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生自我总结范例6篇

舞蹈生自我总结

舞蹈生自我总结范文1

关键词:中职院校;舞蹈教学;创新教育;问题;对策

0 前言

作为基础性课程,舞蹈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从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角度着手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舞蹈素养。中职院校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有效整合音乐、动作以及视频等等来体现舞蹈美,提升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以及鉴赏美能力,有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中职院校舞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发展。中职院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传统教育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创新舞蹈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舞蹈中的艺术魅力。

1 中职院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舞蹈层次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

由于招生方面的限制使得中职院校学生很少接触到舞蹈学习,使得一大部分学生并不擅长舞蹈,缺乏舞蹈基础,这就使得中职院校开展舞蹈教学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由于中职院校学生年龄方面相对较大这就使得舞蹈教学很难有效开展。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舞蹈基础,那么能够快速接受中职舞蹈教学,但是面临比较复杂的动作,那么就很难掌握,使得中职舞蹈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一些学生虽然有舞蹈学习基础,并且已经掌握了舞蹈基本要领,那么在舞蹈学习中处于优势地位,学习潜力非常大,由于学生之间舞蹈基础的不平衡使得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个体差距,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1.2 中职院校学生缺乏舞蹈学习积极性

由于舞蹈学习属于比较耗费学生体力的内容,在进行舞蹈训练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受伤情况,这就使得学生舞蹈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抗拒性心理。由于一部分学生本身并没有任何舞蹈学习基础,如果长时期学习舞蹈理论知识,学生会出现厌烦情绪,不良情绪日趋严重。具备一定舞蹈学习基础学生,往往接收过专业方面的教育,较为优秀,对自己充满信心,实际感觉非常好,但是实际上却并没有优秀掌握舞蹈技能,但是怠慢、骄傲等情绪非常严重,使得中职院校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2 中职院校舞蹈教学创新对策分析

2.1 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中职院校舞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利用启发性语言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舞蹈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习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到舞蹈学习状态。作为舞蹈教学出发点,兴趣对学生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中职院校舞蹈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绪、音乐节奏以及精神等方卖弄的感受来培养学生舞蹈学习兴趣。由于语言无法更加准确描述学生心理过程,使得学生个体体验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生理反应也不同。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审美视觉特点与舞蹈教学的有效结合,利用动作姿势来展示丰富情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激发学生舞蹈学习兴趣的关键性因素,教师需要不断的探索实际教学方式,构建出符合中职院校学生发展需求的有效性教学模式。在舞蹈表演中,形体表现力以及形象性等直接的影响实际的表达效果,在教学中需要重视面部表现,提高学生舞蹈技能,提升实际表现能力。总之,中职院校舞蹈教师需要从学生角度着手,结合学生学习感受来营造更加愉快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

2.2 转变传统舞蹈教学理念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使得舞蹈教学很难给予学生自我发挥以及自我创新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职院校教师需要重视舞蹈教学理念创新,有效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发展空间。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身体姿态来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利用优美姿态以及展示性语言来培养学生身体美意识,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舞蹈学习氛围能够提升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有效把握创新教育,重视学生体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将创新教育融入中职舞蹈教学中,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中职院校舞蹈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因此,中职院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学习环境,提升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舞蹈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营造更加轻松、更加自由心境,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律美,鼓励学生利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学生对于美的理解,促使学生体味到韵律美、形态美以及气色没,实现肉体与灵魂的结合,提升中职院校舞蹈教学有效性。

2.3 明确中职院校舞蹈教学目标

在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舞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而实现创新教学因素的筛选以及细化,进而确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目标。中职院校需要确定总体教学目标。中职院校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习特点来确定总体目标。例如,对于中职院校一年级,教师可以侧重基础知识以及舞蹈基础动作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继而创新舞蹈动作;对于中职院校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舞蹈基础,那么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民族舞学习,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实现层次性教学,特别是需要对基础相对较差学生给予针对性指导,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舞蹈基础动作。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同时进行新舞蹈创编,进而提升中职院校舞蹈教学有效性。总之,中职院校舞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实际学习情况来开展舞蹈教学,提升教学多样性,避免出现呆板以及重复性教学,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舞蹈学习中,实现音乐、舞蹈之间的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

3 结语

作为艺术文化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促使中职教育有效开展舞蹈教育,需要创新中职院校舞蹈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创新舞蹈教学意识,转变传统教学拘泥性,创新舞蹈教学,在中职院校学生掌握基本功基础上来提升学生舞蹈创造能力,为舞蹈教育发展提供巨大发展动力。中职院校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实现创新教育,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特点来优化实际教学结构,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总之,中职院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结合时展步伐,实现多元化教学,提升学生舞蹈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宇.中职学校舞蹈教育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13(2):246-247.

舞蹈生自我总结范文2

[关键词]表现力;感染力;情感;自信心

一、表现力在舞蹈作品中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人体动作。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物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舞蹈之所以称为艺术,是因为它不单单只是一门技术,舞蹈的“美”是一种艺术境界,它不像竞技体操,只需要肢体的动作,只要是按照要求达到规范就可以了。

舞蹈就不同了:舞蹈是一门人体动作的艺术,它需要演员的舞蹈技能和内心情感相结合。用演员的舞姿和情绪,去感染观众,让观众随着演员的情绪而变换。技能和情感的结合,才属于真正的舞蹈艺术,两者缺一不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为目的、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内容出发采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发,那就会使舞蹈作品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或是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而陷于失败,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就沦入了杂技性的技巧表演,丧失了舞蹈艺术的基本品格。

二、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1.对生活和情感的领悟。生活是舞蹈的来源,舞蹈则是生活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生活。没有丰富生动的生活素材,艺术家也无法进入创作过程。一个舞蹈作品,只要有“情’在,就离不开生活这个唯一的源泉。人类面对的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在矛盾运动中的世界,随处都在诱发人对运动的感知能力和对动态美的追求。人类自身也无时无刻不在“动作”之中,并享受着运动所赐予的,这就是人类创造舞蹈的契机。生活中的动作是无比生动、丰富的,但是这些动作还不是舞蹈,只是舞蹈动作的来源,舞蹈动作正是在生活动作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发展起来的。

2.通过学习和总结;要想跳好一个舞蹈作品,就应该多看别人的作品。学习别人的优点,避免别人不足的地方在自己身上出现。在看作品的同时,要学会总结,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要大胆地去模仿,去表现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越不敢去做,越进步不了,就永远停留在这里,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看到别人在舞蹈作品中的不足,要想到自己在跳舞蹈作品时,有没有存在同样的问题。还要学习别人在跳舞蹈作品的时候,是怎样通过演员自身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来愉悦观众的审美,使观众的情绪随着演员的感染力而变化。多看好的作品,不断的思考和学习。

3.通过实践。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多实践,对于一名舞蹈演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要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名舞蹈演员,要多去练习,多去实践,通过镜子,来自我纠正不足的地方。练的多了,动作熟了,在跳作品的时候,自然就可以跳出来自己原有的水平了。在演员动作熟练的基础上,才可能融入进去舞蹈的表现力,才可能表现出来自己的真正情感。一个舞蹈演员在跳作品时,要使自己的身心全部融入到角色中,充分想象和体验角色,把情感投入进来。通过实践,可以使演员积累到丰富的舞台经验。实践对培养演员舞台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非常重要的。

4.音乐传递给舞蹈的情感。音乐感觉对于舞蹈非常重要,没有音乐的舞蹈是不够完美的,音乐可以调动演员的情绪、情感和想象等。一个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力,是与她对舞蹈音乐的理解和掌握密不可分的。通过音乐的感觉,去准确的塑造舞蹈形象。只有当她具有了一种良好的自我意象和自我感觉的时候,她才能产生和形成良好的舞蹈感觉,从而引起良好的观众感觉,她才会在舞台上光彩照人。

一个舞蹈演员,只有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感觉和情感,才能感动自己。只有把自己感动了,她才能感动观众。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舞蹈演员。观众通过欣赏她的表演,感受到真正舞蹈艺术的――灵魂。舞蹈演员在跳一个舞蹈作品时,感情投入的越深,艺术形象就越鲜明;情感越饱满,表现就越能出身入化。只有充实的内心世界,才能有精英华彩表露出来。

参考文献

舞蹈生自我总结范文3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能否流畅、优美地完成表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本功是否扎实。因此,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基本功训练,通过循序渐进地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姿态,改正日常行走、站立、手势的各种不美观之处,同时训练学生肢体的柔韧性,让其能够自由地控制关节的力度。一般而言,舞蹈基本功主要包括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控制力与稳定性训练、协调性与灵活性训练几方面,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让舞蹈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尽快达到舞蹈界常说的“直、绷、软、开”状态。新时期为了让基本功训练更加有趣、高校,教师还可在训练中适当增加花样,如引入双人瑜伽的动作,让学生结成对子,互相借力,训练韧性。久而久之,学生的舞蹈水平必将得到有效提升,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也必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努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总是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舞蹈生的文化成绩大多较差。而在我国舞蹈界也有这样一个共识,习舞者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并不是拥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底就能演绎出舞蹈的精髓的,文化基础是否扎实同样关乎他们今后艺术道路的成败与否。可以这样说,没有文化的舞者,只是舞蹈的“机器”“匠人”,这样的舞者注定难以达到舞蹈的最高境界。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广大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能力。比如,在开展舞蹈教学的基础上,适时、适量地增加一些文化基础课,让学生深入欣赏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必要时教师也要对这些作品进行适当的剖析和讲解,让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认识生活,感受不同的生活形式,这样就能在促进学生吸取文化精髓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品味和文化素养。诚然,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的主攻方向应该是舞蹈,但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若能将文化与舞蹈相结合,一定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水平。

三、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了舞蹈的基本功,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之后,教师可在后期的舞蹈教学中适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视舞蹈教学和DV拍摄等,这样可以将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画面精确地给予表达,改变原本沉闷的课堂氛围,让舞蹈教学变得灵敏而富有生气,加深学生对舞蹈的了解和记忆。如当学生进行舞蹈表演时,教师可用DV把学生的动作拍摄下来。之后,在课堂进行播放,并对学生的面部表情、动作、外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剖析和指正,这样可以让该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有利于学生舞蹈技能的提升。

四、重视舞蹈实践训练

鉴于课堂授课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课堂教学需要更多的课外实践时间进行补充,特别是新时期高校舞蹈课程具备应用性特点,更加需要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这就对广大舞蹈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这一点呢?首先,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众所周知,舞蹈的实践能力来自于课外。所以,广大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应积极指导学生自行组成团体,参与课后训练、编排动作等过程,然后在课堂将自己排好的舞蹈展示给老师和同学看,这样做可以有效补充舞蹈课程的不足,提升学生对舞蹈的感悟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组建舞蹈表演团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组织舞蹈表演团队,通过联系校内外各院系和社团,为学生争取各类演出的实践机会。如此,就为学生重建了一个展示才能的窗口,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增强舞台感。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舞蹈教师必须打破门户之见,允许不同年级的具有一定舞蹈能力的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时刻关注舞蹈队成员的表现,并适时地进行纠正和总结,提升学生的表演技能。

五、总结

舞蹈生自我总结范文4

关键词:职业;成熟;计划;原则;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识码:A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教学方案的实施者、舞蹈知识的传播者、舞蹈技能的训练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因而建设一支职业成熟的师资队伍应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是众多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职业成熟就是在这种要求下由一个教学新手发展成为一个专家型舞蹈教师的必然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大致要经过:职业角色确认阶段、角色适应过程、职业初步成熟阶段、职业发展“启蒙阶段”、职业成熟等5个阶段。从我国舞蹈教育的现状来看,目前对舞蹈教师的使用和培养上“自然成熟”的倾向比较严重,本文着重探讨在这种范式转变的条件下,优秀舞蹈教师所表现出的共同“特质”及促进现代舞蹈教师职业早日成熟的途径,希望能对促进舞蹈教师早日从教学新手成长为反思型、专家型的教师提供一定的理论思维。

一、舞蹈教师职业成熟的主要特征

教师职业的成熟是指教师对教育活动的适应和创造程度。教师职业成熟状况,包括其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等。笔者认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舞蹈教师职业成熟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一)科学制定舞蹈教学计划

摆在舞蹈教学面前的首要任务,是科学地制定舞蹈教学计划。舞蹈教学计划,即舞蹈教学方案。它是教学的起始,是最早出现的有关舞蹈教学方面总的设想,包括培养目标及招生对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教学时间安排等等。它要求教学计划的制定者:

其一,应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现代舞蹈教学,要运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运用现代人能够接受的方法,要讲究教学效益。作为进行现代舞蹈教学的设计师,没有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知识广度,就不可能制定出适应现代要求的教学计划。“传统舞蹈教育,只要重复前人的经验就够了,那种教育不但不需要创造性变化,就是有些微变化都是不允许的。”然而,在高科技时代,尤其是传播媒体快速发展的今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不断地重复少量的知识与技能是断然不可接受的。这就要求我们制定教学计划的人道先自己要有丰富的知识,有能够给学生设计出营养充足的课程结构的能力。

其二,要有超前意识。舞蹈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具有超前意识,应考虑社会对未来舞蹈人材的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案不是只管眼前,不是只对当年学生的需要而设计的,它要管学生的整个修业过程,还要管学生毕业后的若干年,甚至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为了能做到这一点,制定教学计划的教师应意识到给学生留有吸取、消化最新知识的空间,即不能将平时的课程塞得满满的,要为新课程留有补进的余地,这就促使我们的教师必须具有非常广阔的知识,并具有科学预见性,要对新知识有种特殊的敏感,能够通过严格考察及时填补新课程改革老课程。

其三,要与时俱进。舞蹈教学计划的制定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修正,样板式的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只是相对时代而言,而新的学科,新的培养目标,必须配备新的方法,新的计划,教育与教学的一般性常识认为,“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能设想,学科构成总是处于变动中,教学质量怎能得到提高?如果总是在变,质量不但不会逐步提高,就连衡量标准都无法确定。”然而,稳定总是相对而言,绝对的稳定实际上是没有的。科学本来就是在不断发展,科学定律,今天看是真理,明天就被新的定律所取代。这也是常识,从根本上说,运动才是不变的真理。

如何在舞蹈教育与教学中既使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又要不拘泥于陈旧的章程,不断有创造,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的舞蹈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不断与新的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科学地并具有前瞻性地教学计划。

(二)精通舞蹈教学原则

舞蹈教师和舞蹈演员的本质区别,在于后者是运用已学过的专业知识技能塑造舞蹈形象,进行舞台表演。而前者是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根据教学目的和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进行教育和传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师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是一个人才培养的科学系统工程,从这个意义来说,舞蹈教师的授业和艺人的传艺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有行话说:“一个好的舞蹈演员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而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好的演员。”舞蹈演员的艺术创造能力与他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和文化底蕴有很大关系,他所塑造的舞蹈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其智能结构、技术水平的具体再现,他的全部修养,是通过他的艺术形象呈现给观众的。作品的思想内容,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以及他的肢体语言,依赖于发自心灵深处的感受。为此,他在加强自我“充电”、进行自我完善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严格的形体训练,以掌握精湛的舞蹈技艺,同时掌握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综合基础知识。其次他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将成为他在舞蹈台上塑造人物,进行表演的“储备库”,只有当技术不再成为负担,相关综合知识储备达到丰富的程度,他的艺术再创造能力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当他运用专业技能来表现艺术形象时,是勿须虑及那在提高修养和自我完善过程中,所遵循的那些“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各种规律的。对他来说,在舞台上展现的只是他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结果,而不是过程。舞蹈教师的教学和舞蹈演员的舞台表演有所不同,任何以教育为目的的舞蹈教学,必须遵循“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启发与强制相统一”、“课堂与舞台相一致”、“有序与超前相配合”、“共性与个性相兼顾”、“老课与新课相交叉”等诸项教学原因。教师的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教师的劳动产品也还是人,因此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复杂的、艰巨的创造性劳动。舞蹈教学具有以人体自身为基本工具,对人体进行严格训练这一教学特点,就更要对人在各个年龄段的生理、心理发育特征进行深入的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与变化着的人体发育过程相适应,否则就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违背人体发育客观规律的教学,会导致生理畸型,运动损伤。因此,精通舞蹈教学原则掌握舞蹈教学规律十分重要。

(三)具备丰富的舞蹈教学方法

每种舞蹈专业课,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舞蹈专业课属于“术课”(即技术训练课),“术课”有别于基础理论课,基础理论课大都以固定文学、固定章节、固定内容为教材对学生进行较为模式化的传授,而“术课”变化性很强,不同身体条件,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有着一定差异。教师必须应用科学的方法针对个体差异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并引导学生懂得舞蹈的科学训练方法,譬如要让学生掌握芭蕾开、绷、直的技术规律,就要让他们理解芭蕾所重视的各个 环节的承接关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那些芭蕾练不着,而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技术能力的训练,如大幅度、快速度的腰腿功夫,翻身类技术、弹跳的爆发力、民族的舞姿与韵味等等。在开发智力方面,教师要以动作意识的增强、想象力的培养、内在情感的调动为主要内容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具体应用时,教师首先应着眼于身韵课,笔者认为,中国古典舞身韵课远远超出了它练习几种动作,掌握几个舞姿的功能,它最显著的功能在于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能起积极的作用。身韵训练课的好处是它细腻地解剖了每一动的前因后果及内外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到,上身韵课便进入到一种特别的状态,即每一动都牵动着心,慢慢地,那半抑制状态的大脑开始习惯于随着肢体的动作而运动起来,这就是动作意识,身韵课实为心韵课,它练的是心,练的是智慧。总之,教师的职业成熟是离不开丰富的教学方法,象“纵线教学法”、“横线教学法”、“纵横结合教学法”、“单类教学法”、“动作分析法”、“组合范例法”、“镜子观照法”、“反刍消化法”、“以情带动法”、“治难发问法”、“综合教学法”……教师对此必须了如指掌,运用自如。

(四)善于总结训练中的辩证关系

舞蹈这门肢体语言的艺术形式,有着它特殊的运动规律,在这种特殊规律的作用下,必将折射出舞蹈基本训练中大量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它,挖掘出舞蹈训练的本质所在。

例如,芭蕾形体训练中“站”的辩证统一。

一个初学舞蹈的学生,首先遇到的是如何“站”,怎样使形体摆脱自然状态的问题,一个舞蹈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站”。因为,没有好的“站”就没有好的“蹲”;没有好的“蹲”,就没有好的“跳”;没有好的“跳”,就没有好的重心,没有好的重心,就没有好的旋转和舞姿造型。舞蹈基本训练中“站”的基本形态是否正确与训练效果关系极大。所以“站”是学生接受舞蹈训练中“法儿”的第一个动作。

舞蹈演员站在地上,犹如一棵树长在土地上,他的五个脚趾犹如树根一样紧紧地“抓”住地面,同时利用脚掌“推”地的反作用而牢牢地站稳。这样,才能站得挺,站得美,站得有力量。“抓”和“推”就是矛盾的统一,舞蹈演员一站一动之所以有别于常人的自然形态,正是由于舞蹈训练中贯穿着对立统一的基本法则,训练的意义则是从这种对立统一的法则中求得舞蹈动作和谐一致。

又如,舞蹈动作之间的辩证统一。

从已经形成了审美关系的舞蹈各类别看,无论是民间舞、还是芭蕾舞,无论是古典舞、还是现代舞,甚至包括交际舞、国标舞等等,所有人体发生的舞蹈动作都是在相对应的情况下形成的,譬如姿态相对连接动作,手臂相对腿脚,上肢相对下肢,左向动作相对右向动作,慢动作相对快动作……无一不含有辩证对立的统一,“在拉班的动作系统中,他以动作的轻与重、快与慢、直接与延伸、限制与流畅构成动作质感,这与中国古典舞的两极对应观念不仅本质上无甚区别,甚至可以说完全是一致的。一方面从哲学观而来,一方面从动力学而来,却是殊途同归,这并不是巧合,也不是偶然现象,而是舞蹈自身的特殊规律造成的。”这一事实告诉我们,舞蹈动作既是物理力在人体上的情感表现,也是人的心理情感的形体昭示。这就是说,人体力的对应,便是舞蹈动作美学的支点,也就是各种力的关系,动作作用的辩证法。

在中国传统戏剧舞蹈中,最讲究身体态势的对应,动与静,快与慢,刚与柔,内与外,大与小……无不受动作阴阳辩证说的影响。对于身体动作这种对应关系的认识,吕艺生教授认为东西方具有雷同之处,譬如中国人认识的呼与吸这对辩证关系,玛莎・格莱姆不仅把它视为人体动态最基本的动力之源,甚至认为它们构成了人体两大动势,这就是收缩一放松。笔者以为,从人体生理学视角来分析她的收缩一放松训练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易经》最基本的阴阳辩证思想在舞蹈者肢体上的科学完美运用,《周易・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揭示了世界万物发展的规律和各种对应对象相互作用的关系。魏格曼在论及力这一动作因素,之所以认为它比时间因素更重要,是因为她说的舞蹈生命之搏动,正是指呼吸。《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舞蹈美学卷》中,有她对呼吸辩证关系的这样一段认识,即“因为呼吸是一位神秘的伟大主人,它主宰着所有事物后面的未知的和无知的东西――它静悄悄指挥着肌肉和关节的功能――明白怎样燃起热情和缓和下去,怎样策励自己――它能一方面在结构节奏中屡作停顿,而另一方面又去指挥在流畅进行的乐章,最重要的是它能调节表演的气质,让色彩丰富的节奏和旋律相互作用。……舞蹈家必须在任何姿势和情境都能呼吸:能够遵循动力法则,在他每一激烈和紧张的一瞬间进行呼吸。当舞蹈者摆着架子以一定尺度的舞步通过空间时,他平静而深深的呼吸给他的举止和动作一种内在沉着和自我完成的外貌;当他不停地上下跳动时,投身于一种心旌摇动的激动状态中,这一状态不仅占有身体而且占有生命,那时候他不再存在哪怕是一瞬间的平静的呼吸。而是以足以使整个身心打抖的同样颤动呼吸着。”魏格曼的这一认识不仅为现代舞普遍认同,而且事实上芭蕾舞乃至中国的民族民间舞也早在使用“呼吸”这一概念,尽管芭蕾和中国民族民间舞没有将身体运动与人的生命运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个人观点)。

由此可见,作为一个职业成熟的舞蹈教师应当善于总结与正确理解人体所展示的舞态、舞步、舞情等等之间究竟有着怎样一种辩证关系。在由动作构成的完整优秀作品中,这种对应关系又是怎样一直保持到作品最终完成,舞蹈作品表现出的各种艺术品质,实际上都来自这最基本的阴阳辩证。正如吕艺生教授在他的《舞蹈学导论》中所说:“在动作过程中,逢左必右,逢右必左,逢前必后,逢后必前的规律是最为普遍的现象,由于它是生活动作的规律在舞蹈动作中的发展与扩充,因此也最被理解,并普遍被应用。”

(五)“言传身教”准确合理

“言传身教”从文字上解释就是口头传授讲解和身体示范。

言传,即口头传递,它包括的内容:其一,讲解动作:无论是教新动作,还是复习老动作,舞蹈教师都要通过或伴以讲解的方式。诸如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规格与标准,做这个动作容易犯的毛病,怎样克服与纠正这些毛病等等。其二,传递知识:技术教学的课堂在笔者看来比正规理论课堂更容易和学生沟通,课堂实践证明像和自己的亲人、朋友交谈似的传递知识与感受,学生更易接受,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现场结合有利于传递知识技能。其三,渗透思想:所谓思想,包含世界观、品德、艺术观和做人的标准等。教师在技术课堂的品格、为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处理方法,甚至是习惯语言,都会渗透给学生,学生有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

身教,即舞蹈技术的示范能力,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动作的可视性能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直接给人以感觉,引起人的感情共鸣和联想,这是直观性艺术的特征,也是舞蹈教学的重要特征。舞蹈教师的教学常常是以自己的示 范和学生的模仿来开头的。教师为动作的结构、顺序、要点、难关、特征进行深入讲解,并配合准确的示范,以引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态,学生再通过模仿和自己所做的动作,从而建立巩固的动作记忆和动力定型,它包括的方法:其一,讲解与示范交替法:教师在教授新的技能时,如果先讲解后示范,往往给初学者一种空的感觉,舞蹈动作最大特点是它的直观性,将技术要领说得过于简单,难以形成完整的概念,说得过于复杂,会给初学者造成一种心理障碍。如果教师采用示范后再讲解的方法,容易使学生的认识过程居于被动状态,从而机械地不假思索地模仿动作,而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是示范和讲解同时交替进行。教师将新的技术动作放慢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加以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将难以掌握的技术要领反复示范,一般来说,旧动作编排的新组合,宜于少做示范,多讲组合的要点、难点和目的,以调动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动脑筋去理解动作、分析动作。新动作,宜于精讲解多次重复示范,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在表象与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在练习中清楚地感知肌肉用力的程度、动作的力度、幅度以及身体的方位变化等等,从而迅速、准确掌握所要学的动作要领。其二,分解与整体示范结合法:采用整体示范法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但它不能使学生明白动作的细节。而分解法有利于将一个复杂的技术简化成较为单一的元素进行教授,其目的是将动作规范化,细致化,分解示范法看起来要比整体法罗嗦一些,但它对于动作的质量提高具有关键作用,只有将若干个精致的动作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高质量的复杂整体。当学生将若干个分解元素学精之后,教师再将整个复杂动作完整示范,更有利于学生对整个动作的理解,二者的有机结合是较为合理的示范方法。其三,正确与错误对比法:教师在教授新动作的开始要给于学生一个正确的示范,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记忆,建立起一个正确的概念以致形成一个正确的动力定型。错误的概念,错误的动力定型非常可怕,非常难以纠正,我们都有的经验教训,一个错误的“旋转”动力定型将导致学生长时间地“转”不规范,甚至失去对“转”技术掌握的信心,正是由于“动作的保持比知识的保持更加牢固,而且,越是复杂而又连贯的、有节奏的动作,保持的时间越长。”这一特殊生理现象,使得教师的正确示范极为重要,与此同时,还要对比出错误的动作易发生的原因,唤起学生的注意。其四,用语言评价学生的动作:教师示范的能力,建立在他长期实践和对动作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教师不仅把经过“体验”的动作教给学生,还要善于用语言评价动作是否符合动作概念所反映的规律。学生中也应如此,练习用语言评价自己或别人掌握动作的过程,其实也是自己提高的过程。准确的语言评价,明晰的表述能力,是建立在丰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之上的,只有当他精通专业技能知识,具备敏锐的观察思维能力,他的语言评价才有说服力。

当我们强调舞蹈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时,并不是要求每一个教师在软开度、力度、弹跳及至技术技巧等方面,必须高出学生一筹,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教师和学生年龄上差距必然带来生理条件上的差距。因此,教师示范,主要是指动作规范、协调、优美以及风格和韵律的准确。

二、舞蹈教师职业成熟的促进途径

成熟是个体生命发展的质量标准,舞蹈教师职业成熟度越高,其教育工作质量也越高,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其实质就是促进职业成熟的过程。

(一)舞蹈教师自身能动性的发挥是前提

舞蹈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诸多科学方法与超前的思维理论,是舞蹈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础,是其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舞蹈教师主要通过终身教育观念的形成与学会学习,即学会教学,学会总结经验教训,来修正自己并改进有缺陷的教学行为,建立起自身素质需要不断提升的信念,通过自我的不断学习,加强舞蹈专业教师实践中的反思,最终提高自身的舞蹈教学能力。只有在舞蹈教师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才能最终保证舞蹈教师职业水平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二)建立起完善舞蹈师资培训体系是保证

在以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专业理论素质的提高;对舞蹈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及职后培训进行全程规划设计;满足舞蹈教师在不同时期职业发展阶段的相应需求;建立起以舞蹈教师职业发展各个阶段相互衔接……笔者认为最需要的就是建立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舞蹈师资培训体系,为舞蹈教师职业发展提供全程支持。

(三)推动舞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良策

舞蹈生自我总结范文5

【论文摘要】舞蹈是古老的艺术,是依靠肢体来传递思想的语言,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从简单的肢体活动到现代种类丰富多样的舞姿,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国自建国以来深受西方文化影响,舞蹈事业蓬勃发展。舞蹈行业在新时代中,需要不停的变革与更新发展方向,凭借有力的艺术潜力领导我国艺术事业发展的方向。笔者在文中给出一些创新发展的认识和途径。  

 

一、前言 

舞蹈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它起源自英国,发展于美国和欧洲,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方式,是文化艺术的体现方式,是国际一流的运动方式,它集音乐创作、技巧、体能锻炼、表演性为一体,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特点,是世界性交流与分享的手段。是让人们可以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国80年代初,美国杨伯翰大学的舞蹈团来华访问和表演,打开了我国舞蹈业的门户,让我国大多数人认识到舞蹈的文化气息,理解并接受舞蹈的含义和本质,了解舞蹈是绅士和淑女社交和交流的一种形体方式。在后来发展的30年时间里舞蹈便以独特的魅力发展壮大,在全国开展普及和交流学习,舞蹈发展遍及全国,成为我国除奥运会项目中最受欢迎和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随着现代化进程,我国1991年成立中国舞蹈协会,从成立那年开始舞蹈运动被列入正式的比赛项目。1999年在宁波举行的首届全国体育大会上,体育舞蹈就列为正式参赛项目,并吸引了大量的参赛者和观众以及单位参加,超过了体育局班当局和国人的预期。随着舞蹈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壮大,我国的舞蹈事业不能光依靠本国发展,还需要与国际化接轨,在一定程度上要提升运动技术性和技巧性,普及舞蹈教育,在一些单项舞蹈项目中,在接近国际水平舞蹈事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学术和实际操作的交流,保持舞蹈事业发展的规范与创新,增强国际间的交往,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中国舞蹈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舞蹈发展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交谊舞是第一个进入我国的舞蹈种类,我国30年代后期,交谊舞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广泛流行。解放初期,我国国内盛行单位内部舞会,通常由每个地区级别政府举办,组织本地的工会、共青团组织、妇女联合会组织、国家领导和地方干部与群众交流密切,大家一起通过舞会形式交流与学习。1956年交谊舞陷入低谷发展时期,1979年2月,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会后,交谊舞重新发展壮大,从此交谊舞的发展奔腾不息,交谊舞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近一步深入,舞蹈事业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外国专家及优秀选手纷纷来华讲学、表演、交流、培训,我国舞蹈事业迅速从北京、广州向全国推广。198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发展到90年代后改名为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并于1987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发展至1993年12月,举办了中国上海——北京世界杯体育舞蹈锦标赛,这是我国首次获得世界体育舞蹈职业总会和世界体育舞蹈业余总会认可的世界性公开赛,也是中国最具规模的舞蹈大赛。与此同时,中国体育舞蹈协会和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每年聘请英、日等国,及台、港地区的专家、教师,来华传授体育舞蹈技艺并考核部级、省级教师和裁判,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舞蹈的开展。 舞蹈艺术事业面临当今咨询的发达、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正迅速的接受创新性的变革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导致了舞蹈发展变革,这种发展不容否认和质疑,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这并不能解释舞蹈事业缺乏观众的原因。在我国未来发展舞蹈事业和舞蹈艺术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形势做好总体的分析和认识,利用国际化的标准和信息技术发展好我们国家的舞蹈事业,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宣布我国自己的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向世界人民展示她无穷无尽的魅力与价值。 

三、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舞蹈事业的目标不明确。这个问题的产生最大的因素是欠缺正确的引导和综合素质培训,对未来的预期不明确导致舞蹈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不能一致。推动舞蹈事业发展,从政府的出资到社会人的参与,必须形成共识,我国各个层面和范围的舞蹈艺术工作者对目标没有明确认识,对事业比较冷淡,发展舞蹈艺术的观念在大家心里无法形成共有价值观,长期以往导致了氛围的缺失。 

2.舞蹈队伍专业性不够强。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没有舞蹈课程和平时的参与式练习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教学中也没有相应的舞蹈教学辅助课程,没有相应的舞蹈艺术文化的培养,无法为国内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在资金方面给与额度的扶持还有欠缺,对于残疾人舞蹈事业的扶持力度也相应较小,组建的艺术创作群体需要大量的艺术信息汲取,这需要经费的支持,专业性的培养需要经费和资源,需要聘请外籍教师,这些都是影响我国舞蹈队伍专业性差的根本性因素。 

3.高水平多的舞蹈人力资源稀缺。我国在培养方面投入的经费和资源有限,所以在高水平的舞蹈学习者和艺术创作者组织内部,培养出的精英较少,高水准舞蹈人员比较稀缺。因为我国教学环境与体制的限制,导致艺术创作型的教学无法开展,大多创作性的思维与灵感被削减殆尽,学科教育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大削减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对于新时期的舞蹈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应该运用较强的,较好的方式,发动学生积极性,利用主体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四、针对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1.加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力度。增强我国体育事业系统性整体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各项改革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和出台。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要与国际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接轨,向国际化标准靠拢,改革我国体育制度让体育事业发展向职业化,社会化相适应,这样做可以推动舞蹈事业积极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有提案是关于增加艺术工作者的工资和国家补助的,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舞蹈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扩大舞蹈人才的培养队伍,增加师资力量,兴办民间舞蹈教学机构,设立相关的舞蹈培养基地,政府和舞蹈机构组织出面与国外舞蹈文化机构进行沟通和联系,加强互相往来,增进舞蹈和文化的沟通,加强人民友谊发展。以国外先进的舞蹈艺术为目标和方向,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增强我国的舞蹈事业内部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帮助我国舞蹈事业健康发展。 

2.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力度。对外高薪聘请高水平的舞蹈专业人才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要切保一定资金作为舞蹈事业发展基金,并按一定比例逐年提高,保证舞蹈艺术事业的正常发展。外聘人才可以长期性和临时性相结合,长期性就是让人才融入我国文化事业中,直接参与我国的舞蹈教学、编导、表演全过程;临时性就是在重大活动之前让人才到我国开展短期指导,让我国的每一项重大活动的舞蹈节目都能做到原创性和地域性的有机结合,以提高我国舞蹈的整体水平,提高在世界舞蹈大赛中的获奖率。多形式开展舞蹈艺术交流活动,整合舞蹈人才资源,扶持舞蹈教学机构与全国乃至国外的一些舞蹈社团取得长期合作,每年邀请专业性较强的舞蹈艺术家和学者,以及舞蹈团体到我国讲课或者演出,同时也让我国的舞蹈团体外出观摩和学习,开展多元化的舞蹈文化交流和合作。对我国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进行一次彻底的摸查,通过计算机录入数据,建立档案,加强组织管理。对有潜力的舞蹈人才实时培养、进修、拓展视野、提高水平。依托舞蹈专业机构和培训中心扶持开展规范系统的舞蹈教学工作,从小开始舞蹈教学和舞蹈人才筛选。  

3.加强艺术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实现双赢 

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但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直较弱。笔者认为让大型企业和单位建立业余舞蹈队伍是一种尝试,一方面可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加强乐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通过一个统一平台宣传企业文化和品牌的打造,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和企业知名度。舞蹈教学机构和舞蹈人才要进一步进行沟通和整合,加强联系,促进舞蹈业的发展和创新,加强联盟多的同时可以深入生活,掌握第一手的创作素材,又为舞蹈艺术创造了新方式。同时, 还要积极利用体育舞蹈良好的社会吸引力进行创收, 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 达到以舞养舞的目的。增强企业与舞蹈事业的联系,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企业内部员工的内部交流和往来,加强内部联系和往来。 

五、结束语 

舞蹈创新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种挑战,舞蹈是一种外来产品,实施国民舞蹈教育是一个关键,舞蹈教育,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担负着两大职责,一是为国家培养舞蹈专门人才,二是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审美教育。舞蹈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很短,因舞蹈自身的形体艺术特点和文化交流特点,让其发展成为一种集体育为一体,高雅、时尚的运动项目,故舞蹈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舞蹈文化艺术一样急速发展,利用各种机会和国际化的舞蹈文化做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舞蹈文化艺术,对于我国而言必须在舞蹈事业发展中进行创新,要打破舞蹈事业南北强弱差距的不平衡性,我国舞蹈事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加大舞蹈体制的改革力度;更加推进舞蹈学会内部的交流与沟通;更加促进舞蹈事业的实体化发展和职业化发展进程;更加注重科研队伍和舞蹈人才的培养等方式来提升我国舞蹈行业的水平。专业的舞蹈事业发展需要大量经济支持,舞蹈业未来发展需要面临一定的发展危机。在西方发展模式的探索中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认识。 

参考文献: 

[1] 《艺术百家》2010年第三期《话说中国舞蹈”专家座谈纪要》 赵青 

[2] 《大舞何去——从第四届全国舞蹈比赛看中国舞蹈事业发 展》新华社记者.方益波. 

[3]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2月.《二十世纪中国舞蹈发 展历程综述》.朱艳雁. 

舞蹈生自我总结范文6

 

关键词: 舞蹈行业 创新 发展模式

一、前言 

舞蹈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它起源自英国,发展于美国和欧洲,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方式,是文化艺术的体现方式,是国际一流的运动方式,它集音乐创作、技巧、体能锻炼、表演性为一体,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特点,是世界性交流与分享的手段。是让人们可以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国80年代初,美国杨伯翰大学的舞蹈团来华访问和表演,打开了我国舞蹈业的门户,让我国大多数人认识到舞蹈的文化气息,理解并接受舞蹈的含义和本质,了解舞蹈是绅士和淑女社交和交流的一种形体方式。在后来发展的30年时间里舞蹈便以独特的魅力发展壮大,在全国开展普及和交流学习,舞蹈发展遍及全国,成为我国除奥运会项目中最受欢迎和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随着现代化进程,我国1991年成立中国舞蹈协会,从成立那年开始舞蹈运动被列入正式的比赛项目。1999年在宁波举行的首届全国体育大会上,体育舞蹈就列为正式参赛项目,并吸引了大量的参赛者和观众以及单位参加,超过了体育局班当局和国人的预期。随着舞蹈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壮大,我国的舞蹈事业不能光依靠本国发展,还需要与国际化接轨,在一定程度上要提升运动技术性和技巧性,普及舞蹈教育,在一些单项舞蹈项目中,在接近国际水平舞蹈事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学术和实际操作的交流,保持舞蹈事业发展的规范与创新,增强国际间的交往,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中国舞蹈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舞蹈发展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交谊舞是第一个进入我国的舞蹈种类,我国30年代后期,交谊舞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广泛流行。解放初期,我国国内盛行单位内部舞会,通常由每个地区级别政府举办,组织本地的工会、共青团组织、妇女联合会组织、国家领导和地方干部与群众交流密切,大家一起通过舞会形式交流与学习。1956年交谊舞陷入低谷发展时期,1979年2月,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会后,交谊舞重新发展壮大,从此交谊舞的发展奔腾不息,交谊舞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近一步深入,舞蹈事业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外国专家及优秀选手纷纷来华讲学、表演、交流、培训,我国舞蹈事业迅速从北京、广州向全国推广。198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发展到90年代后改名为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并于1987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发展至1993年12月,举办了中国上海——北京世界杯体育舞蹈锦标赛,这是我国首次获得世界体育舞蹈职业总会和世界体育舞蹈业余总会认可的世界性公开赛,也是中国最具规模的舞蹈大赛。与此同时,中国体育舞蹈协会和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每年聘请英、日等国,及台、港地区的专家、教师,来华传授体育舞蹈技艺并考核部级、省级教师和裁判,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舞蹈的开展。 舞蹈艺术事业面临当今咨询的发达、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正迅速的接受创新性的变革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导致了舞蹈发展变革,这种发展不容否认和质疑,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这并不能解释舞蹈事业缺乏观众的原因。在我国未来发展舞蹈事业和舞蹈艺术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形势做好总体的分析和认识,利用国际化的标准和信息技术发展好我们国家的舞蹈事业,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宣布我国自己的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向世界人民展示她无穷无尽的魅力与价值。 

三、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舞蹈事业的目标不明确。这个问题的产生最大的因素是欠缺正确的引导和综合素质培训,对未来的预期不明确导致舞蹈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不能一致。推动舞蹈事业发展,从政府的出资到社会人的参与,必须形成共识,我国各个层面和范围的舞蹈艺术工作者对目标没有明确认识,对事业比较冷淡,发展舞蹈艺术的观念在大家心里无法形成共有价值观,长期以往导致了氛围的缺失。 

2.舞蹈队伍专业性不够强。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没有舞蹈课程和平时的参与式练习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教学中也没有相应的舞蹈教学辅助课程,没有相应的舞蹈艺术文化的培养,无法为国内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在资金方面

[1] [2] [3] 

给与额度的扶持还有欠缺,对于残疾人舞蹈事业的扶持力度也相应较小,组建的艺术创作群体需要大量的艺术信息汲取,这需要经费的支持,专业性的培养需要经费和资源,需要聘请外籍教师,这些都是影响我国舞蹈队伍专业性差的根本性因素。 

.高水平多的舞蹈人力资源稀缺。我国在培养方面投入的经费和资源有限,所以在高水平的舞蹈学习者和艺术创作者组织内部,培养出的精英较少,高水准舞蹈人员比较稀缺。因为我国教学环境与体制的限制,导致艺术创作型的教学无法开展,大多创作性的思维与灵感被削减殆尽,学科教育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大削减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对于新时期的舞蹈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应该运用较强的,较好的方式,发动学生积极性,利用主体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四、针对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加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力度。增强我国体育事业系统性整体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各项改革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和出台。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要与国际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接轨,向国际化标准靠拢,改革我国体育制度让体育事业发展向职业化,社会化相适应,这样做可以推动舞蹈事业积极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有提案是关于增加艺术工作者的工资和国家补助的,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舞蹈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扩大舞蹈人才的培养队伍,增加师资力量,兴办民间舞蹈教学机构,设立相关的舞蹈培养基地,政府和舞蹈机构组织出面与国外舞蹈文化机构进行沟通和联系,加强互相往来,增进舞蹈和文化的沟通,加强人民友谊发展。以国外先进的舞蹈艺术为目标和方向,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增强我国的舞蹈事业内部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帮助我国舞蹈事业健康发展。

.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力度。对外高薪聘请高水平的舞蹈专业人才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要切保一定资金作为舞蹈事业发展基金,并按一定比例逐年提高,保证舞蹈艺术事业的正常发展。外聘人才可以长期性和临时性相结合,长期性就是让人才融入我国文化事业中,直接参与我国的舞蹈教学、编导、表演全过程;临时性就是在重大活动之前让人才到我国开展短期指导,让我国的每一项重大活动的舞蹈节目都能做到原创性和地域性的有机结合,以提高我国舞蹈的整体水平,提高在世界舞蹈大赛中的获奖率。多形式开展舞蹈艺术交流活动,整合舞蹈人才资源,扶持舞蹈教学机构与全国乃至国外的一些舞蹈社团取得长期合作,每年邀请专业性较强的舞蹈艺术家和学者,以及舞蹈团体到我国讲课或者演出,同时也让我国的舞蹈团体外出观摩和学习,开展多元化的舞蹈文化交流和合作。对我国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进行一次彻底的摸查,通过计算机录入数据,建立档案,加强组织管理。对有潜力的舞蹈人才实时培养、进修、拓展视野、提高水平。依托舞蹈专业机构和培训中心扶持开展规范系统的舞蹈教学工作,从小开始舞蹈教学和舞蹈人才筛选。  

.加强艺术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实现双赢 

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但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直较弱。笔者认为让大型企业和单位建立业余舞蹈队伍是一种尝试,一方面可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加强乐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通过一个统一平台宣传企业文化和品牌的打造,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和企业知名度。舞蹈教学机构和舞蹈人才要进一步进行沟通和整合,加强联系,促进舞蹈业的发展和创新,加强联盟多的同时可以深入生活,掌握第一手的创作素材,又为舞蹈艺术创造了新方式。同时, 还要积极利用体育舞蹈良好的社会吸引力进行创收, 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 达到以舞养舞的目的。增强企业与舞蹈事业的联系,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企业内部员工的内部交流和往来,加强内部联系和往来。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