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范例6篇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 大班幼儿 文明礼仪教育 途径与方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1)指出:注意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要着眼于长远行为效应,注重对其一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品质培养与终身受益的文明礼仪教育,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华上下五千年,素以“礼仪之邦”为誉。《论语・学而》提出的“礼之用,和为贵”,便是华夏文化与民族精魂的价值导向。幼儿阶段恰为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抓住关键时期开展礼仪教育,将使教育事半功倍,幼儿获益终身。

礼仪是指以建立和发展和谐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为主要目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以礼节、礼貌、风俗、习惯等方式固定下来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现代社会对礼仪的界定抛弃了传统社会等级观念和儒家道德限定,更强调互为平等、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倡导“以人为本”、关注自我价值,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显示其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

礼仪教育是根据社会交往活动中的礼仪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以全面系统的影响,使之掌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模本等活动。幼儿园礼仪教育是引导学前儿童认识礼仪文化、实施礼仪言行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学前儿童了解礼仪常识、掌握礼仪行为并内化礼仪情感。

一、现况分析

礼仪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德育的基础工程与意义途径。现代学校礼仪教育的基本构想是以礼导行、以礼融德、以礼育人,遵循自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付诸实践,更多表现出论述性多、实践性少,规范性多、论证性少,概述性多、专题性少等现实问题。在幼儿园,幼儿常表现出礼仪意识认知不足、礼仪行为时有缺失,以及园本教育途径单一、内容涣散、不成体系;幼儿教师缺乏以身作则的自觉性与营造一体化教育环境的延展思维的问题。使得幼儿园礼仪教育抑或止步不前,或者若有若无。

我园自2005年开展幼儿文明礼仪特色教育。通过引进《幼儿礼仪》课程读本,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各领域,在且行且思中发现大班幼儿礼仪教育明显表现出:教师在组织活动中目标性不强、计划性不够、组织力匮乏,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延伸不充分等,并就此问题展开行动研究。

二、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阶段及其所处生态微系统,将礼仪教育定位于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及公共场所礼仪的三大模块。

礼仪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个由总目标统领、若干层级分目标关联而成的体系。学前阶段,其总目标是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礼仪的重要意义和生活价值,了解日常必要的礼仪常识及行为表现,初步形成尊重礼仪的思想意识,养成礼仪行为习惯。落实在大班,即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规范与个性和谐的发展。

目标统摄教学内容的科学制定与具体规划,在该目标下,结合礼仪本质内涵与幼儿道德教育范围,得出大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内容。幼儿礼仪包括生活礼仪、学习礼仪、运动礼仪、游戏礼仪,家庭礼仪包括敬老礼仪、待客做客礼仪、进餐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包括交往、公共秩序、公共环境。

三、实施途径与有效方法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实践探索

礼仪就是人们在生活中需要遵循的一些礼节和仪式。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对幼儿未来成长、与人交往有重要意义,关乎着整个民族的未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应注重幼儿的品质培养,为其未来生活奠定良好基础。我园在保教工作中,也力求将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以帮助幼儿成人、成才。

一、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价值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人们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人们也愈发关注交往对象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这也决定了幼儿礼仪行为教育的必要性。我园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发现,目前园中孩子们在人际交往上多存在自私、无礼等不好的行为。幼儿这一年龄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形成的习惯终其一生都难以再改变,而幼儿礼仪行为的好坏对幼儿人文素养、人际交往能力等有重要影响,因此,我园也积极开展了对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和探索,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幼儿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园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实践措施

(一)创建良好礼仪环境

环境对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1]。在物质环境方面,幼儿园各项基础设施都可以作为礼仪教育工具,运用整洁、优美的环境使幼儿注重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用花草标语引导幼儿爱护花草,在班级中设置礼仪窗,将礼仪小标兵的照片及故事贴在走廊的墙壁上,使幼儿时时刻刻能够受到礼仪教育。在人文环境方面,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到园中以热情、亲切的口吻问候同事和幼儿,与家长交谈礼貌热情、态度谦逊,时刻注重自身行为规范,运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和行为为幼儿做示范。通过礼仪环境的创设,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主动纠正自身语言行为,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开设礼仪行为养成教育课程

在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中,每一位教师都是礼仪教育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在开设礼仪行为养成教育课程前,针对这一课题,建立教师课题研究组,园内一些骨干教师作为课题组成员,在园长和副园长的带领下,设计礼仪课程方案,结合本园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在实践中及时反思,在发展礼仪课程的基础上,使教师增强科研意识,为幼儿园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营造良好的科研气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本园幼儿年龄特点和资源配置情况,合理构建礼仪行为养成教育课程框架,制定目标体系,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结合《纲要》中幼儿教育理念,选择与幼儿生活实际更相符的礼仪教育内容,例如,幼儿园礼仪、基本礼仪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并具有很多带有传统礼仪规范的内容。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也是幼儿礼仪教育中应涉及的重要内容[2]。因此,在礼仪教育中,也需要融入这一部分内容,例如,指导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

(三)将礼仪教育生活化

幼儿每日在幼儿园的生活中,都会发生各种交往情景,这也为礼仪教育生活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幼儿礼仪教育可以融入幼儿日常的游戏中,例如,邀请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使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以自身角色角度处理问题,体验他人情感,了解对方感受,运用礼貌用语和文明行为与其他角色沟通,充分体验礼仪情景。将幼儿礼仪教育融入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引导幼儿在来到幼儿园后主动向教师鞠躬打招呼,在活动中主动照顾身体较弱的、年龄较小的幼儿,在获得朋友和教师帮助后主动致谢等。生活中的每一种交往情景,都可以作为幼儿学习礼仪的途径。而幼儿日常习惯中礼仪行为的养成尤为重要,在礼仪养成教育中,可以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培养幼儿日常礼仪习惯。例如,教师根据班级幼儿情况,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周一安排一组幼儿穿着统一服饰,佩带带有礼仪标语的绸带,在早上开园时间立于幼儿园大门前,向入园的幼儿和家长问好。通过这种活动,不仅幼儿能够得到语言上的锻炼和礼仪习惯的养成,同时也能够使家长在幼儿的感染下,注重自身的仪表仪态。幼儿在家长和路人赞许的目光下,也能够充分体会到礼仪的重要性和礼仪带来的好处,从而更加注重自身的文明礼仪,并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运用,逐渐养成以礼待人的好习惯。幼儿礼仪教育也可以融入节日活动中,例如,在每一个节日都向幼儿介绍节日的来源、意义,并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如,在母亲节,使幼儿了解母亲的辛苦,更加尊重、感恩母亲。在国庆节,向幼儿讲述现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对幼儿进行热爱祖国、感恩先人的教育。使幼儿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更多有关节日的礼仪,并在节日中主动遵循不同的礼仪要求。优秀的幼儿礼仪典范应得到赞扬和鼓励,一旦一名幼儿受到教师和幼儿园的表扬,其他幼儿也会更加注重自己的礼仪规范。例如,开展“礼仪小标兵”等评选活动,能够使幼儿的上进心在竞争中得以激发,幼儿会朝着既定的目标持续努力,并逐渐在幼儿园中形成良好的礼仪学习风气,在相互促进的作用下,所有幼儿都会得以受益,养成良好礼仪习惯。

(四)实现家园合作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个榜样,家长的言行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有紧密联系[3]。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情况,教师通过家访、运用通讯工具交流等手段,向家长传输礼仪知识,要求家长注重日常言行,能够为幼儿的礼仪教育营造良好家庭环境。例如,由教师建立社交群组,邀请班级所有家长加入,并定时向家长传输礼仪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家长行为。或是开设礼仪讲座,请家长前来听讲,帮助家长分析解决家庭礼仪教育中的问题。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活动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加,使家长看到幼儿礼仪教育成果,进而增强礼仪教育信心。在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中,家长也应主动配合幼儿园工作,为幼儿做好榜样,以礼待人。例如在“到别人家做客”的活动中,幼儿会在父母的陪同下前往别人家做客,家长应与主人相互配合,借此机会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请幼儿在做客的过程中,完成所有应尽礼仪,并从主人和家长的赞许中,感受到礼貌做客所带来的好处。教师在活动中也应收集家长对礼仪活动的反馈,提升家长礼仪教育意识,调查家长对礼仪教育的期望,共同商讨礼仪教育对策,为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并开展家长礼仪评选活动,请幼儿评选出礼仪行为最佳的家长,在幼儿园宣传窗等位置进行宣传,使家长更加重视幼儿礼仪教育,以身作则,理解并支持幼儿园礼仪教育活动,在培养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同时,使家长也受到礼仪教育。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离不开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和家长的积极合作,生活中能够用以礼仪教育的资源众多,无论是游戏、活动,都可以蕴含礼仪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行性。在全民素质提升的时代要求下,幼儿园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势在必行,幼儿园礼仪教育方法和家园合作共育手段也应得到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

作者:魏晓东 单位:河南省漯河市市直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彭媛: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双语教育;礼仪;幼儿园

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内容。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地域,突出的特点就是多元文化并存。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让多元文化能够融合,让不同民族的幼儿从小能够学会以礼待人,和平相处。

一、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是指,少数民族幼儿在小学或学前阶段,教师使用双语进行教育,组织日常管理。通过早期的双语教育不仅挖掘了幼儿的语言学习潜能,更多的是打开各民族文化闭关自守的格局,让幼儿从小在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尊重和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达到宣传民族团结、培养完整人格的目的。

二、幼儿园各民族礼仪的横向比较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规范、准则和意识的总和。最早的礼仪起源于民间的生活习俗,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各民族礼仪习惯也有很大的不同。饮食方面,汉民族五谷杂粮吃得比较均衡,维吾尔族偏爱吃羊肉和面食,哈萨克族和蒙古族喜欢喝酒吃马肉,但是在新疆共同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以维族饮食为核心的饮食文化圈,汉民族的饮食习惯也逐渐向维族靠拢,但基于宗教的影响,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吃猪肉、狗肉、驴肉,所以汉民族在共同就餐时应避免和这几种肉相关的食物。从来看,新疆伊斯兰教是信仰民族和信仰人口最多,且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维族、回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等10个民族,这几个民族的礼仪习惯受宗教影响,但是各民族之间也存在差异性。蒙古族和汉族则多信仰藏传佛教。从会面礼节来说,汉族人见面会握手打招呼,保有固定的距离,除非是特别要好的关系见面才会拥抱,而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不论亲疏远近,会以贴面拥抱来表示友好。

三、T区H幼儿园的概况及现状

(一)民族分布状况

全园620名幼儿中,汉族学生占33%,少数民族学生占67%,其中维族学生居多占22%,哈萨克族学生占10%,回、蒙、乌兹别克和柯尔克孜族占少数。该园的双语班主要以维族和个别哈萨克族幼儿组成。汉语班又称混合班,除了大部分汉族学生外还有部分民族幼儿,集中以汉语授课。

(二)幼儿园开展的礼仪教育活动

该园主张将礼仪教育逐渐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每天幼儿入园和离园时,教师会对幼儿的文明用语进行教育指导,培养懂礼貌、讲卫生等习惯,利用节日进行主题礼仪教育,课间会播放礼仪教育的歌曲。同时,该园很注重环境创设,在角角落落都营造了一种浓厚的礼仪教育氛围。

四、双语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途径

(一)开发与编写适合

T区学前双语礼仪教育的教材T区目前的双语教材都是各园的一些园本教材,涉及礼仪教育的内容较少。我们可以适当依据各民族在生活起居、节日庆典、游戏竞技等方面的风土人情,编写开发符合课程目标、具有民族特点、适合幼儿学习、展现民族礼仪文化的教材。

(二)开展不同民俗风情及饮食文化的主题活动

通过让幼儿体验不同民族的节日风情,能够让他们感受各民族的多元文化,理解并尊重其他民族的礼仪,养成对其他民族以及社会亲近的态度,初步掌握人际交往能力。T区应当让各民族不同的小吃和土特产成为载体,使幼儿在品尝、亲手制作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

(三)学习民族艺术,进行体育竞技

通过少数民族歌舞和体育竞技游戏,能够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体味各民族爽朗的性情和与他人交往的方式态度,培养各民族幼儿团结互助、文明礼让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幼儿园与家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幼儿园可以通过举办家长会、建立家园联系手册,开发微信、QQ等互联网平台,向各民族家长宣传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只有让家长认同不同民族礼仪的多元化,才能更好地教育幼儿。总之,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少数民族地区多元的文化背景更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幼儿从小将文明礼仪行为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构建幼儿完美的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春.民俗与社会性别认同:以传统汉人社会为对象[J].思想战线,2005(2):19-23.

[2]段荔琳.浅析幼儿文明礼仪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8):17-18.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范文4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因此,幼儿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幼儿园要创造机会让幼儿体验良好的礼仪行为带来的积极情感。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让幼儿亲自感知、实践,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认知和礼仪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2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

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来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对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作用。

2.1在一日生活中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礼仪教育的契机。如幼儿园可以将晨间入园接待作为培养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窗口。在园门口,让礼仪小宝贝端庄精神的站在幼儿园门口,微笑迎接每一位幼儿、老师和家长。不仅使幼儿自己感受到了礼仪行为带来的积极体验,同时给其他幼儿和家长带来了愉悦,营造了和谐的人文氛围。进餐前可在教师的带领下,朗诵通俗易懂的“进餐三字谣”通过礼仪谣来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剩饭,爱惜粮食。

2.2在游戏活动中

幼儿的好奇心比较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知识的重要形式,对于幼儿更容易接受。如通过在游戏“我排在你后面”中,扮演小松鼠、大灰狼、大象等角色,幼儿很快就学会自愿、友爱、谦让的礼仪;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合作、团结、友好的礼仪,养成健康的品质。

2.3在家园合作中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幼儿的许多行为习惯都受到父母的影响。幼儿园可通过家长会、班级微博、家长月刊等方式向家长们宣传礼仪教育,使家长们了解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家园”双方的共同肯定,使幼儿礼仪教育融入家庭中。建议并支持家长带孩子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学习乐于助人、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礼让三先等行为规范。这样不仅家长们能收到积极影响,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也使幼儿养成的礼仪认知在家里得到巩固和发展。

3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

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幼儿园应创设立体化的教育网络环境,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抓住日常生活的点滴,促进幼儿的礼仪行为以及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

3.1熏陶当地的文化习俗

幼儿园可组织幼儿游览香山的烈士陵园,向他们讲述烈士英雄们的壮志豪情,极大的激发幼儿的自豪感,使他们在正义的熏陶下成长。老师们可向幼儿讲述张家港的发展历史,老一代前辈们心酸历程,让幼儿们更加珍惜生活。通过将本土文化与礼仪教育相结合,引导幼儿感受家乡文化底蕴,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及民俗文化,有效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样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果。

3.2利用节日活动的契机

教师可宣传抗日战争胜利周年、建国周年纪念、神州飞船成功发射,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在汶川地震周年纪念日时师生为受灾小朋友祈福,培养幼儿的同情、友好、团结意识;在父亲和母亲节时教师提醒幼儿向爸爸妈妈节日问好,给他们做礼物等,培养他们爱戴父母,养成从小就有一颗感恩的心。

3.3抓住日常生活的点滴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礼仪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46-03[基金项目]本文系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4年度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项目(14YJS01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夏明霞(1987―),女,湖北孝感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学前教育专业2013级在读教育硕士;黄朝宾(1957―),男,贵州福泉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理论与实践。

幼儿礼仪教育指教师为了将幼儿培养成具有良好文明礼仪行为的人,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方法和手段,培养幼儿良好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1]幼儿园礼仪教育包括基本礼仪、用餐礼仪、仪容礼表、交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和学习礼仪六个方面的教育。[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教会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幼儿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善于吸收周围信息,若此时用最适宜的方式对其进行礼仪教育,就能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高敬认为,游戏是一种具有内在动机的、儿童自由选择的、以过程为定向的快乐的行为,是儿童天生的活动。[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天生爱玩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学习而得到发展。因此,游戏是幼儿教师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教师在游戏中贯穿礼仪教育,可以使幼儿通过游戏获得一定的礼仪知识,掌握一定的礼仪行为规范,还能养成礼仪行为习惯。游戏在幼儿园礼仪教育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的游戏促进幼儿园礼仪教育环境的创设

现代幼儿园重视利用环境育人,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养成礼仪行为习惯。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4]环境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客观场所,幼儿园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幼儿游戏场所的主要创设者。教师在游戏环境中创设礼仪教育环境,能使幼儿在环境中受礼仪的感染和熏陶。

(一)在游戏中制订班级区角文明规则

制订班级区角文明规则是教师引导,幼儿创设礼仪教育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制订区角文明规则,不仅能使游戏有序、有效地开展,而且能使幼儿了解规则中所蕴含的礼仪行为规范,从而接受教育。幼儿对文明规则的理解,特别是幼儿参与规则的制订,会在幼儿心目中逐渐形成讲文明、有礼貌、遵守行为规范的心理环境。巧妙布置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且易于其理解的文明区角规则就是创设一个图文并茂的礼仪教育微观物质环境。

(二)在区角中投放礼仪教育游戏材料

为了丰富礼仪教育的区角环境,教师可以投放礼仪教育游戏材料。幼儿喜欢游戏,也喜欢游戏材料。在区角中投放礼仪游戏材料,符合幼儿爱游戏的天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如教师在图书区投放礼仪故事图书、画册等;在语言区张贴《打喷嚏》《看图书》等礼仪儿歌;为“娃娃家”提供各类日用品,引导幼儿创编“待人接物”的故事,指导幼儿学习运用礼貌用语;在表演区提供各种服饰、道具,引导幼儿演唱《借物》《进餐》等礼仪小儿歌。所投放的礼仪教育游戏材料要定时更换,使之具有新颖性和吸引力。

(三)利用游戏道具或成果布置班级礼仪墙

礼仪墙饰是班级礼仪教育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进行美工、表演、体育等游戏后,游戏道具或成果可以用来布置班级礼仪墙面,如可以将“跳房子――礼仪知识大通关”游戏中用完的道具(礼仪知识彩色图片)和教师拍摄的“苗娃娃学礼仪”表演游戏的照片等作为素材布置礼仪墙。

(四)游戏为幼儿营造愉快、有趣的礼仪学习氛围

幼儿需要快乐就要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容易接受礼仪知识。正如戈德斯・沃思所说,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幼儿最大的心理需求。[5]例如幼儿十分喜欢玩“小猫找朋友”“蝴蝶谢谢”等游戏,游戏中他们快乐地四处追跑、躲避、大声欢呼,他们不会因忘记运用礼貌用语和游戏规则退出游戏而紧张不安,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游戏,可以再次记住使用礼貌用语和游戏规则而继续游戏。

教师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环境,营造出充满乐趣的礼仪学习氛围,激活幼儿学礼、知礼的意识,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并学到礼仪知识和技能。

二、多样化的游戏丰富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游戏从教育作用的角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创造性游戏,具体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二是规则性游戏,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和音乐游戏。[6]

(一)创造性游戏与幼儿园礼仪教育活动

创造性游戏指以幼儿自由创造为主的游戏,游戏中幼儿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意愿、需要和兴趣进行活动,不受外显规则的约束。[6]这类游戏是幼儿自发进行的,真实地反映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

1.幼儿通过角色游戏获得礼仪教育的情感体验。游戏中的幼儿是自然的、真实的,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获得现实生活中人物、事件和环境的情感体验。如在“小小超市”游戏前,教师组织幼儿观察收银员、导购员、顾客等角色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交往礼仪。游戏中幼儿自主扮演收银员、导购员、顾客等,交换模仿不同角色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准则。游戏后幼儿认识了各角色的社会职责,获得了情感体验,了解了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学会了礼貌的称呼语、请求语、致谢语和致歉语等。

2.幼儿在结构游戏中学会遵守礼仪行为规范。结构游戏若要顺利进行,幼儿个人或群体都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和秩序。例如幼儿必须遵守拿取材料时轻拿轻放、慢拆慢拼;归放时要爱惜玩具、排放整齐;借物时要“请”字在前、礼貌借物;归还时要“谢谢”在后、彬彬有礼;共同游戏时要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等。结构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礼仪行为习惯。

3.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学习相关礼仪知识。教师通过精心选择礼仪教育相关作品,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鼓励幼儿模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创编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学习礼仪知识、掌握礼仪行为技巧。例如在“苗娃娃学礼仪”游戏前,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乘坐公交车的礼仪、幼儿入园和离园礼仪以及人际交往基本礼仪,鼓励幼儿用各种夸张的动作或表情表现良好的行为规范或交际礼仪。幼儿在游戏中通过音乐、舞蹈和表演技巧,生动再现故事、歌曲中的礼仪规范,真情演绎“文明礼貌,从我做起”的真谛,最终学到礼仪知识、理解礼仪内涵。

(二)规则性游戏与幼儿园礼仪教育活动

规则性游戏是以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和创编为主的游戏,它要求幼儿遵守明确的规则,以保证达到游戏的目标。规则性游戏常常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游戏活动,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和音乐游戏。[6]

1.不同种类的体育游戏给幼儿不同的礼仪情感体验。一类是包含礼仪情景的体育游戏,如民间游戏“赶鸭子”,讲述的是“鸭妈妈”带着“鸭宝宝”与“南家大爷”斗智斗礼的故事。在游戏中,“鸭妈妈”教会“鸭宝宝”友好地寻求食物,礼貌地感谢“南家大爷”,委婉地拒绝别人的好意等礼仪行为规范。第二类是需要运用运动器械的体育游戏,幼儿必须掌握相应的操作行为准则,才能正确地使用运动器械进行游戏,如玩滑梯、坐跷跷板等。第三类是具有比赛性质的体育游戏,幼儿只有了解比赛规则,懂得竞争礼仪,才能在游戏中如鱼得水。幼儿在体育游戏中也需知道及时擦汗及正确的擦汗方法,按类归放运动器材,主动关心同伴等。

2.幼儿在丰富的智力游戏活动中学习礼仪知识。智力游戏包含的内容较广,侧重点不同,游戏规则也不同,主要有识物、语言、数学和综合智力游戏等。智力游戏前,教师必须依据教学任务或教育目标制订相应的游戏规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游戏有序进行。讲读礼仪小故事不仅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识字水平,也能使幼儿通过故事知道礼仪规范,懂得礼仪在交往中的意义。例如“我是礼仪小明星”的综合游戏,以“识图知规范”和“讲讲我的礼仪小故事”为主,也有“接唱礼仪小儿歌”音乐游戏和“让座”表演游戏等。有趣的智力游戏能使幼儿自觉遵守游戏规则,逐渐养成文明玩游戏的良好习惯。

3.幼儿在美妙的音乐游戏中感受礼仪的艺术美。音乐游戏需要幼儿倾听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幼儿园中的歌曲、舞蹈和话剧等,深受幼儿喜爱。例如幼儿园小班的礼仪小儿歌《爱惜粮食》《不挑食》等,不仅使幼儿在欢快的韵律中学习用餐礼仪,也增强了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感受力。

各种游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培养幼儿学礼的意识、开发幼儿知礼的思维、养成幼儿用礼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协同发挥作用。

三、游戏过程使幼儿掌握礼仪行为规范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逐渐了解了人际交往中礼貌与不礼貌行为之间的区别。首先,他们学会认识自己,然后扩展到自己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他们积累实践经验,学会了解他人的想法,知道自己言行所带来的后果,同伴对自己会有什么样的礼仪态度,以及自己对同伴会用什么样的礼仪行为。他们通过游戏思考自己应如何与同伴相处,反思现实与理想中自己礼仪行为习惯的差距,从而改变自己的不良言行,逐渐养成文明的言行举止。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作为集体的一员,开始学会以礼待人、遵守规则,这是游戏在礼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正是通过游戏,他们对自己的性格特征、言行举止、情感态度和人际交往规则有所了解,学会接受游戏的规则,学会与人友好共处,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配合。经过多次的游戏,他们逐渐形成以礼待人的态度和行为。幼儿对游戏充满兴趣,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礼仪,最终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幼儿在游戏中了解了礼仪的基本知识,学会了一些礼仪行为,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幼儿园游戏不仅是一种趣味、益智活动,也是一种使儿童学习礼仪知识、知晓礼仪规则、弄懂礼仪意义、运用礼仪常规、养成礼仪习惯的有价值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李聪.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2012(6).

[2]励安平,潘旭东.小学教育一线观[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8.

[3]高敬.幼儿园课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4]叶平枝.创新与反探索 从观念到行为的幼儿园创新教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范文6

很巧的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一份国学典籍的丰厚遗产,其中包含相当数量的礼仪典籍。中国是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西周视礼为“国之大柄”,春秋时期荀子的“国无礼而不宁”,孔子的“克己复礼”,直到后来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是规范社会人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重要部分。这份遗产我们本来应该继承。很遗憾,因为中国近代以来,一直遭遇战乱兵祸,革命潮流冲刷,社会不停震荡,加之1949年建国以来,历次政治运动把古代礼仪典籍当作扫除对象,致使这份遗产渐渐零落,渐渐被民众遗忘。而日本与韩国则把来自中国古代的这份遗产很好保存于民众行为举止里,所以他们的国民举止显得彬彬有礼,素养良好。

今日,开展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使得我们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也担负重大责任。伟大的民族复兴首先是现代文明人的培养,包括使人的行为习惯与举止礼仪进入高度文明的层次,逐渐形成一个和谐社会。而借鉴古代培养幼儿行为与礼仪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显然是可行的。今日之学前教育,学习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把国学礼仪典籍纳入课程内容结构里,也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能够使幼儿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礼仪典籍教育的课程定位和目标

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是学前课程礼仪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它和现代礼仪教育内容共同组成学前课程礼仪教育的完整内容结构。这是我们对国学礼仪典籍教育的基本定位。

国学礼仪典籍包含了很多人的基本礼仪,如站、立、行、走、卧、对待长辈、进餐、外出、归家等。这些礼仪直到现在还是具有生命力的,这些礼仪的实践还能体现人的文明素养。但是,国学礼仪典籍的内容,不可能体现现代礼仪知识,如关于国旗国歌的礼仪、吃西餐的礼仪、乘公交车的礼仪、唱“卡拉ok”的礼仪等。

因此,国学礼仪典籍教育被放弃是错误的,它成为学前课程礼仪教育内容唯一内容也是不对的。把它和现代礼仪教育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是正确的选择。

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比之现代礼仪教育更丰富的内涵还在于它以吟诵或诵读的方法,使幼儿在记忆力最佳的生理敏感期记住古代语言精华,促进古代典籍语感的形成。这对幼儿今后继承古代文化精华、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也是很重要的。

我国最重要的幼儿园教育行政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并无关于经典礼仪教育的相关要求。因此,我园自主定位国学经典礼仪教育的课程目标为:(一)幼儿能逐步熟悉适合幼儿学习的国学经典礼仪的内容,并喜欢诵读。(二)幼儿能理解适合幼儿学习的国学经典礼仪的内容,并乐于进行实践。(三)幼儿能在学习经典礼仪内容和现代礼仪内容后,形成较好的文明礼仪素养。

建设礼仪典籍教育的潜课程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为课程内容。

当幼儿每日不断接触幼儿园环境时,他们也在不断和环境互动,所以,环境具备教育的功能。较好地具备教育功能的教育环境被称为是潜课程。基于此点,我们在开展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时,特别注重潜课程的建设,力求发挥其内隐的教育功能。

走进幼儿园大门最醒目的位置,就是体现我园办园思想的标语:“育苗以爱树人以德培才以道”,“用放大镜看幼儿的优点,用显微镜看幼儿的潜力,用望远镜看幼儿的未来”。这用于经常性地提醒教师。在新建的教工会议室里,最醒目的是八块由厦门书法家书写的礼仪典籍内容牌匾,有《孝经》、《弟子规》等。每一次会议前,都有一位教师来主持讲解其中内容.让教师了解这些作品所隐含的礼仪精髓,内化古典礼仪知识,言传身教,更好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教师对幼儿来说,是人际环境最重要的因素,幼儿天天接触教师,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对象。

我园设置了书架,添置大量图书,其中包括古代礼仪典籍或对礼仪典籍进行解说的书籍,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了亲子阅读、学习的机会,让幼儿们在充满书香与温暖亲情的环境中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

我园建有培才育德的“润德廊”。在这条文化长廊上,充分体现了“学国学、知礼仪、智商好、情商高”的理念。在长廊的右边,展示的有将礼仪典籍“弟子规”与我园集邮园本课程相结合,设计制作的《弟子规》邮票系列:“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以此开篇,《弟子规》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博大精深而又深入浅出,将历史悠久而内容广博的中华传统美德悄无声息地融入短短的句子中。每次每句,都告知人们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每天放学,总能看见家长拉着幼儿的手,耐心解释图文中的内容。如能学习、理解、内化,将让每一个人都受用一生,让每个幼儿那纯洁的心灵都有一颗感恩之心。在另外一版《常理举要》宣传栏中,同样图文并茂,将在校、居家、餐桌、做客……各种各样的礼仪内容形象展示,让幼儿们能潜移默化地接受礼仪典籍中行为规范对人成长的深远影响。

在班级的工作坊里,都能看到巧妙渗透其中的礼仪典籍内容,“公共汽车”中的“长者立,幼勿坐”,“宝宝餐厅”里的“对饮食、勿挑拣”,宝宝客厅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等。让幼儿们在学习、游戏中与环境互动,理解上述礼仪典籍内容,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和环境一体的潜课程,你说不清它的作用有多大。但是,毫无疑问,它还真是必不可少的,它对幼儿园礼仪典籍教育起支撑的作用。它是熏陶的同义词,对幼儿的礼仪学习心理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这种作用的积累,意义重大、不可忽视的。

礼仪典籍教育融入学前教育课程的途径

当我们把礼仪典籍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时,必须重视课程实施问题。不落实课程的实施,它就是虚的,只是纸上、嘴上的课程,是一堆口号罢了。那么,它的实施途径又是什么?根据礼仪典籍适合于诵读的特点和幼儿在幼儿园里的学习特点主要是游戏与生活实践,我园实施礼仪典籍教育的课程途径主要是:

(一)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平台

礼仪典籍教育融合于学前教育课程,它主要是实践性课程内容,无须过多强调识字,因为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看懂文字是不现实的过高要求。诵读活动的安排是可取的。我园安排了诵读礼仪典籍活动,内容有《弟子规》《常礼举要》等,主要内容涉及与人相处的礼仪、公共场所的礼仪、用餐的礼仪、学习的礼仪等基本礼仪规范。对礼仪典籍的诵读,伴随对其内容意义的解释,其作用是对其内容进行感知与理解,同时促进古代典籍语感的形成,加强对其内容的记忆。

在缺少对礼仪典籍语言感知的情况下,礼仪典籍教育是无法进行的,只是感知与记忆,而不理解礼仪典籍内容意义,这种教育也是无效的死读书。在不影响幼儿园课程整体结构的情况下,每周安排1—2次专项活动。

礼仪典籍诵读平台承载多样的方法与形式:

诵读,可以是教师范读,领读,小朋友跟读,也可以是录音带带读,也可以是小朋友带读、齐读……

读只是感知,还必须辅以言语解释,辅以礼仪故事讲述,从教师讲礼仪故事,发展到幼儿讲礼仪故事。

读之前、之中、之后,都可以以相关幻灯或图片来帮助幼儿进行理解。诵读时,要以背景音乐来优化氛围,激发学习情感,加强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平台还包括具体操作的礼仪训练、静定训练等形式,以帮助幼儿内化其意义,外显其行为,提高处事能力;此中特色训练形式是利用户外活动练习“弟子规少儿经武”,在口诵经文的同时、身演拳法,将古圣先贤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行为规范的道理和方法,融入到肢体运动中,直接明了《弟子规》的含义,并身体力行,增强记忆,锻炼意志力,协调身心平衡能力。读经练武的同时培养幼儿能动能静、能文能武的综合素质。

总之,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除了学习礼仪知识,还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语感能力、阅读能力、演示能力、心理调控能力等,提高幼儿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二)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实施经典礼仪教育

礼仪典籍教育内容本身就是一些行为要求和道德要求,需要教师在专门的诵读之外,首先在动态的生活环节里通过随机的解说或带读,帮助幼儿理解其意义,并且立即应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学习感受经典礼仪,以达到内容和情感,语言和行为,感受和实践的统一,并通过行为的反复,积淀为幼儿的素养和内涵。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一日生活各环节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典籍教育就是很必要的。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正反事例,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礼仪行为的良好品质,从小朋友交往、尊敬师长乃至幼儿的用餐、举止等礼仪,我们都与经典礼仪教育密切结合。

幼儿每天来园见到教师同伴问早问好已经成为习惯,园长教师等都能站好鞠躬问好。每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主持教师为全园幼儿解读《弟子规》内容,并带领幼儿诵读礼仪典籍片段;每天餐前进行诵读《弟子规》,由班级教师给幼儿解释其中含义,并强调小朋友切实的身体力行。

幼儿在列队、练操、游戏、等户外活动实践礼仪知识,寓教于乐;利用餐前手指运动,放学前的生活整理等环节,播放和诵读《弟子规》。

总之,这一途径实施礼仪典籍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随机、全面渗透、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在游戏学习中渗透经典礼仪教育

利用经典礼仪教育促进幼儿美好礼仪素养和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节课或几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列的“显性教育”,又要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性教育”。幼儿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游戏学习必然是我园开展经典礼仪教育时要利用的途径。

但是,这种经典礼仪教育的渗透不能削弱幼儿的游戏乐趣,不能影响其游戏过程,而是要把相关礼仪的要求和实践融进游戏内容及社会生活情节,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或实践经典礼仪知识。

我园充分利用了特有的“工作坊”这一实验场,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班级开展为主创设了一个一个的小社会,提供多维度的实践与发展的空间,巧妙的将经典礼仪渗透其中,多渠道、多方位的促进幼儿深切感受、习得运用。

中二班开展了“小天使乐团”的主题活动,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了“叮当音乐教室”的工作坊,目的就是要让有特长的幼儿有发挥的舞台。从平时的交流中教师发现这部分幼儿确实有这样的需要,想把自己学到的与同伴们分享。这正好与我园的经典礼仪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弟子规》中有一句:“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就是告诉我们“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教师在指导中综合了幼儿的需求、经典礼仪教育的需求及主题工作坊特点与幼儿共同讨论、设置音乐教室的游戏规则,分配了小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给音乐教室增加了学校角色游戏的趣味性,幼儿们真是开心极了!每天的工作坊活动,总能看到几个小朋友挂着“老师”的吊牌,认真、仔细地指导小朋友学习五线谱、钢琴等等。不需要教师手把手的教学,充分利用了部分幼儿的资源,幼儿的音乐知识很快得到了提高。让幼儿从同伴中学到知识,也正切合了经典礼仪教育的精神意义:“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幼儿们也从这样的活动中认识到“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重。”他们都特崇拜有特长的小朋友,这活动不仅让个别幼儿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还再次增强了他们学习兴趣,真是一举两得。

在小三班的《汽车叭叭叭》“公共汽车”工作坊,幼儿们能活学活用教师讲解的《弟子规》“长者立,幼勿坐。”平常乘车过程时,让座已经成为幼儿们的自觉行为。在小一班《宝宝餐厅》,幼儿们能根据营养配餐进行点菜。对个别爱挑食的“顾客”,“小服务员”还会告诉他们“对饮食,勿挑拣”的道理。其他工作坊也是如此,在《植物园》工作坊中渗透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在《宝宝客厅》工作坊中渗透居家的礼仪等等。幼儿在工作坊中边玩边学,得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条国学经典礼仪教育的途径共同配合,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经典礼仪教育就这样全面融入幼儿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