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档案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方志档案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方志档案工作计划

地方志档案工作计划范文1

一、2012年工作总结

(一)档案工作

1、开展到期档案进馆工作。至2011年底,尚有数家单位到期档案进馆工作未完成,今年以来,局(馆)组织人员上门指导,重点对进馆档案进行质量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重新调整,规范整理,并就编制单位的全宗介绍和组织机构沿革、文书档案电子目录,及档案管理软件使用等业务问题,进行主动服务。截至11月末,除个别单位外,各立档单位到期应进馆档案全部接收进馆,累计完成了78家单位(包括11家涉改单位)19375卷、13879件到期档案和19375条案卷级目录和233096条文件级目录数据同步接收进馆工作。

2、促进面上档案管理规范化。为加强全县档案基础管理工作,我局采取全程控制与临时重点监管相结合方法。一是向全县8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发放档案业务工作需求联系函,征求服务建议和意见。针对少数因特殊情况档案整理有困难的单位,组织人员上门服务,重点突击,全年累计规范整理了县商务局、县文广局、县委组织部等12个单位档案684卷1817件;二是开展民生档案规范建档工作,通过县、镇、村“三级联创”的方式,推进社会保障、土地承包、房产、婚姻等民生档案规范化建设,上半年重点配合县委农工办、县人社局开展了土地流转确权、镇社保所建档等试点工作,重点抓好洪兰镇、晶桥镇劳保所档案室规范建设,累计规范整理归档新农合、新农保、老年居民待遇、劳动力培训转移、征地保障等5大类600多卷、5万余件社保档案;三是加强人大换届选举规范建档工作,与县人大联合制发了《关于做好全县各镇换届选举工作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明确整理归档要求,确保选举工作文件齐全完整。四是开展基层档案室规范化测评工作,重点帮助县国土局、人社局、检察院、审计局等14家单位开展规范建档和星级测评迎检工作,其中创五星级1家、五星级复查1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9家,年内全部通过测评验收。

3、积极推进镇(区)规范化建档。今年,局(馆)将镇(区)规范建档作为年度档案业务工作重点,纳入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同步进行。在完成晶桥、白马创省一级示范镇档案室的基础上,召开全县镇(区)规范化建档推进会,帮助指导各镇(区)编制新农村建设档案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开展档案收集、分类、鉴定和整理,同时,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对镇(区)建设、政务公开、民主管理、产业调整、科技信息,文明建设等方面文件材料收集进行指导,积极推进镇(区)档案室等级创建工作。4月中旬,局(馆)对一区七镇2011年度文件材料归档工作进行集中整理,安排8名工作人员对立档单位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和督查验收,累计整理归档各类文件6000余件。9月初,启动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范建档工作,指导帮助园区成立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4、加速档案信息化建设。今年以来,局(馆)克服种种困难,大力推进以档案信息网、电子政务网和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是做好面上信息化工作。为面上69家立档单位文档一体化管理软件日常维护更新提供服务,针对日常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分片分系统举办软件操作专题培训班,全县80余名档案员参训,目前已基本实现文件网上流转和归档目录网上录入;二是完成“档案信息”网站改版工作。完成由窄屏改宽屏,增设主栏目14个、子栏目27个,上贴各类工作信息257条12万字,新增了“网络展厅”、“名人”、“城市掠影”等栏目,通过图片、文字、录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将馆藏档案整合排列,增加直观性、生动性,同时,还根据局(馆)职能开设了网上预约查档、业务咨询、网络留言、局长信箱等服务性栏目,为社会各界利用档案信息提供方便。三是加强馆藏数据库建设。开展进馆档案目录数据梳理入库工作,全年共完成43家立档单位206811条目录数据整理入库任务。四是完成与市民生档案和开放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互通链接工作。局(馆)累计完成了婚姻登记、复退军人登记、招工调动登记、再生育登记、公证档案、户粮档案、土地证存根、知青、下放、职称评定等10个专题类别共55万条民生档案信息的采集工作。

5、提升档案服务水平。积极参与县级机关“文明单位”争创活动,构建全县档案利用体系,切实转变作风,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千方百计改善窗口服务环境;二是补充、改善内部数据服务平台;三是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查档效率;四是继续实行免费查档服务。1~12月,共接待社会各界档案利用者5317人次,查阅档案7237卷(册)次,利用主要围绕三方面:(1)充分利用档案馆馆藏公证档案资源,为92年以来“三路一河”、开发区建设、永阳工业园、宁高高速等征迁工作中涉及的农民参加城镇保险提供有效的原始凭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特事特办,保证优先查档、优先开具查档证明。(2)因全县非领导职位设置,为股级干部等提供任职、学历等查档服务。(3)解决社会群众计划内生育二胎、房产、婚姻、农村宅基地证明等问题,受到群众的好评。为方便日常查阅利用,4月初,局(馆)组织人员集中时间,对2011年度各类报刊杂志和地方特色资料等进行整理、装订、编目、上架,累计整理归档各类资料282卷(册)。同时,为进一步优化整合馆藏档案资源,提前接收县公证处2009~2010年度公证档案4324卷进馆,并已全部规范整理编目上架提供利用。

6、做好档案安全保管工作。重点抓好“三个落实”,一是落实安全责任制,从领导到各科室落实专人具体负责,责任到人;二是落实“八防”措施,坚持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落实档案安全利用制度,一方面日常接待查档,做到登记齐全,珍贵档案只提供复制件,借阅档案严格履行手续,按期收回,在方便开放利用的同时,确保实体档案的安全保密。另一方面做好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备份工作,严格执行内、外网隔离制度,做到馆藏文件级目录数据库每月备份一次,及时刻制光盘,防患于未然。四是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整改。汛期来临之前,局(馆)在做好自身安全渡汛的基础上,检查指导面上工作,发现问题要求及时整改,确保全县档案安全管理落在实处。五是加强馆库安全硬件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在馆库原有防火防盗系统基础上,又在新、旧库区和阅档室等重要位置增设4个监控探头,全天24小时监控管理;从防白蚁和安全角度考虑,将1~3楼馆库过渡间木门全部更换为铁门;10月初,筹措资金5万余元,更新局(馆)消防用水装置。

7、加强档案编研工作。一是根据国家档案局9号令要求,着手开展调研,重新编制《县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细则》。二是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全县档案工作实际,重新修订《县县级机关档案工作年检评分标准》,将分值向档案信息化、档案安全管理等工作倾斜,以推进全县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进一步提高各单位对档案安全工作的认识。三是坚持按月编辑印发《县大事记》,每月5日在县政府网站公布,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四是与都市文化报-秦淮源周刊联合开办“老档案”栏目,先后登载了濮存昕手捧《濮氏宗谱》认祖归宗、濮氏家族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等多篇档案编研文章,吸引了众多读者,让档案走进百姓生活,增强广大市民的档案意识。

8、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25周年和学习贯彻国家档案局9号令为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档案法制宣传活动。一是在全县各机关事业单位、社区、行政村分发档案法制宣传材料300余份,大力营造“档案六五普法”宣传氛围。二是向各立档单位档案员发放《市档案系统依法行政工作手册》40余册。三是组织全县档案人员参加纪念《档案法》颁布25周年全国“飞狐灵通杯”档案法制知识有奖竞赛活动,此次活动由国家档案局统一命题,集中评比,全县共计115余家单位、300余人次参加测试,增强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法制意识。四是进一步充实完善档案网站政策法规栏目内容,向社会公布《档案法》、省市档案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档案局8号令、9号令全文。五是及时做好“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市民诉求交办的有关档案工作方面事宜,认真处理每一份诉求交办工单,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1~12月份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位列全县第三。

9、开展“三争一创”主题实践活动。根据省、市、县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三争一创”主题实践活动。一是提高全局干部认识。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是对档案、史志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要树立“争第一、创先进”的工作理念,努力推进档案史志工作发展。二是科学制定具体实践活动方案。各科室结合工作实际确定“三争一创”活动内容,在全市找标杆,排差距,定措施。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局(馆)成立“三争一创”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各分管领导联系分管科室,结合业务工作组织开展活动。同时把“三争一创”实践活动同谋划2013年工作计划和完成十二五档案史志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创先、创新、争优的工作信念。

(二)地方志工作

1、完成《县志(1986~2005)》终审和验收工作。定期召开续志工作例会,贯彻学习修志文件精神,总结研究布置阶段工作,做到续志工作有条不紊、稳步推进。《县志(1986~2005)》于2011年11月形成终审稿,约150万字,除总述、大事记、附录外,共设34篇。2月9日,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专家在召开《县志(1986~2005)》终审会,专家组认为,《县志(1986~2005)》终审稿志稿观点正确、框架结构合理、文风朴实流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与会评委一致同意志稿通过终审。同时,对志稿的图照、行文、资料,特别是体例规范等方面提出了评审意见和建议。县志办对专家组提出的终审意见进行梳理汇总,对志稿进行认真修改,6月30日,将验收稿整理完毕报送市志办并于8月20日通过验收;10月18日,报送省志办审批验收,计划2013年1月初印刷出版。

2、出版发行《年鉴》(2012年卷)和《年鉴》(2006~2009年卷)。今年,县地方志办公室按照年鉴编纂工作计划,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加快工作进度,9月末,完成《年鉴》(2012年卷)和《年鉴》(2006~2009年卷)两部年鉴编纂和后期审校工作,11月中旬正式出版发行。

3、启动镇(区)志、部门志编纂工作。一是6月初,拟定并请县政府办公室转发《县地方志书编修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地方志书审核验收办法》,全面启动镇志、部门志、专业志编修工作;二是对在编镇(区)志进行审稿,为部门提供指导服务。目前,全县七镇一区的镇(区)志编纂工作正有序开展;交通志等部门志编修也已启动。

(三)党史工作

1、认真组织开展党史三卷本编撰工作。编写地方史三卷本是“十二五”时期党史工作的首要任务。县委党史办牢牢把握这一重点,多措并举,抓好落实。本着早谋划、快启动、稳推进的指导思想,在前期转发文件、建立组织网络、拟定框架,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6月14日,县委党史办与县委组织部联合召开《中共县地方史》(1978-2010)编撰工作会议,市委党史办、县委党史办、县委组织部领导和参与编撰单位的分管领导、撰稿人及《中共县地方史》(1978-2010)编辑部成员共70余人参加会议。相关领导就党史三卷本编撰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全书设四编十四章,约30万字左右,计划用2年时间编写完成。会后,市委党史办邓攀处长结合我县实际,对全体编撰人员进行了《关于党史三卷本写作的几个问题》专题业务培训。目前,所有供稿单位已完成初稿编写工作。

2、完成校本课本《革命史》编纂工作。今年,与县第三高级中学合作编写校本课本《革命史》,全面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促进党史知识进课堂,使党史宣传教育制度化。全书按新课改要求,共设14课,10月末完成稿件审核并交付印刷,形成样书,11月中旬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3、开展红色文化调研工作。按照省、市党史工办统一部署,上半年,开展了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等前期准备工作,年底形成调研报告。

二、2013年工作要点

2013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十精神的关键年,做好明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局(馆)将按照“十”和省、市、县全会精神及业务工作会议要求,以服务大局、服务民生为重点,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各项工作,推动全县档案史志事业科学发展。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档案工作:一是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完成前期相关硬件设施配置和馆藏档案15万页全文数字化扫描工作。二是继续做好2012年度归档文件整理,以及8家单位档案室星级测评单位的业务指导工作;继续加强对民营企业、镇(区)工业园等规范建档业务指导;开展镇(区)家庭档案、省级示范镇建档试点推广工作;做好对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活动(事件)档案的指导。三是积极做好对人才工程、合作社、科技园区、开发区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全力搞好相关服务。四是做好民生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加快民政、公证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五是加强征集接收工作,对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等开展广泛征集,配合市局做好征集利用工作;加强现行文件接收工作,开展电子文档接收工作,力争年内建成全县电子文件中心。六是做好日常查档服务工作,做好《县大事记》等资料的收集、汇编工作,配合做好党史三卷本初稿编审工作。

地方志档案工作计划范文2

一、加大档案执法与档案工作宣传力度。

1、认真落实《*县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把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普法规划,保障档案事业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2、拓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功能。做大做强档案宣传,确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档案服务”的宣传主题,利用宣传媒体、档案网站和流动展览等开展切合实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档案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3、加强档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开展对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的岗位培训,努力提高其素质,明确档案行政执法责权,提高行政执法质量。

4、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档案执法检查工作。针对重点建设项目和乡镇档案工作组织一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档案违法案件,纠正档案违法行为,以法治档,以法管档,以法用档。

二、加强档案业务指导监督工作。

1、强化机关档案的基础地位,进一步规范和巩固机关年度立卷归档工作,除文书档案外强调会计档案、科技档案、声像档案、重大事件档案等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机关文件及时、齐全地归档保存。计划于*年上半年举办一期全县性的档案员培训班。

2、立足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行政示范村档案室”创建工作。在松源镇周墩村和竹口镇竹下村分别被命名为第一批、第二批“省级行政村示范档案室”的基础上,*年计划再由各乡(镇)从所属行政村中选定2个村作为档案管理示范村,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村级档案室规范化建设工作,使“村级示范档案室创建活动”真正成为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基础工程。

3、围绕建立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抓好社区档案工作。对社区建档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指导,以“社区示范档案室”创建活动为目标,进一步规范社区档案管理,服务社区建设。

4、主动抓好企业档案工作和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提前介入、超前规划、强化指导监督。

5、加强社会保障档案、最低生活保障档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等民生领域档案工作力度。

三、加强档案馆资源建设,开发利用档案资源。

1、根据省、市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各地档案馆要充分发挥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即政务信息公开查询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四位一体”功能。我县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档案馆新馆建设,*年要争取立项建设新馆,并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

2、提高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水平。围绕推行政务公开、便利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进一步深化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

3、做好县馆破损档案抢救工作,尤其是要对丘联图及711卷民国档案进行抢救修复。

4、做好古廊桥档案抢救工作,对县境内廊桥进行探勘、照片拍摄、文字资料收集,并根据廊桥特色,围绕历史、传说,进行文化发掘。做好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档案建档指导监督工作。

5、继续做好档案接待利用工作。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已编制的档案检索工具,优质服务;同时开展重要全宗的电子目录输入以及土地证、林权证、婚姻登记证等民生档案全文输入工作,以便为利用者提供“高效便捷式”服务。

四、党史、方志工作力争有新突破。

党史工作:

1、《中共*党史》(一卷)通过专家评审,并正式出版发行。

2、按照中央和省市党史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继续认真负责地开展抗战期间*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工作,配合省、市党史研究室做好课题成果资料汇编。

3、启动《中共*党史》(第2卷)的编写工作,做好各专题的资料征集和编写工作。展开对建国后重点人物的采访、口述材料的抢救工作,保证“活档案资料”的及时抢救,为《中共*党史》(第2卷)编写奠定基础。

4、做好党史胜迹普查工作,切实加强对党史重要遗址、史迹的保护与开发工作。配合相关乡镇做好胜迹的保护、抢救工作;完善“斋郎战斗红军挺进师指挥部旧址”红色旅游功能,发挥革命传统教育作用;争取工农红军先遣队“竹口纪念馆”列入红色旅游开发项目;倡议重修“蒙淤桥”革命遗址。

5、努力做好学校、乡镇、部门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党史、方志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进社区)工作。

方志工作:

1、做好《*年鉴》(*)编纂工作。*年2月底前搞好总体设计和编纂分工方案,*年6月底前各承编单位完成初稿,*年10月底前完成核稿、定稿,2009年2月底前正式出版。

2、完成《丽水年鉴》(*)“*部分”编纂供稿任务。

3、切实做好*年度全县获部、省、市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相关材料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4、选派人员赴省里参加培训,为今后全面开展续修《*县志》工作奠定基础。

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地方志档案工作计划范文3

记者:这次5家机构整合升格对贵州省档案地方志事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王传福:2010年,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原贵州省档案局(馆)、原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原贵州年鉴社的职责整合,设立贵州省档案局(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贵州省档案馆),为省人民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我认为充分体现了贵州省委、贵州省政府领导对档案、地方志、年鉴工作的关心和高度重视,这一重大举措,从长远来看,必将有利于加强贵州省的档案、地方志新机构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有利于档案、地方志、年鉴资源的整合和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有利于档案、地方志、年鉴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它必将对贵州省档案、地方志、年鉴工作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记者:您从事档案工作已经50多年,亲历了贵州省档案事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老档案”,这么多年贵州省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得到了怎样的改善?基本经验是什么?

王传福: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以近10年为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档案事业发展的保障性制度。档案事业列入了《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列入了《贵州省“十一五”文化建设专项规划》。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档案工作意见的通知,转发了省档案局关于建立省地县三级现行文件阅览中心意见。2006年,贵州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将贵州省现行文件阅览中心指定为贵州省政府公开信息的集中查询点。2007年,将省档案局列入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并将全省档案系统开展的政府公开信息利用工作列入全省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要点。

10年来,档案事业经费逐年增长。省档案局馆的档案事业经费2006年为901.1万元,2007年增至1068.2万元,2008年增至1192.4万元,2009年又增至1455.02万元。贵州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经费2006年为100万元,2007年增至200万元,2008年增至300万元,2009年增~2:360万元,2010年又增至400万元。各级综合档案馆档案安全保管和开发利用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省档案馆于2000年6月投入使用,设有总控室,配有库房恒温恒湿自动监测调控系统、消防自动报警与灭火控制系统、防盗视频监控系统和供配电远程自动控制系统等,实现了远程自动控制和集中管理,确保了省档案馆大楼和馆藏档案史料的安全。黔南、黔西南、黔东南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档案馆新馆相继建成,“锦屏文书”特藏馆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并获得中央财政补助600万元。

2001年11月,《贵州省档案条例》颁布实施,2008年12月15日,《贵州省地方忐工作规定》实施。2002年9月,《贵阳市档案管理规定》被批准通过。从2000年到2004年问,全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颁布了档案工作单行条例。

贵州档案事业在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认为档案事业要发展,一是必须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方向,只有服务大局,档案事业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服务先行”发展战略。三是档案事业必须与时代的发展同步,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四是工作必须积极主动,靠主动工作,赢得党委、政府支持;靠主动服务,争取部门支持配合。

记者:贵州省档案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王传福:一是档案地方志事业发展未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二是全省98个综合档案馆,绝大部分不符合国家《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且多数档案馆舍面积狭小、功能不全,保管设施配备不足。三是档案地方志资源开发及整合力度不大。四是地方志编修工作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五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差,进展缓慢。六是档案地方志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记者:2009年5月,国家启动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规划的编制工作,为解决其中的档案馆合面积狭小、功能不全,保管设施配备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条件和机遇,贵州省如何把握这次机遇?

王传福:国家启动了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规划的编制工作,标志着贵州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贵州省共有86个县(市、区)纳入国家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有37个县级综合档案馆纳入“十二五”中央支持项目,新建建筑面积将达210863平方米,平均每个县级综合档案馆新增建筑面积2452平方米,是贵州省县级综合档案馆现有建筑面积的2.4倍(目前,贵州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平均建筑面积为1009平方米)。2010年将贵州省8个县(区)综合档案馆列为首批实施项目。贵州省档案局于10月22日、2011年2月22日先后召开了全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工作座谈会,对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及开展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进行部署。今年2月,我与8个市(州、地)档案局局长、8个首批实施项目县档案局局长签订了县级综合档案馆项目建没责任书,以加大刘‘县级综合档案馆项目建设的督促指导力度,建立省、地、县三级责任制,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如期开工并按规定时限建成。力争用5年时间,按照中央承担馆合建安工程费用(含改造费用)、地方政府提供建设用地并落实工程相关配套资金,完成中央投资的37个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着力推动地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消除县级综合档案馆中“无库馆”、“危房馆”现象。

记者:采取哪些措施加强档案地方志资源建设和开发?

王传福:要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加强档案地方志资源建设。按照档案事业“三个体系”建设和地方志工作“一纳入”,“五到位”(注:“一纳人”即把修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地政府工作任务。“五到位”即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刮位。)要求,对本级党政机关及所属下级单位永久保存档案、民生档案、改制和破产企业档案状况进行调研,为调整我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做好准备工作。突破档案资源建设传统模式,以整合民生档案信息资源为突破口,从实际出发,采用现代化手段和多样化方式,对档案实体或档案信息进行有序、规范、科学整合,促进档案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开展档案、地方志、年鉴资料征集工作,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档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征集工作。地方志编修工作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前提下,大力加快省级志书编修进度,实现全省修志工作均衡、持续、健康发腱。全力抓好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档案收集、整理和接收进馆等工作。探索建立档案服务联动机制。以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为目标,从现有条件出发,开展省和各市(州、地)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联动的多样化、便民化方式的试点工作。加强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通过举办档案展览、制作档案文献电视片、出版档案史料汇编等形式,为社会主义文化人发展、大繁荣服务;加快采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高档案部门远程服务能力,建设覆盖广泛、内容丰富、俭索快捷、利用方便的档案利用体系。

记者:如何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差、进展缓慢的问题?

王传福:目前,要加快省档案馆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步伐;优化网站栏目,提高网站质量;加强网站管理,及时更新网站内容;扩建贵州档案信息网三级网站,并在每个市(州、地)选择一个馆藏资源丰富、信息量大、积极性高的三级网站建设示范性“网上数字档案馆”。继续推进

“锦屏文书”全文数字化处理工作。建立贵州省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对省直机关电子文件(档案)进行统一备份和集中保管;研发电子文件、档案综合管理系统,打造“一站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

记者:2011年是实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档案地方志工作如何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及时提供服务?

王传福: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档案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11年各项工作,对于加快全省档案地方志事业“十二五”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按照“确保档案安全,加快业务创新,狠抓基础建设,激发队伍活力”的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做好工作,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加强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做好重点工程项目档案工作。以贯彻落实《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为重点,做好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电力、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促进不同类型项目档案工作均衡发展。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问题,切实加强医院、学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深化社区档案工作,促进和谐社区建设。贯彻落实国家《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以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企业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地方志编修和地情资料开发,以优异的文化产品为贵州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强化国有企业产权变动时档案处置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深入发展。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修订镇、村两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确保把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土地、林杈、社保、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的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争取到“十二五”末,行政村建档率达到90%以上,40%左右的乡镇和村实现网络形式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查阅党和政府公开信息,促进农村村务公开和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档案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努力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和干事创业、赶超进位的工作氛围,带头“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继续开展档案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和专题培训,不断创新档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体制机制,引导广大档案干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地方志档案工作计划范文4

一、充分认识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县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呈现项目数量多、投资规模大、涉及领域广的特点。这些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重点建设项目档案,是指每年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发展改革部门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这些档案,不仅是项目建设的历史记录,也是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运行、维修、管理、改扩建和技改等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这既是维护国家和企业合法权益、防止资产流失的有效凭证,也是反映地方风貌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宝贵资源,有着无法替代的利用价值。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做好此项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各有关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要充分认识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态度,切实加强领导,把重点建设项目纳入议事日程,为重点项目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切实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

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包括项目筹划、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各个环节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涉及到立项、设计、施工、监理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各有关单位和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共同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收集、管理和移交工作。

(一)建立以项目法人为主体的项目档案管理机制。把项目档案工作纳入“四制”(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管理,纳入项目建设管理计划和工作程序,纳入项目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项目法人要明确项目档案工作职责,制定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和业务规范,建立项目档案工作网络体系,强化档案业务基础建设,将档案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要以项目法人为管理核心,以纳入合同管理为依据,以监理控制为重要手段,在县档案史志局、项目主管部门及参建单位全方位参与下,实施事先介入、事中控制、事后验收把关的全过程控制的项目档案管理机制,确保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实。

(二)明确项目法人、参建单位的项目档案工作责任。牢固树立“建精品工程、创一流档案”的意识,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负总责。在下达项目计划、检查项目进度时,要同时部署、检查档案工作;在项目验收时,要把项目档案和档案工作纳入验收范围。参建单位具体负责建设项目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工作。要按照“谁形成文件材料、谁立卷归档”的原则,将项目档案工作纳入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和相关人员岗位职责,做到项目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与项目工程建设同步进行,保证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

(三)规范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各环节工作。重点建设项目文件材料归档、整理和移交要按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进行。项目档案的收集归档范围应包括从项目立项、设计施工至竣工验收、投产使用等全过程形成的各种门类和各种载体的全部材料。项目文件的整理要遵循项目文件的形成规律和成套性的特点,做到分类科学,组卷合理,保持项目文件的有机联系。有关法律性文件要手续齐全,项目文件制成材料和案卷质量及档案保管条件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三、进一步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监管

(一)严格执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制度。凡是列入重点建设项目的项目法人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在办理项目开工的同时,向县档案史志局办理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对未按规定进行登记的项目单位,县档案史志局要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登记。

(二)切实搞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验收工作。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是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竣工材料齐全完整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重点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县档案史志局应当组织对项目档案进行专项验收。项目档案验收合格的,发给《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合格证》。项目档案专项验收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县档案史志局每年要对验收情况进行通报。重点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必须包括对档案的验收,档案验收意见要体现在重点项目竣工验收鉴定书中。未经县档案史志局档案验收或档案验收不合格的重点项目,不得进行或通过项目的竣工验收,项目不得评优。

地方志档案工作计划范文5

按照中央和国家机构改革工作统一部署,X省X县档案局和史志办作为改革对象,重新组建成一个新单位,经历了职能划转,人、财、物合并,工作职责和内容等方面的变化,以崭新的面貌开始了新的工作。

机构改革后档案史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机构改革后,X县档案史志部门较过去相比,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是机构的变化。改革后,X县档案部门的行政职能划归县委办公室,县委办加挂县档案局牌子,县档案馆是县委直属事业单位,加挂县史志研究中心牌子。

二是职能的变化。

改革后,县档案馆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档案和编修史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中加强党对全县档案和编修史志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三是工作内容的变化。

改革后,X县档案和史志两个部门的工作合并在一起,工作内容较过去丰富了,工作量较往年增加了,工作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

四是工作任务的变化。

改革后,新组建机构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从档案方面讲,X县档案馆是保管全县各级各类档案的专业部门,全县这次涉及改革的几十家单位的档案要依法进行处置,档案部门肩负着指导、监管和接收的重要职责;从史志方面讲,X县地方志、年鉴等资料的编撰每年都要按期完成。

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史志工作的建议。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档案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县级档案部门机构改革,将行政职能划转县委办公室,是推进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和职能转变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档案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档案工作的政治属性,明确了“档案工作姓党”,在档案工作领域坚持和加强了党的全面领导。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站在全局的高度做好机构改革后的档案工作;严格按照“先到位后理顺、先运转后完善”的原则,做到各项工作有序衔接、正常推进,确保档案工作不弱化、档案事业不停滞。

一方面要紧紧依靠县委办公室,学会借力开展工作。机构改革后,X县档案局在县委的领导下,开展业务指导、年度考评和执法检查将更有力度、更加顺畅。因此,县档案局要紧紧依靠县委办,工作上勤汇报,思路上多建议。特别是涉及全县各级机关档案室建设的全局性工作,在发通知、报资料等方面,要通过借力县委办,争取工作主动权,推进全县档案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另一方面要做好“馆外”,做优“馆内”。在“馆外”,县档案馆要积极作为,主动承担起工作责任。当务之急,应抓紧将涉及档案行政职能的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在业务指导和考评方面,包括年度考核、等级认定以及对全县各级机关档案室年度档案整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在行政执法方面,包括对档案中介机构的备案审批、新成立单位档案登记备案、年度执法检查、“双随机一公开”、档案法律法规宣传等,将这些职能汇报县委办,建议县委办授权县档案馆在过渡期暂时履行业务指导职责,特别是对涉改单位档案处置方案进行审核,对改革前各单位档案进行统计清册,对新组建单位档案人员进行培训等;而关于年度执法和考评工作,则建议由县委办牵头,档案馆配合行动,需要进行行政审批的加盖“县档案局”公章。

同时,县委办档案行政管理股应明确工作人员,尽快熟悉并掌握档案行政管理各项职能,逐步实现工作交接。在“馆内”,档案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档案馆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和接收本馆保管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对所保存的档案严格按照规定整理和保管;采取各种形式开发档案资源,为社会利用档案资源提供服务。可以说,改革后,档案馆的工作主题更加突出,工作任务更加明确。当务之急,是要主动做好涉改单位的档案接收工作,抓好馆藏档案的保管、整理、编目、鉴定、统计、开放、公布以及涉密档案的密级变更、解密等工作。

X县档案馆建于X年,要对照《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档案信息和实体安全;要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信息化程度,简化查档利用手续,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需求;要主动开发档案资源,利用重大时间节点,举办档案展览等,突出档案馆的主责主业。

打好组合拳,做实“X+X>X”的文章。改革后,X县档案和史志部门合并成一家,要充分发挥两个单位在人员、专业、职能各方面的优势,取长补短,打好组合拳,实现资源共享。首先,合并要合心。一直以来,X县档案和史志两个部门是全县编史修志、资政育人的主力军,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性质相类似,但工作职责、工作手段、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改革后,“档史”成为一家,有着共同的职责、共同的任务、共同的目标,荣辱与共,同舟共济。因此要倍加珍惜和爱护新的集体,共同营造一个团结的氛围。

要相互尊重,不要互不服气;要相互学习,不要自以为是,骄傲自满;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不要“画地为牢”、各扫门前雪。其次,合并要合力。从职能机构看,无论是档案部门还是史志部门,过去虽然都是编研工作,但各有所长,也各有所限;今后,要用综合手段强化档案史志工作,要用“档史”的思维、视野去思考和工作,众志成城;要加强执行力建设,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对看准了的、决定了的事情要锲而不舍、紧抓不放;凡事要超前谋划,向上看,跟先进比。

档案馆领导班子是全馆的核心,要总揽全局,以上率下;班子成员要带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领分管股室,厘清思路,把工作落到实处;机关各股室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作,既分工负责又精诚团结。在全馆形成干事创业、向上向善的蓬勃朝气,拼搏争先、决战决胜的昂扬锐气,堂堂正正、敢抓敢管的浩然正气。

第三,合并要合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守纪律讲规矩。这对于合并单位来说尤为重要。今后,X县档案馆守纪律讲规矩,就是要做到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按制度管理。同时,“窗口”部门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重视队伍建设,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X县档案馆要抓住机构改革后单位编制增加的有利时机,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支持,尽早选拔、招录一批专业人才充实档案干部队伍。同时,创造机会、提供机遇,输送现有人员到上级部门学习、进修、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中经常性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在实战演习中提升本领。

地方志档案工作计划范文6

现将年档案党史地方志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力争取国家中西部档案馆舍建设项目

(一)加强档案馆舍建设是档案安全保管和利用的坚实基础,符合规范的档案馆馆舍是做好案馆各项工作的前提。年,把馆舍建设工作纳入工作重点,以国家补助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为契机,全力抓好档案馆舍建设项目的争取工作。与发展和改革局密切配合,科学选定档案馆建设地址,并按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标准》的要求,开展了档案馆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并通过审查。目前,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

二、全力服务全县中心工作

强化全县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机关、农村、企业档案工作整体水平。

(二)一如继往抓好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印发了《关于开展年度档案执法年检工作的通知》,于11至12月对全县11个乡镇、69个县直单位进行了档案执法检查。抓好档案、地方志“五五普法”检查验工作,获得全县“五五普法”最佳单位称号。

(三)按照县委、县政府印发的《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为确保机构改革中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结合我县实际,加强机构改革档案管理工作。对机构改革单位档案工作进行重新登记,并按照国家档案局8号令要求修订了“三合一”制度。

(四)扎实推进档案复查换证工作。全年共复查县交警大队、水利水电局、审计局3个单位,有3个乡镇移民工作站已准备就绪,计划明年初进行验收。

(五)加大机关档案提档升级工作力度。县地税局机关档案成功晋升为省特级。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国土资源局、榔坪镇人民政府5个单位顺利通过验收,达到机关档案管理省一级标准。鸭子口卫生院通过验收达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规范管理a级水平。贺家坪镇贺家坪村、青岗坪村、七里坪村档案成功验收,达省二级标准。

(六)继续深入宣传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按照3月全市档案工作会议安排,今年对二级单位推行新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进行规范。通过召开会议、个别辅导,62个县直二级单位重新制定“三合一”制度。为执行国家档案局8号令打下良好基础。11月,市档案局对我县“三合一”制度审核复函工作进行了检查,评定为优秀等次。

(七)为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惠农政策的信息资源,在全县农村安排部署建立方便实用的“三惠”(惠农政策、惠农台账、惠农信息)档案。5月,下发《关于建立农村“三惠”档案的指导意见》。6月,召开全县档案工作座谈会,安排部署建立“三惠”档案。随后,深入到11个乡镇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建立“三惠”档案。

(八)强化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开展年重点建设项目摸底、登记工作。经过摸底,全县重点建设项目有九家:清江画廊旅游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一期)、北纬三十度岛之世外桃源项目、新首钢资源控股有限公司高磷铁矿开发项目(一期)、华饴百万亩木本油料加工项目(一期)、任森农业科技公司马铃薯深加工开发项目、北大荒丰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肠衣肝素钠加工项目、中国三峡·清江古城文化旅游度假区、清江路市政改造工程、人民医院应急救治住院部综合楼建设项目。及时召开重点项目的主管部门座谈会,安排部署并开展档案登记工作。

三、全面夯实档案基础业务工作

以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为抓手,加强档案信息化和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

(九)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全面改版档案史志网,坚持每周至少更新信息2条以上,并不断充实和完善栏目设置、栏目内容。到目前为止,新改版的档案史志网点击率达到4300多次,总访问量达到19000多次;建立录入情况分全宗统计台帐、入库数据及数据库数据增减统计台帐,完成年档案目录录入计划、机构名称录入全简称对照表;完成104530条目录数据的录入,修改30000条目录数据;完成15032条目录的上报工作;完成数据库档案目录的清理工作,文书档案目录中共清理出无法查询利用或者档案未进馆的21603条目录。并将原录入在文书档案库中的146条名人档案目录转入专业档案名人档案库中;完成接收进馆进库档案需移出修改的目录64888条数据的导出工作,完成数据库中56186条需移出修改的目录数据的导出工作;完成省百馆珍品的信息采集、上报工作;完成省红色档案集粹的采集、上报工作。

(十)加强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完成馆藏印章档案编目工作;完成1979年度档案的审查开放、编目工作。年度案卷总数1579卷,开放1307卷,延期的有272卷;完成284册报刊、图书资料的整理、编目、登记工作;完成陈金祥名人档案的收集整理;整理馆藏照片档案11册、641张;接收民政局婚姻档案14288件,县人大常委会照片档案842张;接待档案查阅利用1078人,提供利用3342卷,复印2346页。收集利用效果实例10例。

(十一)加强档案馆安全建设。为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关于创建国家档案安全体系的

精神,保障档案库房国家档案(资料)的安全,制定《档案馆安全检查制度》和《档案(资料)出入库房安全检查制度》,建立档案(资料)出入库房安全检查记录、档案库房安全检查记录、档案馆安全检查记录簿,实行主要领导、值班领导、值周领导、办公室(档案管理股)负责人、库房管理员和专职安全管理员层级负责制和问责制,确保档案管理安全。

四、全面加强史志编研工作

史志编研以出精品为基础,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获得丰硕成果,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认可,12月17日,局党组书记张国振同志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表彰为全国地方志工作先进工作者。

(十二)如期完成《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初稿编撰工作。《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共设5编19章,全面反映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中共县委领导全县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曲折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截止12月底,经过全体编撰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了20多万字的初稿。

(十三)圆满完成全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自今年5月份以来,按照中央、省委、市委以及县委对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圆满完成全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任务,最终形成“五个一”的革命遗址普查成果:即编辑了一份全面详实的全县革命遗址目录;绘制了一张标识准确的全县革命遗址分布图;拍摄制作了一本反映全县革命遗址现状的相册;编辑整理了一册客观权威的全县革命遗址普查资料汇编本;刻录了一套与全县革命遗址普查资料汇编本相配套的电子光盘。经过对全县革命遗址的全面普查,共登记上报革命遗址58个,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30个,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8个,革命领导人故居7个,烈士墓7个,纪念设施6个。另有其他遗址5个,其中重要人物故居1个,烈士墓2个,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地1个,纪念设施1个。

(十四)及时完成《天南地北宜昌人·篇》的报送工作。按照市委党史办公室的要求,及时征集、整理符合《天南地北宜昌人》收录标准的21人的资料上报市委党史办公室,并形成8000字左右的上报材料。

(十五)积极参加市委党史办、市党史学会“纪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表10周年的活动”,撰写的“博大精深的意蕴,理论创新的瑰宝”理论文章获二等奖。

(十六)积极帮助县政协文史委编撰“老区革命叙事集”。建议并审定该书初稿,使其顺利出版发行。

(十七)《县志》(1979-)的编纂工作顺利进行。年完成《县志》(1979-)的政治建设、司法、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精神文明建设篇等7篇及大事记的总纂、补充修改;完成附录资料收集整理及后记的编写;对彩图进行选编并进行版式制作,同时收集内文插图;完成《县志》(1979-)一审、二审工作并进行修改完善后,于7月2日召开终审评审会议,根据评审会议意见经过再次修改补充后,现已进入印刷程序。

(十八)完成《年鉴》的编纂工作。根据省、市要求,经县委、县政府同意,2月26日召开《年鉴》编撰动员及培训会议,县委办公室主任王功平主任亲自做动员,《<年鉴>篇目》同时下发到各单位。到4月底,各单位全部完成供稿任务。从4月中旬开始《年鉴》的编纂,至6月底完成《年鉴》的统稿、初审工作,经过市方志办审核定稿后,《年鉴》卷于11月出版发行。《年鉴》在卷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篇目,增加了电子书,并由内部资料改为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十九)完成《年鉴》、《宜昌年鉴》部分的供稿任务。

五、全方位建设和谐机关

(二十)“三型”机关建设常抓不懈。在制定全年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年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强化勤政建设与管理,坚持实行考勤制度,坚持机关学习制度;坚持一月一评会议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制定政务公开工作计划,政务公开工作指南和目录。及时公开政务信息,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获得信息提供方便;在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党员、公务员示范岗活动;开展第11个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在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基础上,继续在机关开展-年度市级文明创建工作;加强外宣工作,向上级行政、业务部门报送信息131条,采用119条,撰写调研文章两篇,均被采用。12月29日,《着力建设档案安全体系,推动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经验在宜昌市档案局《宜昌档案》上登载,并加编者按在全市推广。年县档案局被省档案局表彰为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