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协会年工作计划范例6篇

武术协会年工作计划

武术协会年工作计划范文1

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2012年以来,武术协会在xx市委、市府的领导下,在市体育局、市民政局的具体领导和关心指导下,和社会各界朋友的热情关心支持,协会领导班子带领全市武术工作者和武术爱好者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全国武术工作会议精神,遵照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制定的武术发展规划和中国武协的要求,勇于创新、勤奋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我市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主要工作有如下几方面:一、重新成立xx市武术协会1、在市体育局、民政局的关心支持下,由发起人xx、xx、xxx、xxx、xxx等同志的共同努力,起草了xx市武术协会章程,积极酬备启动资金叁万余元,发动社会各界武术爱好人士自愿加入本社团的会员有秘书长、副秘书长及委员;推荐、表决通过协会名誉会长和顾问。体育局主要领导为会长颁发了会长任职证书。2、本社团积极向xx市民政局社团主管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名称为xx市武术协会,简称xx武协。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得到了民政局社团登记管理机关领导的具体指导和帮助,2012年7月,经民政局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通过,xx武协正式成为了合法的社团组织。二、建章立制,健全和完善各培训组织机构武术协会是依据《武术协会章程》成立的群众社团组织,我们依照新的武协《章程》的规定,结合各自的实际,下大气力,认真帮助做好各训练场馆的建章立制,健立、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管理有序。使我们的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管理体系。健全组织机构 :协会机构组成采取层级管理模式,设会长1名,副会长7两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2人,委员10名。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财务部、培训部、五个基本部门。会长:协调管理本社团所有部门的各项日常事务;组织开展重要的社团活动;提出社团的合理的发展路线;对社团协会班子成员的任免提出建议;审批和宣读本协会的各项重要决议。副会长:协助会长管理协会的各项工作和日常事务,积极提出活动建议,工作设想。 办公室:负责办公室的日常事务。包括办公室各种资料的收集、存档、管理;办公室的布置、卫生、办公室值班的出勤情况;一般性会议的通知、会议记录;接待工作等。组织部:负责协会的日常活动管理,及提出并策划组织非日常性活动。日常活动包括:外部活动(联动)联系情况;非日常活动包括,每半年组织一至二次中小型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大型活动(拟定每年8月8日配合体育局搞好全国“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活动进行大型武术表演);包括活动的策划、人员的联络、活动的具体组织安排等。宣传部:全面负责协会的宣传工作。

抓好武术宣传,武术既有健身、防身功能,又是体育竞赛项目,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召开联谊会、研讨会、座谈会等有效宣传手段,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开展宣传活动,逐步建立武术宣传网络,营造武术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逐步使广大人民群众把武术当成文化娱乐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使武术工作者及时了解武术发展现况,为武术进一步普及,推广大造舆论;出版协会宣传资料、杂志等。财务部:监督管理协会的财务收入、支出情况和固定资的保管。包括会员费、奖金、赞助金及固定资产的保管;财务支出的报销;固定资产的出借管理。培训部:全面负责武协日常训练的考勤和会员的意见收集;了解掌握各武术学校、武馆、培训点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和督促、管理;加强教练员、会员以及武术学校、武馆、培训点,各武术流派之间的学习交流,不断提高武术技能武术理论知识。三、推广武术健身运动,积极配合政府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1、为迎接每年8月8日为全国“全民健身日”的到来,掀起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市体育局决定,开展以“健身强体”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武术协会主动向市体育局申请在xx市文化广场承办全市大型武术表演。为了保证第二个“全民健身日”活动在我市取得实效,使“全民健身日”成果真正惠及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体育局的领导关心重视下多次指示和引导工作,武术协会领导班子多次开会研究布署,统筹安排、精心策划,于8月8日晚上8点 至10点20分在xx市文化广场圆满地举办了一场大型的武术晚会,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观看表演的市民达6千人以上,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全民以武术健身运动的氛围,掀起了我市前所未有的全民健身热潮,度过了一个热情祥和、健康快乐的“体育节”。 出席这次晚会的体育局领导有xxx局长、xxx局长、xx股长等,武术协会名誉会长xx先生,顾问xx、xxx先生,及武术协会全体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参加此次活动单位有xx少林武术培训基地、xx明星文武学校、xxT体跆拳道培训馆、市xx药业有限公司太极拳队和协会领导及部分会员,共有100多名武术爱好者参加了此次晚会的武术表演,内容丰富,分别有南拳(包括朱家教、刁家教、忍拳、廖家棍等);少林拳(刀、剑、棍),太极拳、剑、功夫扇;跆拳道等计划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xx市武术协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全体协会领导班子和全体会员们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带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武术健身运动,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1、领导班子分工责任制。张xx会长主管协会全面工作;xx常务副会长、xx副秘书长分管办公室;xx常务副会长,xxx副会长,xx委员分管组织部;xx副会长,xx委员分管宣传部;xx常务副会长、xx副秘书长、xx委员分管财务部;xxx副会长、委员李国威、xx兼管培训部(少林拳、南拳);xx常务副会长、xx委员兼管太极拳;xx副秘书长、xx委员兼管跆拳道;xx常务副会长、xx副会长、xx委员兼管后勤部;2、会议制度。每月召开领导班子例会一次;每季度召开全体委员学习研讨会一次;年终或次年初召开全体会员大会(春节前)作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与迎新春团拜会相结合。平时有活动需要开会研究的,随时另行通知。领导班子通讯必须保持畅通,以便工作沟通。二、积极组织开展活动1、积极组织武术骨干下乡宣传武术健身活动并进行各种形式的武术表演,充分带动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为民造福。2、继续做好挖掘民间武术工作,主动联络客家民间武术志士,把客家(如朱家教、刁家教、李家拳、忍拳、廖家棍等)优秀拳种发扬光大。3、认真组织武术骨干学习裁判员理论知识,大力培养、申请我市武术裁判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我市今后举办武术比赛、表演赛打下良好基础。为我市武术技能培训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会得到有力保障。同时,要做好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提供有偿服务教学或免费服务教学。4、认真做好今年8月8日全国“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活动的准备工作,全力配合政府体育部门的活动安排。

武术协会年工作计划范文2

以下具体讨论国防科研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国防科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

鉴于“大科学”时代国防科研管理的特殊重要性,世界上所有有能力开展国防科研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国防科研的管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其国防科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不相同。但从总体上看,不论什么国家,其国防科技发展都是由政府集中统一管理的。从国防科研的管理机构和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或模式、管理方式或方法上考察,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统一管理、军民结合

这种体制以美国为代表。美国的国防科技发展政策和计划由总统通过,由总统、国防部长和国务卿等组成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决策过程大致是,国防情报局和中央情报局等情报部门对威胁作出评估,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军事需求,国防部及三军有关部门根据科研单位的意见提出研究与发展计划,总统及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决定,经国会审查通过后,由国防部(核武器经能源部)具体实施管理。

美国国防部设有科学技术委员会、计划分析与鉴定部、国防工程研究署(即科研装备部)等三个专门机构对国防科研进行计划和管理。科学技术委员会是国防部在武器装备发展方面的咨询和参谋机构。计划分析与鉴定部主要负责对国防部、能源部及各军种提出的武器装备发展计划、方案、预算拨款等进行分析鉴定,提供指导意见。国防工程研究署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国防部的所有科研和工程计划;领导与监督武器装备的研究、发展、试验、鉴定工作;审查各军种提出的武器装备发展计划;制定武器系统研制管理工作制度与方法;管理全军武器装备的采购等。此外,美国防部还设有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现已改名为研究计划局)专门领导高级研究和探索性发展工作。该局不负责大的系统的研究与发展工作,而是集中力量组织管理各军种都不承担的研究任务,以及从国防部的角度看来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特殊研究项目。

在国防部领导下,美国陆、海、空三军分别设有陆军装备部、海军装备部(原称海军武器局)和空军系统司令部。它们按照各自所建立的组织体制管理各军种武器装备的研究、发展、试验、鉴定以及采购、部署工作。例如,陆军装备部下设车辆部、试验鉴定部、兵器部、导弹部、军械弹药部、电子部、供应维修部等七个部,分别负责管理相应的武器装备的科研工作。海、空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及采购工作的管理也大致如此。空军特别强调武器系统的概念。空军系统司令部统一管理监督包括航空、电子和导弹等系统的研制与采购工作,同时也负责军事航天计划。民用航天任务则是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主要职责。

美国核武器的研制和生产由能源部负责。当然有关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需与国防部及三军进行协调。

在国防科研机构的设置方面,美国既在军队建立有专门的国防科研机构,又在地方(包括工业部门、大学等)建立有军民结合的研究与开发机构。美国的科研力量由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工业界的科研机构、大学的科研机构和非营利的科研机构等四部分组成。在这些科研机构中,只有属于政府部门的国防部、能源部和三军所建立的数十个科研机构是专门从事武器装备研制的,其他的都是军民结合的。美国国防部、能源部和三军通过合同制以招标的形式将国防科研任务委托给中标的科研机构承担,并对国防科研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这种组织体制和运行模式在总体上是军民结合型的,可军可民,适应性或应变能力强,既可确保以军为主、以军带民,也可方便地转变为以民为主,以民促军,一般不致于因国家政府的重大调整而受到生存的威胁。英国和法国国防科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大致与美国类似。我国的国防科研机构的运行模式也正朝这个方向发展。

(二)统一管理、以民为主、寓军于民

这种体制以德国、日本和北欧诸国为代表。它们在军队设立统一的机构对武器装备的科研和生产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如德国国防部下设装备部,负责制定全军武器装备科研与采购计划,同时领导和监督计划的执行。装备部下设国防技术与采购局,具体对国防科研和武器采购实施管理。日本在防卫厅设有技术研究本部,负责统管三军武器装备的研究工作。

这些国家或者建有规模很小的国防科研机构体系(如日本仅在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下设5个研究所和5个试验场,科研人员总共不到1000人),或者设有专门的国防科研和军工生产体系(如德国),主要是在民用科研机构中进行武器装备的研究与开发,以民为主,寓军于民。国防部门或军方通过合同制对国防科研计划或项目进行管理。这种体制和模式使军用和民用科研充分兼容,便于在民用科研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军用科研,便于“民转军”,对于市场经济有极大的适应性。

(三)统一管理、国家包办

这种体制以前苏联最为典型。前苏联的国防科技发展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前苏共中央国防会议,它通过前苏共中央国防工业部、部长会议所属的国防工业委员会和总参谋部的科学技术委员会三条渠道具体实施领导。其中,前苏共中央国防工业部主要负责指导、监督和协调国防工业委员会与总参谋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国防科研工作。国防工业委员会具体负责管理其所属各个国防工业部的国防科研和军工生产。总参谋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专门主管军队系统的科研工作。

前苏联在各国防工业部及军队的各业务局下设有大量专门从事国防科研的研究院(所)或设计院(局),从而形成了庞大的国防科研机构体系,并通过上述组织机构体系对国防科研进行严格的计划管理。这种组织机构体系和管理模式的最大优点是便于“大科学”的发展,便于集中力量对重大的武器装备和尖端技术发展计划或项目进行集中统一的组织、协调、控制和管理,但由于完全依靠行政措施,统得过死、管得过严、任务单一、缺乏生机与活力,经济上完全依赖于政府的拨款,一旦不研制军品就陷入停产的困境。这种类似于临战状态下的国防科研和军工生产体制与运行机制实际上是以牺牲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代价的,长此下去必将造成畸形发展的严重后果。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防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已成为历史。

今天的发展趋势表明,未来各国国防科技的组织管理将更多地采用军民结合的模式。这可以大大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避讲座-63免在和平环境中国防科技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一旦有战争需要又能迅速地转向军品的研制,可合理使用资源,做到“平战结合”。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防科技工业的“军转民”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这进一步说明,建立军民结合的国防科研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已成为各国发展国防科技的最佳选择。

二国防科研的计划管理

所谓科研管理,就是按照科技的、社会的、心理的综合因素或条件去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科研活动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现代管理学揭示,管理有八大基本要素,即:五大管理内容———人、才、物、时间和信息;三大管理手段———机构、法和人。科研管理就是要正确而有效地利用和处理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达到科研目标。“大科学”时代的国防科研管理更是如此。

国防科技发展是国家大事。不论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国防科技发展都要由国家制订计划,并由国家组织进行计划管理。

一般而言,计划管理就是把达到计划目标所必需的条件和一切活动协调、组织起来,以保证计划的完成。对于复杂的武器装备的研制计划或工程开发计划,计划管理的基本工作为:拟订需要和要求产品的设计、研制、试验、鉴定生产提交用户及部署作用与维护。

考察各国对国防科研计划的管理,大致有两种途径或方式:利用原有的按学科专业或职能设置的国防科研机构系统从上至下进行管理;按计划项目或型号设立专门的管理系统进行垂直管理。在我国,探索性的预先研究和规模较小、专业范围涉及面不大的武器装备的研制,通常按原有的国防科研职能组织机构进行管理,而大型计划则按型号设立一体化的指挥系统进行管理。国外也大致如此。在美国,这两类管理分别称为专业职能组织管理和型号计划管理。

按“条条块块”的专业职能组织机构进行管理是典型的传统管理方法。这种管理能够充分利用原有的科研机构及其职能组织,提供完成某项具体的研究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权限和职责容易划定,分工明确,便于对研究或研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计划目标容易实现。但是,这种管理体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权威机构或总负责人来保证最佳地、适时地统一负责全部工作,在需要实施多项研制计划时更难以高效地确保各种型号研制任务的圆满完成。型号计划管理方法正是为了弥补专业职能组织管理的这些不足而发展起来的。实际上一些大型的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的重大武器装备和尖端技术发展计划,不能不采用型号计划管理的方法。但是必须承认,专业职能组织管理无论如何都是重要的,因为任何型号的研制任务最终都要通过各种专业机构和职能组织来完成,更何况这种管理方法对于一个或少数几个国防科研计划也能进行集中组织和管理。

自60年代以来,各有关国家对重大武器装备和尖端技术计划的实施一般都采用型号计划管理的方法。美国国防部和三军的大型武器装备计划、宇航局的航天计划均如此,我国的“两弹”计划、卫星计划、核潜艇计划也如此。型号计划管理的关键是按研制计划建立集中管理的组织指挥系统,由一个高水平的专家小组全盘负责某一些型号的研制计划,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我国在型号计算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研制导弹或运载火箭等复杂的系统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是:怎样把比较原则性的技术方案和要求逐步变为成千上万的参与研制者的具体工作,以及怎样把这些工作最终综合成一个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研制周期短、能协调运转的实际系统。在我国,通过在国防尖端技术科研部门建立“总体设计部”或“总体设计所”,用许多专家组成的一个集体来充当型号计划的协调者或总负责者,并运用系统管理的技术进行管理,从而圆满地解决了这类问题。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大科学”管理方法。

三系统管理方法与技术

典型的现代国防科研项目都是要研制或建立一种复杂的武器或技术装备系统,其研制计划(或工程开发计划)的实施必须用系统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系统管理的方法就是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从整个计划的内外因素出发,分析各分计划的任务、作用及相互联系,再综合成一个整体予以管理。

(一)计划管理的基本方法

鉴于作为国防科研管理对象的研制计划日益大型化、复杂化和系统化,对武器装备研制计划的系统管理方法已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美国在60年代公布的空军系统指导手册(AFSCM)和研制的计划程序预算系统(PPBS),都较早地提出了对国防科研计划进行系统管理的体系和方法。

从管理阶段上划分,系统管理一般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计划的分析,研制方案的研究,计划的设计,研制与运行。

计划的分析的目的在于明确系统的目的,进行研制阶段的划分,制定研制计划,估计所需条件及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评价各种替代方案等。为此,应绘制出计划的任务分解结构(WBS)图,以便具体进行分析,并建立执行计划所需的组织。

研制方案的确定的任务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决定选择或采用何种方案。具体工作包括拟定系统设计、研制方案、技术路线、技术评价,推断必需的资源等。这里常使用计划评审技术(PERT)和关键线路法(CPM)等推断计划的进度。

计划的设计就是研制方案和过程的详细设计,即在全面综合考虑人员、资金、物质、时间和信息分配与利用的基础上制定系统研制、管理、各种设备、人力、费用、试验及可靠性分析等的详细计划。

研制与运行是按照预定的资源及日程实际执行计划,并通过协调、调度、控制与指挥及时解决研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保证研制工作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为此,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都应制订详细的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上述每个阶段都给管理人员以决策机会。当一个阶段终了时需对后续工作提出建议,以保证计划能顺利完成。

从管理的内容或项目上划分,计划的系统管理包括进程(或进度)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

进程管理的目的是遵守研制的日程安排,有效利用时间资源,同时可根据日程评价或管理费用、质量等。进程管理方法有施工进度表、里程表、网络方法等。复杂系统的研制大都采用网络方法进行日程管理。

费用管理是计划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围绕计划经费所进行的工作,包括费用估计、预算管理,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经费、降低成本。质量管理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设备的维护以确保性能的可靠性,严格执行工艺规程以达到加工要求,严格检验以确保产品合格。

信息管理要求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记载着系统和设备的定义、设计、制造、试验、操作、支援等各类技术文件或信息资料进行管理。对研制的武器装备及研制方法和技术的保密也是信息管理的重要职责。

系统分析(包括综合)是系统管理的基础。武器装备的研制要涉及军方、研究机构和工业界,为进行系统管理,在部队、研究机构和工业公司都应建立系统工程师小组,以进行系统分析,为系统管理人员提供管理的依据。

(二)系统管理技术

对于不同的武器系统研制计划的系统管理有不同的管理技术,但也有一些普遍适用的技术。

武术协会年工作计划范文3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委书记

俞正声:加速打造“武汉城市经济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他任职的3年中大胆实施了“湖北新政”:从“削费减税”到“机构瘦身”,从“国退民进”到“简政放权”,十几项重大改革同步推进,体制“瓶颈”次第减缓。

俞正声说,湖北是老工业基地,最近几年,通过下大力气进行国企改革攻坚,存量正在变成经济增量。与此同时,主要集中在武汉城市圈的钢铁、汽车、烟草等优势产业经过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原有的优势得到了加强,效益与质量明显提高;通过引进、消化与吸收,一批世界知名的企业落户湖北,以IT业和制药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为加快湖北发展,实现率先在中部崛起的目标,俞正声说,湖北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村改革与发展,加快推进武汉城市经济圈的建设以及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市长

李宪生:武汉中部崛起的“中心城市”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市长李宪生一直关注中部经济区域应如何发展这一问题。早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就曾提交了一份题为“遏止‘中部塌陷’武汉应该有所作为”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提出了“政策边缘化地区论”,而这个论点直接指向“国家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在他看来,武汉的命运其实正是中部地区命运的一个缩影,而这个政策性的宿命,是导致了中部塌陷的最根本原因。

今年,他又作为人大代表参加了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了温总理对中部发展的未来描绘,欣喜万分。他对记者说,中部崛起恰逢其时,湖北的崛起也是恰逢其时,武汉应在中部崛起中发挥支点作用。

他讲到,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区域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有多个增长极,特别要求有撬动区域发展全局的战略支点。这种战略支点作用,往往是通过中心城市特有的功能予以体现。其功能反映在六个方面:交通枢纽功能、产业牵引功能、要素集散功能、服务中心功能、管理中心功能和创新中心功能。从战略支点所必须具有的功能和作用来看,武汉地理位置居中,承东起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具有传导和中继作用,可以担当起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城市角色。

为此,武汉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坚持“两业并举”(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强“两通优势”(交通、流通),开拓“两个市场”(国际、国内),实施“两大计划”(社区建设“883”计划、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建设“三区、四网”(武汉新区、武汉化工新区、王家墩商务区,综合交通网、信息网、市政设施网、绿色生态网),充分发挥战略支点作用。

讲到具体实施,他说,1、着眼于增强产业牵引功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武汉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即加快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挥科技优势,推动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按照“退二进二”、盘活存量、引进增量、改善环境、扩大就业的思路,推进都市工业园建设。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延长钢铁、汽车、光电子信息、食品、石油化工和环保等十大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2、着眼于巩固交通枢纽地位,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构筑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加快建设过江隧道。在对外交通上,在已有4条高速出口公路和已完工的绕城公路的基础上,新建7条高速出口公路,形成与周边城市连接、与京珠和沪蓉等国道主干线互通的快速通道。同时,加大铁路、水路、航空大通道建设。3、着眼于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和要素集散功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层次和水平。加快发展金融、会计、法律、信息咨询等生产业,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生产功能。通过推进结构升级和发展商业新业态,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水平。4、着眼于增强区域创新中心功能,不断提升科教优势,推进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部市共建高校工作,增强科教实力,巩固科教优势,努力将科教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5、着眼于增强经济活力和提升对外开放窗口功能,为区域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搭建基础平台,加快形成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开放格局。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武汉区域优势明显、劳动力素质较高、水资源相对丰富、商务运作成本低等比较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在进一步吸引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同时,注重吸引服务业转移。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主席

刘善璧:应在武汉建立中部地区科技自主创新基地

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所在,在评价新崛起的城市竞争力中,这一指标至关重要。武汉在这方面具有中部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主席刘善璧提出在武汉建立中部地区科技自主创新基地。

他说,武汉具有四大有利因素。

首先,武汉是我国智力和人才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具有明显的科教优势。拥有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59所,在校大学生63万多人,每万人的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在全国居第一位,每年有10多万毕业生走向全国各地;武汉有以中科院武汉分院为代表的省部属科研院所56个、国家重点学科65个、两院院士49人,各类专业科技人员50多万人,每年产生辐射全国的科研成果1000多项;武汉市是全国第一家孵化器建设试点城市,共有各类孵化器36个,孵化面积5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1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余家,这些企业的产品80%从大院大所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来。

其次,武汉市的科技创新对中部各省市具有带动作用,对全国具有辐射作用。目前,武汉市高等院校的本科毕业生70%以上、研究生的90%都在武汉市以外的地区就业与服务;为利用武汉市的科技资源,深圳的华为、中兴大型企业都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设立了研发机构;“武汉・中国光谷”内一些企业也走出去,已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设立了研究机构,企业的研发与生产已向这些地区延伸,如凯迪公司在山西、人福公司在新疆、楚天激光公司在苏州等,都设立了研发机构。

第三,依托东湖高新区建设的“武汉・中国光谷”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聚集各类企业70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693家。2004年,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80亿元、工业总产值460亿元、利税总额58亿元。东湖高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各项经济指标在中部地区高新区中居第一位,处于全国高新区的前列。“武汉・中国光谷”大力发展以自主创新为特色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光纤光缆、光电器件、激光等产业的规模和市场销售居全国首位,光纤光缆生产能力居全球第三位,国内市场占有率为50%,光电器件为40%,激光设备为60%,地理信息软件为60%;东湖高新区在通讯与设备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环保与节能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实力居全国首位;高性能网络数控系统的研发与生产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能源环保领域,在清洁燃烧、烟气脱硫、粉体除尘、水处理的工程集成开发上在全国居龙头地位。

综上所述,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武汉有可能充分利用科教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成为中部地区科技自主创新的中心和发展知识经济的试验田。

全国人大代表

杨云彦:建立“6+1”联席会

今年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中部地区崛起的阐述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写到的:“国家要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杨云彦认为,总理的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制造产业,并予以资金、政策和重大项目方面的支持,这些是中部地区期盼已久的。中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区域,把中部崛起由地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杨云彦代表从充分发挥武汉区位和资源优势,促进中部崛起的角度出发,提出四点建议:

1、尽快建立中部地区的协调机构。由中南六省加武汉市组成“6+1”联席会,加强区域内的协作与联合,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2、建设武汉城市地铁,树立公交优先的发展理念,并提升武汉航空港的等级和地位。

3、支持湖北核电项目尽快立项建设。

4、积极培育自主增长能力。要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强化武汉城市圈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培育民间经济主体。

相关链接

湖北省经济概况

湖北省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94%,现辖10个省辖市、1个地区、1个自治州、4个直管市和1个林区,有43个县和20个县级市和11个县级区,1913个乡镇,32804个行政村。1994年底,全省总人口5656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4219万人。

2004年,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可达61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以上。

2004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569万亩,比上年扩大210万亩。预计粮食总产2100万吨,增长9%以上。

2004年,预计全省工业增加值2575亿元,增长14%以上,超计划3个百分点。

2004年,1月~11月,全省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597亿元,增长33.9%。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增幅。

2004年,1月~11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47亿元,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预计全年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约33亿美元,增长25%左右,超计划目标13%。

两会花絮

十部委现场办“中部崛起”提案

3月6日下午3点,一个由国家发改委等10个部委参加的“提案现场办理会”在全国政协机关会议楼的第九会议室举行。现场过堂的是今年政协会上一个“重量级”提案――《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提案》。

此会由全国政协提案委牵头组织并主持。政协提案委的一位负责人称,两会期间,围绕一个提案,由国家有关部委现场办理,这在全国两会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武术协会年工作计划范文4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钢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正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特别是在钢铁行业探索如何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脱困增效的背景下,宝钢、武钢两大钢铁集团启动战略重组,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重组后发展前景广阔

宝钢和武钢均为世界500强企业,是我国优秀钢铁企业的代表,为国家建设、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在我国钢铁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排头兵、引领者的作用,并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武钢是建国后新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宝钢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新建的第一个最现代化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的严峻挑战下,推进宝钢武钢战略重组比当年建设武钢和宝钢更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是更广国际视野、更高战略谋划的重大举措。

宝钢和武钢发展基础良好、发展潜力较大,尽管国内外钢铁产业均面临着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困扰,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抓住创新这个发展的第一动力,宝钢和武钢重组的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从国际形势看,全球钢材需求总量进入平台期,钢铁产能过剩已是全球性问题,国际钢材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但钢铁国际产能合作方兴未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世界钢铁的产业形态、生产经营、发展方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宝钢武钢重组整合可在崭新平台上参与更高水平的国际竞争。

从国内形势看,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处于中高速,钢材消费总量、消费强度趋于下降,钢铁产业已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主战场,在由低水平供需失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的过程中,依托绿色制造、服务制造和智能制造,提高钢材供给质量、优化钢材供给结构将是钢铁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新引擎。宝钢武钢重组整合,强化中高端产品的竞争优势,可进一步巩固提高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

从自身条件看,宝钢、武钢都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优势产品,创新体系发展、人才队伍建设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双方在产品、技术、布局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和强强联合空间,同时在资产、人事整合方面也有同为央企的优势,加之两家企业都曾实施过同区域、跨区域兼并重组,可从之前发展经历中吸纳有益成分。

多方面协同优化空间大 考虑宝钢武钢产能压减计划二者重组后总产能约8000万吨,将创我国钢铁企业粗钢规模的历史之最。

宝钢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经营业绩处于世界钢铁企业前列,钢铁主业极具国际竞争力,相关多元产业协同发展,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给予宝钢全球综合类钢铁企业中最高信用评级。武钢是特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全球最大、质量品种一流的硅钢生产基地,高性能工程结构用钢、精品长材等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宝钢武钢重组在战略规划、布局优化、创新发展、产品服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协同优化空间巨大。

战略规划协同。宝钢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战略定位于“一体两翼”,即打造以钢铁产业为主体,以绿色精品智慧制造和钢铁生态圈平台化服务为两翼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实现“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从中国到全球”的战略转型。武钢规划发展将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突出创新、质量、效益、效率做强做优钢铁主业,聚焦向外做强做大多元产业,实现武钢转型发展,建成盈利能力强、职工满意度高、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钢铁企业。宝钢武钢重组后,新集团的现状基础、发展条件、竞争形势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规划涉及的定位、战略、目标、任务、分工等都需要根据新情况、新变化和新要求重新调整,在战略规划层面的协同空间巨大。

布局优化协同。宝钢钢铁主业呈“两角一边”布局,即以上海宝山为核心的“长江三角”、以广东湛江为核心的“珠江三角”和以新疆八一为核心的“西北沿边”。武钢钢铁主业呈“一江一边一海”布局,即以武汉青山、湖北鄂州、襄阳为基地的“中部沿江”、以云南昆明为基地的“西南沿边”和以广西防城港为基地的“南部沿海”。宝钢武钢布局优化协同空间巨大:首先,防城港基地和湛江基地可一并考虑、避免重复建设;其次,压减产能、基地定位、产线调整等方面有较大优化空间;三是,宝钢武钢国际产能合作处于探索阶段,可借重组机遇,响应“一带一路”战略,统筹海外钢铁、原料基地布局。

创新发展协同。宝钢是我国钢铁企业实践创新发展的典范,长期保持高水平研发投入,形成了“研究开发”、“工程集成”、“持续改进”三大技术创新子体系,积极探索机制和管理创新,一批重大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等。武钢在贯彻创新驱动中,确立了以研究院为原始创新主体,以工程技术集团为集成创新载体,以武钢股份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代表的“三大创新主体”,形成了研究开发、持续改进和技术创新固化与提升三大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全统计,宝钢、武钢合计专利11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6000多项,约占重点钢铁企业的50%。宝钢武钢创新协同应加快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有效驱动新集团发展的同时,显著增强我国钢铁产业创新发展动力。

资源配置协同。据公开资料显示:宝钢集团总资产5407亿元,资产负债率约47.7%,员工总数13.5万人,销售收入2264亿元,世界500强排名第218位;武钢集团总资产1975亿元,资产负债率约73.1%,员工总数8.2万人,销售收入1018亿元,世界500强排名第500位。宝钢武钢战略重组后,销售收入将进一步提高,预计可进入世界500强的前200名。更重要的是,宝钢武钢重组在资源整合方面的协同优化空间巨大,在资产整合、平台建设、融资渠道、原料采购、矿产资源、市场开拓、人力优化等领域,都有可深入协作提高的空间。

产品服务协同。宝钢优势产品有汽车板、取向硅钢、镀锡板等,武钢优势产品有冷轧硅钢、汽车板、船体用结构钢、重轨、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等。目前,宝钢武钢合计的冷轧汽车板、镀锌汽车板、取向硅钢国内市场占比分别超过40%、50%和80%。重组整合到位、发挥协同效应,在上述产品市场领域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巩固提升,其中的高磁感取向硅钢、高强冷轧汽车板、高表面质量镀锌汽车板等将占有极高的细分市场份额。此外,宝钢、武钢都建有遍及国内外的营销网络、服务体系,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宝钢武钢重组后,在服务体系、服务能力、服务标准等方面的协同优化潜力巨大。

规模效应协同。目前,宝钢已形成粗钢产能约6000万吨,2015年粗钢产量3494万吨,武钢已形成粗钢产能约3390万吨,2015年粗钢产量2578万吨。2015年宝钢武钢合计粗钢产量6072万吨,超过河北钢铁集团的4775万吨、新日铁住金的4637万吨和浦项的4198万吨,仅低于安赛乐米塔尔的9714万吨,在全球位居第二。从产能来看,考虑宝钢武钢产能压减计划,二者重组后总产能约8000万吨,将创我国钢铁企业粗钢规模的历史之最。尽管规模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并不能简单划等号,但钢铁规模仍是打造具有世界级竞争力钢铁企业的重要基础,随着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提高了有效驾驭更大规模钢铁企业的能力,宝钢武钢战略重组的规模效应协同也将逐步体现出来。

企业文化协同。宝钢武钢的企业文化都有“创新”、“严格”、“诚信”、“协同”、“争创一流”的基因,如何有效继承原有企业文化精髓,并在企业发展新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在继承中发扬新的时代内涵,强化企业文化渗透,打造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

多元业务协同。宝钢、武钢实施战略重组后,新组建的企业集团在钢材深加工、物流贸易、信息服务、金融投资等多元业务领域有极强的协同发展需求,优化提升空间巨大。

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宝钢武钢实施战略重组的决策是正确的、符合钢铁产业发展客观规律和大趋势。然而,从历史上我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推进情况来看,虽不乏成功案例,但消化不良者有之、貌合神离者有之,不欢而散者亦有之,宝钢、武钢战略重组的道路也绝不会一帆风顺,需高度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做好宝钢武钢战略重组不仅是如何协同、更好发展的问题,同时也对实践国有资本、国有企业改革,以及推动钢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有积极促进和引领示范作用。处理好发展和改革的关系,核心就是以改革的办法突破制约宝钢、武钢发展的瓶颈,建设符合市场规律的竞争机制和勇于担当的干群团队,为更高水平的发展清障搭台、架桥铺路,真正实现创新引领发展。

处理好协同与竞争的关系。推进宝钢武钢战略重组,须发挥新集团各公司、各基地的协同效应,但更要尊重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处理好协同与竞争的关系,核心就是坚决退出缺乏市场竞争力、没有发展前景的无效资产、低效资产,不能依靠集团的优势成员企业搞“输血挂氧”式的救济,而要在重组整合中扶优扶强,把优质资源配置给优势企业,确保有效有序发展。

武术协会年工作计划范文5

当传统工业经济优势不再,现代服务业方兴未艾的时候,设计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逐渐成为各地争相发展的经济高地。继2008年深圳被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设计之都后,今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前夕,上海也正式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了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全世界第7个以设计为主题的创意城市。

作为刚刚被国务院批准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武汉,既承载着引领中部崛起的历史使命,也担当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担。当传统工业经济优势在下降,各种工程科研院所建立的现代服务业板块崛起的时候,武汉,正寻找另一个方向和起点。

从中南路出发

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汇聚武汉,使武汉成为中国三大科教资源密集地之一。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考虑到工业设计链条中的最重要的智力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国家将大量工程建筑设计单位投放到武汉这座工业之城。

武汉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经过近60年的发展和沉淀,已经成为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的产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世界断面最宽的海底隧道、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大桥……都在武汉孕育。

目前,武昌区聚集着60余家实力雄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综合性设计研究院和大型设计企业;业务领域覆盖了铁道、水利电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机电等几十个行业。这里,有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勘察设计单位十强”的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有创造了我国电力设计史上的多项“第一”的中南电力设计院,有“中国战舰的摇篮”之称的中国船舶研究设计中心……这些企业,以中南二路为主轴,在中南路、洪山广场附近,目前已形成了一条“设计产业带”,八成企业业务覆盖全国,从业人员超过一万人。

2006年,武昌全区创意设计产业产值达56.7亿元,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6家。

从工业设计产业来看,武汉仅勘察设计单位就达404家,拥有工程类院士11位,中冶南方、武汉勘测设计院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行业规模实力仅次于北京。2009年,武汉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967亿元,同比增长22.2%,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70亿元,占全市GDP的8%。

不仅如此,武昌区工业设计产业已经拥有阵容强大的人才队伍。据2006年武昌区经济普查数据显示, 全区工业创意设计人才 9295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3 人、部级设计大师 6 人)、文化创意设计人才 1685 人,软件创意设计人才 199 人,商业创意设计人才 185 人,合计 11364 人。

2006年,武昌区政协组织委员和专家,历时9个月对全区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潜力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形成了14万余字的《增强武昌软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打造设计企业产业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需求。武昌区创意设计机构量大面广、人才队伍阵容强大,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等320多家创意设计机构“扎营”武昌。为此,建议由政府出面引导、协调,打破行业分割,实现企业间资源信息共享、专业技术互补,共同打造“中部设计之都”。

“中部设计之都”上路

武昌区政协的建议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上半年,武昌区正式提出要强力推进设计业的联合与发展,着力打造“武昌・中部设计之都”。

“在武昌区‘十一五’蓝图中,‘创意设计优势’是我们一个重要的资源优势。提出打造‘中部设计之都’这一理念,源于强大的实力支撑。”时任武昌区委书记张光清说。 在政府倡导下,武汉先后成立武汉创意产业研究会、武昌设计产业发展促进会等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协会组织,积极推动“中部设计之都”的发展战略的实施。

由于中央部属科研设计机构体制的制约,武汉设计产业中的“国家队”与“地方队”企业间的横向联系较少,相互之间信息闭塞,大多独自闯市场,产业集聚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为了推动设计单位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联手参加市场竞争,打造和延伸区域产业链,同时加强政府与企业的交流,为设计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武昌区政府领导多次到各设计研究机构调研协调。2007年9月5日,第一届“武昌・中部设计产业发展论坛”召开,一个由政府发起、企业参与的产业促进计划迅速成型。包括中南建筑设计院、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等在内的24家大型设计企业组建了武昌设计产业发展促进会。

它的设立使得原本由于专业限制,各行其是的设计机构,能够相互信息交流和开展业务合作,并逐渐成为武昌打造“中部设计之都”的重要平台。

目前,中部设计之都的品牌效应初显。2009年,这24家成员单位产值达90亿元,税收3.5亿元。产业促进会成员之间及与区外设计机构间的项目合作就超过80项,合作总金额达4.9亿元,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明显。

为了进一步让“中部设计之都”名副其实,2009年,武昌区政府研究确立了“以地区院校、院所校区搬迁空置及城中村的改造为契机,大力打造产业园区”的战略构想,并制定了“围绕中南路―中北路总部经济核心区,结合周边资源状况,力争3至5年时间建设环总部区包括21个特色产业园区的功能片区”的总体规划。在此规划中,武汉东创研发设计产业园、武汉珞珈科技信息产业园、湖北机电科技园相继建成。

同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大量基建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带动了在汉工程勘察设计院所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

与武昌区打造“中部设计之都”概念相似,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的愿景下,武汉市政府决定将工程设计产业培育成武汉市新的千亿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这与武昌区政府此前的构想不谋而合。

2009年11月29日,武汉市召开首届武汉勘察设计行业院长论坛,此次论坛上,武汉市政府提出打造“工程设计之都”。通过产业整合,形成以水环境、综合交通、低碳建筑、循环经济和地下空间等工程领域为重点的绿色低碳工程咨询产业群。

武术协会年工作计划范文6

一、经营数据分析

   回款:45.0564万,回款完成比:75%

   开票:32.7364万,开票完成比:33%

1、客户跑动总数:47个二、客户跑动量

学校30个、培训机构5个、职能厅局8个、社团组织2个、医院2个。

2、新增协议客户数:11个,总金额32.7364万

    3、合作形式:会员、主题宣传、舆情征订、线下活动。

三、频道内容数据

原创稿件22篇、H5制作1个、专题制作3个。

四、小记者团活动

    举办了7场小记者团活动,累计130名小记者参与,活跃人数达500人,通过活动组织带动了频道的新闻阅读点击量和用户活跃度,为后续经营工作进行铺垫,增加了科教品品牌及商业客户的关注度。

科教频道第二季度工作规划

为顺利推进频道第二季度工作,弥补第一季度没达标项目,科教频道梳理了工作项目并开展项目分析,调整工作布局,现将第二季度即将开展工作进行规划如下:

第二季度为科教经营旺季,对全年任务指标完成起关键作用。

一、经营项目(148万)

1、2016年特色高校展:10个学校,每个学校6万,共60万;

   学校明细:湖北工程学院、湖北商贸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桥梁学校、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长江大学。

2、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4个处室,每个处室10万,共40万;

   湖北省残联宣传处、辅助处、组联处、残联艺术协会。

3、主题形象宣传:2个单位,每个10万,共20万

   武昌医院、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4、舆情合作:江汉区教育局 8万

5、科教会员合作:5个,10万(武汉市光谷第八小学、华师大附属小学、华中师大一附中、武汉光谷为明实验学校、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6、小记者团活动:含常规活动以及夏令营主题营10万

二、内容服务