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例6篇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法 管理文秘 实践教学

《管理文秘》是学生们在大学阶段所能接触到的与职业素养和从业技能结合最紧密的一门课程。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把最精当的理论讲解和最富实效的训练提高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将零散的理论通过情景模拟综合统一到管理文秘工作的各个实践程序中,更好地完成教学。

一、《管理文秘》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目的

《管理文秘》是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运用性和实践性。管理文秘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熟悉秘书日常各项工作内容,掌握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形成和掌握秘书工作的综合能力和操作技能。该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但局囿于学校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如缺乏专门的模拟实训室、外出实践机会较少,为课程实践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管理文秘》课程中的应用

情景模拟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场景,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管理文秘》课程中的应用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理论教学。在组织情景模拟之前,教师要先对《管理文秘》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进行深入讲解,保证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管理文秘理论框架,为下一步情景模拟提供理论支撑。比如,在进行秘书接待工作情景模拟前,要先对接待工作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如迎客中的3“S”原则、待客中的“五不问”原则、送客中的“身送七步”原则,必要的理论讲解能确保下一步情景模拟的实训效果。

2.学生分组。情景模拟所演示的公务活动要有相应的场景,因此,在第一节课进行完理论讲解后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每组5人左右,推选组长,由组长按照实训的内容和要求给本组成员安排角色并分配任务。

(二)实施阶段。课中实施,也即分角色演练,这是情景模拟教学的核心。每一次的场景模拟与演练任务都需要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学生在这些场景中扮演事先预设的角色,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完成整个情景的模拟。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使模拟能围绕主题顺利展开,同时着重观察学生对主要知识技能的演示是否到位,是否都能充分参与,而不作出权威性意见和所谓的正确演示。

(三)总结阶段。小组进行情景模拟后,教师要及时对各小组的模拟实训进行点评。点评应该基于课程教学内容,要做到客观公正,既要对学生在情景模拟过程中表现出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更要讲明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启发学生换种思维找出更好的处理方式。比如在进行“接待中的挡驾”情景模拟实训时,背景之一是总经理交代秘书今天他有重要的材料要进行审阅,请她负责接待来访客人,来访者是公司的大客户,对秘书说有急事要与总经理商量。面对这种情况,你应如何处理?各小组在进行情景模拟时,给出了各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教师在小组情景模拟结束后,首先应对各小组处理方式进行点评,肯定进步,指出不足。然后综合各小组的处理意见,引出更为全面的处理方式,最后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这一处理方式比较合适。通过这一“演练、引导、讨论”的过程,既强化了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也提高学生实际场景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情景模拟在《管理文秘》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要根据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选取合适的案例。要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筛选、确定案例,突出教学内容、目标主旨。其次,要根据案例所需情景,事先对场地进行布置,准备好情景模拟所需要的道具,提前将案例材料发放到学生手中,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这样可以方便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排列,既增加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也提高了课堂授课的效率。

2、合理把握模拟表演进程。由于情景模拟事先没有角本,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随着对话的进行,有可能出现主题跑偏、超时的现象,因此教师应对模拟表演进程适当掌控,合理控制表演时间,把握模拟表演的大方向。

四、启示

1.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情景模拟需要的学时较长,因此在学时一定的情况下,应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对于初次接受情景模拟教学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理论讲授的比例,并在实训过程中加强引导。当学生熟悉情景模拟教学后,可将部分理论知识的学习安排为课前预习,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情景模拟。

2.建立通用的模拟实训室。学校可以对现有的教室进行改造,建立通用的模拟实训室。保留教室原有的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配备会议桌、部分椅子、情景模拟所需要的各种道具以及储物柜。这样既可以减少师生在情景模拟前为了布置教师费神费力,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3.开发学校自身资源,为课程教学提供稳定的室外实训场所。大学校园自身机构齐全、部门众多。在管理文秘课程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学部门可以与行政部门协商,将校内现有的场所资源开发成学生实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一些部门秘书工作或相当于秘书工作的岗位上跟班或顶岗实习,并聘请该部门工作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这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条件,节约了办学成本,满足了学生实践实训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部门工作人员的办公量,对学校、部门工作人员和实训学生三方都有利。

综上所述,管理文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情景模拟可以作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纽带,帮助学生在情景模拟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情景模拟可以使学生在正式进入工作领域之后,其掌握的相关知识会迅速转化为工作素质并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1]廖伟.基于情境教学的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模拟法庭 法学专业 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冷凌(1979- ),女,山东烟台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刑法学、诉讼法学。(山东 青岛 26688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157-02

作为教学手段的模拟法庭,是以模拟法院案件庭审过程为主要内容,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辩护人、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按照法定程序,在模拟的庭审环境下,审理案件并作出裁决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也因其以模拟案件审理过程为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巩固了理论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模拟法庭在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模拟法庭有助于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是指从法律的角度和逻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法律职业者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特有的思维样式,其独特性表现在法律思维要素、思维方式、思维视角、思维架构等方面。法律思维方式蕴含着法律知识、价值和方法等,因而它对思维主体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模拟法庭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提供其主动学习、思考的视角;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唤醒、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可以通过案件的审理、裁判锻炼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其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

2.模拟法庭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法学教育具有二重性,即传授法学理论知识和训练法律实务能力。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需要全面考量法学教育的层次、现时社会及其未来发展对法学教育的需求、法学专业生源变化情况等诸多因素。囿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学本科教育客观存在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一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错位。法学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能力,如整理案件事实,运用法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适用法律条文,处置法律事务的能力。“动手能力”与“动口能力”是人们对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形象表述。模拟法庭通过学生亲自担任各种工作,分析、处理案件,通过书写各类法律文书,参与各个诉讼环节,既培养了其“动手”的能力,也锻炼了其“动脑”的能力,可谓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模拟法庭实际教学运用中的瓶颈

自14世纪英国在法学教育中率先使用模拟法庭的方式,20世纪20年代上海东吴大学在我国法学教育中开始尝试此种方法,至今,该方式已经在我国各法学专业教育院系普遍运用。但是,该教育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凸显其优势,相反,逐渐成为法学专业的经典表演作品,分析其原因,其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在于:

1.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目前很多学校的模拟法庭仍属于非课程设置,模拟法庭的开展仍属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依靠学生的主动性组织和参与。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其方式与目的都与专业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最显著的区别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通常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为目的,缺乏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学生自身理论知识的局限和活动目的的功利性使得活动的目的逐步从教学转变为表演。学生通常会选择内容比较完整的案件审理材料作为模拟法庭的案例,其中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对实体法理论学习并没有什么促进作用。在模拟法庭的准备过程中,通常也是根据较为成熟的剧本进行适当的删节、改变,以适应模拟法庭的时间要求和观众观赏要求的需要,很少需要学生自己运用程序法的学习,设计、安排庭审的过程。整个模拟法庭就像一出舞台剧,将一个案件书面的庭审记录,以表演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样的表演很难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

2.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非课程设置的模拟法庭以学生为主导,基本属于学生“自娱自乐”的课外活动,主要依靠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参与。只是在排练过程中邀请部分老师进行阶段性的指导。而专业老师受到自身教学任务日常工作的限制,很难有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中。因此,学生在案例的选择上,通常会偏爱那些戏剧冲突比较集中的案件,以及那些庭审过程较为简单,书面材料比较翔实,甚至连参与庭审人员的语言动作都一应俱全的书面材料作为剧本。而因为模拟法庭的准备过程多是表演性的,专业教师的指导空间也是极为有限的。两个因素互为因果,学生因为缺乏教师的指导而在选材和排演过程中倾向于表演;而因为表演性的选材和方式使得教师的专业指导缺乏空间和意义。最后逐渐形成目前比较普遍的情况:专业老师只是在学生无法克服的材料不充分、不完整时,提供专业指导。之后就退到模拟法庭的幕后,由学生进行庭审的表演,最后由老师作为点评嘉宾,对整场“演出”进行点评。而由于几乎都是对既有的书面庭审记录的表演,教师也很难根据专业特点、理论学习的需要、司法实践的特点进行专业的点评。

3.模拟法庭同其他实践类教学课程割裂。模拟法庭是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被推广的,但在当前,多数学校只是将其作为第二课堂,由学生自主参与。因而,当前模拟法庭的运用几乎是完全独立于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的。但作为庭审现场的模拟,其表现的内容仅是庭审现场,但是准备工作却涉及了整个诉讼过程,需要包括实体法、程序法在内的多种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了解司法实践中某些问题的处理方式,以及法庭氛围等众多的实践知识。因而,旁听庭审、业务实习等其他实践教学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且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割裂模拟法庭与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的关系,必然影响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

4.模拟法庭的物质基础和硬件设施受到限制。目前多数综合院校不具备模拟法庭的硬件设备和条件。学生组织模拟法庭活动基本都是依靠临时借用教室,简单搭设、布置庭审现场。而实际庭审审查案件、出示证据时需要的各种设备基本都不具备,既不符合司法实践中法庭硬件设施的配备,也限制了学生在模拟法庭中对庭审现场中必要程序的模拟和再现。

三、提升模拟法庭教学效果的途径

模拟法庭的教学方式通过为学生提供法律实践的场所和机会,鼓励学生走出既有的理论知识,突破固化的法律条文,在模拟的诉讼环境中熟悉、掌握具体的审判过程。能否让学生较为直接地面对法律实践问题的考验,促进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具有可感性、实用性、操作性的知识,是衡量模拟法庭教学水平和效果的重要标准。

1.将模拟法庭设置为专业教学课程。非课程设置的模拟法庭因上述原因限制了教学效果。而将模拟法庭设置为专业教学课程具有下列优势:首先,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锻炼、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克服盲目追求活动的表演性,防止在选题时过分偏重戏剧冲突强的案件,为追求活动的可视性,而忽略了专业学习的主动性。第二,完善独立的课程体系。作为专业教学课程,除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外,还应有详尽的实践程序、运作模式。指导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年级学生模拟法庭的教育目标和实施计划,系统、全面地分配任务,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全员参与的热情,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因此得到锻炼和提高。第三,加强专业教师的指导,专业教师编写详细的教学实验教程;参与模拟法庭案例的选择,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选择已经审结或未审结的案件,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处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此外,指导教师还应当重视模拟法庭之后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带着新的学习任务进入下一个学习环境。

2.协调与其他教学实践课程的关系。模拟法庭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其教学效果和质量不是孤立存在的,而需要依靠其他实践教学手段和环节,相互辅助,互相促进。比如,观摩庭审可以让学生感受法庭氛围,了解法庭的整体布局,更直观地感受程序法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业务实习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办案过程,了解诉讼过程和司法实践环境;而模拟法庭则将以上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以及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参与模拟法庭的过程是学生大胆假设、周密证明的过程;是学生从自己所担当的职责出发,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应当充分考虑模拟法庭的开设时间,以学生具有一定实践能力为基础。

3.尝试结合“诊所式”教育方式。“法律诊所(Clinical Legal Education)”属于法律教育术语中的“舶来品”。如同医科学生需要利用时间从事临床实习,从实践中学会诊断和治疗疾病一样,法科学生也需要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中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他们的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在我国,开设“诊所式”教育基地的学校不多,但并不代表其他院校不能借鉴此种教育的理念和方式。而在模拟法庭的教学中尝试“诊所式”教育不失为较为理想的设计。专业教师可以选择实践中的案件或争议,交由学生分析、论证,设计对当事人最为有利的维权途径,包括模拟庭审,以为当事人提供有价值的法律建议。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可以通过接待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起草法律文书、准备诉讼证据等各个环节,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巧。

4.确保模拟法庭的硬件配备。模拟法庭硬件设施的配备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具体要求布置陈设,配备国徽、审判席;配备法官服、检察官服、律师服、法警服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员服装及道具等;同时还应当具有现代化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供学生模拟庭审呈示证据使用。模拟法庭的建设应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保证学生充分、有效地参与案件的分析、证据的收集、人际沟通、起草文书等专业训练。

模拟法庭在培养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和社会责任感,综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中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仍需要深入思考,完善体系和教学方法,稳步推进课程建设,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迎春.高校模拟法庭实验室建设研究[EB/OL].,2011-11-07.

[2]李彬.模拟法庭在法学本科教学中的适当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3]刘家昆.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下的模拟法庭教学法应用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2(2).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3

Abstract: Status and difficulties of military logistics practice teaching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t proposed that 3D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should be applied in teaching practice of military logistic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actical teaching. 3D virtu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of military logistics was proposed. And the application current of 3D virtual practice teaching of military logistics was describes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Key words: 3D virtual technology; military logistics; teaching

3D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人机交流技术,已广泛应用视景仿真、军事模拟、虚拟设计等领域。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将3D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军事物流实践教学之中,通过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有效解决当前军事物流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手段单一、条件受限、学员参与度低的问题,提高军事物流实践教学质量水平,促进军事物流学科专业发展。

1 军事物流实践教学现状

军事物流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军事物流领域的重要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员将理论知识有效的吸收、掌握,在各种物流场所的实践可以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以及深刻体会军事物流运作过程。但是军事物流实践教学目前手段相对单一,实训设备有限,以及学员实践参与度低等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军事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与地方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类似,一般是进行参观见学、实训基地训练、实习基地实习等方式,除此以外几乎没有其他渠道进行实践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在军事物流实践教学中,由于物流设施、设备占地大,价格昂贵等限制,实训基地不大可能拥有大量设备给学员进行实践操作,实训设备有限导致学员只能分组进行实训,每个学员的实训时间无法得到保证。最后军地相关企业不大可能让学员在参观见学或者实习的时候进行装备实操,最多也就是让学员看一看,学员实践参与度低。对于物流这样实践性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的不足,可能导致学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动口说的头头是道,动手不知从哪抓起。对于军事物流实践教学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去解决是目前军事物流实践教学领域积极思考的问题。

2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特点

进行军事物流实践教学,丰富军事物流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学员实践参与度,本文将现代信息技术中的3D虚拟技术引入到军事物流实践教学中。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总的来说具有抽象讲解具体化、环境实物虚拟化、实践学习自主化的特点。

2.1 抽象讲解具体化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从教学效果上看,具有抽象讲解具体化的特点,教员讲授军事物流相关运作环节的时候,需要将现实问题抽象的描述和讲解,学员要根据教员所讲,把抽象的讲解还原成一个个场景,简单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抽象和还原的过程。由于理解的偏差,以及学员经历的限制,可能导致还原的偏差,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教员要讲清楚,学员要听明白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学员没有见过那些设施设备是什么样子,物流中各个流程应该做些什么,但是通过虚拟现实场景可以把抽象晦涩的讲解变得具体生动。学员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可以更容易理解教员讲授的抽象理论知识。

2.2 环境实物虚拟化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从教学实践上看,具有环境实物虚拟化的特点,军事物流专业教学中,教员为了更好地让学员理解相关知识,有很强烈的意愿提供学员实操设备的机会,但是由于设备的昂贵等等原因,导致实践教学举步维艰。3D虚拟实践教学在军事物流中的应用,可以让学员在计算机虚拟的环境中操作虚拟的设备,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2.3 实践学习自主化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从教学形式上,具有实践学习自主化的特点。目前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因为安全性等因素的考虑,基本上不可能让学员脱离教员主导的学习过程,但是在3D虚拟实践教学中,教员通过3D虚拟教学系统布置实训任务,安排实训时间,学员可以自主完成学习,实现实践学习自主化。并且实践学习自主化更利于学员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3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

美国乔伊斯(B.Joyce)和威尔(M.Weil)在他们所著的《教学模式》一书中所下的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简单的归纳一般来说,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教学策略问题。一般来说“教学目标、理论假设、操作程序和教学策略”四部分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框架。这里同样按照这四个部分探讨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

3.1 教学模式目标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是以能力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来安排军事物流实践教学。由于实践教学强调的是学员的动手能力,提高学员实践方法和实践技能,所以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必须强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导向之后,要考虑如何实现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通过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和方法,通过模拟训练系统布置和安排一个个模拟任务给学员,学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实践能力的提高。

3.2 教学模式理论假设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认为通过安排实践任务可以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在这个教学模式下,强调学员带着具体的问题进行3D虚拟实操训练,通过他自己的不断探索和尝试,最终完成布置的任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员不仅仅可以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促进作用。对于教员来说,要通过3D虚拟系统构建学习情景,设定学习任务以及组织学习活动,还要提供适当的指导。总的来说本文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提倡以能力为导向、任务为驱动,有利于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各项能力;有利于学员理论联系实际。

3.3 操作程序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不是单纯的强调实践而忽视理论教学,而是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中关于实践教学的安排以一次课的安排为例。首先根据专业理论教学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需要提高的能力,以及军事物流运作环节等确定实践教学课的主题;其次依据确定的主题进行实践任务的设计;再次学员接受实践任务;最后学员在3D虚拟环境下完成实践操作,达到自主学习、知识构建、能力提高的目的。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操作程序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3.4 教学策略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的重心在于“实践”二字,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素质,所以在教学策略上要注重学员的实践能力培养。将3D虚拟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需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三者融合;在学习过程中,强调虚拟环境下的实践。

(1)“教”与“学”方式的创新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中,学员自主学习占大多数,教员身份将变成知识的引导者,促进学员锻炼和培养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员教,学员学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实践教学。应该采用学员自主学习、教员引导和解答问题的方式。在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中,学员可以进行物流运作的模拟,并且按照自己的需求熟悉物流运作流程,教员通过学员完成任务的时间判断其对内容的掌握程度。

(2)教学内容体现军事物流特点

一般的参观见学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是看别人怎么操作,到地方企事业单位,也是学习类似相关单位的运作,军队相关单位动手实践机会欠缺,所以一般实践教学与军事物流运作脱节,在3D虚拟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军事物流运作情况,设定虚拟场景,让学员在虚拟环境里实践操作设备,使之能更加熟悉军事物流运作。

(3)教学手段上对虚拟技术扬长避短

虚拟实践毕竟与实际有所差别,学员在虚拟环境下利用鼠标和键盘组合操作完成一些任务与现实是有所差别的。例如叉车操作,学员用鼠标键盘开虚拟叉车与实际的叉车差别很大,所以在教学手段上重视信息技术的特点,尽量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规避信息技术的弱势和短板。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中强调对于军事物流运作流程的掌握,对于设备的熟悉,而不是将掌握设备性能作为实践教学的目标。

4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应用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目前是本单位军事物流实践教学的一项有益尝试,试图通过军事物流实践教学中应用3D虚拟技术,充实军事物流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下面将从软件功能、任务设置、教学安排等角度介绍目前应用情况。

4.1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软件功能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军事物流实践教学的特点,以及理论学习中的知识点,设计了需要进行模拟训练的任务类型,与地方企业联合开发军事物流3D虚拟实训系统,目前一期工程主要实现了仓储相关任务的模拟,并应用于实践教学。系统主界面如图2所示。

这套虚拟系统主要实现单人实训模式、多人联网实训模式、游客观摩模式三种模拟教学功能。在单人实训模式中,学员根据教员布置的背景,在系统中独自完成相关任务;多人联网实训模式中,学员按照3~5人一组的方式,各自独立扮演仓库里的角色,合作完成实训任务;游客观摩模式主要作用是教员演示系统操作时,学员可以以游客观摩的角色进入虚拟场景,学习如何进行操作,同时学员多人联网实训时,教员可以以游客身份进入虚拟场景,查看学员任务完成情况。

4.2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任务设置

教员给予学员分配账号密码以后学员可以登录3D虚拟物流实训系统,进入系统之后(如图3所示),系统左下方列出了大的任务项目,例如订单录入、入库、出库、补货、摘果拣选、播种拣选六个大任务项目。基本囊括了军事物流运作中仓储部分的基本作业模拟需求,教员通过布置任务,学员在系统中以第一人称视角或者第三人称视角进行模拟操作,系统的右下方有操作提示界面,提示学员模拟操作的流程应该做什么,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每一项任务设置的重点在于理解军事物流运作流程,例如入库任务的模拟涉及到仓储员角色的接单、理货,搬运员角色的入库上架,涉及到的设备操作有托盘、叉车码垛,手持终端扫描等操作。

4.3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受到软件限制目前主要针对军事仓储部分内容进行模拟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安排一般遵循讲授案例背景、布置实训任务、学员进行实训的步骤进行。在实践教学安排中,交待案例背景是为了给予学员一种情景代入感,同样给予学员一个遇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学员具备知道怎么办的能力;布置实训任务,是在学员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知道怎么办之后,具体解决问题时候怎么做的能力;学员实训练步骤是强化学员实践能力的过程。具体来说,入库作业实训使学员掌握物资入库作业流程及储位分配;出库作业实训使学员掌握物资出库作业流程与物资出库原则;返库作业实训使学员掌握物资返库作业流程;拣选作业实训使学员掌握物资摘果式拣选与播种式拣选作业流程;补货作业实训使学员掌握电子拣选区物资补货作业流程以及补货点的设置。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

一、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含义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与应用性很强、理论性与实务性相结合的学科,不但要求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等理论问题,而且还必须解决“怎样做”的实际操作问题。所以从会计学科本身要求而论,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模拟实验教学。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是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的基础上,按照会计实际工作的要求,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的一种室内实践教学活动。它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以及产生和形成这些经济业务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经济联系为模拟对象(样本),采用必要的、逼真的实验材料和道具(主要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相关票据、管理资料、用具等),运用相应的教学条件、实验设施,模拟企业财务活动的情景和氛围,让学生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实际从事财务活动,应用已知的理论知识和解决方法、完成未知的模拟实验任务的实践活动。在这种模拟环境中,学生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自己动手,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计算成本,编制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仿佛置身于实际单位的财务部门一样。这就能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会计工作的全貌和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有了清晰、直观、系统的了解,既能培养动手能力,又能加深对会计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对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主要是为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而设置的。

二、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一)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的地位

国际会计联合会确定的会计教育目标有三个: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从事专业的态度和方法。会计教育要实现以上目标,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会计学的课堂理论教学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就应该到现场单位去观摩实际操作。但由于会计工作环境不适合同场集中实习及会计工作的严肃性、保密性及实习经费不足等种种条件的限制,到现场进行实践操作的可能性及效果很难达到。为此,要解决实践教学问题,达到实践教学效果,实现会计教于目标,必须引入、强化会计模拟实验教学。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它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处于主导、核心地位,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高校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为主。但如何能使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呢?2007年,中国会计学会会长金莲淑在学术年会上讲话别强调了实务操作能力,指出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突出理论素养与实务操作并重,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既能快速上手,又具有充足的发展后劲。目前,我们的毕业生往往是动手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差,走上工作岗位不知从何入手,感到非常陌生,不能马上胜任工作。究其原因,与学生在校时接受的实做训练太少,接触的企业实际业务、实际案例太少不无关系。所以,应从多方面、多渠道加强锻炼学生的实做能力。而加强会计模拟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的实做能力和应用能力、强化会计实践教学的最佳途径。会计模拟实践教学能够满足大学本科会计教育目标的需要,推动素质教育,真正培养出理论深、能力强、有创新的复合型应用会计人才。

2.有利于缩小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会计模拟实践教学是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模拟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模拟的财务问题,就相当于把企业的财务部门“搬”进了课堂或实验室,可大大缩小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同时,也进一步巩固、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达到活学活用。使会计实验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之中,形成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3.有效弥补学生校外实习不足的欠缺

由于会计实务工作的特点,联系学生校外实习较难。受实际工作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环境的限制,单位商业机密的安全性、会计工作的严肃性、阶段性、时间性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校外实习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通常一个单位最多只能安排3-5个人,而且实习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工作。学生去实习也只是看看,感受感受,很少能动手操做。实习效果不太好,校外实践处于留于形式阶段。在这种客观情况下,加强会计模拟实践教学显得非常重要。会计模拟实践教学是强化实践环节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通过会计模拟实践,仿真企业实际的业务来操作,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实做、应用能力,弥补学生校外实习不足的欠缺。同时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提高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提高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仿真性”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模拟性,即仿真性。仿真程度越高,越贴近企业实际的财务工作,实验效果会越好。提高仿真性应从如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提高模拟业务的仿真性。这主要体现在实验教材的建设上。模拟业务应贴近企业实际,以企业近期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模拟对象,来设计实验内容,并随着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实验内容,将企业最新、最完整的业务引入到实验教材中,加强实验教材建设,提高仿真性;另一方面,引入情景教学,加强财务情景模拟教学。即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岗位设置、工作流程进行演练,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心临其景,感受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将上述“业务模拟”与“情景模拟”相结合,既模拟实际的会计业务,也模拟财务工作“情景”,提高仿真程度,模拟实验效果会更好。

(二)创新、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有自身的教学特点,不能按照理论教学方法进行。笔者认为,创新、改进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方法应做到如下三点:一是手工模拟实验与电算化模拟实验有机结合。这是针对会计核算模拟实验而言。就是采取手工模拟实验和电算化模拟实验并行的做法,从设计账套、设置科目和账簿、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至编制报表,手工和电脑同时进行,实验内容相同,实验步骤和进度均相同,最终的实验结果理应也是相同的。通过并行可以互相检查核对,及时发现手工或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现代化的设备,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学生独立操作与分组分工协作相结合。对于简单、适合独立完成的实验,如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采取独立操作的方法,对于复杂、适合分组分工协作的实验采取分组分工协作方法,这样既锻炼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锻炼学生团队分工协作能力;三是模拟实验与理论教学、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在模拟实验过程中温习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穿插安排到单位财务部门短暂性的观摩实习,加深对实验的认识、理解,提高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

实践课考核不同于理论课考核,不能单纯以期末结果为主,还应结合平时表现,结合整个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考核应能充分激励、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为此,如下设计、实施应考核方案:

学生成绩由实验结果成绩、平时成绩和出勤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实验结果成绩以学生所完成的、最终上交的资料(填制完成的凭证、账簿、报表及其它相关材料)为准,此项成绩的评定不单纯以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单一性为准,而是以学生了解、掌握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掌握凭证、账簿、报表的来龙去脉及业务处理技巧为准,鼓励学生有多种答案、多种结论,不主张全班都是统一的结论。通过产生的多种结论,进一步分析、讨论产生的原因,锻炼学生判断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及纠错能力。此项成绩占50%左右;平时成绩以学生平时实验表现为准,包括实验态度、是否按实验要求和进度进行、是否遵守实验纪律等,此项成绩占30%左右;出勤成绩以学生考勤为准,此项成绩占20%左右。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检验,这种考核方案效果很好。

(四)提高教师业务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教师是实验教学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是编写实验教材、进行实验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教师不仅要具备较深的理论功底,掌握最新的理论标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需要不断参加实践活动。只有不断加强教师的实践活动,经常到企业会计工作一线,了解、掌握会计实务工作流程、会计业务处理方法、技巧等,并随着会计实务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才能将会计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编写出高质量的实验教材,进行形象、生动的实验教学,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加强对实验设施的投资

会计模拟实验设施主要包括实验材料和用具(如凭证、账簿、报表、票据、科目章、装订机、打号机等)、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等)、各种管理操作软件(如金蝶、用友、财务实训系统、ERP等)和实验室。各种实验设施应随着会计核算管理要求的变化、会计实务的发展、各种新仪器设备及软件的普及应用而不断更新、扩充。

【参考文献】

[1] 陈国辉,陈文铭,傅丹著. 基础会计实训教程.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 于玉林编. 会计实验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模拟法庭 诉讼法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2-0003-03

模拟法庭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现实审判的法庭,根据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由不同的学生扮演当事人、法官、检察官、律师和警察等角色,以司法审判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模拟审判某一现实案件或假设案件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模拟法庭教学最主要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司法案件的审判实践,提高学生的诉讼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此达到宣传法治、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

一 模拟法庭在诉讼法教学中的作用

模拟法庭对于强化诉讼法学教学效果具有如下作用:

1.模拟法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传统的法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多偏重于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理论素质的培养,着力于讲授系统的知识点,传授全面的理论知识,虽然对案例也有一定的涉及,但往往只局限于单纯的讲解和分析案例,学生参与的环节较少,往往形成被动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不强,对理论知识的注重又导致了课堂的枯燥乏味,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分神,无法集中精力,也缺乏了参与案件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缺乏了学习兴趣,使诉讼法的教学效果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而模拟法庭的设置能很有效地改变这种局面,模拟法庭是一个能动的学习过程,它通过让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诉讼角色,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诉讼法的教学过程中来,这也恰好弥补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法学教学模式,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通过模拟各种角色,让自己实际参与到案件中来,提出自己的法律观点和法律判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口才,还丰富了自身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意识到法律不光是枯燥的条文,而是一种生活中的活规则。

2.模拟法庭有助于实现知识的转化

模拟法庭教学法是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一个有效地教学方法。它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法律实践的场所,让学生全面地参与进来,进行角色扮演和法律判断,使学生在模拟庭审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在模拟的诉讼环境中熟悉并掌握具体的审判过程,较直接地面对法律实践问题的考验,促进理论化、系统化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知识,使书本中的理论在实践工作中得到检验。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实现理论知识的运用,还能进一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学生在模拟法庭审判的过程中,还能掌握举证、质证、辩论的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将大大增强。通过模拟法庭的训练,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培养了用法律规范来约束自我、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同时,模拟法庭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了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方法,缩短了法学教学与法律工作实践的距离,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法学教育模式中实践能力训练和应用能力培养的不足,使学生从课本走向现实、从理论走向实践,促进了知识的转化,这也是提高和锻炼法学专业学生实务能力的有效方式。

3.模拟法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法律素养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人毕业之后都会走入法律职业的道路,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工作者,除了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当具备一系列的专业技能,如事实调查的技能、法律分析的技能、逻辑推理的技能、沟通交流的技能、文书写作的技能、谈判的技能等。而模拟法庭是实践上述技能的有效途径。在模拟法庭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要经历从分析案件材料到模拟判决和卷宗归档的整个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全身心投入,而每一个环节都是对这些专业技能的实践,如在开庭前的准备环节,学生要对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进行调查、收集和整理,要对相关法律文本进行了解和应用,并准备各种有关的法律文书;在开庭审理环节,学生要在其中模拟担任不同的法律角色,对诉讼各方的主张进行分析确认、寻找诉讼的对立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运用证据法的知识调查、运用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并达到法定的证明标准,培养学生的程序意识;在文书制作环节,学生还要根据所学的知识,运用相关的法律和格式制作规范的判决文书,这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大考验。这些环节的训练都能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法律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证据运用能力、法庭语言表达能力、法律文书写作能力,从而促进专业技能与法律素质的养成。

4.模拟法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大学被称为“象牙塔”,大学生活环境相对于社会环境却单纯很多,而大学生一毕业就会面临着社会的考验,如何能更早地适应社会,也应当成为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模拟法庭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方面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一,模拟法庭活动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模拟法庭活动所选用的案例一般应来源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案

――――――――――――――――――――――――――

* 铜仁学院教改课题“模拟法庭在法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成果

例,案件涉及各种社会关系,蕴含着政治、法律、经济、文化、风俗、伦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对案例的模拟审判过程中,除了对案例本身进行法律思考之外,还能从中感受到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关联性,提高其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第二,模拟法庭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观念。在模拟法庭的活动中,通过担任不同的角色,掌握不同角色的地位和诉讼权利,体验不同角色的社会作用和影响,理解不同法律职业的内涵和价值取向,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观念,从而为他们今后走入社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职业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模拟法庭设置所需的条件

1.建立模拟法庭实验室

模拟法庭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实验室的建设,包括场所建设和设施建设。有条件的高校可选用一间可以容纳150人左右的教室作为模拟法庭的场地,参照人民法院的法庭设置审判台、被告席、原告席、法庭专用的桌椅,还需要固定悬挂合乎标准的国徽以及置办法槌、参诉人员标牌和法官服、律师服等。除固定设施外,还应配置多媒体设施、计算机网络设施,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到模拟法庭的活动中来,以此加强模拟法庭的现代性和可观赏性。模拟法庭的设施建设应当严格按照法庭的要求,选用的桌椅要规范,国徽、法官服的选用要严肃,让旁听的人一进来就感觉到法律的威严,学生参与的过程也要尽可能做到跟实际庭审一样严肃,注重法庭纪律,还可以邀请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来模拟法庭现场审理真实案件,实现法制宣传的功能。

2.优化师资队伍

尽管在模拟法庭教学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但教师的作用仍不能忽视。虽然模拟法庭的指导教师一般为诉讼法课程的任课教师,但同时也可以配备高水平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模拟法庭活动应尽量安排“双师”型教师来参与指导,即不仅要具备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还应当具备专业的法律职业资格的教师。这类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及科研能力,还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熟练实务技能以提高学生进行法庭审判的能力和素质。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适当聘请一些资深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担任模拟法庭的兼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诉讼技巧和庭审秩序上的规范,以及培养学生在庭审中对所出现问题的应急处置能力等。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双师”型教师,这样指导模拟法庭的教学才能得心应手。

3.经费的保障

与校内开展的理论教学课程不同,模拟法庭需要的日常教学经费相对较多。例如,模拟审判案件的选择及其案卷材料的复印,模拟卷宗的制作,法官袍、律师袍和法警服装的清洗,模拟法庭教学照片的冲洗和光盘制作,点评嘉宾的招待费等均需一定的经费开支。故此,为了保证模拟法庭教学的顺利进行,高校应当将模拟法庭教学开支纳入日常教学经费预算范围。

三 模拟法庭在诉讼法教学中的实施

1.精选真实案例,提高模拟法庭的实战性

为确保模拟法庭的实战性,案例的选择不应局限于课本中现成的教学案例,而应选取现实生活中难度适中、典型真实的案例,尤其是一些热点案例,还可选取一些法院已公开审结的案例,也可以选用任课教师自己承办过的案件。这样相对于教材中、网络上的案例更接近现实,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此外,选取真实的案例还可以检验学生的断案能力,让学生将自己断案和法庭断案来做比较,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以此提高学生的案件审判能力。

2.学生分组准备开庭材料

案例选定后,由指导教师根据不同的模拟角色,将参加本次模拟法庭活动的学生进行分组,如民事案件中,可以分为审判组、原告组、被告组、证人组、工作人员组等。也可由学生自行根据案件性质来划分角色,由学生自己分组,老师仅提供指导。分好组后,各组人员应当分别讨论案情,自主准备各种开庭材料,指导教师也应分别指导,各组之间不要讨论,以此来维护模拟法庭的真实性和法律的权威性。此外,指导教师应对开庭所需要的法律文书如状、答辩状、证据目录、词等的规范形式、内容、语言表述等进行认真的指导和细致的审查。状、答辩状等法律文书还应按法定的要求递交给对方。

3.模拟庭审过程

模拟法庭的开庭也应当与实际开庭审判一样,需要提前发出公告,最少提前3天将公告张贴于学校的公告栏,并组织本班的其他未参与法庭角色的同学旁听,也邀请其他班级、年级和专业的学生旁听,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法律实务人员现场指导。此举一方面可以扩大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模拟法庭活动提供良好的“实战”氛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整个模拟审判的过程中,无论是质证、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还是当场判决,均应由学生自己完成,指导教师就算发现了问题,也不宜当场指出,而应记录在案,留待庭审完毕后再指导,以防破坏庭审秩序。

4.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模拟法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评价也应当以学生的评价为主。为保证模拟法庭的效果,可由以下三个主体来分别进行评价:

第一,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模拟法庭审判完毕后,参加模拟法庭的学生,应当就庭前工作的准备情况、庭上的表现以及遇到的疑难问题等进行自我总结,找出不足以及改进的对策。

第二,由旁听学生进行评价。旁听学生的评价也许不专业,但很客观,由他们参与到评价中来,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参与活动的学生找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还可以由旁听的学生来对参与的学生打分,由他们选出最佳辩手、最佳表现奖等,以此来激励参与学生的热情,也提高模拟法庭活动的趣味性。

第三,指导教师或其他专家的综合点评。指导教师的点评是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在模拟法庭中的表现行为进行的综合评判或衡量,点评中要指出以下几点:(1)程序是否合法,操作是否规范;(2)法律运用是否准确,说理是否透彻;(3)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精彩;(4)临场的应变能力如何,是否有创新思维;(5)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如何;(6)模拟卷宗的整理、归类是否符合规范。

5.将模拟法庭的考核纳入期末考试成绩

为更好地体现模拟法庭的重要性,检验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应将模拟法庭的考核成绩纳入诉讼法课程

的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40%为宜。该项成绩由卷宗考核和开庭表现两部分组成。卷宗考核是对各组提交的卷宗材料进行审核,以考察学生的案件分析能力、诉讼文书写作能力等庭前准备技能。开庭表现是指各小组及其成员在法庭上的表现,如口头表达能力、庭审应变能力、庭审礼仪等,该成绩最好由旁听学生投票得出,此举既能对学习小组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也有助于提高旁听学生的旁听兴趣。此外,此种方式也较民主、公开,保证了教学考核的公平性。

总之,模拟法庭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要肯定它的积极作用和显著效果,但同时也要意识到,模拟法庭毕竟只是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不能也不应完全取代传统的法学专业教育模式,不能因为强调法学教育的职业性和应用性而否定其科学性和学术性。我们在积极借鉴和推动模拟法庭教学发展的同时,还应当将它与传统的法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共同营造一种集理论教育和实践培养于一身的教学氛围,形成一套以培养应用型和专业技术型人才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莹、路曼.司法考试导向下的诉讼法教学改革[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1)

[2]刘福泉.实战型模拟法庭教学模式之构筑[J].长沙大学学报,2011(6)

[3]孙立智.论模拟法庭教学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6)

[4]杨萍.模拟法庭教学评价内容和方法的探索与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5]刘晓霞.《模拟法庭》考核方法的创新[J].职业时空,2011(9)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 “模拟”翻译教学 翻译能力 教学模式

一、引言

现行的《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2004年版)将学生的翻译能力要求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一,运用所学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能自主进行汉英及英汉翻译;其二,有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素质并最终能满足一般外事活动要求。由此可见,新时期翻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在现实的翻译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和实践脱节的现象,因此,翻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模拟”翻译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模式”翻译教学模式是在原型—模拟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原型—模拟理论重新定义了翻译的概念,认为:“翻译是译者以适合于译语读者阅读需求为目的,以忠实于原语文本中适合于译语文本读者阅读的原语文本部分为翻译标准,对原语文本的一种模拟行为。”该定义明确指出翻译是种反映供需关系的模拟活动,译者执行的是一种以“模拟”为本质的行为。

“模拟”翻译教学模式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模拟,并要求将这种模拟学习与基于情景教学的模拟市场与基于基本理论和实践学习的模拟翻译教材设置及翻译模拟教学课堂设置结合起来,有利于学习者市场适应能力的提高和就业竞争力的增强。“模拟”翻译教学模式主张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模拟”学习环境,即教与用的结合,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将学习与知识积累贯穿于实际运用中。在这种与真实工作情景相结合的教学氛围中,“模拟”翻译教学意味着学习者所学知识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样的学习环境是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前提条件。

三、“模拟”翻译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1.采取模拟情景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情景模拟融入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以商务信函翻译为例,选编、设计的案例(文本材料)应包括报盘(offer)、还盘(counteroffer)、索赔(claim)等国际商务领域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内容。在分析、讨论之前,教师将此案例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了解英汉商务信函的构成及异同,并注意英汉不同的遣词造句方式,让学生按要求先对原文进行课外试译。在学生讨论或进行情景模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营造自由讨论的氛围,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最终使学生独立完成案例设计的翻译问题的分析、解释和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初步形成统一的意见或认识。然后,各小组指派代表对译例进行分析,并代表小组发言。在学生的翻译出入很大时,可使其在已有知识图示基础上展开讨论;当学生分析判断有误时,教师可采取循循诱导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自觉加以纠正。在学生作业的批改方面,应采用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的办法,既要发现,纠正错误,又要尽可能地保留学生译作中可用的部分,肯定并鼓励佳译。每次作业都宜评分,错意要扣分,佳译应加分。

2.坚持“以学生为模拟主体、教师为模拟主导”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由教师讲解,布置练习,然后学生实践,再由教师讲解。老师的经验决定翻译课程质量。如果教师经验丰富,讲课生动有趣,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之,如果教师欠缺经验,学生就会感觉整堂课枯燥无味。在整个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并没有完全参与到英语翻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只是练习老师布置的翻译练习,这样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对翻译课的热情,更不用提对翻译知识的领悟。

所谓以学习者为模拟主体的翻译教学,指的是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材料的选择到课堂教学、作业评估等环节都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具体表现在:(1)在文本准备的过程中,教师收集、编写、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翻译材料。由于文本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主观活动,在编写教案时,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将译例汇编。在译例的设置上注重由浅及深,先易后难,主要是围绕国内外经济贸易、国际金融、科技文献、国际商务、新闻、外交等文字材料选取。(2)在课堂教学中,翻译教师的职责就是启发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理解并辅导他们的翻译实践,教师在备课期间必须充分掌握翻译材料以便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以学习者为模拟主体的翻译教学是通过课堂小组、全班讨论后,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指出本次案例讨论的思路、翻译的难点、重点、需解决的问题、如何运用翻译理论知识等。另外,教师还可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平时成绩记录下来,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讨论。这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课堂与社会、理论与模拟实践的集合,符合高等教育的目标,有利于学生为社会服务。

四、结语

翻译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就是逐步适应从应试型教育向应用型教育的转变,将课堂教学和职场实践逐步接轨;其核心就是重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翻译的实践训练,并最终满足市场对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赵联斌.译语文本的模拟类型[J].山西:长治学院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