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语文论文范例6篇

小学教学语文论文

小学教学语文论文范文1

· 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

· 谈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初中语文课程 (-)

· 浅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

· 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

· 探讨如何提高瑶族学生中学阶段的语文素质 (-)

· 探析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 (-)

· 谈多媒体方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

· 谈意象捕捉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

· 浅谈多媒体方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

· 谈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

· 论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 (-)

· 谈如何提高瑶族学生中学阶段的语文素质 (-)

· 中考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

· 语文本体与语文构成 (-)

· 语文就是语文和文学 (-)

· 以人为本推进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效果 (-)

· 采得百花酿成蜜——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与反思 (-)

· 充分发挥农村优势,创造性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 (-)

· 浅谈激活学生阅读思维的方法途径 (-)

· 中学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

· 对中学语文课文教学的思考 (-)

· 推翻一个理论命题重新构建语文教学 (-)

· 谈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观察、感受、思考能力的培养 (-)

· 本色语文 (-)

· 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 (-)

· 应重视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

· 谈课文分析中的审美教育 (-)

· 探索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价标准 (-)

· 从语文课程的发展趋势看当代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 (-)

· 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亮点、重点、难点浅析 (-)

· 诗意的呼唤和语文的回归 (-)

· 语文学习:诗意地回归 (-)

· 论语文课程的“言语性” (-)

· “在线语文”:语文教育新概念 (-)

· 论作文教学的四个开放 (-)

· 作文教学三论 (-)

· 论语文才情个性优化与创新的有效努力 (-)

· 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

·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 (-)

· 积累“中介”了然物理 (-)

· 小学语文表演——体验教学法 (-)

· 台湾文化走笔 (-)

· 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 (-)

· 近年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特点 (-)

· 传统居住环境与古典文化的互动 (-)

· 中国和平文化 (-)

· 文化产业面临发展机遇 (-)

·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文化思潮 (-)

· 论军事研究中的文化分析 (-)

· 西方企业文化研究概览 (-)

· 面向世纪的中外文化交流 (-)

小学教学语文论文范文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秘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导语激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导入,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语,把课堂教学变成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导语激趣的方式有谜语引趣、悬念激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歌曲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的趣味性。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听音乐,想象动物形象。低沉的管弦合奏使学生一下联想到狼凶狠、残暴的特征及形象,为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热爱之情,教师的眼神,一个微笑和一个手势都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密之情。

二、挖掘潜力,鼓励质疑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识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在《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爸爸选择,你只要一车白菜,为什么?”这一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他们立即展开热烈的讨论,最终得出“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会有吃不完的菜”这一结论。精心设计提问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深入地因势利导。学习《狼和小羊》一课时,在学习通读课文后,教师鼓励学生针对狼和小羊的言行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后,学生提出“狼为什么不直接吃小羊,而要找那么多借口”这一尖锐问题。经过讨论和教师点拨,他们认识到狼不仅凶残,还有虚伪的特征。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正是在这种质疑问难中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鼓励想象,放飞思维

小学生正处于童心未泯、善于想象的特殊生理时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在教学《落花生》这一课时,在学生明白了文中父亲是要“我”做落花生这样的人后,我提出:“落花生和苹果、石榴两者只能择其一,你想做哪一个呢?”这时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积极举手发言。一个同学说:“我想做落花生的理由是因为要是太夸耀自己,有人会嫉妒你。而花生埋在地里很阴凉,苹果、石榴挂在高高的枝头遭受风吹雨打,而且一摘下容易腐烂,花生保存时间长。”有的说:“花生虽然谦虚,也同样有用,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就像是落花生,从农民当中走出来,默默工作,做了我们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我就要像主席那样做个落花生一样的人。”这时我说:“好!有的同学选做落花生,还选了伟人的例子,很好!要有做苹果、石榴的吗?”这时一个同学反驳说:“落花生代表旧时期的观念,苹果、石榴代表着21世纪的观念。现在社会需要知识和能力。如果像落花生那样默默奉献,不能将果实像苹果、石榴那样挂起来,让别人看到,不能引起别人注意,也是没用的。只有让大家都看得见你的优点,你才能得到重用,所以应该像苹果、石榴那样,充分展示自己,让别人关注你。”根据学生踊跃的发言,我进行小结:“对!看来我们现在生活中做的广告,还有各种包装,宣传自己都是有道理。同学们通过这次讨论,你们觉得在现今时代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呢?”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诱导学生不局限于课本展开多元想四、打破传统,鼓励求新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扮演文中人物的角色,演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课文《这儿真好》,讲的是一只小熊住在荒岛上,它几次做梦和朋友一起玩,它感到很孤独。后来小熊种树,荒岛上绿树成荫,它找到了很多朋友。课前我先让学生做小熊胸卡,来扮演小熊。课上让学生模仿小熊种树,同时播放种树的音乐,学生完全融入了角色。当种完树,小熊找到了很多朋友时,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用动作来表演小熊的开心。唱起了歌、跳起了舞,一片欢腾的景象,荒岛不再寂静,小熊不再孤独。通过有效的情境设置,既拓宽了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多动脑、多思考。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比如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教学时让学生懂得像乌鸦那样的爱听奉承话的人是要吃亏的上当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从狐狸怎样吃到肉这一角度来理解,学生明白了狐狸虽狡猾,但也很聪明,当它遇到困难时,能想办法实现自己的愿望。

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师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课堂研究,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象,使学生在多角的讨论发言中价值观得到升华。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创设情境、诱发热情,挖掘潜力、鼓励质疑,鼓励想象、放飞思维,打破传统、鼓励求新等方面入手。

小学教学语文论文范文3

一、理论与实践

一个教学策略的诞生,总是多次教学实践的结果,也总离不开相关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支持。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其论文的理论成分不应该超过它所阐述白勺实践部分的分量。因为,论文是作者自身深入教学改革的一次归纳、一次反馈、一次调整,有着阶段性和明显的个体性,对他人的启示是针对新问题如何运用新理论来实施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因而,它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可为什么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总是有那么多的思想、观点要陈述,甚至在生动可爱的教例后面还要补上一段论述,以强调某一教学事件因符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中的某一个规律或原则而显示在学生能力、兴趣培养等方面的多处意义,这样重复,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而读者们需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科学结合后形成的有效的切切实实的做法。相对于“声势浩大”的理论.某些文章中的实践则显得软弱无力,有的也无内在系统可言。即使在读者看来应该介绍一些具体操作方法的地方,可往下一读,却发现还是作者理想化的一种教学境界的描述。教学的策略、精彩的教例只在大堆理论中星星点点地散乱着。

二、个性和共性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事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结合体,教学论文也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学,不管是研究还是在撰写论文时,应该重视对一般教学规律、原则、方法和其他相关理论的引入,而同时,又要顾及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现在有不少论文都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哲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为理论支撑.但我觉得语言学、阅读学、历史学、美学等与语文学科联系更为紧密,语文学科的论文写作应以这些学科理论的指导为主。比如,研究“主体性阅读”。我们可以从阅读学的角度去探讨一下不同文体的阅读,不同年龄阅读者的价值取向。可以从阅读教学的多角度,如独立的角度、道德的角度、语言学的角度、文学的角度、交流的角度以及由此确定的阅读教学的目标群等方面进行探讨。又如,研究“语言感悟”,也可以从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先去钻研语法学、语义学,了解语言发展的规律,再去发现语言新现象,明白语言规范和语言创新的关系。如果,我们能融共性于丰富的个性中,不仅可以使我们的研究和总结更具有语文学科的特色,也会使研究更有实效性,使操作更具推广和实用价值。

三、教学和学习

在深化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的今天,研究学生的学习应该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然而,在众多的研究论文中,我发现研究教师“教”的大大多于研究学生“学”的,文章中提及的教学策略也多于学习策略。而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只凭作者的主观感受在评断,并非来自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分析,即不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兴趣、知识、技能等的变化这些客观事实来评价教学。即使是那些看似研究“学”的文章,但从其介绍的操作方法来看,也不是关于学的方法、形式等学习策略。在我所读到的文章中也不乏研究“自主学习”的,可实践者不调查、收集、分析学生方面的信息,如学生个体性格、兴趣、认知结构、学习方式等:不研究有效的学习条件,如动机、清晰的目标、适宜的学习任务、支持学生积极完成任务的信心、激励和反馈、迁移的情境。也有较多研究“合作学习”的,可实践者很少研究合作的形式如何依据学生的情绪兴趣、学习内容、学习子目标的改变而变化,即一种适合于合作学习活动的课堂组织形式。

所以,不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心理及学习后果的测评,只凭教者主观评价自身策略的优劣,何以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呢?思想和表达在动手撰写一项研究的总结性论文前,如果没有已制定好的操作程序,也应该理清思路,使行文有较强的内部逻辑。

小学教学语文论文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具有操作性,绝不是夸夸其谈的虚无理论。本文认为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要理解接受、贯彻实施好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就要掌握原则、端正观念、明晰角色、提高素质,达到领悟内化才能知行合一。

开放式教学不是一种新兴的学校教学模式,而是一种面向学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传统的学校概念,是将学校当作一种在封闭状态下为学生授业解惑,而新的教学理念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共同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纵观时下风行的教学方法,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积极倡导教师的教要融会、整合相关学科内容,关注、利用社会生活资源,拓展学生的学列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的学习的方式多样化。由此可见,开放式教学既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简单的综合运用,而是博采众长以优化教学结构,达到内外和谐发展,实现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智能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就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全面整合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广泛吸收已有各种教学法的长处,创造性地应用于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并通过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改革评价体系,达到使学生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指导思想。它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立体的目标体系,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个性、创新精神和勇于实践的品质。

一、突破课堂教学时间的局限

不拘泥于课堂40分钟之内传统教学,不要让一切知识点的掌握和一切问题的解答全在狭小的教室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完成,更不能让学生带着疑问及大量的书面作业走出教室,致使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因而开放式教学要走课内外相结合的道路,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向两头延伸。首先做好课前铺垫,传统教学是上课了才向学生公布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教学起点从零开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开放式教学则在课前公布目标要求,学生可通过预习新课、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等途径,对新课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感知与准备。其次引导好课中调节,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是联系师生的纽带,它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课前、课后形式都替代不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要向学生开放,要改变师生授与受的时间,而时间比例不能够一成不变。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讲课的时间可以稍稍多些,并且具有发散性思维练习内容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还有尽可能为其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全体学生参与。此外,课堂教学的时间也可以进行开放设计,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灵活安排课表等。最后注重课后拓展,语文学科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后激发出来的疑点和兴奋点往往会延伸至课外。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不要让语文学习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之后嘎然而止,而应拓展延伸。要引导学生到广阔的语言空间去汲取,以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二、融入社会、感受自然

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像个万花筒,社会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要与现实生活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语文教育是思想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它在塑造人的灵魂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所以,语文教学除了课堂、学校以外,还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是把学生限制在教室里,不让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开放式教学打破这种时空阻碍,有计划地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自然。语文是生活的工具,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从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中汲取新鲜活泼的语文学习内容,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需要结合起来,与社会发展同步。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课堂教学引向开放,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扩展学习语文的范围,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要满足学生精神世界的需要,就要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挖掘教材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其或独立思考,或大胆想象,或勇敢质疑,或互相争议。尤其要鼓励学生不顾生疑,大胆发问,敢于挑战权威,对新问题、新知识始终怀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三、注重教学目标的调整

小学教学语文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针对性;趣味性;拓展性

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养为主要任务,而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如果从本质上看,一个人的语文能力至少还反映了他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素养是人的多种素质的综合反映,他决定了学生成长的质量。那么,怎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读书能作文,能够以良好的言语,规范的行为,聪慧的心智,高超的技能进行工作、交际的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必须以新课标为指导,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调动学学生的学习性。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尤其应加强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作为在一线工作的语文教师,更有义务和责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会自主学习,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我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针对性

由于本文探讨的语文教学对象是处于童年时期的小学生,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以及对语文知识的接受程度。在我看来,小学时期是学生识字学习的重要时期,识字学习任务,对于刚刚踏入学校大门的低年级学生,显得尤为“繁重”。所谓“识字”,不仅要知道如何读,而且要懂得其意,如果教学策略不得法,那么,学生不仅容易忘记如何读,如何写,而且不会正确运用。如何使得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是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所以,作为老师就应当针对这一点多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即不仅要对学生说明汉字可分为象形字、形声字、指示字、会意字等,而且要向学生讲明白何为象形字、形声字且指示字、会意字等,使得学生不仅记得字音,理解其意,而且在日后的使用中,灵活自如地正确运用。到了小学的中级阶段,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逐渐“出现”了许多的多音字、同音字等。教师要从“细节”上讲清楚其内在的区别和不同的运用方法及正确的使用场景,教会学生正确地记忆、理解和运用,为遣词造句打下坚实的基础。到小学阶段的后期的识字学习中,要正确指导学生提高识字学习中的自学能力,学会查字典。遇到生字,即使不知道读音,也要明白其属于象形字、形声字、指示字还是会意字,并进一步明白其结构、含义等。然后,通过偏旁、结构等字面信息,从字典上查出正确读音,如果是多音字,还要学会从生字的出处,判断生字在该段文字中的正确读音。通过查字典学生字,学生不仅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到可能存在的多音字的其他读音和使用,而且能学到该字的其他组词方式和词义,也就是说,通过对于每个字的认真学习和掌握,扩展到对于词的学习与了解。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通过查字典能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会写作并提高写作能力夯实坚实的文字基础。需要强调的是,年级越低,小学生在识字学习中的遗忘率越高,因此,在小学生识字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循环巩固练习。此外,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小学生识字,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字”,而且要引导小学生“会学字”,既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达到小学语文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要求。

二、趣味性

纵观我国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现状,许多老师都满足于“照本宣科”的陈旧方式。由于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殊性,不存在像数学那样专门性的思维训练,老师往往可以直接按照书本及教案进行教学,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记忆与背诵。久而久之,语言教学就容易陷入单一枯燥的窠臼,这样极容易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老师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懈怠,一味照搬书本,不愿充分挖掘书本知识,也不愿探索如何灵活运用自身修养,从而改善课堂氛围,使得语文教学生动起来。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学习质量,就得充分发挥授课过程的趣味性,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充分激发了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学习才不是一种负担,才是孩子们内在的一种享受。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喜好变化快,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愿意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想让小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那也是不现实的。有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注意力最多也就是20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但是我们如果能够转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比如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我们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开展,丰富教学的授课形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制定出他们喜欢的各种游戏,把教学的内容融于游戏中,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要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就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不断地丰富教学方法,巩固识字练习。

三、拓展性

小学教学语文论文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 教学 体会

一 、 引言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1]

二 、立足诗词,放眼于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

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里有量的积累。在“课标”中是这样要求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背诵240篇诗文,九年课外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学生是最可塑的诗人,教师要着力发现培养。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无情物而是有情人,他应有健康的人格、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想象力,而非麻木冷漠之人。他不一定像林黛玉那样望月垂泪、见花生情,但也是一个内涵厚重,情感丰富的人。因此在大语文观理念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

三 、淡化诗意,品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这就表明,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等,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情,学生通过品读理解,进一步体会到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这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则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感染。[2]

四、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古诗词讲究格律,字斟句酌,值得推敲,通过品评、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品质。如有表现诗人才情的“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种一气呵成,畅快淋漓的美感,这和杜甫立志“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分不开的。也有体现诗人字字推敲、锲而不舍的千古佳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品味的过程,也同时是向诗人学习习作的过程,这些隐性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将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

五、拓展阅读,培养诗趣,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另外,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思乡、思念的诗;学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你还知道杜甫其他的诗作吗?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哪些?以便进行拓展阅读,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沧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课堂,当学生已水到渠成之时,启示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文、开绝句佳词赏析会、结诗社、写读书笔记、点评诗文,进行研究性学习,为自己出诗集、办诗文报等,学生从背诗、赏诗到作诗,经历了一种生命的快乐。

总之,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