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专网接入管理制度范例6篇

医保专网接入管理制度

医保专网接入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专科医院;网站建设;信息化建设

Abstract:Hospital website constr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It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whole hospital strategy.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specialized hospital website is discussed in detail.Mainly discussed :Special hospital website features ;Importance of website construction in special hospital ;Special hospital websit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Special hospital website safety management ;Special hospital website improvement direction.Discussion on the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website construction in specialized hospital, The site location of specialized hospitals is different from general general hospitals, Special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m h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technical force. There is no standard pattern to follow in the process of hospital website construction,To organize and implement the websit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cess as a whole project,Pay full attention to the sit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The websit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hospital is a long-term process.

Key words:Specialized hospital; Website construction

1 专科医院网站特点

医院网站建设在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医院整体策略的体现。医院网站是医院官方通知和消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宣传医院特色优势、介绍名医名家、展示医院资源和设备的最佳手段之一[1]。

专科医院网站对外为公众提供方便、全面、完善的服务,组织宣传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医院知名度;对内完善医院内部的医疗信息共享,加强医疗信息人才培养,特别是对医技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

网站建设优劣对医院影响巨大,优质的网站可以用较少的投入获得持续长久的回报。专科医院网站项目建设过程中,方案的确立、网站开发商的选择、实施过程中需求的变更不可避免,网站建设项目的最终目标是保障项目按时、按质、在原有预算下顺利实施。

2 专科医院网站建设的重要性

医院网站建设是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官方通知和消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宣传医院特色优势、介绍医院名医名家,展示医院资源和设备的最佳手段之一。专科医院网站建设的成功可以更大程度的辅助、支持专科医院的医疗工作,提供全新的医患交流方式,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选择。医院网站建设的成功不仅能为医院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也能为医院带来潜在的、巨大的无形资产[2]。

3 专科医院网站运维管理

3.1网站运维制度 专科医院医院网站运维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为了确保医院网站正常、稳定运行,制定相应的网站信息管理制度,包括:《网站历史信息备份制度》、《网站查阅相关制度》、《网站安全保障制度》、《网站上传信息审批制度》、《网站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网站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3.2网站内容维护 网站运行维护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对外形象,医院官方网站、交流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可靠。在网站的日常维护中,遵循及时性原则,建立信息员队伍。医院信息中心有两名专职网站管理人员,负责网站日常运行维护工作,各科室设置兼职网站信息员,及时向医院宣传办提供科室最新信息,医院宣传办公室一名专业人员负责网站信息全面审核,提交领导审批,确定信息是否。这样,网站信息更新及时性和准确性得到保障,医院官网信息每天都会不定时更新,网站使用者可以随时浏览最新的专家出诊信息、医院动态、医院新闻等。

4 网站的安全管理

4.1权限管理 为了保证医院网站24 h不间断服务,保障网站安全,关闭网站系统中暂不使用的服务功能及相关端口。网站提供集中式权限管理,针对不同的应用系统、终端、操作人员,由网站系统管理员设置共享数据库信息访问权限,并设置相应的密码及口令[3]。

4.2技术保障 后台程序增加操作日志,判断来访路径,进行来访检测。采用DLL组件、64位MD5加密,有效隐藏数据库敏感信息。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并详细记录。防范立足于技术,以相应的技术设施及安全的设置保障网络安全,同时实行专人定期巡查和监督信息传输。

专科医院网站建设过程中,选择3层网站架构,开发语言,MSSQL数据库,选择云主机作为网站托管服务器,委托专业技术人员对网站服务器进行维护,提高网站使用效率。

在网站服务器上,安装专业的网页防篡改软件,防止恶意篡改。若主页被恶意更改,立即停止主页服务并恢复正确内容。同时检查分析被更改的原因,在被更改的原因找到并排除之前,不会重新开放主页服务。

4.3人员管理 建立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加强全员安全管理知识及理念的培训,网站管理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对用户上网实行记录监控,若有异常行为立即关闭该用户的网络连接,及时警告并记录在案。

4.4信息审核 实行内容审核制度,未经审核信息不得。实行版块负责制,由版主负责自己版块的信息安全,以预防万一有绕过审核的信息被。若出现未经审核信息情况,则暂时关闭信息功能,直至查明原因并排除。医院官方网站、交流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可靠。

5 网站改进方向

5.1实现HIS信息共享 网站信息与HIS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医疗服务价格查询,患者费用查询,网站预约挂号,检查化验结果查询等多种查询服务。

5.2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我院是一所全国知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目前患者都是从四面八方过来看病,患者病程较长,往来看病很不方便。因此,计划推出网站远程医疗服务,提供远程会诊。患者的病历资料、检查化验单据,通过网站实时上传,医生实时会诊,提供治疗方案。

5.3加强医院网站的英文建设 专科医院在地区范围内代表着医学学术的较高水平,在特定范围内代表着国家的医学学术水平。目前医院官方网站主页只设计了英文网站链接标题的静态页面,仅提供简单的医院图片、名称、地址等信息,缺乏与现有的医院网站内容相同步的外文版本,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专科医院在学术上与世界交流互动的大窗口,影响先进医学技术的引进和对外的扩大宣传,从而影响专科医院在本学科领域内的快速发展。因此,中英文网站同步势在必行。

6 结论

医院网站是大众了解医院的窗口,做好网站建设既能体现医院自身价值又可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通过探讨专科医院网站建设管理经验,认为专科医院网站的定位不同于一般综合医院,特长与发展形式有着明显差异,技术力量分配有较大区别,医院网站建设过程中没有标准模式可循。

将网站建设管理过程作为一项完整的项目来组织和实施,充分重视网站运维管理,网站内容不断更新,始终提供最新、最及时的信息,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网上医疗活动[4],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专科医院的网站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于丽艳.积极推进医院网站建设,拓展医院宣传新领域[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6):29-31.

[2]赵立春,粱一平,梁健.t院网站设计和推广策略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3):28-29.

医保专网接入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医保;自助收费;准确性;信息化

自2009年我国启动新医改以来,就提出了“三医联动”,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一体化配套改革。其中医保统一协调三者关系,起着相当关键的角色,对医院过度性医疗、违规性收费,以及个人、团伙的骗保行为起着约束、整治作用,尤其是2021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1],表明了国家对机构和个人违章,以及欺骗、诈骗等骗保行为零容忍的立场。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医保业务运行在计算机信息化系统上,如何使用信息化技术来保障医保数据的准确性、符合医保基金使用规则,应该成为医疗机构和医保部门共同关注的事项。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一般远大于人均门诊人次的费用,住院医保收入也一般都多于门诊医保收入,所以国家、省、市各级医疗保障部门以住院控费为抓手,近年来密集推出各种政策措施[2]。适逢国家同时在推智慧医院建设标准,把信息化技术和平台用于“自助医保”,可以为医保自助收费的准确性提供系统性支持,防止过度医疗,减少人工操作和失误,规避医保政策风险,本文就有关的实践做以下总结和探讨。

1对象与方法

某院是深圳地区一家三级甲等妇幼专科医院,日门诊量在5000~7000人次,实际开放床位836张,病床使用率80.8%。医保科有7人,负责全院医保物价管理及医保窗口咨询工作。2017年12月由医保科牵头,联合医务、信息、病案、财务、质控等职能部门成立医保联合协调工作组,在临床科室设立医保信息专员[3],较早地把握住了医保支付改革方向,提前就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dgroup,DRG)、病种分值付费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全院性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参与了深圳版的病案首页格式设计。为此该院成为深圳市C-DRG医保收付费改革[4]9家试点医院之一,2021年2月起,又率先对接深圳市DIP医保病种分值付费。按照医保联调工作组的部署,某院医保科申请到“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经费,信息中心负责具体实施,从患者自助和院方自查两个维度完善了收费准确性控制机制,对医院住院原有流程和信息系统进行优化、改造。

1.1落实“智慧服务”标准,把自助收费从门诊扩展到住院医保

“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前,某院医保联调工作组就在省市专家的指导下,深入学习了医保法规条文和DRG、病种分值付费等文件通知,按照信息化项目管理的标准进行需求分析,对照最新的医保政策来制定数据质量控制规则,梳理医保患者经门诊医生收治入院到出院结算整个流程,更新药品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诊疗项目、医用耗材目录医保三大目录,验证相关的手麻、检验、医生工作站等多个子系统数据一致性,力图把计算机软硬件跟网络优势整合起来,保障医保数据的合规性、准确性,通过患者自助服务模式来弥补临床医护人员、登记收费人员、医保物价人员的人力不足。某院是2015年大规模在门诊候诊大厅架设自助机,先是给门诊自费患者提供挂号、收费、打印门诊病历等服务,后扩展到深圳市医保患者,的确大大减轻了高峰期排队压力,也减少了窗口收费人员。“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正值国家卫生健康委智慧医院建设标准之《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5]正式颁布,其中“2级:医院内部的智慧服务”包括在线支付、床旁结算,以及“医保患者可通过自助机完成结算”等,“5级:基于医院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基本建立……医保类线上支付等”。为此纳入“智慧服务”所有涉及医保的标准,将门诊自助机的实施经验扩展到住院医保登记和收费结算,开发了医保物价及住院清单查询系统、预交金自助缴费系统[6]、自助出院结算及医保支付系统,用安装在病区的自助机代替相当一部分院方工作人员的服务,缓解了患者集中办理出院结算的压力。另外,优化住院部床旁结算流程,以线上支付替代以前的便民服务措施(收费员推结算小车到病房办理出院结算)。患者可以用自己的手机下载医院自助出院结算APP,浏览治疗项目清单和医保报销比例,审核无误后即可支付住院费用,无纸化的住院费用电子票据也就“开出”保存在手机里。当然患者还是可以到病区自助机自行打印盖有医院印章的纸质发票。若对收费项目和金额有疑问,患者可以随时质询APP的“在线真人客服”,即使是晚上,该院在开通“机器人客服”之外也安排有1名值班人员。

1.2对接“数字医保”资源,实时更新医保和物价规则,提前预警

“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于2021年2月启用DRG/DIP整合平台和医保物价精细化管理系统,向医保开放住院电子病历数据接口,系统设计时强调双向数据交换。并于2021年5月7日顺利地通过了广东省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平台的“API嵌入式接口”的验收,即按照医保2021年最新的规则要求和统计口径实时向省市医保部门上传医保结算清单。在临床医生工作站的同一操作界面集成“医保物价规则库”,该库技术上实现“数字医保”和“网上医院”对接,跟踪医保和物价规则变动并实时更新。“病种分值库(DIP)”和“C-DRG指标库”也放在这一平台,医保科具体负责基础字典和三大医保目录维护,下放药品审核权限给临床科室医保信息专员,把国际疾病分类ICD-10、手术与操作分类ICD-9-CM-3的编码及维护权限给病案编码人员。临床医生在撰写首次病程记录时,系统就会显示弹窗信息“某某病种的分值、平均治疗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期间医生开的医嘱若涉及超标或违规的项目,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医生也可以通过集成的“医保审核”按键,在患者出院前进行批量自查,若对于自查结果或医保规则有疑问,医生可以跟科里的医保信息专员和医保科人员讨论。医保科人员有专门的管理模块,每天集中审核待出院患者的结算项目,也可预先干预“特殊患者”、“特殊医生”的诊疗过程,规避数据上传“医保拒付”的风险。

1.3紧抓“数据质量”管理,确保医保准确性进入PD-CA良性循环

应该承认应用新技术肯定会带来的风险,自助收费增加了患者选择的灵活性,减少了医院的人力投入,但是也增大了出错概率。为控制医保差错风险,医保联合工作组以数据质量为抓手,以医保拒付率来评价医保自助收费准确性,把“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7]的理念贯彻到“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中。首先计划(Plan)阶段是建章立制,覆盖宣讲培训、登记入院、病程监控、结算出院、医保总结整个流程,确保计划有效落实。医保自助收费数据的准确性,是基于医院临床数据中心(Clinicaldatarepository,CDR)[8]基础上的闭环式数据治理。根据医保拒付和院方自查的历史数据错误,医保联调工作组把《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和医保结算清单统计口径等标准和要求,逐步整合到新来医生入职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科室教学例会、疑难编码讨论等制度中去。实施(Do)阶段的重点放在登记入院环节。患者及其家属在办理入院登记时的依从性一般都比较高,就本次医保入院患者信息匹配出临床数据中心的历史病历,推行“患者信息完善制度”,要求患者补齐和修正用于医保和诊疗的个人信息,在患者自助登记的APP里面温馨提示可能的填写错误,如现住址、医疗付费方式、健康卡号(医保卡)、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入院体质量等,在院方窗口还可以显示以往住院费用、自付金额、医保违规记录等。这个环节主要是从医院端的机制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在住院治疗环节,患者手机的APP自动接收每日清单,有关自费药品或耗材使用的知情同意书也可以用手机签署;医生工作站和医保科的电脑,会自动提醒所开的医嘱是否符合临床路径、是否接近医保物价规则的警戒限,也就是临床辅助诊断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deci-sionsupportsystem,CDSS)[9]嵌入了前面提及的省医保结算平台接口,以及某院的“医保规则物价库”。这个环节的运行机制重点在于要保证患者自觉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主动核对和沟通院方诊疗行为,从患者端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在结算出院环节,“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开发了供医保物价人员、临床科室医保信息专员使用的出院预结算程序。针对早晨医保患者出院集中、审核时间久、排队时间长问题,医保联调工作组推行“医保预审明日出院制度”,强化医生出院医嘱的计划性下达,即依托信息技术在医生工作站和医保审核系统增设患者明日出院信息窗口,待明日出院医嘱下达后,患者电子病历资料及费用清单实时传输至医保审核系统,为医保审核预留足够时间。医保物价人员可仔细核对费用明细,保证收费记录与病案医嘱一致,发现数据不准可及时处理。结算完成通知将实时发送至患者及其家属的手机,由患者再次审核费用后决定是否在床旁结算,还是去病区自助机处理。检查(Check)阶段,医院端通过医保拒付率、医生“违规率”和申诉率,患者端通过满意度、投诉次数来衡量实施效果,由医保联调工作组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自查,而医保科每月收集医生对病案首页的填写质量、病案编码人员的编码质量等情况。评价及执行(Action)阶段,由医保科代表医院医保联调工作组做季度医保情况分析报告。根据从医保局反馈回来的数据“加强医保事后分析”[10],就拒付的费用金额、医保违规种类、医保违规病种顺位、违规科室和医生等进行多维度分析,结合DRG医院排名、主要诊断选择正确性、编码质量、绩效评价等,找出改进措施,确立新的目标,基于CDR构建可视化医保监控指标仪表盘,并进入下一轮的数据质量管理循环。

2结果

2.1医保拒付情况

在“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之前的2018年,某院的医保出院人数是22774人,医保拒付病历888份,拒付金额是16806.58元,拒付率是3.90%,而正式上线“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后,医保出院人数是29114人,医保拒付病历121份,拒付金额是2290.09元,拒付率是0.42%。在α=0.05的水平,2=813.9019,P<0.05,医保拒付率在“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也可以这样认为,立项后医保费用的拒付率比立项前是实实在在地下降了,医保数据控制的准确性要好于立项前。

2.2患者满意度情况

在“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调研时期,某院医保联调工作组就医保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了1个月300份的随机抽样调查,专项正式上线后,再次调查了300位医保患者,有效回收274份问卷。在α=0.05的水平,2=3.8653,P<0.05,医保患者满意度在“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当然满意度包含很多因素在内,但患者怀疑费用出错,数据不准,肯定不能算作满意的。

3讨论

医保专网接入管理制度范文3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c)-138-01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理念指导下,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正逐步地深入发展,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都在建立和完善适应城乡人民群众需求的医疗保障制度,探索和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促进全民的身体健康,推进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 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是未来医疗保障的发展方向

我区2001年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3万人,2005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参保人数达到20余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已经高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比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重大举措。今年又开展了城镇困难居民医疗救助,还将把中小学生、大中专院校学生纳入医疗保险范围,争取利用3年时间将尚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全部纳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随着全民医疗保险的发展,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人群的多样化,管理的复杂化给医疗保险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2005年6月份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之初,在区政府的主导作用下,为了借助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经验,减少行政成本,节约资源,在我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制下,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算中心,即一套班子、两种职能,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体系,由几年的运行情况看,其充分发挥了现有经办机构的作用,提升了办事效能,节约了资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长远的发展目标来看,将多种保障机制有机结合,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业务经办机构、统一的医疗基金动作机构、统一的医疗监督管理机构、能够使城乡居民享受到一视同仁的健康保障机制,体现了医疗保障体制的发展方向。

2 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使管理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我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几年来,已经基本形成一套完善的保障体系,2005年我们依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管理模式,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征缴、帐户、审核、结算纳入到一个整体,分别设立了财政征缴、结算专户,纳入到专户管理,做到分家不分开;网络建设上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网络信息系统整合,通过2 M光纤接入方式与医疗保险中心网络连接,实时传送信息。在网络信息、经办流程、个人帐户、住院结算都是一个模式,在对城镇职工患者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的管理上达到了同步。也就是多种医疗保障制度在一个管理部门运行,减少了多样化的管理程序,既节省了人力、财力,同时又克服城乡“二元”化管理的弊端。例如对定点医疗机构来说,执行同一个药品目录《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药品目录》,避免了政策的多样化,也避免了同一种病不同的治疗方法。在审核结算、现金报销中减少了繁琐的程序,只是在筹资模式和标准上,支付待遇上有所不同。

3 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做到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减少投资

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深入发展,城镇职工参保、个体劳动者参保、城镇困难居民医疗救助、离休干部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中小学生、大中专院校学生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都被纳入到一个整体[1]。2005年我们充分利用医疗保险网络平台,按多层次、多结构的保障内容,在只增加了一部分设备的情况下,开发一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应用软件,同定点医疗机构联网,形成主体多元化、筹资多渠道、结构层次化的医疗保险模式。节省了财力,避免重复建设的投资。将财务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软件资源等一系列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组合在一起,并进行优化整合、配置,特别是将城镇职工医疗的技术资源作为孵化器,实现优劣互补,互惠互利,达到共谋双赢。

但是,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险体系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差距依然存在,有待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在资金的筹集上不同,待遇的支付上还有很大的差距[2]。城乡之间、城市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是我国现实国情;所以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短时间内很难建立,但是不同形式、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要尽快建立起来,使农村居民享受医疗保障的水平短期内大幅度提高。把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延伸到社区;把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延伸到所、站,以快捷、方便的保障形式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以城带乡,使农村医疗保障逐步与城市医疗保障接轨。推动城乡医疗均衡发展,从过去只关注“城里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到力争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公平化格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赵艳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经验初探[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94-94.

医保专网接入管理制度范文4

一、总体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增强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协调性,发挥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作用,深化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推进公平医保、法治医保、智慧医保、清廉医保建设,助力健康、幸福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基本完成待遇保障、筹资运行、支付方式、基金监管等重要机制和医药服务供给、医保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的改革任务,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实现更好保障病有所医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

1.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政策体系,健全风险分担机制。职工和城乡居民分类保障,待遇与缴费挂钩,基金分别建账、分账核算。改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制度。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区(市、县)政府

2.落实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认真落实基本制度、基本政策、基金支付项目和标准。严格执行基金支付范围和标准,同国家、省和成德眉资医保同城化政策衔接,实施公平适度保障。按照国家、省上规定,积极推动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应对人口老龄化医疗保障问题。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区(市、县)政府

3.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加强医保部门与民政等部门和残联、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单位的信息共享,建立救助对象及时精准识别机制,科学确定救助范围,做好重点救助对象标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指导性意见,制定全市统一的医疗救助政策,按规定标准分类资助,合理确定年度医疗救助限额,合理控制贫困群众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规范医疗救助经办服务规程。建立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做好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监测,建立依申请救助机制。进一步加强疾病应急救助工作管理,规范救助资金使用,完善资金支付流程,明确救助申报、身份认定、资金核报、资金拨付、费用追偿主体责任及程序。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市民政局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市退役军人局、市扶贫局、市总工会、市残联、市红十字会,区(市、县)政府

4.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医保支付政策,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落实国家、省关于疫情等特殊情况下的免费救治制度和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有针对性免除医保目录、支付限额、用药量等限制性条款,把救治急需必需的药品和诊疗项目临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市财政局

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区(市、县)政府

5.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强化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促进各类医疗保障互补衔接,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医疗需求保障水平。完善和规范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指导规范普惠性商业健康保险。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用足用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加强市场行为监管,突出健康保险产品设计、销售、赔付等关键环节监管,提高健康保障服务能力。鼓励社会慈善捐赠,统筹调动慈善医疗救助力量,支持医疗互助有序发展。建立健全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税务局、市总工会、市红十字会、银保监分局,区(市、县)政府

6.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落实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系统梳理医保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确保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三重制度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坚守“保基本”底线,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将工作重心转入常态化帮扶,确保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待遇平稳过渡,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好农村地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等工作。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扶贫局,区(市、县)政府

(二)健全稳健可持续的筹资运行机制

7.完善筹资分担和调整机制。健全医保基金多渠道筹资机制,均衡个人、用人单位、政府三方筹资缴费责任,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按规定补助相结合,缴费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严格执行国家确定的职工医疗保险基准费率,合理规范、动态调整缴费基数和费率。加强财政对医疗救助投入,拓宽医疗救助筹资渠道。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统计局,区(市、县)政府

8.巩固提高统筹层次。加强医疗救助基金管理,促进医疗救助统筹层次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相协调,提高救助资金使用效率。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基本医疗保障协同发展,逐步构建制度统一、政策趋同、机制健全、服务均等的区域医疗保障体系。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研究制定四市职工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探索建立统一的市级医疗保障部门,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实行垂直管理。牵头单位:市医保局、市财政局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民政局、市协同发展局,区(市、县)政府

9.加强基金预算管理和风险预警。科学编制医疗保障基金收支预算,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适应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互联网+医疗”和医疗机构服务模式发展需要。实施基金中长期精算,构建收支平衡机制,健全基金运行风险评估、预警和执行监督机制。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市财政局

责任单位:区(市、县)政府

(三)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

10.认真落实医保目录管理规定。全面执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和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和中药饮片支付管理办法和相关药品目录。落实医保药品分类管理和单行支付政策、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办法。根据临床需要和基金支付能力,完善医保药品、诊疗项目、医用耗材评价规则和指标体系,强化支付目录管理,动态调整医用材料限价支付标准,健全退出机制。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区(市、县)政府

11.创新医保协议管理。完善定点医药机构服务协议,实现对医药机构的协议管理重点向费用控制和服务质量并重转变。将符合条件的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建立医药机构行为规范、服务质量和费用控制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创新定点医药机构综合绩效考评机制,将信用评价结果、综合绩效考评结果与检查稽核、医疗费用结算等相关联,提升医药机构加强内部管理的内生动力。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

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区(市、县)政府

12.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实行全市区域性总额控制,积极推进开展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试点,建立完善安宁疗护、康复理疗、慢性精神疾病实行床日付费,门诊特殊疾病按人头付费和按病种付费,规范完善日间手术付费,逐步建立适合不同医疗服务供给方式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加大支付方式改革对中医药、儿科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探索将支付方式改革从付费端延伸到收费端。研究制定医养结合医疗机构的支付政策,完善落实家庭医生医保签约服务包制度。对批准建立实现“五统一”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施医保“一个总额、结余归己、超支不补”的医保管理政策。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区(市、县)政府

(四)健全严密有力的基金监管机制

13.改革完善基金监管制度体系。加强基金监督检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基金监管执法体系,明确医保基金监管机构,组建基金监管队伍,多部门联合监管,加强人员力量和技术运用。理顺医保行政监管与经办协议管理的关系,明确行政监管与经办稽核的职责边界,加强工作衔接。加强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内控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协议管理、费用监控、稽查审核责任,聘请第三方机构对经办机构内控风险进行评估。建立健全部门间协同监管、协调执法的联合监管工作制度、案件移送(移交)制度、联合惩戒制度等综合监管工作机制。加强各级财政资金保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积极引入第三方力量强化基金监管。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

责任单位:市纪委机关、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委编办、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审计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银保监分局,区(市、县)政府

14.完善创新基金监管方式。建立和完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飞行检查、重点检查、专家审查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总结提升医保智能监控示范点成果运用成效,全面建立智能监控制度。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推动医保经办机构定期向社会公告基金收支、结余和收益情况和定点医药机构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医药费用、费用结构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医保基金社会监督员制度。完善落实医疗保障违法违规违约行为举报奖励制度,促进群众和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监督。建立定点医药机构信息报告制度,实行医药机构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医保信用记录、信用评价制度和积分管理制度,将医保领域失信被执行人的失信情况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管理系统,进行公示公开。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区(市、县)政府

15.加大欺诈骗保行为惩处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及其配套办法和国家、省医保基金监管相关规定。加强部门联合执法,综合运用司法、行政、协议等手段,对查实的欺诈骗保行为,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职责权限进行处理,对欺诈骗保情节严重的机构和个人,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实施联合惩戒。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

责任单位:市纪委机关、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审计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银保监分局,区(市、县)政府

(五)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

16.深化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级组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医保基金预付。推动医疗机构在省药械集中采购及医药价格监管平台开展网上采购和结算,做好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监督管理。鼓励定点医疗机构在省级药械采购平台上,就非带量采购药械与医药企业自行议价,对低于医保支付标准采购药械节约医保基金的,落实相应激励办法。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落实医保支付标准与集中采购价格协同机制、医保支付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落实考核激励政策,引导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质优价廉的药品和医用耗材。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区(市、县)政府

17.完善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依托省药械集中采购及医药价格监管平台,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落实《市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实施方案》,推动完善高值医用耗材质量可控、流通便捷、价格合理、使用规范的治理格局。落实医疗服务项目准入制度,积极申报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将“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纳入现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体系统一管理。全面清理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动态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不断推动医疗服务项目比价的合理化,医疗机构收入结构的合理化。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

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区(市、县)政府

18.增强医药服务可及性。健全全科和专科医疗服务合作分工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强化基层全科医疗服务。加强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评估,合理规划各类医疗资源布局,加快发展社会办医,规范“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完善区域公立医院医疗设备配置管理,引导合理配置,严控超常超量配备。补齐护理、儿科、老年科、精神科等紧缺医疗服务短板。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应对体系。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强化国家集中采购中选品种、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品种、国家基本药物等药品的监督检查和抽查检验。

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区(市、县)政府

19.促进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诊疗行为,推行处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用药。加强医疗机构内部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分类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医保基金支付挂钩。改革现行科室和个人核算方式,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健全绩效考核分配制度。

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区(市、县)政府

(六)优化提升医保精细化管理服务

20.优化医疗保障公共服务。加强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行综合柜员制,实现市内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优化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流程,实现成德眉资四市通办。加快推动部分医保公共服务事项“省内通办”“川渝通办”“跨省通办”。巩固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结算类别,实现门诊特殊疾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持续深化医疗保障系统行风建设,全面实行“好差评”制度。加快推进高频服务事项“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政务和大数据局、市协同发展局,区(市、县)政府

21.推进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推广应用国家医疗保障业务标准、编码标准和技术标准,完成本地医院接口改造和对码、转码工作。积极配合全省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自上而下的统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实现医疗保障信息互联互通,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为调整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服务于智能监控和审核系统,显著提升医保信息化管理能力。用好电子政务外网医保骨干网络,建好全省医保备用链路,规划建设本地医保专网横向聚集区。拓展“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场景,扩宽应用范围。拓展医保公共服务范围和服务渠道,让参保人少跑路或不跑路,强化服务支撑功能,提升医保公共服务的公平性、便捷性,进一步适应流动人口的医保服务需求。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政务和大数据局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区(市、县)政府

22.加强经办能力建设。推进全市医疗保障经办管理体系建设,落实乡村医保经办场所和人员,加快推进经办服务下沉,探索推行基层医保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医保公共服务下沉至乡镇(街道)、村(社区),按照乡镇(街道)2-3人、村(社区)1-2人标准,配备专兼职人员和工作设施设备,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经办服务体系。完善经办培训机制,分级分类加强人员教育管理,打造一支业务熟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化经办服务队伍。加强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能力配置,建立与管理服务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医保经办基础设施建设,为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机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保障。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

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区(市、县)政府

23.加快推进医保治理创新。创新服务提供方式,推进探索医疗保障经办机构法人治理,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医保经办服务,推动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医保治理格局。规范和加强与商业保险机构、社会组织的合作,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成都平原经济区、成德眉资区域医保管理合作,推进建立协作机制,实现全流程、无缝隙公共服务和医保监管。充分利用医疗保障咨询服务专家库专家和医院优势资源,更好发挥高端智库和专业机构的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撑作用。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

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协同发展局、银保监分局,区(市、县)政府

三、组织保障

24.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医疗保障改革发展全过程。严格按照统一部署,健全工作机制,研究解决医疗保障改革重大问题,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将落实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

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区(市、县)党委、政府

25.加强协同配合。加强医疗保障领域制度建设,建立医保部门牵头,民政、司法、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税务、银保监等部门协同机制,加强医保、医疗、医药制度政策之间的统筹协调和综合配套。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

责任单位:市级有关部门,区(市、县)政府

26.加强责任落实。建立健全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工作协调机制,对照职责分工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措施,定期进行工作调度和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解决改革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点改革举措及时落地见效。将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纳入对区(市、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目标考核,加强考核督办,确保改革目标如期实现。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市委目标办

责任单位:相关牵头、责任单位,区(市、县)政府

27.加强宣传引导。要大力宣传医疗保障政策,及时做好政策解读,开展“12393”医保服务热线建设,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有序衔接,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预期。重要改革事项要广泛听取意见,提前做好风险评估,调动各方积极性,凝聚社会共识。

医保专网接入管理制度范文5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决定的。相比传统的管理制度,新的会计管理制度要求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严谨规范,实际上包括了财务报表制度的建立、预算制度管理、工作风险防控等具体的一些财务制度。以前的人工计算,后来的计算机记账,虽然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得到了进一步减轻,但是对于医院这样的大机构,网络化建设一定是以后的发展趋势,这个技术将医院各个部门、各个科室用一个无形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实现了资源共享,对于财务系统的联网将大大提高医院财务工作的效率,这是顺应新的医院财会制度的要求。如果医院要想在医疗机构改革和市场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推动医院财会工作现代化。

二、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由于人们对医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医患之间的矛盾越发被社会关注。医院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之中,医院的会计管理工作也是处在这种两难的处境之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出路必须首先把准问题的本源,找到困扰医院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实质。

(一)安全问题是困扰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首要难题

现代社会的网络安全问题是困扰在全世界各个国家网络专家的技术难题。各种的网络病毒、木马程序、黑客攻击每天都在发生,这种问题还在不断衍生变化,形成新的变种,周而复始的困扰网络安全。医院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也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网络安全问题也是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难题。这个病毒可能直接威胁到会计数据的安全。剽窃、篡改这些数据将造成医院不可估量的后果。

(二)信息化建设平台缺少制度保障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顺应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医院要发展就必须从自身的各种软硬实力入手,着力推动会计工作现代化进程,这是对医院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补充,也是,医院的管理主要是人财物。其中的财、物的管理实际就是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提高会计信息化进程就是保障医院的财、物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制度化是会计管理标准化建设的保障,更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没有一个约定,会计人员网络交流将陷入各种困境之中。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没有权限管理、身份认证等制度化的管理,会计人员的数据传送缺少责任倒查的依据。

(三)人员知识老化严重

现代化的医院会计管理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撑。现代的医疗机构的人员大多是具有事业编制的人员。由于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各种因素作用,导致医院管理岗位人员无法有新的人员进入。现有的人员随着年龄老化的严重,知识结构陈旧,难以满足现代化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需求。他们对网络化开展会计工作缺乏工作经验和能力,不能很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造成了很多时候医院的网络系统升级改造后,管理人员还不会操作,严重制约了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措施

中共中央提出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意味着医疗机构的新的一轮改革的开始。医院会计信息化发展是对新的医院财会制度环境的适应。上述困扰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已经把准,下面就是针对这些难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加强医院网络平台的可靠性

为了防止医院会计数据被恶意篡改或剽窃,增加局域网防火墙的建设,增加数据传输加密技术,专人负责网络安全维护工作,对出现的病毒进行有效预防和杀灭。同时加强数据备份工作,为数据带上双保险。加强会计人员的数据保护意识,增强网络安全常识,加强自我数据保护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保密思想。

(二)管理制度的完善

制度化的保障是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提高网络操作实名制管理,执行网络分级权限制度,将医院的会计数据进行统一的编码管理,实现数据的标准化输入,这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对泄露医院会计信息的行为有从严的处罚措施和手段,制度化的建设是网络精细化管理的保障的,只有制度有效执行,网络化建设才有细化空间。制定有效可行的管理制度可以推动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反之一些不合时宜的管理制度将严重制约其发展的步伐。所以及时发现更新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

(三)加强人员培训力度

医院的会计人员属于管理岗位。很多时候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陈旧,不能满足现代化的会计制度要求。因此加强他们网络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处理一般性网络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系统操作软件的正式使用前,要组织软件公司给会计人员集中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软件系统的操作流程,了解可能出现问题的处理办法。在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的同时,鼓励医院的会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参加国家的专业技术考试,网络培训考试等。培训教育的内容除了有网络、软件系统专业知识之外,同时加强会计本职业务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四、结束语

医保专网接入管理制度范文6

我国互联网医疗面临的问题

目前互联网医疗面临信息不能共享、国家监管政策缺失、费用报销不能与医保接口、数据挖掘困难、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尚处在摸索阶段。

信息不能共享,标准不统一。“互联网+医疗”很难推进的原因之一,在于医疗的互联网都是一个个的“孤岛”,每个医院都是一座“孤岛”,甚至一个医院里面很多软件都不能共享。“信息孤岛”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体制问题,是医疗服务体系碎片化的反映,因为不同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互相之间都是竞争对手,他们是不会主动积极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的。公立的大型医疗机构如果不放开他们的核心系统HIS系统(即医院信息系统),医疗真的很难移动,互联网没有这样的数据,很难真正地改变整个流程。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缺乏顶层设计,加之国内医院体系庞大,当互联网医疗产品进入医院时,都要重新做系统接口,导致医疗IT产品复制成本和交付成本极高,这也同时限制了企业的生产能力。

国家监管政策缺失。从政策层面出发,移动医疗行业如何监管?出现医疗事故由谁来负责?目前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国内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医疗是相对敏感且专业化程度高的领域。由于政府对医疗资源的控制较严格,当相关厂商发展到一定程度、用户积累成规模时,一定会面临如何与相关法规相适应的困境。对于涉及医疗管理的智能硬件产品,如果得不到相关权威机构的认证,会直接影响用户对产品的接受度。此外,如果能从国家层面认可移动医疗对于慢性病治疗,以及给医院层面带来的益处,移动医疗发展得当的话,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同时,甚至能帮助国家缩减医保支出、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因此,不仅政府应考虑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行业发展,大型医疗机构也可协助引导、推进这一产业。

现有远程医疗政策妨碍医生投身新型医疗服务模式。2014年卫计委的《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指出,“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并且“医务人员向本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应当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并使用医疗机构统一的信息平台”。这一文件明确禁止医生自主进行远程医疗,将医生从事远程医疗的权限收归其所服务的机构。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医生和患者越来越多地能够越过医疗机构实体进行直接联系。这种实质上的个人行动和名义上医生从属于医疗机构的关系将产生越来越深的矛盾。尽管已经有相当多的优秀医生开始主动地进入新兴的医疗服务市场。但在现有人事制度下,他们作为公立医院职工,通过新型服务模式和业态获取的收入并不被现有体制承认,甚至违背现行法律和行政规定。这极大影响了优质医疗资源向这一领域流动的积极性,使得相当多的医生对新兴领域望而却步,妨碍了新型服务模式和业态的发展。

医疗费用报销问题。中国建设了全球最大的医疗保障体系,将近99%都已经被基本医疗覆盖到,在这样的体系下,人们都习惯医保支付。国内多个城市已在实施“智慧城市”战略,医保卡与交通卡、老年证及银行卡综合在了一起。企业在设计医疗支付时,如何与医保对接,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医疗大数据如何挖掘仍待研究。传统的临床科研数据,分对照组和试验组,但是真实的医疗大数据搜集起来没有如此理想的状况,真实的病人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怎么利用现有的数据来开展大数据服务于临床研究,是个问题。传统的医疗数据是以临床为中心的业务数据,现在结合互联网、健康物联网,以及气象环境、基因等数据,这些数据来源多元化怎样进行规范化处理,还有如何挖掘出非结构化数据的价值,也是难题。健康大数据要发挥作用,实际上需要做知识库的建设,但是现在的知识库都是基于现有的教科书、药品使用说明以及一些临床手册,都比较简单,今后要把医生的真实的看病经验也输入进来,才能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的大数据挖掘。

相关智能硬件采集数据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现有的移动医疗服务和功能可满足用户的问诊需求,但通过监测数据进行行为干预,进而预防疾病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一旦数据出现较大误差,给用户造成压力的同时,产品本身的推广也会受阻。此外,由于相关厂商多停留在借助不同的产品功能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阶段,用户粘性难有较大提升。

医药物流速度较慢。今天的中国药店跟便利店一样在全国多如牛毛,覆盖半径不足3公里。碰上急症就直接去医院了。而网购药品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患者拿到药品的时间短于传统的取药时间。国家药监局对药品的仓储、配送都有严格的规定,目前参与医药物流的企业数量不多,目前的物流速度还没办法满足用户的急需用药需求,特别是跨城市的物流配送速度。

业内普遍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尽管互联网医疗行业异常热闹,但业内普遍没有找到适合自家的清晰的盈利模式。目前尚未有哪家互联网医疗平台开始盈利,产业相关数据也不乐观。很多公司通过交叉合作探索向患者收费模式,试水市场反应,比如从患者需求切入,如提供挂号、问诊等服务,将其转化为购药行为,但无论是通过挂号、问诊还是健康管理,患者需求的转化率都极低,究其原因是用户粘性不高,大部分购药行为能通过医疗机构、实体药店等渠道完成,因此没能实现购药行为的电商化。同时,由于各合作企业间为了保障自身利益,也不愿意提供十分详细的患者记录和数据分析,导致合作以失败告终居多。目前独立运行的医药电商也无一家盈利,因为网上销售的多为单价低、毛利不高的非处方药,这也决定了该行业在短期内实现盈利几无可能。

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企业、医疗机构、用户等各方的努力,在整个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当下,我们认为国家应加速出台相关监管政策、标准和相关配套改革,企业也应抓住大好时机,学习同行先进经验,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相关发展策略。

1.行业发展建议

建立和完善行业标准体系。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统筹和推动全国互联网医疗信息标准化工作,加快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构建医疗信息大数据平台;二是规范互联网医疗硬件和软件产品,加快实现设备标准化生产;三是加快出台互联网行业准入标准,规范行业准入条件,防止低水平重复开发。

改革医疗保险体制。医保经办部门应该通过尽快引入医保医师制度助推医生自由执业,使得医生不必再依靠公立医疗机构身份获取医保资格,引导优秀医生分流到社区、民营医疗机构乃至线上机构,利用包括互联网医疗在内的新型医疗服务组织的竞争和分流能力,形成充分竞争、分工诊疗的医疗服务供给格局。

加强行业监管。我们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加强行业监管:一是明确行业监管机构,加强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监管;二是出台相关细则,明确对互联网医疗主体资格审查备案、知识产权保护、纠纷处理、消费者维权等问题的解决办法;三是加强互联网医疗的信息安全管理,确保医疗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加强卫生、工信、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协作,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医疗健康服务与互联网的有效对接;二是推进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培育壮大互联网医疗品牌;三是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向,切实将国家支持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

大力发展医药物流。要大力发展医药物流,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完善医药物流产业政策,积极推进传统医药企业转型;二是做好医药物流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三是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抑制地方保护主义;四是加快医药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五是提升医药监管能力,严格医药市场监管。

2.企业发展策略建议

明确市场定位。移动医疗服务要找准利基市场。个人消费市场方面,一定是在细分用户群体上才会有发展空间。比如说孤寡老人、亚健康人群。可穿戴设备更要找准细分市场,医疗和健康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市场,做大而全的产品没有什么前景。

准确把握移动互联网切入点。互联网的特征为海量、高频、低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低成本、可标准化复制。而医疗的特征为相对低频、个性化、属地化、支付方与决策者不对等、易受政策影响。所以,医疗的特征决定了其将是一种用户数相对少、ARPU值相对高的生意,很难出现全国性的龙头。医疗行业是产业链条过于复杂的慢行业,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可通过三个方面切入移动互联网:一是通过提供便捷的导诊分诊,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各级医院医生的效率;二是构建透明的生态系统,降低体系内的信息不对称;三是在慢病领域提高用户黏性与数据的连续性。

加强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医院而言,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效率太低。而解决此问题,可以从两条线出发:一是在云端,在互联网上为患者提供服务,让其在院外享受更方便的服务;二是为医院服务,合理分配和应用医疗服务。资源不均衡、信息不对称是催生互联网医疗商机的核心。企业应该重点把握数据的应用,并具有跨领域的思考能力,更多地将互联网公司的技术能力与相应领域的专业经验相结合,是未来大数据应用的趋势。

加强网站宣传。针对用户关注度不够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可采用多种推广方式进行网站宣传:一是SEO推广,二是利用各种方式发邮件或者信息给目标用户群体,三是两个或多个网站之间采用一些栏目互相推荐彼此网站的合作方式;四是利用专家营销,如请专家来坐诊或在医院网站里给专家增添博客等;五是利用百度知道、SOSO问答、地方性人气旺的论坛等方式来进行品牌宣传,或在新闻网站上发软文广告。同时,还应该经常举办线下活动,以此来弥补线上不足,如逢年过年推出一些优惠活动、大型义诊、发传单或者专家做客讲课等活动,并邀请媒体进行相关报道。

远程诊断、近处治疗相结合。有实力的医药厂商完全可以整合社会化的医院资源、医生资源,用户可以远程咨询用药,线下由被整合的医院医生进行治疗指导,同时可以推进医生P2P、移动用纸O2P等新商业模式创新,给予患者全方位用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