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资金论文范例6篇

医保资金论文

医保资金论文范文1

【关键词】财务战略思维 医院财务管理 效力分析

医院的财务管理是医院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方面,也是医院正常运营的关键,因此对于医院的财务制度需要进行全面的关注,采用更加科学的财务管理措施,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全面提升,为医院创造更好的价值。现阶段医院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情况,因此需要将@些情况进行全面的改进,保证医院财务管理进一步提升,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一、资料和方法

随着党的十三中全会对于医疗新政策进行全面的革新,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也在不断的推进,医疗卫生市场的竞争不断的激烈,医院未来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医院未来经营面临着取消以药补医制度,医药价格调整更加全面的突出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政府补偿机制以及医保机制支付方式改革等外部环境的重要影响,加上医院内部经济管理模式逐渐向着集约化角度发展,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医院需要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对医院进行管理,掌握战略性的思维,从全局化的角度出发,主动的去适应经济发展,及时调整医院的经营管理理念,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医院整体健康发展。

医院财务战略是医院战略体系中的职能战略,主要是指为谋求医院资金均衡和有效流动,逐步的增强医院的财务竞争优势,因此在进行战略发展的基础上,全面的增加医院的财务竞争优势,及时的分析医院的流动资金的全局性和长期性,创造性的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谋划,全面的提升医院经济管理者的医疗管理方式,提升战略分析途径,促进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二、结果

医院财务战略财务管理的实质就是为了寻求医院资金的流动以及资金的周转达到一定的平衡,从而全面的提升医院财务的实际竞争能力,在医院内外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对医院的各项资金进行全面的规划,保证医院整体执行过程的顺利性,从医院战略角度出发开展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让医院可以在战略管理的基础上提升医院财务基本判断,进而实现医院的整体战略构想。根据某院实施财务管理前后的战果可知,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该院对收入、财务以及费用进行管理,在管理后,其中收入占比69%,财务占比20%,费用管理占11%,对于收入的管理相对规范,财务管理方法科学,且费用管理效果明显提高;相较于管理前收入管理占比的59%,财务管理占比的20%以及费用管理占比的21%,有明显的提升。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医院财务管理中通过战略决策,可以将医院的管理质量进行提升,提升医院管理的高效性,使得医院的资金和费用方面的管理更加的全面高效,在进行战略决策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全面的控制企业的管理,提升整体管理的科学性,保证医院在管理过程中可以达到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结论

医院财务战略的制定需要结合实际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投资战略是医院长期的投资项目,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需要遵循适时适量的原则,将有效的资金投入到需要的项目中,体现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医院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灵活性,及时的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观察,紧密的关注卫生行业的变化,适时的对企业的资金进行调整,掌握更加规范化的战略管理方式。医院需要按照合理的比例将资金配置在不同的业务要素上,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投资项目。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于资金的管理也是更加规范的,应该逐步向着效率方向发展,努力的降低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降低资本成本和运营风险。医院在进行筹资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内部积累、外部筹资方式。内部筹资的方式需要医院不断的对自身的经营管理进行调整,规范财务管理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医院可以选择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信贷筹资活动,将医院的资金流转速度进行激活,这样可以将医院资金运行效率进行全面的提升。

医院在进行营运战略的制定时,需要将流动资金和流动负债的差额进进行关注,医院首先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强化资金流量监控制度,实现资金营运战略。同时加强对财务挂你人员的培训力度控制,科学全面的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控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整体管理质量。

在医院利益战略方面,需要对分配战略进行合理的控制,在医院整体利益分配方面要求均衡分配,建立专门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绩效体系、建立医疗考核和评价体系,这样可以全面的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工作量和责任性,对医院整体管理效率进行提升。同时建立多维度全方位的符合分配制度,平衡好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之间的关系,实现医院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讨论

医院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可以提升医院整体财务管理效力,避免医院出现短视行为,实现医院当前效率并兼顾长远利益,这势必会推动医院整体战略的实施。在进行医院管理中首先需要以医院为依托,并以资金为纽带,通过合理的资金筹集,全面的资金统筹,将医院综合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实现资源整体的优化配置,保证医院整体目标的实现。其次,医院应该将财务战略融于医院整体战略管理中,明确财务战略的位置,成为医院强有力的支撑。最后,需要将医院财务战略与资金进行有效的融合,引导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科学性,避免出现经营风险变动,提升资金管理质量,保证医院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水清.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J].中国卫生经济,2014,07:89-91.

[2]李文佳.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247.

医保资金论文范文2

2011年以来,丹阳市医保工作紧紧围论文联盟绕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总体要求,以“政策体系有新完善、参保扩面有新突破、平台建设有新跨越、服务形象有新提升”为工作目标,强化管理,倡导诚信,优化服务,确保工作伴随经济创新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

2011年9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医改在基层”系列报道播出了丹阳市医保改革工作的成功经验,央视评论指出,丹阳市探索“城乡医保衔接”这一做法值得在全国进行推广。

丹阳市医保中心工作的主要亮点有:

医保扩面稳中有升,基金运行基本平稳

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78.42万人,其中,参加基本医保人数16.06万人、居民医保1.97万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60.52万人。基金征缴4.3亿元,其中,基本医保2.2亿元、居民医保972万元、新农合2.01亿元(含政府补贴1.05亿元)。基金支出3.9亿元,其中基本医保支出2.1亿元、居民医保支出866万元、新农合支出1.8亿元。

医保监管力度逐年加大

2011年通过网络和实地,对门诊报销的零售药店开具的票据1665人次进行了稽查,追回不符规定报销金额3.48万元。同时,对385人次外伤人员重点核查,其中,未刷卡227人次;追回不符合规定4例10.4万元;对外伤人员刷卡住院核查158人次,杜绝违规3例,追回金额2.8万元;查处违规使用ic卡12人,金额10.65万元。

民生优先,强化服务

一是政府出资,解决困难群体连续参保的问题。基本医保个人参保已占单位人员参保的30%,个人参保中,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占个人总参保人数的二分之一。为解决这部分人员的暂时困难,确保连续缴费,对这部分人员实行优惠政策,按全市社平工资的70%缴纳。二是为全市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重残人员和优抚对象办理居民医疗保险,共计2344人次,政府投入资金155万元。三是按照市政府要求,全年对“40”“50”人员医疗保险补助进行发放(2011年为第4年),把补贴资金按时按质发放到位。全年符合“4050”条件人员2715人次,补助资金260万元。四是实行医疗救助一体化管理。2011年享受农保医疗救助对象15134人,对符合补助条件的人员进行了补助兑现,共补助2014人次,补助金额170万元。

完善医保政策体系,不断提升保障水平

一是医保险种相互转换,更加便捷。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已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对象转换成职工基本医保的,以上年社平工资为基数,按9%的比例按实际参加农保年限一次性补缴保费差额;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已参加居民医保对象转换成职工基本医保,以上年社平工资为基数,按7%的比例按实际参加居民医保年限补缴保费差额。二是缴费比例下调10个百分点。全市按照上级要求,将全市原医疗保险最低缴费70%比例调整为以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缴费。三是逐步施行单病种结算办法。针对近年来全市血透

转贴于论文联盟

病人数量增加和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学习周边县市好的做法和经验,于2011年7月实施了针对血透病人年度及每月费用封顶的规定,规范了血透病人的医疗行为,有效控制了单病种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的现象。

2011年以来,医疗保险在丹阳市全民参保目标已基本实现的情况下,医保经办工作重心正在从以扩大覆盖范围为主向以强化基础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为主转变,着力加强医保工作的社会化服务、规范化服务、人性化服务、效能化服务,为构建和谐医保发挥其职能作用。

以完善政策体系和巩固扩面成果为重点,打造更加公平和谐的医保

为做好《社会保险法》的宣传工作,丹阳市医保中心出台了相应措施。首先,组织职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全面系统学习《社会保险法》的内容和意义,使每个职工深刻领会和掌握该法的核心内容。其次,中心组织专业人员下基层,走进社区、市民广场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同时由主任带队,分组分片深入到大中小企业,发放《社会保险法》手册,广泛宣传医保政策,让市民及企业员工更多地了解《社会保险法》,以更好论文联盟地维护参保人员的权益。

以强化服务质量为前提,全面提升经办能力

医保资金论文范文3

200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同年卫生部政策文件指出,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覆盖绝大多数农村家庭。随着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推行新型医保制度、构建合理医保模式势在必行。

1 推行新型医保制度的必要性

1.1 我国普遍存在收入有限和医疗费用过高的矛盾,群众抗医疗风险能力弱

我国改革开放后,原有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被打破,而新的保障体系还远未建立健全,农民、下岗工人、低保户等人群的医疗保障体系相对薄弱。据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数据显示:城市低收入人口中无医疗保障的比例高达76%,79%的农民尚无任何医疗保险。因此,在城市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应住院而不住院[1]。我国的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衡,全国的医疗资源80%在城市,20%在农村,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政府投入不足[2]。尤其广大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条件差、设备少,卫生机构力量薄弱。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大医院由于具有高新设备和自己的独特的技术、资金优势,吸引着大量患者拥入,造成资源的相对短缺、医疗费用高涨,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中小医院和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病源不足,为维持生存必然提升对病人收费的力度,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导致了“看病难”问题突出。在此状况下,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和广大农民更希望获得效果明显、可及的医疗服务。只有实施全民医保,才能提高弱势群体的抗病风险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居民的基本医疗保健需求。

1.2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保障负担沉重

目前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2005年底全国 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人口学家预测,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将为13.39亿,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12亿。尤其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92%,高出城市1.24个百分点,2028年该年龄段农村人口将达到峰值 1.2亿人[3]。老年人是一个容易患病的特殊群体,疾病风险高、医疗费用支出大,收入相对较低。这不仅对养老保险造成巨大压力,同时也会造成医疗费用的支出迅速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对我国尚不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有必要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老年补充医疗保险,保证老年人得到及时、优质价廉的医疗保健服务,尤其要重视对疾病预防的投入力度,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网

1.3 “人性化”理念的挑战

目前,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各国政府都在努力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改善公民身心健康状况。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我们一方面应建立起新型的医患关系,把病人视为服务主体,以病人的需要和要求作为第一选择;另一方面,要把管理的中心从物转向人、从监督转向激励。那就要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营造一个支持职工敬业、尊重人格权益、保护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此外,医疗保险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简化医疗过程,体现了尊重、关爱、方便和服务群众的人文精神。

2 构建多层次医保体系,建立合理的费用筹措机制

从覆盖对象来讲,医疗保险体系可推行以下几种形式: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基础。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共同承担,一般在工资内扣除。这部分保险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体帐户。职工个人保险费全部划入个人帐户,单位缴纳的保险金具体划入比例根据个人帐户支付情况和职工年龄因素决定。基本医疗保险局限于提供适应绝大多数参保职工必要的医疗需求、医疗保险基金有能力支付的医疗保健服务。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参保居民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对职工家属参保缴费给予补助。国家对个人缴费和单位补助资金制定税收鼓励政策。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各地根据国家政策和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筹资标准和最高给付额。④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在经济效益许可的条件下,由企业为职工、职工个人自愿出资,组成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如职工大病保险金,“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等,实行统筹使用,用于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减轻重病职工负担。⑤商业医疗保险:被保险人在保险公司投保,在保险期内,因疾病、生育、或身体受到伤害时由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如特种疾病保险,康复医疗保健保险。⑥特殊合作医疗保险:对城乡低收入、残疾、孤寡老龄等特殊人群,提倡国家投入、地方财政补助为主,个人自筹、社会慈善捐助、群众捐款、发行专项福利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建立医保救助基金。⑦医保组合体:农民可以自由组合体的形式建立医疗保健组合体,组合体中的成员根据所投保的比例享受医疗保险待遇,遵循完全自愿、按股享用、机会均等、按章办事的原则。网

概括起来就是:由政府宣传、引导、组织、支持;个人、集体、国家多方投资;广泛接纳慈善救助;大病统筹,互助共济[4]。政府还可设立专项公益救助补助金,确保每一件公益救助的顺利进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人文理念。

3 从实际出发,建立公正、动态的医保费用支付模式

3.1 基本医疗保险的付费模式 个人帐户管小病,主要用于门诊医疗服务和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的住院医疗服务。个人帐户用完后,资金全部自负。统筹基金管大病,主要用于起付标准以上和最高支付额之间的大病医疗服务费用。如果医疗费用超过规定的最高支付限额,动用“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或通过社会医疗救助等途径解决。也可以借鉴美国和德国的模式,将目前的“按服务收费”改变为“按病种付费”的医疗结算办法。“按病种付费”时根据每一种疾病所需的全部服务进行事先定价后,按此标准支付给医疗服务提供者。有效地限制医生在决策中的独断专行,避免提供过度服务。当然这需要技术经济分析测算每一病种的标准化诊断、标准化治疗、标准化药品的费用。

3.2 合作医疗保险的付费模式 对于参保对象为全部农业人口和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非农业人口,合作医疗保险由大病医疗统筹、门诊家庭帐户、医疗救助三部分组成。三部分独立建帐,专款专用。大病医疗统筹主要是补偿参保人员住院医疗的费用,患大病住院时,大病救助基金支付一定比例,个人支付一定比例,比例的多少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群众收入情况而定。参保人员因病住院的医疗费用设定全年最高补偿额。门诊家庭帐户主要是用于参保人员的门诊医疗费用。医疗救助的对象是特困人群。对最低保障线以下的贫困户和五保户的医疗救助可以全部由财政补贴。参保人员每年个人付出一定参保费用。如江苏省吴中区试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2004年大病医疗统筹年人均基金为65元,主要是补偿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的结报,补偿金额每人每年累计达到50000元封顶。门诊家庭帐户年人均基金为30元,医疗救助基金为5元[5]。

3.3 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规范医保基金的运作

政府既要加快医疗保险的立法进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确立,使“新型医保”有法可依;要合理确定新型合作医疗的管理主体,明确其管理职责;健全合作医疗基金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医疗费用的报销制度;同时要引进高素质、有经验的会计管理人员,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保证基金财务制度的高效率运行;科学测算合作医疗的报销起点、报销比例和封顶线;制定基本医疗保险的用药、诊疗和医疗服务设施的标准。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应相对独立,承担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和运营,确定定点医疗机构与定点药店,并鉴定服务合同,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强化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督检查。也可由政府有关部门代表、医疗机构代表、用人单位代表、职工代表和有关专家等组成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督组织,对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医务人员和参保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认识,杜绝多开药、开好药、虚报医疗费等。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一定要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好参保人员的应有利益,使医疗保险基金发挥它应有的关键的作用。

我们把弱势人群的医疗服务和公平放在重要位置,依据公平原则,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疾病的不同及严重程度,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医保救助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费用筹措和支付模式,使弱势人群获得公平的医疗保障服务,使人人都享有拥有健康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

【参考文献】

   1 温家宝与江苏代表共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发言[N].杨子晚报,2005203209.

2 赵越,陈华,李仁,等.2005百姓看病调查:四大弊端影响劳动者生命健康[EB/OL].[2005?04?18].http://society.people.com.cn/GB/41158/3329026.html.网

3 赵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亿撬动农村社保[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02?23.

医保资金论文范文4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医疗保险的概念。医疗保险又称为健康或疾病保险,是由国家按照保险的基本原则进行立法,为了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治疗和预防疾病而进行医疗资金的筹集,并使之合理分配和使用的一种制度,它是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医疗保险事业而建立的一种有效的筹资机制,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公平的医疗服务,也是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卫生费用管理模式。

(二)医疗保险的作用。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险制度的作用不容小觑。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不仅是人民有病可医、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另外,社会的平稳发展与和谐稳定,也与医疗保险制度的合理制定与运行分不开,医疗保险调节着社会关系中的尖锐矛盾,侧面促进了全社会的经济发展。

(三)现阶段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完善,现阶段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主要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组成。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为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遭受经济损失而建立一项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员患病就诊发生医疗费用后,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给与一定的经济补偿,以避免或减轻劳动者因患病、治疗等所承受的经济风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居民个人(家庭)缴费为主,政府适度补助为辅的筹资方式,按照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相一致的原则,为城镇居民提供医疗需求的医疗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几十年的发展完善过程中,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基本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保障。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2013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57073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3431万人;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与支出也不断增长,2013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8248亿元,支出68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和22.7%。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虽然不断完善,但是仍然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着社会成员的医疗保障。

(一)医疗保险制度不统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制度的不统一性,特别是城乡医保的分割,会导致参保、就医、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乱象丛生,医疗保险城乡分割已经成为我国医保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也会对目前社会经济的运行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首先,城职医保与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分割损害了社会公平。其次,医疗保险制度不统一会损坏医疗基金、资源的管理、使用效率。最后,制度的不统一使全民医保很难实现。

(二)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分散,管理归属不明。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存在政府管理分散,管理归属不明的问题。新农合、城镇医保分别由卫生计生、人社部门管理;进行城乡医保整合的省级地区全部划归人社部门统管,地级、县级大部分划归人社部门管理,也有划归卫生部门管理的,管理归属不明确。

政府管理体制的分散、不明确导致管理成本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实施医疗难度越来越大、制度运行风险不断增大,这些都不利于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三)医疗保险项目不完善,大病医保制度亟待建立。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的是落实十关于解决城乡居民看病贵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互助共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更是医保制度完善与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

目前,我国基本医保已经覆盖城乡,大病保险仅仅处于试点阶段,大病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和风险还比较突出,往往一个人得大病,全家陷入困境。

(四)医疗卫生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不相适应。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

我国在废除“以药养医”,推行医药分开改革的同时,缺少医疗卫生体制的配套改革,致使不少医疗机构资金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为了多在医保基金中多争得份额,医疗机构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竞争和博弈激烈。医疗机构通过过度检查、“挂床”、小病大治、开大处方等方式蚕食医疗保险基金的情况十分普遍,致使医疗保险基金不能有效使用,影响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五)医疗保险以“治”为主,缺乏“预防”。我国的医疗保险更为重视疾病医疗的保障,以减轻大病患者及患慢性病患者的疾病治疗负担为目标,但统筹基金设有起付线和封顶线,往往只提供部分大病治疗的费用负担。这种将重点放在“治病”上的理念与做法,由于缺乏对疾病预防工作的重视与投入,其结果是大病和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这不仅不利于民众的身体健康,还大大增加了民众和医保基金的支付负担。

(六)商业医疗保险重视程度不足。理论上,人们都认可商业医疗保险的价值,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必须重视商业医疗保险的价值。但实际上,我国从理论到实践都重视基本医疗保险而忽视商业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一家独大,商业医疗保险发展十分缓慢,商业医疗保险的价值没有得到真正的认可。这既有商业保险本身表现不佳的问题,也有政府与市场边界划分不清的问题。

在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构建中,必须认识到,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险的力量是有限的,其责任边界应当划分清楚,给商业保险留下一定的空间。使二者在遵循各自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分工协作,有机衔接,相得益彰地实现共同发展。

三、推进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为了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成员的医疗需求,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实施相应的措施:

(一)努力整合城乡医疗保险,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实行医保制度统一,应积极推进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统一,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不宜与前述两类医保并轨。

在这三种医保制度中,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两个制度的保障对象都是非正规就业或无业的居民;筹资机制都是个人缴费、政府给以补贴;补偿机制都是采用住院治疗、特殊病种门诊和普通门诊统筹相结合的补偿方式。由于保障对象、筹资机制和补偿机制上的相似性,使得两者的制度并轨较为容易,也易于参保群体的理解和接受。

医疗保险制度是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而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保险基金的制度,是一种居民医疗保健事业的有效筹资机制。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采用的是个人与用人单位共同缴费的筹资方式,与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着很大的区别,不适宜与两位两类合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利于参保人员在更高层次上抵御疾病风险,也减轻了政府补贴的压力。

目前,在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过程中,一些地方正在统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应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并轨,加快整合城乡医保的进程。

(二)统一管理体制,提高管理绩效。医疗保险管理体制不统一影响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统筹谋划,落实统一管理模式,及早统筹考虑管理机构的统一,并且对统一机构的职责做明确的规定。

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经验等方面来看,基本医疗保险统一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管理顺理成章,水道渠成:一是社会保险法已经明确规定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二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十几年的管理实践中取得了卓然成效,他们完全有能力管理好基本医疗保险;三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经办机构在经办管理的组织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专业能力建设等方面,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能力做好经办服务工作;四是由人社部门管理是保险型的制度模式决定的,保险型的制度要求管办分离,如果由卫生部门管理医疗保险等于管钱的人又花钱、出纳兼会计,不符合权利义务相对应、管办分离的保险型制度模式原则。

(三)补充医疗保险项目,完善大病医疗保险机制。在基本医保基本全覆盖的现状下,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防止社会成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主要落在了完善大病保险,解决花费社会成员收入较高的大病问题。

参考国际经验,通过商业保险开展“大病医疗保险”是切实可行的,目前比较成熟的医疗保障制度都十分重视发挥商业医保的作用。我国部分地区的实践也证明了通过政府购买商业保险服务延伸基本医保的积极作用。大病医疗保险是政府购买商业医保服务,采取以保险合同形式让商业保险企业承办大病保险,承担经营风险,自负盈亏。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的保费收入,一般免征营业税,从而可达到政府、企业、参保人员“三赢”的目的。

(四)加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力度,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行效率。不论通过何种方式,医疗保险基金最终都要支付给医院,因此,说到底,医疗保险基金问题直接牵涉到医疗保障与医疗卫生的关系问题。目前的“二元对立”或者“二元分割”的模式只能使问题日趋严重。不论具体的发展路径如何,二元对立必须转变为二元合作。

政府必须加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力度,特别要拓宽医院资金补给渠道,要合理确定各级政府承担财政补助的比例,推动医疗服务定价机制改革,重建成本核算制度,推行绩效工资改革,保证补偿基金充足,形成合理补偿的长效机制,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行效率,杜绝医疗机构因为经费不足而蚕食医疗保险金状况。

(五)医疗保险从预防做起,建立起预防―治疗―健康促进的安全网。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与使用,相比治疗,对疾病,特别是慢性病的预防能够很好地节约医疗资源,并且能够更好地促使社会成员健康。

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必须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形成预防为主的思路,政府投入应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倾斜。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保护与促进,其功能可以高效率地使用医疗资源满足社会成员的健康需求。因此,将医药卫生体系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结合起来,同医疗保险基金统筹使用,逐步建立起预防―治疗―健康促进的安全网。

(六)充分认识商业保险的价值,推进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互补发展。要推进我国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商业医疗保险是“用多层次保障体系应对多元利益需求”的战略选择;必须对基本医保与商业医保功能进行明确定位,将基本医保保障水平与保障范围限定在基本需求之内,商业医疗保险侧重于不同人群、不同水平的保障需求,二者应搞好衔接;基本医保的保障水平要达到一定的程度,过低难以催生更高层次的需求,过高会挤占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空间;商业医疗保险要在满足基本医保之外的需求上下功夫,主要对象是高收入阶层;保障范围是基本医保不保的部分特别是重特大疾病,还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之外的一部分病种、一部分药物、自负费用和非医保的医疗保健与长期照护服务等。

推进商业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互补发展,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利益需求,才能推进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医疗保险作用,满足不同群体的医疗需求,推进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婷博.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

[2] 申曙光,马颖颖.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A].社会保障30人论坛论文集[C].2014.

医保资金论文范文5

关键词:医疗保险;老年人;制度比较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7.058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公布的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超过1.4亿,占总人口数的10.5%,高于7%的老年人口系数,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老年人口的年增长人数也位居全球首位。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首要问题,就是健康问题,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受疾病的侵扰逐渐增多,所造成的健康损害使得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寿命缩短,因此带来的医疗费用成为严重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巨大的医疗资源的投入造成医保压力陡然增加。

在中国现行的三种医疗保险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消耗占比最大。为了让医疗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缓解社保压力,一些学者提出作为医疗资源主要的消费者,老年人也应该缴纳社保费用,老年人缴纳社保费用一方面稳定社保的资金来源,使得社保的保障作用能更好的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则带来巨大的社会舆论与伦理学问题。

榱私一步比较老年人缴费与不缴费的利弊情况,我们对制度发展相对完善的发达国家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对我国职工医保终身缴费制度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借鉴。

1我国老年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现状

目前,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及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消耗的医保基金明显增长,工作期间所缴保费难以覆盖医疗支出需求。数据表明,不缴保费的退休职工约占总参保人数的30%,却使用了70%的医保基金,远超精算平衡下的医疗开支。此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过多依赖代际互助、交叉补贴,极大地妨碍了其保险共济性的发挥。

同时,我国过度医疗现象普遍。一方面,由于制度设计缺陷,参保人往往存在过度医疗乃至套取医保基金的动机;另一方面,医疗机构主动控费动机不强,不合理医药开支持续推高医保基金支出,严重挤占与浪费医疗资源。据初步估计,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每年至少存在535.8亿元的可控不合理支出。

当前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福利与保险相混合,导致福利泛化,进而一方面导致提供福利的对象范围不精确,需要福利保障的老年人难以得到足够的必要保障;另一方面导致医疗服务需求和效果不精确,针对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难以提供足够的有效保障。医保体系过度依赖财政的医保投入,容易引致福利陷阱。由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尚不完善,医保基金难以为继;如果各地医保机构存在财政兜底的预期,将产生公地悲剧,造成财政资金的滥用,形成预算软约束,实际的财政负担难以控制。

2国际老年人缴费方式

通过对国际上老年人缴费情况地系统分析,本文得出了终身缴费,即实现“精算平衡”的四种基准情况:(1)老年人医保费从养老金中按比例缴纳;(2)老年人医保费由政府的福利机构代为缴纳;(3)年轻时缴费年老时享用;(4)老年人不用缴纳医保费,由财政直接拨付资金补贴。我们发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各国恰好覆盖上述四类基准情况。

2.1老年人医保费从养老金中按比例缴纳

老年人医保费从养老金中按比例缴纳,这样的国家有荷兰、韩国、德国、斯诺文尼亚、希腊、芬兰、挪威、日本、卢森堡、墨西哥、法国,超过社会医保型国家的一半。一般而言,医保费用直接从老年人养老金收入中按比例缴纳,包括荷兰、韩国、德国、斯诺文尼亚、希腊、芬兰和挪威7个国家,平均缴纳比例为5%。当然,不同国家仍然采取了略有差异的政策减轻老年人缴费负担。有的国家给予老年人按比例减免缴费的优惠,如韩国对65岁以上老人养老金缴纳保费减免10%-30%。此外,日本和卢森堡根据养老金收入、资产以及参保人人均数等各因素决定缴纳比例,墨西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缴费。值得注意的是法国,虽然老年人无需缴纳医保费,但其退休金需交一般收入税,缴费率为6.6%,主要用以弥补医疗保险基金支出。

总的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老年人缴费比例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老龄化程度较低的国家,老年人缴费比例较低。

具体而言,比较老年人与年轻人缴费比例,可将老人养老金按比缴纳医保的国家分为两类,如图1所示。

老年人缴费比例高于年轻人的国家,分别是斯诺文尼亚、希腊和芬兰;老年人缴费比例小于(等于)年轻人的国家,分别是荷兰、韩国、挪威和德国。其中,人均GDP平均水平较低,且老年人抚养比平均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老年人缴费比例高于年轻人:如希腊和芬兰的老年人抚养比分别为32.41%和43%,排名第3、4名,仅次于意大利和日本。由此比较我们得到,人均GDP平均水平较高,且老年人抚养比平均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老年人缴费比例小于(等于)年轻人。特殊地,挪威由于长期财政盈余,老年人缴纳比例为3%,低于年轻人的7.8%。另外,所有这些国家的养老金替代率均处中等水平,由此看出,保障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为老年人缴纳医保费用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需要说明的是,荷兰的养老金替代率为90.5%,为OECD国家中的最高值。

2.2老年人医保费由政府的福利机构代为缴纳

老年人医保费由政府的福利机构代为缴纳,这样的国家有波兰和匈牙利。一般通过社会保险机构为退休人员提供医疗保险费,资金来源于保费收入;或者直接由养老保险部门承担保险费用,资金来源于养老基金。最后,再由公共财政弥补。例如,波兰领取养老金和退休金者,其医保费用由社会保险公司和农业社会保险机构为其缴纳个人所得税的7.5%;匈牙利老年人医保费用由养老保险部门按老年人养老金的8%为其代缴,资金来源于养老基金,养老基金由劳动者缴纳收入的6%构成。

2.3年轻时缴纳年老享用

年轻时缴费年老时享用,美国是唯一采取这一方式的国家。前文述及,美国在职人员医疗主要通过个人商业保险来解决,但在职人员都被要求通过缴纳工薪税以加入老年和残障健康保险(Medicare),由雇主和雇员各缴纳职工工资1.45%,待退休后则享受Medicare提供的医疗保障服务。表面看,老年人退休后并没有缴纳医疗保险,但年轻在职时却专门为此缴费。

2.4老年人无需缴纳医保费

老年人不用缴纳医保费,由财政直接拨付资金补贴,这样的国家有斯洛伐克、捷克、奥地利、比利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6个。这些国家通过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筹集医保资金,资金来源主要是雇主雇员缴费及一般收入税等,老年人则无需缴纳保费。

老年人无需缴纳保费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往往处于经济宽松、迅速发展阶段,有充沛财政资金支持福利化制度建设。例如,英国福利制度的根源是基督教会慈善救济及行会互助的宗教文化背景,同时二战后获得大量战争赔款为英国建设福利国家提供了物质条件,1941年,贝弗里奇受英国战时内阁委托起草《贝弗里奇报告》,确立了战后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英国福利体系基本框架。然而英国在西方选举制度下,一方面选举需求给政党推行“持续福利化”产生强烈激励,另一方面作为福利政策的主要受益者,老年人这一重要选民群体对“消减福利化”形成巨大阻力,其医保体系医疗效率不高、财政压力过大等问题长期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3启示

以上,对OECD各国老年人医保缴费制度的分类研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老年人医保缴费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启示,具体如下。

3.1解决老年人医保筹资问题

研究表明,超过三分之二的医疗支出都用于老年阶段,解决老年人医保筹资问题迫在眉睫。从OECD国家经验来看,老年人不缴费的国家必然要提高税收或年轻人缴费费率以解决医保筹资问题。这种制度关注了老年人群体的福利,但却增加了其它社会群体的负担,亩降低了整个医保与税收体系的效率。反观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医疗费用逐年攀升,要解决老年人医保筹资问题,有政府出资、社保基金支付和老年人自费三种方式。而应对我国老龄化,若不实行老年人缴费政策,则会导致年轻人能否负担值得担忧。

3.2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宏观税负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老年人不缴费是我国城职保入不敷出的重要原因,推动老年人缴费制度能有效实现医保可持续发展、减轻财政压力、平滑代际负担、增强现实生产力。

3.3缴费的选择需具备一定前置条件

通过老年人医保缴费的制度改革,能更好的实现“社会保险保基本,商业保险做补充”的制度构想。当前反对我国老年人医保缴费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政策的持续性和对老年人的福利关注方面。然而,一方面,我国养老金自2005年至2015年连续11年逐年上调,年增幅已达10%左右,养老金水平从月人均710元提高至2300元。老年人收入有了较高水平的保障,已经具备了医保缴费的经济能力,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当前医保制度中的代际不公平问题。另一方面,在施行老年人缴费的同时,同样需考虑老年人收入下降的现实情况,实行相应的医保缴费减免、医疗项目优惠、对低收入人群实施救助等优惠政策,以实现对老年人福利的关注。最后,在老年人缴费的制度选择下,财政依然承担兜底责任,实现对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

4总结

随着我国职工医保的历史变迁,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国际经验,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在实际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况选择实行老年人缴费的相应制度,以期达到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霞.中国人口结构变动与老龄化问题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6669.

[2]巢飞,姜忠.苏州市城镇职工医保制度应对老龄化的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188190.

[3]文裕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退休人员适当缴费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5,(10):9193.

[4]雷鹏,吴擢春.我国公立医院过度医疗问题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05):911.

[5]孟庆伟.警惕医保福利化[N].中国经营报,20150629(A10).

[6]袁晶.基本医保制度整合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3842.

医保资金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医疗费用

一、研究背景

医疗保障是国家经济和社会福利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安定团结的重要手段,也是解除国民后顾之忧从而扩大内需的重要机制。目前,中国医疗保障体系主要由三大保险构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作为三大制度中建立时间最早、保障水平最高、运行最完善的制度安排,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运行机制对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标杆和参照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国家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始于50年代的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和转型挑战,中国政府开始了城镇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历程。1994年,“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在镇江和九江两市启动。“统”指的是社会统筹账户(Social Pooling Accounts,SPA),“账”指的是医疗个人账户(Medical Saving Accounts,MSA),一般被称为“个人账户”。“统账结合”的筹资模式是改革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新制度安排下个人账户的实施效果成为人们评价新医保体系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医疗个人账户最早产生于新加坡。20世纪8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苦于医疗费用的飞速增长和效率极其低下,于是重新设计了医疗筹资以及付费模式,强制人们把一部分钱存起来,专门用于支付自己以及家人的医疗费用,这就是个人账户。

中国“统账结合”的模式实践至今,已经有15年的历史,主要的实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道式”,该模式下个人账户、个人自付和社会统筹资金顺序释放,个人账户用来支付最低段的医疗费用,不分门诊和住院。镇江医保是“通道式”的典型代表。另一种是“版块式”,该模式下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门诊费用,社会统筹基金主要支付起付线以上的住院费用和少数几种门诊慢性病费用。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都采用“版块式”的模式。在“版块式”下,个人账户负责门诊费用的支出,统筹基金负责住院费用。参保人为了节约个人账户中的基金,可能出现用住院服务替代门诊服务的现象。于是,一些城市的医保机构推出了门诊特种慢性病报销办法,由统筹基金支付几种常见慢性病的门诊费用。该政策的实施目的在于,一是提高参保人员的待遇,二是解决用住院服务替代门诊服务的问题。该模式已经由最初的“版块式”转变为“统帐结合”下的“综合模式”。以南京市为例,南京市于2001年开始实行“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目前南京市的医疗保险统筹基金除了用于支付起付线以上的住院费用,还用于分担48种门诊特种慢性病的医疗费用。医疗个人账户既可以用于支付普通门诊费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费,也能用作职工住院和门诊特种慢性病费用中个人负担的费用。

医疗个人账户的设计初衷,一是期望控制不断飞涨的医疗费用,同时也希望通过个人账户结余资金的有效积累,来应付未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费用增长。但自医疗个人账户推行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它的功能和作用一直存在争议。从国外的研究来看,Query(2000)认为美国私人保险领域引入医疗个人账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不断攀升的医疗费用,二是持续衰退的私人医疗保险。他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医疗个人账户的积累有助于分担未来的医疗费用。由于这些花费主要在退休后发生,所以个人账户可以被用于退休后医疗费用的支付。同时,Springer(2000)指出,在自由的医疗服务市场中,医疗个人账户计划很可能既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又有助于缓解医疗费用的增长。但Barr(2001)认为,尽管医疗个人账户致力于增强个人自身责任意识以控制医疗费用,但新加坡卫生筹资的成就主要应归因于政府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严格控制。

自“两江试点”以来,我国学者对个人账户的看法也持不同观点。林枫(2004)认为,个人账户归个人所有,一定程度上对患者形成自我约束,同时,有利于医疗市场中形成合理供求关系,改善医疗资源配置效率,能够减少医疗供需双方过度供给与过度消费行为。王晓燕(2004)从理论层面证明,个人账户作为一种激励性的保险计划,可以促使参保人员采取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有意识增加预防、保健方面的费用达到个人福利最优,进而达到社会福利最优。但有学者指出,在个人医疗账户存有大量资金结余的情况下,继续强化个人医疗账户的积累功能将对基本医疗保险发挥其共济作用带来不利影响。薛新东和赵曼(2007)指出,医保个人账户运行效率低下,费用控制功能有限,建议取消我国目前的医保个人账户。但是,有学者通过实地调研得出,医疗保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直接归于个人账户的设计,问题的出现与门诊待遇和住院待遇不平衡有很大关系。所以简单的取消个人账户,实行大病统筹的办法,从控制基金风险的角度来说是不可取的。目前,国内从定量角度对医疗个人账户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Liu et al(2002)和刘国恩等(2003)根据镇江医疗保险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实施以个人账户为特点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后,居民医疗总费用有所下降,门诊对住院的也有一定的替代影响。刘国恩等(2008)的近期研究还表明,在“通道式”统账结合模式下,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控制起付段支出和统筹支出增长的作用。

个人账户是针对需方行为的一种费用控制措施,学术界关于个人账户对医疗支出的影响作用始终存在争议。本文目的在于,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医疗个人账户的设置对个人医疗支出的产生了何种影响,为医疗保险政策的完善和深化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数据描述

该研究的数据来源于2001至2006年南京市门诊患者医疗保险数据库,合并医疗费用及个人信息库的相关变量,构成面板数据(Panel Data)。2001年南京市参保人员约23.8万人,根据课题组的抽样方案,研究样本量占总参保人数的10%。经代表性检验,抽取样本的分布与总体分布一致。为了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观察数据的走势,本文选取2001年参保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在2002至2006年间的门诊就诊情况。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可获得的数据,我们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法(Unbanced Panels)进行估计。在剔除掉缺失了重要变量的观测值

后,进入非平衡面板数据的有效样本量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各年在职人群就诊人数在11000人上下浮动,无明显增减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退休人员的就诊人数逐渐上升,由2002年的3872人增加到2006年的6336人。由于在职人群占总人群的比重大,所以从就诊人数的绝对值来看,各年在职人群的就诊人数约为退休人群就诊人数的2倍左右。

根据2003―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医疗保健价格指数,对历年的医疗费用进行调整后,每年门诊患者的人均费用如图2所示。2002―2006年间,门诊患者总样本每人的年均门诊费用逐年上升,由593元上涨到1176元。历年退休人群的年人均费用均高于在职人群,约为退休人员年人均费用的2倍,这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口老龄化将会给医疗保险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二)基本模型

基于我们面板数据的优势特点,本文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FE)的估计方法,以削除不随时间变化的个体变量影响和难以观测的个体异质性,集中考察个人账户积累量和工资水平对个人医疗支出的影响,基本模型设定如下:

yit=β1msait+β2incit+ai+Σit

模型中下标i、t分别表示“个人”和“时间(年)”;msait表示第i个人在第t年的各项医疗支出;incit表示第i个人在第t年年初个人账户资金积累总量;ai表示第i个人的年度工资水平;£;。是时间固定效应,即年度虚拟变量;是随机误差项。为了确保模型的稳健性,本文在进行固定效应回归的基础上,引入Robot和chuster方法对标准差和残差进行修正,放宽回归方程中随机误差项独立的假设。

表1列出了与分析相关的变量的统计描述。在变量的选择上,本文主要关注的因变量包括:医疗总费用、个人账户支出、社会统筹支出,以及个人支付。其中,医疗总费用是后三者之和。最主要的两个自变量为:一是MSA年初额,它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个人账户资金积累总量;二是个人的年工资水平。此外,本文引入了年份虚拟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因为各年相关政策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变化可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固定模型自动削除了如性别等不随时间变化的个人变量。对于不可观测的个人信息,我们假定其在五年的时间里变化不大。

三、主要结果

表2为门诊在职人群的模型估计。结果显示,MSA年初额对门诊患者医疗总费用的负向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Robust和Cluster校正后,二者的相关关系不再显著,回归系数仍然为负。不论是固定效应还是Robot和Cluster校正后的结果,MSA年初额与个人账户支出的正相关关系,MSA年初额与社会统筹支出的负相关关系,以及MSA年初额与个人现金支出的负相关关系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并且Robust和Cluster校正的结果和基本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相似,标准差也较接近。在控制时间变量的影响后,MSA年初额每增加10%,门诊患者的医疗个人账户支出增加1.13%,社会统筹支出减少0.5%,个人支出减少0.96%。

个人工资水平与门诊总费用、个人账户支出、社会统筹支出,以及个人现金支出等各项开支都显著正相关。工资水平每增加10%,门诊医疗费用将增加1.77%,个人账户支出会增加0.79%,社会统筹支出上升0.42%,个人的现金支出也会增加0.53%。

如表3所示,门诊退休人员的Robust和Cluster校正结果与固定效应的结果一致,仅标准差略有增加。与在职人群的回归结果相比,门诊退休人员的MSA资金总量与门诊医疗总费用显著负相关,与三个分项费用(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及个人支出)的关系和在职人群一致。MSA资金总量每增加10%,门诊患者的医疗总开支减少5.03%,医疗个人账户支出增加2.86%,社会统筹支出减少4.11%,个人支出减少3.46%。此外,工资水平对各项医疗费用的影响不太显著。

为检验上述结论的稳健性,我们进行以下敏感性分析:(1)将五年都有数据的门诊患者形成一个完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Robust和Cluster校正进行回归,得到的结果与上述结果吻合(仅系数数值略有变化);(2)分别使用2002、2003年参保人群的相关信息,对其参保后几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一致。

四、讨论与结论

本文利用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主要分析了南京市2001年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群,在2002至2006年间个人账户与门诊医疗支出的关系。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大致得到如下结论:

1 对于不同的人群,个人账户总量对门诊医疗总费用的约束作用有所不同。在职人群的门诊医疗总费用受个人账户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不过从回归系数的方向来看,负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个人账户有朝着约束医疗费用的方向发展。从上文对样本人群历年医疗费用的描述结果可以看出,在职人群的年人均医疗费用远小于退休人员的医疗开支。因此,导致回归系数不显著的一个可能原因是,与退休人群相比,在职人群的身体状况尚佳,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较小,加上在职人群的缴费基数较大,个人账户资金划入量较多,所以在职人群的门诊开支更多的是受到身体状况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医疗个人账户总量对其门诊费用的影响作用有限。对于退休人群而言,个人账户总量与医疗总费用显著负相关。从图2可以看出,退休人员的年人均费用远高于在职人群的开支,门诊花费高。因此,回归系数显著负相关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年初个人账户资金越多的这群人,是健康状况更好的人群,他们看病就诊的概率较小,由此导致个人账户资金越来越多,而医疗费用开支较小。相反的,对于健康较差的退休人员,其医疗服务需求更大,所以年初个人账户总额也越来越少。两类人群的健康状况不同,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度也不同,从而导致医疗费用与年初个人账户总额呈反比关系。即,账户积累越多的人群,医疗花费越低;而账户积累越少的人群,其医疗花费越多。从某种意义上讲,医疗个人账户的“蓄水池”功能有所体现。因为医疗个人账户资金在医疗需求更大的人群中得到了释放,而在医疗需求较小的人群中得以储存。

2 不论是在职还是退休人群,个人账户总量越多,账户支出就越多,个人支出越少。由于个人账户支出直接与账户存量挂钩,所以账户开支与账户资金总量显著正相关这点不难理解。又由于在南京市医保“统帐结合”的“综合模式”下,医保患者自行选择用个人账户或者自掏腰包的方式,支付医疗费用中个人自付的部分。本文的回归结果至少从实证角度证明了一点,就是在医疗个人账户总量较多的情况下,大多数患者还是会选择先用个人账户的钱,而不是自掏腰包,

支付个人自付部分的医疗费用。

3 不论是在职还是退休人群,个人账户总量与社会统筹支出呈反比。南京市的门诊费用中可以报销的部分是门诊特种慢性病。对于能够进入社会统筹的人群,其个人账户及现金支付的总量都达到了一定的起付线标准。由于患者更倾向于先使用个人账户的钱,再用现金支付,所以社会统筹支出越多的人群,其个人账户总量也会越少,而社会统筹支出较少(或者没有支出)的人群,其个人账户的总量会越大。

4 在职人员的工资水平与各项医疗支出正相关,而退休人员的医疗支出受工资水平影响甚微。对于在职人群,经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购买力水平。其中个人账户的划入量与个人工资直接挂钩,所以个人账户的支付能力也直接受到个人工资的影响。而对于退休人群,其账户资金划入量与本人的养老金直接挂钩,其划入基数远小于在职人群,所以个人账户的资金总量不大。再加上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远高于在职人员,所以退休人员的工资水平(在医疗保险中反映为养老金水平)对医疗费用没有明显影响。

在城镇医疗保险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个人账户的设立受到了很多质疑。不可否认,制度设计和执行等多方面的原因确实导致医疗个人账户还不够完善,其缺陷和问题不可避免。但从数年的运行情况来看,个人账户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的实证结果显示,在现行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安排下,个人账户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策设计的初衷,尤其是对于退休人员而言,医疗个人账户资金在医疗需求更大的人群中得到了释放,而在医疗需求较小的人群中得以储存。作为社会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特殊性决定了该制度稳定、有序的发展是经济进步的根本保证。所以从短期来看,取消个人账户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如何完善个人账户,促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有效运行,从而为国家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医疗保障是决策部门需要深思的议题。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由于数据的限制,本文仅对门诊患者的门诊总费用和各项支出进行了分析,没有涵盖住院人群的医疗支出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