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实训总结范例6篇

电子技术实训总结

电子技术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高职;实训教学

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集基础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的运用到未来工作岗位中去。因此,在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中开展实训教学是必要的。

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建立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

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材是在其理论教学内容延伸而来的,以这种方式建立的实训课程体系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有点,但是存在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联系不紧密等缺点。这样一种传统的教材编制方式对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展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极为不利的[1]。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以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建立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

总的来看,教师在设置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时,可以将教材内容整合成三个主要部分,即电工电子技术的常用仪器、仪表实验,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实验以及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师应该删除了一些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和生活中用处不广的、且难度较大的理论性实验,相应的增加一些用途较为广泛的专业技能实训内容。如将电工部分的“一阶电路瞬变响应”、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运算放大器基本运算电路”等实验内容删除,增加“数字万用表电路的设计与组装”、“三端可调集成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以及“单相电度表的安装与检测”等实训课程。此外,教师还可以优化实训课程的整体结构,增强实训教学前的“预习内容”、实训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和实训教学后的“积极评价反馈”等。通过建立与工作岗位需求相适应的、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有利于高职机电技术专业开展高效的实训教学。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求学生要有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又要求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受高职“2+1”教学模式影响,单纯的实训教学时间较为急促,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日常的理论教学中要渗透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尽量留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

如在“半导体二极管和整流电路”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完基本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鼓励和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二极管单向导电的性能制作一个简单的收音机。又如在“声光控延时开关的制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按照电路原理图进行组装和焊接元器件,对安装完的电路进行调试”、“以白炽灯为控制对象,使得电路中的灯在有光的情况下不亮,在无关和有声音的时候就亮,且1分钟后就会自动熄灭,再次有声音或震动时就再亮”、“安装后的电路如果不能按照设计好的要求正常工作,就要及时查找故障原因,并找出解决措施”等为要求,制作一个声光控延时开关,用于自己小区楼道照明。通过开设这样的实训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做好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保障性工作

一方面,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了完善理论知识和高程度的专业技能素质的教师[2]。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要有良好的学识学历体系,要实现青年教师的硕士化,骨干教师的博士化。同时,高职院校要注重对机电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注重教师深入到企业中,进行下厂锻炼、顶岗培训、跟班研讨等,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设备购置的投入,以保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对机电专业而言,高职院校必须给实训教学提供包括机电液综合实训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数控铣床、普通铣床、数控车床、普通车床、PLC仪器设备、单片机实训设备、智能机器人装置以及一体化多媒体机房等设备。通过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的实训基地和设置健全的实训设备,能够有效保障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的开展。

四、结语

总之,实训教学是整个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核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全面的机电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建立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电子技术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方法 实训技能

电子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独特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电子技术基础课的教学方法不能像其他文化课一样采用严肃的纯理论教学方式,也不能过分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因此,电子专业教师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随机应变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快,精神上更愉快。那么,如何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并由此促进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实践相结合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看法。

一、合理借鉴各类教学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互联网络及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技工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地为我们所了解。比如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有精讲-问答-点评三环联动教学法、视觉展示-分组讨论-点评三环联动教学法;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多向思考法;以培养技能为主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模拟法等,形形的教学法各有所长,我们可以在参考各类教学法的基础上,依据本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努力探讨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技工教育的有效性。

二、关注学生特点,优化教学方法

1.重视组织教学

笔者认为组织教学就是从学生的特点入手,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新技能。

具体实施可按如下方法操作: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类,理论理解能力好的学生为一类,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为一类,剩下的学生为一类。把一个班分成若干组,每组都包括以上的三类学生,并任命一位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实训课小组组长,由小组长带动各组员共同完成实训任务。理论理解能力好的学生在整个实训中负责电路原理图中元器件的识别、监督接线是否正确、数据读取等。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接线、电路的调试、测试等,而能力稍差的学生则负责记录数据。组内成员还可进行角色互换,均可以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这样的实训是高效率的。我们还可以对小组长进行适当的技能培训,让其在实训课中充当小教师,这样一方面减轻了老师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帮助了较差的学生。学生在实训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不得不忙于应付不确定因素造成教学中断,这样教学组织不力,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循序渐进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分类后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课程分类内容图

从图中可见,一学期需要完成的实训内容不会少,如何有效完成实训任务?每次实训课时,在教学设计环节中教师应利用课前准备的电路示教板进行示范演示,讲解训练步骤,强调观察、测量的重点,并提醒注意事项。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新的实训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电路示教板可以起到高效、直观的教学作用,无形中提高了实训课的效率。这种在实训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及诱导和鼓励学生不断克服困难的教学理念,能使师生共同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实训任务。

3.丰富教学方法

技校学生从一无所知到中级工水平,跳跃较大,对老师从备课到课堂教学及辅导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在讲解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时,笔者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直流电源?家里墙壁上的插座提供的是直流电源吗?学生们带着这些疑问,对将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会产生浓厚兴趣。接着再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不可见的电流变为可见,采用动画效果,使电流流动起来,直观、形象地演示出输入是交流电,在负载上得到的是直流电,进一步理解了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接下来的步骤就是用黑板粉笔进一步讲解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通过综合应用的教学手段,使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平时在教学中难以区分的知识点,如在讲授晶闸管电路及应用电路这一章节时,很多学生无法区别单结晶体管和普通三极管。那么如何辨别呢?笔者利用图示法在黑板上画出单结晶体管的B1和B2之间没有PN结的特性,正反向电阻都一样。而发射极E对两个基极B1、B2均呈现PN结的正向特性;而NPN型晶体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是一个正向PN结和一个反向PN结串联,用万用表测试时正反向阻值都很大。这样学生懂得其中的原理,在实验室里就不难区别这两种元件了。

在教学中运用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如黑板粉笔、电子课件、实物投影等,要做到合理有效,具有针对性,而不能一味地跟风,追求流行,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寻求最佳的表述方式。

4.培养学生实训技能

(1)重点培养识图和画图能力。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识图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各种电气设备虽然工作过程不同,但却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由简单的基本控制环节组成。所以,通过识图训练使学生们弄清其信号通道、元件作用、电路功用及一些特殊环节的工作原理,进而根据电路原理图,画出电路装配图。通过这样的能力培养,笔者要求学生每次实训前根据电路原理图画出装配图,带到实训室,从而可以使实训内容顺利进行。实践证明:识图和画图训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2)培养学生电路简单故障排除的能力。教会学生故障排除的一般步骤:观察故障现象判断故障范围查找故障点排除故障检查电路功能。让学生学会使用万用表检测电路各点的工作电压,从而发现故障。在随后的实训中强化训练这几种常用故障排除方法:如直接观察法、电阻测量法、电压测量法等。

5.善于总结,巩固实训内容

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应保证在2/3以上,余下的1/3时间组织学生讨论实训中存在的问题。随机抽取让几位学生进行小结,再由教师对学生的实训过程及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并进行归纳总结。通过与教师的总结进行比较,明确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掌握实训技能,并提高电路分析能力。

三、关注学科特点,提高知识技能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原理很抽象,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更谈不上学生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要搞好教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相关的技能。当然,电子专业教师还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多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黄景容.技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电子技术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电子电工;实训教学;“四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C-0020-03

所谓实训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为目标,以专业化的设施设备为依托,在“做学教合一”教学理念引领下所开展的实习实践活动,而有效的实训教学活动则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最主要教学方式。目前,在中职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的实训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实训教学目标模糊,不分主次,不分重难点,导致学生个体未能自主生动发展;实训内容未能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加以整合,实训项目略显陈旧;实训管理缺乏科学性,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训教学效率不高;实训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评价不全面,结果不尽合理。显然,要促进电子电工专业学生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就应该切实将实训教学视为该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实训目标、实训内容、实训管理及实训评价等四个方面加以创新。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实训中的“四化”教学主正是对实训教学的创新,包含了上述四个方面。通过“四化”创新,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个体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而为学生岗位能力的习得与职业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实训目标的“分层化”

“分层化”实训就是要将实训目标层次化,改变以往实训教学目标宽泛、学生无法抓住学习要领的局面,将目标分解、划分为“点”、“线”、“面”三个层次。

(一)以“面”为重点

所谓“面”,就是指实训教学要面向所有电子电工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熟练掌握电子电工类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时更新和改进实训项目和内容,并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时刻把握学生学习和心理的动向,为深化教学做好铺垫。

(二)以“线”为拓展

所谓“线”,就是在“面”良好操作的基础上所拓展而出的支线。这并非是包含所有方面,而是需要有针对性的从“面”中优选出项目和内容进行深化教学。在实训过程中,当每个学生都对实训仪器和内容了如指掌时,动手能力强,基础概念扎实的学生就会被凸显出来,这时教师要相应增加实训策略分支,引导这些学生在实训操作时能够更加贴近实际的工作生活,鼓励其继续进步。

(三)以“点”为延伸

所谓“点”,就是在“面”和“线”的基础上凸显出的亮点。虽然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会展现出操作水平的高低,但对于操作水平高的学生来说,又在这一层次中再次分出了水平优劣,这就是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师设计教学策略时需要考虑的“点”。教师可以对实训操作技术拔尖的学生继续增加实训难度,寻找机会将这些学生聚集为一个团体,强化团体对电子电工类专业技术的操作熟练度,必要时实施专项培养,延伸其知识和技术的覆盖面,让学生的职业技能进一步提高。

二、实训内容的“精品化”

中职电子电工专业需要让学生掌握在电子电工类企业岗位工作时的必备技能,并为学生的认知面和技术操作面拓展渠道,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在职业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这可以通过打磨出“精品化”的实训内容来完成。所谓“精品化”,就是在实训内容上追求精致简约,要而不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突出基本概念重要性

即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讲解。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固然重要,但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都要依靠理论知识的指导。想要让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就应当将基本概念作为实训的基础和重点内容,让学生“会学”,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得心应手。

(二)提高专业技术掌握度

实训的指导理念已经在基本概念的教学内容中得到了普及,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已经依靠基础方法了解了电子电工相关实训仪器的操作方法,接下来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的深化训练,使学生能够依据自身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将电子电工的职业技术进一步提升,无论是产品结构分析还是电路板的印刷,都是教师需要深化的实训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对重点把握能力的提高。

(三)发展特殊技能针对性

“精品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精”,对于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学生来说,仅仅学好基础概念和职业技术的基本操作还不能让其在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这就需要中职电子电工教师对学生进行特殊化针对性技能的实训教学,这方面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础上的拓展,能够显著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的覆盖范围,促进学生多方面全面发展,如计算机绘图、仪器的复杂故障排除、电子电工元件制作等。

三、实训管理的“柔性化”

以往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管理方法都是刚性化的,强制性的。教师认为,中职学生的自制力较普通中学要差,只有约束力强的管理制度才能够保证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刚性化的管理制度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思想,会导致学生更加厌学。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应当制订“柔性化”的管理制度,以提高实训的管理效能。

(一)采用小组合作模式

在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实训中,教师可以适时转换自己的身份,将学生组织成为几个长期合作小组,让组员之间互相督促实训操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从而避免学生由于教师的强硬管理而出现抵触的情绪。

(二)发挥教师监督作用

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普遍会担心学生不自制而过分干预教学管理过程,而实际上学生的自制力是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的。教师可以改变管理方式,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突出教师的监督作用,让学生不再认为实训教学的过程是被强迫的,而是自觉自愿的,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实际操作的积极性。

(三)实行递进式管理制度

所谓递进式管理制度,就是基于柔性化教学管理的基础,实现学生之间的自主管理。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已经组建长期合作小组,小组的作用不仅是合作学习,还需要加入合作管理的内容,同龄人之间的互相监督管理要比教师参与管理更加容易。因此,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在实训教学时可以实行小组管理制度,之后再层层递进,发挥班委的管理职能,加强教师的监督职能,从而达到设置递进式“柔性化”教学管理的一般过程。

四、实训评价的“多元化”

考核评价是检测学生实训操作水平的主要工具,但传统的考核评价比较侧重于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学生一切实训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内容都要被逐一考核,不仅涉及范围大,考察难度高,而且缺乏创新,学生也因此认为实训的过程只是为了通过最后的考核,反而弱化了学生专业学习动机的自我生成,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转变现有的考核评价模式,建立起“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结果,促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一)开展生生互评

生生互评不仅能够让学生转变“实训就是为了考核”的错误思想,还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互相给予评价,避免了以往一到考核关头学生就唉声叹气的情况出现。生生互评要随堂进行,在每次电子电工专业实训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实现。例如,在实训教学开始前,学生还未进入本节课的仪器操作训练时,中职电子电工教师可以让每个长期合作小组的组长发言,总结合作小组在两次实训课之间的表现,再让每个合作小组的组员逐一发言,每人说出至少一点合作小组在这段时间的不足之处,最后教师再对每个小组的实训操作情况做归纳总结,促进合作小组的进一步发展进步。

(二)实施抽查考核

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学生面对传统的考核测评方式有一套“专门”的应对方法,就是在每次教师进行考核测评前进行突击复习,“临阵磨枪”,这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有着很大负面影响,学生往往不能学习到真正的电子电工专业的职业操作技术,对仪器的掌握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师要利用抽查考核的形式对学生M行实训学习成果的检测,不定期的安排随堂考核。例如,教师已经在前几周对学生进行了电子元件制作的实训教学,在本次实训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电子元件制作的基本概念和要领,必要时进行实际操作考核,学生不能在每次考核前都做好充足准备,因此会格外留意每次实训的具体内容,尽量做到时刻都能进行职业技能的操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实训教学效率。

(三)定期综合测评

电子技术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中职;光电子技术;课程设置

在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笔者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要求,重新对以前所开设的课程进行梳理,分析该专业人才在社会中所承担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归纳出培养该专业人才所需的相关具体能力,并结合学校实训条件确定了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

一、专业建立初期开设的相关课程与存在的问题

我校光电子技术专业(LED应用技术专业)的设立构想是在2010年初形成的。当时本地政府为了大力发展绿色照明产业,培养一批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满足LED新光源产业发展需要的初中级人才,决定2010年秋季在我校(中职)新建LED应用技术专业。

在专业开设初期,并没有对当时相关工作岗位进行调查了解,只是根据中职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和学校的实训条件,初步制定出光电子技术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主要有以下几门:

光学基础课,是一门了解光的本质,光的基本规律和光学基本知识的课程,培养学生对光学基础知识的初步了解。LED封装技术课,了解LED芯片与LED灯珠的生产工艺过程,掌握有关生产设备的使用操作。LED电源驱动与控制,这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主要介绍LED驱动电源的各种类型与工作原理,是LED产品应用的重要知识。在开设这门课之前必须开设电子技术(模拟、数字)课程,这是电子知识应用的基础。同时还开设单片机技术课,实现对LED的编程控制。二次光学设计课,此门课是对LED出光效果的二次设计,使LED灯具更加符合产品的有关功能要求,采用的软件是Trace PRO,其功能是进行产品的建模与光学仿真。

以上几门重要的专业课的开设,使学生能够了解LED的基本知识和封装结构,并且基本上可以将LED灯珠应用于灯具产品上,懂得电源驱动与控制方法。但是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上哪些具体的工作岗位呢?又具有哪些必要的素质和能力呢?学生毕业后能否找到适合的工作呢?我们并未详细分析和考虑过此问题。很明显这样的课程设置,不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如何调整光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使它更适合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是光电子技术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光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岗位与应具备的能力调查

1. 人才培养要适合相应的社会岗位和工作任务。

经历了前期的课程设置探索与教学实施,我们深深地意识到人才的培养不能与社会对相应人才的要求脱离。故我校通过组织学生到校外对口专业的企业实习;通过派遣有关专业课教师到LED企业学习;通过走访当地很多LED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到当地LED产品批发市场的市场调查等,使我们对光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些工作使我们了解到LED企业有哪些典型的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具备哪些具体的素质,掌握哪些工作能力;了解到LED企业产品的具体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机制,LED产品在市场中的需求状况以及LED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些对我们实现“实训即生产”的实训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帮助。

根据调研情况,我们总结出几个典型的社会工作岗位:LED封装工艺生产岗位、LED灯具设计与组装岗位和LED产品采购与营销岗位。

2. 典型工作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

LED封装工艺生产岗位是LED封装企业在生产LED灯珠产品过程中,需要操作有关设备的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对LED芯片与LED封装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要熟练操作设备机器,要求心明手快,手脚协调能力较强,还有能承受长时间上班的身体素质等。

LED灯具设计与组装岗位是LED灯具企业在产品外观创新方面对人才的要求。要求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时能熟练使用几种产品外观设计软件,又能掌握简单的编程能力实现对产品的智能控制,并能正确组装有关LED灯具配件。

LED产品采购与营销岗位包括产品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和产品的宣传销售工作,故要求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文明礼貌的待人品德,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懂得产品销售的有关途径和方法等。

三、学习领域的新课程改革

在对社会工作岗位的调查和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总结后,就可以考虑对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重新设置,但是笔者认为专业课程的设置还应考虑另两个方面的因素,那就是中职学生的自身认知能力水平和学校的实训设备条件。

作为中职学生,他们不同于高职或本科学生具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整体较差,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厌倦,但对于动手操作等技能的学习却有较强的学习兴趣。故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不能太理论化,要多一些技能操作方面的训练课程,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另一方面,学校的实训条件也是制约课程设置的重要因素。现在很多专业技能的提升都需要有配套的相关实训室及实训设备,否则实训课程无法开展,学生的技能训练也无法进行。我校的实训室建设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相继建成LED封装室、LED检测室、LED驱动室和LED灯具组装室等。

根据以上分析,我校光电子技术专业的新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适用于LED封装工艺生产岗位开设的课程有:光学基础课、LED封装技术课和LED检测技术课。同时配置了LED封装生产车间和一整套LED检测设备。通过以上课程和实训的开展,可以使学生适应LED封装工艺生产的相关岗位。比如LED固晶机操作工、焊线操作工、灌胶操作工和分光检测操作工等。

(2)适应于LED 灯具设计与组装岗位开设的课程有:电子技术课、单片机技术课和灯具设计课(Trace-PRO、PRO—E软件)。同时配置了单片机实训室、灯具组装实训室和计算机软件设计实训室。通过以上课程的开设可以培养适合灯具外型设计岗位的人才和LED产品组装岗位的初中级技能人才。

(3)适应于LED产品采购和营销岗位开设的课程有普通话和应用文课、礼仪课、电子电器采购和营销课等。通过以上相关课程的开展,能培养适合于产品销售、来料检验、LED产品业务跟单和LED产品网上开店、实体开店销售等具体工作岗位的人才。

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设,应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要求开展,由社会工作岗位或工作任务归纳出具体的行为能力,再转换成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并进行学习情境或学习单元的设计。以上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改革是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具体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来说,具体的课程设置应视特定的情况而定。

(作者单位:中山市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电子技术实训总结范文5

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一直以来,生产技能人员培训体系的发展对广东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业务展开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公司一直较为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公司以“以提高岗位胜任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为目标,不断强化对员工生产技能的培训,通过全面总结和深入调研分析,以及培训工作思维创先、职能创新和工作创新的要求,初步形成了生产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同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师徒制、选拔技术精湛员工组成内训师队伍等方式,实现生产技能的教授和传导,带动员工技能水平的提升。

但伴随着广东电网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公司员工的技能培训产生了更大需求,已形成的生产技能培训课程和内训师队伍在数量上与公司的需求尚有些许差距。同时,当前对内训师的培养更多地停留在授课技巧上,对内训师如何系统总结自身的经验并转化为可推广课程的问题,则缺乏进一步探讨。此外,课程和师资资源的建设主体与使用主体分散在各单位,不便于资源的共享。

因此,为了深化电网系统员工队伍建设,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生产技能员工培训体系。在统筹规划电网系统培训体系的宏观思想指导下,公司整合了岗位胜任力模型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技能培训的实践经验,创新提出了技能复制这一方法体系。技能复制的运用不仅加强了教材和师资资源建设,同时注重电网系统内部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的资源整合效应、辐射效应和提升效应,进而带动整个电网系统生产技能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技能复制的建设描述

技能复制的含义

技能复制是促使员工积累管理经验和提升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具体分析,首先,技能复制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形成各岗位核心课程体系,进而选拔优秀的技术技能专家作为内训师,引发他们将自身知识经验总结沉淀到课程中,形成用于现场培训的课程。其次,通过现场讲解和实地操作的方式,促使新员工掌握操作技巧,并通过考核的方法强化其业务熟练程度,从而使优秀技能人员所积累的经验和技能技巧能够被其他员工所快速掌握,即将优秀员工的知识管理经验和技术操作能力“复制”给其他员工,最终实现生产技能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

技能复制的建设思路

技能复制是以“培训是为了使用”为基本原则,以满足组织对各种能力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一线关键技术技能培训为突破,以内训师培养、学习项目开发和电子课程同步建设为基本策略,以沉淀智力资本为根本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复制技能并传授知识,使公司的学习项目体系和培训师资体系发挥组织的能力管理和知识管理的作用。

(1)以内训师能力培养、课程开发、课程电子化为三大细分目标。为实现技能复制,要加强对内训师培养、学习项目开发和电子课程三大目标的同步建设。以项目制进行推进,以课程研发为主线,通过培训咨询师的面授及练习,帮助内训师掌握课程开发方法和工具,有效培养课程研发能力,最终实现“完成一个项目,培养一批内训师,开发出一批内训课程课件,形成一批标准化电子课件”的三大目标。

(2)以将员工培养成公司需要的人为原则。以班组岗位培训规范为基础并根据公司对技能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要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的思路,以服务于关键技术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岗位说明书、作业指导书和作业表单为依据,实现培训内容和岗位工作内容直接对应的课程资源体系。课程资源建设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直接提升员工的核心能力,真正达到“培训为了使用”的目的。

(3)以保证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为保证。通过提供有效的工具、方法与流程的方法并以科学有效的方法作为核心的技术技能培训课程开发的工具,以标准化流程,即作业标准、课件内容标准、培训流程标准,为主要质量控制手段,使培训教材开发工作步入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的轨道并确保内训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最终保证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技能复制的方法体系

根据技能复制的目标体系及战略方法,可将培训划分为四个任务流程,具体为一线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能力培训标准的构建(即描述岗位应知应会的胜任力模型)、一线生产技能课程体系规划建立、内训师培训和学习项目开发以及电子课件的开发四个环节,见图1。

一线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能力培训标准的构建

一线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能力培训标准的构建,是基于作业的方式建立能力培训标准,以岗位目录和作业目录为体系结构基础,以服务于关键技术技能培训为重点,最终达到使“培训是为了使用”这一方针贯彻落地而进行的构建。

构建的培训标准具体分为三步:首先,在紧密配合岗位标准化与作业标准化的工作基础上建立胜任力模型,并帮助公司颁布各专业的作业表单;其次,将完成每个作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分为四个类别,即通用性基础技能、工器具与仪器仪表的使用技能、作业安全类技能和作业工艺技能,并按岗位逐一获取能力要素,采取“边边分析”的方式继续根据作业表单增加能力要素;最终,针对每个专业进行能力要素分解,进一步对各个作业中梳理出来的能力要素进行整合,从而得出基于每个岗位应知应会的能力标准,并将能力要素进一步进行细化,直至实现冗余最小化,以减少未来的重复学习。通过对一线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能力培训标准的构建,可以使技能复制得以具有目标性导向,从而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线生产技能课程体系规划的建立

一线生产技能课程体系规划的建立就是将沉淀在作业标准等制度文件中的知识与沉淀在技术技能专家经验总结的有效结合,即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结合,形成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要领,从方法要领的集合中形成课程体系。整个体系是基于专业或工种、岗位和作业目录的胜任力标准,使培训内容和岗位工作内容直接对应,保证了课程是基于技术技能专家的经验,聚焦于解决现场工作的问题。

课程体系整体是以解决问题导向的小课程为开发重点,而不以专业原理导向的公共知识为开发重点,能直接提升员工的核心能力。其围绕岗位下功夫,着力提升员工的核心作业能力,达到实现“将员工培养成岗位需要的人”的目的。

内训师培训和学习项目开发

内训师培训,即将班组长等技术精湛的专家型员工培养为内训师,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将自身的经验诀窍等隐性知识总结提炼为显性知识;学习项目开发,即通过引入岗位培训的科学理念,引导技术技能专家开发出质量更优的技术技能课件并进行传授知识;通过内训师培训以及学习项目开发二者的有效结合,能推动技能复制的有效整合资源并形成一体化、系统化的资源体系,成为技能复制的重点枢纽。

在此流程任务中,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课件开发,并进行工具和标准的规范化,将内部知识进行有效的展示,最终形成统一的课件进行技能以及知识的传递。在内训师的培训中,公司帮助技能专家运用“问题导向思考”“差异导向思考”和“改善导向思考”三种思维方法整理自己的经验,并通过运用各种有效方法等使之条理化,并整理出程序性知识的诀窍。最后再运用问题、案例、练习去展开核心的技术要领,从而有效地帮助生产技能人员将它的内隐知识经验显性化,使之成为可以传递的知识。通过将技术技能的最佳实践固化下来,成为持续改善的基础,为作业标准化基础上的“技能标准化”奠定基础,同时也是技能复制形成资源来源的有效方式。

电子课件的开发

电子课件的开发是将电子课件打造为推动员工自主学习的利器和管控“技能标准化”的枢纽,即将知识经验成果进行可视化过程,在此基础上保证突出交互式、高度可视化以及细致准确的三大特点,使技术技能清晰易学,员工随时能对所学习的技能掌握程度进行测试,并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

通过电子课件开发的任务流程,可以使技能复制具有持久性以及可传递性,利用电子课件的方式进行技能的有效记录,从而形成技能复制的有效性并重复多次进行。

技能复制的成果

基于一体化、系统化的资源体系,技能复制采取项目制的方式进行推进,自2010年以来,已经培养了上千名内训师,同时制作出了超过500份授课课件及电子课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形成了既有质量又有数量的一线生产技能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的建立,使得技能方式的传授得以量化,由过去的“师带徒”模式转化为具有标准性、高效性以及可评估化的技能复制模式。

技能复制模式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从微观层面上来说,根据一线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能力培训标准进行的技能复制,将优秀员工的知识管理经验和技术操作能力进行有效的“复制”,并以学习项目、电子课件以及一线生产技能课程体系等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内训师培训的方式实现了知识技能的有效转移与传递,最终提高了生产技能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就宏观层面而言,技能复制不是局部的技能传递,而是在整个电网的层面上进行的技能和知识的传导,即将地方优秀资源以及优质方法知识通过规范化的制作、可视化的呈现以及共享性的传送进行复制,能有效保证一流知识的吸收,提高全网生产技能人员水平的规范化、流程化操作,最终带动整个广东电网的生产技能人员的素质的提升。

电子技术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实训室建设 电子技术实训室建设改造 实训教学

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生产企业各部门输送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本行业的各种操作技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都在努力建设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的各种实训室。实训室的建设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了实训室的规模建设上,可见,实训室建设对一个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性。

一、电子技术实训室建设改造的意义

实验实训室建设是保证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学院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划是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效益的重要举措。我院在“十一五”期间自筹资金1500多万元,建立了总面积3300平方米的机械加工与自动化校内实训基地,并对原来的实训室进行了全面的升级与改造,大大提升了实训能力。该基地由现代加工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及现代焊接技术三大实训中心组成,共有包括工程制图实训室、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区、CAD/CAM实训室、钳工装配技术实训区、液压传动技术实训区、数控加工技术实训区、模具加工技术实训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室、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PLC技术实训室等22个实训单元(实训区)。

随着我院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验实训室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但面对学院跨越式发展的态势,面对学院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面对学院内涵建设发展的需要,现有实验实训室已不能充分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需要。电子技术实训室创建于学院成立综合高职院校初期,距今已近十五年。经过长期的实验实训教学使用,现有的部分实验实训设备已老化陈旧,相关实验台的电子元器件损坏严重,在日常实验实训教学中故障频发,很难再继续用于实验实训教学。一方面电子技术实训室急等更新,需要新购置一部分最新设备来补充现有设备的落后及不足;另一方面是教学资金紧张的现状。

在教学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实训教学,我们可以考虑对旧实训室的改造。在电子信息专业建设过程中,对现有实训基地改扩建是重要内容,而电子技术实训室的改造就是其中一项。在电子技术实训室的改造中,我们可以利用原有的实验实训设备,让学生利用相关的实训教学中的技能训练项目来对旧设备进行维修。这样既满足了相关课程的实训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又使电子技术实训室设备得到维修,实训室改造与实训教学相结合,两者同时进行,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电子技术实训室建设改造实施过程

1.教学情况调研。调研电子技术实训室设备使用情况及学生相关实训课技能训练情况。电子技术实训室通常是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这三个专业的学生使用,要满足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要求。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不同学期要学习电子产品制作和电子工艺实训等课程,在这些注重实训技能训练的课程里,就可以让学生把维修电子技术实训室实验台的电路模块作为技能训练项目。

2.查阅、整理相关资料。整理电子技术实训室需要更换的电路模块的资料。这需要与实训室管理老师配合,查阅设备最初安装时的原始资料及实验台仪器安装使用手册,明确各电路模块的功能及使用情况,确定电路模块中损坏的具体元器件。

3.方案论证。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资料的收集,收集电路模块的实现方案,通过各种实现方案的对比,在功能、价格、复杂程度、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最后确定各电路模块的实现方案。

4.制作实施。依据确定的方案,利用Protel软件进行原理图、PCB设计,加工制作电路板,购买元器件,让学生进行电路的焊接、调试,并最终完成电路模块的制作。这期间从原理图、PCB设计,到电路模块的焊接、调试,整个制作过程都由学生完成,老师除了购置元器件和加工电路板外,只是给予技术上的指导,指导学生在正确的流程下完成全部符合要求的电路模块的制作。

三、电子技术实训室建设改造特色

由以上电子技术实训室建设改造过程可知:电子技术实训室的建设改造与实训教学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教学中的技能训练,利用Protel软件设计电路板,将元器件焊接、调试电路,经过这样一整套电子产品制作过程,把实训室需要维修的电路模块修好并保证能正常使用。实训室改造与实训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有效的组织起来,旧设备的维修通过实训教学完成,使课堂教学和工程现场紧密结合,既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为学院节省了大量资金。

四、存在的问题

电子技术实训室的建设改造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改造费用问题。由于学院教学经费制度的改革,使实训室改造的资金很难到位,这样会使后续的制作实施很难进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解决资金问题购买元器件及加工制作电路板;在实训教学中如何组织、引领学生进行电路模块的维修。

为有效地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须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通过不断整合配置实训资源,优化实验实训室的布局,规范和加强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加大实验实训室经费投入,充分利用学院实验设备和人才优势,使我院实验实训室建设更加适应学院发展的新要求,保证实验实训室建设与学院的各方面建设协同进行。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实训室改造的新模式,在节省大量教学资金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实训室改造与实训教学过程相结合,达到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黎.浅析项目课程下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J].

电子世界,2013(10)

[2]程丽平,李保银.以培养技能型自动化人才为导向的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