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模式论文范例

医保模式论文

医保模式论文范文1

关键词:中医;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

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展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1]。医联体形式多样,其中以中医医院为核心医院的医联体形式一般称为中医医联体。中医医联体近几年呈蓬勃发展之势,然而,其发展尚未成熟,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效果。现有文献多归纳总结各地区模式,介绍典型案例,未能归纳出较为普遍的模式。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医医联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为中医医联体的推广和有效运行提供建议。

1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中医医联体的中文期刊和学位论文,采用主题检索,主要检索词为“中医”以及“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整合服务”“医疗共同体”。共检索出132篇期刊论文、4篇学位论文,新闻、报刊、会议摘要、评论不纳入进一步分析,从数量中可以看出国内对于中医医联体的研究相对缺乏,且没有综述类文章。通过阅读摘要,纳入全文分析的文献有56篇,最后通过阅读全文,筛选出与研究内容高度相关的文献共30篇,内容包括中医医联体实践措施、实施效果、困境以及建议。

2中医医联体整合机制

根据文献阅读可知:云南省早在2003年便组建了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2];齐齐哈尔市于2011年组建了中医医疗集团[3],北京已有顺义区中医医联体[4-5]、通州区中医医联体、东直门中医医联体[6]等多个医联体;广东省截至2018年2月,已组建136个中医医联体;江苏[7]、湖北、湖南等省也已建成中医医联体。各省(区、市)的中医医联体有一定自身特色,本文从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专科建设和资源共享4个维度进行归纳(表1)。

3中医医联体面临的挑战

3.1医务人员激励机制不健全

中医门诊一般流程是医生先坐诊诊断疾病,然后开具处方,很多时候还需要亲自操作相应的适宜技术,花费时间、精力远远多于其他普通坐诊[8],但是在诊疗费用与西医相比更低廉,无法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从而阻碍中医诊疗项目的广泛开展。现有中医医联体大部分没有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多为技术上的指导与合作,因此各级医疗机构缺乏共同发展的意识,依旧是各自为政[9]。医联体中实现医务人员内部流动以期达到服务同质化是建设目标之一,但许多上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表示本机构的工作任务本身就比较重,再去基层坐诊压力很大[15],在考核上也缺乏政策倾斜,因此下基层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相对紧缺,且公共卫生工作繁重,难以派出医务人员前往上级医疗机构学习。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考核体系的缺乏也影响了医务人员自我提升动力。

3.2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适宜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安全、疗效可靠、副作用小,且无须耗用大型医疗设备,投入少、成本低,所以更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和应用[16],但是目前中医医联体中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中医适宜技术掌握程度并不理想。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现有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承担了较多公共卫生方面的工作,对于基本医疗技术的学习动力尚且不足,更不愿意花费精力学习中医适宜技术;其次,医学院校虽有中西医专业,但在教学上更多偏向理论教学,中医适宜技术教学内容较少,不利于临床实践。此外,中医知识有赖于经验积累,许多中医知名专家年事较高,精力比较有限,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或带教效果不够显著。同时,中医适宜技术缺乏一定的标准规范,基于何种临床症状应当采用何种技术,此类标准的缺失不利于医务人员学习掌握中医适宜技术,难以激励其主动学习。这些原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层医务人员对于中医适宜技术的掌握。

3.3中医药制剂共享存在壁垒

中药制剂是中医院的特色,大多由一些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名老中医专家团队研制而成,已经在临床上经过了长期实践,具有安全性、有效性、适用性强等特点。中医医联体内不同医院拥有的院内制剂品种繁多,且价格适中,能够适当缓解患者看病贵的难题,这是属于中医医联体独特的发展优势。虽然中医制剂有这样的优势,但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除特殊情况,院内制剂只能在生产医院内部使用。药品调剂手续比较复杂[5],省内医院的调剂需要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若跨省份则需向国务院药品管理部门申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药制剂在中医医联体内部使用的通畅度[17]。

3.4有序就医格局有待形成

分级诊疗制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双向转诊,但在中医医联体中完全实施还存在许多困难,现阶段基层首诊格局尚未形成,医院对患者的“虹吸现象”仍然严重。2016年,一级中医医院诊疗人次仅仅占各类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的2.8%[18]。“下转难”的问题尤为突出[8],影响因素众多。大部分中医医联体内难以制定统一的转诊标准和考核指标,上下转诊的标准比较主观化,加之中医学科更多借助经验,为转诊带来一定难度。政府医保部门也未出台与双向转诊配套的医保支付制度,转诊前后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未发生任何改变,患者实际医疗费用支出并未减少,难以引导患者有序就医[19],此外,患者的传统就医观念也是影响双向转诊的重要因素。

4我国中医医联体发展对策与建议

4.1加强政策引导,实现体制、机制上的突破

组织结构以及内部管理是医联体建设的重要部分,唯有良性的运行机制方能使医联体长效发展。政府应当把中医医联体建设与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相结合来统筹考虑,实现区域内的整体规划,鼓励医联体内部成员单位在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大胆探索,试行股份合作制等新的运行方式,激发各成员单位的创造力和活力。其次,内部管理文化的一致性有助于增强中医医联体紧密程度,上级医院选择合适的管理人才组成团队,派驻到基层医疗机构,将先进管理经验带给基层,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联合,而是通过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内部联络机制以及成员资格管理规定等多项规章,形成集团化管理,集约化经营,提高管理运营水平,最终能够实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12]。此外,医保政策对于各成员单位有一定制约作用,对中医医联体尝试采取医保总额预付制,按中医医联体各成员单位服务的总量、质量和满意度进行分配,既方便患者就医,又兼顾各方利益;同时对于各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需要进一步拉大差距,基层医疗机构医保报销范围要注重常见病、多发病等的纳入。

4.2注重人才的培养与技术的传承,增强激励机制

医联体应当重视人才培养,注重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进而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通过建立中医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定期选派合适的医生前往上级中医医院进行跟师学习,上级医疗机构则派驻专家前往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业务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的中医继续教育和全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培训与技能培训,提高基层的临床诊治能力。在引进人才方面,上级中医医院通过总院的名义招聘医生,并向招聘的医生开放晋升通道,医生不仅能有更多学习的机会,执业地点由医联体内部统一调配,更有利于医生的职业发展。其次,中医医联体发展中要充分意识到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差距,建设初期不能盲目依据国家或省级中医适宜技术标准来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应当选取基层能够开展的适宜技术,使基层能够处理常见病、多发病,识别急危重症;同时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可以发展与自身符合的特色技术。随着中医医联体的联系不断紧密,各类技术在医联体成员单位内进行推广,更好满足群众需求,也促进各成员单位共同进步[20]。中医医联体内部可以探索“薪酬激励”机制改革,制定绩效考核标准,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将中医适宜技术使用情况、慢性病中医管理纳入管理考核标准,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4.3适宜技术与制剂共享,为患者提供便利

中医医联体各成员单位拥有自身特色适宜技术,可以构建共享清单,成员单位互学、互通、互用,既为患者提供便利,也促进中医学科发展。中医学科体系不仅有基本知识,制剂更是其特色。中医药制剂作为中医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其治疗效果才能更好推广和普及中医药。上级中医医院拥有许多院内特色制剂,疗效显著,价格低廉,深受患者的信赖与欢迎。中医医联体内应尝试打破壁垒,使得制剂在内部实现流通,让区域内的居民都能够享受到。中医医联体内部可以将各类制剂进行统一调配,调动能够生产院内制剂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其次,将医联体成员单位有批文但无条件生产的制剂由其他成员单位代工生产;这其中利益合理分配十分重要,可制定细则以便更好进行。此外,上下级医疗机构加强科研合作,基层医疗机构更了解群众需求,上级医疗机构可以提供技术支持,相互合作。

4.4应用于慢病治疗及预防,提升健康素养

医保模式论文范文2

目的:掌握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律,更好地为加快医院发展服务。方法:通过医院学科建设的实际发展情况,参阅发展过程中的结果。通过对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当前学科建设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必要的探讨。结果: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学科建设中发现有些项目操之过急和拔苗助长现象,反而欲速而不达。结论: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不能操之过急,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科学严谨符合现代客观事实的计划,本着为病人服务的宗旨,才能做到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专科医院;学科建设;发展思考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医院发展的核心任务,直接关系到医院发展的整体水平[1]。医院要实现良性发展,就必须建设有特色、有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专业学科。本文就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如何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形成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推进医院整体发展谈谈几点思考。

1医院的基本情况

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是全市唯一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现有医护人员150余人(其中,传染病专科医师30余人,护理人员5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人),实际开放床位数160张,医院目前拥有螺旋CT、DR、彩超、电子胃镜、支气管镜、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测试仪、人工肝支持系统、持续血液滤过系统、肝穿刺等大型仪器和专科设备。设有结核科、肝病科、普内科、感染科和重肝ICU室等5个重点传染病专科。传染病专科开展的的技术项目主要有:腹水超滤浓缩回输、人工肝血浆置换、持续性血液滤过透析、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病理活检、电子胃镜活检、支气管镜镜下给药等技术项目,能基本满足马鞍山市传染病患者的就医需求。

2学科建设情况

2.1学科建设与管理制度较为完备

2.1.1制定完善了医院《学科建设方案》、《学科建设奖励办法》、《外出进修、学习管理规定》、《科研奖励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

2.1.2制定了《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若干规定》,结合《医疗质量管理奖惩规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和核心制度。

2.1.3制定与完善了传染病疫情奖罚制度,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等管理制度。明确了临床医务人员及科主任、疫情管理人员的职责与义务,并与奖惩挂钩。

2.2重点特色专科及医疗技术稳步发展

2.2.1肝病科为市立医疗集团第一轮重点扶持学科(2010-2013)、市立医疗集团第二轮重点学科(2014-2017)、市卫生局第四轮(2012-2014)、第五轮(2015-2017)重点扶持学科(2012-2014)。目前肝病科医师队伍有12人,其中正高1名、副高4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3名,设置床位60张。慢性丙型肝炎、乙型肝炎和重肝的治疗技术进展迅速,达到省内先进水平[2]。2013年以来,获得市卫生局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

2.2.22013年,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成为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试点项目单位,承担了全市中药防治艾滋病的试点项目。

2.2.32014年重肝ICU专科正式组建并投入使用,拥有ICU病床4张,重症肝病患者的救治能力与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2.2.42014年制定了《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三新”项目管理办法》,对“三新”项目的申报、实施、管理、追踪、评价及奖惩均作了明确规定,目前引进和开展“三新”项目共7项。

2.2.52014年制定《学科评价体系建立与应用实施方案》。将结核科、肝病科(含感染科)、综合科等临床科室及影像科、药械科等医技科室纳入学科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医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建设工作中再上新台阶。

2.3专业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2.3.1针对不同层次开展培训。对初级职称人员以“三基”与临床规范化培训为主,中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以专科专病学习培训为主,高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则以高新技术的学习引进和科研培育为主要方向。

2.3.2分学科和专业进行培养。肝病科以人工肝支持系统技术、结核病科以纤维支气管镜技术、普内科以肿瘤科化疗技术为主要任务。2012-2014年,派往南京二院、南京八一医院、南京胸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地进修学习医务人员达到19人次,外出短期培训超过100人次。

2.3.3制定人才培养相关政策。2014年医院开展了首次人才选拔,共有11位同志进入第一周期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队伍。医院为他们量身定做了2~3年周期的培养计划和目标考核细则,投入数十万元培养经费。目前其中8位同志已分赴南京北京等地学习,其中人工肝支持系统、纤维支气管镜、心脏彩超等技术在临床正式开展。

2.3.4加强与先进地区间合作。医院与江苏省传染病医院(南京二院)、南京胸科医院(结核病医院)签订了医疗协作框架协议,在人才培养、技术引进、会诊查房、科研合作等方面加强合作。聘请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南大学医学院呼吸内科、南京市胸科医院结核科教授为肝病科、结核科外聘专家,来院开展教学查房、科教培训、病例分析、学术报告等。

2.3.5鼓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医院下发了《奖惩管理办法》,医院鼓励职工发表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提高了SCI收录期刊、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奖励标准,降低统计源及以下期刊版面费报销比例,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及科主任年终目标考核,提高了医院的学术水平和学科影响力。目前,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15篇以上。

3讨论

3.1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匮乏

人才问题一直是制约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缺少具备科研能力的高学历人才和引领学科发展的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发展影响较大[4]。由于医院建院时间短、地理位置偏僻、待遇与地位偏低及传染病专科特点的约束等因素,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在高级人才引进工作上一直没有取得突破。近年来针对这个问题也采取了相应的举措,如制定人才引进方案给予特殊政策、待遇等,但尚未取得实效。

3.2医疗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种类共有39种,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对结核和肝病之外的传染性疾病的救治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3]。在传染病重症和疑难病例的救治能力方面,与南京、芜湖以及三级综合性医院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3.3医保政策制约专科发展

由于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病人以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为主,传染科病人一旦确诊又存在住院时间长、药品使用量多、门诊检查较少等特点,因此,目前医疗保险部门实行的总额预付制度[5]。“切蛋糕”式资金支付模式就对医院经济运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的发展。

4改进方法

4.1加强重点专科和人才队伍建设

4.1.1实行人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制度。一是完善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和计划,力争每年引进3~5名中高级职称的实用型人才(3年内不少于10人);二是对该院现有的专业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和考核;三是加强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实践锻炼,鼓励和支持技术骨干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进修学习;四是实行严格考核,动态管理,定期对新技术掌握、新项目开展和、学术交流等情况进行评估考核。

4.1.2实行重点专科倾斜制度。按照市卫生行政部门重点扶持专科的发展目标和建设要求,医院应针对当前肝病患者的现状,进一步加强肝病专科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购置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并按年度、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结核科等其他学科的市重点(扶持)专科建设与申报工作[6],力争3年内有2~3个市级重点(扶持)专科。4.2提升传染病防控和救治能力

4.2.1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应急体系,加强急救装备建设,持续开展岗位练兵(每年不低于2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夯实各种急救技术等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建立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高水平应急队伍,不断提升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7]。

4.2.2提升各类传染病患者救治能力。改变观念,由传统的专科发展模式向传染病综合发展模式转变,在不断扩大传染病救治范围、提高医院整体管理能力等的基础上,重点加强ICU室的建设和管理,加大投入和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切实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学科建设在农村基层医院的建设中,不能急躁,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按章办事,搞好基金管理,建立医院资金精细化管理模式[8]。

作者:朱春燕 郑帮林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

参考文献

[1]翁心华.当前感染病学科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6,1(1):17-19.

[2]申婷,游晶,范晶华,等.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3):339-341.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M].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6):421-431.

[4]严金二.传染病医院学科建设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1):70-71.

[5]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M].北京:卫生部,2003:24-25.

[6]郭莺,高鑫.医院如何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J].中国社会保障,2010(5):82-83.

医保模式论文范文3

摘要:

目的:研究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门诊药房常规管理模式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门诊药房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工作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人均日调剂量、单方调剂时间、患者候药调剂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剂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应用效果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药房的人力资源,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医院门诊药房管理;应用;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机构的规模扩大,患者的数量提升。门诊药房是门诊较为特殊的部门,患者数量大,药品种类繁多,患者对服务要求提高,医院门诊药房工作人员处于强度较高的工作状态[1]。精细化管理将通过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管理模式,使各个单元更精确、高效、协同、持续运行[2~3]。为了提高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组研究在本院门诊药房实行精细化管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门诊药房常规管理模式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门诊药房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为研究组,本院门诊药房现有工作人员13名,本科以上学历8名,中级职称以上5名。本组研究资料均来源于对照组与研究组门诊药房工作量资料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调查。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主要从目标管理、人员管理、药品管理、药品信息管理等入手。1.2.1目标管理:在确定进行精细化管理后,简化服务环节,缩短服务流程,优化服务流程。患者候药的时间应低于10min,将其设立为目标,细化流程,在目标的指导下,实施流程[4~5]。以患者的满意度为服务准则,并遵照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准、严、细、精”建立目标。

1.2.2人员管理:

老员工具有丰富的经验,对规范的流程很熟悉,新员工更能接受现念,所以在人员搭配上,应该新老组合,互相帮助,实现现代化管理。为了加强学习,设立学习奖金,可以让每个员工都有学习的机会。定期培训,学习制度,给员工提供进修的机会[6~8]。每位员工需要学习药师处方分析的要点、药品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药事管理与法规,熟悉药品规范化调剂流程以及操作,并且具备能够鉴定常规假劣药品的能力。学习后进行考核,保证学习质量[9]。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还要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沟通技巧,可每个月进行评比,对优秀者给予奖励,树立榜样,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1.2.3药品管理:

药品在进入药房时需要做好验收,检查有效期、批号、资质等,每盒每支都要查,要形成入库审查、上架审查、给药审查的模式[10]。对特殊类药品,例如精神类、毒性、麻醉类的药品要按照国家的规定严格检查。每日进行药品的盘点,尤其是贵重药品,做好登记,出现差错时及时做好登记,并进行核查。所有药品采用计算机存档,库存账本和实物要统一。建立最小的库存值,可根据医院的消耗量进行调整,每月进行一次地毯式检查,对有效期在半年以上的药品做好标识,有效期在2个月内的药品完全下架,过期和破损药品及时作废处理[11]。为了降低药品调剂的错误,应当分类和区分,包装类似的药品做好区分标识,禁止乱摆乱放。发放药品应该进行核查,调剂、发药、电脑系统审核等,对于调剂差错的案例做好登记归档,对差错原因进行分析,及时解决。药品的采购需要制定好计划,每周大计划,每天小计划,既要保证药品供应,还要避免挤压、导致药品过期,减少浪费[12]。

1.2.4用药信息管理:

根据经验以及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总结分析用药习惯,定期对不同科室的用药习惯进行整理,可设立专有科室药品分类摆放,公共药品可统一分布,尽量缩短工作人员给药时间,减少患者的候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工作效率比较:

研究组人均日调剂量、单方调剂时间、患者候药调剂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调剂差错与患者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调剂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进步,医院也要顺应发展趋势前进。传统的药房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缺陷,工作效率较低,差错率高。管理概念已经不仅适用于企业,对于医疗机构同样适用。精细化管理起源于日本,是在常规管理模式基础上集约化管理。在本院门诊药房进行精细化管理,将药房管理提高至“准、严、细、精”的水平[13]。通过制定目标,开展流程,并对流程精细化,从人员的管理、药品管理、药品信息的管理入手,提高工作效率,缩短调剂与候药时间,减少差错,提高患者的满意度[14]。在医疗机构运行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系统,简化了医生处方,但是药房的各个环节流程并没有进行优化[15]。本组研究对门诊药房采用精细化管理,结果显示,实行精细化管理后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差错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与实行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研究与冯丽研究结果类似。门诊药房采用精细化管理,可建立门诊药房的科学组织构架,逐渐完善药房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为患者提供完美的服务,值得推广。

作者:曾联辉 单位:广东河源市和平县人民医院药制科

参考文献

[1]黄先彤,杨凤林.精细化管理理论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52,155.

[2]谢峥.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当代医药,2013,33(57):159.

[3]李瑞宝.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和实践解析[J].海峡药学,2015,3(48):249.

[4]CHENXH.Effectobservationoffinepharmacymanagementmodeforhospitaloutpatientpharmacy[J].ChinJofClinicalRatio-nalDrugUse,2015,8(9A):2-3.

[5]谢艳萍,徐萍.我院门诊药房的精细化管理探讨[J].中国药房,2013,24(17):1578-1580.

[6]吴伟文,冯超慧,黄伟娟.精细化管理在提高医院药房工作效率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225-2226.

[7]肖庆中.药房中药调剂的精细化管理策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238-239.

[8]邢明,易利华.走出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认识误区[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1):23-24.

[9]叶锋,杨永进,扈长茂.医院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0,39(6):750-751.

[10]罗润嫦.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药房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处方药,2014,12(1):46-47.

[11]王怀冲,徐颖颖,张相彩,等.门诊药房精细化药学服务模式与实践[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7):572-574.

[12]程静.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体会[J].海峡药学,2013,25(8):196-197.

[13]吴亮,徐芳.应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促进我院合理与安全用药[J].海峡药学,2013,25(4):296-297

[14]涂雪松.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在提高医院门诊药房工作效率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6):668-669.

[15]赵新华.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14,26(12):287-288.

第二篇:精细化管理与公立医院档案建设

摘要

近年来,公立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实施改革发展,精细化管理成为公立医院迈向现代化之路的新方向。公立医院档案建设也需要走出传统档案管理粗放式、被动式、经验式的误区,在整体建设中采用精细化管理理念,通过实施标准化、目标化、流程化管理,及时应用最新信息化技术,建立精细化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及精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档案建设的新发展。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目标化管理;流程化管理;信息化管理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提出了“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公立医院改革正式拉开帷幕。自新医改方案不断推进以来,各地各级公立医院纷纷走上了改革发展之路。近年来,以“精细化管理”为代表的发展理念成为公立医院迈向科学发展之路的新方向[1]345。而医院档案建设作为公立医院管理是否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应伴随着公立医院的整体改革而革新,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走出传统档案管理粗放式、被动式、经验式的误区,实现档案建设水平的新发展。

一、在医院档案整体建设中采用精细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早期的美国。1911年,工程师出身的弗雷德里克•泰罗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他在书中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可看作是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起源。二战后,世界经济逐步恢复发展,随着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协作的加速提高,对企业管理者管理精细化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包括决策理论、系统工程学在内的很多理论和方法应运而生,它们是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战后的日本,利用较短的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重新腾飞,这得益于以采用“精益生产”的丰田为代表的一批企业,他们通过不断提高生产与管理效率并降低经营成本,从而有效提高了企业生产力与运行效率。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发扬了“全面品质管制”,并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特日本色彩的“全公司品质管制”,进一步丰富了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经验。精细化管理在我国比较著名的是由汪中求先生提出的管理观念,旨在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专业化、系统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2]39。精细化管理最早流行于国内各大企业,近年来,精细化管理也不断被引入全国各级公立医院管理者的视野,成为他们着手进行医院改革的借鉴方式之一[3]69。但精细化管理一般被用于医院成本控制、管理效率的提升以及绩效的分配等方面。实际上,医院档案建设也同样可以采用精细化管理[4]1。因为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使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具体环节并发挥作用的策略。而公立医院档案建设也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整体工程,需要通过各部门、各参与者做好每个业务环节的工作,才能实现整体建设进程的健康运行。因此,首先可在档案管理责任体系的建立、档案人才的引进培养等档案整体建设方面采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应建立适应医院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的档案管理责任体系。一般由一名主管副院长担任档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有条件的医院甚至可以将档案管理升级为“一把手”工程,再选择医院中档案相关专业或有档案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档案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并通过签订岗位承诺书,清晰明确各级责任人的具体责任和义务,如明确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病案管理人员、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从而有效指导有关人员的工作方向。应建立科学合理、系统细致的档案管理人才引进培养体系。并积极加强医院档案文化的培育力度,使医院全体人员的观念中形成珍惜档案、保护档案的责任意识。同时应通过人才招聘和院内培养等方式,大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应根据不同类别分别对各类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管理培训,使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在观念上具备相应的意识。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力量不足的医院可探索实施聘用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并与其签订聘书,采用定期培训或集中培训方式,通过提供物质和荣誉等奖励手段,有效补充档案管理团队的力量,为档案建设提供人才支持。此外,要着重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提高分工与协作效率,从而提高工作水平。

二、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实施标准化、目标化、流程化管理

传统的档案管理包括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类、保存和档案目录的建立以及档案实体的利用等一系列活动。以往的公立医院档案管理也大都以档案实体的收集、整理、保存为主,或是利用档案记载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与提取,档案处理过程缓慢且效率低下,尤其是在整理和使用时容易造成档案材料遗失和混乱。因此,应在档案建设中有效实施标准化、目标化、流程化管理,使公立医院档案建设高效而有序运行。标准化管理就是在档案管理中根据档案建设的整体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则,对档案管理中的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尤其要明确各岗位及人员在档案管理中的操作要求,提出具体的应该做、如何做、不能做等相关标准,然后把制定的标准化方案要求落实在档案管理的实际行动中,使档案管理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由于公立医院档案种类多且数量大,档案更新快且日常应用比较频繁,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性要求较高,所以要对档案管理进程及档案管理各岗位任务进行标准化的设置,使档案管理人员实现各司其职、各守其责。总之,标准化是档案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想要实现档案管理的精细化就一定要首先实现管理的标准化。因此,在公立医院的档案管理进程中,从档案材料的收集、档案的整理、档案的保存、档案目录的建立以及档案的日常使用都要实现标准化的操作,而且所有标准化的内容一定要落实在具体的岗位上———最好制定岗位操作手册,使每个人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是做到责任的落实,只有将管理目标明确化、具体化,才能让档案管理人员清晰责任,明确目标。因此,公立医院档案建设要做好目标化管理[5]85。应做好清晰的医院档案建设发展规划。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扩大,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也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大型“三甲”公立医院,随着医疗服务辐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各院区林立,各类医护人员也大量增加,医院相应的各类档案也与日俱增。如何安全有序做好医院档案建设就成了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医院需要建立一套精细化的发展规划,例如可制定一条以“5年发展规划———3年建设规划———年度管理计划”为脉络的医院档案建设规划,将医院档案建设战略目标逐一分解,并具体分配到相关岗位上。同时,要根据医院实际以及医院档案建设发展规划制定详尽、可行的具体管理目标,尤其要将档案管理任务落实到每个档案管理相关人员身上,建立以约定时间为时限的目标责任制,使他们都能及时掌握与自己相关的工作动态,并及时对所承担的工作做出应对举措,从而顺利推进档案建设目标的执行。目标的落实离不开精细的考核制度。只有建立完备、明晰的考核制度,并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不折不扣地推行,才能实现档案建设的高效率推进。公立医院档案建设若要避免停留在粗放式、经验式、被动式的误区,更要做好档案建设的流程化管理。公立医院档案管理一般包括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利用等多项业务环节。随着今后公立医院档案管理对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还应包括档案信息数据的录入以及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更新等环节。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各业务流程的分析与监控,使其不断规范化、流畅化,并及时针对各业务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控制和改进。此外,不仅要注重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流程意识,也要培养档案使用者的流程意识,只有与档案管理相关的所有人员都具有流程意识并努力按照流程去执行,档案管理才能始终安全、规范。

三、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医院档案建设发展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已迅速进入“大数据”时代。公立医院也应顺势而为,及时用最新信息化技术来推动档案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医院档案建设的新发展。

1.建立精细化的档案信息数据库。

由于公立医院医疗规模不断扩大,诊疗服务人群不断增加,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新增档案。而这些新增档案如医院病案、人事档案、科技档案、文书档案又分别属于医务部、人力部、院务部等不同部室,导致档案资源分散、数据分离,出现“信息孤岛”现象。为避免粗放式的档案管理,应结合医院实际,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统一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集成化管理。档案信息数据库应按照医院中不同的档案类别建立不同的存储空间,每类存储空间内应根据不同格式、不同时间、不同等级进行进一步的分区,从而实现信息数据库存储空间的精细化分配。同时,应明确进入档案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标准,如按照数据大小、数据类别、数据质量、数据级别等标准进行数据录入,将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过滤,从而保证数据库内数据的精细化录入。此外,应根据数据的安全级别建立采取相应的管理权限。针对不同安全系数的数据库信息,采取不同的准入标准和读取权限,并使用不同的防护措施,从而保证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实现数据库的安全精细化防护。

2.建立精准的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

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仅限于实体档案的归档、存储、分类以及利用生成的档案目录进行简单的信息定位,并通过实体档案进行相关的查询与统计,而这显然不能满足今后公立医院各方面对档案数据的需求与使用。“大数据”时代的档案信息管理一定要能为医院提供完整、准确、及时的档案数据。因此,要建立精准的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按照用户的信息需要从海量的档案数据库中找出有关的数据,并将所提取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深入挖掘,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凭证、决策依据及筛选条件。这需要公立医院及时掌握各类用户的档案数据使用需求,结合他们的使用习惯进行分类梳理,并通过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根据梳理的结果创建搜索引擎,实现对档案信息数据的精细化搜索。公立医院尤其应具备档案“大数据”理念,注重对档案数据关联性的研究与探索,打破信息壁垒现象,破除“信息孤岛”顽疾,实现公立医院档案数据的精细化和一体化应用,为公立医院在人才管理、各业务领域的数据采集、学科发展建设等方面提供帮助。此外,公立医院发展快,新增档案数量多,档案管理压力大,应加快探索档案管理系统、应用“物联网”等技术,加强对各类档案实体尤其是新增档案实体的精细化管理及利用。可在每个档案实体上粘贴智能标签,通过系统提供的实时定位技术,能够对每个档案实体的位置进行实时追踪。在查找和使用时可对档案实体进行快速定位,对非正常出入库的档案实体进行及时的报警。有条件的公立医院还可探索实现档案数据移动终端接收的应用,从而更加方便档案信息相关用户的使用。

总之,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公立医院档案管理对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前景相当广阔,档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档案管理精细化的推进也具有重要作用。公立医院管理者在今后应始终做好档案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公立医院档案建设水平新的提高。

作者:张嘉伟 单位:石家庄市中医院

参考文献

[1]毛羽欣.公立医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5).

[2]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新华出版社,2005.

[3]易利华.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C].2012清华医疗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孔博.论精细化管理思想在档案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J].兰台世界,2013(14).

[5]董海利.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与实施[J].成都大学学报,2007(6).

第三篇:公立医院医保工作精细化管理探讨

【摘要】

在新的形势下,随着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问题也会随之出现,给医院的医保管理工作带来的巨大的挑战。从医院医保管理的分工、政策宣传、费用增长、医患矛盾、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深入探讨医院医保管理面对的问题,并从这几个方面逐个讨论给出了精细化的解决对策,从而推动了医院医保工作的发展,使医院不断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

医院;医保管理;医疗政策

1公立医院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1医保管理分工不明确

随着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医保工作的范畴逐渐增多,不只是简单沟通协调为主的政策性工作,还涉及医保政策宣传、临床医疗管理、药品、临床护理、病案管理、费用核算、计算机管理为一体的多元化管理工作。虽然医院基本上都成立了独立的医保科,但是由于工作比较复杂,内容涉及各方面,新成立的科室不具备各种相关专业的人员,所以相关的医保工作,不一定都是医保科负责,因此,各个医院的医保管理工作分工并不明确,与各科室之间存在着重叠矛盾,给医保患者就医造成困扰,不利于医院医保工作的健康发展。

1.2医保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全面

目前,医保参保患者对医保政策的熟知程度普遍较低,对医保的基本政策了解有限,对就医流程、门槛费、报销比例等相关知识缺乏,就医过程中发生问题,就形成了对医院和医保政策的不满,容易产生没必要的纠纷,损害医保患者的利益,对医院的管理工作造成麻烦。而医疗保险制度的险种涉及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学生儿童医保、工伤保险、异地医保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众多的保险,各自的保销比例、报销内容等具体管理要求都不一样,患者无法完全了解医保的政策,医院的医务人员工作繁重,对医疗保险的政策了解的不全面,这就要求医院大力全面的宣传医保的政策。

1.3难以控制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

当前,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老百姓都认为“看病难,看病贵”。虽然医保病人享受医保报销,但是医保制度只提供的是基本医疗保障,不是所有的药品、检查、治疗等都可以报销,因此,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对医保工作的管理造成许多问题[2]。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原因如下:一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造成人群中患病的概率和次数必然增多;二是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三是高、精、尖诊疗大型仪器的使用;四是药品费用增长过快及自费药品的增多;五是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各个方面造成了医疗费用增长过快,难以控制医疗费用。

1.4医院与医保患者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医院都将自身发展以及职工切身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追逐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患者就医的经济条件。医院与患者的矛盾原因如下:一是财政拨款很少,公立医院为了增加医院的收入只能多做盈利性的诊疗项目并多收病患,谋求医院的发展;二是医院对医务人员的教育与监管缺失,医护人员存在的一些违反职业道德的不当行为。三是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保险的相关知识缺乏,对医院医疗制度的不理解。四是各种媒体的不客观报道与故意炒作。五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即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

1.5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由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医院在医疗保险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给予必要投入,但是无法满足医院医保工作对信息化的要求,信息系统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各医院的信息系统缺乏对医保相关工作的统计分析,不能为医院医保工作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2做好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2.1建立医院医保管理体系,明确医院各科室医保职能

根据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医院医保管理体系尤为重要,建立以院长、主管院长以及医保管理部门等共同组成的医院医保管理体系。明确了医院各科室的医保职能。通过体系的建立,规范了医保管理,提高了医保服务的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医院的诚信度,严格执行医保的政策法规,完善了医院的医保管理体系,完善了医院的管理体制[3]。

2.2积极做好医保政策的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医保知识掌握

医疗保险工作政策性比较强,涉及患者医疗就医过程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不只是医保工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和执行不断更新的医保政策,而且还要求所有的医务人员也应该熟练掌握和执行。医院医保管理部门通过组织医保培训让医务人员学习医保新的政策规范,适应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要求。医院医保管理部门应该每年定期组织1~2次全院大型培训,并随时把新的医保政策上传到医院的官方主页上,方便医院内的医务人员随时掌握政策,规范医院的医保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医保知识,方便解决患者在就医中的医保问题,更好的服务于参保患者。

2.3对医疗质量加强管理,促进医疗费用的合理增长

只有通过对医疗行为的规范性管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药品、诊疗规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利益不受损害,杜绝过度医疗服务。其管理途径主要通过,一是通过实行单病种付费的方式,控制某一病种的费用总额,减少医保基金的浪费,对于医疗服务行为实行标准化管理。二是医保分科指标管理,汇总考核临床科室的病种,采取按专业科室进行分类控制的办法,根据各科上个月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各临床科室制定本年的指标任务,各科按指标标准进行医疗服务。因此,医院对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加强控制,避免医院的医保费用超支,使浪费医保基金的情况杜绝,减轻了医保患者的负担比例,切实为患者服务。

2.4处理好医院、医保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自从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以后,医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医保管理部门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制定者和管理者,患者是医疗服务的受用者,它们三者密不可分。医院、医保管理部门都是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保障患者医疗需求为目标,相互制约发展[4]。因此,医院和医保必须密切配合,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不仅可以加强医院对医保患者的管理,同时也能促进医保管理部门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管理。

2.5加强医院医保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与完善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的建立并应用于医院医保的规范化管理。运用计算机以及网络通讯设备,对医院内部各部门收治患者的诊疗信息进行管理、收集与存储,并进行处理为下一科室提供诊治数据,使各部门的功能需求得到满足[5]。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临床以及药品管理和医保患者医疗费用等各项工作,保证医保管理的准确化和规范化。

总之,医保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也是近些年来受关注高,新发展的工作。医院医保工作管理更需要不断地完善,强化制度建设,深入学习和研究,进行标准化的精细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一切为患者的利益考虑,从而使医院在医疗卫生改革的新形势下不断发展壮大。

作者:李晶 单位: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医保办

参考文献

[1]郑普生.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建设与策略探讨[J].卫生软科学,2011,25(1):15-17.

[2]魏丹丹.医院医保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院,2014,14(12):129-130.

[3]张丽梅.浅谈医院医保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254-255.

医保模式论文范文4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意见》紧紧围绕“一个大厦、四梁八柱”,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制度。随之公布的《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2009~2011年期间,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05年-2011年,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从探索讨论、奠定基础到确立实施,始终围绕着“基本”、“均等”和“公平”,那么,四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发展是否有效地保证了患者合理就医?如何根据患者就医需求和就医行为调整各项制度的发展路径?这是本文通过综述2009-2011年的实证研究要回答的问题。

卫生政策角度的就医行为

麦克拉夫林德互动理论模式指出,政策的执行过程是执行组织和受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手段作出的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取决于两者的相互调适的程度。研究政策执行的有效关键在于研究政策对受影响者的影响有多大,以及受影响者对政策的认知、评价[2]。卫生政策对患者的影响直接表现为患者的就医行为,以及患者对卫生政策的认知和评价。就医行为是医疗卫生制度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动因,全面掌握就医行为的现状及其特点,才能针对性地改革和完善卫生制度[3]。具体分析框架有Andersen(1968)医疗服务利用的行为模型、麦肯尼克的就医行为通用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等。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对城乡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制度”、“医疗保障”、“药物”、“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就医行为”等关键词组合,检索维普、CNKI、和万方数据库,共搜到2005-2011年期间相关文献69篇,09、10年共36篇。其中,56篇涉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影响,30篇涉及新农合合作医疗制度影响,10篇涉及基本药物制度影响,34篇涉及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影响,16篇涉及基本公共卫生体系影响,5篇涉及政策组合影响。从论文数量我们可以看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与就医行为的关系较密切。国内外研究都表明,医疗保险政策是作用于居民就医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刘国恩指出,当个人资源约束条件改善后,人们的行为可能随之改变,包括居民的就医行为和医生的行医行为[4]。换言之,居民就医选择对医疗保险政策敏感。居民是否就诊主要受家庭收入、健康状况、医疗服务价格水平和是否有医疗保险的影响[5];参加医疗保险的居民两周就诊率和住院率均明显高于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居民[6-8]。就医机构选择主要受医疗费用负担形式[8]、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就医方便程度(距离)的影响。单蕾在深圳的研究表明,51.46%首诊机构选择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因为价格便宜及就诊方便,参保人就医意愿明显增加。选择综合医院则主要考虑医院医疗技术较高,大型医疗检查设备有利诊断[9]。PhilipH.Brown和CarolineTheoharides(2008)采用巢式Logit模式分析了25个县的家庭调查数据,发现寻求治疗的条件、医疗费用的报销计划和平均日消费严重影响着人们对医院的选择[10]。

目前,基本医保制度存在报销范围小、补偿比例低、配套不到位等问题。郭文芹发现,参加新农合的受访者中,84.9%的患者表示慢性病的就医无法报销,导致患者选择就近药店买药治疗[11]。而熊巨洋的研究表明,慢病的综合管理,医保政策向小病、慢性病和常见病倾斜,可以将社区居民引导到社区医院,提高社区门诊量[12]。陈玲(2008)新农合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就医行为研究指出,新农合对农村老年人影响较大的是大病住院时的就医行为,而对就医中其他医疗需求影响较小,尤其是预防、慢性病患者、康复照顾[13]。庞国华发现,构成不合理就诊意向的因素主要是医疗保险制度调控效果不佳:新农合对参合患者的补偿比例与患者的期望值相差较远,以及农村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较差。另外,新农合实施后,由于乡村卫生设施落后、技术水平偏低,导致农民看病和住院趋向高一级医疗机构,特别是住院治疗[14]。周毅的研究也发现,医疗费用负担形式对患者住院或应住院未住院不具有影响,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医生要求住院的疾病通常是比较严重的[8]。在发达地区广东,农民认为各级医院的报销比例对其选择医院没有太大影响,医院服务的质量是农民考虑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医院的收费标准[15]。重庆的研究也有类似结果,70.62%的居民不去医院看病的原因是“怕医疗费贵”或明确表示“没钱看病”,而城镇医疗保险对是否去医院看病影响不大,具有显著影响的是经济收入、疾病严重程度[16]。

基本药物制度影响居民就医行为的两个重要因素是药物价格和方便程度。李新泰的研究表明,山东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加成比例下降,参合农民报销比例提高,乡镇卫生院的门诊就医次数明显增加,合理用药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17~18]。黄欢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社区居民在患小病、常见病和慢性病时,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其实行的药品“零差率”政策,能够切实缓解居民“看病贵”问题[19]。赖春娣的研究表明,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后,基本药物价格下降30%,常见病多发病按照临床路径治疗,农民基本没有“医生乱开药”和“医药费昂贵”的担忧[20]。但是,目前的研究发现,城乡居民的自我医疗比例都较高:济南市长清区56.1%的居民首选“自我医疗”,主要是因为自感病轻[21];北京市社区35岁以上慢性病人群40.67%选择自己买药[22];重庆市沙坪坝区城乡居民88.14%到药房买药吃,其中49.15%怕医药费贵[16]。周毅的个案研究发现,居民在选择药店和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是因为:第一,该药店是医疗保险机构的定点药店,居民在消费时可以刷卡或报销;第二,自觉病情较轻,可以自我医疗;第三,药店的可及性较强[8]。魏来的研究表明,部分居民采取自我医疗的原因是医院药价较高,医院药品报销20~40%后价格还比药店高;基本药品目录一般是普通药、便宜药、范围狭窄,像新康泰克、斯达舒等稍贵药没有列入[7]。杨哲则指出,自我医疗比例的提高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加强药品经销尤其是零售的管理是大势所趋[23]。#p#分页标题#e#

基本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疗技术、价格水平和可及性是影响居民就医行为的重要因素[15,19,21,24-29]。赵文晓指出,长清区居民选择医疗机构考虑的因素依次是就近方便、医疗水平、设备先进、收费合理、医保定点和知名专家[21]。鲍勇等对上海市社区居民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社区居民受就医医院的医疗水平、技术水平因素影响。选择综合性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医疗技术,不选择的原因是等候时间长;选择社区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便捷,其次是价格便宜,不选择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不够[24~25]。黄欢指出,居民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改进的方面包括医生水平、服务价格、医疗设备和就医环境。“离家近”、“候诊时间短”、“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好”成为影响居民一般诊疗行为的首要因素[19]。贾清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江西萍乡市的农民就医行为,结果表明,农村医院的技术水平、就医方便性和医疗设备是影响农民就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26]赖洁莲发现,农民就医地点的选择受个人因素(农民收入、疾病的紧急情况、个人对医疗服务及其产品的认识)和环境因素(医院的距离、医院的服务质量、参照群体以及医保政策)的影响[15]。目前,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不足是导致患者趋高就医的主要原因。宋春燕的农村地区医疗服务分流研究指出,县级医疗机构门诊患者中适合分流的有67.25%、住院患者中适合分流的有23.15%,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能够承接的只有48.45%和16.5%;乡镇卫生院的实际服务能力不足影响农村患者的就医[29]。倪茹新上海市慢性病就诊的调查中,社区医生判断94%的高血压、高血糖患者可在社区卫生机构接受诊治,实际为84.8%;社区医生判断有53.2%患者可以在家庭病床及一级医院接受住院治疗,而患者住院有53.9%愿意选2~3级医院;因此使80%以上门诊病人及二分之一以上住院患者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是必要而可行的[30]。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影响居民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中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治疗。1978年《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问题、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否实现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关键。据知信行理论推断,居民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就医行为的健康与否。目前,农民“小病拖、大病扛”现象普遍,农民健康投资意识淡薄,健康知识知晓率、体格检查率低和患者随访率低。姚兆余的研究显示,文化程度对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影响显著[31]。冯海龙的研究发现,城乡中老年人中从未进行体格检查者占61%,患病后就医者占25.7%,自行买药治疗者占56.5%,就医意识差(尤其是农村中老年人)给中老年人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32]。李德华(2009)的农村自报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及就医行为分析发现,患者空腹血糖最高值和目前控制水平的知晓率低:57.7%和45.3%;餐后2h的血糖最高值和目前控制水平的知晓率仅为10.9%和8.6%;73.68%能够按照医嘱按时按量长期坚持服药,仅有10.9%完全按照医嘱改变了生活行为方式[33]。曾丽的研究发现,健康教育后门诊病人对健康讲座及义诊等医疗服务的要求有显著的提高,希望开便宜、医师又认为合适药物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34]。

医保模式论文范文5

关键词:医院药品管理;药品物资采购;库存管理

前言

因为医院药品物资采购和库存管理非常复杂,有必要对其展开专业研究。笔者认为将研究重心放在相关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方面,找到导致这些问题的深层因素,对于改善此类工作效率具有积极意义。故此,本论文便形成了三部分内容:第一,药品物资会计采购即库存管理对医院的重要性;第二,现阶段相关工作存在的问题;第三,建立信息系统实现“管理会计采购”工作模式。以下对三部分内容予以详细论述。

一、药品物资会计采购及库存管理对医院的重要性

之前医院系统药品物资会计采购及库存管理,是以财务会计为主的管理方式,主要针对的是货币信息,而今因为医院处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此方面工作需要从传统财务会计管理方式向管理会计转变,后者精于整合信息挖掘信息降低经营风险式。在管理会计思想之下,医院药品物资采购和库房管理的重要之处体现两个方面:第一,涉及到了医院资产资源管理,科学管理方式会降低医院管理成本。医院药品物资包括了中西成药以及各种资源设备,它们是维持医院开展业务的保障,所以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会计管理,要让动态会计技术在采购和库存管理中得到应用,实现药品和物资的及时供应,同时又不挤占医院现金,降低医院经营风险。第二,对于整个医疗行业来说实现良好的会计采购和库存管理是实现资源整合,确保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否则会导致不同地区医院或者同地区不同医院资源配置差异过大,给患者或者给当地人民群众健康带来潜在的风险[1]。在未来医院整个行业要进行资源整合,医院之间既是竞争关系也是合作关系,科学合理的管理物资便决定了其核心竞争力强弱,也决定了整个行业的经营状态。甚至于在外来能否和先进国家医疗系统达成合作,形成技术交流与,也决定于对药品物资的管理水平。

二、现阶段相关工作存在的问题

1.采购部内控不足

在现代经营管理模式之下,内控成为了资源整合、风险规避、低成本运营的有效手段。进一步说,内控是对人、财、物等资源以及工作流程建立动态监控,确保医院的管理有序,降低管理成本。然而因为医院部门多、人员复杂、管理繁琐之故,内控制度并没有切实落地,特别是采购部因为需要采购的药品和物资很多,要对接每个部门,还要对这些物资形成良好的库存管理,一旦某个流程出现错误,就会形成多股诺骨牌效应,小错变成大错,最后影响医院正常运营。导致内控不足有两个原因:第一,制度不完善。制定了内控制度,但是缺乏监督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导致采购部工作人员风险意识弱,精益化管理程度差,容易造成库存积压等问题。第二,缺乏管理会计思维。传统会计采购当中是以货币信息为主,并没有管理会计思维,缺乏风控意识,不利于内控的落实。而内部审计是管理会计的核心之一,审计部门对医院经营的有效性、合法性、真实性予以监督,是保证内控得到执行的有效手段。但事实上很多医院药品物资采购缺乏管理会计思维,只是在收支预算之下进行采购,并没有形成成本意识,往往导致账实不符、低耗品积压、易耗品供应不足、资金占用严重等问题。第三,在全民医保的时代之下,没有认真贯彻医保方面的规定,也没有有效学习相关文件,对可报销药品形成管理,使其对接当地人口状况,避免这些药品供应不足或者供应过剩。甚至于在错误经营理念下,诱导患者大量购买药物,造成了患者经济负担,也使得有限药物资源得不到合理分配,降低了医药价值。

2.合作单位零库存影响

现如今医药企业或者药品大区经销商都在进行精益化管理,零库存成为关键词。零库存即上游生产企业对渠道进行的一种管理模式,生产、供应、库存动态对接,尽力不让销售渠道出现积压,在理想情况下这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管理手段,能够给本企业和合作单位带来不小的收益。但是一旦因为物流、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零库存管理就会被打乱,下游企业的销售就会出现问题,比如医院就会因为药品或者物资断货而不能继续正常运营。医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会出现一定的积压,比如易耗品会多准备10%左右,但是积压毕竟占据成本,对于医院来说也是一种风险[2]。

3.管理会计缺失

鉴于医院药品物资采购工作的复杂性,收支预算的科学性,需要建立数据化管理平台,将财务管理融入到采购和库存管理中,将药品物资分类管理并和具体部门形成对接,实现电子对账、电子盘点,确保药品物资采购和实际消耗量符合,杜绝过多积压,确保形成动态的“管理会计采购”模式。但是现阶段医院采购部门缺乏管理会计、熟悉现代采购的采购人员,使得药品物资采购工作效率低,不能满足医院发展所需[3]。

三、建立信息系统实现“管理会计采购”工作模式

“管理会计采购”工作模式首先需要医院内外建立信息系统,确保内部部门良性沟通,医院和上游企业形成良好的业务对接,在此基础上将管理会计思维植入到采购活动中,形成动态采购和库存管理,降低积压以及资金占用,落实内控,确保医院药品物资形成良性供求。

1.落实内部控制保证资源得到整合

因为采购和每个部门都有关联,所以必须要全面落实内部控制,要充分建立审计制度、采购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得到监督管理。另外,为了确保内部信息流通,需要完善内部局域网功能,实现部门之间有效交流,利于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库房部门、人力资源等关键部门形成配合,形成科学的统计(药品物资分类以及使用周期),制定高效采购计划。采购部门为了确保采购任务得以完成,平时工作中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和药品物资提供商保持联系,实现多方询价,保证采购计划的最佳性价比,从而降低企业采购成本[4]。在医生当中要明确职责树立道德标准,要确保用药合理,降低患者经济压力同时确保药物给那些需要的患者,从而降低宝贵资源浪费,提升药物的价值。库房要对医保报销药品予以综合管理,要确保报销名单上的药物的量处在合理范围之内。

2.产业链经营模式实现信息对称

医院要将上游药品企业、物资供应企业、物流企业围绕在自己周围,形成紧密的产业链经营模式,确保信息在产业链中流动,上游企业有任何变动,医院立刻能够获悉并且积极地调整形成对策,从而使得采购和库存管理始终健康运转,避免过度积压提高库房使用效率[5]。当然,产业链中要发挥医院专业功能,采购人员要严格控制药品品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采购活动中确立管理会计思维

管理会计是对内进行人、财、物以及经营活动形成计划、监控和落实,从而确保经营活动合法性、有效性、真实性、高效性。其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更主要的在于传统采购活动中会计思维的转化[6],需要采购人员拥有风险意识,通过各种信息的采集、比对、总结、分析,找到最佳的采购方式方法[7]。建议医院给采购部配置智能采购软件,利用软件系统来协调各部门采集数据,并将财务计算融入其中,结合医院的收支预算形成合理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报批财务部门获得确认后形成具体业务。这便是所谓的采购智能化[8]。

四、结语

医院药品物资采购以及库存管理必须要以管理会计为基础,结合管理会计具有的资源整合、风险规避、成本控制等优势,使得采购工作流程健康有序,其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为工具,保证该项工作在外部纵向和内部横向实现良性对接,实现采购和库存管理动态监控,降低医院资金占用,降低医院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董美丽.基层医院药品采购及库存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35):379-380.

[2]余艳红,侯连兵,霍启录,等.精益管理在药品采购及库存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5):300-302.

[3]刘颖秀.医院药品管理中药品物质会计采购与库存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7):268-268.

[4]许国宏.数据驱动物资采购与供应精细化管理[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8,13(12):77-81.

[5]许重远,王晋豫,付源,等.精益理论与方法在医院药品采购与库存管理中的应用[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8,16(4):310-312.

[6]张健,何亚坤.浅谈对医院管理会计的认识[J].商业经济,2010(8):63-64.

[7]张教赟.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21):68-69.

医保模式论文范文6

关键词:MBK3;护理绩效;目标考核管理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1],并制定《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供各地使用。此举不仅对推动三级公立医院在发展方式上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也成为三级公立医院改革护理绩效目标考核管理的契机。浙江医院护理部自2018年起,积极开展绩效目标管理工作,紧贴护理工作特点和优质护理服务要求,经3年探索初步建立起基于“MBK3”模式的护理绩效目标考核管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1“MBK3”模式的护理绩效目标管理体系

“MBK3”模式,即以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MBO)为 原 则、以 平 衡 计 分 卡 (balancescorecard,BSC)为维度、以关键绩效指标(keyper-formanceindicator,KPI)为技术、以 360 度 为 考 评方式的绩效指标目标管理的整合模式[2-3]。我院借鉴“MBK3”绩 效 管 理 系 统 模 式 构 建 了 护 理 考 评 系统,作为护理绩效目标管理新方法。以院级目标、部门目标为导向、借鉴平衡计分卡的四大维度(学习和成长、内部流程、客户、财务),我院护理部确立了考评的维度,分别为:学习与成长、内部管理、以服务为中心的管理、成本绩效。在以上维度基础上,护理部根据优质护理内涵细化了相关关键绩效指标(包括共性指标及个性指标),明确了具体的多视角考评方法,以确保绩效考核结果真实客观。“MBK3”模式的护理绩效目标管理方案示意见图1。

1.1维度一:学习与成长主要对护理人员学习培训、护理技能及理论考核、继续教育学分达标率、新技术新项目、科研论文、各类竞赛获奖等内容进行考核。全部为共性指标,共计16项 可 量 化、可 考 核 的 关 键 指 标,权 重 系 数0.2,满分100分。该维度主要通过上级部门的评价进行考核,考核的部门包括护理部、科教科、医务部、院感科等。

1.2维度二:内部管理该维度是考核的重点部分,共计17~21项可量化、可考核的共性/个性关键指标,权重系数为0.45~0.5。主要根据等级医院检查标准,对护理单元台账及资料管理、员工对规章制度知晓率、生产安全、跌倒发生率、院内压疮发生率、高危导管非计划拔管率、不良事件上报率和发生率、科室质量指标监测、护理质量检查、院感控制、抢救应急合格率和应急演练等内容进行考核。特殊科室设立个性化的护理质量考核指标,包括门急诊指标、血透指标、手术室指标、内镜指标、供应室指标等。考评主要通过上级部门、同级部门的评价进行考核。上级评价考核的部门包括护理部、院感科、质管科、医工科、保卫科等。同级评价通过护理部组织的由各科护士长参与的例行质量检查进行。

1.3维度三:以服务为中心的管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随着市场竞争在医疗服务行业深化,社会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在保证专业技术的同时,还须向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及人文关怀。结合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相关工作要求和浙江省政府“最多跑一次”的相关意见,主要对护理单元的优质护理落实 情况、一科 一 品成果、床边结算率、出院准备服务、健康教育落实率、患者满意度、员工满意度、护士对护士长考评、投诉纠纷的管理等内容进行考核。维度由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组成,共计1~12 项 可 量 化、可 考 核 的 关 键 指 标,权 重 为0.17~0.25。考评方式为服务对象的评价,即患者满意度相关评价;以及下级部门的评价,即各类员工满意度测评。

1.4维度四:成本绩效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各科室的经营管理。针对成本绩效,该维度主要对护理单元的床位利用率、实际占用床日数、床位周转次、百元耗材占比、收入成本率、医保物价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由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组成,针对各护理单元共计 1~6 项可量化、可考核的关键指标,权重为 0.10~0.15。考核方法为上级部门的评价,参与考评的部门为质管科、医保办、医工科、财务科等。

2护理绩效目标管理运作方式

2.1明确绩效目标:签订护理单元绩效目标考核责任状基于“MBK3”模式,护理部先将院级目标、部门目标进行拆解,融合优质护理服务对各护理单元的具体要求,罗列各维度下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针对各护理单元特色,筛选指标,确立各护理单元需考核的共性指标及个性指标;结合指标的时限性、考核的形式,确定考核的频次,如季度考核、年度考核等。基于 MBO,我院对绩效考核的重点在于目标管理,而非 终 结 性 的 考 核 评 价。 参 考 绩 效 合 同 PBC(personalbusinesscommitment)的方式,年初护理部与各护理单元就考核的绩效目标签订责任状。针对绩效目标的订立做到双向沟通,提升各护理单元对绩效目标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互动能力,也增加了考核的公开透明性。

2.2搭建申报平台:系统化建立业绩上报及审核流程为促进各考评部门横向沟通和协同作业的能力,增强护理单元在考核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针对绩效业绩上报,2019年起护理部联合相关考核部门搭建了信息化申报平台,建立了系统化的业绩上报及审核流程。该信息化申报平台基于阿里旗下的移动协同沟通、管理软件钉钉建立,借钉钉平台的审批功能,联合多部门构建了申报、专利发明申报、表扬(感谢)事项申报、院内外奖项申报等审批流程,实现了多部门数据共享,确保了信息的透明、可靠,促进院内行政管理“最多跑一次”的服务宗旨。

2.3数据驱动改善:每季度进行阶段性目标考核结果公示和绩效辅导绩效目标考核开展以来,护理部每季度进行阶段性目标考核结果公示。基于数据信息,由科护士长对科室内护理单元进行绩效辅导。通过数据化横向对比纵向分析,发现管理和服务的薄弱环节,并促进基于 PDCA(plan-do-check-act)循环的质量改进。

3护理绩效目标考核结果

自2018年实施“MBK3”模式的护理绩效目标管理方案后,全院护理单元整体服务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经对相同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总分(n=28)组间 配 对 进 行 统 计 分 析,由 2018 年 的 (83.43±2.84)分上升至2020年的(89.69±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学习与成 长维度得分 由 2018 年(13.17±0.70)上升至2020年的(16.30±0.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3个维度上内部管理维度在3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科室管理能力提升非一朝一夕,但与2018年度相比分值逐年提升。其中以服务为 中 心 的 管 理 维 度 经 过 两 年 提 升,2019 到2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表3。

4讨论

4.1实施“MBK3”模式的护理绩效目标管理成效显著绩效考核数据每季度公开,除有利于护士长及时掌握科室数据,了解科室管理的不足之处,同时可以激发科室之间的竞争意识。通过3年的护理绩效目标管理,护理人员科研课题申报率及核心期刊论文的录用率逐年上升,2019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我院排名全国第69位,位列浙江第4,提高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4.2开展“MBK3”模式的护理绩效目标管理的体会

4.2.1指标设定应兼顾垂直管理与专业内涵本研究在确立考核指标的过程中,注重了共性与个性化指标并存。通过共性指标,贯彻落实医院、部门战略目标,巩固垂直管理;通过个性化指标,部门间设置差异化指标以提高绩效考核适用性,加强专业内涵与组织目标的融合,促进专业发展。

4.2.2目标管理的开展应注重部门联动与个体发展相统一绩效考核是双刃剑。有鉴于此,护理部在开展绩效目标管理的时候,注重调动、协调护士长进行目标管理的积极性。通过签订责任状,帮助护理单元负责人主动了解个体化的目标考核指标。本实践结果也证实,目标管理的方法有效促进了各护理单元的持续提升。例如参加院外和护理相关的竞赛获奖可获得加分项,促使科室积极参加各项院外相关竞赛,实现以赛促建,提升科室凝练闪光点的同时起到提升医院知名度的良好循环。表扬信或锦旗可以促使护理单元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优秀的员工对科室其他员工也起到正向引导作用。

医保模式论文范文7

摘要:

新医改对医院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医院坚持公益性质,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也不例外。加强成本核算及全面预算下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医院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医院成本核算以及全面预算下的财务管理,以期提升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

医院管理;成本核算;财务管理

引言

在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下,成本核算以及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现代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就需要在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必要的成本管理系统,实现成本管理;同时还需要统筹安排和控制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做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成为医院管理者的重要研究议题。

一、提高成本核算意识

成本核算在医院的管理中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需要广大员工有长期的耐心和毅力。医院成本核算关系着医院的发展,成本控制不仅可以完善医院的财务,同时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提高专业素质。成本控制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增强医院的竞争力,提高国家的医疗水平,促进医疗体制的改革。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有利于现代医疗管理制度的建立,于医院而言,对真正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医院的领导和管理层首先要有一定的成本核算思想,加强自身的管理意识,以充分发挥成本决策的作用。同时,医院领导也要加快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建设,可以通过建立一定的激励和约束制度,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必要的责任意识。在进行成本核算制度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适当提升技术性劳务的比重。为有效降低广大患者的医疗负担,也需要减少药品材料的收入比例,调整和规范医院的收入结构。对于财务管理部门来说,还需要及时根据医院的财务具体收支状况,实现对成本在不同使用阶段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系统

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为有效提升医院的财务收支盈余管理水平,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系统,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成本的决策、计划、核算、控制、考核等。这不仅是为医院预算计划的科学编制服务,也能为医院绩效考评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依据。

1.通过成本核算降低运营成本

成本核算能够对医院的运营成本达到较好的控制和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医院的市场竞争力。为有效实现对医院的医疗费用的控制,就需要对大型的医疗设备的购置医疗科研项目的开展进行投资效益的研究和必要的专家论证,同时严格控制人员和业务的开展费用,实现对医院成本的全面管理。当前医院的存货资金闲置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了大量的药品及材料、设备的积压,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也不利于医院资金的灵活周转。为此,需要财务部门以及药房、设备等管理部门要对库存情况及时进行摸清调查,财务部门也可以下达库存资金定额,超出或者不足的定额部分可以提出必要的奖罚制度等,以提升资金周转速度。对于闲置的设备,财务部门也可以提出相关的管理意见,或报废或变卖,以加速医院资金的周转,降低运营成本,为医院发展带来新的效益。

2.完善成本管理体系

为实现成本核算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医院必须要从自身发展现状出发,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医院发展的成本核算制度,完善成本管理体系。首先,要开展对医疗成本的预测,依据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动趋势来确定医院管理中的未知因素,实现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医院管理者也可以据此做出科学的决策,对一些重要的医疗支出等进行相关的可行性分析。其次,要根据医院的实际经营状况,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制定各部门有效的限额制度,约束其成本核算,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节约成本,实现开源节流。再次,由于成本核算不同于财务核算,医院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成本服务体系,要通过成本核算来实现“目标成本”管理,充分调动医院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如可以建立可以通过建立成本账户体系,保证成本费用的分摊和归结。只有建立全面的成本管理体系,完善成本核算,才能真正实现降耗增收,兼顾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

加强成本管理,还需要严格控制成本的支出,以规范性的控制标准为依据,建立成本考核体系。在此基础上完善医院财务绩效的评价,才能有效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医院也需要树立一定的竞争意识,有效促进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就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各医院的财务绩效评价仍不完善,还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建立相对规范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完善相关的操作规范,实现分析评价工作效能的有效发挥。与此同时,还可以客观地反应医院的经营成效,以更好地实现医院的管理和控制。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医院的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医院事业发展的必要手段。实现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医院预算管理的预期目标,其要依据医院经营发展的目标以及各项财务活动的具体情况,实现预算的编制、管理和控制,是一种综合的管理。首先,在编制预算方面,编制程序要规范,要在收支统管、统筹兼顾的原则下,完善与之配套的管理体系。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医院要从经营管理的目标入手,既要把握市场经济的需求,又要正确把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对各项综合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决策,保证在完善的预算体系下实现各个预算的统一管理。其次,要建立必要的医院预算管理制度,为规范和完善预算管理作保障。要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形成一种规范,融入医院的日常行为中,以增强全员的预算意识,以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同时,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也需要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落实全面预算管理。

四、完善绩效考核分配体系

为保证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性,深化成本管理,有效落实全面预算管理,还需要根据医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系统,完善绩效分配体系。在这一系统下,应该包括医院医疗服务的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财务经营指标管理以及各项创新业务如项目开展、团队建设等。通过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完善奖金分配方案,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满足员工个人利益的同时,优化分配制度,实现医院的长远发展。这也能够有效防止人才的流失,切实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对维系医院的经济发展,保障医护人员的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院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院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建立完善的核算机构,合理配置医院的资源,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促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王丹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成霞.浅议医院财务管理中全面成本核算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13:182-184.

[2]庄娟,宗子荷.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全成本核算和全面预算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2:141.

[3]王亚红.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分析与实践[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202-203.

第二篇:公立医院改革财务管理不足及建议

摘要: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我国公立医院不断探索完善运行机制、收入分配机制、人事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新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财务管理在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保障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关键词:

医改;预算;会计基础;内控

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想切实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就应深入医院各个领域,积极探索,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而医院财务管理是公立医院改革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财务会计人员,现就认知的一些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会计基础工作不足及建议

1.不足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由于管理者对会计人员的职能只局限于核算,而其监督职能未能充分发挥。新报销方式的出现,造成会计工作不规范。虽然有各岗位职责制度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存在不适应性或者由于新生事物的出现导致制度和规范会出现滞后性。例如,出租车报销的费,以前就是发票报销,但现在社会上就出现“优步”等打车软件。其优惠力度比传统的出租车要便宜很多,会给医院节约支出,但同时又出现了问题,它不会提供正规的发票。原始凭证审批手续不合规,例如凭证填写的不规范,报销程序不规范,医院的原始凭证直接影响到了费用支出,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可能会造成大量的错帐、呆账,造成账务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经营现状。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不规范。医院财务会计已初步实行电算化,其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且数据很庞大,但在现行的电子档案管理中,电子存档保管还不规范,不合理的保存方式,必定会造成财务信息的丢失。会计人员监督力度不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审批的监督及对补助发放的财务监督不严格。检查制度执行力度薄弱,“走形式”的现状十分严重。财务分析制度落实不到位。绝对大部分医院都有年度财务报表,但是季度报告和业务科室报告比较弱。这样的状况会因财务状况而导致医院公信力下降,其财务管理者同时也缺乏有效的数据用于分析。

2.建议

医院应建立完善、合理的规范化的制度,使医院会计的行为能够得到约束,进而提升医院财务的整体管理水平。对于新生事物的出现,财务人员应积极探索方法,使其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体现医院的创新。如新型的打车模式,将付款界面截图,经多方签字确认后,作为报销原始凭单。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统一性,主要是指档案所要实行的统一管理,保障电子档案的处理工作更具效率,同时实现规范化的核算管理模式。设立专职或兼职人员专门管理电子档案室,留存数据。加强医院财务监督力度,最好和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提升财务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一是由财务部门组织会计人员培训学习,提高业务专业知识;二是鼓励财务人员自我学习和提升。三是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互相督促学习,监督评价岗位工作。避免财务工作者懒惰不思进取,也为其开拓了合理的学习空间。加强领导对会计工作的重视,采取定期审查等方式,每年做好预算,分年度、季度和月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做好每月财务分析报告,必然能够有效的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同时提高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

二、医保核算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1.不足

医保科和财务科对于应收医疗款缺乏明细对账环节的后续追踪管理。医保费用核算与会计科目不一致。总账科目、一级、二级明细科目统一,但科目的三级到四级明细科目五花八门。医保费用核算依据不一致。收费报表数据与上传数据不统一,应建立一套核对、对账功能。结账金额与上传金额、运行情况表、基金清算表保持一致。时间上不一致。医保上传时间、财务结账时间、社保审批时间不一致,导致人员信息不统一,信息不对等。财务部门缺乏各种明细数据,财务、医保部门没有实现信息共享,总账没有明细账作为依托。

2.建议

住院患者出科时,医保科即可见到信息,医保审核后加注标识信息返回住院处。住院处随时上传审核后的患者信息并及时核对上传信息,住院处每天要将患者出院收据信息+出科未结账已上传患者信息一并与打印出的上传信息表(城职、城居)核对并留存,将医保患者出院票据与住院日报表核对。月末,对账工作分两步进行:①医保上传数据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运行-基金表)本月所有上传信息人员数量及金额=本月上传、本月审批、已结账人员数量及金额+本月上传、本月未审批、已结账人员数量及金额+本月上传、本月未审批、未结账人员数量及金额②财务“应收医疗款”信息与医保信息的核对(运行)“应收医疗款”借方发生额=本月上传、本月审批、已结账人员发生额+本月上传、本月未审批、已结账人员发生额+以往月份上传、本月未审批、本月结账人员发生额+以往月份上传、本月审批、本月结账人员发生额。医保数据明细账的核对,对医院来讲非常重要。其一,是统计分析医疗收入中医保收入的占用比;其次是向医疗保险机构要回款的依据。到目前为止,医保资金已占到医院医疗收入的80%以上,所以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医保资金的回笼情况,确保医院现金流,为医院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三、医院全面预算实行欠缺

1.目前公立医院的预算,编制基础相对薄弱,依据性低

没有充分挖掘医院各业务科室的资源优势,采用自下而上,综合平衡后再下发各部门讨论、汇总形成医院全面预算的模式。目前对医院预算管理流程进行检查后发现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①预算的编制比较粗,预算监控、分析及调控措施不及时。②可控成本划分不准。③绩效考核点评估粗犷。④激励机制存在缺陷等管理漏洞,是造成管理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2.建议

预算工作:预算的编制工作需各业务部门积极参与。在收入预算方面,由预算编制小组,下达计算标准,即以业务量(月门诊人次、月床日数)和单位收费标准(每门诊人均费用,每床日平均费用,都是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局控指标)为基础,确定部门和医院总的业务收入预算。如:业务量中的门诊人次是在上年实际数的基础上,考虑成本领先战略对业务量的影响调整确定。住院床日数是根据现有床位数考虑病床使用率后确定。在支出预算方面,已《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27个支出项目为基础,按其支出性质汇总为七大类,根据医院对成本动因的把握,考虑调整因素后确定部门和医院总的支出预算。监控工作:鉴于预算工作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跳帧改进,以提高预算年度的管理能力。①做好预算监控、考核、分析、调整,激励等经济管理的细节处理,力求预算的合理性及可行性相对科学。为做到这一点,就要深入研究成本动因,细致划分可控和不可控成本的界线,规划医疗操作规程,从而使预算编制科学化。②规范成本信息的收集程序和途径,以准确的成本核算数据,保证预算监控效果。③细化绩效考核的重点环节,引导全院参与预算的积极性。④改进激励、约束机制,使其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

四、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足

1.我国公立医院内控管理意识缺乏

从医院层面看,一是有些管理层仅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局限到对财务的内控监管;二是有些医院的管理者对于如何建立科学的内控管理体系缺少目标性,对内控的长效性作用没有明显认识,出于对控制医院成本和医院短期收益的考虑,往往会放弃长期内控的管理。三是内控人员素质不高。大多数医院内控人员的业务水平、自身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内部监管的效果。从业务层面看,内控制度虽有,但在各个节点上的内控人员的执行力严重不足。

2.建议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从医院的管理层来说,要充分认识到内控管理对于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赢的重要作用。医院不仅要重点关注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外,还要关注物资采购、审批、出入库,人力资源调配,资产保管、储存、使用等多方面内控制度的建立,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内控监管体系。医院应该把内控制度的建设纳入到长远规划中,把内控管理作为医院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内控管理的常态化和连贯性。医院内控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财务审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相应的职业敏感性,并且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医院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落实内控规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抓好抓实。医院财务部门应同审计部门协调机制,协同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和监督检查工作。

结束语

总之,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了医院发展的步伐,但医疗改革实施中还存在不足之处,急需解决和完善,因此应不断地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属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形势的财务管理制度。

作者:张凤敏 单位: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杨超.提高医院内控管理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3(9).

[2]英格拉姆奥尔布赖特希尔(Ingram,Albringht﹠Hill)著《管理会计: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第二版

第三篇: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高科技应用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大数据和高科技手段被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企事业单位中,对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已经成为提高企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我国的公立医院中,高科技手段同时也运用到了财务管理工作中了。这对于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从近些年来看,我国公立医院一直在努力完善高科技手段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但是从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问题的存在。基于此,重点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

高科技手段;公立医院;财务管理

1高科技手段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1.1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能力有限,对高科技的运用不熟练

在我国的公立医院中,有许多已经工作许多年的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在他们参加工作的那个年代,可能高科技手段还没有在我国公立医院中普及,或者说那个时候只有少数的工作岗位可以用的上高科技手段,所以在现如今高科技手段已经普及到了公立医院的各个岗位中的时候,有许多工作人员并不能熟练的将其进行运用。尤其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有许多有经验的老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采用的是传统的工作方式,他们不习惯也不会将高科技的手段运用到工作中去。他们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甚至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记账法。有一些年轻的新的工作人员,虽然接受过这方面的培训,例如会计电算化的知识以及运用技能。可是他们并不能熟练的将学过的知识熟练的运用到工作领域中去。因此,在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能力有限、对高科技的运用不熟练是目前高科技手段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运用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1.2对高科技带来的安全隐患处理的不好,还存在安全风险

现如今,我们处于网络时代,在公立医院中运用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也是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普及的背景下运用的。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就注定了高科技手段在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会存在着安全隐患。因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在生活中已经得到了普及,但是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就已经存在着泄露的风险了,或者说会有病毒侵入,导致数据被盗。因为在公立医院中,更加注重的是医学类人才的培养,所以对于财务管理方面并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在这个领域中所招聘到的非常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即使用到了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也只是初级的运用。但是对于保护工作做的还是不到位,对于高科技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的处理问题上并没有完善的措施和保护工作,因此数据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1.3公立医院在这相关方面的政策以及规范还不健全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推动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的运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虽然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已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得到了普及,而且在公立医院这样的大型单位里,对计算机网络的运用更是普遍。各个部门的系统基本上都已联网,通过网络来保存和传输数据。但是对于公立医院来讲,虽然他们现如今已经开始带有盈利的目的,但是多数医院还是以前“公立”的观念,并不太注重医院自身的盈利性,在他们的观念中还是觉得可以享用国家带给他们的补贴。所以,在许多的公立医院中,相对于其他更重要的部门的工作,并不是非常注重财务管理这个工作,尽管已经在财务管理的工作中普及了计算机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但是在高科技的运用方面还不是非常的规范。在对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并没有完善的政策以及规范做保障,缺乏政策和规范的保护下,财务数据的安全就会存在隐患,而且也会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

2解决高科技手段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运用高科技手段的能力

在上述中我们已经提到了,在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缺乏可以将计算机技术与财务管理工作相融合的工作人员。在他们中的多数人,要么就是不懂得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的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要么就是懂计算机技术但不能熟练的将其融合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去的工作人员。所以,要想真正的将高科技手段更好的运用到财务管理的工作中去的话,就要提高工作人员运用高科技手段的能力。可以为工作人员安排定期的培训,还可以安排员工去其他企业中观摩学习,从技术与理论等各方面提高工作人员运用高科技手段的能力。

2.2处理好高科技手段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风险

在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对高科技运用所带来的风险的处理问题上还存在着隐患以及漏洞。因此,要想真正的做好这个工作,就要将隐患解除。首先可以多招聘一些IT类的工作人员定期对其进行安装与检查,保证数据的安全。其次,还要加以创新,在医院内部设立专门的技术保护工作小组,让他们在对数据进行保护的同时更要多加研发,创建出适用于本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保护软件。只有这样,才能在多方面对财务相关工作进行保护,解除安全隐患以及风险。

2.3建立健全相关方面的政策以及规范

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虽然已在公立医院内部使用,但政策及规范不健全就导致了工作流程的不规范。也导致了工作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要建立健全的相关方面的政策以及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由医院内部的高层领导以及管理层人员进行制定,然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进行补充,以保证政策规范的完善性。

作者:胡晶平 单位:齐齐哈尔第一医院社区集团化管理办公室

参考文献

[1]李凤娟.浅谈医院财务管理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

[2]霍春.信息化技术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互联科技,2014.

[3]张荣.信息时代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J].电子设计,2015

第四篇: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和增强,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如何在新时期更有效的解决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国家相关部门和医院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和形象,还有利于医院对内部进行高效的监管。本文就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近几年,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导致医院逐渐有了一定的自主经营权,这就很大程度上考验了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否与时俱进。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增加医院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能保证医院内部的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进一步优化医院的管理制度,提升医院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一、医院财务管理中存的问题

随着医院经营模式的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体制,也不利于医院管理工作的进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院整体的协调发展。

1)医院财务管理模式较落后。我国医院长期处于一个无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就导致医院的经营性质发生改变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已经不会能和医院的日常经营模式、管理理念相适应,没能够结合医院发展趋势和经营方向进行具体的分析。很多医院的财务部门会计工作人员还是沿用原先的会计核算方法,财务管理模式相比于经济体制的发展来说,较为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院的管理效率,不利于医院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市场的变化[1]。

2)缺乏合理的财务控制。医院对于财务控制工作还不够完善,不仅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还可能会给医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这就不利于医院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不合理的财务控制,主要表现在:医院对于应收账款等款项,没有给予高度重视,没能及时的对应收款项进行回收利用,这就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对于医院闲置出来的资金没有进行高效合理的利用,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

3)预算控制和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很多医院预算制度没有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对于医院中各项可能的导致资金流出的项目没有进行合理的预算控制,就有可能造成财务管理工作出现漏洞,同时,没结合实际制定的预算控制,实际操作性能也不高,极其容易导致医院实际支出的资金超出预算范围,降低了医院经济收益的[2]。传统的成本管理,有国家政府进行扶持,所以对成本管理意识较弱,这就不利于医院长远的发展,同时这还降低了医院对成本核算方面的重视程度,相应的成本核算制度不够完善,不能够使医院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没能创新,容易导致成本支出和经济收入相差幅度较大,不利于医院做出正确的决策。

4)医院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整体能力参差不齐,而且对财务人员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不能够快速适应医院经营性质的改变,导致财务管理人员的核算理念相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同时也不利于财务管理的创新。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也降低了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和形象,不利于医院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二、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效对策

为了医院能够更好的发展和运营,必须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便医院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提高医院内部的管理效率,优化医院财务管理结构,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提升医院整体的形象和服务水平[3]。

1)创新医院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人员要结合医院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特点,创新适合医院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同时也要增强竞争意识,实时关注市场经济的变化,逐步完善财务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督作用,保证财务工作顺利的进行,使医院能够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2)规范财务控制过程。医院在对财务管理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来控制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及时的对其进行回收,能够保证医院经济收入;对于医院的闲置资金进行上报,并进行适当的投资,保证医院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对财务进行有效的控制,还能保证医院日常运行和经营的规范化、高效化,提高资金利用的时候,还能够提升医院在同行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为医院未来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增强医院财务预算控制和成本管理。医院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预算管理体系和符合核算制度的成本管理方法,对于医院财务工作实行预算控制,通过对上一年药品、机械设备之类大数目款项的实际支出和预算进行对比,然后制定今年的预算标准,对于超支较大的资金要及时进行调查,并在报表附注中进行详细的登记,保证财务工作有效的进行。让管理人员和财务工作人员从根本上意识到预算控制工作的对财务管理正常进行的重要性,提高医院预算控制的能力,保证医院资金得到高效的利用。加强对医院成本管理的核算,对医院财务中的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决策方面进行科学的管理,使成本支出和收入成持平状态,减少医院的亏损,有效的运用资金,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群众。同时,医院成本的降低,避免不必要资金的浪费,提高医院内部的运营效率,增强医院的综合能力,提升其服务水平[4]。

4)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强化服务理念。新时期人们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如何能够更好的而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医院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够最大程度上优化医院的管理结构,鼓励员工继续学习,在扎实掌握专业技能的时候,强化财务工作人员沟通、服务能力,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医院可以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为他们提供继续学习交流的机会,并制定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水平等都纳入综合评价,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的发展医院财务管理模式。

三、结语

随着医院经营性质的改变,财务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完善,能够提高医院资金利用效率,优化医院管理结构,提升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和形象,增加核心竞争力。

作者:任金月 单位:保定市徐水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彤彤,赵国华.浅谈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45(35):1200,1191.

[2]戴雪芳,白君.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2014,23(14):235-235.

[3]李秋红.关于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新经济,2016,78(6):99.

[4]巩固.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5):2899-2900

第五篇:新医改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摘要:

我国自开展新医改以来,各项政策纷纷出台并实施,促进了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医改的始终。在新医改背景下,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和方法,对资金进行统筹管理和分配,对医院适应医改新形势,实现长期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关键词:

新医改;医院;财务管理;创新

引言

医疗体制改革也对医院财务管理具有直接影响。对医院来讲,想要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则必须要有效实施财务管理,强化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财务部门要想与时俱进,更好实现医院的良好效益,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是必不可少的。社会经济管理的新发展由于科技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知识型企业逐年增加。所谓的的新形势就是指社会由于科技知识进步而引发的各种改变。以往过于单一的经济管理方式已不能适用于当今社会。企业如果要存活下去,就要顺应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这种时代的大背景下,医院也同样如此。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改进。应当将经济管理的模式同新时期的社会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在新形势下生存发展。[1]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经济工作的核心,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期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开展新医疗改革,各项政策纷纷出台并实施,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医院应不断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实现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影响医院财务管理改进的因素

1.医疗改革的深入

医疗改革自1985年开始到现在,都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变化,它是针对医院为主题的医疗机构进行管理、运行、经营和盈利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随着社会保障的不断发展,医疗覆盖率的变化也在不断增大,随之需要改革的就是紧随医疗改革而不断发展的医疗财务管理的变化。

2.医院社会职能的不断提高

医院作为治病救人的社会机构,它不但需要为病人提供有偿服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提供一定的社会福利。医院作为一种盈利机构,需要为医院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报酬。现在医疗水平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依靠着医院的科学研究,[2]而医学的研究也离不开财力的支持。因此,自身经济水平的发展对医院本身相当重要,财务管理措施也是不断的改良。

3.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压力

在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医院同样面临着竞争的压力,因为其行业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其竞争乏力可谓极其大,因为它的竞争范围可以说是在全球范围内,医院要想保持医疗水平的提高,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财务管理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财务管理合理运用医院自身资源,无论是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还是科研项目的投资,在财务合理正确的运用下,这些工作才能展开,医院才能最终取得成果,不断发展自己。

二、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1.资金管理延迟

在新形势下,医院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以资金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为主要问题。表现在资金的运用目的和在实时性的操作上并不明确。现在很多医院并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同时也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导致医院的总体资金不能汇总,而是处于“分散式”的管理状态中,这就形成了资金管理的混论性和延迟性。比如,医院要进行一项医疗项目的研究,在项目组自身没有足够资金的情况下向医院申请。但往往医院由于资金本身的过于分散而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3]从而导致项目的拖延甚至停滞。这对医院自身的发展和实力的提高有着极其严重的影响。

2.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现在医院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并不能很好的管理医院的资金。有些工作人员虽有一定的金融知识,但缺乏管理的能力;有的则是具有很好的管理能力缺乏一定的经济理念,而且医院资金管理部门的分散性,形成了“一部一人”的局面,这对医院资金的整体管理是非常不利的。管理观念和方法的过于陈旧,也是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中存在的一大弊端。现在很多医院的管理人员一直在沿用医院以前的管理系统来工作,没有自己的创新,导致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不能与时俱进,影响自身的发展。很多医院中存在着新入职的管理人员并没有依据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管理,而是跟着职场中的前辈学习,依靠老员工的“老一套”方法去开展工作,这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逐渐下降,越来越差。

3.财务预算水平较差

预算是指企业对自身资金收入的支出管理预估情况。医院的财务预算,能够为医院一年内的盈利和支出作出一个详细准确的总体报告。但由于医院本身资金过于分散,财务管理人员很难作出一个全面报告,导致医院对自身的成本和盈利情况不能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知,从而又影响着医院自身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4]

4.财务监管流于形式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医院财务监督,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一种自我检查方式。它能够对医院自身的资金来源和用途进行记录,起着资金的监管和保证医院工作人员清廉的作用。能够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修改。但在很多医院,财务的监管都是形同虚设,或者是效用不大,财务工作人员中存在监守自盗的现象,对财务管理能力的评估也并不真实可靠,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并不能真正的理解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意义。因此,医院财务监管的作用就极其微小,在新形势下,医院要想加强行业竞争力,提升自身实力,财务监管是必不可少的。[5]

三、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将与自身特色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予以建立健全,促使各级控制经济行为及主体会计在有效化及规范化方面得以实现。对医院各个岗位在设置及职责划分方面进行明确,促使各个部门、员工及岗位均能做到各自负责及相互制约。经过对组织结构控制的强化,将医院内部各个部门在职责权限上进行划分,确保会计核算及资产保管之间相分离;强化风险控制手段,还应对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进行全面控制及防范;强化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控制,使内部控制有效落实。

2.提升医院会计人员素质

医院会计人员作为整个财务体制中的核心构成,其素质高低,对财务能否高效运行起到决定作用。同时HIA对医院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运行及完善具有突出作用。通常来讲,医院会计人员具备优质素质需做到三点:一是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及修养,这也是专业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因素。二是会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与新时期开展及落实财务管理技术性要求相适应。三是会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合作及沟通能力,能够协调各个部门关系和作用,并利用自身职责,对医院开展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

3.提高医院总体财务预算能力

医院财务的整体预算是医院一年内资金方面的总体估计和管理。它影响着医院一年内的工作计划和实施。这一整体预算能够从盈利,成本,所需支出等各个方面影响到医院的决定,对医院的影响至关重要。[6]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将资金综合起来,进行全面的预算,从整体盈利和成本方面来把握医院一年内的工作进度,能够准确的进行医院设备和药品等成本的预算,然后为医院的工作人员提供的薪资进行评估。能够对医院总资金进行统筹和合理的分配,这是财务部门在整体预算中的重要一步,这些工作能够影响到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

4.完善财务的网络化管理

科技在不断发展,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医院的工作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财务管理工作同样如此。医院因其本身的特殊性工作比较麻烦:药品的种类、数量、价格太多,各种设备的数量、成本、使用时间和维修成本等也是繁杂的。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可建立一个属于自己医院的系统来进行数据统计,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能够极大的提高财务管理部门的统计和监管效率。与人力相比更加及时、准确和有效。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已经广泛应用网络技术和自动化管理技术,显著改善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对财务管理质量和管理有效性均有显著提升。[7]医院财务管理的网络化管理模式,可降低财务管理人员的负担,提高工作有效性,并可显著降低财务工作误差。通过计算机的系统管理,还能够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和长久保存,有利于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5.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依据医院存在的问题,医院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整体改良,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医院应重视财务管理,建立专属的财务部门,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使得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对医院的资金进行一种合理有效的管理。让财务部门从以前的不专业、不作为的工作方式中转变过来。从各个方面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让他们具有认真工作、不欺骗、有作为的工作态度,财务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正确管理医院财务,才能够利于医院的发展。在新医改政策下,应树立创新的医院财务管理理念,积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水平的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全面发展。坚持与时俱进,创新财务管理理念,提高财务管理意识,明确医院在财务管理中的各项职责和工作内容,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要创新工作理念,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为医院改革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6.改善创新医院的管理制度

在新形势下,医院要想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就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拥有一套适应时代要求的财务管理方法,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加强对医院资金的监管和调控,从而进行资金的整合和提高对资金的使用效率。[8]新医改政策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在新形势下,随着医改政策的实施,医院要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在医改环境下也必须要实现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基于医院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模式,依照医院实际情况实现财务管理创新,构建和医院相适应的先进财务管理模式。新医改打破传统的平均主义薪酬制度,通过制定严格的薪酬管理调动医院员工的积极性,构建新型薪酬制度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注重以最少的筹资和成本取得最大化医院经济发展效益,以此确保医院的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应积极挑战新模式,促进医疗行业的进步,同时创造出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医院的资金有一个统筹的管理和分配。只有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能够良好的开展工作,医院才能够适应新形势,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作者:王丹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林建树.改进医保结算方式,提高医保财务管理水平[J].北方经济,2012(10):112.

[2]王宁.浅析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医用高值耗材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245,248.

[3]李丽.当前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及改进研究[J].中国经贸,2015(12):164-165.

[4]韦燕华.浅析新医疗体制下医院财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264,266.

[5]蒋曙.新医疗体制下医院财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J].财经界,2015(3):200.

[6]宛玲.新医疗体制下医院财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22-23.

医保模式论文范文8

关键词:公立医院;机遇;挑战;对策

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举措等,提出了新体系、新趋势、新效能、新动力、新文化、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6个方面的“规定动作”,为新阶段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绘制了蓝图。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公立医院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如何兼顾“外强体魄与内塑灵魂”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1当代公立医院所面临的发展机遇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构成主体,也是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公立医院改革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需要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当前公立医院改革已进入机遇期,不仅有新医改的政策助推,还有医疗信息化的技术机遇和人口老龄化的市场机遇[1]。

1.1新医改持续深入推进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政策机遇

新医改是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南,也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的有力举措。新医改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发展改革方向作出了谋篇布局,公立医院改革是其中最核心和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伴随着近年来新医改的持续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方向日渐明晰。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切入点,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要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区域的均衡布局,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持续提高县级医院的综合能力;要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提升重大公共卫生应急和防控能力,建立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要逐步构建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显然,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政策从顶层设计上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弥补了公立医院发展方向与政策供给上的短板,也留给各地方公立医院改革充足的自由空间,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更多政策红利。

1.2医疗信息化为公立医院发展提供技术机遇

在医智融合的新时代,以信息技术、媒体技术、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新兴科学技术,将在医疗场景的供给与需求侧发挥显著作用,深刻改变传统的医疗服务手段与模式。比如,公立医院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远程诊疗技术、电子病例等,实现基础服务、诊断设备、运营管理、应急防控等领域的智慧发展,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公立医院服务新模式,构建信息化、智能化的公立医院卫生服务体系。显然,医疗信息化能够全方位赋能公立医院区域医疗,推进公立医院数字化转型,使公立医院将互联网医疗、数字医疗等从理论概念变为现实实践[2]。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1年3月下发的《关于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为《通报》)显示,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中参与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的有1874家,较2018年增加了110家,比例高达99.36%,创历史新高[3]。这为提高公立医院医疗信息化发展创造了坚强有利条件。

1.3人口老龄化为公立医院发展提供市场机遇

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总量持续上升,老年群体的慢性病诊疗及康复护理需求明显增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现有医疗机构体系的重要力量,公立医院拥有优质卫生资源与良好政策环境,能够以较低的社会成本,解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需求。此外,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的客观环境下,公立医院发展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有望成为向老年人群体提供医康养一体化综合服务的最佳市场选择。显然,人口老龄化为公立医院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有助于公立医院朝着普惠型、公益型、高质量的方向转型发展[4]。

2当代公立医院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虽然医改政策、医疗信息化和人口老龄化等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公立医院在发展中也面临许多现实挑战,如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灵活,新医改政策冲击公立医院营收,医院之间竞争日渐明显等。

2.1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灵活

人事薪酬制度与内部组织管理制度的不科学、不完善,是当代公立医院运行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就内部组织管理制度而言,部分公立医院仍旧延续中心化的管理模式、科层制的组织模式,繁多的管理层次、条块分割的组织架构,使得公立医院内部官僚气味浓厚,形成“好事抢着干、难事没人干”的不良风气。就人事薪酬制度而言,部分公立医院实行药品、化验、检查与收入相挂钩的绩效考核体系,使得内部医生人员的薪酬水平高低不一,无法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容易加剧内部医护人员的矛盾。

2.2新医改冲击公立医院营收

从近些年来的新医改实践看,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治理公立医院粗放式增收模式,着力推动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等,既是新医改的初衷,也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鲜明指向。然而,新医改中所涉及到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取消药品耗材加成等意见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立医院的营收,对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通报》显示,2019年,295家医院医疗盈余率(即收支结余)为负的三级公立医院中,部分医院的人员经费占比超过40%。39.04%的医院资产负债率大于50%,在化解公立医院符合规定的长期债务的同时,完善落实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调整收支结构、加强运营管理的任务仍然艰巨[3],从而应促使公立医院提质、增效、降耗,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

2.3医院之间的竞争日渐明显

加速布局社会办医、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等是新医改优化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民营医院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给公立医院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特别是基础设施落后、服务能力不足的一级、二级医院,往往面临诸多生存压力。此外,由于大型公立医院往往拥有先进的医疗器械、优质的医疗服务以及优秀的医务团队,给中小医院带来较大压力,常常出现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庭冷落的两极分化现象。除此以外,一级、二级公立医院人才流失也是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医师多点执业、大医院更加丰厚的福利薪酬、先进的硬件设备等现实因素,使得一级、二级公立医院人才外流现象与日俱增[5]。

3当代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应对之策

从总体上看,当代公立医院面临新医改持续深入推进、医疗信息化、人口老龄化等发展机遇,也面临运行机制不灵活、营收水平下滑、医院间竞争加剧等现实挑战。为此,公立医院应当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积极推动运行机制优化和运营模式改革,提高公立医院服务患者、服务社会的能力。

3.1优化公立医院管理和运行机制

首先,加快合作共建的内部组织管理制度创新。要积极探索医管分工合治的管理模式与基于学科构建下的扁平化管理结构,理顺医护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推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与大部制改革[6]。其次,要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要深入贯彻《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新医改政策,以薪酬考核评价机制、薪酬激励约束机制为出发点,以以岗定薪、责薪相适为基本原则,引进诸如协议工资薪酬制度、项目工资薪酬制度等体现岗位职责的医护人员薪酬制度,将医护人员的患者满意度、服务质量等指标纳入薪酬考核体系;同时也要在避免平均主义的前提下,缩小各科室各部门医护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此外,应当加快推动医共体建设,建立以重点医院为龙头、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共同参与的医疗共同体。要围绕医疗资源贯通、医疗体系通融等,推动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医护人员管理等改革,促进不同类型公立医院的协同发展。

3.2提高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素质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等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公立医院的客观要求。首先,要做好医护人员的人才引进工作。人才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因素,所以公立医院要转变医护人员引进理念,破除传统的重论文、重从业年限、重学位的人才引进观念,树立重能力、重素质的医护人才观;要围绕医院人才队伍建设需求,实现先试工、后面试的人才引进模式,运用考试、考察、考核等多种方法,做好高层次医护人员引进工作[7]。其次,要做好医护人员的再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德才兼备的培育观,做好医护人员的能力与素养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医护人员外出学习、专家讲座、区域医护人员职业交流、互联网学习、传帮带等多重方式,促使医护人员自觉践行规范诊疗、风情气正、爱岗敬业的医德规范,遵守医学伦理道德,掌握高水平、专业化的职业技能。

3.3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首先,要做好公立医院的硬件设施建设。推进公立医院病房、药房、诊室、手术室等空间环境的现代化建设,按照发展需求更新公立医院的医疗器械、打造数字化手术室、数字化病房等数字化医疗空间,强化各科室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建设,推进公立医院数字化转型进程,让患者享受环境优雅、技术一流的公立医院服务[8]。其次,要做好公立医院的软件设施建设。要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公立医院医服务中的应用,打造诸如在线诊断系统、手机终端数字化服务平台、医疗云桌面、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心电图人工智能分析系统等,用科技打造智慧公立医院。此外,公立医院要将医疗技术能力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不仅要改善医疗设备、硬件设施等,还应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努力引进专业技术过硬、医疗经验丰富的优秀医护人才,加大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和服务能力。

3.4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