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内涵

新型农村社区文化是指在新型农村社区区域当中人们的各方面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系统,包括这一区域内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包括该区域内社会成员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生活习俗等。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指一种文化娱乐,文化设施,还包括人们的行为规范、民情习俗、信仰观念、人际关系等。新型农村社区文化一方面继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转轨而体现出现代人的特有文化内涵。因此,它既有着浓厚的地方印记和群众特点,具有普遍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形态和层次如何,最主要的应体现在新型农村社区的人文精神上。人文精神是在人生价值、人生观、目标追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它包含的文明高尚、崇尚善良、健康向上的精神。新型农村社区的人文精神是社区文化的内核。新型农村社区文化不仅对社区成员有凝聚力和感召性,同时也为社区成员共同创造,共同承载、共同享有。

(二)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功能

1.人际沟通和愉悦身心的功能。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具有增强社区内人际沟通的功能。社区通过经常性开设各种人文知识、法律知识、健康知识等讲座和各种技能知识培训班,组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体育健身等活动把社区居民吸引到一起,用文化润泽心灵、涵养人生,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从而促进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知识交流,共同创造一种亲善、和谐的氛围,密切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社区之间、新型社区与大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居民通过丰富的文化、体育等活动来实现感知自我、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进步和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归属感。

2.教化、培育及凝聚人们心理的功能。文化具有造就人、塑造人,凝聚人心的功能。文化对人的教育不仅表现在生产技能上,更重要的还体现在社会教育上。社区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它虽属于精神范畴,但它可以依附于语言和其他文化载体,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环境,对生活在社区的人们产生同化作用,为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是非观、善恶观涂上基本相同的“底色”,也为人们认识、分析、处理问题提供大致相同的基本点,从而融合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情操、培养和激发人们的整体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并成为维系社会存在、社区发展的巨大力量。

3.文化感染与价值导向的功能。任何社会形态的文化,本质上不只是对现行社会的肯定和支持,而且包含着对现行社会的评价与批判,社区文化也不例外,它不仅包含着这个社区“是什么”的价值支撑,而且也蕴含着这个社区“应如何”的价值判断。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文化活动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亲和力,经常推出一些社区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节目,有利于营造社区的文化氛围。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地以一种新的价值理念以及由此而建立的新的价值世界为蓝图,给人们以理想、信念的支撑,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区的进步与发展。

4.助推社区经济发展的功能。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得文化的经济功能达到了新的高度。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促使人们不断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提高素质,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社区文化又能够直接创造经济效益。文化就是经济亡业。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发展经济,就是创造物质财富。文化产业可以降低资源消耗、对环境承载力要求小、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点,是典型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朝阳产业”。有条件的社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实现区域内的跨越式发展。

二、对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转变并确立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理念

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转变观念是先导。目前,一些基层干部对文化作用的认识仍不到位,仍把农村社区文化的内涵理解为唱唱跳跳的小文化,认为只有先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才有力量抓文化建设;甚至认为发展文化会影响经济,把文化与经济对立起来。特别是离县(市)、乡(镇)中心区相对稍远的农村社区,不少基层干部并没有意识到文化贫困既是经济落后的结果,更是经济落后的原因。当今时代,我们正处在努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只有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和本领,遵循农村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才是抓住了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根本。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在社区积极培育和践行十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素质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保证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公益性,以政府投入为主,切实把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根本,大力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建立专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体制,抢占农村社区文化的主阵地,构建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努力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把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做大做活,真正让文化在农村“生根、发芽”,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更新思路,树立“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发展乡土文化事业”的全新理念。通过在乡村建立文化活动中心,培训农村文艺骨干,自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农村文化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路子。

(二)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有效投入,在丰富内容形式满足民众需求上下功夫

加强统筹规划,是保证新型农村社区文化持续发展的前提。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进程。我们党和政府的各级组织必须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把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地方的财政预算,县(市)乡(镇)主要领导要带头深入新型农村社区开展扎实的调研工作,加强宣传、文化、科技、财政、民政、体育、规划、国土等部门的协作共管,统筹科学地制订社区建设规划,落实建设用地、建设经费,建立起符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文化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并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加大有效投入,同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努力破解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以确保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一定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当前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文化建设的硬件投入上都有较大的跨越,但大都存在着社区文化建设的简单化、单一化现象,社区文化建设还处在较低的层次上。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该把社区文化建设当作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规划,并努力发掘、弘扬具有当地特色的各种民间文化活动,在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下功夫,不断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寻求并拓展社区文化建设的特色

发挥地域优势,寻求社区文化的个性特色,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社区文化,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努力方向。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平等参与,共同发展,是文化发展的趋势,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同样也不例外。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民族性格、人文思想内涵等方面的差异,各地区文化都不尽相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因此,我们倡导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应注重以人为本,营造具有本地区特点,且凝聚中华民族人文精髓的社区文化。我国农村社区的主要功能是传播党的政策、法律、宣传高尚的精神追求,宣传健康与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及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提高居民素质,这是毋用置疑的,但要注意的是不应把社区变成令人望而生畏的教育场所。新型社区文化建设应紧紧抓住社区居民是“社会人”这一特点,并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作为“社会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满足不同人对社区文化的不同要求,才能丰富社区文化的内容,加深社区文化的底蕴。新型农村社区文化阵地的生命力在于以富有地区特色和传统特色的活动来吸引群众,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开展文化活动,要注重融入当地的文化内涵。要努力发掘和利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带来的地域民间文化,组建各具特色的文艺团队,广泛组织开展具有群众基础和地方民间特色的文化活动,努力打造“一区一品”,从而提升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内生动力。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要努力打造文化品牌,做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当今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快发展新型农村社区文化产业,就必须打响文化品牌,发展农村社区特色经济。要通过龙头带动的作用促进文化产业,要精心培育本社区特色鲜明的文化企业,加强品牌宣传,通过这些文化龙头企业带动村级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村文化遗址、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把潜在的文化资源、文化故事充分挖掘出来,实行产业化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影响力,提高美誉度,从而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激发农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与创造力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广大农民群众甚至部分干部都还比较陌生。因此,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橱窗等有效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工作的知晓率,努力增强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其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新型农村社区文化活动中。要注重进行多种形式的、全方位的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积极指导社区创建民间公益性组织,逐步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相结合、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广泛吸收适合广大农民群众的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与文化项目,以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依托,通过开展包括文艺表演、科普宣传、思想教育等在内的多种活动,吸引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并形成社区文化认同,构建适合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特点的文化,改善新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在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应更加注重适应农村形态和农民素质转型的需求,不断提升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水平,实现农村社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带动地区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社会整体协调发展,进而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进程。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范文5

摘要:广场文化源远流长,成为哺育、滋养基层群众的丰腴土壤。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广场文化被赋予新的内涵而为现代生活展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魅力并方兴未艾。因而广场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成为现代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这是因为它具有辐射功能、教育功能、引导功能等特征作用。文章根据当地多年来组织广场文化活动的情况对它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作些探讨。

关键词:社区建设 广场文化 群众文化 功能特征 地位作用

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对社会事物认识和精神审美的智慧结晶。在漫长的远古时代里,人们的“文化”活动是在部族居住的开阔地方进行的。他们在这公共区域里举行各种集会、议事、祭祀、欢庆等活动,五六千年来创造、积淀为最富有活力的群众文化形式——广场文化。因此,广场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由来已久的广场文化又是十分年轻的新兴事物。进入20世纪的九十年代,广场文化被赋予新的内涵为现代生活展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魅力并方兴未艾。

德庆县文化广场位于风景优美、繁华的县城东区中心,总面积3.5万平方米,1999年2月建成使用至今。我们在文化广场上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演出活动,如火如荼,掀起群众文化热潮,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取得了多方面的综合效果,有力促进了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第三批十佳文化广场。

那么,历史悠久的广场文化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笔者不作舍近求远的理论推导,而是就地取材,根据当地(德庆)十多年来蓬勃发展的现代广场文化的开展情况作归纳如下:

一、广场文化活动的功能

1.辐射功能。

我县在文化广场未建之前,各类群众文化表演活动基本集中在县城旧区影剧院。由于室内设施条件等不甚理想的原因,较大地制约着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人们的思维习惯也只存在“舞台文化”理念。文化广场建成后,迅速带动了全县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在广场文化的辐射、推动下和示范下,我县的群众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繁荣起来,各单位竞相以在文化广场演出为荣。2000年后,全县十三个乡镇有过半镇文化站也建设了文化广场,作为开展乡镇文艺活动、活跃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阵地。

2.教育功能。

我们在文化广场演出的节目都是内容健康、弘扬主旋律,催人奋进,歌唱社会主义,讴歌祖国和当地三个文明建设伟大成就为主题,取得良好的社会教化作用。例如,在我们的演出节目中有小品《贩来的新娘》,反映了农村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了,但法制建设未能跟上,必须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主题思想。这些富有哲理的节目在演出后,观看的人数众多,效果好,影响大。

3.“窗口”功能。

德庆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随着近年来旅游事业的发展,文化广场越来越成为展示其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我们的广场文艺演出节目中有许多是介绍德庆风貌的。如粤曲表演唱《康州颂》、舞蹈《悦城龙母》等,这些节目既宣传了德庆灿烂的文化底蕴,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大自然景观,蒸蒸日上的建设投资环境,同时也宣传了改革开放以来德庆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名城形象。

4.引导功能。

我们通过积极组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广场文化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并以此占领社会主义文化的阵地。例如,我们在广场组织开展老年人专题晚会,如合唱歌曲、秧歌竞赛和反对黄赌毒等。这样,不仅有效解决了不良文化的问题,又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净化了社会风气。

5.交流功能。

我县广场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名城增添了新的光彩,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里进行的各种县属文化活动和邀请著名文艺团队的文艺晚会演出,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

二、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上述广场文化的功能,我们从中可以演绎出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如下几方面:

(一)广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基础形式,体现其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广场是社区(区域)人们集会、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其中的广场艺术、广场舞蹈、送戏下乡表演等形成广场文化的主体,从而体现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形式。

1.广场艺术。这里主要指的是各种民间表演性艺术如龙舞、雄鸡舞、白鹤舞、狮舞等。人们通过在文化广场举办民间艺术汇演,或是在街道上(广义的文化广场)开展规模盛大的民间艺术巡游活动,活跃和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为社区营造了浓郁和谐的文化氛围。

2.广场舞蹈:主要指广泛活跃于文化广场的业余艺术表演团队如太极扇舞队、秧歌舞队、韵律健身操舞队、街舞表演队等,他们展示了丰富的闲暇文化而为群众喜闻乐见。

3.送戏下乡表演。送戏下乡演出活动是解决农村群众看戏难问题的重要活动方式,也是农村群众享受文化精神食粮的群众文化活动。各地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文化广场建设,为艺术团队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和谐文明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二)广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综合缩影,因而成为群众文化的平台载体

在文化广场的平常活动里,主要是由舞蹈、歌舞、曲艺、歌曲等形式表演。但这些节目都具有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且寓教于乐、寓艺于乐的特点,综合地反映了群众文化的丰富内涵并发挥着它的功能。因此,广场文化不仅是群众文化的综合缩影,而且是群众文化的平台载体。

(三)广场文化反映群众文化的时代主旋律,因而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导向作用

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城市或农村,社区(区域)人们的闲暇个体或群体,都把文化广场当作业余文化活动的首选之所。由于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而对精神文化的审美需求也日益提高,决定了他们的广场文化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求具有较高的标准,即思想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同时,还要有新颖的节目样式,从而较好地反映群众文化的时代主旋律。因此,广场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导向作用。

三、以活动提升广场文化品位,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综观上述分析,我们体会认为: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平台载体与导向作用。广场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多彩的形式传播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营造感染人、催人奋进的社区文化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艺术素养,形成一个社区健康文明奋发向上的文化旋律,从而成为现代社区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因而应当进一步加强广场文化的建设,促进和谐社区的文化发展。为此,我们要通过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来提升广场文化的品位,以提升和反映社区的形象和水平。

1.围绕各级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广泛组织相关部门、单位积极参与活动,用文化的力量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2.经常性、制度性地举办大型的高层次文化活动。在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中既要保持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同时又要吸收现代先进文化,这样才能建立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促进和谐社区的健康发展。

3.结合重大节假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文化活动,如春节、元宵、“七一”、“八一”、国庆等期间举办民间艺术展演,歌曲咏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活跃、丰富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文化大辞典[M].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

[2]陈丽.广场文化的兴起与思考[J].文化大视野(第10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09.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范文6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社区音乐文化

秣陵街道地处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部,是江宁城市的主城区、核心区和经济中心。秣陵街道共计25个社区,面积18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2100人、户籍人口134812人。现在,秣陵街道经常组织文化宣传活动,一台台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让我们看到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市民的崭新的精神面貌,社区音乐文化恰恰能够满足多层面的市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音乐文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的一项决议,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精神文明建设是指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社区音乐文化是相对于社会音乐文化而言的,它是指在当代社会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范围,以全体或大多数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文化生活需求,增进社区成员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音乐文化活动。

二、社区音乐文化的特点

1.自发自主性。现在秣陵街道很多农民已经拆迁,他们大多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式套房,小区内配套设施完善,老百姓安居乐业。经济条件改善了,物质生活富裕了,人们对精神生活有追求,社区音乐文化应运而生。社区音乐文化活动不受年龄和身份限制,以休闲为目的,自娱自乐,没有利益驱动,自觉自愿参加。参与者可以尽情愉悦,相较麻将、牌九而言,音乐更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因此,社区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给予组织和引导。

2.灵活多样性。社区成员存在年龄、职业、种族、爱好、个人需求、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社区音乐活动的参与者十分广泛,活动地点没有限制,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是舞蹈表演,可以是唱歌竞赛,可以是交流切磋,可以是讲座培训。它把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与民众现实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折射现代教育所要求的社会性和民主性。

三、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1.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管理有待加强。目前,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尚处于发展阶段,硬件设施有限,且多为露天。遇到阴雨天,就无法开展,严寒酷暑也会影响效果。街道领导要把社区音乐文化活动作为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大事来抓,既要让参与者尽兴,又不能扰民。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配合街道,加强对活动的正确引导,把活动引向自发与管理有序相结合、业余与专业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轨道。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地点,杜绝安全隐患,并聘请行家给予指导。

2.社区音乐文化活动水平有待提高。一要大力扶持。社区教育中心、文体中心等相关部门要树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思想,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提供方便。二要重视队伍建设,建立和健全人才队伍的学习、培训制度,更好地提升广场文化建设水平。三要勇于创新。社区教育、文化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挖掘收集整理材料,大胆创作,从而使音乐文化活动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三、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作用

1.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还可以唤起人们的想象联想,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科学家认为,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中,可以改善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健康的活性物质。良性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改善人的情绪,振奋人的精神。同时,有助于缓解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社区教育工作者可以适当组织社区音乐活动,对社区居民进行思想道德和国家政策法规,从而起到对不良社会风气的净化作用。事实证明,音乐教育对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秣陵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通过积极引导,使市民踊跃加入到社区音乐文化活动中,、无所事事的人少了,吵嘴打架、不讲理的人少了,人们的精神更加饱满了。

2.增强社区凝聚力。好的音乐可以令人心旷神怡。科学实践证实,悦耳的音乐,能使人产生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品质。马克思曾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大批村民变成居民,农民变成市民,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着力提高市民素质,把广大农民培养成合格的现代市民,实现城市化推进与市民素质提高的良性互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社区音乐文化活动不失为一剂良药,其不仅符合社区建设对文化方面的客观要求,还成为完善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确实是增进社区成员团结、维护社区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一种有效精神凝聚力量。

3.丰富社区文化内涵。音乐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音乐不仅能给予人美的享受,使人的情感得以净化与陶冶,还能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许多与音乐相关的人文知识。音乐艺术的大众性、开放性、广泛性和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的文化需求和社交需求,对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提高社区文化格调都大有裨益。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应该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即关怀人生价值的实现,关怀人的自由与平等,关怀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