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范例6篇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1

  论文关键词: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是指将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内容,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地蕴涵于各种活动之中,人们在这些切实可行的活动中获得感悟,从而提高精神文明素质,最终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目的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不言而喻,活动载体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经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载体科学地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行动,即把虚的变成实的,把无形的变成有形的,把强大的精神作用转化为雄厚的物质力量。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单位的宣传工作者,现就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做以下论述。

一、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的作用

1.有利于营造精神文明建设的浓郁氛围

精神文明建设氛围看起来是一个软性的东西,却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衡量一个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情况,往往把营造精神文明建设氛围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围绕“精神文明”这个中轴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即选择好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载体,一个企业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企业职工的精神面貌当然也会发生与时俱进的崭新变化。大连培训中心之所以能获得国家、省、市级各项殊荣,就是因为不断地推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载体,使培训中心洋溢着浓厚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同样,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与形式比较好地结合起来,而形成了一种可贵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

2.有利于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热情

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广大职工。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精神文明建设一般不能采取强制措施,不能硬性规定职工的参与,只能尊重职工的主观愿望,让职工主动地或自主地选择参加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活动。选好载体,满足职工的需求,引起职工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当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活动中,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下,使职工自觉感悟到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行为规范,从而树立起“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例如,大连培训中心利用“文化超市”这种喜闻乐见的载体,每年都要组织一系列的文艺汇演、读书演讲、摄影作品展、家庭才艺展、服装表演赛等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激发了职工的参与热情,促进了职工文明健康习惯的养成,提高了职工的文明素质,从而为培训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有利于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观念创新

  精神文明建设能否真正活跃起来,主要取决于观念更新。以往,可以说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很多单位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单纯是靠强化教育、被动接受,正如一首顺口溜所说的那样:“书记台上做报告,累得口干舌发燥,台下职工一大片,迷迷糊糊睡大觉”。可见这种枯燥乏味的方式,其效果极不理想,而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载体,却能弥补上述这种硬性灌输带来的缺陷。当前,职工的文化观念、知识水平、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审美时尚以及思想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果我们不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而完全倚赖于行政性手段,只能把精神文明建设停留在一般号召的层面上,达不到让职工自觉行动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

1.继承传统设计活动载体

供电企业在多年来的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涌现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大连培训中心就是充分利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传统载体,比如专题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研究活动、培训活动、形势报告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这些活动载体无不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老瓶新酒,锦上添花”的作用。特别是开展的读书活动,成为了全体职工成长、成才、成功的重要途径,构筑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读书活动具有包含量大、覆盖面广、简便易行的特点,当然不能单纯的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通过读书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培养学习型职工,启迪心灵,增强才智,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精神文明素质。同时,还在读书活动的基础上举办了征文和演讲比赛,首先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带头参加,每人定期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另外职工们也要踊跃参加,可以说一个以“读书、奋进、建文明企业、做文明职工”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使大连培训中心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2.立足现实创新活动载体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载体来说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活动载体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出发,从职工不断变化的思想实际出发,在继承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使活动载体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具有导向性、富有前瞻性。大连培训中心开辟的网站就独有新意,使职工不仅能开阔视野,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技术知识,而且能启迪职工的思路,为企业的双文明建设出谋划策。另外,我们对不同的职工层开发的是不同的载体,对于青年职工,开展的是“学习十佳青年”主题活动;对于女职工,开展的是“争创巾帼岗位标兵”主题活动;对于复转退伍军人,开展的是“弘扬报国精神”主题活动;对于共产党员,开展的主题活动更是层出不穷,仅在2011年就进行了七项主题教育活动,即展示党员风采、党员岗位工作标准、缅怀革命先烈新时期再立新功、增强党性意识坚定理想信念、重温入党誓词、忠诚敬业追求卓越、缅怀革命英名激励报国热情等,这都对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意识、无私奉献意识、爱岗敬业意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合供电企业实际突出活动载体

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丰富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其形式上的多样性,要根据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体现出活动载体的鲜明个性,而不能生搬硬套,把活动载体拼凑成“百纳衣”。作为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命脉的供电企业,承担着一般企业难以比拟的广泛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为千家万户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供电企业形象的基本体现。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以内质外形建设为载体,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大连培训中心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忠诚企业”教育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职工的感恩之心,并凝聚成了忠贞赤诚的爱企业之力。我们制定了“忠诚企业”的活动方案和活动计划表,着重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积极进取教育,二是开创发展教育,三是敬业爱岗教育。在这些教育活动中,职工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文明素质得以提高,企业形象得以改变,开展这项活动以来,大连培训中心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的先进部门和个人。这种活动载体设计得精妙绝伦、鲜明生动,充分显示出供电企业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起点上,而又要迈出新的更加有力的步伐。

转贴于

三、妥善处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的创建原则

 1.活动载体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的创建不是一时心血来潮,随随便便,想搞什么就搞什么,要在其“形散”的背后,做到“神”不散,即遵循精神文明建设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使职工在智力、体力、人格、情趣和社会性诸多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基于这一原则,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精心选择、合理运用载体,把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内容、目标、任务融会、贯穿、渗透、结合于各种有形的载体之中,变抽象为具体,变虚功为实做,从而使精神文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这就要求我们在拓展活动载体时,首先要深入到广大职工中,了解他们想什么、有什么愿望,从他们的愿望出发,以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另外,要关注运行过程,载体的创建是一个过程,要使这个过程健康有效,就要付诸实施,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力求对活动的进展状态做到全过程控制。大连培训中心在2012年初开展了“情系困难职工”的献爱心活动,初春开展了“踏青”活动和“徒步行走”活动,在“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开展了主题活动,当然还有根据上级部署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其他主题活动,尽管活动载体名目繁多,但是我们总是用“精神文明”这一根主线把这些活动有机地连结在一起,突出了它的科学性原则,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追求表面活动的轰动效应,让职工每经历一次活动心灵都能得到一次净化,文明水准都能得到一次提高。

2.活动载体要强调实效性原则

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载体必须明确定位、明确目标,合理安排活动内容,确定最有效的载体,不能简单地搞生搬硬套,不能搞一阵风、赶时髦,不能光喊一些抽象和空洞的口号,要在产生实际效果上下工夫,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的设计上,应以追求“转变作风、增产增效,弘扬正气、促进文明”等实际效果为目的,与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有机结合,真正打造成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精神文明建设品牌,使精神文明建设结出丰硕的成果。

 3.活动载体要实行简便性原则

职工在供电企业中的主要活动是生产经营,从这层意义上来讲,不能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搞得太复杂、太繁琐,要从时间、内容、形式、空间上加以考虑,活动载体要简单明了,活动内容要通俗易懂,具有可操作性,大连培训中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就比较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要着眼于长远,即把大连培训中心创建成为网省公司提供人才支撑的强大阵地作为双文明建设的目标,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载体活动中,但是也不能急于求成,而是有条不紊地分阶段、分步骤,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载体活动,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进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目的,从而使载体活动变得比较轻松,寓教于乐,职工们乐意接受,人人都能参加。另外,不要过多占用职工的精力和时间,避免职工把这些活动当成负担,切实使职工在载体活动中享受到工作的快乐、学习的快乐以及受教育和受培训的快乐。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2

一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一把手”的决心和态度十分关键。从一定程度上讲,创建工作能否抓好,也是对一个领导者素质和水平的检验。一个讲政治、有群众观念的领导,一个有本领、有事业心的干部,就应该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尤其是在创建工作尚未完全进入良性循环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的坚决态度,没有一种攻坚克难的精神,没有一种开拓创新的勇气,是很难取得实效的。青阳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去年取得了领先位次,正是县委、县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结果。县委主要负责同志拎着抓、盯着抓,亲自过问,亲自督查;分管的同志靠前指挥,一线操作;部门的同志齐抓共管,密切协作。这就是一种干事业的态度,一种务实的精神。我们应该知道,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有所建树,要弘扬优秀道德而摒弃不良意识,倡导文明行为而克服不良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有形建树更难,更需要领导者有坚定的决心和持久的毅力。?

二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近几年来,青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团结协作,合力攻坚,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战略定位上,他们确立了将青阳县建成“山水灵秀,生态平衡,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池州副中心城区”发展战略,坚持立足县情,积极探索两个文明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之路,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同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在实际工作中,立足自身在“两山一湖”中的独特区位优势,精心打造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扩大知名度,在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由于观念新、环境优、工作实、服务好,形成了适宜投资、利于创业的良好发展氛围。青阳这几年经济发展的实绩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不仅是青阳县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青阳经济建设得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是精神文明创建要取得实效,必须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敢于和善于破解创建工作的难题。青阳县精神文明创建之所以不断有新突破、新举措,关键是他们善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他们把创建工作不是当作只搞搞卫生、扫扫垃圾,给人们一个视觉效应,而是把它作为优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来抓。两年前,他们开始以经营城市的理念,运用市场法则,盘活城市资产,走出了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新路子,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城市形象。去年,他们又从改革环卫体制入手,创新城区的保洁机制,进一步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公开向社会招标拍卖整个城区的清扫保洁和卫生管理权,在体制和机制上实现了突破,做到了有钱做事、有人干事、有人管事,一改过去公用事业在管理上的不足,将城市环卫体制纳入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权责利相统一的问题,做到了政府满意、环卫工人满意、人民群众满意。实践证明,做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立足于创新,立足于实践,立足于实际,不断攻坚克难,不断与时俱进。

青阳县的经验体现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这就是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的强烈愿望,锐意改革、走向开放的宏伟气魄,优化发展环境、创造时代文明的高度自觉,他们以实际行动实践“xxxx”重要思想,为民办实事,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立足自身实际,创造自己的特色,同时也希望青阳县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精神,加大巩固提高的力度,增强争先创优的意识,推动精神文明创建不断向更高的层次攀升。?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呈现出扎实推进、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逐步深化和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流、物流增加,“社会人”群体不断增大,一些与新形势不适应、与群众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尤其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深入推进的过程中,确实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突出的有:一是在工作上如何实现由突击应付向长效管理的转变;二是在手段上如何实现由行政推动向市场运作的转变;三是在内容上如何实现由环境整治向素质提升的转变。这些是精神文明创建全面升级提高的新阶段对我们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实现今年的创建目标,我们必须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以“xxxx”重要思想统领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一要牢牢把握xx大报告的灵魂,始终坚持以“xxxx”重要思想统领精神文明建设。xx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xxxx”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既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又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xxxx”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正确把握贯彻“xxxx”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xxxx”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牢固树立“xxxx”重要思想在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一切工作都要从贯彻“xxxx”重要思想出发,都要符合“xxxx”的要求,都要以“xxxx”为标准来检验。要高举“xxxx”这面旗帜,用“xxxx”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武装起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二要牢牢把握xx大报告提出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造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中心任务。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服务于这个中心。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无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思想道德教育还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同完成改革发展任务相结合,同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要始终坚持从社会多样化的实际出发,从广大干部群众不同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出发,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领域和社会覆盖面,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多做振奋精神、团结鼓劲的工作,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办好事、实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特别是要多为困难群众着想,让最广大人民群众从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扎扎实实的教益和提高,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从而更好地调动、保护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三要牢牢把握xx大报告的精髓,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上各种矛盾和斗争错综复杂,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紧密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际,处理好继承优良传统与坚持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在思想政治工作、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形成的一切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都应当认真坚持并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同时,要按照xx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认真总结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要紧紧围绕xx大报告提出的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形成新的认识,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二、创新思路,提升理念,在增强创建工作的群众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努力构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做好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今年,池州城区要争创全省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青阳县要争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城,东至、石台创造条件明年申报,九华山要巩固良性循环成果,并接受中央文明委的考评。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深入研究创建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要求,着力开辟新途径,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尤其是要围绕构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增强创建活动的群众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第一,要着眼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科学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体制是保障,机制是活力。精神文明创建要深入发展,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觉性外,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排除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新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来了,创建工作就会有突破、有创新。当前,体制机制这个坎就横在创建工作面前,我们必须迈过去,而且一定能够迈过去。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负责同志的认识、态度和决心至关重要。总的要求是:要围绕攻克“薄弱时段和薄弱环节”问题,推进“一个领导体制和两个工作机制”的全面落实,全面推行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为内容的综合执法,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在治脏的同时突出治乱,大力整顿交通秩序,着力整治摊点群和乱贴乱画现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营造规范有序的生活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对照这些要求,大家认真思考一下本地的“一个领导体制,两个工作机制”还存在什么问题,是不是科学有效,是不是都落实了。?

第二,要确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建立规范高效的市场运作机制。随着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越来越大,一些传统体制机制的制约越来越多。例如城市创建工作的环卫体制和城管体制问题,如何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使城市管理的这些基础工作落到实处,各地都在探索。青阳县采取了市场化的办法,对环卫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造了一些基础设施,政府花了一些钱,作用和效果非常好,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府应该学会用市场的办法抓创建,确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把城市资源作为资产来经营。这是一种发展方向。大连就是成功运用了这个理念,实现了“工业城市”向“旅游城市”的过渡。我们的创建工作也要善于运用这些理念,争取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使创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三,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目标是“育人”,特点是“群众性”。创建工作不仅要治脏,而且要治乱;不仅是改善环境的问题,而且是打造诚信的问题。创建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管理不力、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但更多的还是教育问题和人的素质问题。下一步创建工作在内容上要实现由环境整治向素质提升的转变,把诚信建设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打造诚信机关,培养诚信市场主体,培育诚信公民,在公民道德建设和市民素质提高上下功夫。要把“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做到德法并举,教诛并重,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的实践中,加深理解“德”的内容,深刻体会“德”的要求,切实履行“德”的规范,不断聚集“德”的力量,从而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增强自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创建、支持创建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创建工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多为群众办实事,把实惠送给群众,群众的自律意识才能增强,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才会高涨,群众的主动性才能有效发挥,群众的创造性才能显现。?

第四,要坚持“重心下移”的原则,切实建立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随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创建工作成果的巩固越来越难,究其原因,就是重心下移不够,没有发挥好城关镇(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我们必须把创建工作的重心下沉到城关镇(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真正做到“管理重心下移,街道负总责”。各级党委、政府既要明确街道、社区居委会在创建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又要赋予他们在城市管理中的一些相应权力,同时加强对他们履行职责的检查督促,使他们在管理中真正做到有责、有职、有权。去年,全市社区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全面启动,开始呈现强力推进之势,初步解决了“有人办事、有经费办事、有地方办事、有规章办事”的问题。

今年,要着重健全和完善社区居委会的功能,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通过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典型,以典型引路的方式,真正把社区建设作为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的一个抓手,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全面升级提供制度保证。?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历史逻辑与思想逻辑;引领地位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0)12-0018-0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明确提出的任务,显示了历史经验和当今实践的相统一。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深入向前推进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党长期坚持思想战线工作实践的逻辑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不是一朝一日萌发出来的,它的形成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全过程相连接,体现出循序渐进的思想发展轨迹。认真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有助于加深认识这一建设任务的战略意义,保障当代中国社会更好地沿着健康和文明的道路前进。

一、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源头来自于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两个文明建设”重要观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将党的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之后,邓小平即强调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建设思路。在以后的实践中,从精神文明建设到先进文化建设,再到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体现着党领导思想战线工作的演进路径,由此构成的阶段性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瓜熟蒂落。

从1978年到2000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以突出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特征,以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着眼“四有新人”的培养。这20多年是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动的开始,中国一方面处于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过程,另一方面又处于社会转型的状态,新旧体制矛盾、中外思想碰撞、是非取向不一造成的困惑与改革开放新举措相伴随,给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主要的背景是两个。一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立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在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观念的同时,强调不能忽视社会精神道德层面的建设。二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思想战线出现的问题,认识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1988年邓小平指出:“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1]P290他认为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没有做到平衡发展,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这两个主要背景促使党中央将精神文明建设侧重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上,当然也泛指对人民的教育。这个阶段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取得了显著效果。集中表现在两个标志性文件的制定上。一个是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重大方针。另外一个是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的部署。这两个文件中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阐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奠定了基础性的内容。

从2000年到2006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以突出强调先进文化建设为特征,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先进文化的建设范围,着眼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2000年2月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文化”的概念由此形成。在此之前,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开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方面概括和阐述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内容。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看,十五大的一个重要发展是提升了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确定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并且把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2]P35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进入新世纪后,先进文化建设成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与党治国理政的各项工作相联系。例如,十六届四中全会将发展先进文化作为党的五种执政能力之一,先进文化建设也是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之一,发展先进文化又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先进文化如此重要的地位更突出了它的统领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第二个阶段,精神文明建设依然受到高度重视,党中央领导人以及中央相关文件中,对精神文明建设都有进一步的阐述。但与第一阶段有所不同的是,精神文明建设已被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加以阐述,如2004年10月,同北京市基层干部座谈时指出:“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强调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内包含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3]P3622005年,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阐述“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其中就包括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3]P1031这就表明,2000年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虽然仍在不断向前推进,但已被纳入文化建设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下。它不仅没有降低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反而使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上。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标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进入新的历史起点。该决议着眼于和谐社会建设,在“先进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和谐文化”的概念,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4]P660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5]P26-27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党提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任务,号召“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6]P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赋予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以崭新的时代精神。

需要指出的是,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相反,每当党中央提出一个新的标志性概念时,无论是精神文明建设还是先进文化建设,获得的都是认识上的提升和内涵上的丰富。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三者之间由此构成一种逻辑关系,它们的先后提出反映了党领导思想战线工作的步步深入。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和思想逻辑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告诉我们,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就从哪里发端,思想演进的过程与历史发展的过程呈一致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项时代任务提出来,其思想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既是现实所需要,又为历史所必然。正确把握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三者单独概念和统一范畴的辩证关系,在于认识它们之间历史逻辑和思想逻辑相统一。

历史逻辑揭示事物演进的时空线索。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单独的概念,各自的涵义有所区分。精神文明“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7]P2054。先进文化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8]P283。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5]P26。涵义不同,具体内容、工作任务以及目标指向也不同,体现出三个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以及党的阶段性工作聚焦不一样,并非思想理念上相矛盾。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统一的范畴,相互的精神是贯通的。因此,绝不能因概念的单独特征而将它们割裂开来。改革开放迄今为止的整个过程,构成党领导思想战线工作的整体。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发展逻辑的历史起点,先进文化建设是其间的一个中间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的形成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时间上反映了改革开放阶段性的区分,在空间上则连贯起党领导思想战线工作的全部。三者之间的历史逻辑,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新时期历史实践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一致性。

思想逻辑揭示事物演进的内在因子。从建设精神文明到建设先进文化,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们之间的有机统一究竟通过什么样的关联以及哪些因素才构成同一个事物演进的思想逻辑,可以从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两个方面来揭示。比如说,物质文明建设相对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就是一种外部联系,精神文明建设中科学文化与道德建设则是内部联系。再比如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来说就是一种外部联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自身需要处理好的各种关系则是内部联系。从内部联系构成的思想逻辑看,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联性,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三者属性的同一性上。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都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党中央都将这三者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特征加以强调。第二,三者任务的共通性上。从文献的表述看,无论是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还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都是以形成社会共识、引领思潮、凝聚力量为宗旨,强调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三,三者内容的交融性。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虽然涵义不同,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道德情操和社会风尚等方面,三者所传递的思想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因此,党中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与文化建设的具体任务紧密结合起来”[5]P743,“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5]P74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的思想逻辑表明,它的形成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必然。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战线的引领地位

思想战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一方面对思想战线的工作功能认识不断深化和提升,一方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战线的引领地位。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什么样的政治立场、塑造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树立什么样的行为标准、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始终是党加强思想战线工作的中心议题,并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和思想提练。例如,最先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具有改善社会风尚的全局意义,但从侧重培育“四有新人”的定位看,显然具有青年群体的针对性。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修改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从青年培养转向公民教育是对思想战线工作面上的拓展。又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思想也是党在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推进中不断得到强化。1989年后,党中央就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去指导理论、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部门的工作,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9]P626-627强调“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10]P647在此基础上,思想战线的工作功能逐渐聚焦到引领社会思潮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这个认识鲜明地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战线的引领地位,具有战略意义。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层层推进中,以下几个理念值得充分重视。

第一,思想战线的工作疏忽不得,一时懈怠将会贻误几代人。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并将它视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新时期这个传统得到发扬光大,党中央反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需条件”、“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可靠保证”、“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重要途径”。[10]P1063-1069忽视经济战线的工作后果严重,忽视思想战线的工作产生后果的严重性不亚于经济战线的意义。思想战线疏忽一时,伤掉的是社会元气,毁害的是精神风尚,影响的是好几代人,后果的弥补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经济工作的失误更为困难。

第二,思想战线的形势是严峻的。改革开放“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引起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9]P1336“在我们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人们思想活跃,各种观念大量涌现,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与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这是难以避免的。”[8]P1336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伴随着市场经济活动而诱发出来。从世界范围意识形态的现实看,“西强我弱”的基本态势短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使西方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保持着巨大能量。“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11]P530-531思想战线的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第三,思想战线的建设任务是长期的。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在新旧两种体制交替过程中,新的理论体系、思想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逐渐形成的同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历史遗留的半殖民地奴化思想和其他落后习俗的影响会长期存在。”[12]P363当代中国新旧体制交替尚未彻底完成,尤其是政治体制正在改进和完善过程中。同时,世界新格局的形成和变化也对我国思想战线发生深刻影响,“美好精神的塑造,道德观念的形成,优良风尚的树立,需要长期积累,潜移默化,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13]P1538对思想战线建设任务的长期性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四,思想战线的焦点是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意识形态有着鲜明的阶级性。任何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都是统治阶级意志和思想体系的反映。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规律。”[3]P49改革开放后,思想的多样性和选择的自主性成为客观的事实,但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思想不可缺失。在意识形态上搞多元化,只能导致社会的思想混乱、道德失范、是非困惑、价值迷茫和行为无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5]P459是当代中国向世人展现的一面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用它占领意识形态的阵地,是思想战线党的工作的根本。“意识形态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前沿。我们同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10]P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是否有力,关系到党的意识形态阵地是否牢固。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具有“凝魂聚气、强基固本”[14]P2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是竖起的一座思想航标,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排除任何干扰和困惑,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整合各种力量,凝聚民智民力,继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成就。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4]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4

4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精神,总结工作,交流经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文明委主任黄丹华,中央文明办协调组副组长赵树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资委党委委员、副秘书长、文明委副主任杜渊泉出席会议。

会议宣读了中央文明委表彰决定和受表彰的中央企业全国文明单位名单,并向中央企业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授奖牌。中国大唐、中国中铁和兵器工业北方车辆研究所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中国大唐发挥央企独有的政治优势,成立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为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领导小组,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以思想和文化建设为引领、以实时动态考核为管理手段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路,所开发的“文明单位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将文明单位管理信息平台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搭建网上精神家园,充分发挥了精神文明建设提振员工士气、激发员工创造性和促进中心工作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为推动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中国大唐用7年时间实现了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并于2010年、2011年连续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截至2011年底,中国大唐发电机装机容量是组建时的4.66倍,已经成长为一个发电装机过亿、拥有煤矿、能源化工、铁路、港口以及海上运输等上下游产业的大型能源企业。

拥有28万多名员工的中国中铁将精神文明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加强引领,促进各层级、各系统和各部门做到“四纳入”,即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发展战略来规划、纳入班子业绩来考核、纳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来促进、纳入员工队伍建设来加强,与生产经营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同考核。中国中铁将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基层,下到一线落地生根,注重把项目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构建了以项目党建为点、以铁路客运专线为线、以区域党建为片的点、线、片相结合的工作体系,做到了施工战线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立在那里、活动就开展到那里、作用就发挥到那里,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通过大力加强现场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出“一加强、两突出、三延伸、四同步”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上桥头、进峒口、下班组、到宿舍、入人心,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通过大力加强项目文化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项目管理目标体系、融入项目管理全过程,着力建设以忠诚守信为重点的精神文化、以安全生产为重点的行为文化、以“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为重点的廉洁文化,先后评选表彰了111个股份公司级项目文化建设示范点,总结推广了开路先锋的“路文化”、跨越天堑的“桥文化”、穿山越海的“隧文化”、四海为家的“家文化”等一批具有企业特色的项目文化,实现了项目文化建设与工程项目管理有机结合,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效载体。通过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改革发展。2011年,在国际形势动荡加剧、国内铁路市场突变的情况下,全公司完成新签合同额5 708亿元、营业收入4 607.2亿元。企业连续8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去年排名第95位,在全国企业500强排名第6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承包商。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作为我国唯一的坦克装甲车辆总体技术研究所,是推动兵器工业科技进步的骨干力量,始终坚持发扬优良传统,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内和外顺的和谐环境,先后研制了多种坦克装甲车辆、步兵战车,推动我国坦克装甲车辆技术由仿制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向自主创新的重大跨越,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项800余项。目前,研究所已发展成为我国特种车辆研发基地、创新基地和实验基地,形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首席专家为引领的研发队伍、以车辆传动国防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世界先进的实验能力、以特种车辆、专用车辆和民用车辆为方向的研发格局。

黄丹华对上述三家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铁工、中国兵器工业北方车辆研究所等3家企业作了很好的发言,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各有特色,值得学习借鉴。”

黄丹华指出,在中央文明办的有力指导下,国资委文明委按照国资委党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全面推进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高度重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二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大员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更加巩固。三是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中央企业员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四是创新载体,丰富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五是模范履行社会责任,中央企业的社会形象得到不断优化。

黄丹华强调,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任务,深化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工作新局面。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是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党的“十”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三是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四是紧紧围绕“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核心目标,努力营造凝神聚气、和谐奋进的浓厚氛围。五是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企业文明程度和员工文明素质。

黄丹华要求中央企业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提高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科学化;三是进一步改进创新,切实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赵树杰在讲话中指出,多年来,在国资委党委高度重视下,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呈现出整体推进、卓有成效的生动局面,保持了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中央文明办直接组织的工作项目中,国资委带领中央企业踊跃参与、无私奉献,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中央领导充分肯定。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5

同志们:

这次会议,传达了**同志在省文明委全体委员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审定了今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讨论了命名表彰的文明单位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签订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年度目标责任书,大家还谈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建议,我原则同意,希望会后认真抓好落实。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也是得到机遇较多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抢抓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全力实施集中突破,全市呈现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同时,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以“精神文明创建年”为载体,不断明晰思路,突出重点,改进方法,加大投入,着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拓展新内容,组织进行了“六大”文明创建活动,集中开展了文明礼仪学习实践、身边好人好事推荐评选、解放思想大讨论、城市精神大讨论、平凉赋有奖征文、十大不文明行为点评、社会文化环境集中整治等项活动,广泛开展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系列文化活动,不断加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涌现出了刘惠君、崔正涛等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总体上讲,过去的一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声有色,势头良好,成效明显。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一些部门和干部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需要继续优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投入不足,进展仍然不够平衡;城市管理的运行机制和有效措施还需进一步优化完善,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下面,我就进一步抓好今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一要认识到,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逐渐减弱,经济形势总体趋稳向好,但宏观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内在动力还不足,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要突破各种困难因素的制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三二一”战略思路,精神文明建设是强大的思想利器。因此,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着力统一思想、增强信心,为应对挑战、克服困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舆论环境;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变挑战为机遇的信心和决心,真正把全市各族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上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战略思路上来,群策群力,共克时艰,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二要认识到,维护全市社会和谐稳定迫切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社会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问题也日益显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加之我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欠发达地区,区域内不稳定的因素比较多,我们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仍然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凝聚人心、疏导情绪的作用,不断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积极营造促进社会和谐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服务、自觉支持、自觉参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要认识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迫切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境界,陶冶情操。近年来,全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但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比照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必须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以建设特色文化名市为目标,以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创造更多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

今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繁重、意义重大。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全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以党的十七

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提高服务全市中心工作能力,着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深化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加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度,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感染力,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社会环境。

一要围绕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提高服务全市中心工作能力。去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平凉已成为“东翼”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宝贵历史机遇,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跨越发展,已成为我市当前和今后时期的中心工作与重大任务。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来开展工作,自觉服从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战略部署,准确把握全市工作大局,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载体,拓宽精神文明建设思路,做到经济工作重点突出什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就服务什么;经济建设的项目到哪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就实施到哪里,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思想引导作用。当前要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团结鼓劲、凝聚力量为重点,大力宣传我市确定的“四三二一”战略思路和“六个集中突破”工作重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清我市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潜力,坚定应对困难挑战的信心与勇气,聚精会神搞建设,实干攻坚求突破,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促进我市经济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区域活力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围绕壮大主流意识形态,着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

出大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特别是渗透与反渗透、分裂与、破坏与反破坏的斗争仍然十分尖锐复杂。全市精神文明战线一定要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特别是要把去年我们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成功举办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实践,作为学习教育的最直接、最生动、最有力的教材,主动用核心价值体系去引领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人民群众教育管理的全过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理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转化为人们的伟大精神信仰和基本价值取向,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

三要围绕倡导社会文明风尚,着力深化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载体,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全市各级要着力巩固去年“精神文明创建年”活动取得的成果,抓住今年省级、部级文明创建验收表彰的大好时机,全面部署开展文明县(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乡镇、文明社区、文明景区等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共建和谐新平凉”全民参与工程,未成年人“阳光成长”工程,志愿服务“金牌行动”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工程”、精神文明创建“惠民工程”等文明创建工程,培育打造“讲文明、树新风”、“三下乡”、“四进社区”、志愿服务、困难援助、诚信经营等文明创建品牌,在农民群众中广泛开展讲奉献、学技术、除陋习、树新风等文明教育活动,形成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要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宣传全国道德模范张晓、刘惠君和感动xx人物米祥仁、崔正涛等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搞好全国道德模范和陇人骄子评选推荐活动,在全市努力营造宣传模范、学习模范、崇尚模范、争做模范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全市公民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

四要围绕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着力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着标志,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现实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和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积极争取文化项目,加快推进文化普惠,不断加大城乡特别是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切实保障城乡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籍、读报纸、进影院、用网络、参加大众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公共文化鉴赏和创造的基本文化权益。要加大城区现有广场公园、体育场馆、文化中心和农村现有农家书屋、文化站室、体育健身工程的整合运用与管理使用,组织群众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参观,巩固扩大文化教育阵地,丰富群众的精神“食粮”。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深度挖掘崆峒山、西王母、皇甫谧、古成纪等优势文化旅游资源和曲子戏、灯盏头、高抬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规划建设一批体现平凉特色的文化产业园、产业街。要以xx市艺术团、xx市文化产业开发中心为引领,着力培育一批在民俗旅游、休闲娱乐、动漫创意、广告出版等方面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骨干企业,为群众提供更多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

五要围绕建设生态文化名城,着力加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度。“创全国文明城市,建生态文化名城”,这是市委、市政府适应全市经济发展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头等大事。去年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真抓实干,积极落实任务措施,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开创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良好局面。今年是我市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三年规划的第二年,也是争创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的达标年,各部门、各单位务必要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对照新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市上三年规划要求,抓重点、攻难点、治弱点、除盲点、造亮点,切实加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度,争取使我市的创建工作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强筋骨”,加快城市基础建设。围绕建设“绿色平凉、宜居平凉、养生平凉”的目标定位,贯彻“强化功能区、美化景观区”的要求,加快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312线过境段改造、南环路改造、城区东西出口畅通、新区绿地公园建设、平凉景观大道建设、南北面山绿化以及主干街区道路、居民住宅小区的绿化、亮化、美化和净化,切实加大集中供热、热电联产、给水排污等市政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廉租房、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旧房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张中心城市规模,提升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努力向部级生态示范区和园林城市目标迈近。二是“治顽症”,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坚持建管并重、以管促建,下决心整治中心城市乱泼乱倒、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涂乱画,以及市场经营中的假冒伪劣、欺行霸市,建筑施工中的扬尘污染、噪音扰民等群众怨言最多、严重影响市容的诸多“老大难”问题,完善建立“统一领导,市区联动,以区为主,部门协作,群众参与,堵疏结合,标本兼治”的城市管理新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向科学化、网格化、精细化、人性化方向转变,不断提高城市科学管理水平。三是“塑精神”,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把市民文明素质提高作为一项根本性工作和基础性工程来抓,着力强化市民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主人翁意识,突出市民个体文明在城市整体文明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各种途径和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市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让广大市民自觉遵循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一个有文明道德素养和崇高价值取向的人。继续开展“平凉城市精神”大讨论和“告别陋习、走向文明”大行动,让广大市民明白我们城市的“精气神”到底是什么,什么应该提倡,什么应该反对,彻底远离我们经过票选列出的“十大不文明行为”。要精心组织,扎实开展百名“十佳”评选表彰活动,宣传树立市民身边的模范人物,激励广大市民以他们为榜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养成良好文明习惯,争当现代文明市民,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努力形成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精神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健全完善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和凝聚全市上下各方面力量,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证。

一要在组织领导上强化。经济建设搞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主要原因是领导重视不够。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做到同步安排部署,同步考核检查。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抓,及时听取有关汇报,积极帮助解决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

二要在方式方法上创新。要把开拓创新精神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努力增强工作的时代感和针对性。要树立品牌意识,组织实施好“平凉精神”征集活动,用品牌扩大影响。要善于运用新技术和新媒体,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功能作用,主动占领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等新本文来自文秘家园***转载请注明***兴阵地,宣传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先进典型。要强化媒体监督,加大对不文明现象和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力度,在全社会倡导文明风气。要多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运用贴近群众生活的载体,如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等,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要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变化,使创建活动拓展延伸到新组织、新阶层、新职业,覆盖到不同人群,不断扩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要在工作作风上务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着眼基层、强化基础、突出重点、细致具体。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作风,切实抓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事情,抓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事情,抓好事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长远发展的事情。特别是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真正把今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年底严格按照签订的责任书奖惩兑现。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高校教育事业 志愿服务 精神文明建设 推进

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通过鼓励高校学生进行志愿服务从而带动高校树立良好精神文明建设氛围,促使高校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健康稳定的心理情况,能有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高校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各高校应从高校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积极开展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高校学生精神文明素质。

1.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的重要性

新时期科技不断进步,经济水平得到不断增长,因此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滋长,造成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障碍。正处于青春期的高校学生群体被家长以及社会寄予了较高期望,因此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由于社会上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干扰,加之高校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发生被蛊惑的情况,对高校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极大威胁。这就需要各高校积极开展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开展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1.1提高高校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

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帮助高校学生树立自信、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高校学生建立健全自身独立人格,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从而为日后走出校园、走上社会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心理素质的健康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决定了高校学生群体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因此加强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能有效促进高校学生整体素质水平提高。

1.2健全高校学生全体人格塑造

加强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工作,能够加速高校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帮助高校学生建立健全自身人格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较为规范的道德意识,从而对自身的行为活动有一个原则性的约束规范,使自身人格境界得到升华。同时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将高校学生群体的潜能充分发掘,帮助高校学生进行自身人格塑造从而获得心理结构优化、精神素质文明提升。

2.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工作的相关建议

为了切实加强各高校的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工作,推动高校学生精神文明建设质量提高,应当在明确志愿服务重要性的前提基础条件下,切实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设施投入,鼓励志愿服务的推行普及,在这里先对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几点相关建议:

2.1树立正确的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工作理念

2.1.1召开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评比。作为高等学校,通过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显得更为重要。我校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总体格局统一考虑,每学期初都要在行政会上听取团委的想法和计划。学期中,团委广泛征求意见,协调和疏通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并及时向学校党政领导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共同分析研究有效开展工作的具体方案。学期末和五四期间召开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评比。

2.1.2积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理念更新。各高校应当明确进行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理念更新,实现“以生为本”的精神文明教育宗旨,不要只是将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工作做成流于形式的表面工作,应当脚踏实地、规范管理,从领导层面开始加强对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工作的重视,贯彻落实学生心理精神文明教育。

2.2鼓励学生群体自主进行志愿服务

2.2.1志愿服务为基础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比如学习压力大,学习的目的不是很明确,学习的动机较为功利化等,这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将以志愿服务为基础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呢?首先要鼓励高校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并且多阅读一些精神文明健康性较强的积极性文章,同时鼓励学生多购买多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类的报刊等,以此给其养成良好的心理暗示,形成积极的心理素质,积极自主地参加相关志愿服务活动,并通过在活动中的行为准则获取精神文明建设理念;其次,学生通过可以利用一些零星的时间去看一些精神文明建设节目以达到多了解心理健康信息的目标,比如看看《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节目,在看节目的同时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学习正确的生活态度。最后,当学生遇到心理难题时,可向志愿者主动寻求服务帮助,志愿团队通过提高相关服务主动的为其纾解困难,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开导和教育,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更好地生活学习。

2.2.2加大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投入力度。各高校应当加强对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的投入力度,及时进行学生志愿服务设施更新,提高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硬件设施质量。贵州省某大学就开设了精神文明教育教育阅读室,购入了一批高质量的精神文明教育读本,供学生进行借阅,同时设立了班级配套的精神文明教师志愿者,对于班级中出现的精神文明问题进行及时疏通引导,在进行志愿服务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程度的良性影响,从而及时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2.3推行“微志愿”精神理念鼓励学生“人人都做志愿者”

各高校应当更重视在细微之处、在日常生活小事上,培养学生的“微志愿”精神。几年来,学院在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中,大力宣传“于细微处见精神”、“一件小事看德行”的道德价值观,广泛开展“莫以善小而不为”的“微志愿”教育,引导学生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服务他人,服务社会,鼓励学生“人人都做志愿者”。

这种方式有利于莘莘学子们积极响应学院的各种号召,不断丰富“微志愿”活动和品牌志愿服务活动的精神内涵,努力践行“明德励志、笃学致用”的校训精神,推动学院“育人工程”向更高层次发展。

3.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案例分析

3.1案例分析

2012年,某高校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结合《高校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以“我们的节日”活动,以各志愿服务队伍为依托,围绕高校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和高校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组织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以高校志愿者队伍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先锋模范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和志愿服务文化建设,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一方面在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在于构建切实可行的激励保障制度,让学生由制度牵引起步,逐渐成为一个自觉自励的志愿者,乐于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去服务社会,帮助他人。

3.2结果研究

该高校坚持以德育为先,充分认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抓住机遇,重点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学生头脑的工作。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具有综合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学校团组织是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组织是学校中学生的具体组织,团活动是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最好形式,通过团组织进行德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德育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入手,使学生知行互动。

总地来说,当代学生群体总体素质在不断上升,思想活力和精神需求明显提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追求进步、共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仍是主流。但是另一方面,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日趋多元化、多变性、多样性,青年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和尖锐,来自以互联网为主的现代传媒和以欧美日韩为主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要求高校共青团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生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统摄地位基础上,增强共青团在广大同学中的吸引力和号召力,继续抢占大学校园这块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最终让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要学生从做自己的主人,到做集体的主人,将来做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

4.结束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高校学生的精神文明问题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各高等院校的精神文明逐渐普及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状况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同时和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质量有着紧密联系。本文通过对中国各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从而加强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力度,对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周围,刘继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0,(12).

[2]卢雍政.大力推进志愿服务 促进社会全面发展[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