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发言材料范例6篇

研讨会发言材料

研讨会发言材料范文1

大家下午好!

回想去年这个时节,我们也是在这里,大家济济一堂,分享生本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可喜变化,聆听各位领导专家给我们工作的点拨指导。又一年过去了,在座各位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应该体会更深了,我们是否享受到生本教育给我们课堂带来的大变革,孩子们在生本教育环境里是否有显著变化,今天上午的几节精品课例的展示,大家畅所欲言的探讨交流,应该是对我们开展生本教育又一年来最好的诠释。在此,我也代表开封中学,就一年来我校开展生本教育的情况给在座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做一个汇报,以期得到大家的点拨指正。

一、一年来我们开展的主要工作。

1、着力强化学校硬件建设,为我校生本教育健康有序开展铺路搭桥。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年来,学校在打造硬件设施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依凭国家项目工程,修建大型学术报告厅,改造和芬教学楼,建设校园网络平台,网络教室录播间,每个教室装备全套多媒体电子白板。增加学校图书室的藏书,有序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有了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师生在生本教育活动中参与积极性有很大提高。

2.学校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强化交流合作研讨。

一年来,学校先后派骨干教师到宜川、成都、广元、下寺学习考察,又请专家来学校讲座,大部分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对生本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课堂教学有了改进,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学校借鉴宜川中学模式,强力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初中各年级建立了年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初步形成了“生管生,生教生”的常规管理模式。

3.学校围绕生本教育大刀阔斧的改革课堂模式。

学校着力从学生入手,变讲堂为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的减少教师的无效或低效的灌输式填鸭式式的课堂结构。从教师入手,变教案为学案,从教师的教案写作,课堂要求,作业批改,阶段性检测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调整,在追求高效课堂的道路上,除去了一些传统的过时的死板束缚,在老师的指导下,课堂能够真正地生动,生成,生长。

4.通过校本教研常规活动,优化生本教育的具体操作步奏。

在生本教育研讨过程中,我们重点对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和小组合作交流进行深入研讨,让学生的前置性作业能够及时高效的完成,并且通过长期规范,基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大程度地克服了一些学生把前置作业任务形式化,为完成任务购买相关的资料,找现成的参考答案,放弃了搜集和探索过程等不良现象。

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由最初那种参与意识弱,两极分化严重,和交流过程中逢场作戏的,莫名其妙的,走马观花的,虚情假意的无效交流现象,现在基本做到了在教师的鼓励下,通过合理的分组搭配,人人都能积极参与,讨论与话题无关的内容少了,涉猎问题的广度增加了,理性思考问题有了一定地深度。

二、我们在生本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困惑。

在生本教育实践中,我对以下几个问题体会十分深刻,很是困惑。

1.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转变与角色转换一时难以到位。传统“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和学生一代传一代,教师的思维模式中已经形成了主动给予知识的“灌输模式”,而学生一直以来也养成了根深蒂固的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要突然之间打破这种模式,进行思维和角色转换,形成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模式,颠覆教师与学生之间这种已经渗透骨头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蹴而就也是不可能的。由于这种转变一时难以到位,生本教育活动显得推进缓慢。

2.教学模式与当前应试教育现状存在不相适应,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校高考亚历山大,教师跨跨年级现象严重,在初中搞生本,到高中搞应试教育。很多时候显得无所适从。并且生本教育教学方式与目前考试要求相脱节,甚至相背离,让学生不得不处于为难、痛苦的境地:一方面,学生们乐于接受互动性强、活泼有趣而又压力相对较小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面对需要大量基础性知识的考试。在考试现实面前,由于生本教育模式需要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这些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压力。所以往往出现生本教育开课一学期后,学生成绩整体不升反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3.部分学生过于重视交流和讨论,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生本教育的新意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实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但在实践中,一部分学生对生本教育存在误解,乐于搜集资料完成课堂交流和讨论,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讨论交流很热烈,一堂课下来,大体思路清晰,观点掌握了,但一些基础知识还是没有掌握;或者是主动参与讲课的同学明白了,其他听课同学还是不明白;或者是课堂上学生讲的不明白,还是需要教师讲。虽然,学生最需要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但能力恰恰需要知识提供支撑,没有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提升的能力也是不牢固的。

三、我对进一步实践生本教育的思路探索

生本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作为教师而言,在实践生本教育中,结合我个人的体会和感受,我认为应当把握好几个重点:

1.进一步理解生本教育的内涵:深入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具体教学实践上就是要深入研究和了解学生特点,尽可能把握学生的个性与心理的特点,掌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做到“知根知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充分尊重学生就是要求教师不附带任何条件去对待学生,尊重他们学习的天性和思维,不能嘲笑和贬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活动,不带个人好恶,不管优生差生都要给予平等的机会,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才会全身心参与到生本教育中来。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依靠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教师要把从教育内容的确定,到教育形式的采用,以至教育过程的主持、检查、评比等等,都交给学生自己去做,这样,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样学习效果也就能事半功倍。

2.搞好课堂教学设计。认真备课,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把学生调动起来,什么时候让学生学,以什么方式学?什么由老师讲,讲什么内容等等,这些内容都要有精心的设计,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前置性小研究,向学生提出的分工要求应简单明确,而且不能太深太繁杂,使学生认为这些事情自己还是能做到的,他们更愿意去做。

总之,教师的“讲”要恰到好处。生本教育以学生为主,并不是就不需要教师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讲”要讲到点上,一定要达到精粹、精炼、精彩,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要“以学定教”。教师还要着力讲难点,讲规律,教方法。

3.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中有对生本教育存在误解,认为生本教育就是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其实,在生本教育中,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还是要求掌握的,不然的话,即使你在课堂讨论中能侃侃而谈,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都可能成为纸上谈兵,解决问题能力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内容和练习题的选择,教学的内容和练习题不求多,要求精,组选那些典型、举一返三的内容和习题,使学生做会一个题就会做一类题,教学才有高效率。

4.继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当前教研意识淡薄的大环境下,教师都会不同程度的产生职业倦怠,满足于现状,凭经验教学,科研意识淡薄,那种传统的满堂灌显得十分轻松,而课堂生成的很少,不利于学生发展。生本教育实施过程中,“生本课堂”全新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冲击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让教师的思想产生冲击,激发教师合作的意识、科研的意识,并在学校的有序诱导下进入专业成长的有效轨道,自觉提升教学素养,增强课堂教学的执行力。

研讨会发言材料范文2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通篇贯彻和体现“两个维护”这一根本要求,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着力提高党的政治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意见》出台后,关键是要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本单位实际,就如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推进新时代机关党的政治建设,我讲几点意见。

一是抓“顶层设计”,持续推进学习贯彻新思想,确立狠抓机关党的政治建设的鲜明导向。确立“风向标”。对xx单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把党建工作权重适当提高,加大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占比,体现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落实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要求。提出“硬要求”。相关部门及时出台关于加强机关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和规范xx单位党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的意见,并根据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拿出关于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措施,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为重中之重和头等大事,在原则、目标、要求等方面作出硬性规定。紧扣“关切点”。抓住文明单位奖励这个普遍利益关切点,修订完善文明单位评选管理办法,将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最大权重。通过三措并举,确定学习贯彻新思想这个机关党的政治建设的鲜明主题,形成抓政治建设首抓新思想学习的广泛共识。

二是抓“关键队伍”,示范引领学习贯彻新思想,注入机关党的政治建设的牵引力量。在教育培训上用劲。以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为主要对象,高规格举办“xx中心组大课堂”,每个季度邀请知名专家作专题学习辅导报告;依托国内知名高校,连续举办xx单位机关党委书记高级研修班;用好伟人故里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推进万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轮训等等。分层次、按类别、有针对性地对“骨干队伍”进行教育培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压实责任上发力。从2019年起,组织xx单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进行述职;每年组织厅局党组(党委)书记开展党建述职;从今年起,根据省委关于支部“五化”建设安排部署,全面推开支部书记双述双评。述职过程中,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述职结束后,公开结果排名,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在示范带头上作为。机关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原原本本学报告、全国两会精神,带头讲党课宣传新思想,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三是抓“入脑入心”,全员参与学习贯彻新思想,筑牢机关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高地。广泛发动学。聚焦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期集中组织万余名机关处以上党员干部大轮训;依托党台、党报、党网等主流媒体,举办《新时代学习大会》;组织开展“大学习走在前”全民阅读进机关活动;针对青年干部群体,组织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大学习系列活动等,激发广大机关党员干部学习践行新思想的热情,形成了浓厚氛围。创新方式学。依托学习强国等新媒体新手段组织开展“学习新思想·奋斗新时代”网络答题闯关活动,对成绩优异的个人给予奖励,对学习典型进行宣传。组织开展xx机关“百人百场微宣讲”活动,采取“理论宣讲+文艺宣传”的办法,把党的创新理论送进基层、送到寻常百姓家。整合优质资源,在xx机关开展菜单式理论学习服务。组织xx机关首批示范党支部的支部书记赴延安、梁家河进行现场教学。落细落小学。着眼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xx机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2019年xx月前编印下发《党员干部应知应会》《全国两会精神应知应会》《谈治国理政学习辅导》系列理论学习口袋书,方便党员干部随时随地学习。通过各种努力,深化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四是抓“动真碰硬”,机制倒逼学习贯彻新思想,夯实了机关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保障。形成压力机制。全面推行“周学、月谈、季讲、期考、年评”的学习制度,机关支部每周组织一次学习、每月开展一次讨论,机关党委每季度开展一次讲座、不定期组织测试、年底进行评比。聚焦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年分两批对xx机关本级xx多名在职副处以上党员干部进行集中闭卷政治理论测试,公开测试情况,对不合格的党员进行教育提醒或诫勉谈话。完善监督渠道。突出发挥好机关纪委作用,对党员干部经常开展“党性体检”,发现放松理论学习、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方面的不良苗头,及时提醒,督促整改,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在xx机关部署开展的“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作用。严肃问责追责。xx纪工委坚持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党员干部给予严肃处理,并进行专题通报,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以案释纪加强教育,起到较好的震慑作用。

研讨会发言材料范文3

同志们: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5月28日正式闭幕。至此,2020年两会圆满结束。在今年两会上,“六稳”“六保”被高频提及,成为两大关键词。其中,“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指的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应该说,在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全球尚未结束之时,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为,“六稳”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思维导向,“六保”则是“六稳”工作在特殊条件下的具体化和实践路径。面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从近几年整个宏观形势和宏观目标的发展来理解“六稳”与“六保”之间的关系,坚决贯彻执行“六稳”与“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下面,我就进一步落实好“六稳”“六保”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集中精力抓好“六稳”与“六保”,厘清二者辩证关系和优先顺序,扎实“六稳”基础,提升“六保”高度

“六稳”在本质上是一种稳增长的分解。

2018年,我们国家提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的发展目标。2019年,我们提出了更为成熟的“六稳”政策。“六稳”是我国熨平经济波动和提升经济发展基础的系统方案:稳就业,就是要夯实经济社会运行的微观基础,提供居民获得收入流的保障;稳金融,就是要保障经济运行的“血液”正常循环,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稳外贸,就是要塑造良好的经济运行外部环境;稳外资,就是要保障并集聚经济运行的资本要素;稳投资,就是要稳住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稳预期,就是要稳住经济发展的信心和毅力。

可见,“六稳”工作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之所以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提出把“六稳”作为实现我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党和xxxxx准确研判出我们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进一步抬头。因此,2020年4月,我们国家在“六稳”基础上明确提出“六保”。

“六保”是“六稳”工作的着力点。

不得不说,“六保”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经济社会停摆的产物。当然,“六保”实质上是特殊情况下稳定经济社会运行底线保障的系统方案:保居民就业,就是要保障居民收入流“不断流”;保基本民生,就是要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尤其是生活服务“不断供”;保市场主体,就是要保障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正常复工复产以及新增市场主体的成长发展;保粮食能源安全,就是要保障“民以食为天”的生存之本和产业“动力安全”的生存之本;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就是要保障上、中、下游产业链各环节和各企业正常分工协作稳定运营的底线保障;保基层运转,就是要保障基层组织人、财、物进而保障社会正常运行,通过社会治理为经济治理提供有效支撑。可以看到,“六保”是“六稳”工作在特殊条件下的具体化和实现路径,着眼于实际及具体的关键问题。我们只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发展基础。

二、突出保民生与经济主体的思路,赢得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坚持“六稳”政策,着力“六保”落实

要想达到“六稳”,必须以“六保”作为前提和着眼点。

一直到2020年初疫情发生之前,“六稳”工作持续推进,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内外部各种不确定性的冲击,实现了“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经济情形。这一来之不易的成绩,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彰显了我国现代化经济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的提升。但是,世事皆有意外。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导致我国乃至全球的经济情况发生广泛、深刻、复杂的重大变化。当前,我国面临较大规模的失业问题与民生问题、市场主体破产,供应链、产业链断链,粮食和能源超级波动,还有基层运转不畅等问题。每一个问题相互联系,形成链条,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六稳”政策面临着一系列危机和风险。所以,我们在政策目标和政策转换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

“六保”是我们在超级状况下所采取的精准应对的政策举措和政策目标。

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危机救助和危机复苏过程中,保生存理所当然地成为第一核心。更进一步说,疫情救助很重要的落脚点就体现在保障民生的基本运转以及保证经济主体的基本运行。其中,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就业。我们应该极力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共渡难关,出台各项干货满满的优惠政策措施,开展企业救助扶持等行动,忧企业所忧、急企业所急,让居民就业有基本保障。建设高标准农田,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造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为确保全省粮食总产量奠定坚实基础。各地区要加速拥抱数字化转型,借助新消费展现出来的新优势,打造“淘宝村”,稳定增长产业,保证产品销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

三、以改革化解危机,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经验借鉴,抓牢“六稳”与“六保”两个支点,通过“六保”推进“六稳”

我们需要改革,特别是市场化、开放化改革,才能化危为机。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是一场巨大的经济社会压力测试,是一场巨大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自然实验,更是一场巨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考验。各个国家(地区)都要面对这个前所未有的局面,都要探索前进,都要相互借鉴。目前世界银行、IMF、WTO以及联合国贸发会议、OECD等国际机构都在不断地调整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速的预测。就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来看,一次大的公共卫生危机可能会演化成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我们要想防止公共危机向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甚至政治危机蔓延,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改革来解决就业问题和保障民生。

改革扩内需,改革提信心,改革振民心。

因此,我们在保就业方面,必须使复工复产加速进行,必须加大稳企业、扩需求、促发展的力度,使经济循环常态化。同时,我们要通过提振综合治理能力的改革来扩大有效市场需求量,来使供需循环常态化,从而稳定各个市场主体,稳定就业,使我们的“六保”做得扎扎实实、实实在在,把短期的稳定和中期的发展结合起来。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改革就业政策来缓解目前就业供需之间的缺口,比如通过研究生扩招等方式来解决200万就业问题,通过给予更多企业贴息贷款,各种保岗就业的补贴,使很多没有效益的企业能够稳产保岗、创造就业。从“六稳”到“六保”的理念演进与具体部署,通过“六保”着力推进“六稳”的系统方案与具体路径,都集中体现了应对与解决重大问题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不仅提升我国经济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更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经验借鉴、注入新动能、展现新理念。

四、稳住经济基本盘,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守住“六保”底线,筑牢“六稳”根基

筑牢“六稳”根基,提升经济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

稳住经济基本盘是疫情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国经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的重大考验,是我国经济治理效能增进的具体体现。作为对经济系统的意外冲击,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可能造成供应链“断链”、订单“断需”、资金“断流”,长期可能改变支撑经济运行的劳动、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条件。我们今年把稳企业、保就业作为优先选项,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疫情阻击战、行政性复工复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优先全面强化就业,即使是财政、货币政策也都要致力于解决就业问题。

可以说,促进就业的政策是应出尽出,增加岗位的办法是能用尽用。这就更加凸显目前面临的就业压力。不过,“六保”本身并不仅仅是简单地着眼于增长本身,更重要的是着眼于世界疫情蔓延和全球经济同步深度下滑所带来的各种冲击、风险和超级问题而进行的优化布局与升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把就业问题上升到更高的层面。从“六稳”到“六保”,就是要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剧烈变化情况下稳住经济基本盘,既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又聚焦于底线保障,提升经济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

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

“六保”是“六稳”工作的着力点,这一政策理念和政策优先顺序至关重要、影响远大,这是在疫情冲击之下经济治理重点取向的有效应对。需要强调的是,“着力点”有短期与长期两层含义。短期的含义是留得青山:通过“六保”保障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正常运行,人在、企业在、生产要素在,从而留住“六稳”工作的基础。长期的含义是赢得未来:通过“六稳”工作熨平经济波动并提升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条件,劳动、技术、资本等要素规模扩大、质量提升,进而赢得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从稳住经济基本盘,到提升经济基本盘,这是“着力点”的要义所在,更是“六保”与“六稳”的功能所在。

无论是短期含义,还是长期含义,都是要提升我国的经济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六保”是“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就是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具体实践。x曾多次指出,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同志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有一个最大看点,那就是没有提出2020年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x就此做了清楚的说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设定GDP增速目标,核心原因是疫情和经贸形势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妨碍各级单位对“六保”政策的落实,因而今年暂时不设GDP增速目标。

对此,大家议论纷纷、褒贬不一。实际上,不设定GDP目标不等于我们不会完成全面小康目标,不设定GDP目标不等于对经济增长没有要求。相反,保居民就业、保民生、保经济主体等一系列经济目标都要求经济要有很高的增长。所以,我们解读这一做法时,要认识到今年遇见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冲击。这个冲击力不仅仅导致整个经济增速出现回落,更为重要的是疫情本身以及应对疫情的各种政策带来了极大不确定性。所以说,这样做更有利于引导国家各方面主体集中精力、团结协作抓好“六稳”“六保”各项工作任务,将各种宏观政策形成一揽子统筹力量。

研讨会发言材料范文4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围绕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作一研讨发言。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极不平凡、意义重大。在会期压缩、节奏加快、任务更重的情况下,全体代表积极履职尽责,广泛凝聚共识,共同成就了这次“精华版”的重要会议,这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也是一次成果丰硕的大会。学习宣传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尤其是重要讲话精神,重在行动、重在实干、重在见效,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学深悟透两会精神上聚力用劲

全国两会期间,四下团组与代表委员们交流讨论、共商国是,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讲话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为我们坚定信心决心,坚持人民至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大会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高站位、谋全局、聚人心、有担当的好报告。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尤其是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二、在宣传贯彻民法典上聚力用劲

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一个标志性重大成果。编纂民法典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系统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开启了中国法治新时代,树立了法治中国新标杆,在国家法治化进程中具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实施好民法典是我们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我们要认真做好认真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和舆论宣传,引导全省上下把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搞清楚、弄明白,并结合实际做好实施的衔接工作。

要认真组织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事情普法工作重点来抓,引导群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的实施,加强检查和监督,确保民法点得到全面有效执行。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

三、在决战脱贫攻坚上聚力用劲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决战收官之年, 眼下,脱贫攻坚到了一鼓作气、决战决胜的关键节点。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科学研判当前形势,聚焦短板弱项,提升脱贫成色,啃下“硬骨头”,打赢“收官战”。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实“六看六确保”要求,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着力解决好政策落实、工作指导、作风建设等方面问题,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成果,继续完成XX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实现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各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要主动承担脱贫攻坚责任,把工作重心向脱贫攻坚倾斜,认真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方案,经常深入所联系的乡镇和贫困村、户开展调研,听取基层意见和群众想法,掌握具体情况,积极沟通衔接,争取协调项目,帮助解决乡村发展和群众生活中的难题。各乡镇、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干部要针对“两不愁三保障”的短板和弱项,进行政策再学习、村情再了解、民情再熟悉、贫情再研判,在此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所有问题清零。同时要坚持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四、在聚焦年度目标任务上聚力用劲

研讨会发言材料范文5

发言材料

根据会议安排,通过系统的研读四中全会精神,学习***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自己工作,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中国共产党第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党的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结概括了党和国家13个方面的优势。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我们要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充分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会和***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落实到街道中心工作任务中来。

一、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保证。

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已成为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本遵循。党的四中全会把彰显党的领导制度的统领地位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作出更为系统、更为深入的阐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迎难而上,带领中国人民攻克一道道难关,取得辉煌发展成就。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引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矢志不渝、艰辛探索出来的,是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代表人民利益、经过实践证明的道路,是40年来“三个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中国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让我更加坚信,只有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三、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长期探索实践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无到有,经过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历经探索、实践、创新、发展各个阶段,过程虽然曲折,但前景光明远大。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学习全会精神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好抓实,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切实把全会精神落实到行动上、贯彻到工作中,为“中国之治”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是要深入学习研究,学深悟透精神实质。紧密结合“**”主题教育,把全会作出的决定和***在会上的重要讲话作为必学内容,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认真领会、准确把握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和工作要求。

二是要强化制度意识,增强制度执行力。党员干部要带头在学习、思考、领悟、铭记、践行上下功夫,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狠抓各项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执行落实,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地落实。

研讨会发言材料范文6

尊重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给我这次机会,与诸位同行共同探讨思品课教学的有关问题,倍感荣幸!现把我在教学中的一些零碎的做法稍作整理,作为个人对2012年中考的一个不成熟的总结,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在今年的毕业班教学与备考工作中,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 让学生爱好这门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内因,学生肯不肯学,信心足不足,积极性高不高,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尤其是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波动比较大,不稳定他们的思想,是不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的。因此,我在接手学生的开始,就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给学生进行了理想前途教育,让每一位想升学的学生都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有自信。并且有针对性找部分学生谈一次话,期望通过师生间平等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师生间的亲和力,营造优良的学习氛

围,从而促进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真正爱学、乐学、想学。

第二、学案导学,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我们学校的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用了市教研室所推广的“学案导学,以学定教”进行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一) 制定优质学案,在团队配合中要实力。

我们学科教师在钻研课标和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市教研室下发的学案,结合本校实际学情,对学案进行增删、修改,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次上的方法和技巧编入学案,只有这样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制作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带着自己编写的学案参与集体备课(每周二上午第三节课),在集体研讨中与其他老师交流,从而完善学案,形成定稿。事实充分说明,学科成绩好坏,取决于学科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只有充分挖掘团队合力,配合协作,才能得到提高。

(二) 充分利用学案,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任课教师在拿到学案后,结合学案和学情,再一次钻研课标和分析教材,对重点知识、重要问题

进行标注,同时,要将这节课的具体操作过程在学案项目的一旁写清楚,真正实现教案、学案、操作案的一体化。课上根据学案,简单的问题,在经小组交流后, 问题基本都能解决;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 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应针对疑难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 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 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学案导学、以学定教”必须要求学生有充分的课前预习,只有充分的课前预习才能发挥学案的作用,学生才能解决基础知识,找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并做好标记,上课时解决。久而久之,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更加乐于学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思品课本来就时间紧、任务重,使用学案无疑会加大课堂容量,如果没有充分的课前预习,45分钟很有可能不够用,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原因。所以学案印出来后,一般在周四或周五发给学生下周的学案,目的是让学生提前根据学案预习教材,明确学习目标、把握教材重难点、查询疑惑知识,完成课前预习题目,将不会或者不懂的问题进行标注,以便课上更好的自主学习;上课前,教师必须进行分层抽查学案,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把握学情,更好的引导学生课上完成学习任务,将学生中的疑惑问题有效的解决。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标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合作形式,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的相互启发,消除个体疑点。

实践证明,学案导学、以学定教对于课改的顺利实施,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第三、要突出时政热(焦)点,提高学生的迁移力。

中考试题将时事热点与教材的重点有机整合,着重考察学生关注社会的程度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为此,我在复习过程中,紧跟时代步伐,以时事热点问题为背景,注意材料的选取,注意命题的针对性, 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如在处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这个热点材料时,我先引导学生归纳需要用到的知识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青少年怎样做贡献,我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考虑出题人可能从哪些角度命题,然后根据不同的题目去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更好的去适应中考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悉这些内容,还要很好地将这些内容与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联系,并根据近年来中考启示类试题的解题要求能够准确地生发表自己的正确看法, 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整合、迁移能力。

第四、把握中考动态,在变化的信息和热点中明确复习方向。对中考脉搏的把握,是做好中考总复习的有效前提,在进行中考复习前至少要做好“四研”: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来的中考试卷,以把握命题的指向性,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比如,研究教材与考试说明,就知道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有所删补;研究中考,你就会发现近几年来中考主观题在一些敏感问题较少涉及,那么对这些专题内容在总复习中我们只要求作面的了解而不必作点的深入分析,就懂得有所侧重。考前的几个月,我总要认真地研究最近两年的中考试卷,从中发现问题,寻找命题的方向和出卷老师的思路,哪些内容考过,本地的时事怎么考等等。每一年的时政热点都很多,哪些内容该作专题讲,哪些内容要作重点讲,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些时政热点,是重点,但不一定是考点,考试说明里面强调,思想品德课所关注的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这是共性的问题;同时它关注学生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这是个性的问题。因

此,整合一年来的时政热点,首先必须源于教材然后又跳出教材,最终回归生活,以学生身边的实际为结合点,从而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第五、注重方法,在精选试题和有效训练中多下功夫。思品课时有限,只有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在总复习上,我

采用三轮复习法,通过分段复习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第一轮以师生共同建构和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为主,辅之以合作探究、小组互动讨论的方法,围绕中考目标重新梳理教材,形成纵向和横向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查漏补缺,达到“开卷有益”。

第二轮以专题复习和归类复习为主,在此之前形成的知识体系中打破教材顺序,用专题提炼精华,达到系统的整合。在这一轮复习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综合,在突出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的同时,还要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考查,有机地将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内容融为一体,努力体现宏观把握和微观落实的考试特点。

第三轮重点进行综合模拟训练,侧重考前模拟功能,以练为主,着重进行材料的整理归档,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泰安各县市的模拟题。复习过程中,我辅之以时政热点教学,激发学生课后探索求知的欲望,学会找热点。在模拟考试方面,实行分层教学,以难—中—易的方式出试卷,效果较好,难的目的是让尖子生引起重视,不让尖子生产生考试容易考的错觉,易是为了让学困生看到希望,只要认真学习方法对头就会考出较好的成绩,从而让考试发挥考前练兵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一轮复习中因为时间紧,坚决防止题海战术,要精选题目,对不同的题目进行分类、剪贴,从而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做题质量。对于学生的测试,要及时、认真地进行精讲点评,在精评中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学生就愿意接受测试。希望得到你的肯定,在竞争中提高能力,真正发挥测试效能。

总之,“教无定法,但有规律可循”。中考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而对能力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要狠抓基础知识,注意让学生熟读教材,掌握基本概念、观点。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一、必须“牢记”,二、必须“会用”,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从而掌握知识点内在联系和系统性,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还有,以课本为基础,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要根据不同的题型,强调典型实用的做题方法并且用相应的题目进行训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